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概念的理解
第一讲 文明的内涵
第一讲文明的内涵一、文明概念的词源学分析来自西方,起源于拉丁文civis,与公民相关,公民所具有的东西,是作为公民的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素质和修养,以及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
18世纪,这一概念正是产生,指人道的、理性的行为,进步的状态,与野蛮、蒙昧和落后相对立。
19世纪,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野蛮、蒙昧和文明之后,有了文明的复数概念。
二、文明的内在要素(一)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
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方向。
蕴含三个要素:1、人性的进步:人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包含:人如何对待人自己?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敌人?2、人类能力的提高: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人类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首先是打制石器到磨光石器。
然后是农业。
人类文明有三个核心标志:金属的冶炼、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文字。
文字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是图形越来越抽象化;一是由表意向表音的发展。
文字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第一是知识存储方面的革命;第二是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方面的革命。
第三产生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概念思维,才有哲学和科学的产生。
人类文明的三个标志,标着人类智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3、社会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善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进步。
关键是社会对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承认和保障。
衡量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进步的标准:一个是社会组织的规模和范围;一个是社会组织的复杂化程度;一个是人类社会人性化和理性化程度。
三、文明的形式要素地理环境、民族主体、制度设置、物质创造、精神特征、生活方式、历史传统。
(一)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二)宗教和文明的关系宗教是一个信仰体系,是人类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对人和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
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
宗教决定着社会组织的性质和政治制度。
四、人类进步的尺度人类文明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也叫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一)农业文明:农业、青铜器、铁骑、定居生活、城市、文字、城邦或帝国、等级制度、神权政治(二)工业文明:工业化、蒸汽机、电、城市化、普及教育、大众传播、民族国家、代表制政府、宪政、基本人权(三)信息时代文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航天、小众传播(互联网)、普遍社会福利、人权的扩大、弱势群体保护、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全球化和全球意识。
文明和文化的关系
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文明和文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水平,而文化则包括了人类社会在思想、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创造和传承。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文明和文化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文化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撑,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
而这种滋养正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例如,在古代中国,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学享受,更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文明也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人们有更多时间和资源去追求各种艺术形式和知识领域,并将其发扬光大。
其次,文明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先进的文明水平作为支撑,文化的繁荣也难以为继。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数字科技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同时,各种文化形式也成为了数字科技应用的重要内容,如电影、游戏等。
再次,文明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明水平和文化形态各有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关系。
例如,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融合,并产生了许多新颖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跨国公司、移民等现象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文明和文化是相互塑造的。
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和进步,而这些变革往往与某种特定的文明或文化形态密切相关。
例如,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信仰成为了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并对欧洲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现代社会中,全球化的浪潮也在不断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文化面貌。
总之,文明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下,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明 汉语词语
文明汉语词语
文明(wénmíng)一词指人类社会在思想、道德、艺术、科学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发展。
在汉语中,文明可以指代以下几个不同的意义:
1. 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指人类社会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例句: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很高,人民生活富裕、城市建设先进。
2. 文化的优雅高尚:指具有高尚品质、艺术价值的文化。
例句: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有文明,给人一种宁静与美感。
3. 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指人们在生活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矩。
例句:举止文明的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
4. 文明社会的公共秩序:指社会有条不紊、人们的行为有序,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治安状况良好。
例句: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高,市区的道路整洁有序,公共设施齐全。
总之,文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方面进行理解。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也是人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浅谈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浅谈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文化和文明是两个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但它们却有明显的区别和异同。
