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及其作品《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巷赏析戴望舒《⾬巷》赏析及评论⼀、⾳乐感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开篇,诗⼈就给我们描绘了⼀幅梅⾬季节江南⼩巷的图景:⽩墙⿊⽡的建筑物之间,⼩巷曲折⽽悠长;正是梅⾬季节,天空阴沉沉的,⼩⾬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诗⼈⼀⼈在⾬巷中独⾏;⽽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巷、细⾬、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诗的开头⼏句所展⽰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段诗⼈的内⼼独⽩。
这个“丁⾹⼀样的姑娘”并⾮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物,⽽是诗⼈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个虚拟⼈物。
丁⾹花开在仲春时节,花⾊或⽩或紫,给⼈柔弱、娇美⽽⼜纯洁、庄重的感觉。
这样⼀个宛如丁⾹魂魄所花的“姑娘”,⼀经诗⼈的想象⽽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的⽣命。
在诗中,她也象⼀个现实⼈物⼀样活动起来。
诗中所写的⾬巷⾥,本来只有诗⼈⼀个⼈独⾏;⾃“丁⾹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在其中⾏⾛了;⽽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上的油纸伞都与诗⼈⼀样。
这样⼀个⼈的出现,显然使诗⼈的⼼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在“悠长⼜寂寥的⾬巷”中,现在有两个各⾃孤独的青年男⼥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正是诗⼈当时所想知道的。
她终于向诗⼈⾛近了,可是,她却没有向诗⼈打招呼,⽽只是向诗⼈投出了⼀道叹息的⽬光,然后,像梦⼀般轻盈⽽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边飘过去的时候,诗⼈看到她的表情是⼀脸的凄婉迷茫。
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分离的。
但因为某些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难得⼀知⼰!这两位⼼灵相通的青年男⼥在⾬巷中不期⽽遇后,竟然⼜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诗⼈是何等的痛⼼!在恋恋不舍⽽⼜深感⽆奈的情绪状态中,诗⼈⽬送着"丁⾹姑娘"在⾬巷中渐⾏渐远。
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
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戴望舒《雨巷》诗意鉴赏引言:《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雨巷》的参考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赏析一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
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
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
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
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
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
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
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
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
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
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
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
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
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
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1 现代诗歌雨巷原文【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雨巷戴望舒评析与赏析
雨巷戴望舒评析与赏析雨巷戴望舒评析与赏析《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
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
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戴望舒评析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雨巷》评析与赏析这首《雨巷》创作于1927年,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戴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1932年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41年底被日军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一样,文章并不完全是写景,1927年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每个人都不能逃避政治上的选择,经历过“五四”运动又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尤其苦恼,像朱自清、戴望舒等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不敢和当时的政府抗争,只能将自己的苦恼寄托于作品中;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行走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心态。
《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它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一种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首先,从表层语义上看,《雨巷》描述了一个在雨巷中彷徨的场景,以及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就像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一样。
这种追求与失落,正是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再者,从象征意义上看,《雨巷》中的“雨巷”和“姑娘”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雨巷可以看作是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而“姑娘”则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或者说是他的人生追求。
这种追求在那个时代,如同姑娘一样,是如此的难以触及。
此外,《雨巷》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戴望舒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音乐美的创造、象征的使用以及诗歌语言的精致。
这些特点使得《雨巷》在形式上非常和谐,同时在内容上也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雨巷》不仅表达了戴望舒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同时,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雨巷》艺术特色赏析
《雨巷》艺术特色赏析引言:《雨巷》的作者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新诗诗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雨巷》的艺术特色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巷》艺术手法赏析一抒情意境《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
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
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
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
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雨巷 戴望舒赏析
雨巷 戴望舒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痛苦,心灵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
这时他读了法国诗人魏尔伦的《秋之忆》诗集,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人以朦胧、含蓄、幽雅、精巧的艺术风格,抒写了自己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与幻灭,也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追求的幻灭。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巷子又窄又长,正是丁香花开的时候,巷子中飘满了沁人心脾的幽香;那曾经深结同心的姑娘,现在却已成为陌路之人。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 诗人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形象。
她的心境颇像东方人含泪微笑的娇羞,使人不禁想起同时代的南国少女阮玲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与幻灭。
