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育毒性和胚胎毒性

合集下载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毒理学(toxicology):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2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3毒物(toxicant):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是法规管理名词,对于急性毒性规定在某个剂量下可引起机体的有害作用的物质为~。

4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称为毒效应。

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不可改变,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5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①外源化学物的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②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非损害作用中,机体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应在机体适应代偿范围内,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6效应(effect):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7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经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

8观察到的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种、品系正常(对照)机体是可以区别的。

生态毒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大学

生态毒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大学

第一章测试1.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有毒有害因子,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防护的科学。

A:错B:对答案:B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是同一个学科。

A:对B:错答案:B3.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A:错B:对答案:B4.1848年英国生物学家对桦尺蛾发生的工业黑化现象的报道是环境污染对动物种群影响的最早报道。

A:对B:错答案:A5.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野外生物B:植物C:家禽D:家畜答案:A6.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

A:环境生物监测B:生态风险评价C:环境化学监测D:生物标志物筛选答案:B7.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态效应的一种试验方法是()。

A:分子毒理学试验B:整体毒性试验C:微宇宙生态系统毒性试验D:离体毒性试验答案:C8.生态毒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属于生物范畴是()。

A:动物B:微生物C:植物D:环境污染物答案:ABC9.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评估或研究环境污染物()。

A:生物体的吸收水平B:在环境中的浓度C:对机体损伤的机制D:物理性质答案:ABC10.从学科知识结构来看,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可分为()。

A:应用生态毒理学B:理论生态毒理学C: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D:实验生态毒理学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进入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生物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发生结构和性质改变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A:对B:错答案:A2.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统称为环境污染物的第二相反应。

A:对B:错答案:B3.内剂量是指吸收进入体内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A:错B:对答案:B4.半数致死剂量是指群体中有50个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A:错B:对答案:A5.结合反应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

A:谷胱甘肽结合B:硫酸结合C:乙酰结合D:葡萄糖醛酸结合答案:D6.被动转运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滤过作用D:特殊转运答案:C7.根据外源化学物存在的状况,可把剂量进一步分为外剂量、内剂量和()。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感染 风疹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性疱疹 梅毒 弓形体病 代谢失调 克汀病 糖尿病 苯丙酮酸尿 男性化肿瘤 高温
药物和化学品 反应停
Abamectin 酒精 氨基蝶呤 雄性激素 麻醉剂 抗甲状腺药物 白消安 咖吲 F 因 氯代联苯类 香豆素抗凝剂 环磷酰胺 二已基乙烯雌酚 敌螨普 三氟氯溴乙烷
异维 A 酸 锂 甲巯咪唑 有机汞化合物 有机溶剂类 苯妥因 腐霉利 四环素 三甲唿唑烷二酮 丙(基)戊酸
Developmental Toxicity
外源化学物对发育过程的不良 影响,包括对胚胎发育、胎仔发育 及出生幼仔发育的损害作用. • 发育生物体死亡 • 结构异常 • 生长、发育迟缓 • 功能缺陷
生殖、发育毒性的靶器官
• 对性腺的损害 • 对胚胎的毒作用-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 郝卫东
Reproductive Toxicity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不良 影响, 主要指对生殖细胞的发生、 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 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作用.
发育生物体死亡 结构异常 生长、发育迟缓 功能缺陷
• 对胎盘的毒作用
经胎盘致癌作用(transplacental carcinogenesis)
致畸作用 (Terotogenicity)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妊娠母体, 干扰胚胎及胎儿的正常发育过程, 使胎儿出现形态结构及功能异常.
已知的人类致畸物
电离辐射 放射治疗 放射性碘 原子武器
学物,对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 接触化学物,对动 触化学物,对母鼠妊娠,仔鼠