在了解这两个概念之前,需要先明确它们的含义。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习俗等非物质的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集合。
文明则是指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科技、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取得的高度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标志性阶段。
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概念定义不同。
文化更注重于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的非物质传承,而文明侧重于一个社会或民族在伦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文化更注重人的传承,而文明注重文化在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
文化的发展是文明的基础,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的文化传承是构成此民族或社会团体文明的基础。
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会推动文化的进步,因为文明的进步引领着文化的发展。
在实现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中,我们也需要发掘文化和文明发展中的共同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产物。
文化的传承可以衍生出更高的文明,而文明的进步必定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
然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也构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文化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宗教等方式逐步传递下来的,而文明的发展则需要政府、科技、经济等机制的推动。
而对于文化和文明的关系,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大致得知它们的不同。
文化的体现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而文明则更多的是在实际的产品和技术中体现出来。
文化和文明完成了各自的社会职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文化和文明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扶持。
文化代表了人类的内在精神,并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文明则代表了人类外在的物质文化,并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技术、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在发展历程中,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民族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8、试析“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试析“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总结各种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解释,将两者加以比较,明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并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和文明的理解。
一、文化的概念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的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科教文卫等意识形式。
文化有社会历史性、继承性、功能性的特征:一、社会历史性。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 它不是个人创造的, 是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
文化就其存在状态而言, 不是凝固不变的, 它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 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随着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阶级性。
在社会发展中,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还具有民族性。
二、继承性。
文化虽然具有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历史性, 但文化的这种历史性的特点, 并没有使文化的发展完全脱离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道,任何后来的文化都包含着对以往文化的继承。
尽管社会历史不断地发生变化, 因而新文化也不断产生, 但新文化总是在吸取以往文化的营养成分基础上产生的。
三、功能性。
由于文化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集中地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 文化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二、文明的概念内涵对于“文明”一词的出现时间,国内外学者莫衷一是,但从整体上看,西方学界对文明的概念内涵有着基本相通的理解,即都将文明理解为与蒙昧、野蛮相对的,表征人类历史进化状态的概念。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文明的解释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的标志。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表述文明就是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
现代文明的概念
现代文明的概念现代文明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了社会制度、科技进步、道德伦理等众多方面。
而现代文明则是指当前时代的文明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价值观念。
首先,现代文明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
现代社会在科技上有着巨大的突破,包括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等。
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现代文明强调人权和民主制度。
现代社会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的尊重和价值。
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公正。
现代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依法治国、民主参与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第三,现代文明强调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
现代文明倡导尊重多样性,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这种包容性的文化观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四,现代文明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文明要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生产和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现代文明注重社会公正和福利保障。
现代社会追求社会公正,致力于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公平和包容。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更好的满足。
总的来说,现代文明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科技进步、人权和民主、多元文化、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等方面。
