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电视原理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电视原理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电视原理是指电视图像的传送方式和原理。
根据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电视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传输过程,最终在电视机上呈现出清晰、流畅的画面。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采集、编码、传输和显示。
首先是采集阶段,电视信号的源头通常是摄像机。
摄像机会将真实场景中的光学信息转化为电子信号,这个过程称为图像采集。
在采集阶段,摄像机会将场景中的连续信号分割成一系列的扫描线或像素,并转化为模拟电视信号。
接下来是编码阶段,模拟电视信号需要经过编码处理,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被准确地还原。
编码过程主要包括亮度和色度的处理。
亮度指图像的明暗程度,影响图像的黑白效果;色度则决定了图像的色彩,影响图像的色彩饱和度和色调。
编码后的电视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然后是传输阶段,基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传输方式。
这些处理和传输方式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压缩解压缩等。
传输方式可以是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如通过电视信号线缆或卫星信号传输。
最后是显示阶段,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被送到电视机上进行显示。
在电视机内部,信号经过解码和还原处理后,被发送到电视屏幕上的像素点。
利用逐行扫描的原理,电视屏幕的像素点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逐行刷新,形成连续的图像。
在这个传送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图像采集技术,摄像机要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真实场景中的光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
其次是信号编码和解码技术,编码过程要能够将基带信号转化为传输所需的信号格式,解码过程要能够还原信号并恢复出原始图像。
此外,数字信号压缩技术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损或无损压缩,减小数据量并提高传输效率。
总而言之,电视原理中的电视图像传送原理涉及到图像采集、编码、传输和显示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协同作用,电视信号可以准确地传送,并在电视机上形成清晰、流畅的图像。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探讨电视原理中的每个环节及其技术细节。
星网技术原理与实践习题解答2
第2章电视传像原理2-4、何谓对比度和亮度层次?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景物或重现图像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比值B max / B min为对比度。
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级差数称为亮度层次或灰度层次,可用标记。
2-5、什么是闪烁感觉?什么是临界闪烁频率?答:当脉冲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产生一明一暗交替变化的感觉,称为闪烁感觉。
如果将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提高到某个值以上,人眼则感觉不到闪烁,感觉到的是一种亮度恒定的不闪烁光源。
光源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之为临界闪烁频率。
2-8、人眼彩色视觉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怎样?它在彩色电视中得到怎样的利用?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眼的彩色分辨角(视敏角)一般比黑白大3~5倍,即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是对黑白细节分辨力的1/3~1/5。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实现色度压缩,亮色共用频带。
2-9、描述彩色光的三个基本参量是什么?各是什么含义?答:表征景物的彩色,需要三个独立的物理量: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称为彩色三要素。
亮度表征色光对人眼刺激程度的强弱,色调表征颜色的种类,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浓淡程度,即渗白程度。
2-10、什么叫扫描的同步?在顺序传输制中其重要性如何?答:进行扫描时,必须做到发、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一致,这在电视技术中称之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速度相同,称作同频;二是两端每行、每幅的扫描起始时刻相同,称做同相。
即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扫描同步,保证重现图像既无水平方向撕裂现象,也无垂直方向翻滚现象。
2-11、试述选择场频时所考虑的几个因素和最终选定的具体数值?答:场频选择包括:为使图像有连续感,换幅频率应高于20HZ;为使图像不产生闪烁感,换幅频率应高于临界闪烁频率即高于45.8HZ;但换幅频率越高,图像信号的频带就越宽,给传输带来更大的困难;再考虑减小交流电源的干扰图像以及信号频带不致过宽等,包括我国及欧洲各国换幅频率都选50HZ。
电视信号传输原理
电视信号传输原理
电视信号传输原理是指将图像和声音信息转变成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接收设备,再经过解调和放大等步骤,最终将图像和声音还原成我们能够观看和听到的形式。
电视信号传输基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方式。
模拟信号传输是通过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来表示图像和声音的细节。
在这种方式下,图像被分成若干个扫描线,每一行像素逐渐扫描并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随后的调制和调频等技术将图像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传输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将图像和声音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字编码,然后使用调制解调器将0和1的序列转换为电信号。
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稳定和精确地传输信号,同时还能够进行不同清晰度和频道的选择。
