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开采学电子教案1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开采学电子教案1

采矿学(SX04—1.2)主要参考书:徐永圻,《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煤矿地下开采方法》(85年版)以及《开采方法》(80年版),煤炭工业出版社。

绪论煤是工业的粮食,在我国,一次能量消耗,煤炭占75%;产量世界之最,煤种多,储量大,在1000米深度内,有10000~20000亿吨;在1500米深度内,有多于56000亿吨;一、煤炭的历史(地质学)1、煤是由植物生成的2、我国古代采煤的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煤炭的开采和利用。

石涅,涅石,石墨,石炭(炭)明朝时,才称煤炭。

记载的书,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

二、解放以后我国煤炭工业技术的发展1、产量49年,3243万吨;50年~52年,三年恢复时期,旧矿、旧设备、旧方法;52年,6650万吨;53~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形式变化最大。

57年,1.3亿。

58~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浮夸风。

60年达到3.97亿。

采掘严重失调,62年,2.3亿。

63~65年,三年调整,产量2.1亿左右。

66~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70年3.5亿。

71~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75年4.8亿,76年,文革结束。

76~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77年5.5亿,78年6.18亿,79年6.35亿。

81~95年,第六、七、八个五年计划。

81年,6.2亿;82年,6.66亿;83年,7.14亿;84年,7.9亿;85年,8.7亿;86年,8.94亿;87年,9.28亿;88年,9.8亿;89年,10.5亿;90年,10.8亿;90~95年,市场经济,产量在11~13亿之间。

2003年15.9亿,2004年19.5亿,2005年21.1亿,2006年,23.32亿;2、单产及机械化水平1)、建国初期,风稿落煤,人背,人拉,马拉,高强度体力劳动。

三年恢复时期,推行壁式采煤,使用刮板运输机和截煤机。

52年,4331吨/月.面。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煤炭勘探案例
分享一些成功的煤炭勘探案例。
煤矿工程实践经验分 享
汇总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 解决方案。
学习效果总结与评估
1 课程回顾
总结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 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 学习效果评估
通过测验和问卷调查对学 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意见反馈
收集学员对本课程的意见 和建议。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欢迎来到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基 本知识,包括课程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
帮助学员掌握煤矿地质构造 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课程内容
包括煤矿地质构造概述、煤 矿地质勘查、煤矿地质构造 工程治理等。
课程时间
共计10个小时,分为5个模块。
煤矿地质构造概述
4
分析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煤矿地质构造工程治理
煤炭露天开采
详细讲解煤炭露天开采的工程方法和安全措施。
煤炭地下采掘
介绍煤炭地下采掘的技术和设备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
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措施。
煤炭科技进展
展示煤炭科技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实践案例分析
煤矿地质构造实例
介绍几个真实煤矿地质构造的 案例。
2 煤矿地质构造
深入探讨煤矿地质构造的形成和类型。
3 煤矿地质特征
解析煤矿地质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煤矿地质勘查
1
煤炭地质调查概述
介绍煤炭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煤层地质勘探
2
深入研究煤层地质的勘探技术和步骤。
3
煤矿地质预报
探讨煤矿地质预报的原理和实践。
煤矿地质灾害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场地的规划与布局原则。

3. 培养学生对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a. 主井提升系统b. 副井提升系统c. 空气处理系统d. 给排水系统e. 供电系统2.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功能a. 煤炭提升与运输b. 空气质量控制c. 水资源管理d. 电力供应与分配3. 工业场地的规划与布局原则a. 安全距离b. 功能分区c. 交通便捷d. 环境保护a. 防火、防爆措施b. 防尘、防毒措施c. 应急预案d. 安全培训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示意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安排实地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的运行情况。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第3-4课时:讲解工业场地的规划与布局原则。

3. 第5-6课时:讲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的安全要求。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绘制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协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场地建设中各项设施的合理配置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

七、教学内容a. 各子系统在矿井生产中的作用b. 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配合c. 系统优化与集成2. 工业场地建设中设施的合理配置a. 生产设施与辅助设施的配置b. 设施规模与矿井规模的匹配c. 设施布局与作业效率3.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工业场地的运行维护a. 日常巡检与维护b. 故障处理与应急操作c. 系统升级与技术改造八、教学方法1.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造成矿学(第二章).pptx

