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三) Word版解析版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排查落实练3 Word版含答案
排查落实练3地球上的岩石、水、大气一、推断正误,回归基础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 √ )2.地壳是地球圈层结构中最厚的一层。
( × )3.软流层是地球内部唯一的岩浆发源地。
( × )4.青藏高原在演化过程中仅受内力作用影响,与外力作用无关。
( ×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往往相伴发生,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地球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 )6.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属于非洲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 )7.“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由背斜转成了向斜。
( × )8.黄土高原是风力积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9.断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断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 × )10.春末秋初,霜冻多毁灭在晴朗的夜晚。
( √ )11.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取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
( × )12.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 )13.一天中最高气温毁灭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毁灭在午夜0时。
( × )14.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分布状况与近地面全都。
( × )15.近地面的风向应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渐渐增大。
( √ )16.城市工业区,特殊是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建在城市环流之内。
( × )17.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呈典型的带状分布。
( × )18.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北半球为春季和秋季,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两侧。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三)
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开封一模)下左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上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 2.D(2020·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由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植物量略高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盆地地形,热量散失较慢;地形闭塞,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因此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该地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
第3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最新考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问体系考纲解读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结合图表材料,考查全球或局部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1.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的变化及人类活动。
2. 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 (经受多次大冰期) ⎩⎪⎨⎪⎧冰期:气候变冷;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动交 替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后退(2)人类历史时期⎩⎪⎨⎪⎧⎭⎪⎬⎪⎫15、17、19世纪比较寒冷16、18、20世纪比较温存寒暖交替 (3)气象仪器观测时期⎩⎪⎨⎪⎧⎭⎪⎬⎪⎫19世纪末↓气候增暖20世纪40年月 ↓气候变冷20世纪70年月 ↓气温回升气温波动上升[特殊说明] 全球气候本身有冷温存干湿变化,但近百年来主要表现为变暖的趋势。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及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与将来变化幅度1.气候变暖的缘由: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
2.将来的猜想:至2100年,全球升温约1.4~5.8°C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约0.09~0.88米。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2. 导致自然灾难增加(1)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加干燥(2)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3. 导致生态系统调整(1)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利)⎩⎪⎨⎪⎧表现:转变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量,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缘由:物种易患病和患病害虫攻击,难以适应新环境变化,生产率降低,脆弱性物 种灭亡(2)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有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使植物生产率有确定的提高。
4. 威逼人类健康。
(1)主要受害人口: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
(2)缘由⎩⎪⎨⎪⎧气温上升,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全球变暖影响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转变病原菌滋生环境1. 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气温上升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上升的主要缘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影响(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应对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1.(2021·广东文综)某争辩小组认为,在冰雪掩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七选修3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七) (选修3)(90分钟100分)非选择题(共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是名副其实的雪乡。
2014年全面停止商业性木材砍伐,林场向“看林”转型,保护生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
林场居民经历了由“怕雪”到“盼雪”的过程。
下图为林场雪景图。
分析林场居民“怕雪”“盼雪”的主要原因。
【解析】“怕雪”主要分析雪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注意分析“雪量大、积雪期长”。
“盼雪”主要分析雪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
答案:“怕雪”: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积雪期长,不利于木材的砍伐和运输(伐木期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盼雪”:林海雪景美,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众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攀登珠峰,是人类对自我的挑战,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保护珠峰环境,2018 年12 月 5 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规定:自公告之日起,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登山人数控制在 300 人左右;游客所能到达的位置从珠峰游客大本营(5 200m)下撤到 2 千米外的绒布寺(5 150m),观景并不受影响。
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珠峰公路观景平台和 318 国道上的珠峰观景平台欣赏珠峰。
有网友这样评论:“珠峰,与其一味‘征服’,不如用心呵护。
”(1)简析从西藏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的原因。
(2)评价珠峰管理局这一系列举措对珠峰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主要从风力大小、旱雨季和天气状况等方面思考。
第(2)题,主要从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和游客安全等角度考虑。
答案:(1)原因:珠峰地区海拔高,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很低(平均-40℃以下)且风力强劲;夏季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珠峰地区为雨季,暴雨频繁,云雾封山;我国位于珠峰的北侧,春季冷暖空气活动均偏弱,出现较好的天气的概率更大(或夏季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秋季是雨季过渡至风季,春季出现晴朗、少风天气概率更大)。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八) (选修6)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评估检测(八)(选修6)(90分钟100分)非选择题(共100分)1.(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进展迅速,但同时面临着枯枝落叶、杂草残花等园林绿化废弃物不断增多的困扰。
上海市从21世纪初就开始了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利用的实践探索,处理技术上主要采用粉碎、沤堆加工成绿化介质等.不过,好技术还没有结出丰硕果实。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海全市产生各类园林绿化废弃物约70万吨,各类处置利用加工约20万吨。
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生产要求有较大场地,粉碎时噪音较大,沤堆易产生异味,生产的绿化介质每立方米成本在700元以上,销售价却不到400元。
说明上海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2016 年上海全市产生各类园林绿化废弃物约 70 万吨,各类处置利用加工约 20 万吨。
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生产要求有较大场地,粉碎时噪音较大,沤堆易产生异味,生产的绿化介质每立方米成本在 700 元以上,销售价却不到 400 元"。