它通过描述一个雨巷中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来表达这种情感。
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幽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雨巷》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注释:2、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3、太息:出声叹息。
4、颓圮(tuí pǐ):倒塌。
《雨巷》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赏析: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原文及赏析
雨巷原文及赏析《雨巷》是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暗淡潮湿的雨巷,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某种情感的抒发。
以下是《雨巷》的原文及赏析。
雨巷原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雨巷赏析:《雨巷》是一首以雨巷为背景的诗歌,通过描绘作者与别离的情人之间的距离和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首先,诗中作者住在长江的上游,而君却住在长江的下游,两者相隔甚远。
这种空间上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作者与君之间感情的距离。
雨巷是作者日日思念君的见证,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象征。
其次,诗歌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一句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思念君的迫切之情。
这种思念之情贯穿整首诗,与雨巷的形象相互映衬。
雨巷阴暗潮湿,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进一步,诗中的“共饮长江水”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君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作者对于长江水的饮用,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命运的思考。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生命的流转,它代表了无法抗拒的命运。
最后,诗歌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来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君的期许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作者希望君能够与自己有着相同的思念和情感,共同面对相思之苦。
综上所述,《雨巷》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和表达作者与君的相思之情,将思念与生活相结合,展现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诗歌给人以深刻的体验和触动,使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奈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鉴赏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鉴赏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①着,冷漠,凄清,又惆怅②。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③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④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④。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注释: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chóuc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写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
诗人时年22岁。
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
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鉴赏:《雨巷》1927年夏天,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戴望舒《雨巷》赏析一、诗歌:《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其他鉴赏者观点:1、《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
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
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
丁香姑娘和我一样哀怨又彷徨,彷徨不仅仅意味着迷茫,更阐释了寻找出路的执着,还给处在彷徨之际的人们以走向光明的启示与勇气,让我们在深远的意义上去关切自身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绵远悠长的忧郁穿越生命体验的追寻——《雨巷》意境之我见李科平2、《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3、《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三、我的赏析:读《雨巷》,我深深地被那种诗意、凄婉、朦胧的意境陶醉了,喜欢这种淡淡的忧伤,幽静而又优雅的感觉。
《雨巷》诗歌全文及赏析
《雨巷》诗歌全文:
雨巷
戴望舒(十中校友)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雨巷》是一首象征《雨巷》。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作出个性的理解。
《雨巷》诗歌赏析
《雨巷》诗歌赏析《雨巷》诗歌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诗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雨巷》诗歌赏析1《雨巷》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教学时,既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作解读,把这首诗看成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以单纯把它看作一首爱情诗来阅读,一位青年在细雨蒙蒙的江南小巷邂逅一位姑娘后的情感抒发;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哲理诗来理解。
《雨巷》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的第19卷地8号上,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小巷梅雨时节的阴沉雨景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暗喻为“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
只有梅雨绵绵。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中。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恐迷惘的心境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约写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
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到了党的宣传工作中。
1927年3月,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得不避居于上海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戴望舒雨巷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作品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放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
关于雨巷的赏析
关于雨巷的赏析《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关于雨巷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雨巷的赏析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本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在艺术上,这一首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戴望舒比较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同学们在语文课文学习中的重点,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6篇《戴望舒《雨巷》原文及赏析》,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雨巷》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淋漓尽致的雨夜,以及雨中的人们的悲伤和沉思。
诗中第一句“雨声悠悠空街来,花落尚未归人来”,描绘了一个雨夜的景象,街道上漫无边际的雨声,花苞已经落下,但没有人来采摘。
这里暗示了这个雨夜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陪伴。
第二句“门前垂杨无言处,江上静渡清秋月”,描绘了一幅安静的夜景,门前垂杨没有说话,江上的渡船在清秋月下缓缓行驶,一片宁静。
这里暗示了雨夜的沉寂,悲伤和孤独。
最后一句“深巷黑处多离愁,谁与共此时语”,描绘了一个可怕的景象,黑暗的巷子里充满了离别的悲伤,没有人可以和他一起诉说自己的悲伤。
这里暗示了雨夜的孤独,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悲伤。
整首诗的内容描绘了一个淋漓尽致的雨夜,以及雨中的人们的悲伤和沉思。
它展示了一个孤独而又悲伤的夜晚,也展示了人们在雨夜里的孤独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