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思考(doc 1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思考(doc 13页)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旅游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和总结30年来的经验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产品创新为魂,制度创新为魄
——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潮之
从1978年到2008年,广东旅游在开拓与创新中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三十年中,广东旅游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中,广东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广东旅游不仅总收入长期居全国前列,所占比重独居全国旅游业四分之一,更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下,以诸多划时代的创举,打破了观念和制度禁忌,推动了中国旅游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站在历史的转折点,重新回顾广东旅游的发展历程,思考广东旅游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5年,白天鹅宾馆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宾馆。
1.2经营产品创新
与国外密切的联系带来的是广东企业的大视野与对于旅游新需求的前瞻能力和敏锐洞察力。1984年,全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广东中山温泉宾馆在温泉区落成;1989年,锦绣中华在深圳开园,随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相继开业,在南中国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主题公园群,他们的成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主题公园建设的高潮;以中山温泉高尔夫为发端,全国各地都开展了高尔夫球场建设, 1992年12月18日成立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被“世界吉尼斯记录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并取得连续十二年高尔夫世界杯的主办权;1995年,第一家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正式开门接客; 1996年,以金山温泉景区为基础,恩平成功打造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1997年,广东中旅组织了中国首个“徒步穿越罗布泊荒漠探险旅游”团,随后组织开展了多种探险旅游项目,引领全国探险旅游风气之先。
广东企业的改革创新为广东旅游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广东企业以其勇于尝试、变革的精神成为新经营模式的试行者和引领者,并以其独特的市场敏锐度和创新精神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开创了众多旅游新产品市场,也为广东旅游发展赢得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
(二)政府主导,制度创新
上世纪末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与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政策与体制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瓶颈,广东旅游界的精英们审时度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为广东旅游实现再一次腾飞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1经营体制创新
广东旅游人清醒的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旅游要上新台阶,就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的进行旅游业体制改革,创新经营体制。广东旅游业积极导入非公经济,创造出国有、外资、民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997年“华侨城”股票上市,成为第一支上市的旅游相关概念股票。1998年,广州市旅游公司体制改革,由之而来的“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随后进行政企分开、体制改革的有广东粤旅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广州岭南集团公
司、长隆集团、广晟亚洲大酒店凯旋华美达酒店等等,这些酒楼宾馆经过改制更进一步确立了以客为先的经营理念。
经营主体的多样性有利于加速旅游企业市场化的进程,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使整个市场进入良性竞争的局面。多样化经营是旅游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旅游市场抗击风险的保证。广东旅游在积极导入非公经济,鼓励非公企业参与经营上做了积极的尝试。
2.2政策制度创新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也随之纳入相关部门的日程。1994年,“入境游客72小时便利措施”正式实施,让港澳居民能够更方便的进入内地,拉动中国入境旅游第一轮高速发展;2000年,“境外游客144小时便利措施”出台,进一步促使港澳游客以及以港澳为目的地的国外游客进入内地旅游,带动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二轮高速发展。现在的深圳罗湖口岸,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香港游客、外国游客蜂拥而入,已经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的晴雨表。
政策制度的革新是旅游消费的引导者,开明的政策制度吸引的不仅是投资者更有在这个服务为最好竞争力的社会的消费者们。政策上的支持让广东旅游业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鼓励经营
体制的多样性、创造旅游消费的便利性都为广东旅游的深入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综合发展,全面创新
经历了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广东旅游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并没有停止革新的脚步,坚持变则通,变则活。以新的理念继续指导着广东旅游的发展,在产品和制度上继续推陈出新,并且二者以一种合作的理念指引着广东旅游的去向。
3.1打破行政界限,推行区域合作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旅游协会首次提出了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香港、澳门回归后,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粤港澳”旅游业一体化合作进程不断提速,三地联手,“一程多站”,向世界张开了欢迎的双臂。香港以现代化国际大都会的风范,以及高水平的服务设施而成为世界旅游中心之一;澳门是传统旅游城市,被称为香港旅游的延伸点,其旅游业以博彩业为基础,地方不大,但东方文化色彩和欧陆风情兼备;广东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又得内地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三地旅游形成合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粤港澳旅游圈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加大。
新世纪初,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旅游管理部门随即开展“无障碍旅游合作”,旅游企业纷纷借东风,打出了“好邻居,大串门”的口号,将“9+2”旅游线路进行整合,让老百姓尝到区域精品旅游的甜头。目前泛珠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客源互通、信息共享、联合促销、协调发展的格局。
3.2突破产业边界,着力旅游扶贫
十五期间,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旅游扶贫工程,财政拨款投入共1.5亿元,投向以51个山区县为主,以16个扶贫重点县为重点,覆盖粤北和粤东两翼的63个县(市、区),创建旅游强县12个。
广东省在旅游扶贫工作上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目标为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随着广东着力优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山区旅游交通瓶颈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镇千村万人游”、“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等活动的举办;与旅行社密切的联系,以及众多乡村旅游线路的设定,广东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和契机:从贫困县到广东第一个旅游强县的清新县积极举办经贸招商推介会,两年共引进旅游项目25个,合同金额近19.2亿元,建成的旅游景区(点)已达19个,形成了“漂流之乡、温泉胜地、自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