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望春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
,
党员 院
、
13 8 1
名
。
同时
区 域 内有 市 检 察
的概 念 已 经 名存 实 亡
,
主要
区 党 组 织 和 居 委 会 没 有 行 政 管理 职 能
市 消 防 支 队等
、
10
、
多 家市
。
、
区级行
的公 共行 政 功 能 已经 消 失 由于 经 济 发展
工
经 济 关 系成
。
经 费来源 单
一
,
缺乏 资金
社 区机 关干部 多
白领 多
、
知识分 子
体 运 作 尚未形成 持续合 力
由于 城郊 型
60
和 年度 考 核相 结合
,
进
。
一
步调动基 层 是 实行 品牌
作机 制
。
二
是 推进 重 点 区 块 共 建 工 作
、
。
党 组 织 的工 作积 极 性
三
、
倡导 各社 区就近 与企 事业 单位 机 关等开 展 共 建 的 同时 党 支部 较 多
居 民入 住 同时
区 域 内有 1 5 个 社 区 党 组 织
12
个股份
,
曙区的
义上
“
75%
。
目前
,
原 有 集 中居 住 的行
,
率 较 低 ; 徐 家漕 社 区 等下 岗失 业 党 员
、
经 济合 作 社 党 组 织
,
38
,
个企 业 党组 织
政村 大 多拆 迁 或 即将 面 临拆 迁 村
”
过去意
,
。
,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新时期,各地在探索城市区域化党建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时,面临着诸如领导体制松散、共同需求缺失、活動项目缺少、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应当从思想教育、服务理念、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适。
标签:区域化党建;基层党建;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黨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和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1]。
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单位制党建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满足基层的需求。
在这种情势下,自2004年10月中组部首次提出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要求以来,全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出许多有效的工作路径和方法。
同时,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当前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1.领导体制松散,难以发挥合力作用。
目前,被吸纳进大工委、大党委班子的多数是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负责人,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
但在实际运作中,这更像一个松散的联谊平台,缺乏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和工作职能责任的法定属性,在工作过程中各有任务、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另外,在片区(网格)层面上,工作人员多是兼职,非实体化运作,给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共同需求缺失,难以激发参与动力。
一方面,区域性党建多由区县级党委积极推动,有的依赖领导运作、人情关系来实现,而非区域内部各类党组织的自发行为,这样在形成伊始就缺少一个共同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各驻地企事业单位,认为区域化党建与自身主要业务没关系,更多是被动性的参与,对主动参与区域化党建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制。
2019年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XX区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组织共建、工作联动、活动同促、统筹推进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探索与实践落实“三有”目标,构筑区域化党建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对原有的社区作了优化调整和重新设置,对新建商住社区和城改过程中的村改居社区均及时成立和改建了党组织,实现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全覆盖。
采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推比选等办法,调整、优化了社区两委会班子。
依托区街党校和驻地学校,围绕政策理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等主题,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
将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1.5万提高到每年3万,其中专项党建经费达到1万元,对于社区开展的特色活动、主题活动等,区、街财政还给予专项经费和区管党费投入,逐步形成了“财政投入、党费下拨、社区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
结合“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国债资助等项目,按照“一社区一对策”的原则,采用区街联动、部门统筹、社会参与的办法加强阵地建设,通过改、扩、建、租、共用等多种途径,彻底解决了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
构建“三级网络”,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
具体指导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协调沟通平台。
区委常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进行调研,指导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全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选聘了一批关心组织工作、支持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街道辖区内机关、社区、学校、“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
关于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302020.2MEC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企业党建关于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谢妮 中铁五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2-030-02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实践中,区域化党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自去年以来,中铁五局路桥公司致力推动“六共模式”,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干部共培、作风共抓、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在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建的一些具体问题,但仍然存在内在动力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区域化党建的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成为其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区域化党建的内涵及特征区域化党建的主要含义指的是在党委的主持指导下,把本辖区的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种资源优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同时对辖区内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进行引导督促的一种党建新模式。
区域化党建根据经济学规模效应理论调整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把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共同学习,共同管理,把力量聚集在一起,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根据作者将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为依据,对区域化党建工作如何推进展开研究。
区域化党建,就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根据辖区统一筹划的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技术手段,在所辖区域内,统一建立基层党组织,对党员队伍进行统一管理,全面应用党建场所,大力推进辖区内各行各业和谐发展的网络体系。
