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和突变型

合集下载

应用pcr钢rf lp技术能够检测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

应用pcr钢rf lp技术能够检测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

应用pcr钢rf lp技术能够检测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检测与遗传病及恶性肿瘤发生有关的突变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它对阐明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诊断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CR技术的出现及近年来以PCR技术为基础,结合传统技术的突变基因分析方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快速、简便、准确的基因分析途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基因突变是癌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及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组突变三种形式,只是它仍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后两种基因突变涉及的基因较多,可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而检出.亦可在间期用标记探针检出,点突变通常的涉及的范围较少,它是肿癌和遗传病发生的主要分子改变,因此,它是基因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有不同的检测途径,大致方法包括:应用基因探针直接检测;应用PCR 技术检测;利用探针技术进行分析。

PCR在突变基因检测时的应用利用核酸探针及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时由于诸多限制难以满足这际工作的需要,自从PCR技术问世以来,建立于PCR技术基础上的突变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检出发生突变的基因,而且即使获得极微量的组织亦可经PCR扩增而进行中种检测,加上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RFLP技术及PCR直接测序的结合,改换方法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广,大大的促进了遗传病及肿瘤有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一、点突变的PCR直接检出(一)用PCR直接检测缺失:当基因内缺失时,可用已知的该基因DNA序列在缺失片段的两侧设计一对引物,然后进行PCR,对其产物行琼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紫外检测仪下检测有无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即可非常容易的判断待检称本中有无DNA 片段的缺失.1.一对引物PCR检测缺失如果一个基因的DNA序列已经清楚,其缺失部位亦较为固定,即可根据缺失发生区域的DNA序列在缺失片段的两侧合成一对合适的引物进行PCR,然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溴乙锭染色,短波紫外灯下观察有无特异性的扩增片段,该方法是检测基因片段缺失最为快速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光因某些原因引起的扩增失败而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与缺失片段无关的基因引物,同时加以扩增,以确定无特异性扩增带并非因反应体系的原因的引起.如在应用PCR技术进行X地贫Bartα基因胎儿水肿综合征义基因缺失检测时,常用一对引物扩增缺失区域,同时同一对β基因引物扩增β基因的一个片段,然后电泳检测.若同时即有α和β基因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则说明α基因的扩增产物则说明模板DNA中有α 基因的缺失,为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2.多对引物的多重PCR检测缺失:对于某些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说,其缺失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在不同患者其缺失片段有所不同,因而难以用一对缺失部位的引物将所有的缺失检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设计多对引物检测该基因的不同外显子区域,即用同一PCR体系扩增多个外显子然后用琼糖凝胶电泳检测有无缺失的片段,若某一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带缺如,则可判定为该片段的缺失,该检测方法是对已知结构基因有无缺失片段的最快速可行的检测途径,目前已用于多种遗传病基因缺的检测.如在DMD/BMD缺失型突变的检测中,用23对引物分为三组进行多重PCR可改98%的缺失得以检出,另外还有人用9对物进行两组多重PCR,大约可检出DMD/BMD92%的缺失型突变.3.用PCR技术进行杂合性丢失的检测:有报道,PCR技术尚可用于检测杂合性丢失可采用PCR-SSCP及PCR定量技术进行检测.(二)单个碱量置换的PCR直接检出1.直接检测限制性内切酶切点的变化-PCR产物酶解分析PCR产物的酶解分析,主要用于检测可引起酶切位点改变--包括所增加的酶切位点及原有的酶切点消失的单碱是量置换性点突变.当某一点突变引起DNA片段中酶切位点发生改变时,则可用酶切位点两侧的引物扩增一含该切点的DNA片段,然后用相应的内切酶进行处理,电泳检测,与正常的无改变的段进行对片分析即可确定有无酶切位点的改变.比如状细胞贫血的发生即是由一酶切位点的改变的改,正常情况下靶DNA 的扩增产物为294bp,经OxaNI消化后产生191bp和103bp二个片段,但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使该切点消失,OxaNI消化后仍为294bp的片段,而杂合子则是有294、191和103 三个片段。