构造成矿学(第二章).pptx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 内生矿田所处的断裂的产状变化或内部 结构复杂的地段,是极为破碎的薄弱地 带,既利于岩浆侵入,也利于岩浆热液 和其它含矿溶液活动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这些地段,特别是构造分支和交 切部位,地应力比较集中,岩石 的变形强度大,包括强烈破裂和 破碎。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格佐夫斯基的光弹研究表明,裂隙交叉 处和裂隙尖灭处的地应力比裂隙其它地 段的地应力强度增加16~25%
二、矿田与矿床
➢ 矿田构造:在矿田范周内,控制成因上 同源的一些矿床呈规律分布的,依次形 成的各项构造要素的总和及空间关系 (沃尔弗松)
二、矿田与矿床
➢ 矿床通常是矿田的一部分。 ➢ 在很多情况下,矿田就是矿
床,即矿田和矿床的概念是 统一的。
二、矿田与矿床
➢ 矿床构造:控制矿床形态和其中成因上 同源的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构造要 素的总和
构造成矿学
Tectonic metallogeny
通讯地址
四川,成都 61005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E-mail
zhongkh1964@163.co m
第二章 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一、对区域性构造的认识 二、矿田与矿床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四、构造与矿田的等距律 五、构造与矿田的对称律
一、 对区域性构造的认识
际也是上述情形变种)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 内生矿田分布的一般位置: 沿走向弯曲的地段 断裂分支处 主干断裂派生的旁侧羽裂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两组断裂共轭处 两组断裂交叉处 在靠近大断裂沿走向同时出现弯曲和派
生旁侧分支地段
三、区域性构造与矿田
区域性断裂旁侧,轴向与其斜交的复式 褶皱(包括背斜、向斜)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2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2

一、前言1.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详细介绍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采矿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掌握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矿床及其成因2.1 矿床的概念与分类(1)矿床的概念;(2)矿床的分类及特点。

2.2 矿床成因(1)成矿作用及类型;(2)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

2.3 矿床勘查与评价(1)矿床勘查方法;(2)矿床评价与资源量估算。

三、矿床开拓与开采3.1 矿床开拓方式(1)直接开拓;(2)间接开拓;(3)混合开拓。

3.2 矿床开采方法(1)地下开采;(2)露天开采;(3)海底开采。

3.3 采矿工艺与设备(1)采矿工艺;(2)采矿设备及选型。

四、矿区环境保护与恢复4.1 矿区环境问题及影响(1)土地破坏;(2)水资源污染;(3)大气污染;(4)生态破坏。

4.2 矿区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处理与回收;(2)废渣处理与利用;(3)噪声与大气污染控制;(4)生态修复与重建。

4.3 矿区恢复与可持续发展(1)矿区恢复的目标与原则;(2)矿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矿山安全与职业健康5.1 矿山安全问题及影响(1)矿井瓦斯;(2)矿井火灾;(3)矿井顶板事故;(4)矿山机械事故。

5.2 矿山安全技术与措施(1)瓦斯防治技术;(2)火灾预防与控制;(3)顶板管理技术;(4)矿山机械安全防护。

5.3 职业健康与防护(1)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个体防护与健康监护;(3)矿山劳动保护政策与法规。

六、矿床开采理论基础6.1 矿床地质模型(1)矿床几何模型;(2)矿床力学模型;(3)矿床流体动力学模型。

6.2 矿产资源评价(1)资源量估算方法;(2)资源品级评价;(3)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6.3 开采参数设计(1)矿块划分与开采顺序;(2)开采工艺参数设计;(3)支护与安全措施设计。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第一章:煤矿开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1. 煤矿开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开采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组织学生讨论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业与评估: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二章:煤矿地质与矿床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了解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研究内容。

2. 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讲解煤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

3. 分析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煤矿矿床示意图。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煤矿地质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第三章:煤矿开拓与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了解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煤矿开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煤矿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3. 分析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

作业与评估: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煤矿开拓与设计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第四章: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开采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构造对于各种类型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风化矿床和变质矿床等)的形成和分布都有控制作用。

成矿构造条件影响着矿床发生发展的整个演变过程,也关系到矿床分布位置、矿体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和后生变化等各个方面。

一个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有利地质因素的耦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矿化的富集起着主导的作用。

