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doc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第一章总论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的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也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机关、单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 上述三种涵义的相互关系:是密切联系着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就无法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没有数量就没有统计,统计反映的不是抽象的纯数量,而是具体的,密切联系事物质的量.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三、统计的作用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统计学至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一、政治算术一社会经济统计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 Patty,1623-1687年)和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1620-1674年)。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版本
精心整理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212?1和品质标志。
??2、变量:指可变的的数量标志。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又称标志值。
?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三)统计指标1、概念: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即明确总体特征的概念,又反映它的数量。
)2、分类:?(1)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实体指标、行为指标?(2)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3?(4?(5?12(1(2(31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2、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3、二者联系:???(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流量。
???(2)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2、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2.1.1 人口统计
人口数量统计
➢ 概念、统计特点、人口范畴、计算
人口结构统计
➢ 地理分布、自然构成、社会构成、经济构成
人口变动统计
➢ 自然变动、机械变动
2.1 人力资源统计
人口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 就业与失业统计
2.1.2 人力资源统计
➢ 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 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者报酬的 全部人员。
➢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 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 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2.1.2 人力资源统计
概念
➢ 人力资源
基础指标
➢ 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
静态统计 动态统计
c1. 人力资源总量统计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
重
劳动力资源总量 总人口数
100 %
➢ 分析劳动力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 前提:不存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
经济活动参与率
➢ 我国劳动力资源
✓ 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
➢ 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从事或正在寻求有报酬工 作的人口数。
➢ 国际上通行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 总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
➢ 现役军人
宽口径经济活动人口 窄口径经济活动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
➢ 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 宽口径——全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 窄口径——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
➢ 经常统计的人口:非普查年份,利用人口变动平衡 关系推算期末人口数
✓ 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 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
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一、分类功能与分类标志1、分类的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作用2、分类的标志:常用的分类标志有:产品的属性或特征、经济单位的活动性质、隶属关系、经济类型等等。
分分类单位就是国民经济分类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分类对象决定,即按什么对象确定其单位的归属。
从理论上讲,国民经济分类对象,根据分类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是以企业、机关、团体等为基本单位,也可以是个人,或者是产品作为基本单位加以研究分析。
二、领域分类与产业分类1、领域分类分类的标志:经济活动的性质。
两大部类:即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第一部类和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第二部类。
实际中,两大部类的划分依据是产品的具体经济用途,在具体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常常通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分类,来研究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2、产业分类:1)分类的标志:产业发生的时序及其劳动对象上的特点2)意义: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时序一致3)注意:各国不一样(生产与消费统计一否、生产者离消费者远近、是否有形)4)我国:(1)我国的划分(2)第三产业的发展(3)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三、 机构部门分类1、分类标志:从掌握和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角度进行的分类2、常住单位,是指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机构部门分类是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分类的基本单位即机构单位是能够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机构单位居有以下一些特点:●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货物或资产,因此能够在与其他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转移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能作出经济决策,并能从事本身负直接法律责任的经济活动。
●能为自身的利益发生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承诺、签定合司。
● 具有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
2、市场原则 以是否进入市场为依据来确定核算对象
3、平衡原则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在总量上是相等的, 两大体系之间、核算内部均采用“生产劳动划在哪里, 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就划在那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也在那里分界,生产成果就算在那里,原始收入和派 生收入也算在那里”的原则。
如果非法的行为是按交易 者双方的共同协议来进行, 原则上应记入核算。例毒 品、走私。否则就不是交 易,不记录。例盗窃、暴 力行为。
(二)两大领域和两大部门的分类
两大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非物质生产领域
分类标志
经济活动性质
两大部类
生产资料生产(甲) 消费资料生产(乙)
经济用途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属于活动部门分类:以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 分标志。 2、分类标志: (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
1、法人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指依法成立,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 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 位。
2、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指在一个 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 组织生产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 的单位。
1997年好莱坞电影的全世界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 1998年仅《泰坦尼克号》一部电影的销售额就超过 18亿美元。
历史上:
1、威廉·配第(17世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 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1691年, 威廉·配第通过英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指出,工业的利润高于 农业,而商业的利润又高于工业,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 工业,然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单选、名词解释:】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简答:】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其具体要点概括如下:(1)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多选、简答:】样本的特点。
样本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单选、名词解释:】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值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值变量。
【多选、简答:】变量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
(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
(5)变量按其是否有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单选、名词解释:】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标准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四章.doc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四章:前程() 2009-6-515:35:53 【前程:】1、动态数列:将某一个指标在不同的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2、作用:(1)可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的过程(2)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速度和趋势(3)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4)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进行预测3、种类:(1)绝对动态数列:将一系列的统计绝对数,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2)相对动态数列:将一系列的相对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3)平均数动态数列:将一系列的平均数按照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排列而成4、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简答)(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同(4)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5、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用于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用于现象发展的速度分析)6、发展水平:在动态数列中的每个绝对数指标数值,也叫动态数列水平,它是计算其他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基础。