区域化党建具有其特殊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区域化党建产生的时代背景、目标任务,是推动新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
区域化党建的特征:区域化的党建框架,社会化的党建形式,开放化的党建工作。
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思考
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思考
虽然现在强调区域化党建工作要超越单纯的社区层面,上升到区的层面,但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重要主体和力量,要积极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积极大胆创新。
从工作理念上,要突破单纯基层党建的束缚,树立区域化党建的理念,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建工作自觉纳入到区域化大党建中进行思考和推进。
突破纯党务的误区,把党建工作同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服务群众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从中得到实惠。
在工作机制上,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有效制度、机制,制定开展党建工作的议事规则,党建制度、机制、规则的制定、修订、完善不要闭门造车,要加强同社区驻区单位、相关社会组织等沟通协商。
在方式方法上,应抛弃过去管制、命令做法,不能简单地要求“你听我的”。
而应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平等沟通的方式。
多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做法。
当前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要摒去过去依靠权力的行政化模式,而应是主要依靠服务的非权力化的工作模式。
关于区域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关于区域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摘要:党建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党建工作单元,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改过去以“单个项目”各自为战为主要形式,变为“多个项目”互联互动、有机结合,达到区域内党建工作效能整体提升的工作模式。
推进区域党建模式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强化区域协同功能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项目党建工作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区域党建;五大建设;五项机制安徽区域的市场是中铁大桥局二公司的传统市场,近年来,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在该区域连续中标,目前已有芜湖商合杭、芜湖长江路管廊及高架、芜湖中江桥、芜湖轨道交通4个项目在建。
公司党委通过在芜湖片区组织开展区域党建活动,强化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文化建设、台账建设“五大建设”,构建主责单位机制、联动机制、内外联通共享机制、评价机制“五项机制”,对内建立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对外统一打造以“中铁大桥局二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进”格局,实现公司在芜湖区域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以“五大建设”为统领,有力推进生产经营发展与和谐稳定1.以效果为导向,强化了组织建设芜湖片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开展党员教育管理。
成立了区域党员电教室,注重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创新拓展片区内党员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以片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党课教育为主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对片区内党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的骨干、带头奉献的模范、创新创效的标兵。
芜湖片区坚持以党建效果为导向、服务生产为目标,设置“岗位标兵”“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树立“看得见、摸得着、能学好”的榜样,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保障项目安全、高效推进。
为了夯实党建基础,项目党支部将“三会一课”上墙标识,确保党员大会、党课严格执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
关于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提高社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南岗区按照“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尊重主体、共促和谐”的思路,从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入手,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共同体”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南岗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为今后创新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一、区域化党建工作基本情况1.“社区党建共同体”组织建设情况。
目前,南岗区18个街道办事处、13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街道联合党工委和社区党建共同体工作站、理事会。
辖区内省委、省人大、省军区等64个省直单位,6个市直单位,18个团以上驻军(警)部队;哈工大,哈工程,黑龙江大学等16所重点高校;中国农科院兽研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中省直科研院所51个已成为党建共同体成员单位。
(如表1所示)2.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
南岗区137个社区共有党务干部92人,“一人兼”45人,专职副书记44人。
大学25人占19.4%,大专76人占58.9%,高中15人占11.6%,初中13人占10.1%;党组织班子成员类别:辖区民警80人,辖区单位成员58人。
(如图1所示)3.“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走访踏查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者、驻区成员单位代表、居民业主等进行了“社区党建共同体”建设满意度调查。
从结果来看,群众综合满意度为97.1%,其中,社区干部95.8%,驻区单位代表96.3%,居民群众98.2%。
二、社区党建共同体建設主要做法南岗区委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中,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淡化“区属”色彩,强化“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全面构建起科学化、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共同体工作体系。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针对基层党建工作资源整合不够、特色亮点不突出的实际,。
镇党委通过区域统筹的理念,按照“地域相近、村情相似、人缘相亲”的原则,建立超越各村(社区)的党总支,从区域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规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一、。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一)以组织联建为平台,建设区域坚强堡垒1.构建联建框架,促进区域联合。
按照有利于推动发展、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按照“地域相近、村情相似、人缘相亲”原则,将16个村(社区)支部以片区设置楠木、潮砥和小溪3个区域党总支部,每个党总支由1名镇党委委员兼任党总支部书记,2名党员干部任党总支部委员。
同时,在保持各村(社区)支部不变、所属人员不变的基础上,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划分设置党小组,形成“镇党委—区域党总支—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四个层面的党组织构架,突破了。
镇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按地域设置与按产业发展设置的有机结合。
2.明确区域责任,落实党建主体。
区域党总支定期组织下属各支部,集中分片区讨论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和村级综合治理等工作。