生殖毒性与胚胎毒性介绍

生殖毒性与胚胎毒性介绍
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通常不去区分胎儿 与胚胎,所以使用胚胎-胎儿毒性更恰当。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是指婴儿出生 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包括: 形态结构异常:畸形 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代谢 和行为的异常
畸形(malformation) :指出生前因素引起 发育生物体的严重的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 陷(异常),对发育、生长、生理功能、生育力 和(或)寿命可产生有害影响,可以存活也 可能不能存活。
磷杀虫剂、杀线虫剂和工业污染物 干扰睾丸的功能及结构。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 主要影响促性腺释放激素的释放。
2.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对卵巢的直接影响:CS2导致卵巢萎缩 ➢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苯及同系物 干扰下丘脑,作用于垂体-卵巢系统,引起 雌性生殖系统功能异常。
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通常是指外源性 理化因素造成的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 期结束的所有的毒性。
表现为:胚胎期染毒而出现畸胎、生长
迟缓、着床数减少和吸收胎,也偶有晚死胎。
胎儿毒性(fetotoxicity) :指器官形成期结束后的 因素引发的任何毒性表现(包括死亡、体重降低、 骨化迟缓、功能缺陷以及结构异常,甚至肿瘤)。
着床前期发育毒性
❖ 从受精算起,到完成着床之前(人类为1112天,啮齿类动物为前6天);
❖ 通常是未分化细胞受化学毒物损伤而致胚泡 死亡,即着床前丢失 ;
❖ 也有着床前接触毒物导致畸形的例子,如环 氧己烷、甲基亚硝脲等。
器官形成期(胚胎发育期)
➢ 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器官 发生期,一般称为危险期(critical period)或关 键期 。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

绪论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可被人体接受。

1食品中主要的外源化学物质: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

2毒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入的剂量。

毒理学奠基人:西班牙的Orifila。

17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个体观察、流行病学观察。

2毒理学实验可采取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肝脏、组织、细胞进行。

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也称整体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人个体观察(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流行病学研究.3体外试验是利用什么进行研究: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3体外试验有:大量全胚胎培养、胚胎细胞团培养、生精细胞与旧质细胞共培养、现代食品安全性六大问题:营养失控、微生物致病、自然毒素、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

9食品毒理学的作用: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

第一章毒物的种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化学品;食品中的有毒物质;环境污染物;日用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医用化学品;生物毒素;军事毒物。

18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性质影响因素:剂量,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

毒性作用分类:1速发或迟发型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5过敏性反应·6特异体质反应。

损害作用的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寿命亦将缩短;2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4机体对其它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反映毒作用终点的观察指标大致分为两类:特异指标;死亡指标。

生物学标志分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8-3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8-3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第三节发育毒性及其评定一、基本概念(一)发育毒性某些外来化合物可干扰胚胎以及胎儿的发育过程,影响正常发育。

具体表现可分为:1.生长迟缓。

即胚胎与胎仔的发育过程在外来化合物影响下,较正常的发育过程缓慢。

2.致畸作用。

由于外来化合物干扰,活产胎仔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

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生后立即可被发现。

3.功能不全或异常。

即胎仔的生化、生理、代谢、免疫、神经活动及行为的缺陷或异常。

功能不全或异常往往在出生后一定时间才被发现,因为正常情况下,有些功能在出生后一定时间才发育完全。

4.胚胎或胎仔致死作用。

某些外来化合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在胚胎或胎仔发育期间对胚胎或胎仔具有损害作用,并使其死亡。

具体表现为天然流产或死产、死胎率增加。

在一般情况下,引起胚胎或胎仔死亡的剂量较致畸作用的剂量为高,而造成发育迟缓的剂量往往低于胚胎毒性作用剂量,但高于致畸作用的剂量。

致畸作用是外来化合物发育毒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对存活后代机体影响较为严重,往往是一种不可逆过程。

有些文献中将致畸作用称为发育毒性,可以理解为发育毒性的侠义概念。

(二)畸形、畸胎和致畸物器官形态的异常称为畸形。

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称为畸胎。

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称为致畸物或致畸原。

(三)胚胎毒性作用外来化合物引起的胎仔生长发育迟缓和功能缺陷不全的损害作用。

其中不包括致畸和胚胎致死作用。

(四)母体毒性作用母体毒性作用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用。

具体表现包括体重减轻、出现某些临床症伏、直至死亡。

母体毒性作用可分为轻度和严重母体中毒。

轻度母体中毒的表现应限于母体体重下降,正常增长受到抑制。

抑制程度,不超过不接触受试物对照组动物的10%。

肝重可略有增加,但生殖机能正常;严重母体中毒可出现体重增长大幅度抑制、持久性呕吐、过度安静或活动过度、呼吸困难、生育机能明显受损及其它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发育毒性和胚胎毒性