从成矿系统过程分析来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地质环境成矿物质的聚集需要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良好地质构造环境是形成矿床的重要条件。

从控矿构造尺度看,全球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全球性成矿带(如环太平洋成矿带);区域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区域成矿带(南岭成矿带、秦岭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

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是形成沉积矿床的有利环境;构造—岩浆活动带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超大型矿床形成往往受控于独特的大型构造环境。

2.构造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量矿床的形成是需要能量的,包括岩浆的、构造的。

构造活动过程释放的能量是含矿岩浆和各种流体运移和汇聚的重要驱动力。

3.构造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构造活动生成的各种裂隙带、断层、剥离空洞具有很高的渗透性,是含矿流体在岩石中流动运移的通道。

通常将这种通道称为导矿构造或运矿构造。

4.构造是成矿物质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各种构造成因的开放空间是成矿物质的堆积场所(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如断层、裂隙、构造空洞等往往是内生矿床就位的场所;断陷盆地、汇水盆地是外生矿床分布的场所。

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开放空间影响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和矿体形态、产状特征。

5.构造应力应变状况影响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的搬运、集中或分散要受温度、压力、Eh、p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

而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可以因构造状态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如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物理化学条件有差别,因而对矿液运移和矿石沉淀起着不同的作用。

矿田构造学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课时安排绪论 2专题讲座:一矿田构造研究法 2二区域构造与成矿 2构造控矿作用4 褶皱控矿 2断裂控矿2各种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构造 4 内生矿床2沉积矿床变质矿床2层控矿床复习考试 2第一章绪论§1 成矿构造分级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1、含矿区构造及其分级:陈国达认为,小含矿区构造(矿柱、矿体、矿床、矿区、矿田),中含矿区构造——成矿区构造或成矿带构造,大含矿区构造——成矿省或成矿带构造。

1978《成矿构造研究法》。

矿田构造学主要研究矿田中的成矿构造。

小含矿区构造矿柱:矿柱是矿体中工业矿石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特大或者质量比其它部分特富的地段,也称富矿段或富矿包。

矿体:矿体是矿床中工业矿石分布的地段。

矿床:有一个或者多个同一成因类型或形态类型的矿体所组成。

矿区:包括多个在时代、成因、构造特点、类型方面有共性的矿床和矿化点。

中含矿区构造构造成矿带:大多数由多个矿田所构成,相当于成矿区一级的狭长的带状含矿区。

大含矿区构造成矿省构造:成矿省是最大的含矿区,其范围相当于一个或几个一级大地构造区。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2.1作为地质构造环境,例如:构造盆地、同生断裂等。

2.2构造活动中释放的能量和应变可以作为成矿物质运移的动力,例如,热能,构造应力。

2.3导矿构造,例如断层、裂隙、破碎带等。

2.4容矿(储矿)构造2.5 构造活动可以引起成矿物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矿物质的沉淀。

2.6不同的构造条件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和矿体类型,引起各种规模的矿化分带(五层楼模式钨矿脉)。

2.7构造活动的多期次可以富集矿体也可以使之贫化。

2.8构造作用直接成矿,如粘土、滑石、石棉、蓝晶石及有用的构造岩和动力变质岩。

总之,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成矿经常起着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2 矿田构造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研究意义:认识和掌握控制矿床(体)形成、改造的分布的控制因素,对于大比例尺矿床预测、找矿、详查、勘探、采矿均匀、具有现实意义。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第五章 采煤工艺及装备配套
三种工艺方式 爆破采煤工艺方式(炮采工艺方式)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三种工艺方式的各工序的作业方式循 环作业方式、布置方式、设备配套、 发展方向等。
第七章 采煤工艺技术管理、设计及发展 第一节 工作面调斜和旋转 第二节 工作面过断层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搬迁 第四节 采煤工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输送机:煤滚入下侧,不易装满,易断链。 4)当 时,采煤机不稳定,易翻倒。 措施:输送机设下部三角架,调平。
回采工艺特点
2、俯采
1)水流入采面,工作条件差; 2)顶板相对稳定; 3)机组不稳定,易掉道。
五、倾斜长壁采煤法评价及适用条件
(一)评价 1、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 巷道掘进工程量少15%,相应工期短。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设备及辅助 人员可减少30。 (3)回采巷道沿煤掘进,易固定方向,采面可等长 布置,利于生产管理。 (4)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通风构筑物减少约 1/3。
采矿学电子教案 总结
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 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 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 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 即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或日)内采 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4、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煤放落, 单层夹矸厚大于0.5m或f大于 3要采取措施, 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不宜大于顶煤厚度的10 15%。
5、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 顶I、 II级,直接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 顶,冒落后松散体基本充满采空区。

