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设研究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校,是一个年轻人们追求梦想的地方,一个思想碰撞的场所,也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台。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张,其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文化氛围淡薄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与企业对接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逐渐偏向了就业。
同时,高校对待文化建设的态度也越来越消极,一些高校仅把文化建设当作了一时的宣传或者节目。
而长期以来,缺乏文化积淀的大学校园,自然而然难以建立起丰富的文化氛围。
2.文化形式单一在一些高校,文化建设主要考虑到让学生娱乐快乐,因此,搞一些特别有娱乐性的节目,例如文艺晚会、歌唱比赛、话剧比赛、即兴曲艺等等,但文化的多元性模式往往被忽视,形成了结构单一的文化形式。
因此,吸引学生参与及文化水平的提升的效果有限。
3.文化传承难度大文化是历史的延续,高校文化建设一方面承载了文化传承的任务,同时也应该承担着把现代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的职责。
而现实中,高校文化传承的难度依然很大。
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规定往往是将传统文化较为简单粗陋地传授,学生在经历多年累积的教育与生活后,以及越来越多的真实的社会体验之后,随之对传统文化往往会降低兴趣,因此,文化传承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思索及探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1.建设精品文化节目首先,建设精品文化节目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对文化建设产生兴趣。
在文化节目的策划过程中,要注重节目内容的多元化性和艺术性。
创意、思想、遗产、表演等都应该兼备。
高校可借助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传媒去推广宣传,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参与、感受精品文化节目的风采。
同时,定期推出更具内容与文化独特性的精品文化节目,来制造基于多元的文化氛围,提高文艺、戏剧、音乐等各方面的表演规格。
2.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其次,加大文化教育投入,提高课程质量和师资力量培养学生文化气质,让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标杆,同时要增加对文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样的文化;制定稳固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特色课程等,让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穷上升和生孕育发糊口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张风险到人类的生存情况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 也因为情况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生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
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
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依然存在着浪费现象, 在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课题下,建设高校的“低碳校园”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
日本曾经对东京都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在包含众多大型企业的事业体的能耗及碳排放量排序中,东京大学名列第一。
而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在美国,从总量上看,学校建筑的总能耗, 仅次于各类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
从我国来看,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
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
这也说明,校园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
调研校舍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校舍建设情况汇报
校舍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校校舍建设的现状,包括校舍的数量、结构、设施设
备等情况,以便为今后的校舍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校舍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校舍数量及结构。
经过调研发现,我校共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等校舍共计
20座,其中教学楼占比最高,实验楼次之,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楼数量较少。
校舍
结构多为砖混结构,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外观整洁美观。
2. 设施设备情况。
在校舍内部设施设备方面,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但
部分教室存在桌椅破损、黑板老化等问题;实验楼设备齐全,但部分设备已经过时;图书馆藏书丰富,但部分书籍已经陈旧;学生宿舍楼卫生条件良好,但部分宿舍配套设施需要更新。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校舍设施设备老化、教室
桌椅破损等,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大校舍设施设备的维护力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校舍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校舍建设的资金投入,更新老化设施,提高校舍建设的品质。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我校校舍建设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校舍建设,加大投入,提高校舍建设的质量,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以上是本次校舍建设情况调研的汇报,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福建省高校新校区校园环境建设现状调查
空间结构有机地组成一个庞然大物.该建筑对于节省建筑 用地 , 节 约建筑造价 , 降 低建筑能耗 方面具 有积极的 生态 学意义.
