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

合集下载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

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

因此我们称光的这种特性为“波粒二象性”。

科学家们借助试验捕获了光的粒子与波同时存在的场景。

主要利用了杨氏双缝实验。

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

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

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的特性。

这一概念是量子物理学的基础之一,也是对光本质的深入认识。

1.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他认为光是由一束束的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然而,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光具有许多波动性的特性。

例如,光的传播具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波动模型来解释。

波动性意味着光可以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具有波长和频率等特性。

2.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是由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

在他的光电效应理论中,爱因斯坦认为光是由一些离散的能量子组成的。

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它们具有能量和动量等粒子的特性。

光的粒子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

3. 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据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据是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均可以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例如,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可以证明光的波动性,而通过康普顿散射或光电效应实验可以证明光的粒子性。

4. 洛伦兹对波粒二象性的解释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统一电磁理论来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

他认为,光既可以视为连续的电磁波,又可以视为离散的能量子,这取决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情况。

洛伦兹的理论为波粒二象性提供了统一的解释。

5. 应用与展望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深入理解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量子信息科学中,利用光的量子特性可以实现光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这将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此外,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研究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本质。

总结: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实验证据以及洛伦兹的统一电磁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理论物理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际应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质,又具有粒子性质。

这一概念在20世纪初由量子力学的发展得以解释和证实。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出现,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对于光的单一性质的认知,同时也为量子力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一、波动性质的解释在光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质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解释:1. 干涉和衍射现象光的波动性通过干涉和衍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干涉现象的出现,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来解释。

当光通过两个互相靠近、光程相差一整个波长的狭缝时,会有衍射现象发生,造成干涉条纹的出现。

这种现象表明光的传播具有波动性质。

2. 光的波长光的波长是指光波的空间周期性。

根据光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光的波动性质可以通过电磁波理论解释。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光波的传播满足电磁波方程,即波动方程。

这一方程可以描述光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干涉特性,从而解释了光的波动性质。

二、粒子性质的解释除了波动性质,光还具有粒子性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解释:1. 光的能量量子化根据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光的能量是以离散的单位进行传递的,即能量子。

这一概念为解释光的粒子性质提供了基础。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单位,具有粒子特征。

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光子可以发生碰撞、散射和吸收等行为,表现出粒子性质。

2.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具有粒子性质。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引发电子的发射。

根据普郎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光可以被看作是一束由能量量子构成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就是光子。

当光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子相互作用时,能够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脱离金属表面并形成电流。

这一过程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质。

综上所述,光的波粒二象性通过波动性质和粒子性质的解释得以充分解释。

光的波动性质可以通过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电磁波理论来解释,而粒子性质则可以通过能量量子化和光电效应来解释。

光的波粒二象性-课件

光的波粒二象性-课件
C.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 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D.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 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析:为了观察纳米级的微小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数量级是 ,远大于纳米,会发生明显 的衍射现象,因此不能精确聚焦.如果用很高的电压使电子加 速,使它具有很大的动量,其物质波的波长就会很短,衍射的 影响就小多了.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
4.康普顿效应 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 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 也具有动量.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想是正确的.因此康普顿 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的一面.光电效应表 明光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动量.此二效应揭 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由此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典例研析
类型一.光电效应现象 【例1】 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下面的理
解正确的有( )
A.只要是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 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同样的初动能Ek
B.式中的W0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过程中克服金 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C.逸出功W0和极限频率νc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0=hνc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sin r ,
sin r
n
sin
hc
B选项是错的.光子的能量E=hν= ,所以C选项是错的,
D选项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D.
4.科学研究表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 律.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 这些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相反,每当在实验中观察到似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一直以来被人们默认为一种波动现象。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性首先得到了实验证明。

在尝试解释光的传播现象时,19世纪时的科学家们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随后,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比如,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和菲涅耳的单缝衍射实验,均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案,这正是光波的特有现象。

然而,光的波动性并不能完全解释光的一些行为,比如光的能量传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即光以粒子的形式传播。

根据这一假设,光的能量以离散的“小团子”形式传递,这些“小团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光子。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观察到电子从金属中被释放出来,而释放的电子个数与光的强度成正比,而与光的频率有关。