矿田构造学教学大纲

矿田构造学教学大纲

矿田构造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522033课程名称:矿田构造学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Geology in Ore Field课内学时:32学时学分:2编写人:朱永正一、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矿田构造学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理解不同构造类型的矿化模式;初步掌握构造对矿田、矿床、矿体控制的作用及空间分布的规律。

教学中应以构造-矿化模式为重点,多运用构造控矿的实例来配合讲课内容。

二、课程简介矿田构造学研究各种构造形迹和构造作用对矿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同时它还重点研究成矿诸因素中的构造作用与成矿物质聚积的相互关系。

因而它不仅对普查、勘探、预测、评价和采矿工作都有实际意义,而且对全面地深入地认识成矿作用机理,又有着理论意义。

矿田构造学内容包含论述、金矿流体运移的动力通道和方向、各种构造形迹和构造作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各类矿床成矿构造类型和特点、矿田构造的时空分布规律、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等五部分。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Geology in Ore FieldStructural Geology in Ore field focuses on how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vestiges and processes control the form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ore deposits and ore bodies.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ccumulations of metallogenetic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processes related to metallogenetic genesis. So it not only has actual significance to reconnaissance, exploration, prospection, appraisal and mining etc., but also has academic significance to apprehend overall the mechanism of ore-forming process in depth. This course covers introduction, dynamic channels and directions of fluid migration of gold deposits, how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vestiges and processes control mineraliza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ogenetic structures of all types of deposits,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orefield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ore field structure.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安排第一章矿田构造学概论一、矿田构造学的概念;二、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三、控矿构造的分级;四、矿田构造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五、矿田构造的特点;六、矿田构造的研究现状。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

《采矿学电子教案》课件

《采矿学电子教案》PPT课件一、前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采矿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能力。

二、矿产资源与矿床2.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和评价方法。

2.2 矿床地质特征讲解矿床的形成、类型、地质构造和矿石性质。

2.3 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讨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矿井设计3.1 矿井概述介绍矿井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功能。

3.2 矿井设计内容讲解矿井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包括井筒、巷道、采场等方面的设计。

3.3 矿井设计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矿井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四、矿井安全生产与管理4.1 矿井安全生产介绍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

4.2 矿井安全管理讲解矿井安全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包括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安全考核等。

4.3 矿井事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矿井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五、矿山环境与生态保护5.1 矿山环境问题介绍矿山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和影响,如土地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5.2 矿山生态修复讲解矿山生态修复的原则、技术和方法,强调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5.3 矿山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解读矿山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让学生了解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六、矿井通风与空调6.1 矿井通风概述介绍矿井通风的定义、作用、原理和通风方法。

6.2 矿井通风设计与计算讲解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步骤、通风网络计算和通风设备选择。

6.3 矿井空调系统介绍矿井空调的作用、原理和常用空调设备及其选型。

七、矿井水文与防水7.1 矿井水文地质讲解矿井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矿井涌水的影响因素。

7.2 矿井防水与排水介绍矿井防水与排水的基本原则、技术和设备,以及防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煤矿开采学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煤矿开采学是采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开采学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业工程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煤矿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能力,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贡献人才。

二、教学内容2.1 煤矿地质与矿床(1)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矿床地质特征(3)煤层结构与煤质(4)地质构造与矿井水文2.2 煤矿开采工艺(1)开采方法与工艺(2)采煤机械化与自动化(3)矿井通风与安全(4)煤炭洗选与加工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3.2 实验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煤矿生产现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煤矿项目研究、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考核4.1 考试形式课程考核分为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两部分,期末考试占总分的60%,过程考核占总分的40%。

