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f7d179376a20029bc642d38.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2.危害因素辨识............................................................. 3.风险评价................................................................. 4.风险控制................................................................. 5.风险培训................................................................. 6.风险信息更新............................................................. 7.工作程序和要求........................................................... 8.附件.....................................................................1.导则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1.1范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基本程序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8262c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4.png)
晋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晋城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使用企业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过程。
化工企业可参照本指南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二、有关术语和定义(一)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二)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四)风险评估。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五)风险分级与管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三、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流程(一)建立机制.成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或实际控制人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生产、技术、安全副总担任,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车间相关负责人员和一线班组长。
制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质量要求、考核奖惩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二)动员培训.企业应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员培训,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知识、调动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常用方法、风险控制原则及措施等。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8623ccd581b6bd97e19ea48.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目次前言 01 范围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3 术语和定义 03.1 风险 03.2 风险识别 03.3 风险评价 03.4 事故隐患 03.5 隐患排查 03.6 隐患治理 (1)4 职责 (1)4.1 企业主要负责人 (1)4.2 分管负责人 (1)4.3 安全管理部门 (1)4.4 业务管理部门 (1)4.5 基层单位 (1)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5.1 风险识别 (1)5.2 风险分析与评价 (3)5.3 风险控制 (11)5.4 风险告知与培训 (12)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2)6.1 隐患排查形式及频次 (12)6.2 隐患排查内容 (14)6.3 隐患分析 (18)6.4 事故隐患分级 (19)6.5 事故隐患治理 (19)6.6 隐患治理验收 (21)6.7 事故隐患上报 (21)6.8 文件管理 (21)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22)6.10 持续改进 (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忠昕、杜永军、付新新、赵红江、杜雪珍、岳远林、宿振宇、戴海林、贾贝贝、崔姜姜、胡震、韩虎、张巍。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各部门及所属基层单位、外部项目单位相关业务过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3ecff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2.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员工身体安全的重要工作。
对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而言,安全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合理的风险管控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小事故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非常必要的。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1.全员参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责任应当由全员共同承担,要求所有员工都应当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险性和相应的应急措施。
2.风险主体: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明确风险主体,确定责任人并明确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3.风险评估:对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
5.应急准备: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培训员工具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迅速地响应和处置。
三、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风险识别:对企业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危险品种类、存储位置、数量等信息。
2.风险评估:根据识别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结合工艺过程、设备状态等因素,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包括危险性评价和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
3.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级,将其划分为底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风险管控: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落实到人员、设备、操作、管理等方面,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
5.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运输等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6.应急准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培训员工具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7.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持续改进: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效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风险的控制处于良好的状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d6252f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c.png)
XXXXX发安〔2022〕4号XXXXX发展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使用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通则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DB37/T 3138-2018 公路水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细则3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总监和安全管理部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安全总监担任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运营、施工、设施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推动小组。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安全总监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1主要负责人职责——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所需要的资源。
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机制变更时,维持机制完整性。
