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引工程变形监测外观施工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引言:建筑变形观测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定量化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针对建筑变形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安排变形监测团队:选派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变形监测团队,负责监测设备的搭建和数据处理分析。

2. 确定观测目标和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类型,确定变形观测的目标和位置。

通常观测的目标包括整体变形、局部变形等。

3. 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根据观测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设备,如测斜仪、全站仪、测量罗盘等。

二、安装观测设备1. 测斜仪的安装:测斜仪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固定好设备,并进行仪器调试和标定。

2. 全站仪的安装:全站仪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适宜的位置,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并进行校正和校准。

3. 测量罗盘的安装:测量罗盘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方位和旋转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稳定的基准点,正确设置罗盘位置,并进行罗盘的调零和校准。

三、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1. 数据采集:根据事先制定的监测计划,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可以采用现场悬挂标志板、人工标定、重复观测等方法进行校正和验证。

2. 数据处理:通过建立观测数据的数据库,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观测结果,制作变形曲线图和变形速率图,以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变形趋势。

四、变形预警和控制1. 变形预测: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变形预测。

根据预警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2. 变形控制: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

变形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变形监测工程是指为了观测和记录土地、建筑物、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工程物体在受力或受外部因素影响时产生的形变变化,及时发现并研究工程物体的形变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变形监测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2. 工程范围变形监测工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建结构的变形监测、地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地表沉降监测、边坡和河岸的变形监测、管线和电缆的变形监测等。

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变形监测工程的范围进行具体确定,并组织相应的监测方案和工艺设计。

3. 工程方法变形监测工程的方法通常包括传统的地面测量和现代化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手段。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监测点设置和数据采集。

传统地面测量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测角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适用于一些无法使用高新技术手段的场合。

无人机、激光雷达等现代化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多角度的监测,并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

4. 监测点设置在进行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

监测点应当尽可能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且应当考虑到监测点的密度和分布,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设置监测点时,需要考虑到监测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撑和固定工程。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点的设置,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工作应当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工作。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校正、去噪、验证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数据分析则包括对数据的整合、趋势分析、异常点识别等工作,以保证对工程变形情况的准确掌握。

6. 施工组织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1. 引言在工程施工中,对变形进行准确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变形监测旨在实时、全面地记录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并及时提供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本文就变形监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概述。

2. 监测方法与技术2.1 监测方法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变形数据。

•GPS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激光法: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可以快速获取结构体的形变情况。

•应变计法:利用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通过计算应变值来判断结构体的变形情况。

2.2 监测技术为了确保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常常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辅助:•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连接传感器、仪器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

•数据传输与共享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多地点、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图表和报告。

3. 变形监测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变形监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监测目标和区域:明确需要监测的结构体和相关区域。

2.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配置监测设备和仪器: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4.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并测试其正常运行。

5.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3.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监测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监测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区域和结构体特点,将监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2.采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存储。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摘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对结构体变形的及时、准确监测,可以发现结构体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加固,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方法和应用场景,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变形监测技术。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随着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发展,工程结构体的变形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结构体的变形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荷载变化、材料老化、地震活动等。

及时监测结构体的变形,可以在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潜在灾害的发生。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可行的变形监测方案,以提供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工程项目中使用变形监测技术的指导。

第二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1 安全性任何工程监测方案的首要原则都是保障监测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因此,在选择监测技术和设备时,需要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2.2 准确性变形监测的目的是获取结构体的真实变形情况。

因此,监测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小或消除误差,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3 实用性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实际的监测需求,并选择适当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同时,方案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维护。

第三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方法3.1 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根据被监测结构体的性质和监测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监测、位移传感器监测、应变传感器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技术时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2 确定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结构体的特点和监测目的进行。

通常,监测点需要均匀分布在结构体的关键位置,以便捕捉结构体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3.3 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是变形监测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监测技术和监测点的多少,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设备和软件,并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以提取有用的监测信息。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早上九点,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办公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份“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这样的方案我已经写了十年,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但也充满了熟悉的节奏感。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位于繁华的市区,一栋高达50层的大厦,它的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确保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因变形过大导致的安全问题。

二、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垂直度:这是最基础的监测内容,我们要确保大厦垂直于地面,不倾斜。

2.结构位移:随着施工的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微小的位移,我们需要实时掌握这些数据。

3.基础沉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基础沉降过大,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

