最新小学数学整理(全)

合集下载

精心整理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最全、最新)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附例题+答案)

精心整理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最全、最新)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附例题+答案)

精心整理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概念(最全、最新)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附例题+答案)小学数学概念(最全、最新)以下是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附有例题和答案。

1.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也能被2整除,所以也是偶数。

2.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例如1、3、5、7.3.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

例如2、3、5、7、11都是质数。

4.素数:素数就是质数。

5.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

6.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12=3×2×28.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9.最大公因数:在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2,4是8和12的公约因数;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因数。

10.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例如5和7是互质数,8和9也是互质数。

11.公倍数:几个数公用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12.最小公倍数:在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12,24,36.都是4和6的公倍数,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3.单价数量总价: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14.速度、时间、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或者每天)行进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行进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或几天)我们叫它时间,一共行进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15.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全面)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全面)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全面)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认识数位顺序表在我国的计数惯中,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从右边起依次为个级、万级、亿级。

计数单位包括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

个级的计数单位包括个、十、百、千,万级的计数单位包括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包括亿、十亿、百亿、千亿。

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

个级的数位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的数位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称为十进制计数法。

二、读数的方法读数时,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都只读一个。

亿以上数的读法是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读亿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都只读一个。

三、写数的方法亿以内数的写法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如果某个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占位。

亿以上数的写法也要保证个级和万级都是四位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同样,如果某个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占位。

四、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多位数大小时,先确定数位数,看位数是否相同。

1、当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2、当数的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如果相同则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将个级的四个数字省略,换成“万”字。

2、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将个级和万级的八个数字省略,换成“亿”字。

整理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整理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文件编号: 03-C1-33-54-C0整理人 尼克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部分】1、速度:υ=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①F = F1 + F2(同向)② F = F1 - F2(反向)5、压强:p=Fs =Gs(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6、液体压强:p=ρ液gh深7、浮力:(1)F浮=G物-G’ (实验法或称量法)(2)F浮=F上-F下(压力差法)(3)F浮=G物(漂浮或悬浮时:平衡法)(4)F浮=G排=m排g=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8、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L29、功:W=FS=Gh (克服重力做功)10、功率:P=Wt=Fυ11、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η<1)12、功的原理:W手=W机13、竖直方向使用的滑轮组:①W有=G物h ②W总=W有+W额=Fs ③W额=W总-W有④F=(G物+G动)/n (对理想滑轮G动=0)⑤S=nh ⑥P=w总/t ⑦η=W有/W总= G物h/ Fs= G物/ nF二、【热学部分】1、低温物体:Q吸=Cm(t-t0)=CmΔt2、高温物体:Q放=Cm(t0-t)=CmΔt3、燃料:①Q放=q ×m (液体和固体燃料)②Q放=V×q(气体燃料)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W有/W总5、热力学温度:T=(t+273)K三、【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I=UR2、电功:W=UIt=Pt (普适公式)3、电功率:(1) P=Wt=UI (普适公式) (2) P=I2R=U2/R (纯电阻公式) 4、电热:(1)焦耳定律 Q=I2Rt(普适公式)(2)对纯电阻电路(或电热器)有:Q=W5、串联电路:6、并联电路:(1)电流的特点:I=I1=I2(等流)(1)电流的特点:I=I1+I2(分流)(2)电压的特点:U=U1+U2 (分压)(2)电压的特点:U=U1=U2(等压)(3)电阻的特点:R=R1+R2(总电阻变大)(3)电阻的特点:1/R=1/R1+1/R2或[ R=R1R2/(R1+R2)] (总电阻变小)(4)电功的特点:W=W1+W2(4)电功的特点:W=W1+W2(5)电功率的特点:P=P1+P2(5)电功率的特点:P=P1+P2(6)电热的特点:Q=Q1+Q2(6)电热的特点:Q=Q1+Q27、比值(串联):U1U2=W1W2=P1P2=Q1Q2=R1R2 (并联):I1I2=W1W2=P1P2=Q1Q2=R2R1四、【光 学 部 分】1.D=1f ×100 2. C =λf(C 代表波速, λ代表波长, f代表频率)五、【常 用 物 理 量】1、水的密度:ρ=1.0×103kg/m32、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0℃3、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4、声速:υ=340m/s (15℃的空气中)5、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6、光速:C =3×108m/s (真空中)7.g=9、8N/kg 8、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Pa 9、水的比热容: C =4.2×103J/(kg•℃) 10、常见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②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③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④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⑤家庭电路电压:220v11、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秒12.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cm13.其它:人的正常体温37℃,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5,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 kg 【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00kg/m3(3)1kw•h=3.6×106J【可以使用两套单位的公式】:①V=st ②ρ=mV③ P=Wt(电功率)六、【需了解的一些科学家】(1)牛顿(2)帕斯卡(3)阿基米德(4)托里拆里(5)欧姆(6)安培(7)焦耳(8)沈括(9)奥斯特(10)法拉第(11)(12)(13)2.初中物理中的四个定义式:①密度ρ=mV ②比热容C= Qm(t−t0)③热值q=Qm④电阻R=UI(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四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

