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合集下载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商业时代·理论》2004年30期18彼特的“创新理论”约瑟夫·A·熊彼特(J.A.Schumpeter,1883-1950),原籍奥地利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博学多闻、兼收并蓄的经济学大师。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自成体系,他推崇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但摈弃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静态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理论模式,创立了动态均衡论,建立了一套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来说明经济动态现象的“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并将历史分析、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系统阐释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对传统理论的辨析中,熊彼特清晰勾画出静态运行和动态发展相互交织的经济生活图景,解释了利润、资本、信贷、利息等重要的发展现象,完成了对经济周期的考察。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在1912年出版的早期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开创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创新思想”。

在他看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个概念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而所谓“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所认为的基于人口、财富的累积性增加而造成的规模扩大或简单量变,而是经济生活内部孕含的质上的自发性突破。

它是由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所引发的经济生活内部的一种创造性变动,需要通过引进“新组合”,进行创新来实现。

因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企业家意志和行为是创新活动灵魂在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领导和发起创新的创新者——企业家,则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课件

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课件

培养和激发创新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
熊彼特认为,创新人才是推 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 键因素,一个国家的繁荣程 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
才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与培训
培养和激发创新人才需要依 靠教育和培训,教育系统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
会的发展需求。
人才引进与留用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制定政策 来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为 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发展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创 造力和创新潜力。
值,也为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树立了榜样。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风险管理
总结词
高科技企业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高科技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变化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创新项目失败或 收益不稳定。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高科技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等 方面。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管理机制,确资本对创新的作用
风险投资与创新
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资本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
风险投资是金融资本为创新提供支持的重 要形式,它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和管理 经验的支持。
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 资机会,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 资渠道。
创新与技术进步
详细描述
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要 素的组合方式的变革。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带来技 术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结词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 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发明。
• 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 事物,它包括下述五种情况:
精选课件 8
•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
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精选课件 9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概言之,就是指“企业家实 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第66页
哈佛大学出版社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年版,
精选课件 1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 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5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 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 新组合”。
• “新组合”
精选课件 6
• 创新活动----“例行事物”----企业 家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资 本主义不再存在-----社会主义
精选课件 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精选课件 12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精选课件 13
•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 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 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 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 如今, “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1、创新的内在质变性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概述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又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长有短;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①历时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③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期”;他宣称,这几种周期并存而且互相交织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自动过渡论熊彼特还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攻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将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论点;他断言:一旦经济进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动化了,无需人的作用了,创新本身降为例行事物了,那时企业家就因创新职能日弱、投资机会日渐消失而变得无用,“资本主义就将活不下去”,并将自动地进入“社会主义”;然而熊彼特所谓的“社会主义”,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标志的“公有”和“公营”,实际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国有化和国营,根本没有改变或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当前熊彼特学说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有更大的扩展,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西方更多学者的重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所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级;”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但是,以能否实际实现某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过于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这不仅给研究创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而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创新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珍惜企业家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企业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地网罗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选拔人才的机制还不尽公正合理,“论资排辈”、“年龄一刀切”、“恨能”、“恨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人才的制度化激励还相当缺乏,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还十分稀薄,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家的孕育、培养和造就;因此,我国今后应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出独特的创新精神,培育出更多的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2、有秩序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然而,面对这个“创造性破坏过程”,熊彼特特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存在一种自由追捧“新经济”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毫无希望,应该把资源集中于“新经济”,集中于信息产业,跳过漫长的工业化阶段,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诚然,在发达国家高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正在展开一轮长期的、由机器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的产业变革;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一批传统产业在蓬勃发展,并与新兴产业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从大趋势看,“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中寻求突破,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同时应该做到“有秩序的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而不能顾此失彼,简单抛弃传统产业;如果进退失据,只是一窝蜂地关停,使所有传统产业一下子崩溃,那么,滚滚的下岗失业洪流,源源不断的低收入人群的涌现,供求总量、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必将迫使背离“创造性破坏”的初衷,变成只有破坏而没有创造,经济创新将被经济崩溃所代替;3、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完整的创新生态应该包括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链、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为此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针对当前我国创新动力、创新风险、创新能力、创新融资不足的问题,政府在政策架构上需要做的有: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健全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发展各类技术产权交易,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来的,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第十二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十二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三)制度创新模型
简要评论
• 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独树一帜 • 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是符 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 观实际和要求的。 • 他们的创新理论及其发展,都 包含着替资本主义剥削义的经济周期
• “第一次浪潮”是指由创新企业 直接引起的那个行业的“创新” 浪潮。 • 所谓“第二次浪潮”是指由“创 新”通过“第一次浪潮”而间接 引起的经济高涨。
• 由“创新”而引起的经济 周期就必然有长有短。他 依时间的长短大致把经济 周期分为长、中、短三种 类型
(一)长周期
二、熊彼特的分析方法
• 熊彼持的分析方法具有多元性和兼 收并蓄的特点。 • 静态均衡的分析方法 • 提出了所谓“循环流转”的理论 • “创新” • 实证的动态分析 • 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与运行
一、创新的合义 • 熊被特的“创新”是指“企业 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即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 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三)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
• 企业规模“起始点的理论,是由保 罗· 戴维在他所著《内战前中西部的 收割机械化》一文个提出来的。 • 所谓企业规模“起始点”,是指一 个企业要采用一种新技术至少需要 达到的规模。如果规模过小,该种 新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提 高,盈利减少.是不合算的。
企业规模的起始点公式
• • • • • • • 新技术推广问题 曼斯菲尔德 “模仿” “守成” “模仿家” “模仿比率” “守成比率”
假定前提
• 第一,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之下, 因而任何企业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某种新技术 ; • 第二,专利权对模仿者的影响很小,因而任 何企业部可以对某种新技术进行模仿;第三 ,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该新技术本身不发 生变化,因而不致于因新技术本身的变化而 影响模仿率; • 第四,企业的规模都有足够采用新技术的能 力,因而对那些资本和规模过小无力采用新 技术的小企业不在研究之列。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简介熊彼特创新理论是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