4.地面裂缝:地面裂缝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密切关注。

三、监测方法1.采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和结构位移的测量,这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

2.使用水准仪和测量进行基础沉降和地面裂缝的监测,它们能提供连续、实时的数据。

3.搭建一个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将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电脑,方便我们分析和处理。

四、监测频率1.在施工初期,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确保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2.在施工中期,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此时建筑物的变形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3.在施工后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直至工程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收集到的数据会先经过初步的筛选和清洗,去除无效和异常数据。

2.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变形曲线图,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3.根据变形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六、预警与应对措施1.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针对不同类型的变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基础沉降过大,加强地基处理等。

3.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成果提交1.在工程结束后,整理所有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形成一份完整的“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报告”。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1.1 项目背景××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变形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旨在设计合适的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满足工程的监测需求。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包括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点的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工程的变形监测工作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

二、监测仪器选择2.1 监测仪器的基本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是变形监测技术设计的关键。

监测仪器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高精度: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以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

- 高稳定性:仪器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 多功能:仪器应具备多种功能,如测量位移、倾斜、挠度等。

- 可靠性:仪器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 方便性:仪器应具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

2.2 监测仪器的选择根据以上基本要求,我们选择了××品牌的监测仪器作为本工程的变形监测仪器。

该品牌的仪器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多功能、可靠性和方便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本工程的变形监测需求。

三、监测点布置3.1 监测点确定原则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变形监测的目的,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是变形监测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

监测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代表性:监测点应能够代表整个工程的变形情况。

- 分布均匀:监测点应在工程各个关键部位布置,以全面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

- 可行性: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

3.2 监测点布置方案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制定了监测点布置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在工程的关键结构部位布置监测点,如桥墩、支撑结构等。

- 在工程的不同高度布置监测点,以监测工程的垂直变形情况。

- 在工程的不同方向布置监测点,以监测工程的水平变形情况。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4.1 数据采集方法为了准确获取变形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数据采集方法:- 实时监测:通过监测仪器实时采集变形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某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某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某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荷载或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有时可能会引发结构的安全隐患。

因此,及时有效地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种针对某工程变形监测的全面方案。

首先对该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该工程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监测方案,最后对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二、工程变形特点分析该工程是一座较大规模的桥梁工程,跨度大、荷载重、结构复杂。

根据工程的特点,其变形监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变形监测的对象较多:包括桥梁的主体结构、墩台、桥面、伸缩装置等多个部位。

2. 监测范围广:涉及到桥梁的变形监测点较多,管控范围广。

3. 高要求的精度:由于桥梁的结构特点和荷载情况,变形监测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4. 环境条件复杂:桥梁所处地区的环境条件复杂,受到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该工程的变形监测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度、覆盖范围广、对复杂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三、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1. 监测点设置根据该工程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变形监测点,覆盖了桥梁的主体结构、墩台、桥面、伸缩装置等关键部位。

同时,设置了几个参考点,用于对变形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校准。

2. 监测手段选择为了满足该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采用了多种监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测量仪器:选择了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位移计等,用于对各监测点的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2)传感器: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对温度、湿度、风力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用于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修正。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桥梁的变形情况进行全面、远程监测。

3.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设置的监测点和监测手段,采集了大量的变形监测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高。

其中,变形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管理手段,通过监测工程结构的形变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结构变形异常,预测结构的健康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本文将设计一个变形监测方案,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变形监测方案,通过使用合适的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实现以下目标: - 及时发现结构的变形异常;- 预测结构的健康状况; - 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2. 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选择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监测要求,本文选择以下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2.1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原理的高精度、长距离的变形监测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光栅的衍射特性,实时测量光纤上任意一点处的形变信息。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对工程结构进行长期稳定性变形监测。

2.2 英迈微震监测系统英迈微震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微震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安装微震传感器在工程结构上,实时记录和分析微震事件的特征,从而获得结构变形的相关信息。

该方法适用于对工程结构进行动态变形监测。

2.3 GPS和导航卫星技术GPS和导航卫星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原理的变形监测技术。

通过安装GPS接收器在工程结构上,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变形情况。

该技术适用于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3.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基于上述选择的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本文设计了以下变形监测方案:3.1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设备,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连接。

3.2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工程结构的变形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或云平台。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在监测中心或云平台上,进行变形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如何做建筑变形测量活动方案设计