这一实验结果无法用波动理论解释,只有引入光子理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除了光电效应外,康普顿散射也是光粒子性的重要实验证据。

康普顿散射实验观察到X射线经过物质后会发生散射,且散射角度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

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将光看作粒子来解释,因为两个波长不同的光波之间是无法发生相互作用的。

光的波粒二象性不仅在实验上被证实,理论上也有不少突破性的贡献。

量子力学是解释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也是对光的波粒二象性最完备的理论。

量子力学描述了光粒子和电磁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光子概念解释了光的粒子性,同时也利用波函数描述了光的波动性。

例如,薛定谔方程可以描述光子的波动行为,而与之相关的麦克斯韦方程则可以描述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尽管光的波粒二象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我们仍然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本质。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使得我们对光的二象性产生了一些疑问。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同时具有波的特性和粒子的特性,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第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明。

费曼提出的干涉实验表明,光的传播以波的形式进行;牛顿的簇状实验表明,光的传播也有粒子的特性。

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第二,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解释。

普朗克认为,光可以看作由电磁波传播,也可以看作由散射的电磁粒子传播,电磁波和散射的电磁粒子可以相互转化。

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解释。

第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光的波粒二象性不但可以用来解释光的传播机制,也可以用来解释激光的产生原理。

激光是由散射的电磁粒子发射出来的,而这些散射的电磁粒子又可以构成一个相干的电磁波,而这就是激光的原理。

总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光的传播机制,还可以用来解释激光的产生原理。

第四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学习目标] 1.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了解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2.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波和粒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3.了解什么是概率波,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一、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 光子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3.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4.光子的动量(1)表达式:p =h λ. (2)说明:在康普顿效应中,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光子的动量变小.因此,有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二、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2.光子的能量ε=hν,光子的动量p =h λ. 3.光子既有粒子的特征,又有波的特征,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三、光是一种概率波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亮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即光波在某处的强度代表着光子在该处出现概率的大小.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光子的动量与波长成反比.( √ )(2)光子发生散射后,其动量大小发生变化,但光子的频率不发生变化.( ×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 )(4)光子数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显.(×)(5)光具有粒子性,但光子又是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6)光在传播过程中,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2.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入射光和电子的作用可以看成弹性碰撞,则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如图1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撞过程中动量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能量_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碰后光子可能沿________(选填“1”“2”或“3”)方向运动,并且波长________(选填“不变”“变短”或“变长”).图1答案守恒守恒1变长解析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前的方向一致,由矢量合成知识可知碰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ε=hν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λν知,波长变长.一、康普顿效应1.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2.康普顿效应的解释假定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按照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一个光子不仅具有能量ε=hν,而且还有动量.如图2所示.这个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了电子,能量由hν减小为hν′,因此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同时,光子还使电子获得一定的动量.这样就圆满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图23.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也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例1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答案 C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既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ε=hν=h c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ε′=hν′=h cλ′,由ε>ε′,可知λ<λ′,选项C正确.二、光的波粒二象性1.对光的本性认识史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到托马斯·杨和菲涅耳的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直到二十世纪初,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才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光的本性认识史,列表如下:学说名称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代表人物牛顿托马斯·杨和菲涅耳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实验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干涉、衍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横波,光速等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光既有波动现象,又有粒子特征内容要点光是一群弹性粒子光是一种机械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光是由一份一份光子组成的光是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2.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光的波动性①实验基础:光的干涉和衍射.②表现:a.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b.足够能量的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③说明:a.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b.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观念的波.(2)光的粒子性①实验基础: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②表现:a.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b.少量或个别光子容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③说明:a.粒子的含义是“不连续”“一份一份”的;b.光子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例2(多选)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答案CD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性越好,即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粒子性就越显著,故选项C、D正确,A、B错误.三、光是一种概率波1.单个粒子运动的偶然性:我们可以知道粒子落在某点的概率,但不能预言粒子落在什么位置,即粒子到达什么位置是随机的,是预先不能确定的.2.大量粒子运动的必然性:由波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对宏观现象进行预言.3.概率波体现了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概率波的主体是光子、实物粒子,体现了粒子性的一面;同时粒子在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体现了波动性的一面,所以说概率波将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在一起.