主要表现在:负责制定区域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组织各党支部做好党员发展、培养、转正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服务党员工作;协调组织区域内各村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党组织活动,规范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党员在区域服务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区域内各村党支部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区域内的稳定。
联建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本村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区域内村(社区)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落实好上级各项部署,并牵头制定规划村(社区)党建工作。
3.定期联席交流,明确会议内容。
联建党支部在区域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区域联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包括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县重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筹划研究区域党建的总体思路,讨论确定年度重要工作和活动安排;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定期通报区域内村党支部党建情况,及时交流党建创新经验;整合党建资源,共同策划组织,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等。
2019年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XX区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组织共建、工作联动、活动同促、统筹推进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探索与实践落实“三有”目标,构筑区域化党建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对原有的社区作了优化调整和重新设置,对新建商住社区和城改过程中的村改居社区均及时成立和改建了党组织,实现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全覆盖。
采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推比选等办法,调整、优化了社区两委会班子。
依托区街党校和驻地学校,围绕政策理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等主题,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
将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1.5万提高到每年3万,其中专项党建经费达到1万元,对于社区开展的特色活动、主题活动等,区、街财政还给予专项经费和区管党费投入,逐步形成了“财政投入、党费下拨、社区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
结合“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国债资助等项目,按照“一社区一对策”的原则,采用区街联动、部门统筹、社会参与的办法加强阵地建设,通过改、扩、建、租、共用等多种途径,彻底解决了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
构建“三级网络”,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
具体指导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协调沟通平台。
区委常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进行调研,指导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全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选聘了一批关心组织工作、支持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街道辖区内机关、社区、学校、“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宁波市为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的一项探索。
其主要做法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行业,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对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设臵、党的活动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
从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这一党建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起因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两新”组织迅猛发展。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3749个,“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市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来抓,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面对迅猛发展的“两新”组织,按照“单位建党”模式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的覆盖面总是赶不上“两新”组织的发展变化,常常会有空白点,并且由于党组织开展工作在人员、经费、场地保障方面依赖业主的态度,一些党组织常常处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两难境地,很难在协调企业、职工、社会三方利益上有所作为,个别甚至出现组织依附、职能错位的现象,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人员社会化趋势,市委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制订《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和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等“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集中力量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一是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上,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限制,全面向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并重转变。
XXXX年社区党建区域化的实践与探索(可编辑).doc
XXXX年社区党建区域化的实践与探索(可编辑) 社区党建区域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江汉区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双向互动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的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新格局。
一、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的现实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区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存空间其中的人群多样化了有业主、有租房者有职工、有老板有常驻户、有临时打工者有现职人员、有退休的职工社区的组织也多样化了有业主委员会有物业管理委员会还有居民委员会社区涉及的共享资源也多样化了有学校的有市场的有企业公司的有警务的有医院的还有部队的等。
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将需求不同、身份不同的人群的利益和要求协调如何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社区建设、社区党建工作的面临的新课题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党见必须解决好的新问题。
因此推进社区党见区域化是一条新出路。
、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是服务群众的需要。
从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来看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满足群众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要趋于多元化社区党组织必须承担比过去计划经济下更多的服务职能和任务。
社区党组织的现有职能与群众需求存在矛盾。
只有整合社区的党建资源发挥社区其他单位党组织的作用共同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才能让群众满意。