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如: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如: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

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

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

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8+7﹦7+8﹦15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小学数学公式整理(1-6年级全)

小学数学公式整理(1-6年级全)

公办小学数学常用公式一年级: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二年级:1、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三年级:1、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2、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3、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4、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 ·a= a 28、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9、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四年级:1、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亩=666.666平方米2、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4、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5、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6、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完整版)小学数学中的浸没问题(最新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中的浸没问题(最新整理)

立体图形提高题——浸没问题专题简析:(底面接触、完全浸没、非完全浸没)抓住浸没问题的关键:水面上升(下降)的体积=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即: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下降)的高度=物体底面积×高以此关系利用方程解决较为简便。

例1.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浸没着一个底面直径12cm,高10cm的圆锥形铅锤,把铅锤从水中取出时,水面高度下降了多少cm?举一反三:1.一个底面半径9cm,高15cm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在底面直径是20cm的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取出铁块后,水面高度下降了多少cm?2.把一个底面半径6cm的圆锥形零件完全浸没在棱长12cm的正方体容器中,水面比原来上升了3.14cm,这个圆锥形零件的高是多少cm?3.一个从里面量长15cm、宽12cm、高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装有10cm高的水,当把一个底面半径5cm的圆锥形零件完全浸没在长方体容器中时,水面上升到11.57cm,这个圆锥形零件的高是多少cm?例2.一个底面积是72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高2.5cm深的水,当把棱长6cm的正方体铁块放入容器中,并没有完全浸没,现在水深多少cm?举一反三:1.一个底面半径10cm,高20cm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8cm深的水,放入长8cm、宽8cm、高15cm的长方体铁块,使它与容器底面接触,现在水深多少cm?2.一个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9cm、高50cm的圆柱体容器内装有20cm高的水,当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cm、高30cm的圆柱形铁棒垂直放入容器中时,并没有完全浸没,现在水深多少cm?3.一个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5cm、高20cm的圆柱体容器内装有15cm高的水,当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cm、高18cm的圆柱形铁棒垂直放入容器中时,并没有完全浸没,现在水深多少cm?扩展与提高:1.有一个高8cm、容积64ml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把一个长40cm的圆柱形小棒垂直插入水中,直至容器底部,这时有一部分水溢出。

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归纳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常用数量关系等式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价量: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奥数中常用数据及规律1、圆周率常取数据3.14×1=3.14 3.14×2=6.28 3.14×3=9.42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25×3=75 25×4=100 25×8=200 125×3=375125×4=500 125×8=1000 625×16=10000 37×3=111 3、常用平方数11²=121 12²=144 13²=169 14²=196 15²=22516²=256 17²=289 18²=324 19²=361 10²=10020²=400 30²=900 40²=1600 50²=2500 60²=360070²=4900 80²=6400 15²=225 25²=625 35²=12254、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7/8=0.875 1/20=0.05 3/20=0.15 7/20=0.359/20=0.45 11/20=0.55 1/25=0.04 2/25=0.083/25=0.12 4/25=0.16 6/25=0.245、常用立方数1³=1 2³=8 3³=29 4³=64 5³=1256³=216 7³=343 8³=512 9³=729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c:周长π:园周率 d:圆直径r:圆半径)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面积=半径×半径×π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c :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πr或πd)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奥数常用公式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6、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7、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8、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9、利润与折扣的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货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润×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10、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应特别注意奥数中的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六年级数学《数和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1、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负整数和零。