——组织制定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机制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企业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重点监督、指导领导小组、推动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21b5fb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2.png)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18.05.10•【文号】应急〔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提高监管针对性,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8〕1号)部署,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和近年来一系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重点考虑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固有危险性,兼顾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的现实情况,我部组织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工作,认真学习宣传《指南》,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指南》,并组织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评估诊断采用百分制,根据评估诊断结果按照风险从高到低依次将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分为红色(60分以下)、橙色(60至75分以下)、黄色(75至90分以下)、蓝色(90分及以上)四个等级,对存在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等四种情形的企业可直接判定为红色;涉及环氧化合物、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自身具有爆炸性的化学品生产装置的企业必须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诊断;要按照分级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一张图一张表”,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ab96107dd36a32d73758128.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64 —引言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际,制定本手册。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内容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实现闭环管理。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双重防线。
本手册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管控措施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并治理消除,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65 —目录1适用范围 (70)2标准和依据 (70)3基本概念 (71)3.1危险 (71)3.2危险源 (71)3.3风险 (71)3.4风险点 (72)3.5风险辨识 (72)3.6风险评价 (72)3.7风险分级 (72)3.8重大风险 (72)3.9风险管控措施 (73)3.10风险分级管控 (73)3.11事故隐患 (73)3.12隐患排查 (74)3.13一般隐患 (74)3.14重大隐患 (74)3.15隐患治理 (74)4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目标 (74)4.1“一图” (75)4.2“一表” (75)—66 —4.3“一账” (75)4.4“一平台” (75)5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准备 (76)5.1流程图 (76)5.2前期准备 (76)5.2.1成立工作机构 (76)5.2.2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 (77)5.2.3全面培训 (77)5.2.4收集建设相关信息 (78)6风险分级管控 (79)6.1风险点确定 (79)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79)6.1.2风险点排查 (79)6.1.3风险点范围 (79)6.2危险源辨识 (80)6.2.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80)6.2.2危险源辨识方法 (83)6.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83)6.3风险评价 (84)6.3.1风险评价方法及准则 (84)6.3.2确定风险等级 (85)6.3.3重大风险判定 (85)6.3.4风险控制措施 (85)—67 —6.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87)6.5 风险管控要求信息告知 (87)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88)7.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88)7.2事故隐患排查 (89)7.2.1排查方式 (89)7.2.2排查级别及频次 (89)7.2.3隐患排查内容 (91)7.3隐患判定、分级 (91)7.4隐患治理 (93)7.4.1治理要求 (93)7.4.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 (93)7.4.3 重大隐患治理 (94)7.4.4 二级、三级事故隐患治理 (94)7.4.5 验收 (95)8机制运行 (95)8.1运行要求 (95)8.2档案管理 (96)8.3动态管理 (96)9其它 (97)附表1:设备、设施清单 (98)附表2:作业活动清单 (99)附表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100)—68 —附表4: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101)附表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102)附表6:较大以上等级的风险清单 (103)附表7: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104)附表8:隐患治理信息清单 (105)附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06)附录B:安全检查表法(SCL) (108)附录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110)附录D: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112)附录E:风险矩阵法(LS) (125)—69 —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757bd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9.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实施指南,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一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明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风险控制要求。
2.分级管理: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数量及作业条件,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安全管理要求。
3.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
通过检查、测试等手段,分析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
5.安全监测与警报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与警报系统,能发出准确的安全警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
第二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1.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排查周期、排查方法和治理措施等要求。
2.定期排查与治理: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定期对企业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隐患。
3.隐患整改与复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
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彻底消除隐患。
4.加强监督与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三部分: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1.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的紧密结合: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相应的排查周期和治理要求。
2.信息共享和交流: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e906bbee009581b6ad9eb2e.png)
晋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晋城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使用企业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过程。
化工企业可参照本指南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二、有关术语和定义(一)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四)风险评估。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风险分级与管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三、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流程(一)建立机制。
成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或实际控制人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生产、技术、安全副总担任,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车间相关负责人员和一线班组长。
制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质量要求、考核奖惩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二)动员培训。
企业应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员培训,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知识、调动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常用方法、风险控制原则及措施等。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aea0e47f1922791688e8f6.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 - 3 - 2.危害因素辨识............................................. - 3 - 3.风险评价................................................. - 9 - 4.风险控制................................................ - 12 - 5.风险培训................................................ - 13 - 6.风险信息更新............................................ - 13 - 7.工作程序和要求.......................................... - 13 - 8.附件 ................................................... - 14 -1.导则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1.1范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基本程序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09d957ac8d376eeafaa312a.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一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2.术语与定义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bb8e5e0912a21615792945.png)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通用指南1.