发育毒性和胚胎毒性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 主要影响促性腺释放激素的释放。
2.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对卵巢的直接影响:CS2导致卵巢萎缩
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苯及同系物
干扰下丘脑,作用于垂体-卵巢系统,引 起雌性生殖系统功能异常。
第二节 发育毒性
一、基本概念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经 父体和/或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 到达成体之前出现的有害作用。
母体毒性作用与致畸作用关系
1.具有致畸作用,但无母体毒性出现,称为非共效应致 畸物(non-coeffective teratogen) 此种外源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具有特定的作用机理, 与母体毒性无关。如反应停致畸作用较强,应特别 注意。

2. 出现致畸作用的同时也表现母体毒性。称为共效应致 畸物(coeffective teratogen) 此种受试物可能既对胚胎有特定的致畸机理,同时 也对母体具有损害作用,但二者并无直接联系 3.仅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致畸作用
• 发育神经毒性 妊娠期饮酒造成的乙醇综合症胎儿;
妊娠期安定暴露对F1 代大鼠有一定的发育及 神经行为毒性,表现为早期生理发育和神经行为 发育滞后等。
• 儿童期肿瘤 围生期是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例如 许多儿童期高发的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神经母细胞瘤、骶骨前畸胎瘤、胚性腺瘤等)都 可能与出生前因素有关,因为这一时期细胞增殖 快,药物代谢酶的个体发生不全,免疫监视功能 低。
胎儿毒性(fetotoxicity) :指器官形成期结束后的 因素引发的任何毒性表现(包括死亡、体重降低、 骨化迟缓、功能缺陷以及结构异常,甚至肿瘤)。 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通常不去区分胎儿 与胚胎,所以使用胚胎-胎儿毒性更恰当。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培训课件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培训课件
❖ 胎儿期:从器官形成结束直到分娩。该期毒物主要引起生长 迟缓、特异的功能障碍、经胎盘致癌,偶见死胎。
❖ 围产期(怀孕28周到产后1周 )和生后发育期:其主要为生 前的损害逐步暴露,后天主要损害免疫、神经、血液及造血系 统。由于青春期前器官生长旺盛,易发生肿瘤,尤其是白血 病。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9
2.2.2 发育毒性的剂量反应模式和阈值
❖ 发育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复杂,常见情况见 P187图9-2。
❖ 低剂量:结构畸形、生长迟缓。
❖ 高剂量:胚胎死亡。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10
2.2.3 发育毒性的物种差异
❖ 发育毒性尤其是致畸作用与遗传类型有关,存在明显 的物种差异。
❖ 这种差异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因代谢变化、胎盘种 类、胚胎发育的速度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
环境因子。 ❖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和致畸性
(teratogenicity):分别是致畸物引起畸形的过 程和特性。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4
变异
❖ 变异是由遗传和遗传外因素控制的外观变化, 或由于分化改变而引起的差异。
❖ 一般指同一种属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 个体之间出现不完全相同的现象。
❖ 其改变较小,一般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5
胚胎毒性
❖ 胚体毒性:是外源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 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
❖ 胎体毒性:是外源因子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 的有害影响。
❖ 胚胎毒性:是胚体毒性和胎体毒性的统称。
❖ 胚胎毒性一般指孕体的死亡和生长发育迟缓,而不 包括结构畸形。
❖ 因此,动物试验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人体接触化学 物的结果,即使动物试验结果未发现任何发育毒性, 最终也需要在人体进行观察。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从着床至哺乳期终止[大、小 鼠:妊娠 15 天-分娩后 21 (28 天)]
处 死 孕中期(13-15 天)(部分动物出生 分娩前一天
亲代:F1 代断乳时
时间 或断乳)
子代:断乳时
观 察 项 目
亲代动物:一般情况,交配行为, 孕鼠:一般情况, 孕鼠一般情况,受孕情况
雄鼠精子检查,生殖器官病理改变 受孕情况
发育生物体死亡 结构异常 生长、发育迟缓 功能缺陷
• 对胎盘的毒作用
经胎盘致癌作用(transplacental carcinogenesis)
致畸作用 (Terotogenicity)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妊娠母体, 干扰胚胎及胎儿的正常发育过程, 使胎儿出现形态结构及功能异常.
已知的人类致畸物
电离辐射 放射治疗 放射性碘 原子武器
学物,对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 接触化学物,对动 触化学物,对母鼠妊娠,仔鼠
影响
物 妊 娠 , 胎 体 死 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及神经行
亡、生长及结构异 为功能的影响
常的影响
动物 首选大鼠,也可用小鼠
大鼠、小鼠、家兔 大鼠、小鼠、家兔
染 毒 期
雄鼠:交配前 28-80 天(精子发生 胎鼠器官形成期 期) 雌鼠:交配前 14 天(卵子发生期) 到着床(多数器官形成期)
一代生殖毒性试验
两代生殖毒性试验
7
器官形成 10-56 6-15 6-15 4-14 6-18
平均妊娠期 270 21-22 19-20 16 32
胎儿发育过程中对发育缺陷的敏感期
大鼠胚胎各器官的特殊敏感期
剂量增加与毒作用表现的关系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致畸敏感期
围生期毒性试验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2)PPT讲稿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2)PPT讲稿
❖在胚胎或胎儿出现器官形态结构异常称为畸形。
❖机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在同一物种的子
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间,有时出现不 完全相同的现象,即为变异。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三页PPTT,共五十九页。
二、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器官发生期的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剂量与效应关系较为复杂
❖剂量效应关系复杂的表现及原因 ❖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较为陡峭
能、胎体的发育与生长,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 E阶段 出生到断乳: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新生仔
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断乳前的发
• 育与生长。
• F阶段 断乳到性成熟:检查断乳后的发育与生长,对
独立生活的适应,达到完全的性功能。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六页PPTT,共五十九页。
一、实验设计
• 1、动物选择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九页。
• 除上述外,化学物还可引起胎期毒性,哺乳期毒
性(通过乳汁致婴儿中毒,如铅中毒),和通 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机能状态的毒作用来 影响生殖过程。某些化学物还能经胎盘致癌 (transplacental carcinogenesis)即致癌 物由母血经胎盘进入胚胎,造成胚胎期接触, 引发后代肿瘤。