4.2 考核内容(1)期末考试:涵盖课程全部内容,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

(2)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践作业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5.1 授课时间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授课安排(1)第1-8课时:煤矿地质与矿床(2)第9-16课时:煤矿开采工艺(3)第17-24课时:煤矿开采机械与自动化(4)第25-32课时: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洗选与加工六、煤矿开采机械与自动化6.1 开采机械设备(1)钻探设备:钻机、钻头、钻杆等(2)挖掘设备:挖掘机、铲车、装载机等(3)输送设备:皮带输送机、斗提机等(4)支护设备:液压支架、锚杆机等6.2 自动化控制系统(1)监测系统:位移监测、压力监测、温度监测等(2)通信系统: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3)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七、矿井通风与安全7.1 矿井通风原理(1)通风的意义:降低瓦斯浓度、降温、排除粉尘等(2)通风方法: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3)通风系统:主通风机、辅通风机、通风管道等7.2 矿井安全技术(1)瓦斯防治:瓦斯检测、瓦斯抽放、瓦斯利用等(2)火灾防治:火灾检测、灭火设备、火灾逃生等(3)顶板管理:支护技术、顶板监测、顶板事故预防等八、煤炭洗选与加工8.1 煤炭洗选方法(1)物理法:筛分、离心、浮选等(2)化学法:溶剂萃取、微波辐射等(3)生物法:微生物发酵、生物氧化等8.2 煤炭加工技术(1)煤炭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2)煤炭气化:煤气化、直接液化等(3)煤炭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煤炭分级燃烧等九、煤矿生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9.1 煤矿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与组织: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组织等(2)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招聘、培训、考核等(3)物资管理:采购、存储、配送等(4)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利润分析等9.2 煤矿可持续发展(1)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废水处理等(2)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回收、废物利用等(3)产业升级与转型: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等十、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1)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矿事故案例(2)案例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教训及应对措施10.2 煤矿生产实践(1)实践内容:煤矿生产现场参观、实际操作等(2)实践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十一、煤矿环境保护与治理11.1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1)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沉降、植被破坏等(2)水资源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废水排放等(3)空气污染:粉尘、废气等11.2 煤矿环境保护措施(1)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2)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3)废气治理与减排十二、煤矿安全生产法规与政策12.1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规程(3)煤矿安全生产条例12.2 煤矿安全生产政策(1)国家煤矿安全发展战略(2)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3)煤矿安全检查与监管十三、煤矿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13.1 煤矿开采新技术(1)数字化矿山:信息化管理、智能监控等(2)无人开采技术:无人机、等(3)绿色开采技术:生态矿井建设、节能减排等13.2 煤矿产业未来发展(1)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新能源开发与替代(3)煤矿产业转型升级十四、煤矿事故应急预案与救援14.1 煤矿事故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3)事故应急资源配置与管理14.2 煤矿事故救援技术(1)救援设备与器材(2)救援队伍组织与调度(3)事故现场救援操作技术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1)复习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2)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15.2 煤矿开采学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2)绿色开采与可持续发展(3)煤矿产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煤矿地质与矿床的基本知识,包括煤炭的形成、分布、煤层结构和煤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构造对于各种类型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风化矿床和变质矿床等)的形成和分布都有控制作用。

成矿构造条件影响着矿床发生发展的整个演变过程,也关系到矿床分布位置、矿体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和后生变化等各个方面。

一个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有利地质因素的耦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矿化的富集起着主导的作用。

从成矿系统过程分析来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1.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地质环境成矿物质的聚集需要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良好地质构造环境是形成矿床的重要条件。

从控矿构造尺度看,全球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全球性成矿带(如环太平洋成矿带);区域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区域成矿带(南岭成矿带、秦岭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

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是形成沉积矿床的有利环境;构造—岩浆活动带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超大型矿床形成往往受控于独特的大型构造环境。

2.构造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量矿床的形成是需要能量的,包括岩浆的、构造的。

构造活动过程释放的能量是含矿岩浆和各种流体运移和汇聚的重要驱动力。

3.构造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构造活动生成的各种裂隙带、断层、剥离空洞具有很高的渗透性,是含矿流体在岩石中流动运移的通道。

通常将这种通道称为导矿构造或运矿构造。

4.构造是成矿物质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各种构造成因的开放空间是成矿物质的堆积场所(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如断层、裂隙、构造空洞等往往是内生矿床就位的场所;断陷盆地、汇水盆地是外生矿床分布的场所。

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开放空间影响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和矿体形态、产状特征。

5.构造应力应变状况影响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的搬运、集中或分散要受温度、压力、Eh、pH 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