这一理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创新管理和企业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创新的定义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他将创新定义为一种基于新的科技、制度、市场和资本的新组合,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

创新不仅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的引入,还包括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和制度的创新。

创新的类型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两种类型:渐进创新和突破性创新。

1.渐进创新:指对现有技术、市场和制度的改进和优化。

渐进创新通常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的,从而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例如,产品性能的改进、流程的优化都属于渐进创新。

2.突破性创新:指对现有技术、市场和制度的根本改变和突破。

突破性创新能够带来全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就是突破性创新的典型案例。

创新的推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

1.内部因素: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是创新的基础。

组织需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以便不断推动创新。

此外,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有效的组织支持。

2.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压力和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

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动力来源,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创新才能有实际意义。

竞争压力则推动企业不断追求新的竞争优势。

制度环境也会对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激励创新活动。

创新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经济增长: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通过创新,企业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加产出,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创新也能够带来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竞争优势:创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企业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和用户认可。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概述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理论,被称为熊彼特创新理论。

这个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经济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

创新的主要形式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五个主要形式:1.新产品创新:指开发和推出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新工艺创新:指通过创新的工艺和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和产量。

3.新市场创新:指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群体。

4.新组织形式创新:指通过改变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来创新。

5.新资源开发创新:指发掘和利用新资源,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不同形式的创新互相作用,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的发展。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创新能够打破现有的市场均衡,引发市场变动。

当新产品、新工艺或新市场出现时,会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引发价格变化,促使经济发展。

其次,创新推动经济的结构转变。

随着新产品、新工艺等创新的出现,原有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部分传统产业可能会衰退,而新兴产业则会崛起,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

最后,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出规模,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创新的驱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创业家。

他将创业家定义为那些追求创新、冒险和利润的个人。

创业家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冒险精神,他们能够发现新的商机,将创新变成现实。

熊彼特认为,创业家通过创新来获取垄断地位,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垄断地位使创业家能够享受较高的利润回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的周期性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他提出了所谓的创新周期理论,即经济和创新之间存在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创新周期由创新的爆发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组成。

熊彼特创新理论5个方面

熊彼特创新理论5个方面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五个方面引言熊彼特创新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熊彼特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个方面,并阐述它们对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来改进现有的生产过程或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引入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生产速度和产能,改进产品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市场份额。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开发和推出新的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功能、改进设计和加强用户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增加销售额。

例如,推出具有更高性能和更多功能的新款手机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增加销售额。

产品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流程创新流程创新是指通过重新设计和优化生产流程、供应链和业务流程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流程创新可以消除生产中的浪费和冗余,并改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企业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并提高生产效率。