必须以哺乳动物为实验对象。一般要求使用与其他毒理学
研究中相同的物种与品系,以免必须进行另外的预试验。原则
上实验动物对受试物的动力学、毒效学及其他有关参数应与人
最接近,如代谢过程与生物转化应与人相近、胎盘结构与人相
似、健康、生育力强、多产、孕期便。首选啮齿类中的大鼠,因用大鼠获得的其他
与形成、交配、受精、合子形成与植入、胚胎 形成与发育、分娩等阶段。生殖与发育过程的 每个阶段所涉及的细胞或器官都可能成为外源 化学物毒作用的靶。外源化学物对生殖与发育 过程的损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毒理学主观题(有答案)

毒理学主观题(有答案)

简答题1.简述体内常见的四种不同终毒物类型、危害及终毒物的常见解毒方式。

(1)类型:①亲电子剂:亲电子剂的形成与多种化学物(如乙醇)的增毒作用有关;②自由基:通过对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物质过氧化进而产生毒性作用;③亲核物:较为少见,常会转变为亲电子剂;④氧化还原性反应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2)危害:终毒物可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

(3)解毒方式:①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一般情况下,苯和甲苯等不含功能基团化学物的解毒分两步。

首先,通常由细胞色素P450将羧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引入分子中。

随后,通过转移酶将内源性酸如葡糖醛酸、硫酸或氨基酸结合到这些功能基团上。

多数化合物的最终产物无反应活性,是易于排泄的高度亲水有机酸;②亲核物的解毒:亲核物通过亲和功能基团的结合反应进行解毒,如羟基化合物与硫酸或葡糖醛酸结合;硫醇类与葡糖醛酸结合;胺类和肼类化合物被乙酰化。

消除硫醇类、胺类及肼类化合物的另一机制是含黄素单加氧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乙醇等醇类化合物可通过醇脱氢酶或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氧化成羧酸而被解毒;硫氰酸酶催化的氰化物生成硫氰酸是较特殊的亲核剂解毒机制。

)③亲电子剂的解毒:亲电性毒物较为普遍的解毒方式是与亲核剂谷胱甘肽结合,与亲核剂谷胱甘肽结合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亲电子剂较为特殊的解毒机制是环氧化物和芳烃环氧化物被环氧化物水化酶催化分别生成二醇类及二氢二醇类化合物。