例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答案CD解析根据光波是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C、D选项正确.1.(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多选)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散射光的波长发生了变化,为波动说提供了依据B.X射线散射时,波长改变了多少与散射角有关C.发生散射时,波长较短的X射线或γ射线入射时,产生康普顿效应D.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能够解释康普顿效应,所以康普顿效应支持粒子说答案BCD2.(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波与机械波是同样的一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表示的是波的特性答案 D解析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故A错误;光波和机械波不是同一种波,故B错误;光波是概率波,个别光子的行为是随机的,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为波动性,不是由于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故C错误;根据光子说的内容,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的能量ε=hν中,频率ν表示的是波的特性,故D正确.3.(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 D解析光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其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A错,D对;光的波动性不同于机械波,其粒子性也不同于质点,B错;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C错.4.(对概率波的理解)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有一个粒子,则可以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答案 B解析概率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概率波不是机械波,A错;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由于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与它们相联系的物质波也是概率波,B正确;概率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但它们的本质不一样,C错;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有一个粒子,则不能确定它从哪个缝中穿过,D错.考点一康普顿效应1.(多选)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ν,动量为hνc,将这个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下列关于光的散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且传播速度变小B.光子由于在与电子碰撞中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波长大于入射光子的波长D.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答案CD解析碰撞后光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传播速度不变.光子由于在与电子碰撞中损失能量,因而频率减小,即ν1>ν2,再由c =λ1ν1=λ2ν2,得到λ1<λ2,故选项C 、D 正确.2.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 )A .频率变大B .速度变小C .光子能量变大D .波长变长答案 D解析 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时,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碰撞前静止,碰撞后其动量、能量增加,所以光子的动量、能量减小,故C 错误.由λ=h p、ε=hν可知光子频率变小,波长变长,故A 错误,D 正确.由于光子速度是不变的,故B 错误.3.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效应中电子与光子组成的系统都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 .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过程C .两种效应都属于吸收光子的过程D .光电效应是吸收光子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和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 答案 D解析 光电效应吸收光子放出电子,其过程能量守恒,但动量不守恒,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与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并且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故D 正确.4.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X 射线光子的动量为hνc.一个静止的C 原子吸收了一个X 射线光子后将( )A .仍然静止B .沿着光子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C .沿光子运动的相反方向运动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答案 B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吸收了X 射线光子的原子与光子原来运动方向相同.故正确选项为B.5.X 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 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以ε和p 分别表示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 )A .ε=hλc,p =0 B .ε=hλc ,p =hλc 2 C .ε=hc λ,p =0 D .ε=hc λ,p =h λ答案 D 解析 根据ε=hν,且λ=h p ,c =λν可得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为ε=hc λ,每个光子的动量为p =h λ. 考点二 光的波粒二象性6.(多选)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 .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C .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 BCD解析 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能量,显然A 错误;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性,光能发生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 正确;麦克斯韦根据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近似相等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后来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说,C 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D 正确.7.(多选)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 )A .光电效应B .光的干涉C .光的衍射D .康普顿效应答案 AD8.(多选)(2021·临夏中学高二期末)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 .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C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 .光不可能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答案 ABC解析 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A正确;在光的波粒二象性中,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故B正确;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故C正确;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光具有双重性质,故D错误.9.数码相机几近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2 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A.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答案 D解析光是一种电磁波,故A项错误;光的波动性是光的固有属性,故B项错误;大量光子表现光的波动性,故C项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波动性,少量光子表现粒子性,故D项正确.考点三光是概率波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是一种电磁波B.光是一种概率波C.光子相当于高速运动的质点D.光的直线传播只是宏观近似规律答案ABD解析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电磁波谱中频率(或波长)很窄的一部分,故A选项正确;光是概率波,单个光子的运动纯属偶然,而大量光子的运动受波动规律支配,故B选项正确;光子是能量粒子,不能看成高速运动的质点,故C选项错误;因光波长很短,比一般物体的尺寸小得多,所以光的衍射非常弱,可看成直线传播,它只是一种近似,故D选项正确.11.(多选)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观察屏的某处是亮纹,则对光子到达观察屏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到达亮纹处的概率比到达暗纹处的概率大B.到达暗纹处的概率比到达亮纹处的概率大C.光子可能到达光屏的任何位置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答案AC解析根据概率波的含义,光子可能到达光屏的任何位置,只是光子到达亮纹处的概率要比到达暗纹处的概率大得多,故A、C正确.12.(多选)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很短,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光的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运动显示光的粒子性D.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答案AC解析光的波动性是统计规律的结果,对个别光子我们无法判断它落到哪个位置;对于大量光子遵循统计规律,即大量光子的运动或曝光时间足够长,显示出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我们可以用它看见光彩照人的世界。