厦门大 学新校区 一些标 志性建 筑也带 有明显的 现代 性特 征: 主入口处两 个高高的罗 马柱攀起 博士帽 , 构 成高 瞻开放的校区主校门; " 涌泉池"寓意厦大学子思如泉涌 , 才 华横溢 , 流向 四方, 走 向世 界.新 校区 主楼 群中 , 占地
的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福建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部门及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下, 一个 平安和谐, 安定稳定的校园大环境将为福建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 关键词 � 高等院校; 环境建设; 调查分析 � � � �中图分类号 � � � 321. � 0 2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100 - 3 03 �2 00 �0 - 002 1- 0
200 年, 我们申报了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福建省高等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两年多来, 课题组
学的 角度来看, 大楼 "头 部" 为行政大楼 , "脖子 " 为 现代教 育技术中心, 中间 "身体 " 部分为构成脊柱的两 条贯通南北
� 人员 先后赴华侨 大学, 厦门大 � 学, 集美大学, 武夷 学院, 福 的连廊和 个中庭, 从脊柱伸出的分支为 栋教学单元和 � 建农 林大学, 福建师 范大学, 福州 大学, 福建中医 学院, 闽 个办公组团, 尾部为国际会议中心, 整个建筑依靠整体的 江学 院, 福州职业技 术学院, 江夏 学院, 福建工程 学院, 泉 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新校区, 实地考察了各 高校校园建设 情况, 调查院校中有老牌部属院校, 公立本科院校, 也有新 办本科院校, 民办高校, 高职高专, 获取的 资料基本上能反 映福建省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 主要成绩和特色 1. 展示鲜明的现代性. 近年来 , 随 着我国高 等教育 扩招, 高校 校园建 设大规 模进行, 出现了许多巨构式教学建筑, 华侨大学新校区 (厦 门校区 ) 主楼�� � 综合办公教学楼群便是较 典型的此类建 筑.巨构式教学建筑的特点为建筑 不按系设楼, 把所有基 础教学各系馆甚至办公楼都集中于 同一栋楼内, 内部空间 形式 灵活, 能满足多 元化教学 和不同时期 , 不同方 式的教 学模式.该教学楼群总建筑面 积 1 万平 方米,由行政主 楼, 教学 楼, 现代教育技 术大楼, 院系 办公楼, 国际 会议中 心五大部分组成, 集教学, 实验, 管理, 研发, 学术交流多种 功能为一体; 各教学组团, 办公组团通过联系廊, 庭院空间 等组成一个个完整的教学区, 研究区, 办公区, 并通过巨构
校园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校园建设的问题与不足3.2.1 景观设计方面设计者虽力求体现生态的规划思想,但是对景观细部的考虑不足,导致学校虽有大片的开敞空间,却没有形成校园景观体系。
如学校的中央水系的设计,它虽然有大片的人工水面,但是人气聚集度却不高,只有在冬天可供学生溜冰娱乐,而在其他时节却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人气聚集功能。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其亲水空间设计的不足,只零星地设置了一些亲水平台,沿岸设一些休憩座椅,设计粗糙无力,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3.2.2 历史传承的解读困难学校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很深入的研究与运用,并被外界所传颂。
然而,调查发现,很多本校生对学校的历史传承并不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于历史传承的手法过于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提取历史文化元素的手法,这使得历史传承解读增加难度。
校园从老校区提取历史文化元素的那一份历史情怀和文化内涵产生了缺失。
3.3 设计构思通过对学校的初步认识,还有后来对其景观设计、历史文脉的研究分析,笔者有了进一步的构思和想法。
3.3.1 生态化的延续沈阳建筑大学保留原生态稻田、微型自然保护区等手法,既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可以借鉴此种设计手法,利用学校未开发的空间,如校园入口处的绿化用地、西门的灰空间等。
一方面,此次规划需满足2030年的学校招生规模的需求,因此空间的开发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另一方面,部分空间可以作为绿化预留地,可供将来进一步开发,力求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3.3.2 景观的连续性校园公共交往空间是现代化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体现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
这与本校办学宗旨相符。
校园景观设计就是重在营造交往场所并强调其可参与性,为促进校园内的交往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所以,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不只是设计几处零散的交往空间,而是要做到景观的连续性,形成一条校园景观轴,聚集更多的人气。
3.3.3 历史序列为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除了提取历史元素,还可以结合景观打造历史序列,形成一道历史文化轴线。
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的资金困境及对策研究
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的资金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进步,教育的普及和各阶段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伴随着教学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学校校区的扩建也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高校新校区的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加上近年来我国国内各高校的扩招,广大高校都进行校区扩建,而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新校区扩建面临的资金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高校扩建资金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发展校区扩建资金困境对策研究教育作为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文明的永恒标准,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衡量了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出现了政策上的改变,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额不断扩大,各类院校的合并趋势加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范呈现出史无前例的飞速增长,不仅对我国高等人才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有巨大推动。