④自由基的解毒:主要是通过各类抗氧化系统。

酶(SOD、过接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非酶抗氧化系统(维E、谷胱甘肽等);⑤蛋白毒素的解毒:胞内或胞外的蛋白酶参与有毒多肽的解毒作用,如硫氧化还原蛋白可使部分蛇毒中的毒素失活。

2.绘制静注与非静注时量曲线,并解释各部分以及区别。

潜伏期:染毒后到开始出现毒作用的一段时间,毒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持续期:毒物持续有害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毒物的吸收及消除速率有关;残留期:体内毒物已降到有害浓度以下,但尚未从体内完全消除。

药物毒理学——解答

药物毒理学——解答

药物毒理学: 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的机体局部或全身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的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科学,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 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范围: (margin of safety) 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离。

值越大越安全。

毒物: (toxicant)通常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涉及合成或生物类药物。

毒素: (toxin)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如蛇毒、箭毒、砒霜。

靶部位: (target site)药物吸收进入机体分布于全身,通常仅对其中某些部位造成损害,只有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才是药物毒理作用的靶部位。

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毒性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

例:心率快慢等质反应: (all-or-onen response)毒性效应以全或无、阴性或阳性等表示。

例: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过敏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

特点:与药物的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一般可预知,临床应避免发生。

迟发性毒性作用 :(delayed toxicity) 给药后很久才出现的。

如乙烯雌酚、有机磷酸酯类。

不可逆性毒性效应:(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 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