总则 (3)1.1范围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1.3基本程序 (4)2.术语与定义 (4)3.危害因素辨识 (5)4.风险评价 (14)5.风险控制 (17)6.风险培训 (19)7.风险信息更新 (19)8.工作程序和要求 (19)9.附件 (20)部分化工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24)2.氯碱及PVC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53)3.合成氨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160)4.纯碱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174)5.光气及光气化产品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184)6.双氧水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191)7.涂料及油漆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201)8.医药化工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267)9.橡胶助剂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292)10.氟化工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299)11.溴产品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319)12.硝酸、硝酸铵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367)13.甲醇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374)14.环氧丙烷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385)15.氯乙酸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423)16.甲烷氯化物、氯化苄等其他有机原料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436)17.甲醛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466)18.复合肥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 (524)通用指南1.总则为了有效指导化工企业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化工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相关术语、定义、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1.1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化工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2016年修订版)《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doc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86943b7b77232f60dccca12d.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引言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际,制定本手册。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内容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实现闭环管理。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双重防线。
本手册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管控措施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并治理消除,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目录1适用范围702标准和依据703基本概念713.1危险713.2危险源713.3风险713.4风险点723.5风险辨识723.6风险评价723.7风险分级723.8重大风险723.9风险管控措施 733.10风险分级管控733.11事故隐患733.12隐患排查743.13一般隐患743.14重大隐患743.15隐患治理744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目标744.1“一图”754.2“一表”754.3“一账”754.4“一平台”755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准备765.1流程图765.2前期准备765.2.1成立工作机构 765.2.2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775.2.3全面培训775.2.4收集建设相关信息786风险分级管控796.1风险点确定796.1.1风险点划分原则796.1.2风险点排查796.1.3风险点范围796.2危险源辨识806.2.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806.2.2危险源辨识方法836.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836.3风险评价846.3.1风险评价方法及准则846.3.2确定风险等级 856.3.3重大风险判定 856.3.4风险控制措施 856.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876.5 风险管控要求信息告知87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887.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887.2事故隐患排查 897.2.1排查方式897.2.2排查级别及频次897.2.3隐患排查内容 917.3隐患判定、分级917.4隐患治理937.4.1治理要求937.4.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937.4.3 重大隐患治理947.4.4 二级、三级事故隐患治理 947.4.5 验收958机制运行958.1运行要求958.2档案管理968.3动态管理969其它97附表1:设备、设施清单98附表2:作业活动清单99附表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100附表4:安全检查分析表(SCL)101附表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102附表6:较大以上等级的风险清单 103附表7:事故隐患排查清单104附表8:隐患治理信息清单105附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06附录B:安全检查表法(SCL)108附录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110附录D: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112 附录E:风险矩阵法(LS)125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5faac9b4afe04a1b171de2b.png)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目次1 总则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5.1 基本程序 (5)5.2 策划和准备 (5)5.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7)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9)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2)5.6 隐患排查治理 (13)6 持续改进 (16)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17)附录B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18)附录C 常见事故原因 (20)附录D 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 (21)附录E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22)附录F 安全风险判别指标 (23)附录G 风险矩阵 (24)附录H 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 (25)附录I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27)1 总则1.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规定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
1.3 全省各行业领域应根据本指南制定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 2893 安全色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并危害警示标识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2c7826731b765ce050814f1.png)
JSA分析时应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由多个有作业经验的人员在一起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讨论,分解作业步骤,识别潜在危害,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风险度较高的步骤,应重点关注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5.2.1.3.2 JSA分析步骤
JS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
——识别工作任务。
——分解工作任务到具体步骤。
m)企业周围环境。
n)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o)举办大型Fra bibliotek议或大型活动等。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重点可考虑以下方面:
1——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
4
基层单位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进行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装置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按时报告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1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各部门及所属基层单位、外部项目单位相关业务过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图1风险分析方法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b011b7cc22bcd126ff0c97.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引言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际,制定本手册。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内容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实现闭环管理。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双重防线。