而且,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外延扩展和发展需要,然而,由于全国范围的高校扩建形势的风起云涌,教育部门的资金压力逐渐加大,一些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资金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重要性自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在合并及校区扩建工作上如火如荼,然而在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上的短缺,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推动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势不可挡,更势在必行。
面对如此剧烈的教育改革,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我国各大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校区扩建和新疆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近年高校招生名额的扩大,鉴于前几年我们高等教育基本定位在精英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与时俱进,现存的教育建设和教育设施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上,扩大了高校招收人数的名额,而由于招收人数的增加,学校校区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6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李侯鹏丞(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日本福冈 819-0395)摘要:大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数以万计的人才从大学中产生,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大学校园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最重要的地方,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全体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方,是养成良好行为和健全人格的核心环境。
因此,大学校园的设计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人们要努力分析当前大学校园的现状,更好地评估大学校园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0.07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Planning in ChinaLi Houpengcheng(School of Human-Environment Studies, Kyushu University, Fukuoka 819-0395, Japan)Abstract: Universities provide talent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ns of thousands of talents come from universities 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University campu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lace for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ive and study. University campus is a small society. It is the plac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ut also the core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good behavior and sound personality. Therefore,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university campu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str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and better evalu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campus.Key words: Chinese 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status quo; future trends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高校招生量越来越多,各省区市都在加大高校的扩张规模。
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王 亮 ( 阴工学院 江淮 学院 江苏淮安 2 30 ) 淮 2 0 1
摘要 :随着各大 高校 相继 出现 的学生安 全事故 ,高校 的安全 管 没 有建 立 起 完 整 的 安 全 评估 意 识 。完 整 的 安 全管 理 分 为 四 个 阶 理愈发成为人 们热议 的话题 。随 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校 段 :预 测 、预 警 阶 段 ,预 防 、预 控 阶 段 ,应 急 、 处理 阶 段 , 评 的 日常管理模 式已经越 来越 不能解决学生在 实际生活 中遇到的问题。 估 、恢 复阶段 。现 阶 段 高校 的危机 管 理主 要集 中在 后两 个阶 段 , 很 多问题 也 不 能单 纯地 使 用定 性 或 者 定 量 的 方 法 来 进 行 测 评 ,故 高校 并没 有建 立起 合 理 的防控 体制 ,通 常 是在 危机 发生 之后 开始 全 面 进行 安全责任 管理的 第一步 ,就是要转变 自身的工作理 念,认识 到 自 控 制 ,查 找 、弥补 机制 漏洞 ,耽误 了大 量 的人 力 、物力 、财 力 , 身存在 的缺 陷与不足 ,正视这些缺陷 ,从 根本上塑造一个与之相适应 在 无形 中浪 费 了很 多 的资源 。
一
、
当前 高校 安全管 理现 状
高校 学 生安全 管 理要 走规 范化 和 专业 化 的道路 , 不能仅 仅局 限于 与学 生签 订单 方 面 的安全 责任 书 ,而 不注 重其 他配 套 的安全 制 度 建设 。首 先要 加 强公 寓安 全制 度 建设 ,要 建立 学生 公 寓安全 事 故 责任 追究 制 、安全 工 作分 工负 责制 、安全 工作 部 门联络制 、 疫 情 报 告 等 制 度 ; 要制 订处 置 各 种 学 生 公 寓安 全 事 故 的 应 急预 案 。在规 范管 理 中 ,要建 立职 责 明确 的职 能部 门 ,配备 符合 需要 的专业 技 术人 员 。高校 保 卫处应 全 面 负责学 生 公寓 的安全 管理 工 来 许 多 的不 便 ,也造 成 了不 好 的影 响,许 多 消防栓 被学 生 恶意 损 作 , 同时各 栋 公寓 内高 校后 勤服 务 公司 安排 的保 安及 消 防责任 人 坏 ,发 生火 灾根 本 无法应 用 ,还 有不 少学 生在 宿舍 使用 电热毯 、 应 是每 栋学 生 公寓 安全 工作 的直 接 负责人 ,高校 后勤 服务 公 司的 电饭煲 、热 得快 等 大功 率 电器 ,乱拉 电线 情况 比较 严重 ,使高 校 保 安和 学 院保卫 处 工作 人 员也应 有 明确 的分 工和 良好 的合 作 。职 宿 舍消 防安 全危 机 四伏 ;另 一方 面 ,作 为 危机 管理 主体 的 高校 并 能 部 门和专 业人 员要 定 期对 宿舍 的消 防等 安全 设 施进 行检 查 、维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经过近期对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我向您汇报如下: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场所均得到了良好的建设和维护。