分别体现了处理能力有限、噪音和空气污染、成本控制问题。
通过这几个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解决措施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措施:鼓励企业参与,找合适处置场所,找到费用和成本平衡点。
答案:主要问题:园林绿化废弃物总量大而处置利用加工量较小,资源化利用比例偏低;处置场所占地面积较大且会产生噪声和空气污染;选址困难(中心城区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场地);废弃物资源化的产品销售价低于成本价,导致相关企业亏损。
解决措施:采取税收优惠、投资补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企业加入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事业;在城市外环林带内设置处置场所,集中处置园林绿化废弃物;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利用生产企业向废弃物产生单位收取一定费用,补贴生产、经营成本。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二)
单元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怀化模拟)影响风力大小的直接因素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
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份某两天观测的风力大小统计图。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比N日低B.M日当日狂风暴雨C.N日次日风和日丽D.M日次日可能为晴天2.乙时刻大约是()A.8:00B.14:00C.18:00D.23:003.N日丁时刻该地最可能吹()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详细分析:第1题,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3月份这两日的风主要为海陆风。
海陆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海风较陆风强,可知乙时刻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此时气温越高,海陆温差越大,风力越强;从图中看,M日乙时刻风力比N日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较N日高;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异明显,应为晴天,次日也可能为晴天;N日夜间风力较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可能为大风阴雨天气。
第2题,M日乙时刻的风力最大,应是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大约是地方时14:00。
第3题,读图可知,N日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3月南半球处于夏末秋初,多飓(台)风;N日该地乙时刻(白天)风力小,丁时刻(夜晚)风力增大,说明丁时刻开始受飓(台)风影响,该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应位于飓(台)风的西侧或南侧,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
答案:1.D 2.B 3.B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读图回答4~5题。
4.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 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5.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九)[学生用书P387(单独成册)](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1~2题。
1.贺兰山对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①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②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③提供冰川融水补给④抬升冬季风增加降雪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图中Ⅰ~Ⅳ区域()A.Ⅰ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C.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D.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解析:第1题,贺兰山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①对;贺兰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减少了寒潮灾害,②对;银川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是黄河径流,不是冰川融水补给,③错;抬升冬季风不能增加位于背风坡一侧的银川平原的降雪量,④错。
第2题,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有黄河流经,适宜发展灌溉农业;Ⅱ区虽水源较为缺乏,但畜牧业对水源要求不高,可发展畜牧业;Ⅲ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Ⅳ区为贺兰山—六盘山地区,因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水草丰美,适宜发展林牧业。
答案:1.A 2.D(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灯笼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
古代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
福建省莆田市的船渡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
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
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编制灯笼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境地。
据此回答3~5题。
3.福建莆田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暖湿润B.水陆交通便利C.竹林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4.历史上莆田灯笼用油纸糊裱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透光性B.防风防雨C.防止烫伤手D.增加美观度5.与古竹编灯笼相比,现代铁丝灯笼的主要优势是()A.材料成本较低B.剪断裁弯容易C.不可回收再利用D.使用寿命较长解析:第3题,由“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可判断竹林资源是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五)(第九至第十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评估检测(五)(第九至第十二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山西联考)图a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生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图b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石油进口量(单位:万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
据图可知()A。
1999~2003年,华南地区石油生产量增幅最小B。
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C。
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各地区石油生产量均持续上升D.我国南方地区石油生产量多于北方地区2.据图推断,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已步入中晚期的可能是( )A。
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
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3。
2009年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进口量比其他地区多的原因是()A。
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B.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资源枯竭,需要大量进口C。
西北地区主要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能源需求量小D.华北地区地广人稀,高耗能工业少,能源需求量小【解析】1选B,2选A,3选A。
第1题,据图可知,1999~2003年,我国华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增长幅度大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1999年至2009年持续下降,华东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从2003年至2009年基本无变化;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石油生产总量大于南方地区;由图可知,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量大致相等。
第2题,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对石油资源的持续开发,石油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从1999年到2009年,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持续下降,可能已经步入石油资源开采的中晚期。
第3题,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常规能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东、华南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石油供需缺口增大,石油进口量大增.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村落进行拍摄(左图),并绘制地图(右图)。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 练习鲁教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能力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1)选B,(2)选D, (3)选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
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造成该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
第(3)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
2.(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3讲 Word版含答案
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最新考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把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
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的产生缘由要留意两点。
