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班门弄斧》介绍

合集下载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工程师和发明家。

鲁班制作的斧头非常锋利,用它砍伐树木十分便利。

他的手艺在当时可谓是无人能及。

有一天,鲁班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问他,“你的斧头是怎么打磨的?每次用起来都那么利索。

”鲁班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便拿出斧头来给朋友看。

朋友接过斧头,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说,“你的斧头虽然锋利,但是斧刃却有些生锈了,如果能再打磨一下,肯定会更锋利。

”鲁班听了以后,有些不悦,他认为自己的斧头已经是最锋利的了,朋友说的话无非就是多嘴而已。

后来,鲁班回到家里,心里总想着朋友说的话。

他觉得朋友一定是在班门弄斧,自己的斧头怎么可能有瑕疵呢?于是,鲁班决定去找朋友“辩论”一番。

当他再次见到朋友时,便直接问道,“你说我的斧头有瑕疵,是不是在班门弄斧?”朋友笑了笑,说,“我并没有贬低你的手艺,只是觉得你的斧头还有提升的空间而已。

”鲁班听了以后,心中有些不快,但也开始思考朋友的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鲁班开始仔细研究自己的斧头,他发现朋友说的并不全是无稽之谈。

斧刃上的确有些生锈,打磨一下后,斧头更加锋利了。

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因为自以为是而错过了提升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门弄斧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别人的建议或者批评,可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鲁班最初对朋友的建议感到不悦,但后来却发现其中的道理。

对待他人的意见,我们不妨多一些包容和接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东西或者观点已经是最好的,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包容和接纳,也许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所提升。

正如鲁班最终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并加以改进,我们也应该学会班门弄斧,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班门弄斧,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一种学习的态度。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一、背景介绍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组,由两个或更多的汉字组成,具有固定而特定的意义。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

其中一个著名的成语便是“班门弄斧”。

本文将为您讲述关于班门弄斧的故事。

二、班门弄斧的典故班门弄斧的典故源自《列子·汤问》。

相传,春秋时期,一位叫做列御寇的人是个非常擅长技艺的铁匠,人称“列鉄匠”。

有一天,鲁国的大夫公孙朝听说了列鉄匠的名声,就决定前去拜访他。

三、公孙朝的拜访公孙朝到列鉄匠的铁匠铺后,见到了列鉄匠正在打铁。

公孙朝看着列鉄匠一副轻松自如的神态,心生一种羡慕和不服气的情绪,于是说:“我也是个很善于打铁的人,不如请你退下,让我来试试?”列鉄匠虽然知道公孙朝并非职业铁匠,但他也愿意见识一下公孙朝的本事。

四、公孙朝的表现公孙朝上前拿起锤子,迅速挥动起来。

然而,他并没有掌握好技巧和力量的分寸,只是凭着热情和冲动。

结果,他打得一片乱哄哄,几乎将整个铁匠铺搞得一团糟。

五、列鉄匠的教训列鉄匠并没有当场指责公孙朝,而是淡然地说:“在下一直从事铁匠这个行业,磨练了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方才能有所斩获。

您对铁匠这个行业并不熟悉,怎能与我相比呢?您的技艺需要不断的磨砺和修炼。

请勿在不恰当的场合自负,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公孙朝听后感到十分羞愧,对列鉄匠的谦虚和智慧佩服不已。

六、寓意与启示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寓意着一个人拿自己的东西来与专业人士比较,结果只会让自己变得不自量力。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真正达到专业水平。

七、结语通过班门弄斧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虚心学习和尊重专业人士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不妨多听取他人的建议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成功,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班门弄斧的故事将继续以其深刻的道理在中国的文化中流传下去,启发和激励着每一位有志于成才的人们。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摘要:
一、成语“班门弄斧”的起源与含义
1.班门弄斧的起源
2.班门弄斧的含义
二、成语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1.鲁班与斧头
2.围观者与评价
三、故事寓意及启示
1.谦虚好学的重要性
2.避免在行家面前卖弄
正文:
【成语“班门弄斧”的起源与含义】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他的技艺高超,被后世尊奉为木匠行业的神。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技艺,实际上却暴露了自己的不足。

【成语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故事发生在鲁班的时代,有一天,鲁班在街上展示他精湛的斧头技艺。

