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哲考题总结(考研考博历年试题按哲学史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到法家:
注:F为复旦,Y为考研试题,B为考博试题,05,10……为考试年份,后面是分值●中国哲学的特征。(FB05,20’)
●道器(FY10,5’)
●《论语》中关于正名的一段。
●正名是什么?分析孔子正名思想的意义和价值。(FB10,10’)
●孔子的仁与礼(FB12,20’)孔子“仁”的特点是?它与“礼”的关系如何?(10FY,20’)
试评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思想。(FY02,15’)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FY08,15’)
●《国语·郑语》,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
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翻译)
●孟子的良心(FB12,5’)
●万物皆备于我(FY05,10’)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
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16)之悦我口。”(原著题FB09,10)
●解释孟子的“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10F
Y,8’)
●仁政(10分)(09FY)
●谈谈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源及其哲学意义(FY07,15’)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
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⑥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⑦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⑧,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⑨,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⑩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09FY,15’)
●荀子天官(6分)(09FY)
●抱法处势(FY11,5’)
●荀子的化性起伪(FY,5’)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这段文字是谁说的,“其善者伪也”中“伪”字是什么意思。(09FY,15’)
➢墨家:
●墨家十事(FY07,10’)
●兼爱(FY02,15’)尚同(FY11,5’)
●三表法 (FB07,8’)三表法。(10FY,5’)
●儒家对墨子“兼爱”学说的批评。(FY11,15’)
●儒家对墨子思想的批评。(FY12,10’)
●儒家、墨家异同评议。(FY07,30’)
●龟长于蛇(6分)(09FY)
●火不热(FY11,5’)
➢道家:
●《老子》反仁、义、礼、智、信的一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简述本章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FB10,10’)
●解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0FY,8’)
●道家思想是否以宇宙生成论为根基?(FY11,15’)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FY12,10’)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0FY,翻译)
●朴(6分)(09FY)
●老子与庄子思想之异同。(FY05,25’)
●庄子的心与形(FB12,5’)
●庄子《齐物论》大义。(FY12,30’)
●《庄子.齐物论》中“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
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加标点,10分)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
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段文字是哪学派的,其寓意是什么。(09FY,15’)
➢两汉经学:
●谶纬(FY11,5’)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FY12,10’)
●天人相副(FY07,10’)董仲舒用“人副天数”想说明什么?(10FY,8’)
●从先秦至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FY08,45’)
➢隋唐佛学:
●文中子(10FY,5’)
●大乘(FY02,15’)
●格义(FY,5’)
●龙树的思想(FB12,5’)
●一念三千(6)(09FY)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与老庄哲学的异同。(10FY,20’)玄学(FB05,5’)
●正始之音(10FY,5’)
●以物观物(09FY,10’)
●(王弼)崇本举末(FY11,5’)
●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FY07,15’)
●言意关系。(FY12,10’)得意忘言(10分)(09FY)
(《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何叔平注老子初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日若斯人也可以语天人之际也因此所注道德二
经。(原句大概是这样的了)(标点与翻译09FY,25分)
➢宋明理学:
●韩愈《原道》(FY05,10’)
●道统论(08FY,6’)
●民胞吾与的意义(25分)(09FY)民胞物与(10FY,5’)
●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齐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
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10FY,翻译)
●二程关于“天理”的思想有哪些?并论述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影响、作用。(10FY,20’)●“天之付与谓命?……”这是二程的什么思想,简要分析命、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FB10,10’)
●性即理(FY07,5’)
●朱熹的十六字心决(10分)(09FY)
●理一分殊、(10FY,5’)
●朱熹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是?(10FY,8’)
●是关于理和气的关系。(原著题FB09,10)
●无极太极之辨(FY,5’)
●心统性情(FY11,5’)中和新说(FY,5’)
●谈一谈朱熹的理欲观以及戴震对其的批判(FY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