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古诗ppt课件

古诗ppt课件
答案:这两句诗纯用名词组成,勾画了一幅乡村破晓清冷的风景画,把 “早行”写得生动而又逼真,真切地反映了出门在外的旅人辛劳的情状 和清苦的心境。
17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13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14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 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 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5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情操。
22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 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23

(二)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问 排比、反复、对偶、衬托、 借代。
24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
行香子 (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古诗-完整版ppt课件

古诗-完整版ppt课件

诵读与欣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诵读与欣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
诵读与欣赏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诵读与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诵读与欣赏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祭 祭奠
nǎi
乃 康乃馨
xūn

熏陶
háng

杭州
shì

恃强凌弱
āi
哀 哀叹
hài
亥 己亥

拘 拘束
多音字
觉 jué 发觉 jiào 睡觉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 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 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 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从此山河破碎,不 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 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 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解释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句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 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 心痛。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 势的看法。
古诗三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3、边读边想: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
解释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 诗词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
唐朝盛世
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诗歌创作达到 巅峰。
修辞手法
阐述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反复等,以及它们对诗词韵律和 美感的影响。
03
诗词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画面描绘与视觉感受
意象呈现
通过具象的景物、人物描绘,展 现诗词中的意象,如青山、绿水 、明月、落叶等,营造出身临其
境的视觉感受。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表现出诗 词中的情感氛围,如寒鸦的黑白、 桃花的艳丽、雪山的洁白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传承
文学瑰宝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教育传承
古诗词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国际影响
中国古诗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 界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名句来源及背景介绍
01
02
03
06
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与实践
鉴赏方法介绍及运用示范
01
02
03
04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象,理解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受诗 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比较法
将不同诗人的同类作品或同一 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深

古诗文分类(优秀课件)-PPT

古诗文分类(优秀课件)-PPT
通过写宴席上燃 烧的蜡烛垂泪伤心, 借物抒情,表现自己 留恋惜别之情。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 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 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 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远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 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 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 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 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 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枫桥夜泊 张继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 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 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 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 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 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东 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古诗十九首 优秀课件PPT

古诗十九首 优秀课件PPT

纤(xiān) 纤夫(qiàn) 札(zhá) 擢(zhuó) 脉脉( Mò )
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 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 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 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 故事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特别 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 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处。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 写织女勤劳的诗句
直接描写织女相 思之苦的诗句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 相思之苦的诗句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拓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词《鹊桥仙》做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 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视点:转移到天上--银河之畔
诗人想象: 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 思念牛郎的情态。
提问:
终日以泪洗面为什么还要织布呢?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表现了什么情感?
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 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出处:组诗《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 无名氏作
内容: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和士人的彷徨失意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共30张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共30张PPT)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 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 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 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 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 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月亮、乌鸦、寒霜、
所见

江枫、渔火
秋夜幽美

夜 泊
孤寂忧愁
所闻 乌啼、钟声
学习《长相思》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山水、山海关、风雪、 千帐灯、故园。
读出诗歌的节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读出诗歌的节奏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学习《山居秋暝》
感情朗读,看看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几幅美 丽画面?
板书设计
山雨 月松
山 居
景 泉石 竹莲
清新宁静 对安静纯 朴生活的

向往,对

污浊官场
人 浣女
平和安乐
的厌恶。
渔人
学习《枫桥夜泊》
古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后两句中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月亮、乌鸦、寒霜、江枫、渔火。
听到了:半夜寒山寺敲钟的声音。
通过诗中描写的所看到、所听到的,你有一种什么感 受?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 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关于思乡的诗句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一)《北冥有鱼》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古诗词概述与背景•鉴赏方法与技巧•经典古诗词解读•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探讨目录•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互动环节: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古诗词概述与背景古诗词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流派发展历程流派古诗词流派众多,包括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派、婉约派等,各流派在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各有特色。

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时代背景鉴赏方法与技巧意象的概念及作用常见意象解析意象感悟方法030201意象分析与感悟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种类修辞手法赏析修辞手法运用技巧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方式阐述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多种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艺术效果。

意境的构成元素探讨构成古诗词意境的主要元素,如景物描绘、情感抒发等,分析它们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

意境的鉴赏方法介绍如何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等途径,深入鉴赏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经典古诗词解读《诗经》选读唐诗宋词精选01020304010204元曲明清诗歌赏析元代白朴《天净沙·秋思》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03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探讨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及其作品风格杜甫李白被誉为“诗圣”,作品风格沉郁、深刻,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王维、孟浩然等辛弃疾作品风格激昂、慷慨,多抒发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

苏轼作品风格豪放、开阔,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柳永、李清照等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离愁别绪,风格婉约柔美,情感细腻动人。

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词人及其作品风格其他著名诗人词人简介及作品欣赏01020304白居易元稹陆游纳兰性德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古诗》课件PPT