突变型与野生型TNF

突变型与野生型TNF

突变型与野生型TNF【关键词】 ,肿瘤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induced by mutant and wild type TNFα【Abstract】 AIM: To pare the apoptosisinduced ability of rebinant human mutant type 471 rhTNFα(mt 471rhTNFα) with that of wild type rhTNFα (wt rhTNFα) and to study the apoptotic mechanism induced by mt 471rhTNFα. METHODS: The apoptosis of ZR751 cells, a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induced by mt 471rhTNFαor wt rhTNFαwas analyzed and pared by 20 g/L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Th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nuclear factor NFκB in ZR751 cells untreated and treated by mt 471rhTNFα or wt rhTNFα were detected using Trans AMTM NFκ B p65 kit based on ELISA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apoptotic mechanism induced by mt 471rhTNFα. RESULTS: The results from 20 g/L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genomic DNA indicated that ZR751 cells treated by mt 471rhTNFα provided a typical apoptotic ladder pattern of DNA fragmentation, whereas weakened ladders were observed in ZR751 cells treated by wt rhTNFα.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cell apoptotic rate in mt 471rhTNFα treated group was 43%, but 25% in wt rhTNFαtreated group. The mt 471rhTNFαheld a strong apoptosisinducible ability. The results of DNAbinding activity of NFκ B showed that NFκB activation induced by wt rhTNFα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t 471rhTNFαwhe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mt 471rhTNFαor wt rhTNFαreached 50 μg/L (P=). CONCLUSION: The apoptosisinduced ability of mt 471rhTNFαis superior to that of wt rhTNFα. One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enhanced apoptosisinduced ability may be that NFκ B activation is inhibited in tumor cells treated with mt 471rhTNFα.【Keywords】 neoplasms; mutant type 471rhTNFα; wild typerhTNFα; NFkappaB; apoptosis【摘要】目的:比较重组人突变型471rhTNFα(mt 471rhTNFα)与野生型rhTNFα(wt rhTNFα)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并对mt 471rhTNFα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ZR751细胞为靶细胞,应用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技术分析mt471rhTNFα与wt rhTNF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TM NFκ B p65试剂盒检测经mt 471rhTNFα或wt rhTNFα处理的ZR751细胞核因子NFκB的活化情况,以便对其诱导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 结果: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mt 471rhTNFα处理组的ZR751细胞基因组DNA呈现明显的ladder状分布,wt rhTNFα处理组的“ladder”条带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t 471rh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峰面积高于wt rhTNFα处理组. NFκB活化检测结果显示,当两型rhTNFα浓度增高到50 μg/L时,wt rhTNFα处理组的NFκB的活化量明显高于同浓度的mt 471rhTNFα处理组(P=). 结论: mt 471rhTNF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明显优于wt rhTNFα;肿瘤细胞内NFκB活化明显受抑是mt 471rhTNFα诱导凋亡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词】肿瘤;突变型471rhTNFα;野生型rhTNFα; NFκB;细胞凋亡0引言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mt 471rhTNFα是删除wt TNFαN端的7个氨基酸,并将Pro8Ser9Asp10置换为Arg8Lys9Arg10[1]的突变体. 这种突变并不改变TNFα分子的高级结构,仍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状态的三聚体,抗肿瘤作用增强且毒副作用降低,极具开发价值. 我们在获得mt 471rhTNFα重组蛋白的基础上[2-4],进行新的研究,为mt 471rhTNFα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和方法材料两种基因工程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初步检测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乳腺癌细胞系(ZR751)为本室保存. 细胞培养基RPMI1640系GIBCO BRL产品,FCS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技术公司. Trans AMTM NFκ B p65 Kit由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盒由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方法确定mt 471rhTNFα与wt rhTNFα浓度蛋白溶解液溶解冷冻干燥蛋白,按1∶100稀释,测定280 nm和260 nm下的A值,确定蛋白的浓度;另取10 μL 加等体积2×蛋白电泳载样液,行150 g/L SDSPAGE凝胶电泳,BackMan光密度扫描仪进行薄层扫描,以确定目的蛋白的含量.