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提升的总结和定义。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将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观念,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与区别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尽管不同文化系统间的交流和渗透是一种历史趋势,但是这种交流和渗透却并不总是自觉或成功的。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文化的要素与功能、文化的结构与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而每种文化要素都有实现其文明价值的特殊功能,以满足人类群体பைடு நூலகம்需要。尽管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人类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尽相同。
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所谓“强势文化”就是指能力较强、效率较高,从而包含文明价值较多的文化系统。反之为“弱势文化”。然而,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渗透并不总是自愿的,更不是等值的。在这一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种影响和渗透自然有其好的一面,它使得居于劣势地位的“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因此,可以说,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也正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过程。但是,这种影响和渗透也有其坏的一面,它使得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别越来越小,文化面貌日渐趋同。因此,可以说,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
文化系统不仅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而且各要素之间亦有着内在的结构关系。一般说来,文化的诸多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只有在其特定的文化结构中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实现其文明的价值。在不同的文化结构中,有些要素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特征,但其内在功能却有着相似之处。在另外一些不同的文化结构中,有些文化要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应的相互关系,而其所需功能则往往由其他文化要素加以“代偿”。
文明礼仪的概念及内涵
文明礼仪的概念及内涵文明礼仪是指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国家的脸面。
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
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动作、语言、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文明礼仪的内涵是指文明礼仪所包含的道德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等。
文明礼仪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
文明礼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
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
文明礼仪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
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增强人的交际能力,塑造人的良好形象。
中华文明的概念
中华文明的概念
中华文明是指中国久远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它形成于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总称。
中华文明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秉承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2. 文化遗产:中华文明涵盖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传统工艺、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
3. 价值观念: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价值观念体系,强调和谐、仁爱、礼义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指导作用。
4. 科技发展:中华文明在科技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突出的成就,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精神追求:中华文明注重个人修养、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倡导人文关怀、家庭美德、社会责任等。
中华文明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完善。
中华文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解文明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明的含义教案教案标题:理解文明的含义教学目标:1. 理解文明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文明的定义和内涵;2. 文明的核心价值观;3. 文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明的理解和感知;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课件或图片资料;3.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就,引发学生对文明的思考和兴趣;2. 提问学生:你对文明有什么理解?你认为什么是文明?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简要解释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他们对文明的理解和认识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三、文明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诚信”等;2. 学生小组讨论:他们认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四、文明的基本特征(20分钟)1. 教师介绍文明的基本特征,如发展水平高、社会秩序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等;2. 学生小组讨论:他们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体现?五、跨文化交流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成跨文化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2. 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特点、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讨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的重要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2. 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文明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准备一个展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2. 学生可以进行文明主题的写作、绘画或摄影创作,展示自己对文明的理解。
如何区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的异同
如何区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的异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
在原始时代,只有文化,而没有文明,一般称原始时代的文化为“原始文化”,而不说“原始文明”。
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
作为物质文化的文明是累积的和扩散的,如交通工具,不同时期先后发明的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直到现在仍存在。
而且,一项发明一旦公诸于世,便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非累积和凝聚的。