如何做建筑变形测量活动方案设计

建筑变形测量活动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建筑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空间,而建筑变形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会因受力、温度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建筑变形的监测和测量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筑变形测量活动的开展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的本次建筑变形测量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变形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测量,掌握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之后的建筑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三、活动内容和方法1. 活动内容:(1)建筑物变形监测点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建筑物变形监测仪器的选择:选择适合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角仪等,并进行仪器的检查和校准。

(3)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监测点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包括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扭转等变形情况,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监测报告的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变形监测报告,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2. 活动方法:(1)实地调研:在开始测量活动前,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情况。

(2)建立监测网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建立监测网络。

(3)仪器校准:对使用的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采集与处理:在监测点进行数据的采集,包括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扭转等变形情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变形情况的结果。

(5)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变形监测报告,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提出建议和措施。

四、活动实施计划1. 计划时间:本次建筑变形测量活动计划在xx年xx月进行,预计活动时间为xx天。

2. 活动地点:本次建筑变形测量活动将在建筑物xx进行。

混凝土坝外部变形监测仪器的应用及施工方法

混凝土坝外部变形监测仪器的应用及施工方法

混凝土坝外部变形监测仪器的应用及施工方法为实时监测大坝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提高大坝运行的可靠性,采用技术先进、成熟的大坝自动监测系统,不但能够达到快速完成工程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工作,做到观测数据快速整编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同时也可降低现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达到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提高水库的综合管理水平。

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仪器主要有三向测缝计、静力水准仪、遥测引张线仪.本文主要依基康公司的仪器为例,简述外部变形监测仪器的应用及施工方法.一、外部变形监测:1、三向测缝计三向测缝计用于砼面板堆石坝周边缝的开合度、错动及相对沉降的监测,也可用于基岩软弱夹层两侧岩体的错动等监测,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安装于支架上的三个不同方向测缝计的开合度,换算为x,y,z三维空间上的位移量,进而判断坝体的活动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1)基座的安装:1)、首先应在基座就位前将主支架、底板与斜撑在室内进行组装,要求主支架与底板垂直,上紧螺栓.2)、在平整好的安装平面上找出安装的控制桩号,并作一标记,在标记处作出一条垂直于施工缝的垂线,此线即是基座安装的中心轴线。

3)、将支座A与支座B按图纸尺寸位置置于面板上,调整好各自的位置,依次从固定支座上的固定孔标注出基座面的钻孔位置.4)、移去固定支座后用冲击钻头钻孔,孔深依膨胀螺栓而定,但不应少于75mm。

5)、清理钻孔后再次把两个支座移回原位对准,将孔中灌注1:0。

5水泥浆并插入膨胀螺栓,用拉紧的细线调整两个支座的位置,使支座A与B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待7天后安装活动支架及测缝计。

(2)支架安装1) 安装活动支架,安装前应在活动支架与主支架的铰接处涂抹足够的黄油。

将活动支架装入铰接孔后,检查传动是否灵活2)装上铰轴的限位螺母,安装时以活动支架能灵活转动并不至于过松为准,最后锁紧固定螺母,并再次在铰接处涂抹足量的黄油。

3) 将球型万象节与量程调节杆、位移计连接,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两球型螺杆的中心距离,距离以从零位起拉出测缝计传递杆50mm左右为宜,此时两球形螺杆的距离分别为:平行于底座面的两支位移计以860mm为宜,法向以560mm 为宜。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3)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3)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的设计方案。

本方案将涵盖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标1. 监测目标的描述××工程是一座位于某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其主要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组成。

本次监测的目标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监测目标的要求- 监测目标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变形、结构变形、沉降等情况。

- 监测数据需要实时采集和传输,方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工程变形情况。

- 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监测方法1. 监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 监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包括地基、主体结构、外墙等。

- 监测点的布设应均匀分布,以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2. 监测仪器设备- 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变形测量仪、位移传感器、沉降仪等。

- 监测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监测仪器设备需要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方便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监测方法的选择- 结合工程的特点和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法、激光测距法等。

- 监测方法应能够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 监测方法需要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监测操作。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与传输- 监测仪器设备需要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

- 数据传输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避免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2.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异常值处理等。

- 采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有效信息并去除噪声。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形监测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对于确保工程安全性和准确评估结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要点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