一是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始终存在。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影响①黄赤交角的大小打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09·重庆文综)依据下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地球在甲位置时三峡水库处于“排浑”期。
( × )解析依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外形首先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转到远日点四周,依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日点四周,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趋势且已过春分日。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区域差异与区域进展阶段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问体系考纲解读1.理解区域的概念、特点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对全都性。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把握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3.理解区域内地理环境在不同时期对区域进展的影响。
考点一区域的特征生疏区域1.概念指确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确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区域具有确定的面积、范围、外形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全都,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分。
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4.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含义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疼惜的关系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进展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进展1.区域的整体性:以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为例:2.区域的开放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区域之间经济要素流淌示意图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相对优势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要素流淌资金、信息、产品流向落后地区资源、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区际联系方式人口流淌(我国的民工流)、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产业转移实例珠三角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上海与新疆的对口支援等(2021·上海地理)那是一片奇怪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迷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读图回答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明丽轻柔的纱丽服饰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忱奔放的土风歌舞2.对该地区的经济进展具有格外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疼惜措施。
学问体系考纲解读 以某区域毁灭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学会分析其形成缘由、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 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貌特征:厚层黄土掩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 碎,流水侵蚀2. 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 自然缘由(形成基础)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过渡性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潮湿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叉,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黄土极易受流水的侵蚀气候及降水 不稳定性 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难多发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2. 人为缘由(主要缘由)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快速,人地冲突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斗→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1. 水土流失的缘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缘由,也有人为缘由,其中人为缘由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缘由。
2. 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2021·重庆文综)地理爱好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确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2021版山东新高考地理鲁教大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9江苏盐城中学模拟)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流分布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2.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2.D1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读出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A项对;由图看出该地聚落多沿河流分布,B项对;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树种,茶树适宜在山区、雨雾日多,酸性土壤的地区种植,图示位置是我国南方地区,故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C项对;开垦沼泽对地理环境造成重大影响,D 项错。
第2题,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地形平缓可以发展内河航运;河流上游地区落差相对较大,水量较大,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是河湖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故A、B、C三项合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中供水,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等,D项不合适,符合题意。
(2019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图示区域描述合理的是()A.甲城市附近为盆地地形B.虚线区域内为洪积扇地貌C.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整体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4.下列关于图中甲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地层曾经受张力作用B.城市位于地垒之上C.甲城市水土流失严重D.该区域地表水丰富4.A3题,结合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和右侧地质剖面图,可以判断出甲城市附近为谷地地形,并非盆地(四周高,中部低),A项错误;从等高线、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特征是以山地、平原地形为主,D 项错误;等高线数值从南面和东南面向北递减,地势北低,C项错误;结合图中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图中虚线在出山口,判断为冲积扇,也就是洪积扇地貌类型,B项正确。
21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十三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十三)(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济宁一模)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
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读图,完成1~3题。
1.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地处背风坡B.西风偏弱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寒流流经2.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D.防海水入侵3.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A.泥沙沉积量减少B.泥沙沉积量增加C.河流水质下降D.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第1题,伦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但冬季南北温差大而气压差也较大,西风势力更强,而夏季西风相对冬季偏弱,故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
第2题,河口水闸一般是为防海水入侵。
第3题,因水闸主要功能是防海水入侵,若关闭水闸,会减少海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则不利于河流泥沙的沉积,即该段河流泥沙沉积量会减少。
注意该段河流水质受海水入侵影响,关闭水闸,海水难以入侵,则河流水质较好。
答案:1.B 2.D 3.A(2020·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
据此完成4~5题。
4.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5.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第4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5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⑤错误。
答案:4.C 5.B(2020·太原模拟)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鲁教版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课后限时集训1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应学生用书第331页)一、选择题(2019·日照模拟)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A.60 B.75C.105D.1252.与阳坡相比,阴坡()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1.C2.D[第1题,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介于90~120,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105。