(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1.概念不同,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
而文明是指经历历史的沉淀,
人们所进步的精神物质的总和。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
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则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4.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明显区别的各种文明,比如华夏文明、西方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文明是什么演讲稿
文明是什么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一种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概念,它深刻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行为,也是一种我们应该追求的理念。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以及日常生活等。
文明涵盖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语言交流、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各种方面,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概念。
文明的概念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不同的文明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明重视“仁义礼智信”,强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和谐共处;西方的文明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发展与自由。
无论是哪种文明,文明的本质都是关注人的尊严、实现公平和正义、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等。
文明与个人的行为以及言语都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常常说,“文明人讲文明话,文明人做文明事”。
话语和行为虽然小,却能够直接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的情绪和行为,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我们言行举止,争取用文明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
实现文明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例如,
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随地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发扬文明的传统和文化,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掘其中的智慧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推进文明进程。
总之,文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承载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期望和要求。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推进文明进程,为实现和谐、公正、先进的社会而努力。
谢谢大家!。
“文明”一词的含义_历史典故
“文明”一词的含义_历史典故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特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
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就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
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
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
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物质创造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最终发明了文字并利用文字记载语言而进入文明时期。
"文明"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初见于《周易·乾卦·文言》中"天下文明"。
唐人孔颖达疏:"有文章而光明也",表达了文明总是与文雅、光明相联系的观点。
文雅是指超越野蛮、落后,进入了斯文与质朴的状态;光明是指走出蒙昧、黑暗,进入了开化与昌明的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使用"文明"、"现代文明"的概念。
在他们看来,文明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与蒙昧、野蛮相对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进步状态。
文明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范畴。
文明时代是从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建立、文字的形成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而开始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类进步史就是文明发展史。
文化与文明
文明与文化超越文明的概念: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文明是基于人类发展进程的比较性概念,主要是指在纵向上,它与之前的“野蛮”相比较而存在。
当然,横向上,也有与同时期其它地区的落后相比较而存在的意味。
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倾向于褒义,多指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成果,不包含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东西。
文明多指既成的实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没有能动作用。
文化的概念:人们习惯于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它把人们腐朽没落的精神境界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适的。
比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是谁就是谁,要什么有什么”等,它是追求低级需求满足的幸福观念,是一种价值取向,谈不上文明,但它却是一种文化状态。
所以,文化是指根植于思想观念之上的规范、风俗、习惯、嗜好、信仰与追求等等。
人、事、物(文字、数字、声音、图画、音像、文物等)只是文化的符号、载体或表现形式。
文化是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东西,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指导、引导,甚至是诱导作用,这是文化区别于文明的最大的特点。
当人们对人类世界的认知更靠近人类世界本质一步,当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更靠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前进一大步,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就会再上新台阶。
这就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
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带来了封建社会对奴隶社会的取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欧洲的文艺复兴,带来了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相反,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拥抱着灿烂的文明呼呼大睡,导致对世界的认知被人超越,思想观念被人超越,尤其是军事实力被人超越,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这就是文明古国消亡之路。
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抱着远古的文明呼呼大睡,拥抱着祖先创造的财富醉生梦死,导致思想观念被西方超越,生产力被西方超越,军事实力被西方超越,导致西方列强的肆意瓜分、掠夺和践踏...“天下为公”、“打土豪分田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让中华民族终结了那段苦难深重的岁月,傲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文明观