经验表明服务群众要从满足群众的需求出发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市区域性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市区域性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市区域性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创新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宁波市区域性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组织、推动和实施者,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不断完善设置模式,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宁波市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积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条件下两新组织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实施了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模式,成片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从而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层基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区域性党建模式,突破了单位建党模式的条框制约,有利于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更好地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职能长期以来,我们党实行的是一种被称为计划全控型的社会结构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党依靠执政权力将社会成员纳入到各种行政单位之中,滤布同时将党的组织系统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对社会成员实施有力的影响,即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建党模式。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出现了脱离行政机构的两新组织,这使党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组织体系出现了空白点,党的工作出现了盲点,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基于这一情况,我们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有利于实现两个全覆盖的原则,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的趋势,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域性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
在实践中,我们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行业协会或专业团体、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立区域性基层党组织,改变传统的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注重横向联合,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纳入建党范畴。
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为例
生猪养殖情况调查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包括生猪养殖的背景和重要性。
生猪养殖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需求不断增加,生猪养殖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生猪养殖的现状、养殖方式与技术、养殖成本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生猪养殖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阐明调查目的。
2. 正文:分为三个方面来讨论生猪养殖情况,包括养殖现状、养殖方式与技术、养殖成本与效益。
3. 结论:总结调查结果,分析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展望,为生猪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调查报告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生猪养殖的现状,探讨不同养殖方式以及应用的技术,分析养殖的成本与效益,以便为农户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通过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从实践角度探讨如何改善生猪养殖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对养殖现状的全面分析,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生猪养殖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总量持续增长,养殖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按照地区划分,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城市周边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生猪养殖基地。
另一方面,生猪养殖在养殖规模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家庭农场和规模化养殖场外,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养殖企业,他们在生猪养殖技术上更加精细、规模更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
然而,生猪养殖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疫病防控、饲料质量、环境保护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
此外,市场价格波动也影响着养殖户的盈利能力。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推进区域党建的现实性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区域化党建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党建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转型。
当前,**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区域党建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广阔舞台。
1、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我区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园区“三区联动”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态势日趋凸现,各种优势资源区域集聚性、流动性、整合性不断增强。
城市化建设的这一创新实践为推进党的建设“三区联动”提供了现实基础。
要抓住“三区联动”带来的党建机遇,打破以往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牢固树立“区域党建”新视野,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党员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模式和区域党建运行机制,切实推动园区间党建资源双向互动、党建要素整合配置、党建优势互补提升,增强党建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和紧密度,形成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建设的强大合力。
2、产业分工加速组织分化,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我区产业优势集中迸发,带动了产业分工,加速了组织分化,催生了大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而这些组织随着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逐渐由分散的空间分布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贸区等实体汇集集聚。
关于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可编辑版】
关于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关于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关于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街道社区中人群构成、组织类别、就业方式、利益需求等方面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导致单位制解体,公共性事务进入社区,大量无行政主管、无明确挂靠关系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大量流动党员的涌现,使原来党的组织系统的控制能力削弱,出现了许多空白和盲区。