两型rhTNFα诱导细胞凋亡复苏ZR751细胞,传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胰蛋白酶消化,Hank’s液终止消化,收集细胞,并调整细胞数至2×108/L. 将细胞分为3组,即ZR751对照组、wt rhTNFα和mt 471rhTNFα处理组. 培养基中放线菌素D的终浓度为μg/L,样品终浓度为 mg/L,于加药后12 h收集细胞. 将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另一部分用于流式细胞分析,以PBS洗涤细胞,RNase降解RNA, 700 mL/L乙醇固定,待用. 检测时,PBS洗涤以弃除700 mL/L乙醇,空干,碘化丙啶(PI)避光染色15 min以上. PBS洗涤后,将细胞重新悬于1 mL PBS中,用EPICS ELITE, COULTER, USA型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两型TNFα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核蛋白的提取并定量按的处理方法复苏并传代ZR751细胞,但样品终浓度分别为10 μg/L和50 μg/L,作用4 h后收集细胞,分别提取各实验组的细胞核蛋白质,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即:用PBS洗涤细胞,20 μL细胞沉淀加入200 μL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振荡5 s将细胞沉淀充分悬浮,加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B 10 μL. 高速振荡5 s,冰浴1 min. 4 ℃, 12~16 kg,离心5 min,吸取上清至预冷的塑料管中,即为细胞浆蛋白.在沉淀中加入50μL细胞核蛋白抽提试剂,剧烈振荡15~30 s,把沉淀完全悬浮. 冰浴,每隔1~2 min再高速剧烈振荡15~30 s,共30 min. 4℃, 12~16 kg,离心10 min,吸取上清至预冷的塑料管中,即为细胞核蛋白,紫外分光光度计下进行蛋白定量,-70℃冻存.基于ELISA法的NFκB活性检测操作按照Trans AMTM NFκ B p65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简介如下:加入3 μg的细胞核蛋白抽提物,室温孵育1 h,期间温和摇动96孔板,使之均匀地结合;用200 μL的洗涤buffer洗涤3次,加入100 μL 以1∶1000稀释的NFκB抗体,勿摇动,室温下孵育1 h;用200 μL 的洗涤buffer洗涤3次,加入100 μL 以1∶1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聚合的二抗,室温下孵育1 h;用200 μL 的洗涤buffer洗涤4次,室温下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展呈液,及时观察颜色的变化,直到培养基的颜色变为深蓝色时加入100 μL 的终止液,遇酸时,蓝色变为黄色,测定450 nm下的A值. 利用试剂盒中提供的突变寡核苷酸进行NFκB特异性结合为对照.统计学处理: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实验组NFκB的活性检测分析采用t检验,P<认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471rhTNFα与野生型rhTNFα的浓度由两样品的SDSPAGE结果及BackMan 光密度扫描仪薄层扫描结果可知,目的蛋白的纯度为%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80 nm和A260 nm吸光度值,可知wt rhTNFα蛋白的产量为 g/L, mt 471rhTNFα蛋白的产量为 g/L.诱导ZR751细胞凋亡的检测ZR751细胞在含有放线菌素D的培养液中,在mt 471rhTNFα与wt rhTNFα处理组中,分别加入10 μg/L的mt 471rhTNFα与wt rhTNFα,分别经两样本作用12 h后,进行细胞基因组DNA 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 mt 471rhTNFα组的细胞基因组DNA降解成不同倍数的180~200 bp 大小的片段,呈现明显的ladder状分布(Fig 1).流式细胞仪检测ZR751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虽然两实验组均有凋亡峰出现,但mt 471rhTNFα诱导的凋亡峰面积占43%,wt rhTNFα诱导凋亡峰面积占25%, mt 471rhTNFα诱导的凋亡峰面积高于同浓度wt rhTNFα诱导组,对照组未见凋亡峰.不同实验组ZR751中的NFκB活性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TNFα浓度处理ZR751细胞,实验结果可知(n=3)当两型rhTNFα以浓度为10 μg/L作用于ZR751细胞4 h后,与对照组A均值±相比,wt rhTNFα和mt 471rhTNFα处理组的NFκB活化均有增加,其A均值分别为±和±, wt rhTNFα处理组的NFκB 活化增加量高于mt 471rhTNFα处理组(t=, P=);当两型TNFα浓度增高到50 μg/L时,wt rhTNFα处理组的增加量明显增多其A均值为(±),而mt471rhTNFα处理组仅有轻度升高,A均值为(±),两实验组间有显著差异(t=, P=);当样品的浓度为100 μg/L时,特别是mt 471rhTNFα处理组的细胞有明显的死亡,未见到明显的NFκB活性改变;此外,两个实验组均未见到NFκB活化量随TNF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的TNFα作用下,细胞NFκB的活化有剂量依赖性.3讨论我们在获得高纯度和高活性mt 471rhTNFα的基础上,对两型TNF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及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 研究发现,mt471rhTNF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实现的,与wt rhTNFα相比,mt 471rhTNFα诱导ZR751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强. 分析mt 471rhTNFα诱导凋亡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TNFα作用于不同亚型的受体(TNFR1和TNFR2)可以激活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 已有的研究报道mt 471rhTNFα由于在N端进行了缺失突变和氨基酸置换,与TNFR1的亲和力显著提高,对TNFR2的亲和力降低[1]. 存在于大部分细胞表面的TNFR1是一个含有死亡域(death domain)的受体,接头蛋白TNFRⅠ相关死亡域蛋白(TRADD)与TNFR1分子的胞内死亡域部分相结合,而TRADD随后又引起的另一个接头蛋白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的招募,因此形成了诱导凋亡的信号传导复合物,此复合物通过caspase8的活化启动了凋亡. 其次,主要表达在髓性细胞和受刺激的T或B淋巴细胞表面的TNFR2,可以激活NFκB,具有抗凋亡的作用并引起全身毒副作用[5,6]. 