而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可以因构造状态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如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物理化学条件有差别,因而对矿液运移和矿石沉淀起着不同的作用。

6.构造条件对成矿方式的影响不同的构造条件可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矿体类型。

如成矿物质在断裂构造中充填形成脉状矿体,顺层间构造充填交代则形成层状矿体。

7.构造活动对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影响大多数矿床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的地质过程,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构造活动的多期次,是导致成矿多期多阶段的重要原因。

在热液矿床中尤为明显,常表现为早晚不同阶段矿脉间的重叠和穿插关系。

因此研究成矿期间的构造活动是划分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基础。

8.构造对矿化分带的控制矿化分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区域分带、矿床分带、矿体分带,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等。

造成分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构造作用是矿化分带的重要因素。

9.构造活动的成岩成矿作用构造动力作用可以引起岩石、矿物的物质调整,产生出新的岩相和建造,直接形成新的有用的矿物或岩石。

10.构造活动对矿床矿体的改造作用大多数矿床形成后,都要遭受后期的改造,特别是地质时代较早的矿床,都会受到成矿后构造的影响。

成矿后构造既能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探采工作的难度;又能促使某些层状矿体褶皱加厚,扩大单位面积内的矿石储量,从而有利于开发。

由上述10 种关系可见,构造活动是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和组成部分,构造对各种成因的矿床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矿床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构造都有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大到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位置,小到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矿石类型的变化。

因此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对深入理解矿床成因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勘探评价与采矿都有重要意义。

二、矿田矿床构造的概念1。

矿田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具有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或矿点。

它们是由统一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成因上近似、空间上邻近的一组矿床。

矿田的面积一般为十几—百余平方公里,个别达几百平方公里。

矿田是研究矿化分布的一个重要地质单元,是人们对矿床成群分布客观规律的认识。

正确认识矿田对找矿实际是由指导意义的。

2.矿田构造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分布规律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矿床构造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在矿床中分布规律及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是矿田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体构造矿体构造是指控制单个矿体的形态、产状以及矿体内部结构的构造要素,包括控制富矿段(矿柱)的构造要素。

是矿床构造的组成部分。

矿田构造的特点1、矿田构造中的主体——控矿构造是含矿的,或是曾有含矿流体通过的。

它们都接受过矿质及成矿流体的利用或改造(含矿流体与构造发生相互作用),是“物化”了的构造。

2、在含矿流体的作用下,可诱导出一部分新的构造型式,如气化流体的沸腾、隐蔽爆发等产生新的角砾岩和水力破裂构造。

3、矿田构造活动的多期次性突出。

4、矿田构造是整个矿田地质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矿田构造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研究控矿构造的演化期次和发展阶段;研究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研究矿液的运移与构造条件的关系;研究矿石堆积的构造圈闭条件;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矿田构造的研究意义:构造活动是成矿作用的基本条件和组成部分,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研究大区域的构造控制作用和矿床分布规律,对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工作有战略指导意义;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可更具体地认识、掌握矿床(体)形成、改造和分布的控制因素,对于大比例尺矿床预测、找矿、详查、勘探、采矿均有着实际意义。

研究矿田构造不仅有利于找矿,同时也对全面认识矿床成因有重要意义。

四、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大比例尺矿田构造制图;深部构造研究与制图;控矿构造的岩组分析;构造—岩石物理分析;构造地球化学方法;遥感构造解译方法;构造控矿的模拟实验。

第二章矿液的运移一、概述地质流体是地球组成物质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能形成矿床的地质流体,称为成矿流体。

它既能汲取、溶解、包含各类成矿物质,又能将其运移、输导到有利的构造-岩石空间而富集成矿。

地壳中的流体对于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

地球中的流体多种多样,按地质产状和成因可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地下水(包括大气降水);海水;地幔来源的流体等。

在上述各种流体中,以热水为主的流体对固体矿产的成矿最为重要。

各种流体经过水-岩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形成成矿流体。

构造和流体都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二者又相互作用。

构造是驱动和输导流体运移的重要因素,又是导致流体中矿质堆积的必要条件,而流体能改变所在地的构造-岩石条件。

将构造与流体作用结合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控矿因素和成矿机理的认识;为判断矿体分布规律、成矿组分变化情况提供依据。

因此,研究成矿流体运移特点,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矿液运移的动力成矿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可导致成矿物质的浓集和矿床形成。

