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研究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研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基础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特性的重要内容。
本节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深层次特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的深层次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护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材内容、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保护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
教学设计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态度目标:使学生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1) 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共同具备的。
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并具体了解一些基本概念;3.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能源、物质和生命等各种自然物质和现象的总和。
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类的物质需求,二是由自然界所提供。
2.自然资源的种类:根据它们的特点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气候资源:指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自然因素组成的资源。
(2)土地资源:指土地的肥力、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等因素,以及与人类耕种和养殖相关的土地资源。
(3)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山泉、地下水和海洋等自然水源资源。
(4)矿产资源:指地质和化学作用形成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资源。
(5)生物资源: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1)可再生资源:指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在人类需要它的时候,它可以通过自我更新和再生来进行恢复和利用,如阳光、风能、水能等。
(2)不可再生资源:指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在人类需要它的时候,无法通过自我更新和再生来进行恢复和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绿色资源:指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资源,如太阳能等。
(4)灰色资源:指对环境和生态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资源,如煤炭等。
4.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对紧密联系的关系。
保护是为了保持资源的持续利用价值,而利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如何在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5.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或尽量减轻对后代能力的损害,留给后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自然资源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资源的案例材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资源吗?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找出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如有限性、可用性、整体性等。
学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理解其利用和保护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征。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矿产、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讲授新课(1)自然资源的概念结合图片和生活实例,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自然资源的特征①有限性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一些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开采情况,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一些资源可能会面临枯竭。
②可用性列举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如矿产资源用于工业生产,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等,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③整体性以生态系统为例,讲解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影响水资源的涵养和气候的调节。
④分布不均衡性展示世界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地图,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布特点:自然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我国及全球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关爱地球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4.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通过实地考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引出即将研究的问题。
自然
资源
的概
念
结合生活、联系已学过的自然资源,指导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结合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并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3. 树立正确的资
教学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我国
自然
结合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引出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资源
的特
点
自然
资源
的保
护和
利用
引导学生交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可行性行为。以垃圾分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及垃圾分类的积极影响。
总结
总结所学,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结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计划。
七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美丽景观,如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关于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和应用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资料,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练习,特别是第3、4题,它们将帮助你们巩固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稀缺性:“然而,有些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在人类开发利用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具有稀缺性。”
-分布的不均衡性:“我国水资源分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则相对匮乏。”
-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我们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利用地图、统计数据、实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探讨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利用周末时间,请大家开展一次资源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资源使用状况,并尝试提出改善的建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的案例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准备地图,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资源吗?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同时,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巩固(5分钟)采用抢答方式,让学生回答关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再生性特征,并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地理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
同时,准备一些自然资源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价值。
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此外,准备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在本环节中,我们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源、矿产等)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自然资源。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新课内容呈现本环节是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讲述法教师将利用讲述法,结合课本内容,详细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在讲述完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2. 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资源,分析其特点和作用,写成小论文。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数量:自然资源的数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2. 自然资源的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的概念、衡量指标。
3. 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3. 讲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介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设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准备:学案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够举出事例来吗?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师: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课堂新授:自主学习(一)师:下面我们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开始学习,同学们打开学案。
要求看课本P62—63页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生:自主学习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合作交流师:同学们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讨论。
生:交流、讨论。
质疑解疑:师生共同解答疑难问题。
师:订正63页活动题读64页活动题2,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进行小型辩论赛。
(1)确定正方:可再生资源是取得尽,用的竭;反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各方有2分钟时间准备。
(3)开始辩论自主学习(二)师:下面我们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开始学习,同学们打开学案。
要求看课本P64—65页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生:自主学习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小组交流生:汇报本节课讨论成果合作探究师:同学们打开学案学习要求:1、读课本66页,讨论活动题1,以小组形式进行回答。
2、围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的活动进行宣传(标语、图标等)。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数量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性,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
b. 区域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区域性,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c. 可利用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价值。
d. 有限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1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资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1.1.2 细节说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1.3 细节说明: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然资源的定义: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1.1 细节说明:解释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价值。
2.1.2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1.3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
3.1.1 细节说明:介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4.1.1 细节说明: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4.1.2 细节说明: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4.1.3 细节说明: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5.1.1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5.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5.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1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2 细节说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5.2.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需求增加,资源日益减少。
b) 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受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影响。
c) 多样性: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有限性: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需求增加导致资源减少。
b) 分布规律:分析地理、气候、地质等因素对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
c) 多样性:介绍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分类。
4. 展示直观教具:地图、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5.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珍惜资源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规律,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七、教学拓展1.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计7: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漫画的阅读和思考,初步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相关自然资源破坏的实例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漫画的阅读和思考,初步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对比和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生阅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图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图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 自然资源的分类4.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5.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像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有限、质量差异、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性等。
4.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资源的图像。
5.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6.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7. 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如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 作业论文: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评估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
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
(一)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找原因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三)想对策
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分组讨论:
(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展示提升,开拓视野
一、展示提升
二、开拓视野
启发与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
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知识梳理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达标测评
课后作业
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