监测目的可以包括结构安全性评估、预警和控制、结构性能研究等。

监测对象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隧道、地铁、水坝等各类工程结构。

在确定了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后,就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监测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监测要求、工程特点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激光测距、GPS技术、测斜仪、应变仪等。

激光测距技术适用于测量较小范围内的位移变化,GPS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监测,测斜仪和应变仪则适用于监测结构的倾斜和应力变化。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监测仪器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

精度和灵敏度是评估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稳定性和可靠性则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应性主要指仪器对于不同监测环境和工况的适应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维护,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的选择,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的确定。

监测频率直接影响到对于结构变形和性能的评估,监测时长则决定了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设计监测方案时,需要根据工程特点、监测目的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

在工程实践中,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

例如,在高速公路桥梁的变形监测中,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的变形特点、车流量、桥梁材料疲劳性能等因素,设计合适的监测方案,实时监测桥梁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安全隐患。

同样,在地铁隧道的变形监测中,需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地铁车辆运行状况等因素,设计合适的监测方案,保证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项目概述××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保障工程质量,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工程的变形情况,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变形类型:包括沉降、倾斜、水平位移等;2. 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的位置;3. 监测精度:确定监测精度要求,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质量要求。

三、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包括水准仪、测斜仪和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情况。

2. 高精度全站仪监测方法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监测,通过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实现对工程变形的精确监测和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合于大型工程的变形监测。

3. 遥感监测方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工程变形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图象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工程的变形信息。

该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高的优势,适合于大范围的工程变形监测。

四、监测设备与工具1. 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变化,确定工程的沉降情况;2. 测斜仪:用于测量工程的倾斜变化,确定工程的稳定性;3.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工程的水平位移变化,确定工程的变形情况;4. 全站仪:用于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实现高精度的变形监测;5. 遥感设备:包括卫星、无人机等载体,用于获取工程变形的影像数据。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法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或者有线传输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消除误差,得到准确的变形数据;4.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程的变形趋势和变形速度,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地质灾害、地震、工程结构破坏等问题常常发生,这些问题对工程安全和持续运营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工程变形监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工程变形情况、预警可能的危险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综合的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来实现对于工程变形情况的监测、预警和分析。

二、监测目标1.施工期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期间,因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和地质造成的影响,以及施工材料和设备对地基和结构的影响,需要对工程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工程安全隐患。

2.运营期变形监测工程建成后,需要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结构变形问题,预警可能的工程安全风险。

三、监测技术方案设计1.监测方法选择(1)结构变形监测:选择合适的结构变形监测方法,如金属应变计、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地质和地下水监测:选择合适的地质和地下水监测方法,如岩层位移监测仪、沉降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对地质和地下水情况进行监测。

(3)卫星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工程变形情况进行大范围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的变形问题。

2.监测数据采集(1)传感器布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重要的结构节点和潜在的变形区域,布置相应的监测传感器,确保对工程变形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2)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部署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数据传输和存储等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

3.监测数据处理(1)数据分析算法:设计和实现监测数据的分析算法,包括对结构变形、地质和地下水情况的分析算法,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变形问题。

(2)数据可视化:设计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将监测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包括图表、曲线和地图等形式,为工程变形情况的分析和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4.监测预警和分析(1)预警系统设计:设计和部署监测数据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潜在的工程安全风险。

武引工程变形监测外观施工方案设计

武引工程变形监测外观施工方案设计

武引工程变形监测外观施工方案设计武引工程是指利用水力力学原理,通过水流的引导和控制,将水流转移到拟定的目标区域的一种土木工程。

在武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主要是通过安装一定数量的监测设备,对工程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的观测和记录。

本文将对武引工程变形监测外观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一、方案设计思路1.监测设备的选择:根据武引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用适合的监测设备进行变形监测。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测微水准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在选择设备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价格、精度、可靠性等因素。

2.监测点的设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变形监测的监测点位置。

通常情况下,应设置在工程的关键部位,如坝体、引水口、排水口等。

监测点的设置应尽量均匀分布,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观测到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3.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根据监测设备的要求,将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

可以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和判读: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读,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同时,还应将监测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对,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二、方案设计具体内容1.监测设备的选择:根据工程的特点,选用具有较高精度和可靠性的监测设备进行变形监测。

可以选择高精度的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测微水准仪等设备,以满足对结构变形的实时监测需求。

2.监测点的设置: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求,确定监测点的位置。

应尽量选择工程结构的敏感部位,如关键节点、变形较大的部位等。

同时,还应确保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变形监测的要求。

3.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根据监测设备的要求,将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