电视信号传输中还涉及调制、调频和解调等关键步骤。
调制是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转换为合适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调频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频率信号。
解调是接收设备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将接收到的频率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使其能够再现出图像和声音。
总的来说,电视信号传输原理是将图像和声音信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传输到接收设备,并经过解调和放大等处理步骤,实现图像和声音的还原。
这样,观众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清晰的图像和听到高质量的声音。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图像顺序传送: 把被传送的图像上各个像素的亮 度按照一定顺序转变成电信号,并且依次传送出去, 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照同样的顺序将各个电信号 在相应的位置上转变为光信号。 只 要这种顺序传送进行得足够快,那么由于人眼 的视觉惰性和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就会使观察者感 觉到整幅图像同时进行,这种按照顺序传送图像像素 的方法构成的电视系统,称为顺序传送系统。如图所 示。 这种顺序传送必须:1、迅速;2、准确。
顺序传送像素示意图
图2-5 光栅形状
(a)只有行扫描; (b)只有场扫描; (c)行、场扫描同时存在 扫描电流和场幅关系
行频:电子束每秒沿水平方向扫描的行数。 用字母fH表示,fH=15625HZ. 行周期:电子束水平扫描一行图像所需的时间。 用字母TH或H表示,TH=完整图像数。 用字母fv表示,fv=25HZ 帧周期:电子束扫描一帧图像所需的时间。 用字母Tv表示,Tv=40ms
2第二章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2015
像素顺序传送示意图
3。扫描
•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 逆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 次进行的过程类似。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自上而 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电视系统中,扫描多是由电 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 亮度的空间与时间的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 数(电信号),从而实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L = f L (t ) 黑白图像: 彩色图像:
行扫描正程:从左到右;行正程时间 THt 行扫描逆程:从右到左;行逆程时间THr 行周期 : TH = THt + THr 行频: fH=1/TH (每秒行数) 场扫描正程:从上到下;场正程时间 TV t 场扫描逆程:从下到上;场逆程时间TVr 场周期 : TV = TV t+ TVr 场频: fV =1/TV (每秒行数)
[在逐行扫描中,场、帧(幅)是相等的] fF = fV
f
fH=1/TH
=1/(THt+ THr )
fV=1/TV =1/(TV t+ TVr )
• 电视系统中: THt >> THr TV t >>TVr 行逆程系数:α=THr /TH 场逆程系数:β= TVr /TV
(规定:18%) (规定: 8% )
•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同步信号顶的幅值电平:100% 黑色电平和消隐电平幅度:75% 白色电平幅度:10~12.5% 图像信号电平介于白色与黑色电平之间
黑白全电视信号(图)(正极性信号)
黑白全电视信号(图) (负极性信号)
我国广播电视扫描参数
扫描方式:隔行扫描。 行频 fH :15625Hz; 行周期TH:64μs 行正程时间THS:≥52μs 行逆程时间THR:≤12μs 每帧扫描行数Z:625行 每场扫描行数:312.5行 场 频 fV : 50 Hz ( 帧 频 25 Hz); 场周期TV:20ms 场正程时间TVS:≥18.4 ms 场逆程时间TVR:≤1.6 ms 每帧显示行数Z/:575行 每场显示行数:287.5行
电视原理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电视原理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电视原理是指电视机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转化成可以通过电视屏幕播放的图像和声音的技术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图像的采集和图像的传输。
首先是图像的采集。
图像的采集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光线变换成电信号的过程。
电视机中的摄像头或摄像装置负责这一过程。
摄像头由一个感光元件和一个光学透镜组成,感光元件可以是光敏电阻、光敏器件或光电二极管等。
光线通过透镜聚焦在感光元件上,产生的光电信号经过处理转化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被称为视频信号,它包含了图像的亮度和颜色信息。
接下来是图像的传输。
视频信号通过电视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传输,最终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图像。
在传输过程中,视频信号被分成不同的频道,每个频道代表图像的不同部分,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种颜色分离的方式被称为三基色分色。
每个频道的信号通过电视机中的电路和线缆传输到电视屏幕上。
在电视屏幕上,根据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使用荧光物质制成的像素点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这些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彩色图像。
通过在屏幕上刷新这些像素,电视机可以显示连续变化的图像。
此外,为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现代电视机使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高清晰度显示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以提高图像的质量。
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则使用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像素点来显示图像,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细腻。