然而,光本身却是个奇怪的存在——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

这种奇怪的存在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的历史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典型的量子物理现象,是当年大量科学家集体瘙痒的结果。

1905年,爱因斯坦尝试解释光电效应,提出光的粒子性,即光由许多离散的光子组成。

这一理论在1921年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布罗意用玻尔兹曼假说重新诠释,提出了物质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波动性是指光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累次波动现象。

而粒子性则是指光像颗粒一样存在,并且存在能量、动量等物理性质。

在光的实验中,往往表现为光的位置难以被严格确定,同时光线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当代大部分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相互变化,往往是现代物理中研究的核心内容,应用广泛于光电技术、量子力学等领域。

结束语
在当代科学中,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底层的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现象,也为许多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神不会掷骰子”,我们也应该认真研究自然本身,并将科学理论用于社会创新。

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

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

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质,又具有粒子性质的现象。

这一概念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奥的课题。

在光学领域,波粒二象性的存在对于解释和理解光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波动性和粒子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

一、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最早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理论来解释。

根据波动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能够展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例如,当光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的波动性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另外,双缝干涉实验也是光波动性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明暗条纹的交替,从而验证光的波动性质。

波动性还可以解释光的偏振现象。

光是一种横波,具有振动方向。

当光通过偏振片时,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方向一致的光才能透过,这就是光的偏振现象。

波动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光的偏振性质,从而揭示了光的波动本质。

二、粒子性除了波动性,光还具有粒子性质。

这一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

根据光的粒子性质,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具有能量和动量。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而动量与波长成反比。

这种粒子性质可以很好地解释光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双缝干涉实验也可以证明光的粒子性。

当光强很弱时,光子一个一个地击中屏幕,形成一个个光子的点,这表明光也具有粒子性质。

此外,光的光谱也可以通过粒子性来解释,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取离散的数值,这与粒子的性质相符。

三、波粒二象性的统一波粒二象性的统一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理论,光既可以看作是波动的传播,也可以看作是粒子的传播。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光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有时候更像波,有时候更像粒子。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统一,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也为我们理解光学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光学现象中的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课题,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两个方面。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的特性。

这一现象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并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解释。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能够以波动的方式传播和传递能量。

这一特性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牛顿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的折射和干涉现象,为波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根据波动理论,光被认为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可以满足波动方程。

光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299,792,458米/秒。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不同波长的光会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在波动理论的解释下,许多光的现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例如,折射现象可以通过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速度的差异来解释;干涉现象可以通过光波之间的相位差来解释。

光的粒子性然而,当诸多实验结果无法被波动理论完全解释时,科学家们又开始探索光的粒子性。

光的粒子性是指光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表现出粒子的特性,被称为光子。

光子是光的最小传播单位,具有能量和动量。

根据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光子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关系,即E=hν,其中E为光子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光子的频率。

光子的粒子性可以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得到验证。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会释放出电子;康普顿散射则是指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碰撞后改变方向和能量。

这些实验结果都无法被波动理论解释,只有引入光的粒子性才能解释这些现象。

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最早由爱因斯坦提出,他认为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微粒。

这一解释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光可以同时表现出波动性和粒子性,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实验条件。

例如,在干涉和衍射实验中,光的波动性明显,可以解释成波动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而在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中,光的粒子性得到了验证。