第2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阳坡或者阴坡与降水量关系不大。
]1959~2010年,天山冰川面积总体上呈萎缩趋势,面积缩减率达18.41%,接近全国18%的平均水平,冰川数量变化率较小,为10.84%。
下图为中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
据此完成3~5题。
3.海拔3 800~4 800 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A.降水量最大B.受西风影响最大C.受冬季风影响最大D.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最大4.天山冰川末端海拔的最小值为2 640 m,其分布的位置可能为()A.伊犁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C.准噶尔盆地D.吐鲁番—哈密盆地5.对1959~2010年天山冰川面积缩小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A.冬季降水减少B.夏季降水增多C.夏季气温升高D.冬季气温升高3.D4.A5.C[第3题,冰川发育主要由冰川形成和消融的关系决定,而非只由降水量直接决定;西风和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冰川发育不仅仅和降水有关,还和气温导致的消融有关;天山海拔3 800~4 800 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降雪量与消融量差值最大,积雪最多。
第4题,天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对冰川分布海拔有直接影响,所以冰川分布位置最低的地区应当是降水量较大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开封一模)下左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上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 2.D(2020·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由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植物量略高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盆地地形,热量散失较慢;地形闭塞,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因此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该地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第5题,②度量值为水能资源,四川盆地②度量值比周边地区小,主要原因是该地落差小。
答案:3.C 4.B 5.A6.(高考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选A。
由图可以看出,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的影响,夏季到地势高的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称为夏牧场;冬季到地势较低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放牧,称为冬牧场,故选A。
(2020·河北九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海拔1 200 m及以上三类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面1.3 m处断面的面积)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柱表示西北坡,右柱表示东南坡)之和所占比重随海拔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降水比西北坡多100 mm左右。
读图回答7~9题。
7.该山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B.秦岭C.武夷山D.大别山8.该山峰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土壤水分D.地势起伏9.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A.东南坡 1 400 m处B.西北坡 1 600 m处C.西北坡 1 200 m处D.东南坡 1 900 m处解析:第7题,该山峰年均降水量超过2 000 mm,降水丰富,且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A选项错误;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南坡和北坡之分,且秦岭北坡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错误;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C选项正确;大别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故D 选项错误。
第8题,由图可知,该山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
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这两个条件是主要因素,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信息不符,故A、B选项错误。
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正确。
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状况,故D选项错误。
第9题,读图可知,西北坡海拔1 600 m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所以乔木物种最丰富。
而东南坡海拔1 400 m处,西北坡海拔1 200 m处,东南坡海拔1 900 m处,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较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答案:7.C8.C9.B(2020·安庆模拟)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
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
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
据此完成10~11题。
10.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1.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A.古湖泊面积增大B.古湖泊距海渐近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解析:第10题,古湖泊位于现在的莱州湾南部海岸线以南,而古湖泊本就是原来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而成的,说明原来的海岸线在古湖泊附近,因此可判断海岸线总体向北推进。
第11题,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使得古湖泊距海渐远,B错误;不断有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古湖泊,泥沙淤积使得古湖泊面积逐步变小直至消失,A错误;因为海岸线向北推进,河流由南部的源头北流入海,其流程加长,C正确;河流的流速不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D错误。
答案:10.A11.C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29·莆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布有附生的苔藓植物。
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
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6分)(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6分)(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6分)(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6分)解析:(1)从水汽、降温角度分析即可。
(2)树木生长慢一般可从气候(光热)、土壤角度分析;“矮曲”又体现在“长不高”“弯曲”上,一般矮与气温、曲与风力有关。
(3)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在山顶,而由我国地势分布的东西差异可知其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
(4)可从该林存在的意义、破坏后不易恢复,以及破坏严重角度分析。
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
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13.(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山地峡谷地形会影响植物生长的水热因素。
一般来说,山坡的土层较薄、受阳光照射时间长,通常是灌丛、稀树草原等低矮的旱生植物生长的环境,反之则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
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甸,这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情况,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反倒是谷底生长着低伏灌丛,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如下图所示)。
在横断山区,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
这些地带性类型没能成功霸占横断山的谷底,而是被挤到半山腰,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1)指出图中横断山区遭受影响而反常的部位,以及该部位植被的坡向差异。
(4分)(2)分析在未受影响的部位,东岸和西岸的植被差异,并说明原因。
(6分)(3)说明科学家把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作为此区域地带性基带的依据。
(6分)(4)分析东西岸河谷自然带主要为干旱小叶灌丛的可能原因。
(6分)解析:(1)依题意,正常状态的垂直自然带是由山谷向上依次分布着乔木-灌丛-草甸,而图示3 100米以下与此分布相反,则反常部位位于3 100米以下。
图示3 100米以下东西坡植被基本没有差异。
(2)比较3 100米以上东、西岸植被及其分布,即可看出差异;注意图中告知西岸为阴坡、东岸为阳坡,则两岸最大差异是光照不同,导致土壤中水分差异,从而影响植被。
(3)基带要满足两个特征:首先要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时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最下部植被带;注意材料中“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一词的含义。
(4)干旱小叶灌丛体现的是水分少的特征,则可从谷底干旱原因角度分析。
答案:(1)寒温带暗针叶林以下部位(或3 100米以下部位);东西两坡植被几乎没有差异。
(2)西岸同类植被比东岸生长要好;西岸为阴坡,光照弱;未受影响条件下的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带生长的海拔高。
(3)周边区域海拔高,该自然带和周边地区植被地带一样,属于典型基带发育起点;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上植被,发育满足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标准;而以下自然带不符合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发育要求,而是发育了灌丛和草地。
(4)山体高大,水汽难以到达,东西坡降水量差异小;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微观区域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加剧了谷底的干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