但在部分实验设备更新和维护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科研情况。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但在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提高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师生发展状况。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文化活动的长期规划和传承上,需要更加注重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传承性。
五、学校管理服务情况。
学校管理服务水平较高,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质量得到了学生和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但在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服务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建设、文化活动传承和校园服务创新
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将结合调研情况,不断优化学校建设规划,全力推动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特此汇报,如有不足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高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高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在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工期等完成情况,同时关系着高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高校基建工程施工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防,并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管。
在全过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风险源存在与设计、勘查、招标、施工等各个环节,然而施工过程安全风险和隐患最为集中,中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水平,为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建设;现状;解决措施引言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需要通过多角度进行全面化分析,将质量控制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及探究方向,全面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构建安全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1学校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1缺乏绿色施工意识绿色施工作为迎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其中融合了多种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
但大部分施工单位在绿色施工管理中保持着被动、消极的态度,其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过于肤浅和表面。
最重要的是,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惜采取不合规的经营手段,在实际施工中也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视度也有所欠缺,甚至仅凭借主观的建设经验开展相关施工工作,由此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加剧,违背绿色施工理念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环保理念在学校建筑施工中的推广与普及。
1.2绿色施工的实施细则不完善在学校建筑绿色施工管理中普遍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管理人才,大部分绿色建筑管理者仍采用传统过时的建筑管理理念以及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在学校建筑施工中原本就需要考虑各种动态性的影响因素,一旦工程管理人员未做好信息采集、施工管理控制等工作,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甚至加剧施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利于绿色施工环保理念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学校在建情况汇报材料
调研学校在建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们对学校在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如下:
一、学校新校区建设情况。
新校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规划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
目前,新校区已完成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
校区规划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工住宅等基础设施,预计将在明年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教学楼、实验楼建设情况。
教学楼和实验楼是新校区的核心建筑,目前已完成地基和主体结构施工,正在
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
教学楼共有8栋,实验楼共有4栋,设施齐全,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三、图书馆、学生宿舍建设情况。
图书馆建设已完成外部建筑和内部装修,正在进行书籍采购和设备调试,预计
将在年底前开放。
学生宿舍区已完成主体建筑,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预计将在明年暑假前投入使用。
四、教工住宅建设情况。
教工住宅区位于新校区的东侧,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和内部装修,正在进行设
备安装和环境布置,预计将在明年初交付使用。
五、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除了基础教学和生活设施外,新校区还规划建设了体育馆、食堂、篮球场、足
球场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部分建设,正在进行后续施工。