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

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

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一、引言在进行大型工程施工时,变形监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变形监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变形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及数据处理技巧。

二、选取监测仪器在设计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时,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监测仪器。

常见的监测仪器包括全站仪、倾角仪、测量电缆等。

全站仪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数据,倾角仪可用于测量结构物的倾斜角度,测量电缆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选取适当的监测仪器是设计一个有效监测方案的重要一步。

三、确定监测位置在确定监测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物的特点及监测目的。

通常,监测位置应尽量覆盖结构物的各个关键部位,包括支撑点、连接点、变形悬挂点等。

同时,监测点应选择在结构物的重要部位,如梁柱交接处、墙体结合处等。

通过合理的监测位置的选取,能够更准确地监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四、制定监测方案制定监测方案是设计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的核心步骤。

监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监测仪器、监测位置以及监测目的,以便实现准确、有效的监测。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频率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等。

例如,可以选择位移、倾角和变形速率作为监测参数,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和变形情况确定监测频率,同时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监测数据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监测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使用手动测量或自动监测系统进行。

手动测量需要通过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如全站仪、倾角仪等。

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自动地采集结构物的变形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

通过数据采集,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物的变形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施工变变形监测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以及有效数据的提取等。

数据清洗能够去除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校正是指将监测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对比,以消除误差。

工程变形监测安装方案设计

工程变形监测安装方案设计

一、引言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工程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工程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因此,设计合理的工程变形监测安装方案对于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工程变形监测安装方案进行设计,介绍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位置、安装方式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以期为工程变形监测提供合理、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工程变形监测设备选择1. 变形测点选择变形监测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进行,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监测设备:位移传感器、应变片、激光测距仪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设备。

2. 设备品牌选择在选择变形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品牌和质量。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国际知名品牌的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监测精度。

3. 设备性能选择根据工程的需要,需要选择适合的变形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精度、监测范围、监测频率等方面的性能。

三、变形监测设备安装位置1. 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工程变形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结构、变形特点等因素,合理地布设监测点,保证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工程受力变形的主要部位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2. 安装位置选择在进行变形监测设备的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监测精度。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工程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

3. 安全考虑在进行变形监测设备的安装时,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避免安装位置对工程和人员造成影响。

1. 安装方式选择在进行变形监测设备的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包括固定式安装、浮动式安装等。

2. 安装固定方法在进行变形监测设备的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安装注意事项在进行变形监测设备的安装时,需要注意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连接方式、电源供给等方面的问题。

五、变形监测数据处理1. 监测数据采集在进行工程变形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的采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清出城高架卫生河大桥高程变形监测控制网方案班级:测量3101姓名:刘涛涛学号:04302100146一、工程概况武都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涪江上游武都镇北城乡境内,坝区枢纽地处麦地湾,主要由大坝、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武引大坝地理位置为东经104°46′,北纬31°55′,距离武都镇约3.2公里,属于武引二期工程。

为了掌握武都水库高坝、厂房、及不稳定岸坡运行期的工作状态,验证设计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以保证高坝、厂房及近岸坡能安全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其进行外部变形监测。

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基点大部分在山坡上,山上树林茂密,不利于GPS信号的接收。

因此,只能采用常规边角网布设变形监测网进行变形观测。

二、已有资料情况1、《外部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2、《武都水库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复测测绘技术报告书》可用二等平面控制点11个,分别为:可用二等高程控制点有7个,分别为三、设计依据及引用文件本设计采用的规范资料有: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2、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四、主要技术指标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2、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n为测站数4、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注: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读书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五、施工设计方案1、平面控制网布设与施测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分布在大坝及下游两侧,主网设计由11个控制点组成Ⅰ等三角网,所有控制点均直接埋设在基岩或坝体上,且每点均建立观测墩和强制对中装置,在观测墩的下(侧)面嵌有不锈钢标志,供高程测量使用。

各点需对大坝外部变形观测视准线上的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进行联测。

监测基准网的坐标系采用大坝独立坐标系,以此直观反映坝体的水平位移,并进行一次布网。

由于施工坐标系也采用大坝独立坐标系,即以大坝轴线为X轴,以与大坝垂直向下游为Y轴,所以监测控制网与施工控制网联测,以施工控制网控制点为起算数据。

1)布设原则(1)点位布设在不易破坏的区域。

(2)与大坝变形观测建立必要的联系。

(3)组成的网形要有足够的强度。

(4)方案贴近实际,便于实施。

2)精度等级和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3)基准网布设根据变形点的数量、性质和位置环境状况,确定控制网的层次和布设方案。

