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将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

资本家有一定量的货币才能去购买,进入生产过程。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用货币采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是资本家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一)从流通形式看,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不同的:1、商品流通形式:W—G—W’。

目的在于获得其它消费品。

2、资本流通形式:G—W—G’。

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1、形式不同:顺序—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商品到商品与货币到货币、媒介不同—货币与商品。

W—G—W’;G—W—G’。

2、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流通的主体是不同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流通的主体是价值。

3、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G+△G作用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矛盾1、资本运动的总公式:G—W—G’,适用于一切形式的资本,它概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2、资本运动的总公式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中增殖的;W也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使价值增值。

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是从何处产生的(1)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产生。

剩余价值的总量可以在资本家之间分配,但绝不可能通过贱买贵买而使价值增殖。

(2)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劳动创造并在流通领域中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是:⽣产社会化与⽣产资料资本主义私⼈占有制的⽭盾。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E.⼀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E.提⾼⼯⼈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7.相对过剩⼈⼝(BCD)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是⼈的劳动能⼒,是存在于活的⼈体中,在进⾏⽣产劳动时运⽤的⼈的体⼒和脑⼒的总和。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篇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资本总公式2.劳动力3.劳动过程4.价值形成过程5.价值增殖过程6.资本7.剩余价值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9.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1.剩余价值率12.绝对剩余价值13.相对剩余价值14.超额剩余价值15.剩余价值规律16.资本主义工资17.计时工资18.计件工资1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思考题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3.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4.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什么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6.价值增殖过程为什么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8.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9.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它为什么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10.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什么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13.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15.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资本总公式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 —G 。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

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 D.贷放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7.不变资本是指()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6
12
剩余劳动时间
m' =
6小时 6小时
= 100%
8 0 4
6
剩余劳动时间
12
m' =
8小时 4小时
= 200%
必要劳动时间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在于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在于提高相关 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A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C 劳动力价值 : Z=A+B+C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 (1)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
的因素。(2)有个最低限度。(3) 劳动力的与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 劳动力的买和卖 三 人力资本 四 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货币形态、实物形 态存在。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
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 (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 -W(商品) -G(货币) 循环形式不同: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
超出自身以上的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学说的意义:
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2.揭露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

程恩富《现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本答: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的总公式答: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即G—W—G' 。

3.价值增值过程答: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剩余价值答::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答: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

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7.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答: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指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

剩余劳动指工人为投资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体。

9.超额剩余价值答:超额剩余价值: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

第三章新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新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般 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结
W——G——W G——W——G ′
资本是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的货币
棉纱的价值
预付资本量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3 棉花的价值 10
+ 机器设备的价值 2
=
15
劳动力价值 3
+ 生产资料 12
=
15
例 事实上,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
就获得了一天的劳动力的使用权,不会让工人 只劳动6小时。假定资本家让工人劳动12小时。
棉纱的价值
预付资本量 = 3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6 棉花的价值 20
那么,皮尔先生“不幸”的悲剧在哪里呢?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得资本的本质,他更不 懂得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带到澳大利亚斯旺河
一带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几千名工人,是不能给他带 来剩余价值的。 虽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 值,那么,是不是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比如厂房、机器、 买回的劳动力等等,都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呢?当然不是, 因为资本家腰包里的资本又有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分,
只有他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
值。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
“公有资本”的概念: 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
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结合在一起
的,购买劳动力的是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又不可 能占有资本,所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 系。 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 本家则是资本的人格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 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体现了全体劳动的归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 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 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 来的,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固然也是价值增 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整个资本家阶级 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 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视频 摩登时代

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
值的关系
(1)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 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 剩余价值率。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 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 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
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 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2)它也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二.工资的形式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 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第二,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 品出卖。 第三,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 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2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3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完整版)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资本2.资本总公式3.价值增殖过程4.剩余价值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剩余价值率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9.超额剩余价值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12.简单协作13.机器协作14.业主制15.合伙制16.股份合作制17.公司制18.工资19.奖金20.津贴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判断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

()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10.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4.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7.股份公司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本身并不表明所有制的性质。

()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 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
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运动的形式不同 2.运动的内容不同 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4.运动的限度不同
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 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 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生产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 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 工作日长度决定上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
资也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 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所谓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劳动时间的多少为标准而支付的工资,如 小时工资、日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 所谓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 工资。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
四、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一种价值,并且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种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德语货 币为 geld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 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
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 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 ΔG是如何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高 帆 2007.9-2008.1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1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论断: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 有 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 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 173-174页。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⑴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⑵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⑶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⑷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⑴超额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剩余价值。