综上所述,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的建成将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们将继续关注新校区建设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建 设节 约 型校 冈是 高 校落 实 节 约型 社 会 建设 这 一战 略 决 现 象 。 策 的 币要 举 措 。建 设节 约 型校 园 , 不 仪可 以节 约 教育 资源 , 还 4 、运 科 学 的 管理 于段 。学 生 宿舍 水 电采 取 定额 管 理 可 提 高 办学 质 量 羽 J 科技 主创 新能 力 。但 # l 前 高校 在 建 设节 式 , 每 学 期每 宿舍 6 O度 电 , 超 过 分 由学生 口行购 买 。在 宿 舍 约 型 校 冈 巾还存 在 许 多 题 。 安装 智能 插卡 节 电管 理系 统 l 负 载识 别节 电限 电装 置 , 既节 约 用 电又保证了学生宿舍的安个。每月可节约用 } 乜2 - 3万度 , 节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中存在的 问题 L I 土 率达 2 5 %。 将 公J 场所 4 8 w 普通 灯 管更 换 为 2 4 w 的节 能 灯 ( 一) 管 理手 段 落后 , 不能适 应新 形 势 的要 求。 述 』 I = 。 全 年 可节 约 随着 高 等 教 育的 发展 , 高校 办学 规模 曰益 扩 火 , 师 生 数量 管 。路 灯照 明 采用 时 问控 制系 统 。通 过 l 用 电量 5 0 度左 。在 新建 造 的学 生浴 室中 采用 钳 能淋 控 不 断增 加 。在 这 种 新的 形势 下 , 要求 管 理手 段也 要 不断 更新 。 制系 统 , 每年 节 约 5 0 吨 标准 煤 的支 … 。 然而 . 人多数高校 的管理水平仍然停 剐在较低的水平, 对校同 ( 三 ) 实行精细化管理, 节约办公经 费。 的 能源利 用 统 计羽I 掌摊 仍 然依靠 化统 的手段 , 这势 必 会造 成管 l 、进 行校 院两 级管 理 体制 改革 。 由各学 院 编制 年 度经 赞 耻 的 洞 , 不 利 丁节约 型 校 园的建 设。 预算 , 并 由各学 院具 体 负责 包 n T经 的使用 与 管 理 。在 财 务管 ( 二) 规章制度不完善 , 缺乏建设 节约型校 园的长效机制。 理 办面 , 各学 院 自行 负责 资产 的 管理 l 保养 维 护 , 时 负 责学 人i j _ _ I 5 分高校 缺 乏 一套科 学 、 系统 、 操 作性 j 虽 的规章 制度 , 缺 院 内 设箭 的调配 使用 。不 仅激 发 学 院 的秘 极性 l 土动性。 而H 乏现 代 管 理 理 念 的指 导 下 以能 耗指 标 责任 制 为 核心 的 代校 还最 人程 度 地 降低 办学 资 金史 … 。 同能 耗管 理规章 制度 , 对不 合理 用能 的处置存 在较 强的 随意性 , 2 、 实行 节约 化 办公 , 降 低 办学 成本 。设 学 生 事务 服 务人 时, 缺乏十 ¨ 应 的 激励 机 制 。 厅, 为师 , 上提 供 “ 一站 式 ” 服务, 减 少 了办 成小 。 按照 无 纸 化 ( 三) 各 种设 备 老 化 , 缺 乏 节 能设备 的投 入 。 办 公 的要求 , 实 行 O A 办 公 [ 』 动 化, 尽 量减 少 纸质 利 料 的打 印 、 彳 『 些 高校 由 _ 丁教 学楼 等公 片 j 场 所 的年久 失修 , 水 电管 网设 复 印 。各 炎文 件 , 尽量 通 过校 网 网方 式 发布 。校 园 内部 传送 的 施老 化 , 跑、 漏、 滴等 现象 严 重 。同 时 , 还 有 的办 公区域 末 采片 j 纸 质材 料 , 一般 实 行双 面打 印 。严 格按 巾央 刺 [ J 治 区的 彳 丁 哭 节 能产 乩 , 这些 都 造成 了能源 的浪 费 。 规定, 节 约会 务 、 接待 、 差 旅 剧 。切 灾 改i 』 上 会j x L , 减少 会 议数 ( 四) 师生节能意识淡薄, 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量 。在 公务 接待 巾坚持 热情 、 节 俭 的原 则 , 不超 标 准 宴请 , 不币 人 部分 师 生参 与节 约 型校 园建 设的行动 不 足 , 对 节约 型校 复 宴请 , 不 安排 无 灭人 员 陪餐 。提 侣 “ 绿色{ J j 行” , 为 教l I } l l : 办 同 建 没认识 不 够 , 认为 个人 在 节约 型校 园 建设 巾能够 发挥 的作 理 公变 , 在I f J 区 内办 事的 尽量 乘坐 公 交通 l I l I 具 ,长 l 离 需 微乎 其 微 。 使 用公 务牛 辆 时 , 能儿 人 同 : 的, 尽 量乘 坐… 辆 午 。 二、 建设节约型校 园的对策 ( 四) 加 强 宣传 教 育 , 营造 节 约校 园氛 围。 新 财经 火 学 j 地 面 干 J { 近6 3 平 方米 ,师 生 员工 2 余 l 、 开展 专题 活动 。 定期开 展 以 资源 节 约利 j 幸 j 和 环 境保 { , I 为 人 。学 校提 … 了“ 节能、 绿 色、 科 技” 的 资源节 约 型 、 环 境 友好 型 主 要 内容 的专 题讲 座 平 1 1 观 摩活 动 ; 鼓励学, 上应 用 专 业知 t } { , 开 校 阅 的建 设爿标 , 存节 能减 排 、 精细 化 管理 、 降低 办学 成等 方面 展 节 能 、 节水、 环 境保 护 、 资 源利 用等 方 面 的科 坎 发 明 、 竞 赛 等 采 取 了年 1 I 应 的对 策措 施 。 实 践 活动 ; 开 展节 水 、 节能 宣传 周 等活 动 。 ( 一) 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构建节约型校 因建设的长效机 2 、 培 养节 约校 同 文化 。 充 分 利用 网纾 } 、 报纸 、 宣化栏、 电子 制。 屏 幕 等平 台开 展宣 教 活动 : 在学 校 食 = i = 张 贴宣 T 0 标 " - " - I f . , 向个 校 学校 成 建 设节 约 型校 同领 导 小组 , 先后 制 定 了 《 灭_ 丁开 师 生 发…』 J 司抵制 “ 舌尖 上 的浪 ” 侣议, 争 做“ 光 盘 行动 ” 发 起 展 建 设 竹约型 学校 活 动的 通 》 、 《 新疆 财经 人 学节 能: r : 作 指 导 者 、 推 广者 、 监 督者 。 通 过 形 多样 的宣 化活 动 , 引导广 火 师 生 意见》 、 《 节 J l “ i e , 宣 譬 活动安排》 、 《 学生公寓 电指标和控制办法》 员工身体力行, 从[ 』 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 , 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冈 等 规章 制 度 , 使 校创 建 节约 型校 同建 设工作 制度 化 、 规范化 。 的 良好环 境 。口 校还成立建设节约 型校同监督工作组 , 定刺、 不定 j 地对各 ( 作者: 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 ) 单位 进行 榆 查 、 评 比, 对做 得 好 的单位 给予 表 彰奖 励 , 对 浪 严 参考文献: 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实效 。 【 1 】 王海马 嘶 . 张兴. 高校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J )亟庆交通大学 ( 二) 采取 多种措施 ,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学报( 祉科版) 。 2 0 l 0 , ( 2 ) 1 、 人 力推 进“ 煤 改气 ” 一 l : 程。 2 0 1 1 年, 学校 拆 除 了原有 两 台 【 2 l 韩嚣. 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 考Ⅲ【 J 】 . 教何探 索・ 2 0 2 0 , ( 1 ) . 【 3 1 於建 ¨ J 】 , 钟I { f f 娜, 朱毅灵. 张飞 建设 特约型高校的价值审视及 心考 , J ’ 2 0 T燃煤锅炉, 实行“ 煤改气” 节能供暖二 r : 程, 每年减少 了 l 3 0 0 0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 2 0 0 5 t 2 , u 屯 的煤 碳消 耗 。 新建 学生 公寓 楼采 用 电采暖 力 式, 每年 减少 6 0 0
调研学校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调研学校建设进展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学校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规划。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我们全面了解了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在教学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新建的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设施齐备,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确保了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效率。
二、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工作,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环境优美宜人。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校园卫生的管理,保持了校园的整洁和卫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三、科研平台建设。