第三章 发育毒性和胚胎毒性

第三章 发育毒性和胚胎毒性

致畸作用 (teratogenic effect) :均指在 妊娠期(出生前)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 起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 出生后立即可被发现。
致畸物 (teratogen) :凡在一定剂量下,能 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 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称为致 畸物或致畸原。
发育毒物(developmental toxicant ):能造 成发育毒性的物质,发育毒物应是在未诱发 母体毒性的剂量下产生发育毒性的物质
二、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
卵子受精后一直至出生为止,都称为孕体(conceptus) 包括:(一)着床前期 (二)器官形成期 (三)胎儿期 (四)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三、母体毒性
母体毒性作用(maternal toxicity)
母体毒性作用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一定剂 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体 表现包括体重减轻、出现某些临床症伏、 直至死亡
母体毒性作用可分为
轻度母体中毒的表现应限于母体体重下降,正 常增长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不超过不接触受试物 对照组动物的10%。 严重母体中毒可出现体重增长大幅度抑制、持 久性呕吐、过度安静或活动过度、呼吸困难、生育 机能明显受损及其它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母体毒性作用与致畸作用关系
1.具有致畸作用,但无母体毒性出现,称为非共效应致 畸物(non-coeffective teratogen) 此种外源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具有特定的作用机 理,与母体毒性无关。如反应停致畸作用较强,应 特别注意。
2. 出现致畸作用的同时也表现母体毒性。称为共效应致 畸物(coeffective teratogen) 此种受试物可能既对胚胎有特定的致畸机理, 同时也对母体具有损害作用,但二者并无直接联系 3.仅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致畸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毒物(developmental toxicant):能 造成发育毒性的物质,发育毒物应是在未诱 发母体毒性的剂量下产生发育毒性的物质
二、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
卵子受精后一直至出生为止,都称为孕体 (conceptus)
包括:(一)着床前期 (二)器官形成期 (三)胎儿期 (四)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母体毒性作用与致畸作用关系
1.具有致畸作用,但无母体毒性出现,称为非共效应致 畸物(non-coeffective teratogen)
此种外源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具有特定的作用机理, 与母体毒性无关。如反应停致畸作用较强,应特别 注意。
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通常不去区分胎儿 与胚胎,所以使用胚胎-胎儿毒性更恰当。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是指婴儿出生 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包括: 形态结构异常:畸形 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代谢 和行为的异常
畸形(malformation) :指出生前因素引起 发育生物体的严重的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 陷(异常),对发育、生长、生理功能、生育力 和(或)寿命可产生有害影响,可以存活也 可能不能存活。
围生期是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例如 许多儿童期高发的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神经母细胞瘤、骶骨前畸胎瘤、胚性腺瘤等)都 可能与出生前因素有关,因为这一时期细胞增殖 快,药物代谢酶的个体发生不全,免疫监视功能 低。
三、母体毒性
母体毒性作用(maternal toxicity) 母体毒性作用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一定剂量
第三章 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
第一节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reproduction toxicity)
是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的损害和对 后代的影响。故包括对父母双方和对胚胎/ 胎儿、新生儿的损害。
1.外源化学物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对雄性生殖系统的直接影响 棉酚、重金属、有机氯杀虫剂、有机
磷杀虫剂、杀线虫剂和工业污染物 干扰睾丸的功能及结构。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 主要影响促性腺释放激素的释放。
2.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对卵巢的直接影响:CS2导致卵巢萎缩 ➢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苯及同系物 干扰下丘脑,作用于垂体-卵巢系统,引 起雌性生殖系统功能异常。
致畸作用(teratogenic effect):均指在妊 娠期(出生前)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 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致畸作用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异常,在出 生后立即可被发现。
致畸物(t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下,能 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 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称为致 畸物或致畸原。
第二节 发育毒性
一、基本概念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经 父体和/或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 到达成体之前出现的有害作用。
包括 ①结构畸形 (structural abnormality) ②生长迟缓 (growth retardation) ③功能障碍 (functional deficiency) ④胚胎死亡(embryo death)
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 发育免疫毒性 妊娠期或围生期接触某些外源性化合物,会严
重影响出生后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发育、 迁移、归巢和功能。
• 发育神经毒性 妊娠期饮酒造成的乙醇综合症胎儿; 妊娠期安定暴露对F1 代大鼠有一定的发育及
神经行为毒性,表现为早期生理发育和神经行为 发育滞后等。
• 儿童期肿瘤
如大鼠器官发生期为受精后9~17天,但眼的 最敏感期为受孕后9天,心脏和主动脉弓约为9~ 10天之间。
➢ 同一剂量的一种致畸物在敏感期中与胚胎接 触,可因胚胎所处发育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 的畸形 。
如将大量维生素A在受精后第8天给予大 鼠,主要出现骨骼畸形;如在第12天给予, 则诱发腭裂 。
胎儿期
器官形成结束后(以硬颚闭合为标志)即进 入胎儿期(人类从56-58天起) ,直到分娩。
特点:以组织分化、生长和生理学的成熟 为主
最容易表现的发育毒性是生长迟缓、特异的 功能障碍(如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机 能的改变)、经胎盘致癌和偶见死胎。
胎仔或胎儿对胚胎致死作用的易感性虽 较胚胎为低,但仍有一定数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死产胎 发生。
➢ 人是3-8周;在常用试验动物中,自受精日计算, 大鼠器官发生期约为9~17天,小鼠器官发生 期为7.5~16天,家兔为11~20天。
➢ 在器官发生期中,致畸物与胚胎接触可能造成 形态结构异常;也有可能发生胚胎死亡、生长 迟缓。
➢ 发育中的胚胎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期虽然主要在器 官发生期,但在此期间,各种不同器官还各有特 别敏感的时间,即“靶窗”(target window)。
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体表 现包括体重减轻、出现某些临床症伏、直 至死亡
母体毒性作用可分为
轻度母体中毒的表现应限于母体体重下降,正常 增长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不超过不接触受试物对 照组动物的10%。
严重母体中毒可出现体重增长大幅度抑制、持久 性呕吐、过度安静或活动过度、呼吸困难、生育机 能明显受损及其它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通常是指外源性 理化因素造成的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 期结束的所有的毒性。
表现为:胚胎期染毒而出现畸胎、生长
迟缓、着床数减少和吸收胎,也偶有晚死胎。
胎儿毒性(fetotoxicity) :指器官形成期结束后的 因素引发的任何毒性表现(包括死亡、体重降低、 骨化迟缓、功能缺陷以及结构异常,甚至肿瘤)。
着床前期发育毒性
❖ 从受精算起,到完成着床之前(人类为1112天,啮齿类动物为前6天);
❖ 通常是未分化细胞受化学毒物损伤而致胚泡 死亡,即着床前丢失 ;
❖ 也有着床前接触毒物导致畸形的例子,如环 氧己烷、甲基亚硝脲等。
器官形成期(胚胎发育期)
➢ 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器官 发生期,一般称为危险期(critical period)或关 键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