流程创新还可以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并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指通过开发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机会和创造新的需求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市场创新可以通过市场定位、推广和营销策略来实现。

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和消费群体,企业可以定制和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市场创新,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增加市场份额。

市场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和发展新的业务模式。

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指通过改变组织结构、文化和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概述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广为引用的创新理论,为我们理解创新的本质和影响力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力。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其核心概念和相关内容。

创新的定义熊彼特在他的创新理论中,将创新定义为“创造新的产品、方法、市场和组织形式的过程,能够显著地改变现有产品、方法、市场和组织的状态。

”从熊彼特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不仅限于产品,还包括方法、市场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创新者的角色熊彼特提出了创新者的角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将创新者划分为创业家和创新家两类。

创业家创业家是以创新方式组织生产资源,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个体或团体。

他们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能够以前瞻性思维识别出商机并迅速把握。

创业家主要通过创业活动来实现破坏性创新。

创新家创新家则是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创新的个人或团队。

他们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市场策略和组织方法等方式来实现创新。

创新家通常具有更稳定的创新成就和更低的风险。

创新的类型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类型: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指的是通过引入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的形式来实现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涉及技术、功能、外观等方面的改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新的价值。

方法创新方法创新是指通过改变生产过程或业务方法来实现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涉及生产技术、流程改进、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指通过开拓新的市场或改变现有市场的形式来实现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涉及市场定位、市场策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够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机会。

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指通过改变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实现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涉及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竞争力。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熊彼特是系统阐述创新概念的第一人。

他说过一句名言:“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 e)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所以“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具体解释道,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它不断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创造新的结构”。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种过程称作“产业突变”。

不断生成“新的组合”、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近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本质特征。

所以“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

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带到一起将之并组合起来。

而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把各项生产要素转向新用途、把生产引向新方向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

因而资本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手段。

熊彼特(Schumpeter,1883-1950),生于奥地利,游历德国,后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并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在学界自成一派。

生前声名远播,身后极备哀荣。

萨缪尔森等人对其推崇备至。

他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顾准翻译,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今天,舆论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解并参考熊彼特的这些创新理论也许格外有意义。

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建设高速互联网、优化交 通网络等,为创新提供良好 的硬件环境。
国家应重视人才培养,通过 教育改革、人才引进等方式, 提高国民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国家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鼓 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活动 中。
个人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3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通
过创新解决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创新理论的争议与批判
对创新理论的质疑
创新理论的适用范围
有人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适用 于工业革命后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对 于当今快速发展的技术和新兴产业可 能不再适用。
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创新的衡量标准
关于如何衡量创新,也存在争议。有 人认为仅凭专利数量等指标无法全面 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实用性是指创新必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创新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需要 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05
创新理论的实践应用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产品创新
企业应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变 化需求。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
市场洞察力。
组织创新
企业应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方式,以 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这需要企业有灵活
新等类型。
01
02
03
过程创新是指引入新的生产 方式或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
改进。
市场创新是指引入新的销售 方式或对现有销售方式进行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2.4.1 熊彼特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最早源自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出版了早期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开创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先河,后又在《经济周期》这本代表作中对该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1942年,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仍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表述了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①。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②。

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或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尚未通过有关制造部门的经验检定;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不管这种来源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是打破一种垄断地位③。

值得注意的是,熊彼特重点强调了“创新”不同于“发明”、“试验”。

他认为发明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可以取得专利;试验是一种科技实践行为,可以发现新的知识④。

发明和试验都是科技行为,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

而创新则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目的,创造并运用一种新方案的经济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能够以“发明”和“试验”为基础,但是不一定必须取决于它们。

熊彼特关注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企业家和垄断占据了熊彼特思想的中心地位⑤。

他认为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

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

”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⑥。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新的原材料生产创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组合的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即组合的对象是指各种物体 和力量; 第二个要素,即组合的方式是指采用怎样 的手段将各种物质与力量结合起来。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 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 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 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 入的市场,并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不是存在。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 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创造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 垄断地位。
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 1912年,其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
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 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 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 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 组合”。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 组合”。 “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 现这种“新组合”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创新的定义与分类熊彼特创新理论首先明确了创新的定义。

他将创新定义为一种在经济系统中引起重大变革的行为或事物,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和新资源的引入。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创新的分类上,熊彼特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创新:生产性创新和配置创新。