他用斧头砍树,速度快、准度高,令围观的群众惊叹不已。

这时,一个自认为很会使用斧头的人跳了出来,想在鲁班面前表现自己。

【故事寓意及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向他人学习。

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技艺,不仅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内容 成语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喻在⾏家⾯前卖弄本领,常⽤于⾃谦。

那么⼤家知不知道这个成语是出⾃哪个历史故事呢?下⾯就是⼉童⽹⼩编给⼤家分享的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巧匠,直到现在,⼈们还都说,鲁班是⽊匠的祖师爷。

当时还有⼀个⼯匠,名字叫⽯,⼈们叫他匠⽯,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的⼈,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低。

他的本领⾼到什么程度呢?庄⼦在《徐⽆⿁》这⼀篇⾥讲过⼀个故事。

据说这个匠⽯有⼀个好朋友,两个⼈常常⼀起配合表演。

这个朋友在⿐⼦尖上,薄薄地涂⼀层⽩灰,这匠⽯⼿中拿着斧⼦,瞅准了⿐⼦尖,"唰"这⼀下⼦,就⽤斧⼦把⿐⼦尖上⽩灰⼀下⼦给扫掉了,⿐⼦尖连⽪都蹭不到。

可见他的本领有多⼤了。

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前耍弄,那就有点⼉"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次,明代诗⼈梅之焕来采⽯矶凭吊李⽩。

采⽯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李⽩晚年游览采⽯江时,见⽔中之⽉,清澈透明,竟探⾝去捉,便堕江⽽殁的地⽅。

由于李⽩在此留下过⾜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墓、谪仙楼、捉⽉亭等等。

采⽯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矶旁的李⽩墓,⼀看却⼼中⼤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都被⼈留有诗句,那些⽂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有什么脸在李⽩⾯前舞⽂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诗:“采⽯江边⼀堆⼟,李⽩之名⾼千古;来来往往⼀⾸诗,鲁班门前弄⼤斧。

” 班门弄斧的主⼈公鲁班简介 鲁班,姓公输,名般。

⼜称公输⼦、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都城⼭东曲⾩,故⾥⼭东滕州),“般”和“班”同⾳,古时通⽤,故⼈们常称他为鲁班。

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之班门弄斧

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之班门弄斧

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之班门弄斧班门弄斧班门弄斧,出自中国的一则寓言故事。

古代有位大匠班固,他的技艺非常高超,人们都敬仰他。

有一天,他正在做斧子,他的一个徒弟看见后,不服气地说:“师父,您这把斧子是不是做得不够好?”班固感到很生气,就将自己的斧子递给了徒弟,然后他告诉徒弟:“既然你会做得比我好,那你就做一把给我看看。

”徒弟心里明白,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如师父,但是他还是接过斧子,开始做起来。

经过一番努力,徒弟终于做好了一把斧子。

他把这把斧子递给了班固,师徒二人站在一起比较,大家都看出徒弟做的斧子远远不如班固。

于是大家纷纷笑话徒弟,认为他班门弄斧,不懂得自己的不如师父。

徒弟非常后悔,也学到了一课。

从此以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不懂得自己的不足,而还自作聪明地比较别人的人。

这个成语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富有深意。

它警示人们不要自负,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班门弄斧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

年轻人通常充满活力与自信,但有时候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并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这种心态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年轻人必须时刻保持谦逊,学会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此外,班门弄斧也可以引申为不了解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外在条件而产生自负情绪,并且认为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被现实打败,并且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相反,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接受挑战,并不断提升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职场上,班门弄斧也常常出现。

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技能,不需要再学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发现自己落后于其他人,并且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作环境。

因此,职场人士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鲁班的木匠,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技艺精湛的木匠。

有一天,鲁班去参加一个木匠比赛,比赛的规则是每个木匠都要用自己制作的斧头在一块大树上砍一刀,看谁的斧头砍得最深。

比赛当天,许多木匠都带着自己的斧头前来参加比赛。

鲁班也拿着自己制作的斧头来到了比赛现场。

这时,一个年轻的木匠走了过来,他看起来很自信,手里拿着一把非常锋利的斧头。

他高傲地说,“我用这把斧头一定能砍得比你们都深!”他的话引起了在场众人的轻视和嘲笑。

鲁班看着那个年轻木匠,心中暗自想到,“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很自信,但是他并不了解斧头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技巧,也许他只是空有一把锋利的斧头而已。