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实验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是否与NFκB的活化有关,我们采用TRANSAM NFκB转录因子测定试剂盒,此法较凝胶分析更为灵敏,它是以ELISA为基础,将NFκB的p65亚单位结合位点的共有序列,即5′GGGACTTTCC3′包被于96孔板上,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形式能够与此寡核苷酸特异性结合,而识别转录因子的一抗则与转录因子结合,再用抗IgG偶联物和显色反应,容易得到定量的结果. 实验中,wt rhTNFα处理组的NFκB的活化量显著高于mt 471rhTNFα处理组,此结果证实了mt 471rhTNFα与TNFR2的结合力降低,使NFkB的活化受到抑制这一设想. wt rhTNFα在与TNFR1或TNFR2结合时并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它与受体结合后不仅介导凋亡信号的发生,同时也具有部分活化NFkB的作用,因此,wt rhTNFα只可以引起轻微的凋亡;而mt 471rhTNFα与TNFR2的亲和力降低,造成NFκB的活化量明显减少,引起大量的靶细胞发生凋亡,因此mt 471rhTNFα可能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认为,NFκB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效性的核因子[7,8],它可以调节一些编码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9],为大部分肿瘤细胞提供有重要意义的生存蛋白,如IAP家族、survivin蛋白等;激活凋亡抑制基因的转录,如cmyc,CD40L等,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促进其生存. 目前,NFκB 已经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抗癌药物治疗的靶点. 我们推测mt 471rhTNFα是通过下调NFκB的抑凋亡能力,而拥有了相对较强的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凋亡并不只是线性通路,而更可能存在凋亡信号分子相互影响的环性通路. 尤其是半胱天冬氨酸酶、线粒体膜Bcl2 家族以及细胞色素C 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上游分子和下游分子的凋亡信号可以呈环形级联放大,也可以由一些抑制凋亡的分子如 Bcl2 等阻断这种环形放大的级联效应,从而有效地抑制凋亡[10]. 因此,究竟mt 471rhTNFα是否存在其它诱导肿瘤凋亡的机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 Masegi T, Kato A, Kitai 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utant with increased cytotoxic activity [J]. Jpn J Cancer Res, 1995; 86(1):72-80.[2]李瑶琛,孔令洪,王一理,等. 重组人突变型471TNFα及野生型TNFα的表达及活性初步鉴定[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XX;24(1):14-16.Li YC, Kong LH, Wang YL, et al. The expression of rebinant human mutant 471TNFα and wild type TNFα and the prim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bioactivities [J]. J Xian Jiaotong Univ (Med Sci),20XX;24(1):14-16.[3]孔令洪,李瑶琛,王一理,等. 人突变型TNFα工程菌发酵培养的实验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XX;24(3): 211-214.Kong LH, Li YC, Wang YL, et al. Study on fermentation of rebinant bacterial strain of human mut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J]. J Xian Jiaotong Univ (Med Sci), 20XX;24 (3): 211-214.[4]李瑶琛,孔令洪,王一理,等. 人重组TNFα突变体471蛋白的初步纯化及生物学活性[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XX ;19 (4): 409-412.Li YC, Kong LH, Wang YL, et al. Study on the preliminary purific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rebinant human TNF-α mutein 471 [J].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XX;19(4): 409-412.[5] Lejeune F, Lienard D, Eggermont A,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highdos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regional therapy of advanced melanoma [J]. Circ Shock, 1994;43(4):191-197.[6] Banno T, Gazel A, Blumenberg M. Pathwayspecific profiling identifies the NFkappa Bdepende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egulated genes i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J]. J Biol Chem, 20XX; 280(19): 18973-18980.[7] Mitsiades N, Mitsiades CS, Poulaki V, et al. Biologic sequelae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blockade in multiple myeloma: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J]. Blood, 20XX;99(11):4079-4086.[8] Okahashi N, Inaba H, Nakagawa I, et al.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duces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appaB ligand expression in osteoblasts through the activator protein 1 pathway [J]. Infect Immun,20XX;72(3):1706-1714.[9] Scaife CL, Kuang J, Wills JC, et al. Nuclear factor kappaB inhibitors induce adhesiondependent colon cancer apoptosis: Implications for metastasis [J]. CancerRes, 20XX;62(23):6870-6878.[10] Hengartner MO. Apoptosis. Death cycle and Swiss army knives [J]. Nature, 1998;1(6666):441-442。