学校加大了对科研平台的建设和投入,新建了一批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条件。
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和保障力度,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和科研支持。
五、学科建设。
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新增了一批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
同时,学校还优化了学科布局和结构,提升了学科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学校在建设进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学校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34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王腾飞(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文章以我国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为主题,基于国内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信息化目前,伴随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兴起和普及,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逐步开始了智慧校园的规划和建设。
考虑到每个学校对智慧校园的认知和建设需求的不同,他们在建设内容、经费投入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此便导致了我国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情况较为复杂,相应的建设周期也会比较漫长,但每所高校建设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总体上分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校园网络体系搭建、物联网技术应用这三个方面。
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传统校园教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它能够推进校园管理工作、师生学习和休闲生活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应用各个业务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对学校日常教学、科研项目管理和师生校园生活的有效融合。
智慧校园建设涵盖了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将校园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关联,通过应用的相关业务平台软件系统,构建起适合学校发展的智能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一、国内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一)较为完善的网络覆盖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拥有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规范的网络体系架构以及安全的系统运行环境,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网络覆盖体系,师生处在校园中的办公楼、教学楼、宿舍等地方都可以接收到充足的网络信号[1]。
与此同时,很多学校还在不断地扩充校园网络的承载能力,确保移动设备在接入校园网后使用的流畅性。
网络提供的服务也是全方面的,使用者借助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进行资源获取和社交娱乐,大大丰富了师生授课与学习的形式,校园区域的网络全覆盖也促使学校形成了一种泛在的学习环境,这为学习者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环境的支持。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以便及时了解学校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经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汇报。
首先,我们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
经过实地走访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整体条件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老旧设施需要更新和维护的问题。
另外,学校的食堂和宿舍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
但也有一些老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另外,我们还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服务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学校在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做得较好,学生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宿舍管理也比较规范。
但也有一些学生反映在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最后,我们对学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研水平较高,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但也有一些老师反映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团队建设不够完善,需要学校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和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建议学校在今后的建设中,重点关注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采纳我们的建议,不断提高学校的建设水平,为师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整体化 、 块 化 , 高效率与效益 ;、 性化 , 出 “ 模 提 4人 突 以人 为本 ” ; 5生态化 、 、 园林 化 , 化 生 态 系 统 的 功 能 ; 、 调 “ 境 育 人 ” 注 强 6强 环 , 重 交 往 空 间体 系 的 构 建 与 整 体 环 境 的 质 量 : 、 息 化 、 能 化 、 7信 智
还 有 一 些 学 校 , 原 有 校 区不 能 满 足 正 常 使 用 或 是 其 他 原 因 在 的 影 响 下 , 校 的全 部 ( 者 主 体 ) 出 , 适 应 新 的发 展 。我 国 学 或 迁 以 的 中央 美 术 学 院 由王 府 井 大 街 搬 到 东 郊 ,吉 林 大 学 由 市 区 搬 到 郊 区 也 均 属 此 例 。 老 校 的 整 体 搬 迁 有 利 于 土 地 的集 中使 用 和 高
2 0世 纪 末 到 本 世 纪 初 ,我 国 的 高 校 建 设 掀 起 了前 所 未 有 的
设 成 本 。 中 财力 发 展 教 育 , 而 形成 与 城 市 良性 互 动 的 发 展 态 集 从 势 。深 圳 大 学城 地处 城 市 发 展 的轴 线 上 , 与城 市西 向发 展 战 略 相 吻合 , 而 为 大 学 城成 功担 负起 培养 研 究 型人 才 创 造 了机 缘 。 从
1 新 校 区建 设 类 型 11 新 学校 的建 设 .