在此情况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夯实街道社区原有党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使辖区内不同部门、单位和党组织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新形势下台北街社区党建工作急需破解的问题。
一、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台北街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得到广大居民的拥护。
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解决。
一是社区组织的任务、职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目前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忽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存在“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突出问题,致使社区对各项工作,只有招架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工作开展。
如不认真研究和解决这种现状,理清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者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就会导致以行政行为来包办、代替社区“自治”事务,就会加大社区工作负担,削弱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是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虽然中央和省市区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关意见,对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驻社区单位对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不高、不主动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单位对社区党的工作认识模糊,加之平时工作业务与社区联系少,怕参与社区党建活动影响单位效益,致使在参与社区共建活动中出现“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对如何组织下属基层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纳入重要的位置,且抓的力度也不够,导致基层单位认识不到位,影响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
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基层党建创新的调研分析
关 键 词 :街道;社 区;党建 工作 ;区域化
作 者 简 介 :张梅, 中共济南市委 党校党史党建部教 师,挂职于济南市市 中区舜耕街道办事处 ( 邮政编码 20 1) 5 0 4
中图分 类 号 :D 6 .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5 (02 4 01 — 277 62 39 21 )0 — 12 0 4
( )基 本 做 法 一
“ 责 ”变 为 “ 责 ” 无 有 ,形 成 了 多 元 主 体 参 与 的 大 党 建 联 合
体。 2 以 网格 管 理 为 基础 ,优 化 基 层 党 组 织 设 置 方 式 。结 .
舜 耕街 道 办 事 处 位 于 济 南 市 千 佛 山 南 麓 ,辖 区 面 积
领 导体 系 ,舜 耕 街 道 打 破 “ 块 分 离 ” 的 传 统 格 局 ,使 辖 条
区 单 位 党组 织在 街 道 社 区 发 展 中 由配 角 变 为 主 角 ,工 作 由
格 局 。 市 中 区舜 耕 街 道 党 工 委 在 全 市 “ 格 化 管 理 ” 的 基 网 础 上 ,突 出 党组 织 服 务 功 能 ,延 伸 提 出 了 “ 格 化 管 理 , 网 融 入 式 服 务 ” 党 建 工 作 模 式 ,取 得 显 著 成 效 。
足 辖 区实 际 ,济 南 市 市 中 区舜 耕 街 道 党 工 委 突 出 党组 织 服 务 功 能 , 着 力 推进 街道 社 区党 建 工 作 区域 化 。取 得 了一 些 成 效 , 值 得 借 鉴 。 要进 一 步推 进 区域 化 党建 工 作 , 就 要优 化 设 置 、整 合 资 源 、 拓 展 渠 道 ,构 建 并 完 善 党 建 工 作 区域 化 的 运 行 模
关于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发表时间:2019-07-17T17:27:38.4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梁树民[导读]乌马河区委党校乌马河区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队伍提档升级,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为基础,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对区域化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了固有的基层党组织“体内循环、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变内循环为内外一体化循环,构建起“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现状分析乌马河区现有区委直属基层党组织74个,其中,基层党委7个,党工委5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49个,全区党员总数为3972人,在职党员1860人,其中:企事业单位党员1661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99人;离退休党员1404人,农村党员41名,流动党员667人。
近年来,乌马河区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这一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致使党的工作出现一些盲区和空白,开展的党建活动内容空洞枯燥,方式简单陈旧,对党员缺乏吸引力,对群众没有影响力,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通过树立全区党建一盘棋理念,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深入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积极搭建协作互助的交流平台,努力做到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医院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生健康网,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红利,促进健康梦和中 国梦的实现 ②,是基层医院的职责所在。因此,基层医 院应当充分融入当地社会治理和区域化党建,发挥自身 优势,带领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普及推广健康 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拓展服务功能,增强党组织活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和人民 性,而服务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核心的价值取向,其 内涵主要体现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 群众 ③。医院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一方面是拓展服 务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响应党中央在不同阶段战略部 署,积极参与地区治理和发展,转变“坐等”病人上门 的传统观念,服务下沉,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三)促进医患和谐,树立行业新风尚 为提升病人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国家卫健委 以问题为导向,自2015起推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 划”。医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微信扫码等多形式、多 渠道征集门诊、住院病人意见建议,开展出院病人随 访,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跨前一步服 务,有利于增进社会对医院的理解支持,增强社区居民 对医院的信任感,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 疗环境,提升医院美誉度具有积极意义。 (四)实行分级诊疗,推动医改政策落地 分级诊疗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医疗 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党政论坛 2022年3月号
29
PARTY&GOVERNMENT
FORUM
党的建设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接地气的服务,贴近老百姓需求,也深受党员欢迎。 (三)拓展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基层党建绕不开的是群众工作。我们党一贯主张