生产性创新指的是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而配置创新则是指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包括市场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

创新的驱动力熊彼特进一步研究了创新的驱动力。

他认为创新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

其中,市场需求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熊彼特指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会推动企业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决策和行为是引领创新的主要力量。

创新的影响与效果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创新可以促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进步。

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经济平衡状态,引发新的经济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

此外,创新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竞争力。

创新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熊彼特创新理论也强调了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指出,创新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竞争不确定性等。

这些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进行创新的风险,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机遇。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需要企业家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勇气。

创新政策的启示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启示。

简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简述概述熊彼特创新理论是一种关于创新和发展的经济理论,它强调了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概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创新的驱动力、创新的类型和创新的广度。

创新的驱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他强调了创新对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性。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还包括了组织、商业模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和创新。

他认为,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竞争和利润追求。

竞争推动企业不断创新,通过改进产品和工艺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市场份额。

利润追求使得企业有动力投入研发和创新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和增加市场竞争力。

创新的类型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某种意义上的新和真正的新。

某种意义上的新是指对已有产品或技术的改进和调整,是渐进式的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发生在成熟的产业中,并且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真正的新是指完全革新的产品或技术,是突破性的创新。

这种创新通常发生在新兴产业或领域中,并且更具风险和不确定性。

熊彼特认为,真正的新是带来显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创新的广度熊彼特还研究了创新活动的广度,即创新在经济中的分布。

他认为创新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还包括了组织、制度和社会领域的创新。

在组织领域,创新可以体现在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上,如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响应速度。

在制度领域,创新可以体现在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变革上,如改革市场规制和减少行政限制,鼓励创新和竞争。

在社会领域,创新可以体现在社会习俗和观念的改变上,如科技普及和社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结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

创新的驱动力来自竞争和利润追求,创新主要分为某种意义上的新和真正的新两种类型,真正的新是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创新的广度涵盖了科技、组织、制度和社会领域的变革和创新。

熊彼特创新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创新的本质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它与一般的经济理论有所不同,更加关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和创业。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他指出,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以及新组织形式,从而改变现有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

2. 创新的类型和来源: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

他认为,创新可以来自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造,也可以来自外部的合作和市场需求。

3. 创新破坏和创新周期: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破坏和创新周期的概念。

创新破坏指的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使得旧有的技术和产品变得过时,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创新周期则是指经济发展中创新的循环过程,包括创新的兴起、蔓延和衰败。

4. 创新的经济效应: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效益。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政策的制定:熊彼特创新理论为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创业活动、提供创新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2. 企业创新管理:熊彼特创新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创新团队、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创新投资的决策:熊彼特创新理论可以为创新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投资者可以根据创新的类型、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因素,进行投资决策,以实现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4. 经济增长的解释:熊彼特创新理论为解释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 如今, “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熊彼特不仅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了“创新理论”, 而且特别从社会哲学、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学等多重视角阐发了“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1、创新的内在质变性2、创新的社会历史性3、创新的系统有机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不仅在经济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且在社会哲学层面上揭示出的“创新”的丰富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创新理论概述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

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

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新理论概述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

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

当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

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长波:1)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时期;2)1842—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时代;3)1898年以后为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研究和发展了创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门施、弗里曼、克拉克等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熊彼特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创新理论,被称为“新熊彼特主义”和“泛熊彼特主义”。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关注价值实现、关注用户参与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也成为新世纪对创新重新认识的探索和实践。

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种产品的一种新的品质。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有关的制造部门在实践中尚未知悉的生产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也可以存在于在商业上对一种商品进行新的处理。

(3)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也就是相关国家的相关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否业已存在,而过去没有注意到或者认为无法进入,还是需要创造出来。

(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制度创新。

基本观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

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

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

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

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

他认为,可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如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

“因为它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

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

”所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

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

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

每个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级。

”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

但是,以能否实际实现某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过于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这不仅给研究创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而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

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创新双螺旋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

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

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

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

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

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

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珍惜企业家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

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

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

企业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地网罗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选拔人才的机制还不尽公正合理,“论资排辈”、“年龄一刀切”、“恨能”、“恨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人才的制度化激励还相当缺乏,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还十分稀薄,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家的孕育、培养和造就。

因此,我国今后应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出独特的创新精神,培育出更多的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