根据湖北 省教育事 业发展 “ 一五” 划 , 21 十 计 到 0 0年 , 省 全
普 遍 高校 在 校 本 科 生 将 分 别 达 到 7 0万 人 , 此 粗 略 估 计 需新 增 据 校 园 用 地 2 ,0 0 0 0多亩 l 由此 可 见 , 1 1 。 土地 资 源 的相 对 短 缺 成 为 大 多 数 校 园 面 临 的难 题 。 导 致 用 地 需 求 急 剧 增 加 的 原 因主 要 有 以
大学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学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设一所新的大学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建设一所新大学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设背景(一)社会需求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方面,人才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新建大学的政策,为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三、建设目标与定位(一)总体目标建设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科定位以工学、管理学、理学为重点学科,兼顾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四、校园规划与建设(一)选址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作为校园建设用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校园规划按照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理念进行规划,包括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各类建筑和设施。
(三)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应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学术氛围,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五、师资队伍建设(一)师资规模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科设置,合理确定师资队伍的规模,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结构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于学校建筑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校建筑的调查研究
学校建筑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学校建筑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学校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一个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室的采光、通风和布局是否合理,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功能区域是否设置得当,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调查研究学校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可以为学校提供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次,学校建筑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调查研究学校建筑的安全性,包括消防设施、逃生通道、防护设施等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另外,学校建筑的节能环保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学校建筑的节能环保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
通过调查研究学校建筑的节能环保情况,可以为学校提供节能环保的建议和措施,推动学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学校建筑的调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学校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安全性、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推动学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学校建筑的调查研究,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和谐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和谐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和谐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通过对学校内外的环境和氛围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对和谐校园建设做出了以下报告。
首先,学校内部的建设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发现学校内的教学设施和学生活动空间相对齐全,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其中,教师办公室的设施和学生自习室的数量需要进一步扩建和改善。
此外,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藏书量也需要加以考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学校外部的建设也是影响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我们发现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洁、安全,但存在交通不便和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建议学校进一步规划校园周边的交通道路,提供更多的停车位,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现状。
此外,学校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等。
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学校内外环境的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加强。
希望学校能够根据我们的调研报告,进一步完善和谐校园建设,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建设研究现状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
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
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
2001 和2002 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
与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一些建筑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思想对校园建设的影响,只是他们的观点阐述不太系统,只能说是一种“散见” 。
如:《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一文认为“大学校园形态与大学当时的办学理念、教学制度和内容是一致的” 。
如中世纪的大学主要职责是培养神职人员和为王室服务的人才,大学校园必须是封闭的,能够使学院排除外界各种影响,完全服从教会,校园生活充满清规戒律。
因此,校园多附属于教堂或修道院,或者以宗教建筑为样本进行设计建设。
19 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高校将学术自由理想和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创立了影响全世界的开放式校园形态。
20 世纪后期,教育体制走向多元化,校园形态也越来越多元。
这种对教育思想和校园建设关系的描述,虽然稍稍打破了一点建筑界习惯性思维的限制,但依然停留在对高等教育理论浅层次的理解上,并没有阐明在大学校园形态演变中表现出的教育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建筑学者除了对校园形态的“过去时” 进行归纳总结外,对于校园的当下形态和未来趋势也作了一定分析探讨。
一部分人认为,大学城将是我国大学校园在新时期的某种发展趋势。
“大学城”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概念之一,至今并无确切定义。
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大学城”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化方式,其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学术型” 、“商业创新型”,或介于两者之间。
前者多起源于历史悠久、具有强大学术号召力的一所或多所大学,经过漫长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校城交融的自然环境,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城,德国的洪堡大学等。
“商业创新型”大学城起源于新兴的理工科院校,以科技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
北京大学和中关村则兼有二者的特征。
虽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建设起重要作用,教育界每一次大的运动都在校园形态上留有痕迹。
但是多数情况下,建筑界与高教界的对话局限在建筑工作者面对高教体制改革所作出的单方面呼应。