第二种方式:按文明的内涵整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史 中国古代精神文明史 中国古代文明交流史 各阶层对待文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的特征
文明史复习的视角
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 中华文明的特征。 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流与融会。 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与融会。 各阶层(尤其是统治者)对待文明的态度
文明的对话
的 交
文明的碰撞
叉
与
文明的冲突比较源自文明的融会文明的比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 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传统方式之二:按专题的方法复习中国古 代史
(一)、“文明”的概念
2、马克垚:文明是一个与野蛮相对应的 概念,是指“社会的一种进步的过程,一 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向。”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文明”被 定义为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既包括物 质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的方面,既有政治 的,也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
(一)、“文明”的概念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五章
第一节五代十国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六章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二)、“文化”的概念
一年级什么是文明发言稿
一年级什么是文明发言稿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文明不仅是指礼貌、守纪律,还包括了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什么是文明。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指我们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的规范,要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比如,遇到了别人,我们要和他们打招呼,要说“您好”,“谢谢”,“不好意思”,“对不起”等。
这些都是我们没有礼貌就要做到的。
礼貌还包括了排队、让座、不大声喧哗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要做到的。
礼貌,就是一个人的仪容仅仅表现在言辞,行为上。
其次,我们谈谈的是守纪律。
在幼儿园和学校,老师会告诉我们一些规矩和纪律,比如,上课要安静听讲,放学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走,不要争抢,不要扔垃圾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要遵守的纪律。
而在公共场所,我们更要懂得遵守纪律,不挤不插队,不占座不扰乱秩序。
只有遵守了纪律,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序。
再来,我们说说文明也包括了对环境的爱护。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护环境的文明小公民。
在公共场所,我们不要乱丢垃圾,不要随意涂鸦,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丽和整洁。
在家里面,我们也要做好环保,不要浪费水、电、食物等资源,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
只有我们都在爱护环境上做出了努力,我们的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要被尊重。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不要通过言语、行为去侮辱、伤害别人。
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习俗、文化,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人格权利。
只有我们有了尊重他人的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和谐。
总之,文明不光是在书本里学习来的,更是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去实践。
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护环境、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的文明。
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文明的好小朋友。
文明时代 社会学概念
文明时代社会学概念一、引言文明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了更加发达和复杂的社会形态。
在文明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学家们开始关注文明时代这个特殊时期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影响。
二、文明时代的定义文明是一个广义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成就。
在社会学中,文明时代通常指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到现在为止。
三、文明时代的特征1.城市化:随着农业生产力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成为了一种趋势。
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知识、技术和艺术交流的场所。
2.分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细化。
人们开始专门从事某种职业,而不是像原始社会那样什么都干。
3.阶级分化:文明时代的社会结构开始出现了阶级分化。
富有的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
4.制度化:文明时代的社会开始出现了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等。
这些制度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5.科技进步:文明时代是科技进步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人类在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于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文化多样性:随着城市化和交流的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显现。
在文明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形态。
四、文明时代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文明时代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结构: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制度化为社会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2.文化形态:文明时代的多元文化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文明概念的理解
文明概念的理解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文明概念的理解,啥叫文明?文明这玩意儿,可不只是指那些高楼大厦、科技发达,还有咱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这都是文明的一部分。
你想想,古代的时候,咱的祖宗们住草屋,吃野果子,那时候文明啥样?简单得很,就是能吃饱穿暖不挨冻。
现在你看看,咱这生活,手机、电脑、空调、冰箱,生活得像个小皇帝似的,这不就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吗?不过文明不光是物质上的进步,更是精神上的提升。
你看那老张,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在街上捡垃圾,别人笑话他,他却说:“我这是在为咱的城市做贡献!”这不就是文明素质的体现吗?文明还体现在咱的言行举止上。
你说那个小李,大学刚毕业,找工作四处碰壁,气得像个炸药桶似的。
但他后来慢慢学会了控制情绪,懂得了尊重别人。
有一回,他帮一个老太太提东西,老太太笑着说:“小伙子,你真是个文明人!”这不就是文明的魅力吗?你再看看咱的交通,过去骑自行车满大街跑,现在电动车、汽车满天飞。
文明交通这事儿,咱得讲究。