由于变形观测点数量较多,并且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大坝两头)、地形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全部在基本控制网上进行。

根据变形精度要求和实地情况,计划分三部分进行设计。

(1)主坝区基准网布设坝区平面控制网由11个Ⅰ等三角点组成主平面控制网。

根据业主和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图纸等已知资料,现已确定控制网网形为以四边形为主的复合图形,见附图1。

在设计好的主坝区控制网中,Ⅰ-09和Ⅰ-07为已知点,分别对应原施工控制网中的Ⅲ-05、Ⅱ-04点,所以放样主坝区控制网中其他三角点时可在Ⅰ-10架站,后视Ⅰ-07,此时可观测放样出点Ⅰ-02、Ⅰ-03、Ⅰ-08、Ⅰ-09的点位。

(2)白石沟库岸段监测独立网布设白石沟岸段监测体需建立Ⅰ等基准网,网形由四个点组成独立Ⅰ等三角网,此测区距离主坝区较远,附近无已知精密控制点,需从主坝区联测建网,路线初步确定为沿两岸公路倒点。

因路线较长,无法一次完工,必要时需在中间段加设观测墩或钢管标志。

(3)窝坑里滑坡段监测独立网布设窝坑里滑坡段监测同样需建立Ⅰ等基准网,控制网由四个三角点组成独立Ⅰ等三角网。

基础数据同样需联测主坝区控制网,由主坝区控制网开始,沿两岸公路布设导线网,必要时需加设若干观测墩或钢管标志。

(4)水平位移观测墩的埋设在保证点位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我们尽量将观测墩埋设在基岩上,对于土层和碎石层较厚的区域进行基础处理,待监理同意后再行建造。

观测墩上安置强制对中基座。

(5)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12个测绘,方向多于6个时分组观测,全部观测过程采用瑞士徕卡TCA2003智能全站仪观测。

水平方向观测的限差严格按规范执行。

当一个方向的垂直角超过±2°时读记水准器格值,并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正。

为保证方向观测成果的质量,需对方向观测成果进行取舍:①凡超出规范规定限差的结果,均需重测。

基本测回的“重测方向测回数”超过“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将整份成果重测。

注:“重测”——因超限而重测者,称为“重测”。

因度、分及气泡长度读、记错误,困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而重新观测者,不以“重测”论。

“方向测目总数”=(n—l)x12,式中n为方向数。

“重测方向测回数”: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 l个方向,算作 1个“方向测回”,一测回中有2个方向重测,算作2个“方向测回”,以此类推。

因零方向超限而将该测回重测,应算作(n—1)个“方向测回”。

②在一测回中,需要重测的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 1/3时,则此一测回应全部重测。

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需要重测时该测回亦应全部重测。

但计算重测方向测回数时,仍按超限方向数计算。

③采用分组观测时,备组的重测方向测回数须独立计算。

④测回互差超限时,除明显孤立值可重测该测回外,原则上应重测最大和最小值所在的测回。

⑤个别方向重测时,只须联测零方向。

⑥基本测目的观测结果和重测结果,均须抄人记簿。

重测与基本测目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即每一度盘位置)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⑦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闭合差或边条件闭合差超限而重测时应将整份成果重测。

(6)竖直角观测:①天顶距采用中丝法观测4测回。

②垂直角互差不大于10″,指标差互差不大于10″。

③测边与测垂直角同步进行。

(7)边长观测:采用电磁波测距,每条边应往返观测4个测回,往返较差应≤ba 。

观测时的气象条件应满足:大气稳定、成像清晰,测站与镜站均应测定2d(*)*气象数据(温度、气压)。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4)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前方边角交会法位移点采用T3经纬仪和全站仪边角交会法观测,选用两个工作基点观测,观测4个测回,图形条件较差的点选用三个工作基点观测。

其限差为两次读书差不大于1.0″,测回差不大于5.0″。

5)水平监测平差①对水平角观测值进行测站平差,计算出各防线平差值的中误差。

②计算三角形闭合差,并按菲列罗公式计算测角中误差。

③对观测边长进行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投影改正,平面高程投影面为坝顶高程658米。