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措施探讨
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措施探讨发布时间:2023-05-16T09:32:52.809Z 来源:《科技潮》2023年6期作者:王莹石[导读] 在新时代下,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结构的改变,基层建设工作遇到诸多新问题,原有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党的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118300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于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的管理措施。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必须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的管理,从而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适合于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管理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字:区域化管理模式;党建工作管理;有效措施在新时代下,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结构的改变,基层建设工作遇到诸多新问题,原有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党的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党的工作需要更好地面对管理难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此,如何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做好党建工作的管理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前新时代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加突出。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管理效能,我国不断加强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化管理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引起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努力[1]。
通过提高区域化管理模式下的党的组织建设水平,更容易实施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党组织建设,形成扎实的基层组织、务实的工作机制、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提升党的凝聚力和组织效能。
区域化管理模式下,各企业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差异性发展特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管理,可促进各企业具有特色的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宁波市为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的一项探索。
其主要做法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行业,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对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设臵、党的活动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
从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这一党建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起因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两新”组织迅猛发展。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3749个,“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市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来抓,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面对迅猛发展的“两新”组织,按照“单位建党”模式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的覆盖面总是赶不上“两新”组织的发展变化,常常会有空白点,并且由于党组织开展工作在人员、经费、场地保障方面依赖业主的态度,一些党组织常常处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两难境地,很难在协调企业、职工、社会三方利益上有所作为,个别甚至出现组织依附、职能错位的现象,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人员社会化趋势,市委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制订《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和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等“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集中力量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一是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上,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限制,全面向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并重转变。
区域性党组织以“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依托,负责指导和协调这一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同时承担“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作用。
即当区域内某一“两新”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成熟时,区域性党组织按照“单位建党”模式帮助其及时组建党组织,并通过公开招聘、组织选派等方式向新成立的党组织推荐、输送优秀党务工作者;当某一“两新”组织注销或由于党员流动等原因,不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时,区域性党组织及时将这一“两新”组织中原有的党员接纳过来进行管理。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党建工作推进难的问题。
如我市760家台资企业已单建或联建党组织173个,覆盖企业320家,其他400多家中小型台资企业也纳入区域性党组织管理。
二是在党建平台建设上,突破传统“小而全”的分散配臵方式,全面向“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方向转变。
在推行区域化党建的区域内,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建立党员服务中心,配套设立相应的党建功能室,作为区域党建的共享服务平台,为“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免费提供开放的活动阵地,免费向周边企业和党员群众开放。
同时,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共享教育平台。
“有形”的党员服务中心,“无形”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把各个党组织有机联结在一起。
如:北仑大港工业城通过集中建设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为园区内260多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开放式的共享活动平台,先后接纳流动党员700多人次,发展党员50多名,孵化培育外资企业党组织42家。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这次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中,党员服务中心还采取开放使用远程教育终端、滚动播放相关教育内容,方便周边企业党员随时点击收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教育场地和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及时把先进性教育的内容和十七大精神传达到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
三是在党员管理上,突破由各企业分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全面向“区域一体、动态管理”转变。
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均主动接纳,及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对其加强教育管理。