有一次,我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小伙子,红灯亮了,他居然停下来了!旁边的人都愣了,这在过去,红灯亮了,骑车的都跟没看见似的。
现在呢,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了,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则。
还有咱的文化生活,过去看戏都是在露天,现在电影院、剧院、博物馆遍地开花。
小王头一次带他媳妇去博物馆,结果俩人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啥也不懂,但那份好奇和对文化的尊重,不就是文明的体现吗?咱再来说说文明的传承。
像我家老太太,六十多岁了,还坚持学英语,学电脑。
她说:“时代在进步,我不能落后。
”这不就是文明的传承吗?她还经常教导我:“小时候你们玩泥巴,现在你们玩手机,文明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文明还体现在对自然的态度上。
你看那小刘,刚搬到新小区,第一件事不是装修房子,而是去种树。
他说:“这是给咱后代留点绿色。
”这不就是文明的体现吗?文明还得讲究公德心。
你看那大妈,买菜的时候排队,不插队,结果后面的人都夸她:“大妈,你真是文明人!”这不就是文明的感染力吗?还有那小区里的邻里关系,过去邻里之间可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呢,大家都懂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概念的理解
文明是指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
文化是指后天创造的和所创物的运用性活动,具有一定意识水平的动物,不但可通过直感直观和经历比较而形成与生存生活有关的粗放性个别、类别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交流、教学、遗传,而且有的还能利用自然物作工具和利用自然物创建居所;粗放性个别、类别概念的形成和粗放的个别、类别概念交流、教学、遗传区别于中观性的个性概念、层层的共性和观念、信仰、美感,能利用自然物也不等于知道加工自然物,属于较低的文化意识水平,对大脑生理潜质的开发利用、遗传促进、信息处理的作用有限,而较高文化水平和智慧则是大脑的记忆组织被各种个性概念、各层共性概念的系统建构和信息对应关联形成的属性功能所致,没有被较高文化的造就,人只能停留于动物人阶段,动物人和动物都是本能和平面性经验在其主导作用;人虽存在本能性和经验性行意识为,但人的意识行为基本上是知识理性在起主导作用,长期离开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儿童即使加倍培育也很难达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动物与人区分的界线是中观性个性概念、多层次共性概念、观念、美感的形成和是否能改造性的利用自然物,是较低的经验水平与较高的文化知识造就形成的一定程度意识行为的区别,一定程度是指平面性的经验、创造、概念除经平面性拓展外,更呈现出纵向的层层归纳、细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观念,文化的程度区别和发展的阶段性也体现在人类的事物认知、处理、利用、创造水平和史前、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文明的阶段性区分。
文化性意识行为虽属于意识性的或自主性的存在形式、作用需要追求,可文化性的有高于本能之处,高在大脑的记忆库被系统的一定深广度知识文化或时空性的各层各种形式模式形成、稳定、变化、发展、衰亡、循环关系的知识性、信息性建构转化,既人的情感、思维、思想、意愿、
需要、意志、处理方式以从本能性的上升为知识性的、权衡性的、目标性的,仅管存在个人、组织、社会的区别和兼顾性统一度问题。
文化人的本质是大脑的知识性信息建构或事物的概念性把握(信息是一物的存在形式内外关系借助他物表现、转化、存在、作用的形式,概念包括共性把握的概念或称观念),概念是知、信、意、向功能的统一体;“人”的基因是能合成自然人(高级动物的一种)的基本条件,而知识、环境、教学是造就文化人的主要条件,大脑的知识性转化和信息性处理也是实现天人合一或意识与生理、她人、自然相统一的形式。
人类文明由意识文明、关系文明、行为文明、物资文明四个部分构成;意识文明是人的文化特性和知识主导,关系文明是目标性作用的保证,行为文明是作用、效率的实现方式,物资文明是文明的承载和表现形式,四者之间存在匹配的区别与文明程度、文明类型的关系。
意识文明包括系统性的知识把握、各种信息处理内存和意(愿)志,知既与各种信息(包括现实)的判断识别有关又与意愿形为的形成有关,在意识中起着主要作用;发现、创新、教学和机能进化决定人的发展,并存在不同水平人群的比例区别与社会主导性意志的关系。
关系文明包括标准、程序、体制,涉及国际、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几个层次,是主导性意志、方式的体现,存在个体权利、领域准入、办事程序等标准与供需平衡的调控、地位格局是否平等稳定的关系,存在体制的科学性、执行力、稳定性区别;科学性既相对优化性,相对是相对条件或绝大多数人的意识而言的;人的社会关系意识虽由权力、利益、名誉、生活、贡献、成就等内容构成,但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内容而是一定知识、信息、资源条件整合形成的公平意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公平意识涉及层级、来源、顾定、差别等方面;层级既是区别性能力作用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不惧层级的存在,怕的是来
源或获取方式既不合法又不合理、权利的对象性过度顾定、差别超承受力产生的失序、僵化、难平衡(良性循环)导致的种种情况;在基本形成与当时条件相适应的的公平共识下,大众的意识、社会的经济文化学术公益兴趣政治宗教等组织的多元化平衡、政权组织的相互制约性架构模式完备和是丛林法或继承法或委任或民选执政者四个层次的功能匹配,是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方式。
行为文明包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是意志实现的方式,行为的效率和人生幸福与此有关。
物资文明包括自然形式的利用比、利用程度和人创形式的种类、水平,其既是人的需要和文明的表现形式,也是人和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
社会各级和个人的文明状态都涉及生命生理活动所需的环境良性循环或关系要素平衡、发展平衡、资源供需平衡、收支平衡、分配平衡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可细分为诸多方面,如发展就包括知识教育、文化、科技、标准、体制、经济、环境等。
财富(包括权力、流通凭证、品牌、信誉、知识、技术、设计、信息、物资、体能、关系)是资源的拥有、利用关系,不知利用的资源不算财富,不能发生利用性作用关系的资源也不是财富,财富与资源拥有、功能价值认识、时空性供需比例、游戏规则的效用有关。
人的根本是知识结构造就的机能性意志;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安全生理精神知识信息交往成就七个方面的互动性活动;各种资源既按意又合规的秩序性组合作用是人的存在方式;活动作用产物可分为知识、信息、文艺、秩序、劳务、人口、物品;活动涉及国法、行政、单位、个人的生产、储运、销发、消费、清循环节的拟方案、决策、执行、结果、评价、修改发展过程;各阶层或各群体的结构性需求保证与资源储备、能力、机制有关;各阶层或各群体的生活状态与观念、标准、体制、科技和分工就业、工作时间、时间收入、人均负担、社会保障、
活动参与、产业分布有关;公平而科学的社会规范、保障与个体收支、信用一卡通的结合,利于和谐有序,诛连九族、连带责任、责权统一体现调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处理的进步。
生态主导生命,生理结构主导生理机能、知识信息主导意识、一定意识主导社会、社会关系模式主导着类别性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个体意识一般决定着自身的特性。
人对自身的安全、生理、精神、知识、信息、交往、成就需要与对各种形式的一定理性程度作用的互动性结果追求过程则展现人生意义;其内容的传统性精神、物质分法不能含盖关系、行为、作用结果的全部,过于粗放免强,不利于细化明确操作;泛指所有具有质量形式的物质概念不等于专指具有特定属性存在关系和功能作用关系的各种具体概念;精神和意识的本义一般是泛指意念形式而不是专指意念范畴中的非对象意念形式、对象认知形式、概念把握形式和更具体的对象性区别性意念。
精神概念或意识概念不等于精神文明概念或意识文明概念,精神或意识的发生与进入知觉态后的信息作用相关,具有随机性和相对自由性,而精神文明或意识文明则与知和识相关,受对象属性(概念)作用关系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形成的是理性意愿和须采用理性处理方式才能获得目标性的作用结果;从层次性作用关系讲,本能性的自由度虽大于知识性的,知识性的也大于形为性的,但本能性的或非逻辑性的思维、思想、意志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受感知能力、信息特性和界入交会的制约。
精神属于信息作用形成的意念形式,不等于意识机制,人和动物的持续存在、变化发展、作用影响靠的是宏观的意识机制和微观的一定知识主导下的信息性处理,而不是信息随机随意作用形成的意念或精神,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定位意识不准确;当然,精神概念有本义和各种伸引义之分,本义义是与物质所指相对的意念形式,伸
引义有指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意识性的或都要被意识和经意识主导才能实现的意识形式,指不同类型的观念情操的,如要有点精神、指由中枢构造规定的作用种类强度需要如精神需要、指人的精力斗志,如打起精神、精神病等,用词的所指和概念明确统一在交流、沟通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