本手册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管控措施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并治理消除,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目录1适用范围 (70)2标准和依据 (70)3基本概念 (71)3.1危险 (71)3.2危险源 (71)3.3风险 (71)3.4风险点 (72)3.5风险辨识 (72)3.6风险评价 (72)3.7风险分级 (72)3.8重大风险 (72)3.9风险管控措施 (73)3.10风险分级管控 (73)3.11事故隐患 (73)3.12隐患排查 (74)3.13一般隐患 (74)3.14重大隐患 (74)3.15隐患治理 (74)4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目标 (74)4.1“一图” (75)4.2“一表” (75)4.3“一账” (75)4.4“一平台” (75)5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准备 (76)5.1流程图 (76)5.2前期准备 (76)5.2.1成立工作机构 (76)5.2.2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 (77)5.2.3全面培训 (77)5.2.4收集建设相关信息 (78)6风险分级管控 (79)6.1风险点确定 (79)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79)6.1.2风险点排查 (79)6.1.3风险点范围 (79)6.2危险源辨识 (80)6.2.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80)6.2.2危险源辨识方法 (83)6.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83)6.3风险评价 (84)6.3.1风险评价方法及准则 (84)6.3.2确定风险等级 (85)6.3.3重大风险判定 (85)6.3.4风险控制措施 (85)6.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87)6.5 风险管控要求信息告知 (87)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88)7.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88)7.2事故隐患排查 (89)7.2.1排查方式 (89)7.2.2排查级别及频次 (89)7.2.3隐患排查内容 (91)7.3隐患判定、分级 (91)7.4隐患治理 (93)7.4.1治理要求 (93)7.4.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 (93)7.4.3 重大隐患治理 (94)7.4.4 二级、三级事故隐患治理 (94)7.4.5 验收 (95)8机制运行 (95)8.1运行要求 (95)8.2档案管理 (96)8.3动态管理 (96)9其它 (97)附表1:设备、设施清单 (98)附表2:作业活动清单 (99)附表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100)附表4: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101)附表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102)附表6:较大以上等级的风险清单 (103)附表7: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104)附表8:隐患治理信息清单 (105)附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06)附录B:安全检查表法(SCL) (108)附录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110)附录D: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112)附录E:风险矩阵法(LS) (125)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 - 3 - 2.危害因素辨识............................................. - 3 - 3.风险评价................................................. - 9 - 4.风险控制................................................ - 12 - 5.风险培训................................................ - 13 - 6.风险信息更新............................................ - 13 - 7.工作程序和要求.......................................... - 13 - 8.附件 ................................................... - 14 -1.导则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1.1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基本程序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2.危害因素辨识2.1危害因素辨识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存在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
(2)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安全危害风险分析。
2.2 危害因素辨识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0)变更(人员、管理、工艺、过程、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2.3危害因素辨识容(1)在进行危害因素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2)辨识危害因素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2.4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15类。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2.5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应用企业开展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动态的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静态的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只有将这两种方法针对不同对象分别应用,才能保证危害因素辨识全面细致。
2.5.1工作危害分析法实施步骤(1)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2)分析并选定作业活动1)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2)分别对所有作业活动分析结束后,经过评审筛选,选定存在危害因素并具有一定风险的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
表1 作业活动清单№:单位:(3)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表2-1,2-2)1)该表是企业针对动态作业活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评价全过程的记录。
在本阶段应将作业活动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表中“工作步骤”和“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栏目,并参照本指南第3.4条容填写表中“主要后果”栏目。
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中“工作步骤”、“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 和“主要后果”栏是危害因素辨识环节必须填写的。
其余栏目在风险分析、判定等级和风险控制阶段再填写完善。
根据下一阶段风险分析方法的不同,本指南编制了两种格式记录表,供参考使用。
格式一:在下一阶段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进行风险分析的参照下表:表2-1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格式二:在下一阶段采用风险矩阵法(简称LS)进行风险分析的参照下表:表2-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5.2安全检查表法实施步骤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及规定;2)国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编制步骤1)确定编制人员。
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工段长、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
2)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3)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3)安全检查表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部隐藏的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
5)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如,对设备设施的控制措施进行对照标准检查时,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
6)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3)。
表3 设备设施清单(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写明数量。
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7)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因素。
8)识别设备设施的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可行。
可以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各方面考虑。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9)填写《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该表是企业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全过程的记录,企业应将辨识情况分别填入“检查项目”、“标准”和“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根据下一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的不同,本指南编制了两种格式记录表,供参考使用。
格式一:在下一阶段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进行风险分析的参照下表:表4-1安全检查分析(SCL )评价表(填表说明: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
)格式二:在下一阶段采用风险矩阵法(LS )进行风险分析的参照下表:表4-2安全检查分析(SCL )评价表(填表说明: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
)3.风险评价企业在组织完成对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辨识以后,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和依据相关准则对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进而确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
3.1风险分析和分级方法本指南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 );二是风险矩阵法(简称LS 法)。
3.1.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一般适用于规模以上以及大型企业风险分析)该方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