波粒二象性理论不仅适用于光,还适用于其他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等。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便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这一概念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对于我们对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对光的实验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即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杨的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支持着光是波动的观点。

同一时间,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嘉库仑的实验揭示了光电效应,这一现象无法通过波动理论进行解释。

这一矛盾引发了对光的性质的新的研究和思考。

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能量的量子化概念。

他认为,辐射能量是以一定的量子单位发射或吸收的。

这一理论创立了量子力学,并为后来的光的粒子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继普朗克之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对光电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光的粒子性的假设。

他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且能够以粒子形式传播。

这一理论为量子光学奠定了基础,也为之后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后的实验证实中,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而对光做双缝实验时,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表明光也具有粒子特性。

这些实验证明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现象,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从而确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在现代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波粒二象性解释了光的散射现象,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既可以发生波动散射,也可以发生粒子散射。

此外,波粒二象性还解释了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既表现出波动的折射规律,也表现出粒子的光子被吸收和发射过程。

除了光之外,其他粒子也具有类似的波粒二象性。

例如,电子、质子等粒子也能够表现出波动性和粒子性。

这一发现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总结起来,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突破。

它揭示了光的本质特点,同时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的波粒二象性(PPT课件)

光的波粒二象性(PPT课件)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主要内容
1. 光波与光子的对立统一 2. 德布罗意方程 3. 对光的本性的再认识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1 光波与光子的对立统一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光波与光子之个性:
波动说——光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动 粒子说——光是一种作高速运动的光子流
作为波动,光具有频率v 和波长
作为粒子,光又具有能量E和动量p
光波与光子的共性: 具有速度v和能量E
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联系:
(1.5-1)
(1.5-2)
波动性与粒子性之间联系的纽带:普朗克常数h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1.5.1 光波与光子的对立统一
说明:
按照相对论质能关系,如果认为光也具有质量(设为mp)的话,那么 可以将光子在真空中的能量和动量分别表示为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1.5.2 德布罗意方程
说明
① 电子衍射现象从实验上证实了德布罗意关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 设。以此为原理发明的电子显微镜使得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分辨 能力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② 物质波概念的提出,最终导致量子力学的诞生。按照量子力学观点, 任何物质粒子都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在宏观领域,实物粒子 的波动特性很难被观察到。只有在微观领域,粒子的波动特性才会 明显地显露出来。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的波粒二象性
本节重点
1. 光波与光子的区别与联系 2. 光子与光波的两种角色
德布罗意方程:
(1.5-8)
德布罗意波长:实物粒子的波长o。 物质波的验证——戴维森和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

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

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光是一种电磁波,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波动现象。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光既具有波动性质,又具有粒子性质,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本文将探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及其实验验证。

### 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表现出波动的特征,如干涉、衍射等现象,又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离散的能量和动量,表现出粒子的特征。

这一概念首次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被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

根据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质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而光的粒子性质则可以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现象。

这种既有波动性质又有粒子性质的特性,使得光在微观世界中表现出了奇特的行为,挑战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 实验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验证光的波动性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将一束单色光照射到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上,观察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

根据波动理论,光波通过两个狭缝后会形成干涉图样,表现出波动性质。

这一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 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是验证光的粒子性质的重要实验。

在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如果光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就会发射出电子。

根据粒子理论,光的能量以离散的粒子(光子)形式传递给金属表面的电子,从而使电子逸出金属。

这一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质。

#### 单光子干涉实验单光子干涉实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旨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

通过使用单光子源,科学家们成功观察到了单个光子通过双缝时的干涉现象,这进一步证明了光既具有波动性质,又具有粒子性质。

### 结语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揭示了光在微观世界中奇特的行为。

通过一系列实验的验证,科学家们不断深入探索光的本质,推动了量子力学等领域的发展。

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光子作为电磁辐射的基本颗粒,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一概念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通过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光子既可被视为波动现象,也可以被视为粒子。

一、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基础波动性是指光子的行为可以像波一样,具有干涉和衍射等特点。

当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出现干涉和衍射现象,这与波动理论一致。

粒子性则表现为光子在相互作用时具有离散的能量和动量,并能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现象,这与粒子理论相符。