”于是,鲁班决定给这个年轻木匠上一课。

比赛开始了,年轻木匠迫不及待地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向大树砍去。

他拼命地砍了几下,但是大树表面只是被划出了一些浅浅的痕迹。

年轻木匠感到有些着急,于是更加用力地砍着。

然而,大树依然没有被他砍倒,反而他的斧头被砍钝了。

接着,轮到鲁班出场了。

鲁班拿起自己制作的斧头,轻轻地砍在大树上。

只听“噗嗤”一声,大树就被他砍倒了。

在场的人们无不为鲁班的技艺惊叹不已。

这时,年轻木匠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谦卑地向鲁班请教斧头的使用技巧。

鲁班耐心地教导了他斧头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告诉他要想砍倒大树,不仅需要锋利的斧头,更需要正确的技巧和力量的运用。

从此以后,年轻木匠不再自负,而是虚心向鲁班学习木匠技艺。

他终于明白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含义,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自负和愚昧。

他也明白了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小成就而自负,更不要轻视他人。

只有虚心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对于“班门弄斧”的成语来说,更是要明白,技艺的高超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成语:班门弄斧的故事

成语:班门弄斧的故事

成语:班门弄斧的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班门弄斧的故事概述2.故事情节和寓意3.故事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影响4.故事在教育和个人成长中的启示正文(篇1)一、班门弄斧的故事概述“班门弄斧”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鲁班(古代的木匠和建筑师)和他的学生们正在修理一座桥梁,一个名叫班超的工匠走上前来,展示了他精湛的木工技能。

虽然班超的技艺确实很高超,但是鲁班知道他并不懂得建造桥梁的专业知识。

因此,他笑着对班超说:“你在这里班门弄斧。

”(“班门”指的是鲁班,“斧”指的是建造桥梁的技术。

)二、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些领域,即使你拥有再高的技能,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试图超越专业人士也是不明智的。

班超试图在鲁班的领域展示他的技能,但他的行为被视为自不量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在你不擅长的领域展现你的才能,否则你可能会面临被嘲笑的风险。

三、故事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影响“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比喻,用来形容那些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内试图展现自己的才能的人。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它被用来提醒人们要谨慎选择自己的领域,不要轻易尝试超越专业人士。

四、故事在教育和个人成长中的启示这个故事对教育和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盲目自信,要认识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局限性。

其次,它鼓励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中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试图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目录(篇2)1.班门弄斧的故事概述2.故事情节和寓意3.故事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影响4.故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正文(篇2)一、班门弄斧的故事概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故事发生在古代的鲁班门前。

有一位工匠不识货,在鲁班门前展示自己的技艺,引来众人的嘲笑。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技能,显得不专业。

二、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是当时著名的木匠,被尊称为“巧夺天工”。

成语故事:《班门弄斧》介绍

成语故事:《班门弄斧》介绍

成语故事:《班门弄斧》介绍班门弄斧的典故: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

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

他的本领高到什么水准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个篇里讲过一个故事。

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

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个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

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

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

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

因为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所以传说纷起,并留下了很多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

采石矶也所以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能够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的启示:不要自满自负,要学会隐忍和虚心。

在适当的时候要主动勇敢地向前辈表现自己,让其指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建议和意见。

班门弄斧成语小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小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小故事
班门弄斧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在鲁班(古代著名的木匠)的门前炫耀斧子的技巧,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拙劣的技巧”。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文人杨慎的《班门弄斧》。

在故事中,有一个自认为很会写诗的人,他在鲁班的门前卖弄自己的技能,嘲笑鲁班的手艺。

鲁班很不屑,便让他写一首诗,结果他的诗却十分拙劣。

于是鲁班便对他说:“你这班门弄斧太可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本领,因为往往会自取其辱。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要在专业人士面前过于自大或自以为是,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总之,班门弄斧是一个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自大的成语,让我们保持谦虚和虚心学习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关于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关于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关于班门弄斧成语故事关于班门弄斧成语故事"班门弄斧"这条成语,就是说在内行面前摆弄自个儿的学问。