*平均发展水平:也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指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联系:都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一般平均数是同一时期的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的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而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
(1)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期数列∑an时点数列(2)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期数列∑a∑b时点数列由一个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对比(3)根据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略)7、增长量(略)8、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项数9、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动态相对数列,有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分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①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②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0、增长速度: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之分11、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12、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1)几何平均法,又称水平法(2)方程法,又称累计法13、动态数列的变动分析(1)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分析①时距扩大法,测定现象发展长期趋势最原始最简便的方法②移动平均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修匀数列③分段平均法,又称分割平均法,其数学根据是实际值与趋势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④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2)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季节比率(%)=同月份平均水平总平均月份水平×100%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一章:前程() 2009-6-515:34:49 【前程:】1、统计: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3、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4、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5、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②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③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作用①在管理工作中: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②在科学研究中:提供数字信息③在国际交流中:国际对比7、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特点:①研究范围的广泛性②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8、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财务知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1.(识记)统计的涵义统计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二是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2.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者的关系(领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地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中,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3.统计的特点:(识记)①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②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4.统计的作用:(识记)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领会)1.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领会)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1)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①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中,运用大量数量资料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②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③威廉.配第为以后经济统计发展开拓了道路.④约翰.格朗特为人口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2)概率论----数理统计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领会)1.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提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世界,如经济学、人口学、财政学、市场营销学等,都属实质性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种方法科学,它只是提供人们如何从数量方面入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否则会走入为统计而统计、搞数字游戏的歧途.3.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离开数量就不成其为统计.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国民经济概念(识记)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领会)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它包括了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领会)可见,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范围的广泛性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另外,国民经济统计学探讨问题,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识记)2.统计总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②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③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识记)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识记)(1)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5.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识记)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1)数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其中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第二章 国民经济分类
机构单位强调拥有财务决策权的同质性。
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 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 住户 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
2.机构单位(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分类是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在取 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 的同一性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在SNA分类中,将经 济总体的常住单位归并为“五”类机构部门:
第二章 国民经统计分 类、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分类
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概念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
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性质不同但又
有联系的若干部分。
国民经济分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标志把国民经济整体划分成若干
部分或类别。
国民经济的内涵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全部经 济活动的总和。
指在一个地点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 并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单位。基层单位不 是一个能够独立拥有货物或资产、得到收入 和进行支出的实体。 SNA把基层单位区分为市场生产者、为 自己最终使用生产者和其他非市场生产者。
2.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
联系:二者分类的对象都是国民经济主体, 即各经济部门,可能发生交叉。 区别: 1.范围上,一个基层单位不大于一个机构单 位,往往从属于一个机构型单位,而一个机构型
第二,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不再对第三 产业划分层次。
之所以取消层次划分,首先是由于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原划分方法中第三产业四个层 次之间的界限已不很清晰;其次是《三次产业 划分规定》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 行业分类的划分层次非常明确,完全能够满足 三次产业统计的需要;社会各界也认为继续划 分四个层次必要性不大。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三章.doc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三章:前程() 2009-6-515:35:35 【前程:】1、总量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得到说明社会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用绝对数表示,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
*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的特点: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其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其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的特点: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其数值是间断计树的(3)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的的数量关系的指标,以相对数表示,也称相对数指标。
*相对指标的种类:(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A总量指标计划的完成程度的计算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水平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期最后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规定该时期应达到的指标数值累计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期内实际完成的累计数计划规定应完成的工作总量B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两总量指标对比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百分数1+计划提高百分数C平均指标计划完成程度: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分子分母必须具有可比性(2)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3、平均指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平均指标的重要作用:(简答)(1)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可以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和发展趋势*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简单算术平均法∑XN加权算术平均法∑XF∑F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合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众数: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中位数:将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1. 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是一门研究和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提供了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分析经济结构和趋势。
