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 0 23456578 93537:;:5< 1 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 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 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 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 层合力决定的, 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 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也就是 说,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 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 会计估计的变动、 会计方法运用 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 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 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 但充当配角。 .’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 计准则、 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在运用盈余管理时, 必须同时具有空间 和时间的观念。 一般会计准则、 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 会计方法 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 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 还是会计数据本身, 也就是说, 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 %’ 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 的变动, 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 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从一 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 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 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 业的会计报告盈余, 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 /’ 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 利益, 但与公众利益、 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 特别是在谁是 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 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 如经理的分红、 认 !"
ii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金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谋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
管理纵横 ! "#$#%&’&$( )*+,-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王建辉
!摘 要 " 近几年来, 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 并呈现出多样化、 复杂化表现形式。 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 激励着企业经营者, 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 但从另一视角看, 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 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 稳定发展, 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 如此而言, 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 把握盈余管 理运用的度, 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 关键词 " 盈余管理; 利与弊; 适度运用 !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0 .&&$ 1 ). , &&-$ , &% (江西 南昌 %%&&)% ) ! 作者简介 " 王建辉,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系主任, 教授, 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展的目标。 四是有助于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适度的盈余管理可 以帮助企业合理、 合法避税, 进行税收筹划。它能在不违背 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又 符合税法所蕴涵的政策导向。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益 的选择。 就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而言,尽管盈余管理在国内外企 业均被广泛采用, 但是, 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度时, 就 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信息 的使用者,影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破坏社会的经济 发展。过度盈余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盈余管理超过合理 !" 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的限度时,就很容易转变为利润操纵,使会计信息失去相关 性和可靠性。而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 特征。其中, 可靠性是基础, 离开了可靠性, 会计便失去了生 命力。盈利信息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 它被投资者、 债权人等 外部信息用户用来评价企业的优劣有着重大意义。过度盈余 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将严重降低会计信 息的质量, 失去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 #"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 风险。事实上,许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未充分考虑到企 业的未来发展,而只是作为眼前的权宜之计。公司通过盈余 管理增加当期利润后,将使预期目标利润变得越来越大。如 果没有同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下一年度若达不到预期 目标,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和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只有更加变 本加厉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进行不合法的利润操纵和会计 欺诈,最终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信心,导致企业的市 《上海证券报 》对投资者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 场价值下降。 利润在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公司业绩不 佳, 将导致股票价值下滑等负面影响。 由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 $" 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一般情况 下, 盈余管理会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是, 不能忽略管 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 家的经济利益的事实。过度的运用盈余管理,会因为局部利 益损害全局利益。当前, 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 中国金融市场 的不稳定,细究起来,与各企业过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也有 一定关系。如果因为每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加控制 地进行盈余管理, 那么, 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 其后果是不 堪设想的。 %" 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不利。从博弈的角 度来看,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了过度的盈余管理,那么其他企 业要保持良好的操守就很难, 最终将导致恶性循环和不正常 的盈余管理竞争,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投资者将无法 区分各个不同企业的好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同 !" 参考文献: 0 ! 1 张楠楠,叶玉华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资本市 (# ) 场动因 0 2 1 " 会计之友, #))3 , " 0 # 1 傅太平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0 2 1 " 开发 (# ) 研究, #))( , " 0 $ 1 孙铮, 王跃堂 " 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 0 2 1 " (# ) 财经研究, !*** , " 0 % 1 章永奎,刘峰 "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 (!! ) 究 0 2 1 "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 , " 0 ( 1 魏明海 "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0 2 1 " 会计 &*’" 研究, #))) , 0 4 1 5678 9" .:68;, 著 " 王学军, 等译 " 26<:= 9" >6?8:@, 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 0 2 1 " 会计研 & !! ’ " 究, #))) , 0 3 1 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0 2 1 " (* ) 会计研究, !*** , " 0 责任编辑: 陈齐芳 1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购股权、 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 盈余管理的受益者 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 甚至政府官员。 二、 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 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 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 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 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 — 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 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 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 “委托—— 理者通常采用 — 代理 ” 的关系, 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 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 存在责、 权、 利等诸方面的矛盾。 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 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 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 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 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 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益或 利润最大化; 否则, 将各取其利。因此, 委托—— — 代理制度下, 经营管理者容易产生道德的背离, 为盈余管理提供可能。 原因二: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 业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常常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垄断许 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委托人要获得这些信息,就往往要付 出很高的代价,有时甚至不可能得到这些信息。这就使委托 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容,代理者可以籍此获得 某种信息的租金, 这对委托人而言就是代理成本。同样, 会计 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也很难获得企业独占的内部信息。由于代 (企业管理者 ) 理者 掌握着信息的制造与发布权, 出于自身利 益的原因, 会对会计信息进行隐瞒或夸张。因此, 对委托人来 说也就不可能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充 分性进行评判, 使得现代企业的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原因三:会计准则与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会计固有的 局限性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不同企业 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可 能制定得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的会计选择。如会计上要 求的权责发生制、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过程中就会不可 避免地渗入职业判断等许多主观人为的因素,管理当局也就 可能通过操纵应计项目、或有损失来确认虚拟业绩或“储存 利润 ” 。因为政府只能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 作出规定,而那些会计政策没有规定的特殊状况,就为企业 提供了会计选择的空间, 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土壤。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三、 盈余管理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盈 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等同于利润操纵和财务舞弊,它是 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并非限制在 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方法内;另一种则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 一种欺诈行为,由它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不 是欺诈性财务报告。盈余管理只是破坏了盈余数据的公允 性,没有破坏它的事实性,因为它的事项与交易是实际发生 的, 不是捏造的。同时, 盈余管理并不像财务舞弊那样对相关 利益方只有害而无利,它虽然降低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但 在降低契约成本、税收筹划、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 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就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而言,一是有助于企业度过暂时 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 又急需投资资金时, 往往 采用利润前推措施。此时, 企业一般来说财务状况不佳, 净资 产收益率不能达到配股筹资条件;资产负债率过高,潜在债 权人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企业若提前确认后期的利润, 如, 将直线法用加速折旧,降低坏账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 那么, 当期利润定当得以提高, 从而 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要求。同时,这些做法也提高了股 东权益率, 企业更容易通过举债方式筹集资金。这样, 可以帮 助企业度过财务难关,使企业能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 活动。 二是有助于企业减少契约成本。持契约观( !""#$#%&’ ()&’*+$’#&, -%*./%$’#0%)的学者指出,盈余管理可以降低契约 成本。他们认为,会计方法的选择同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契约 订立形式一样,可以减少企业各方之间的契约成本,促进企 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契约的不完备性,需要给经营者一定 的会计选择和处理上的灵活性,以便应对企业环境的变化和 其他无法预见的事件。特别是在外围环境变化影响到企业契 约的参考指标时,企业管理当局能够通过适当的盈余调整影 响契约指标,从而有效地避免再次谈判的成本或技术性违约 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 力, 对于维护有效合同也是必要的。但是, 这种盈余管理必须 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 集团的利益为前提。也就是说, 盈余管理运用得好, 是有利于 企业发展的。 三是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 的企业, 实施利润平滑手段, 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 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稳定股价,也有 助于股东达到财富最大化目标。 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 使 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 增长 ”的趋势, 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 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形象, 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企业若能 “虚 抓住有利时机, 调整生产经营管理, 提高市场占有率, 转 “ 实增长 ” 增长 ” 为 , 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实现企业长远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