小编收集关于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摘要:
1.成语来源及含义介绍
2.成语故事情节概述
3.故事中人物特点及启示
4.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意思是比喻在专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和发明家,他的技艺高超,被誉为木匠行业的祖师爷。

一天,一位名叫孟柯的木匠,听说了鲁班的技艺,心生敬仰,便决定去鲁班门前展示自己的本领。

孟柯带着自己制作的木斧,来到了鲁班的门前。

他故意在鲁班面前舞弄起自己的木斧,试图炫耀自己的技艺。

鲁班看在眼里,却忍不住暗自发笑。

他明白孟柯的自不量力,却还是耐心地告诉孟柯:“你在我面前舞弄斧头,就像在黄河里撒尿一样,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孟柯听了鲁班的话,顿时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狂妄。

他深感羞愧,便决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从此,他励志钻研木工技艺,最终成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木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自以为是,应当在专业面前保持敬畏之心,虚心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运用在各种场景。

例如,在某个领域,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否则就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困境。

相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摘要:1.成语来源及含义介绍2.成语故事情节概述3.成语故事中的角色及特点4.成语的应用示例及解析5.相关拓展知识正文:班门弄斧成语故事注音版一、成语来源及含义介绍班门弄斧,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班门这个地方,有人敢拿斧头舞弄,比喻在专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的拼音为bān mén nòng fǔ。

二、成语故事情节概述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学者,擅长用斧头砍木头。

他的技艺非常高超,被誉为“班门”。

有一天,一位名叫丘比特的年轻人来到班门,他拿着一把斧头,想在孟子的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

孟子见状,便让他展示一下。

丘比特开始舞弄斧头,却意外地把自己的脚给砍伤了。

孟子借此机会告诫大家,不要在专家面前卖弄本领,否则会自取其辱。

三、成语故事中的角色及特点1.孟子:班门弄斧成语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斧头师傅,谦虚低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

2.丘比特:故事中的反面角色,自高自大,不顾一切地在孟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最后自取其辱。

四、成语的应用示例及解析1.示例:小张在钢琴家面前班门弄斧,弹奏了一曲,却遭到了大家的嘲笑。

解析:这里用班门弄斧来形容小张在钢琴家面前炫耀自己的钢琴技艺,却遭到了嘲笑,体现了他自不量力的行为。

2.示例:这位年轻人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竟然说自己写得比大师还好,实在让人笑话。

解析:这里用班门弄斧来形容这位年轻人在大师面前卖弄自己的文学才华,凸显了他的不自量力。

五、相关拓展知识1.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谦虚低调,不要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否则会自取其辱。

2.类似成语还有:关公面前耍大刀、井底之蛙等,这些成语也都是告诫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不量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成语。

班门弄斧的寓言故事

班门弄斧的寓言故事

班门弄斧的寓言故事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那关于它的寓言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们喜欢!篇1:原文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

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

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

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篇2:韩娥善歌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

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

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

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

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

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

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

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

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班门弄斧的意思及故事【成语】:班门弄斧【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常用于自谦。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举例造句】: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班门弄斧。