4、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⑴商品二因素原理;⑵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⑶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⑷劳动二重性原理。

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⑵劳动和劳动力;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⑴具体劳动而增殖;⑵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⑶抽象劳动而增殖;⑷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⑴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⑵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⑷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⑴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⑵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⑶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⑷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0、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价值部分属于()⑴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超额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教学重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难点】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资本的本质。
5、超额剩余价值;
6、剩余价值规律;
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进度】一、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2学时)
第一,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仍然是不变资本,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源泉,只有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二,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普通工人,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科技和管理工作者。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使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从而能够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的本质
从上面的分析中,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但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总是以资本家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货币、商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物掩盖着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就在于: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1、含义
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那么,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真正途径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因而就必须降低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而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又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由于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含着机器等生产资料转移的一部分价值,这些生产资料价值降低了必然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所以,还必须提高与生产生活资料有关系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总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 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 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 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在生产过程中 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用V 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 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 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另 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 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 价值的增值。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 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 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中,又必 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8—189页)。
劳动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界限,二是社会的 和道德的界限。
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 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 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 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 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 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 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 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 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 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 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在 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 中创造的产品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 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 价 值的补偿过程。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 由全部资本所带来的,是由其中的可变资本带来的。 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 依据。
政治经济学
三、剩余价值率
表面看来,剩余价值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的余额,似乎 是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的价值增殖 额。
政治经济学
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商品生产劳动, 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 使用价值的同时,把已经消耗或转换形态的生产资料的 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 面,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耗费了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新价值。 显然,如果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增殖的目 的没有实现。资本家必然要超过资本价值补偿点,使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 者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 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因而没有可能使 自己的劳动取得独立存在形态,只能让渡自己的劳动力。
上述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 特殊性。
政治经济学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限度,2、包
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这与一 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一般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或转换 形态,其价值或者随之消失,或随之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 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正是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
显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因为 资本家买进、卖出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不会发生价值增值。即使有的资本家贱卖贵卖, 或者会因为其它资本家运用同样权利而失去意 义,或者只是改变了价值增值部分在不同 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比例而已。
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因为如 果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既不买也不卖, 是绝对不会产生价值增值的。价值增值的发 生是以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通为前提条件的。 但就资本购买商品再卖出商品两个相联系的 价值转换行为本身来看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政治经济学
通过对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 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 间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与剩 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自己劳动,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 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 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即:剩余价值率=剩余 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是劳动者活的劳动能力。所以,生产与再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满 足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
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 养活 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实际上,剩余价值并不是全部资本带来的, 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 只是可变资本价值变动的结果。要研究资本 价值的增殖程度,就有必要把不变资本抽象 掉,而只考察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把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之为 剩余价值率,用以反映可变资本价值的增殖 程度。用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剩余 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m′=m/v×100%
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 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 国性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罢工。
1886年5月4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
政治经济学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 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 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 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实际上是再生 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只要这些生活资料的 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就会随 之缩短。在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中,也包含着生产 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这些生活资料价 值要降低,也要求相关生产资料的价值要降低。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我就没说话
一座古庙住着三个和尚:一老两小。 一天,三个和尚坐着念经。按佛门规定:念 经要闭目,只许默念经文,不许说话,以示 虔诚。有个和尚实在闷得不行了,便偷偷睁 开眼睛。 突然看见天阴了,不由自主地说:“噢,要 下雨了!”另一个小和尚推他一把:“不许 说话。” 这时,老和尚哈哈大笑,得意地说“还是你 们道行浅呀!看,我就没说话。”
“资本不是任何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
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品上,给这
个物品一种独特的社会性质。(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第17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通过对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发现,资本的不同部
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有很大不同。资本在生产过程
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
剩余价值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剩余劳 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数量。这个数量的 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可变资本总量的多 少。 可见,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 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 加可变资本总量。
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任何社会形态,生产获得进行都必须将生产资料和 劳动者结合起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生产资料与劳 动者的数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 所决定的。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用其 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货币不一定是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商品流通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用符号表示即 W—G—W;资本流通形式是 :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 即G—W—G′。 前者从形式上看先卖后买,从内容上看是价值量相等 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从交换目的上看是为了取得使用 价值;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从内容上看是用货币 换回更多的货币,其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增殖价值。
从而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运用,才使得资本家的货币 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 在劳动力的买卖过程中,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 是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的。等量劳动 相交换这一价值规律的要求并没有被违反。西方资产阶级 学者因而将劳动的买卖说成是自由、平等和所有权的实现。 但是,只要交易完成,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自由、平等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就化为泡影。
价值增值显然与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 有关。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这 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的体力与脑力总和,即 劳动能力。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