《古诗》课件PPT
重视。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
素养。
古诗教学不断创新,结合多媒体 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使学生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
力。
在文学创作中的借鉴与创新
古诗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和素材。
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 借鉴古诗的意境、表现手法和 语言技巧。
《古诗》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 • 古诗内容与主题思想 • 古诗艺术手法与技巧 • 古诗鉴赏与评价标准 • 古诗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ATALOGUE
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环境
唐代盛世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白居易是唐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朴实而著 称,被誉为“诗魔”。
杜甫
杜甫是唐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深沉、雄浑、豪放而著称 ,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李白《将进酒》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豪放不 羁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杜甫《春望》
04
CATALOGUE
古诗鉴赏与评价标准
鉴赏方法指导

意象分析法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 歌的意境。
知人论世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 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
品味语言法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 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和情感美。
评价标准介绍
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是否深刻、新颖、有启发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题:9个(选择题4个,翻译1个,诗歌鉴 赏2个,名句填空1个,《论语》1个),34分。
08年:古诗文阅读共三个部分。
09年高考古诗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文 言文阅读、古诗鉴赏、《论语》阅读、名句默写。
体现“教什么,考什么”。
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பைடு நூலகம்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是(C)——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叙文,作者不从宝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文章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B)——文言实词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
一组是(C)——文言虚词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落实基础,把握方法,强化能力
——2009年古诗文改卷情况汇报 及2010年高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总说
09年高考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一年高考,就 古诗文阅读这一块而言,今年的古诗文阅读与往 年相比,基本保持了“以稳为主”的原则。
08年题:8个(选择题4个,翻译与断句题1个, 诗歌鉴赏2个,名句填空1个),30分。
(2)取掉了文言断句题。
2、从语料体裁看,08年《白居易传》、09年 《宝绘堂记》都是以叙述兼议论的记叙性文 体 ,而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
3,从所考查的词汇看,高考所考文言实词主 要是文言常用词与次常用词,文言虚词也以常 见而典型的词语为主。
文言实词:08年:致仕、累、燕、艰难; 09年:病、去、角、蓄;
——文言语句翻译
从09年文言文题,可看出:
1、从题目设置看,09年与08年同中有异。
相同的是:文言实词词意的理解(文言文第一 题)、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文言文第 二题)、文章赏析(文言文第四题)、 文言语 句翻译(文言文第五题)。
不同的是:
(1)将08年的“文言句式”(省略句)考查变 成了今年的“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考查。
这些表面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1、关键字词与句式意识淡薄 2、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3、文言翻译能力欠缺
2010年高考文言文 复习建议
1,牢牢把握设题点: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注意词类的变性活用。 (4)文章鉴赏评价 (5)文言语句的翻译 注意:信息筛选这两年没出,明年出不出?
文言虚词: 08年:其、乃、于、与; 09年:以、而、为、之。
4、从所考语法看,主要考常见的文言句 式和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
08年:省略句中省略成分填充; 09年考形容词的变性活用。 5、从赋分情况看: 08年文言文赋分是20分【12(客观选 择题)+5(语句翻译)+3(文言断句)】 09年赋分为18分【12(客观选择题) +6(语句翻译题)】。——没了断句题。 6、从难易程度方面看:适中。
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 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 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 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 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 意丰,文采斐然。
2,抓住采分点,强化句式意识。
重点词语翻译不准确,踩点意识不强,表 现除文言翻译能力不够。
考生如此翻译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1)部分考生没能有效掌握所字结 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因而,把 “人之所有”译成了“别人占有(拥有) 等。
(2)部分同学对倒装句看不出来,把 “唯恐不吾与”译成“只害怕我不能占 有(拥有)”之类,句式意识淡薄。
(3)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读懂原句, 以致翻译全部失分。
如此翻译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1)部分同学字词不能落实,只译语 句大意,而忽略了古文翻译的关键——尽 可能直译。
(2)有些同学想到了直译,但把关键 词“留意”原封不动,“胜”也没翻译出 来。
(3)语句通顺连贯做得不够好。前后 语句不连贯。如果做到连贯,那就不太可
能把后半句译成“×××的人”。
翻译第二题:
2009年高考考生答(文 言语句翻译)题情况回顾 及分析
翻译的第一题: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评分标准:“留意”译成“沉溺”1分。“胜”译成
“尽”1分,语句通顺连贯1分。 不妥的翻译,大体有如下三种:
(1)然而到了他把心思留在里边而无法解脱时,他的祸 患就不能再说出来了。——翻译大意,字词落实不够。 (2分) (2)但到了他留心于物而不能解释时,那么他就变成了 一个无法说话的人。——字词落实欠妥,语意理解不当。 (1分) (3)但到了他留意得无法解释时,他的祸害就成了不可 以说话的人。——字词没落实,语意理解有问题。(1分)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 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 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鉴赏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 者。(3分)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译文: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倒装1分,语句通顺连贯
1分。
翻译不妥的大体有如下三种: (1) 别人占有(拥有)了,只担心他不能给我。 (2分)——“所”字结构没落实。 (2)别人所有的,只害怕我不能占有(拥有)。 (1分)——倒装句没落实。 (3)别人占有(拥有),唯恐我不能占有(拥有)。 (0分)——原语句没有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