爱因斯坦在他的光电效应理论中指出,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即E=hν,其中E为能量,ν为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光子的能量量子化,与粒子的性质相符。

同时,光子的动量也与频率成正比,p=h/λ,其中p为动量,λ为波长。

这意味着光子的运动也与波动性质相吻合。

二、实验证据支持波粒二象性实验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实验是其中一种实验证据。

当单个光子通过双缝时,会呈现出干涉条纹,这一现象与光的波动性质一致。

然而,当探测仪器能够检测到单个光子时,每个光子落在屏幕上的位置是离散的,符合粒子性质。

这表明,光子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子的粒子性质。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产生电子的释放现象。

根据波动理论,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应该会产生不同能量的电子释放。

然而,实验结果却显示,只有当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材料的逸出功时,才会产生电子的释放。

这与光的粒子性质相一致。

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了光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同时存在。

康普顿散射是指光子与原子或粒子发生碰撞后,改变其散射角度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度,可以推算光子的动量和波长。

实验证明,散射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并且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散射过程中也呈现出波动的衍射效应。

三、波粒二象性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波粒二象性的认识不仅仅影响了光学领域,还在现代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的波粒二象性探究

光的波粒二象性探究

光的波粒二象性探究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也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种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特性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一、实验探究1. 光的干涉实验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之一。

它基于光的波动性,通过光的波动性产生的干涉现象来验证光的波动性。

干涉实验可以通过将光通过一个狭缝或双缝,使光波经过狭缝或双缝后发生干涉现象。

当光波通过狭缝或双缝后,会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的出现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2. 光的衍射实验衍射实验也是研究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之一。

它基于光的波动性,通过光的波动性产生的衍射现象来验证光的波动性。

衍射实验可以通过将光通过一个狭缝或物体的边缘,使光波经过狭缝或物体边缘后发生衍射现象。

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后,会形成一系列弯曲的衍射条纹,这些衍射条纹的出现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3. 光的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实验是研究光的粒子性的重要实验之一。

它基于光的粒子性,通过光的粒子性产生的光电效应来验证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实验可以通过将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观察金属表面是否会发射出电子来验证光的粒子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的粒子性表现为光子,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二、理论基础1. 波动理论波动理论是解释光的波动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波动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折射等现象。

2. 粒子理论粒子理论是解释光的粒子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粒子理论,光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可以解释光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散射等现象。

3.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特性。

根据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电磁波,也可以被看作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光的行为既可以用波动理论解释,也可以用粒子理论解释。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作为一种电磁辐射,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即波粒二象性。

这一概念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引发了量子力学的革命性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它对我们对光的理解和应用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光的波动性。

当我们观察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时,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光的波动性。

干涉是指当两束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而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或者扩散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光被视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性质时,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波动性相矛盾的现象。

例如,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引发光电效应,即光子被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并获得足够的能量跃迁到导带中。

这个现象无法用波动理论来解释,而需要引入光的粒子性。

光子被视为一种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引发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在量子力学中,光被视为一种量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这种二象性不仅适用于光,还适用于其他微观粒子,如电子和中子。

光的波粒二象性对我们对光的理解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而现在我们知道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这种认识的改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为我们理解光的各种现象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

其次,光的波粒二象性使得光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的波动性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光进行通信和成像。

光纤通信和激光器的发明,使得信息传输和医学成像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而光的粒子性则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光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探测。

例如,激光干涉测量和光谱仪等设备,利用光的粒子性进行精密的测量和分析。

最后,光的波粒二象性也引发了一些哲学上的思考。

这种二象性挑战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传统观念,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微观世界的本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

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终究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

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先熟悉一下有关光的根本知识。

几何光学光学中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为根底的学科。

它研究一般光学仪器〔如透镜、棱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的成像与消除像差的问题,以及专用光学仪器〔如摄谱仪、测距仪等〕的设计原理。

严格说来,光的传播是一种波动现象,因而只有在仪器的尺度远大于所用的光的波长时,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才足够准确。