本文将概述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讨论近年来的发展和挑战。
2.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分部进行测量、计量和分析的过程。
它涉及到各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
2.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理论框架,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构成。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和互动关系。
2.3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资本存量、就业人员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 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3.1 数据收集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普查、抽样调查、财务报表、统计填报等。
其中,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数据处理与计算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分类编码、计算和汇总等步骤。
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和精确。
3.3 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分析与解释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最后一步,通过统计方法和经济学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4. 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4.1 经济政策制定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政府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等指标来评估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4.2 经济结构和趋势分析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经济结构和趋势,了解各个产业的贡献和相对优劣势,为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4.3 社会发展评估国民经济统计还可以用于评估社会发展水平,如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状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社会政策和改善社会福利。
国民经济统计学2章
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 中【工厂法】
辅助生产活动:其产出不对外提供,只是为企业的主要 和次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创造条件的
生产活动。
基层单位
(从生产核算的目的出发,应选择(xuǎnzé)基层单
位作为最小生产单位)
第十一页,共87页。
生产者的分类(fēn lèi)
产业分类:投入产出分析 机构部门分类:
第三十二页,共87页。
(50元)棉花——纱锭——坯布(pībù)——花布——服装(1件,价值200元,增加值是150元)
企业 产品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增加值
棉花 棉花 50
棉纱厂 纱锭 55
50
5
织布厂 坯布 65
55(50+5)源自10印染厂 花布 10065(50+5+10)
35
服装厂 服装 合计 -
第三十页,共87页。
总产出核算的一般(yībān)方法
在制品、半成品 生产与销售 自给性货物 服务(fúwù)产出核算方法的变
通
第三十一页,共87页。
分产业(chǎnyè)总产出核算方法
1、工业 工业总产出:“工厂法”P49 “工厂法”特点(tèdiǎn):企业之间允许重复计
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出的项目构成: P49
综合生产 概念的确立 (shēngchǎn)
限制性生产观: 五大物质(wùzhì)生产部门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
输业、商业。
MPS 国民收入:V+M
已经成为历史概念。
综合性生产观:
有形的物品;
无形的服务活动。
SNA 国内生产总值:
C’+V+M 经济(jīngjì)生产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
:前程() 2009-6-515:35:18 【前程:】
1、统计调查的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2、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
①普查
②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
①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②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4)按搜集材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与通讯法
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
(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内容:A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B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C组织领导D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4、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
查、设置疑问框审查)
(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5、资料整理方案的内容:
(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
(2)确定分组方法
(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式
(4)确定资料审查的内容与方法
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
(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电话电报
(2)计算机处理数据远程传输
(3)磁介质报送
7、次级资料的整理是指对已经汇总的现成的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
8、统计分组
(1)概念: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作用:(简答)
A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
B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
C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D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分组标志选择原则: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分组方法: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种标志结合分组
按主要标志与按辅助标志分组
(4)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5)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作用(简答)
A它是实现信息共享,深入开发统计资料的一个前提条件
B它是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
C它是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
*几种常用分类:A经济类型分类
B三次产业分类
C行业分类
D机构部门分类
E大中小型企业分类
9、分配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有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
次数: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叫频数
分配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的编制:(理解几个概念)
单项式与组距式
组距与组数
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组限与组中值
频数与频率频率: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统计分布: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成统计分布
10、统计表的设计(略)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三章
:前程() 2009-6-515:35:35 【前程:】
1、总量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得到说明社会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用绝对数表示,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
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
*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的特点: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其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其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时点指标的特点: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其数值是间断计树的
(3)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
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的的数量关系的指标,以相对数表示,也称相对数指标。
*相对指标的种类: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项指标数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A总量指标计划的完成程度的计算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
水平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期最后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规定该时期应达到的指标数值
累计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期内实际完成的累计数计划规定应完成的工作总量
B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两总量指标对比
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百分数1+计划提高百分数C平均指标计划完成程度: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分子分母必须具有可比性
(2)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
3、平均指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平均指标的重要作用:(简答)
(1)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可以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和发展趋势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简单算术平均法∑XN
加权算术平均法∑XF∑F
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
(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适合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众数: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
*中位数:将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
*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3)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
4、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指标,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全距:也称极差,是总体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平均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取绝对值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平均差系数:用平均差与总体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
平均差系数越大,总体各单位离散的相对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标准差系数: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成数: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交替标志的平均数: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