成矿流体的驱动力有:1、矿液的内力驱动:成矿流体本身具有较大的热能、较高的内压力。

这种热能和压力能推进成矿流体的运移。

如岩浆中的高温高压气液可从岩浆中析出,由深部向浅部运移,向围岩的孔隙中扩散,或以火山喷发形式迅猛到达地表。

2、构造应力驱动:地壳中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有很大差应力的应力场中,由于挤压,使含矿流体向压力较小的拉张区流动。

即在总体为挤压紧闭而局部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中能促进流体运移和有利成矿。

如区域剪切带控矿,剪切带的挤压剪切分力作用于围岩,可排挤出围岩中的流体和成矿组分;剪切带的局部拉张作用,可作为“吸引”成矿流体的动力,又提供矿质沉淀空间。

3、地层围压驱动地壳中流体的运动直接与上覆岩层的巨大压力有关。

地壳不同深度有不同的围压(表),在盆地堆积物的下沉和压实过程中,,由于盆地各部位的沉降幅度和岩相差异,造成不同的静压力。

在这种静压力差的作用下,引起层间水(包括热卤水)向压力小的方向转移。

盆地中心一般坳陷深、沉积物厚、承压大,因而该处的流体沿透水层向压力较小的盆地边缘运动。

4、热驱动局部热源引起热液环流:当上升的岩浆或地热流向浅部运动时,受其影响,上部岩层增温,其中的流体被加热,相对密度减小,比重减轻,内压增大,形成强大的热量载体,向上部的开放裂隙运动,而浅层或海洋底部水则因相对密度较大而下沉,加热后再上升,为此循环往复,围绕局部热源形成地下水的热液对流系统。

近年来,对大陆和洋底的热液对流系统作了大量调查,认识到这些热液系统能长期地较大范围地淋滤周围地层和火成岩中的金属元素,再在浅层次裂隙系统中堆积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斑岩型矿床、卡林型金矿床等。

区域变质过程中变质热液对流:在区域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由于变质变形(构造-热力)作用可能被导流进入有利的构造环境,如果变质流体在途中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减压扩容的构造环境中便可能富集成矿。

5、泵吸作用真空虹吸作用:在成矿裂隙生成阶段,封闭裂隙生成的瞬间产生真空状态,如果这种裂隙的一端与热液聚集地段相连通,则热液因压力差而被吸入到裂隙中。

同时,由于热液在深部所受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使流体挤入裂隙而上升。

地震泵吸作用:在剪切带两盘发生错动时,由于剪切带拐弯处产生扩张空间,流体压力降低,剪切带下部及外部的流体就在压力差的驱动下进入扩张空间,扩张空间就象压力泵一样地吸收流体,称为地震泵吸作用。

6、重力差驱动当大气降水进入沉积盆地周围地形较高的山区时,由于山区和沉积盆地的地势高差,导致地下水产生较大的重力作用,从而驱动盆地中的地质流体运动。

三、矿液运移的通道研究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对于认识矿化轨迹,追寻成矿物质的堆积场,预测矿床产出部位有重要意义。

地壳中含矿流体运移是在岩石孔隙和断裂裂隙中进行的,其流体动力学特征有所不同。

1、岩石孔隙中矿液运移岩石孔隙包括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

原生孔隙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洞和裂隙,如沉积岩中的粒间孔隙和火山岩中的气孔等。

次生孔隙是岩石形成后有后生作用形成的,如火成岩冷却固结后受热液蚀变生成的孔隙,石灰岩经白云岩化后体积收缩而产生的孔隙等。

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广布在岩层和岩体中,有如微细血管网络,是含矿流体的微观通道。

流体在孔隙中的运动方式是渗流方式运动。

流体在孔隙中的运动状态多属于层流运动。

含矿流体沿岩石的孔隙运移,经常有两个主要因素在相互作用:一是矿液的运移趋势,另一个是岩层对流体的屏蔽作用。

由于矿液本身具有活动能力(内能、内压),其运移趋势主要是向上流动,但局部也可向下流动,如流体向上运移时遇到阻挡,而其侧下方又有低压带时,则流体局部向下运动。

岩层的屏蔽作用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在成层岩石中矿液总是沿孔隙较大、渗透性较好的岩层流动,而孔隙很小、渗透性差的岩石不利于矿液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