区分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实验

区分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实验

区分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实验一、【目的】1、熟悉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

2、能够区分野生型和突变体果蝇。

3、区分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二、【原理】1、果蝇的各种类型及特点:野生型灰身红眼直刚毛长翅圆眼残翅灰身红眼直刚毛残翅圆眼三隐形灰身白眼卷刚毛小翅圆眼黑檀体黑身红眼直刚毛长翅圆眼2、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体、长翅、直刚毛。

”+”突变体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别:白眼其他形状与野生一样。

”W”乌身又叫黑檀体,”e”残翅翅膀显著退化,部分残存,不能飞“vg”野生型突变体三、【材料】黑腹果蝇四、【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⑴.保存,因培养基较稀,可延长培养时间.两种培养基也可都用苯甲酸而不用丙酸.2、果蝇的饲养25度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3、果蝇的麻醉果蝇麻醉方法1.取下培养瓶塞,将培养瓶与麻醉瓶紧密对接;2.左手握紧两瓶接口处,倒转使培养瓶向上;3.右手轻拍培养瓶将果蝇震落到麻醉瓶中;4.分开两瓶,将瓶盖各自盖好;5.将麻醉瓶的果蝇轻拍到瓶底,迅速拔出塞子,滴上几滴乙醚,重新塞上麻醉瓶;6.一段时间后,观察果蝇,不再爬动,并在瓶壁上站不稳,麻醉完成。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7.将麻醉好的果蝇倒出,在一张滤纸上,观察果蝇的性状。

8.将需要的果蝇用毛笔转移到一个新的培养瓶中,注意先将培养瓶平放,待果蝇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起来,以防果蝇被新配制的略带粘稠的培养基粘住。

4、果蝇的转移5、果蝇的杂交(1).选处女蝇选白眼焦刚毛小翅处女蝇8只,同时选野生型处女蝇8只。

方法:将野生型和白眼焦刚毛小翅果蝇培养瓶内的成蝇全部赶去,12小时内将重新孵化出的雌雄果蝇分开,即可得所需处女蝇和雄蝇。

(2).杂交将白眼焦刚毛小翅处女蝇麻醉,并挑取野生型♂蝇8只麻醉后放入培养瓶,此杂交组合可用作伴性遗传和基因定位的观察统计。

将野生型处女蝇8只麻醉,同时将同样数量的白眼焦刚毛小翅雄蝇麻醉,放入培养瓶,此组合用于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实验的反交。

小鼠基因型鉴定条带

小鼠基因型鉴定条带

小鼠基因型鉴定条带
小鼠基因型鉴定条带是指在基因鉴定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观察到的条带状图谱。