【成语典故】:在珏山景区二天门处,有一孔窑洞是专门供奉木匠祖师鲁班的。

按道教的神仙供奉规制,珏山所供奉的真武祖师及诸神仙都与消灾解难、驱妖降魔、保佑平安有关,和木匠祖师鲁班风马牛不相及。

原来,珏山在修建之初,曾受木匠祖师鲁班的帮助。

相传,玄武祖师通过精深的道法令当地富甲一方的士绅王太来折服,王太来向玄武祖师许诺在大年来临之际,让祖师住进新建的庙宇。

然而,时进腊月,天寒地冬,王太来为实现诺言,拿出六斗黄金用于建庙。

当地百姓加入到了修建庙宇的队伍当中,放羊的从羊圈里将羊赶出,往山上驮砖和河中结的大冰块,仅一天累死的羊就不计其数。

没有几日,庙宇四围的墙就基本结束了,该到上斗拱的.时间了。

由于天气寒冷,斗拱部件根本粘不到一起。

在地上熬好的皮胶,还上不到木匠手里,就冻成了冰疙瘩。

眼看大年即将到来,无法向前赶工期。

一夜之间,王太来的头发全白了。

第二天,他来到珏山正顶,看着就要上斗拱的庙宇,痛心的哭了起来,这哭声惊动了正在雕刻盘龙藻井的瘦弱老者。

这老者还未走到王太来身边,就听监工大叫:“来了快一个月了,给你块木头雕刻藻井,到现在马上就要上藻井了,还是一块木头,还不抓紧时间”。

老者没有听监工的话,走到王太来身边,说:“东家你为何事而烦恼呢?”王太来将这几日的烦恼倒出。

老者听后,在王太来耳边轻说了几句话后,独自走到木头旁又去敲打。

王太来先是一惊,细细一想,权当死马当活马医吧。

王太来命人将糯米碾碎,熬成糊糊状,令匠人每人一碗,吃到嘴里吐出来,用吐出来的糯米糊糊来粘斗拱,这一招果然灵验。

不到一天时间,上墚的斗拱就全部粘完了。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的故事古老而传说,表达的是人们应保持熟悉学科的重要性,并以此来应对未知的挑战。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当地的人们并不熟悉农业,在村子的外围,有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面有一棵老大的榆树,村民们想砍倒它,希望获得更多的木材,但是他们都不会使用斧头,因此村民们只能找来一位木匠。

木匠到达时,发现村民们并不熟悉斧头使用,尤其是在榆树上使用。

于是,他把一把斧头拿在手中,转身朝榆树走去。

村民们很自然地跟了上去,他们想看看木匠会怎么做。

木匠走到榆树前,把斧头放在地上,轻轻捶打着榆树枝条,听到清脆的声音,他们感到很惊讶,他居然不用斧头就能砍掉这棵老大的榆树!
木匠给出了解释,他们用斧头并不是为了砍掉树,而是熟悉这些枝条的形状,知道每一处最容易破坏,以便更有效率地把树砍倒。

村民们听了木匠的解释,有了更深的认识:“熟悉知识,就能解决困难的问题!”从此,他们开始努力学习,并开始积极探索知识的真谛,从而拥有信心和智慧去解决未知的挑战。

熟悉知识,去解决困难,就像“班门弄斧”一样,它足以证明在熟悉学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减少困难,拥有力量去应对未知的挑战。

今天,“班门弄斧”的故事仍在传播,它交给我们一堂关于知识的课程:勤奋学习,解决困难!在新的一学年,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积极地去学习,以此应对未知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班门弄斧的故事及道理]班门弄斧的故事

[班门弄斧的故事及道理]班门弄斧的故事

[班门弄斧的故事及道理]班门弄斧的故事班门弄斧的故事篇1:班门弄斧的故事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班门弄斧的故事篇2:成语故事:班门弄斧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答:鲁班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

3个成语故事简短_成语故事大全

3个成语故事简短_成语故事大全

3个成语故事简短现在很多模式都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运用的主要做法,以期为历史课程教改提供借鉴和思考,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3个故事简短。

3个成语故事简短1::班门弄斧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祖师爷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巧?换句话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3个成语故事简短2:哭竹生笋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

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励他结识一些人,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有一年,县试(在县内举行的考试)时,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

有些考生贫困,没有多余的钱财住客栈,孟母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

她还缝了很大的被子给那些考生盖。

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只能做这点事表示对你们的敬意。

”于是,孟母名声很快传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

他知道母亲含辛茹苦,才把他培养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对母亲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许多天,什么东西都不想吃。

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忽然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听说母亲想喝汤,非常高兴,因为母亲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衰弱了。

不过他马上又发愁起来,因为当时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

孟母见儿子这副表情,便说:“哦,我大概是病糊涂了,这节气哪儿来的竹笋呢!算啦!”孟宗马上告诉母亲:“您别着急,我会尽量想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的。

”可是他心中又想,答应起来容易,可是最近这两天这么冷,寒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出芽生长还有一段,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一想到母亲要喝笋尖汤,他马上来了力气,于是扛起铲子、锄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门弄斧的典故: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

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

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

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

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

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

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

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

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

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的启示:
不要自满自负,要学会隐忍和虚心。

在适当的时候要主动勇敢地向前辈表现自己,让其指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建议和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