并规定不管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均应到区域性党组织登记报到,并参加区域性党组织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企业职责岗和社会义务岗)”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使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
如:奉化市西坞街道依托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生活的力邦社区,组建区域性力邦社区党总支,在指导周边企业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定期组织分布在周边34个企业之中的党员,开展各类岗位竞赛活动,激发党员立足企业岗位当好先锋,并通过在社区中给每位党员设岗定责,要求他们在居住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区域内社会、企业、员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在党建工作运作方式上,突破单纯依靠行政指令的传统做法,全面向“重在指导、共建互动”转变。
以“共驻、共商、共建”的形式,建立区域党建联系协调会议制度,构建区域党建共建互动机制,定期听取各企业意见建议,共同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以群策群力方式,赢得支持,协调一致,确保区域内党建工作在共抓中落实,企业在和谐中发展。
我市一些商务楼宇,过去由于进驻企业多,常常因一些细碎小事引发矛盾,建立楼宇综合党组织后,企业间联系加强,沟通畅顺,一些矛盾往往在萌芽状态被化解和解决,使楼宇中企业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办公环境得以改观,深受企业欢迎。
如:江东健康城通过组织建楼宇党支部,发挥分布在楼宇内18家企业中60多名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作用,使写字楼的融洽和谐氛围大大改善,很多公司规模扩大了也不愿搬离。
二、成效与启示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
“单位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和着力强化的目标,区域化党建则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区域化党建本身就包含着“单位党建”的内容。
我们在推进区域化党建中,把在“两新”组织中培育“孵化”单建党组织作为重要职责,把帮助单建和联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1018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对“两新”组织的广覆盖,“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区域化党建作为一种新的党建模式,之所以能使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一新模式相比传统的“单位党建”,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使党的基层组织设臵更为科学、体系更加完善。
“单位党建”源自于支部建在连上。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全控型”社会结构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社会成员都有相应的归属单位,因此显得十分有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崛起,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壮大,“两新”组织不断涌现,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纯按照传统的单位建党模式,越来越难以实现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
而引入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在“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按“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搞”的原则,对党的基层组织设臵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使党的基层组织设臵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与社会形态相互契合,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整合和突破,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建党对象为一个个具体的企业,采取的是逐个企业挨个推进的点状推进方式,容易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受党员数的限制,无法组建党组织。
有的虽然符合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由于企业党员自身素质原因,仓促组建党组织,很难发挥作用。
区域化党建将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建党对象,将区域内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党建工作范畴,进行通盘考虑,科学规划,以块状的方式成片推进。
在具体单个企业建党中,则采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作用发挥一个”的原则,重视企业单建党组织,但不一味依赖单独组建,推进方式更加贴切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实际,工作成效更为明显。
另外,在党建工作资源和力量配臵上,秉承了“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的理念,避免了党建设施重复建设的浪费,提高了党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党建设施的配臵水平,降低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本,使党建工作的推进变得更为顺畅,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党对“两新”组织的强有力领导。
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推进跟不上“两新”组织发展速度的尴尬局面,有利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既保留了“单位党建”那种组织体系严密、调控力强的优点,又满足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使区域内的“两新”组织无论怎么变化,区域性党组织都能对其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渗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各个方面。
其次是克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对业主的依赖,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占领工作制高点,更好地发挥总揽协调的职能,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同时也使企业党组织的品格更加独立,工作更加自主。
再次是避免了党员的流动变化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制约,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在这一模式下,党员不管以何种速度和频率流动,不管党员流入的单位有没有建立党组织,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融入党的组织,得到及时服务和有效的教育管理;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从具体单位拓展到了整个区域,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正当行使民主权力的力量也从单位外部得到大大强化。
三、拓展与完善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到,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这为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关于区域化党建如何拓展问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社区和较为发达的农村都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非公有制企业,这些地方的社会结构、管理方式以及党员、群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党员管理方式,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
如何借鉴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将其运用到农村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去,把区域化党建与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建有机融合起来,在更大区域范围形成相互借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整体合力,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