这些条带代表了小鼠基因组中特定位置上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其大小和数量来判断小鼠的基因型。

在小鼠基因型鉴定中,常见的条带类型包括野生型条带和突变型条带。

野生型条带代表小鼠基因组中未发生突变的DNA片段,而突变型条带则代表发生了基因突变。

根据条带的特征,可以判断小鼠是否携带某种突变基因。

除了野生型和突变型条带外,还可能出现杂合子条带。

杂合子条带代表小鼠基因组中同时存在野生型和突变型DNA片段的情况,即小鼠为杂合子。

在进行小鼠基因型鉴定时,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测步骤,包括DNA提取、PCR扩增、电泳等。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清晰的条带,以便准确判断小鼠的基因型。

总之,小鼠基因型鉴定条带是小鼠基因型鉴定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观察条带的特征可以判断小鼠是否携带某种突变基因,以及小鼠的基因型是纯合子、杂合子还是野生型。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详细解读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详细解读

影像学
绝大多数IDH野生型GBM表现出围绕坏死核心的厚、 不规则、增强的“外皮”肿瘤。在极少数情况下,不 存在优势质量。相反,肿瘤扩散到整个脑白质。 T2/FLAIR扫描上的融合性和斑块状白质高信号模拟 小血管疾病。甚至更罕见的变体是“原发性弥漫性软 脑膜胶质瘤病”。
CT检查特点
大多数IDH野生型GBM在NECT(图2A)上显示出低密度的中央肿块,周围有等密度 到中等密度的边缘。出血很常见,但钙化很少。明显的肿块效应和明显的低密度肿瘤 周围水肿是典型的辅助发现。CECT显示出强大但异质的不规则边缘增强(图2B)。 高血管性GBM中的突出血管被视为邻近肿块的线性增强灶。
发病特点图解
图1:左图尸检标本显示 “蝴蝶”形胶质母细胞 瘤,越过胼胝体,延伸 并扩大至穹隆。右图尸 检标本显示经典的原发 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形, 具有出血,肿瘤环行 “外皮”围绕坏死核心。
肿瘤微观和大体特点
最常见的外观是围绕中央坏死核的红灰色肿瘤“外皮”, 占位效应和肿瘤周围水肿明显。血管增多和肿瘤内出血是 常见的。坏死和微血管增生是GBM的组织学标志,将它 们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区分开来。各种肿瘤细胞包含 GBM。多形性原纤维星形细胞,双核细胞,双极乏力但 有丝分裂活性的小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奇异的 多核巨细胞都是常见的特征。GBM通常具有高增殖指数 (MIB-1),几乎总是>10%。
影像学
绝大多数IDH野生型GBM表现出围绕坏死核心的厚、 不规则、增强的“外皮”肿瘤。在极少数情况下,不 存在优势质量。相反,肿瘤扩散到整个脑白质。 T2/FLAIR扫描上的融合性和斑块状白质高信号模拟 小血管疾病。甚至更罕见的变体是“原发性弥漫性软 脑膜胶质瘤病”。
谢谢观赏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微生物基因突变

微生物基因突变
致死突变型和半致死突变型
选择型突变:凡能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条件)快速选择
出来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丧失某种物质合成能力,无 法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
抗性突变型 :对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 产生抗性 条件致死突变型:某条件能正常生长,另 一条件却不能。如Ts突变株。
形态突变型:个体或菌落形态发生变异
丫啶类物质、丫啶氮芥衍生物
原理:插入DNA双螺旋相邻的碱基对之间,引起DNA分子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 个碱基,造成遗传密码转录和翻译的错误。
吖啶类染料(吖啶橙等)和称为ICR的物质 都是有效的移码突变诱变剂。 细菌:ICR-191有效;
酵母菌:溴化乙锭有效
噬菌体:吖啶橙和5-氨基吖啶有效;
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β射线、γ射线、激光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
紫外线的作用原理
DNA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在碱基中嘧啶(T,C)比嘌呤(A, G)更敏感。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主要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以改变DNA 生物活性,造成菌体死亡和变异。
光复活作用
把经 UV 照射后 的M立即暴露于可见
(一)突变类型
转换
置换 基因突变 颠换
移码突变(缺失或添加)
缺失
1、根据DNA 变化的范围分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结构改变
重复
倒位 易位
整倍性改变
染色体数目改变 非整倍性改变
(1)碱基置换: 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转换:从一种嘌呤变到另一嘌呤 或从一种嘧啶到另 一嘧啶,可称为转换 ; 颠换:从嘌呤到嘧啶(A-C或G-T等)或从嘧啶到嘌 呤(C-G,T-A等),则称它为颠换。
(2)移码突变:DNA分子中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增加或缺失而造成的基因突变 。