在现代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现代大学不断构建着新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对校园建设有一定影响;可这种影响对建筑界来说是被动的,因为建筑界还没有系统地探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建设的关系。
凭着对教育思想一知半解的领悟,喊几句时髦的教育口号,校园建设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闻风而动”的层次,不可能有深度。
总之,当前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实际问题提出的,研究思路也是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展开的。
他们本着务实精神对教育界的热点理论进行可行性探讨,从建筑和规划的视角提出方案、进行实践,为新时期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氛围。
二、高等教育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对大学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念、制度、机构等非物质层面,很少关注大学的物质实体——校园,即使有所触及也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同大学校园形态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的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它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全体师生员工的观念和行为。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
它的主体是包括学生以及教师、行政人员在内的大学校园文化群体;它的内容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层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及校风和校训、学风和教风、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内文体活动等,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特色、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校园绿化美化、学校的信息传媒等。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价值观” 。
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到教育学者们倾向于把校园形态划分到校园物质文化领域。
过去,大学校园形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着,被忽略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大多数人认为:建筑与教育没有多大关系。
是的,建筑没有以“知识”的身份、“课程(狭义)”的姿态进入人们的“学习”视野,但它对人的教化作用是“知识”和“课程”所不能给予的。
这一点,中国古人深有体会:《三字经》的头几句,“昔盂母,择邻处” 可谓家喻户晓。
正是孟夫子本人,亲身体验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作出了“居移气,养移体” (《孟子?尽心》)的总结。
中国古人早就懂得环境对人的“模范”作用,环境就是“模” ,就是“范”;使用什么样的模范,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
英国首相邱吉尔也讲过“先是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创造人” ,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暗示了建筑的“育人性” 。
当前,教育界在反思现代教育中的弊病时,把环境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哲学的高度。
金生在《理解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的冲击下,现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学生被纳入教育生产的流水线,与日常的生活世界相隔绝” 。
面对这个现实问题,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呼吁到:“人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教育的研究都来源于并且归根于实践生活世界的需要” ,“对教育的认识并不是一种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也不是把人和教育作为孤立的客观对象去解剖,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理解和解释,也是‘同情'与‘参与' ”。
狄尔泰指出“理解和解释是贯穿人文科学的方法” 。
人文学的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而生命总是具有意义并且要不断需求意义的,所以它就需要不断地理解和解释。
这种方法把研究活动、研究过程看作是解释者和被解释者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使研究者直观地体验和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
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与周围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
大学校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 ,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意义形式” ,学生生活在其中,通过理解和解释与之“对话”、“交往”,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教育不知不觉进入学生的精神整体。
大学校园形态就是一种教育表达式。
对于大学校园具有的“教化”作用,教育课程理论也有所触及。
在课程理论中,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绿化设施、文化生活、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环境氛围等都属于“隐性课程” ,与其对应的“显性课程”是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
同显性课程的明确性、强制性相对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1) 潜在的规范性。
无论是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或校风、学风都潜在地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境界,使生活于其中的受教育者感受到应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2) 非强制性。
不通过强行灌输、纪律约束,而是通过陶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净化人的心灵。
(3) 作用的持久性。
即使生活环境变化或迁移,已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仍能长期保持。
我认为“隐性课程”也包括“隐性”和“显性”两个状态。
校园形态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方面即显性形态,而校园形态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所凝聚的价值观念,所包容的文化生活则属于“隐性课程”的精神方面即隐性形态。
对于隐性课程的规范系统的描述和研究以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不多见。
最近几年,教育界的学者开始用跨学科的方法和视角研究“隐性课程”中的“隐性形态” ,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刘云彬博士进行的学校生活的社会学研究等。
但是对“显性形态”——大学校园的系统研究一直被忽略着。
三、大学校园研究的紧迫性就全球普遍的时代背景而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改变了以往作为社会产品和最终用户之间的中介身份,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的基本任务,更成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环节。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我国大学校园的现状在数量、质量、规模上都相对滞后,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能力,大学校园建设(改建、扩建、新建)工作迫在眉睫。
时代在变,大学的功能、职责、理念在变,校园建设的理论指导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高等教育界、建筑和城市规划界的专家学者打破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对大学校园进行系统研究。
因为理论的苍白将导致实践的浮躁,校园建设的失败必然会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希望高教界对大学校园的理论探索中多一点对物质形态的关注,改变一下教育研究者在校园建设中的“失语”状态;希望建筑界对大学校园的理论研究多几个视角,改变一下建筑人在校园建设中的“自语”状态。
参考文献[1] 姜耀明,王晓丹.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J] ,新建筑,2002,(4) .[2] 王吴.弹性与共享:大学城规划[J] .规划师,2002,(5) .[3] 胡智丹.关于有效控制校园文化整合方向的几点思考[J] .江南学院学报,2001,(9) .[4] 张良帛.匠学七说[N]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 [6] 金生钹.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