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1【劝学+登高】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劝学》练习题(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劝学》练习题(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劝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式:)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句式:)二、理解性默写(一)真题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杜甫《登高》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杜甫《登高》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杜甫《登高》理解性默写「有答案」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附【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word完整版)高考登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word完整版)高考登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8.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无边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2020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复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

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用“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6.(1)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毫不在乎世人态度,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

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情;(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月”,送别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音乐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而(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受中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 (2)别时茫茫江浸月(4). 唯见江心秋月白(5).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 上书谏寡人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茅草被抢一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之后,诗人的焦急和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诗人生活的穷困。

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杜甫登高默写考题

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杜甫登高默写考题

登高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杜甫登高
默写考题(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
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
步”的“句中化境”。

2。

新高考《劝学》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劝学》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劝学》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理解性默写题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2020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2020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2020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________ ,________ ”两句,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诗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3)民族复兴离不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

(1)依据“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诗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容易推知答案。

本题易错字:博、知、繁、鬓、浊、青。

故答案为: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诗人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的形象。

(2)老师犹如春蚕,毕生吐丝,至死方休;老师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怨无悔。

现在,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 ”来歌颂老师的这种精神。

《登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登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登高》理解性默写1、《登高》中,“,”两句是写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登高》中“,”两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3、《登高》中,“,”两句是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4、《登高》中用“,”归纳出白发日多、护病断饮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也就感人至深。

5、《登高》中,“,”两句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发出的感慨,以抒写自己漂泊异乡、晚年潦倒的悲愁。

6、《登高》中,“,”诗中郁积诗人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7、《登高》诗中“,”两句是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8、《登高》中,“”诗句是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9、《登高》中“,”两句是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10、《登高》中,“,”两句是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11、《登高》中,“,”两句是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

《登高》理解性默写(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渚清沙白鸟飞回。

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登高》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9、《登高》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9、登高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5.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7.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8.夔州向来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江水洲渚则是另一番景象,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杜甫《登高》中“,”两句就描绘了这一画面。

9.在《登高》中,诗人表现自己潦倒困苦、借酒浇愁,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

10.《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其中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1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就有直接的描述:“,”。

12.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3.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4.《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

15.古人常常“悲秋”,在杜甫的《登高》中也体现了这种情怀:“,”。

16.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

17.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登高》中,抒发了远离故乡,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劝学》这篇课文,这可是咱们高中语文的必修内容呢。

我呢,就把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默写答案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们。

首先,咱们得了解《劝学》是谁写的。

这文章是荀子写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儒,他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劝告人们要勤奋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文章开头就说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就是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停止。

咱们得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接下来,荀子提到了学习的几个好处。

比如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是把蓝草染成青色,把水结成冰,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好。

然后,荀子还提到了学习的态度。

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想不做是不行的,我们要把思考付诸行动。

现在,咱们来默写一下这篇文章的一些名句吧。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些名句都是咱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牢记的,它们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最后,我想说,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有耐心,要坚持。

就像荀子说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咱们下期再见!。

高考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高考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2020年新高考必背篇目58篇默写检测高三语文组一、必修8篇1、《劝学》默写检测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一块木头即使直到“”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4、“,,”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

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9、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

”荀子用这两句话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1、《劝学》中说虽然脚力不佳,但只要借助车马,一样可以轻松到达远方“,,。

”12、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3、《劝学》中以“借船渡水”为喻说明善于凭借外物来达到目标的句子是“,,。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

2020高考语文复习【理解性默写】精练题汇集一附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理解性默写】精练题汇集一附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理解性默写】精练题汇集一1、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登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高考登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
是:【1】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劝学》是高考重点篇目,一般常见于理解性默写。

下面整理了所有高考出现过的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大家可以看一下!劝学理解性默写一: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

3.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 _______。

”5. “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 ”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答案)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锦瑟》一诗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一诗运用梦化为蝶和魂化杜鹃的典故,宣泄诗人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的忧愤和痛苦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诗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登高》文意理解及情境式默写(含答案)

《登高》文意理解及情境式默写(含答案)

《登高》文意理解及情境式默写一、文意理解1.原文填空风()天高()()(),()()沙白鸟飞()。

无边()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客,百年多()独登台。

()难苦恨()()(),()()新()()酒杯。

2.文本分析(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描绘了秋风萧瑟,猿啸哀啼,渚清沙白,众鸟盘旋的惨淡画面。

运用听觉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悲凉的气氛,与诗人凄凉的心境相映照。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颔联上句写山间落叶,紧承首句;下句写江中波涛,紧承次句。

山间水中,融为一体,写出秋天肃杀、空阔的景象。

颔联运用仰视、俯视相结合的手法,引出下文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以景抒情,浓郁苍凉。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译文: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颈联“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强调空间之遥;“百年”强调时间之久,异乡为“客”,经常如此,于然孤独。

运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老来漂泊不定、孤独多病的艰难处境和愁苦心情。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尾联写因年迈和忧愁致白发日多,疾病缠身致新停酒杯,虽有万般愁。

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

杜甫忧国伤时之情,跃然纸上。

二、情景默写1.《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
1.【劝学+登高】训练题及答案
一、原文回顾: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zhòng)规。

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qí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冲刺练习:
1.《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4.《荀子·劝学》中用“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从“思”和“学”两个方面证明相同的道理。

5.《荀子·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能够“致千里”“绝江河”,但这个人并不是“利足”“能水”来证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6.杜甫在《登高》中把心中重重悲情和眼前秋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用“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忧愁绵绵不绝。

8.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杜甫在《登高》中描写了所见峡江秋景,诗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10.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

13.《荀子·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