野生型和A294G突变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野生型和A294G突变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肾 素 一 管 紧 张 素 系 统 ( n — nies 血 r i ag t i en onn st R S y e A )是心血管和 肾脏功能 的主要调节 系 s m,
统 .在维持体 内动脉血压和电解质平衡方面起重
要作用 。00 , 20 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ag t s (nie i onn
・ 验 研究 ・ 实
野 生 型 和 A 9 G 突 变 型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2基 因 24 真 核表 达质粒 构建与鉴定 △
雷和 平 , 轻 舟 , 姚 刘居 理 , 林秋 雄 , 邓春 玉 , 杰 宁 , 细 勇 ( 东省 医学科 学 院 广 东省 人 民 医院 医学研 究 朱 余 广 中心 广 东省 心血 管病研 究 所 , 州 5 0 8 ) 广 100
Co s r c i n f e k r o i e p e so y t m o l y e n A2 4 n t u to o u a y t c x r sin s se f wi t p a d d 9 G mu a t h m a a g o e sn tn u n n itn i -
n umb r2 4 ba e A sr p a e y G. Co l so s Th u a y tc e p e so l s d o t i i u n wid a d mu ai e ACE2 e 9 s wa e l c d b nc u i n e e k r o i x r s i n p a mi sc n a n ng h ma l n t t v
N B R fe C I( eSq:N 0 10 .) n h e uneo tn C 2w scnod n i ht fh i - p C 2ecp a e M一 2 8 42 ,adtesq ec f atA E a o crat t ta o ewl t eA E xe th th mu wh t d y t t

A在常染色体上野生型突变型aa×Aa↓Aa突变型

A在常染色体上野生型突变型aa×Aa↓Aa突变型

在材料一中,摩尔根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个特定的X染色 体联系起来,从而有力说明了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材料二中的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基因决定生物性状, 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摩尔根等人用纯种灰身残翅果蝇 和纯种黑身长翅果蝇交 配,所获得子代全部为灰身长翅,由此可以推出,果蝇的 灰身 和长翅 为显性性状,已知果蝇控制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你如何确定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 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对杂交得到的子代灰身长翅果蝇用黑身残翅果蝇进行 测交,若后代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 残翅=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XaXa ×♂ XAY ♀aa ×♂ Aa ↓ ↓ Aa(突变型)、aa(野生型) XAXa(突变型)、XaY (野生型)
例3.从一个自然果绳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 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 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 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 ×灰色雄蝇,只做一代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 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 (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说明:1.中已知亲本是纯合的
2.中不知亲本是纯合的,但实际上也是纯合的
例1 某地开发培育出一种水果,它的果皮有紫色的, 也有绿色的;有的果肉是甜的,也有的是酸的。现在为 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 甜果植株a、绿色甜果植株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引言:在生物学领域,我们经常听到“野生型”和“突变型”这两个术语。

这两个术语用于描述生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定义野生型(Wild Type)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普遍或典型特征的生物体。

这是基于大多数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保留了特定特征的基因组表达状态。

野生型通常是指群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而突变型(Mutant Type)则是指具有与野生型不同特征的生物体。

这种不同可以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影响导致的。

二、起源野生型通常代表了一种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特征。

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野生型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和表型特征,从而提高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相比之下,突变型则表明存在基因或表型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以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引发的。

遗传突变通常是因为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基因的功能或表达产生了差异。

三、特征野生型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们能够在特定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这些特征通常是物种在特定环境中长期演化而来的结果。

野生型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繁殖力。

例如,对于一种鸟类来说,具有较长的翅膀和尖锐的喙可能是野生型的特征,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追逐猎物和逃避天敌。