2、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其中分母为1的分数称为小数。

3、实数: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复数。

4、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和“=”来表示。

二、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2、减法:减法是将两个数相减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4、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5、平方:平方是指将一个数乘以自身的过程,可以用符号“²”表示。

6、立方:立方是指将一个数乘以自身一次的过程,可以用符号“³”表示。

三、方程式1、方程式:方程式是一种用来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式的方法。

2、解方程:解方程是求出方程中未知量的值的过程。

四、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包括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角度:角度是指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可以用“∠”表示。

4、周长和面积:周长是指环绕一个图形的总长度,面积是指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5、体积和表面积: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表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总面积。

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图:统计图是一种用图形表示数据的工具,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4、概率: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

六、应用题1、年龄问题:年龄问题通常涉及两个人或物体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年龄。

2、路程问题:路程问题通常涉及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路程。

3、速度问题:速度问题通常涉及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完整版)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阶段。

以下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 自然数的概念和写法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数的整体思维
- 数的合成和分解
- 连续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数的进位和退位
3. 口算和算式
- 口算乘法和算式求解
- 口算除法和算式求解
- 运算法则的运用
4. 分数和小数
- 分数的概念和写法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和转化
5. 图形和几何
- 点、线、面的概念
- 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特征- 图形的分类和命名
- 图形的运算和变换
6. 数据与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 数据的读取和解读
-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这些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应该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整理全)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整理全)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 - 全网最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 - 全网最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优秀5篇)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优秀5篇)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优秀5篇)(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五)实践活动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某3=6或3某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某3=12或3某4=124某3=12或3某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某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某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某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完整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

(完整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

(完整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总复习小学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基本上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具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基本上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基本上10。

如此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讲a能被b 整除,或者讲b能整除a 。

假如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因此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具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具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具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具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别一定能被9整除,然而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具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具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大数的认识,包括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点。

同时,也介绍了自然数的概念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另外,还介绍了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可以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数的单位换算,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以此类推。

另外,我们还需要掌握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的概念,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数。

同时,自然数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概念,它包括1、2、3、4、5、6、7、8、9、10、11等数字,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用0表示。

在读数时,我们需要注意每一级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在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不够用的位数需要补足。

对于亿以上的数,我们需要掌握其读写方法。

首先,可以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也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改写可以将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则是去掉末尾的四位或八位数字,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在使用“四舍五入”法时,需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5万,≈6万,xxxxxxxx0≈7亿,xxxxxxxx0≈5亿。

10、计算工具的认识: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计算器上的按键包括ON/C开关、清除屏键OFF关机键、AC清除键和CE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进率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完整版)小学1-3年级数学公式整理

(完整版)小学1-3年级数学公式整理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时* 1小时=60分*一分=60秒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几何体计算公式)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整数和小数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二.数的整除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 4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关系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五.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六.分数和百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分数和比的联系: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数的分母就是比的后项。

4.分数的分类: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6.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这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前提是这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2、5这2个质因数,这样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9.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2.一年中的大月有:1、3、5、7、8、10、12月,共7个,每月31天。

小月有:4、6、9、11月,共4个,每月30天。

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左拳记月法3.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

4.平年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名数:把计量得到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6.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八.几何初步知识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是三者都是直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

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1.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2.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画图说明)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画图说明)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5.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2)按边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0.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11.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12.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

13.圆的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14.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恻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5.学过的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16.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7。

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8.长方体、正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9.圆柱的三个特点:(1)上下一样粗细(2)侧面是曲面(3)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20.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都平行且相等。

2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2.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23.把圆等份成若干份,拼成的图形接近于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

24.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5.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高是圆锥的三分之一,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小学数学题型归纳整理一、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二、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

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

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

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