地球曲率半径R=6368778米。

④根据边长往返测平距之差,计算出往返测的平均值中误差。

⑤监测网的平差采用河海大学《大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软件》5.0版进行平差。

首期进行两次观测,检验是否为同精度观测,并按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采取平均值作为监测网的基准值。

2、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布设与施测根据大坝及各建筑物的类型,垂直位移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施测。

为满足各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根据设计方案,现需布设工作基点和水准控制点共18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设成环形网,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1)实地选点(1)水准基点:水准基点初定布置在坝区下游5km左右的稳定岩体上。

需与设计地质一起找一块地质比较完整的区域建立水准观测原点(宜采用1个双金属管标进行实施)。

(2)工作基点:为满足各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根据设计资料,现需布设工作基点(垂直位移控制点)共18点,编号分别为:大坝枢纽区BMⅡ01~BMⅡ09.白石沟库岸段BMⅡ10~BMⅡ12.柳林子近库岸段BMⅡ13~BMⅡ15.窝坑里滑坡段BMⅡ16~BMⅡ18.参考设计图纸,图上选取水准控制点,计算出其大致坐标,经实地勘察地质及通视情况后,确定出其具体点位。

建造埋设不锈钢水准标志。

对于山林里的水准控制点,需在显眼处设立指示桩或指示牌。

2)选择水准路线大坝枢纽区垂直位移控制网由9个Ⅰ等水准点构成,其中左岸6个,BMⅡ01-- BMⅡ06;右岸3个,BMⅡ07-- BMⅡ09。

坝顶两岸岩体上的工作基点需精密联测水准基点。

(左岸水准路线:首次观测取值时,由水准基点开始引测,沿左岸下游上坝公路,先联测到BMⅡ01,放样出其大致点位再依次测到BMⅡ02、BMⅡ03、BMⅡ04、BMⅡ05、BMⅡ06、最后到坝顶左岸岩体上的工作基点。

右岸水准路线:白石沟、窝坑里、柳林子水准路线:)设计与招标文件存在矛盾.现无法设计路线…待与设计单位沟通后重新设计3)水准观测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水准观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4)水准观测:垂直位移监测,采用Ⅱ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左,右岸各观测一个闭合环。

必要时需设置固定测点和固定转点,以提高观测的精度和速度。

二等水准测量每一站的观测顺序是:往测时,在奇数站:后-前-前-后;在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时,在奇数站:前-后-后-前;在偶数站:后-前-前-后。

5)水准网平差水准网的概算,观测高差加尺长改正,然后计算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有关限差为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大于0.5mm,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往返侧不符值限差为2mm R,R为测段长度,单位为km,环闭合差限差为1mm F,F为环线长度符合线路长度,单位km首期平差按经典严密平差,采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系统NASE for Windows V3.0,并按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取平均值作为监测网的基准值。

六、作业区困难类别划分:主坝区因其测区较大,地理条件复杂,山地作业范围多,山上树林茂密,没有道路,需人工开路。

因数目遮挡,严重影响通视情况,需人工砍伐部分视线上的树木。

所以此测区属最困难作业区域,其后依次为窝坑里、白石沟、柳林子。

后三块区域因无大坝坐标系参考点,所以要与主坝区控制网联测,因其距离很远,作业起来也较为困难。

七、工作量统计:水平位移控制点:23个(观测墩23个、水准标志23个)垂直位移工作基点:18个(观测墩18个、水准标志18个)水准基点:1个(双金属管标观测标志1个)大坝枢纽区垂直水平位移观测点:43个(观测墩43个、水准标志43个)注:招标文件注明每个坝段都有一垂直水平位移观测墩(共计30个),因设计图纸未到,未作统计。

大坝枢纽区垂直水平位移永久测点:24个(观测墩24个、水准标志24个)柳林子垂直水平位移永久测点:6个(观测墩6个、水准标志6个)白石沟垂直水平位移永久测点:2个(观测墩2个、水准标志2个)窝坑里垂直水平位移永久测点:10(观测墩10个、水准标志10个)大坝枢纽区地下水位测点:38个(钻孔38个)大坝枢纽区多点位移计测点:5个(钻孔5个)大坝枢纽区测斜管测点:6个(钻孔6个)注:招标文件注明坝轴线上左右岸各一个测斜管,因设计图纸未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