相比之下,突变型可能会表现出与野生型截然不同的形态、功能或行为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对生物体的适应性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突变型可能具有较长的体毛或特殊的色彩,这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或吸引伴侣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突变型可能也会导致生物无法适应环境,从而使其生存和繁殖受到限制。

四、相关应用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研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研究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以及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突变型的研究也有助于人类疾病的研究。

双荧光素酶野生型突变型

双荧光素酶野生型突变型

双荧光素酶野生型突变型
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 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
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基因表达水平或评估转录调控因子的活性。

该方法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其底物产
生的光信号进行测定。

在双荧光素酶实验中,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酶:火萤酶(Firefly Luciferase)和仓鼠荧光酶(Renilla Luciferase)。

这两种荧光素酶分别被编码在两个不
同的质粒中,并通过转染等方法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野生型(Wild-type)表示基因或蛋白质的一种天然存在形式,其表达或功能在一种特定的生物系统中是正常的。

在双荧光素酶实验中,双荧光素酶的野生型指的是在火萤酶和仓鼠荧光酶编码基因中没有发生突变的形式。

这意味着野生型荧光素酶在相应的底物存在下能够正常产生荧光信号。

突变型(Mutant)指的是在基因或蛋白质的编码序列中发生了一个或多个突变的形式。

在双荧光素酶实验中,突变型荧光素酶指的是在火萤酶和仓鼠荧光酶编码基因中发生了一种或多种突变的形式。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荧光素酶产生的荧光信号产生变化,如降低荧光素酶活性、稳定性或底物亲和性等。

通过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的活性差异,可以进一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或蛋白质功能的机制。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 野生型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 野生型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标题: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野生型:解析与影响一、引言药物代谢是生物体内药物转化和消除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一系列酶催化完成。

这些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药效、毒性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其中,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异,特别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存在,对药物代谢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野生型,包括其定义、功能、影响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野生型定义野生型(Wild Type)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最为常见或者被认为是“正常”或“标准”的基因型。

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中,野生型通常指的是未发生突变,且能够正常表达和执行其生理功能的基因型。

三、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功能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主要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药物转运蛋白基因和药物反应调节基因等。

野生型的这些基因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1. 药物代谢酶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家族、超氧化物歧化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它们负责将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形式,或者改变药物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2. 药物转运蛋白基因:如多药耐药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等,它们参与药物在细胞内外的转运,影响药物的分布和清除。

3. 药物反应调节基因:如核受体、转录因子等,它们调控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和活性,进一步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

四、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影响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存在对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药物反应性差异:由于个体间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速率和效率的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药物代谢酶或转运蛋白的活性,改变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程度和性质。

3. 药物耐受性和过敏反应:药物代谢相关基因野生型的差异可能影响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过敏反应。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别
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然后野生型是原始基因型。

如果是突变型,那么一般都会导致疾病。

例如,P53基因此时是肿瘤抑制基因。

如果它变异了,那就叫做可变性。

如果没有突变,则称之为野生型,野生型对人体有益,突变型可能导致肿瘤。

自然群体中最常见的典型类型称为野生型(wild type),它是和突变型相对而言的。

摩尔根的白眼果蝇就是突变型,红眼果蝇就是野生型。

突变型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

在很多情况下,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的。

但由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所以有时野生型不一定是显性,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由于基因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如果成为最常见的类型,那就可能成为野生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眼果蝇为野生型
学生的问题:在做遗传学试题中经常会碰到野生型和突变型,什么叫野生型?野生型是不是一定是显性?
一、什么叫野生型?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查找《遗传学》教材,因为高中生物教材中没有此概念。在《遗传学》中有这样的表述:自然群体中最常见的典型类型称为野生型(wild
二、野生型是不是一定是显性?
突变型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在很多情况下,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的。但由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所以有时野生型不一定是显性,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由于基因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如果成为最常见的类型,那就可能成为野生型。
type),它是和突变型相对而言的。摩尔根的白眼果蝇就是突变型,红眼果蝇就是野生型。
但问题又来了,自然突变经常在发生,由于地区的不同,然后进行选择,常见类型可能有差异,事实上,有时很难确定野生型和突变型。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地区,可能野生型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自然界本身就发生了很多的突变,然后进行选择,得到的同一个物种会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ecotype),通常是取自不同的产地。对于同一个基因,不同生态型的序列会不一样,但都是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