由于几何光学在处理成像问题上比拟简单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足够准确,所以它是设计光学仪器的根底。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媒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因此,在点光源〔即其线度和它到物体的距离相比很小的光源〕的照明下,物体的轮廓和它的影子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用直线所做的几何投影。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而直线这一概念本身,显然也是由光学的观察而产生的。

作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这一几何概念,也就是光在均匀媒质中沿着它传播的那条线的概念。

所以自古以来,在实验上检查产品的平直程度,均以视线为准。

但是,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如果我们使光通过很小的小孔,那么光的传播不再遵守直线传播定律,如果孔的直径在1/100毫米大小我们只能得到一个轮廓有些模糊的小孔的像。

孔越小,像越模糊。

当孔的限度小到约为1/2000毫米时,人们就看不出小孔的像了。

这是光的波动而引起的。

【光的反射】遇到物体或遇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如从空气射入水面〕时,光的一局部或全部被外表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于反射面的平坦程度,有单向反射及漫反射〔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外表时,因面上凹凸不平,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那么地反射〕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
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3.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教材内容全解】
光电效应以及以后发现的康普顿效应都证明了光是一种粒子,但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又表明光是一种波.我们可以看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作用是“一份一份”的,但我们无法用宏观世界的规律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运动规律,当光子数很少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子的痕迹,但光子的数量很多时,我们就无法把它们区分开,看起来就是连续的,正如沙堆是一颗颗沙粒组成的,但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包含的沙子太多了,测量沙堆的体积可以认为它们是连续的.从波动性来看,单个光子的运动无法预测,但大量的光子就有了规律,它们出现在某个区域内的可能性就能看出来,这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这样的现象表明,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的规律来描述,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光既然是一种概率波,但它和水波、绳子上的波等机械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决定光子在空间不同位置出现概率的规律表现为波的规律.课本图21-3的实验中,光子在和感光胶片作用时的表现和通常的粒子一样,在通过狭缝时却和我们印象中的波一样,正如光子的能量E=hv 和动量λ
h c hv p ==,等式的左边表示粒子性,等式右边表示波动的性质,这两种性质通过普朗克常量h 定量地联系起来,这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体现,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光子以波浪式前进.从波的特性可以看出,光子波长越长,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波动性越明显;光波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穿透本领越强.
【难题巧解点拨】
例 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子说并没有否定光的电磁说
B .光电效应现象反映了光的粒子性
C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综合了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得出来的
D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解析 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但这两种特性并不是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它体现出的规律不在是宏观粒子和机械波所表现出的规律,而是自身体现的一种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光子说和电磁说各自能解释光特有的现象,两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互相对立的.
答案 A 、B
点拨 本章主要是对微观世界的规律进行了讲解,要对微观世界了解,就不能再以宏观世界的规律进行理解.我们的经验局限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世界的某些属性与宏观世界
不同,我们就要突破自身的经验,去感知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课本习题解答】
1.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是粒子流.
2.如果所加的光源更加的微弱,以至在光源和感光胶片之间不可能同时有两个或更多的光子,不同的曝光时间摄得的照片仍和图2l-3相同,由于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光子飞向感光屏,我们仍不能准确地判断光子的落点.所以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波动性是光本身的一种属性.
3.在实验中,当光子数很少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子的痕迹,但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光子的数量很多时,我们就无法把它们区分开,看起来就是连续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规律,光子落在某些条形区域中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条形区域正是某种波通过双缝后发生干涉时振幅加强的区域.这个现象表明: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的规律来描述,所以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同步达纲练习】
1.物理学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沦述,早期有两种学说:一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支持的_______________;二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_______________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了______________,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又提出了______________,现在我们知道,光具有______________.
2.一面好的镜子能反射80%的入射光,甲说有20%的光子没有被反射出去,乙说全部的光子都被反射,只是每个光子损失了20%的能量.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是合理的?
3.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低粒子性越强,光的频率越高,波动性越显著
C.有的光是粒子,有的光是波
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
2.甲的说法是合理的(点拨:实验指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颜色是一致的,而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说明反射光和入射光的频率相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变,因此镜子反射80%的光只能是有20%的光子没有被反射出去。


3.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