总之,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光线通过感光元件和透镜采集成视频信号,然后通过电视机的电路和线缆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在屏幕上显示出连续变化的彩色图像。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更加逼真和清晰,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视觉体验。
继续写相关内容:除了图像的采集和传输原理,电视图像还涉及到一些其他关键技术和原理。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内容。
一、视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在传输过程中,视频信号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过程。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要点分析2.1 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Z=9行时,取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
要与行场扫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解:本题是针对传统的CRT显示器扫描光栅形成而言的,它的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轨迹与其在偏转线圈中通入的扫描电流密切相关。
而新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则不在此列。
当Z=9时,在隔行扫描中,每场为4.5行。
因为α=0.2 为简单计,设T H=1S T Ht=0.8S T Hr=0.2S T F=9S T V=4.5S 。
又因为β=1/9 则T Vr=0.5S T Vt=4S画出两场行、场扫描波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行、场扫描波形图根据上述波形图中的时间关系,可分别画出第一场、第二场、及隔行扫描光栅图,如图二、三、四所示。
应注意以下几点:1. 行扫描正程轨迹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的直线,而行扫描逆程轨迹则是一条由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的直线。
因为α=0.2 因此,在行扫描正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若为4的话,则在行扫描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为1。
画图时要注意此比例。
2. 第一场正程结束时,行扫描刚好完成4行的扫描,因此其逆程应从屏幕的左下角开始。
由于场扫描逆程期是0.5s,行扫描正程有0.8s,,因此在场扫描逆程期只进行完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如图一中aa’。
画图时要注意第一场逆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上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
如图二中A’点所示。
图中,行逆程轨迹用黑虚线表示,场逆程轨迹用红虚线表示。
3. 第二场正程从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处开始,如图三中A’点,而第二场正程结束点应是第9行正程的5/8处,图一中b点。
画图时要注意第二场正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如图三中B点。
4. 第二场逆程期间包含了第9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3/8(0.3s)及其逆程。
电视原理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9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消隐信号分为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 号。 行消隐信号的宽度为12 μs, 场消隐 信号的宽度为25TH+12 μs。 因为采用隔 行扫描, 奇数场的场消隐起点与前面的一 个行消隐差半行, 偶数场的场消隐起点与 前面的一个行消隐相差一行, 如图2-9所示。 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号合在一起称为复 合消隐信号。
隔行扫描动画演示
18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 作业: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2 黑白全电视信号
2.2.1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 图像宽高比 • 图像宽高比也称幅型比。根据人眼的 视觉特性,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垂直视角 为15°,水平视角为20°的一个矩形视野, 因而电视接收机的屏幕通常为矩形, 矩形 画面的宽高比为4∶3。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2.2 场频
选择场扫描频率主要应考虑不能出现 光栅闪烁。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与屏幕亮 度、图像内容、观看条件以及荧光粉的余 辉时间等因素有关,为了不引起人眼的闪 烁感觉,场频应高于48 Hz。 随着屏幕亮 度的提高,屏幕尺寸的加大,观看距离的 变近,场频应相应提高。
22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0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矩形屏幕的大小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并习惯用英寸作单位, 一般家用电视机的 35 cm(14英寸)、 46 cm(18英寸)、 51 cm(20英寸)、 74 cm(29英寸)等 都是指屏幕对角线长度。 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分别为2 m、 2.5 m、 3 m、 4 m, 眼睛应与荧光屏中心处 在同一水平线。 为增强临场感与真实感, 还可加大幅型比, 例如, 高清晰度电视或 大屏幕高质量电视要求水平视角加大, 观 看距离约为屏高的三倍, 幅型比定为 21 16∶9。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电视传像是指将电视信号转换为可视图像的过程。
基本原理是通过捕捉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和解码等过程将图像传输到电视机上。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图像:电视摄像机使用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来捕捉光信号。
当光线照射在传感器上时,会产生电荷。
然后经过模拟电路处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电视摄像机在每秒钟内进行多次图像采集,以获得运动图像。
2.颜色编码:电视图像通常使用RGB(红、绿、蓝)颜色系统来表示颜色信息。
但是由于RGB颜色空间过于庞大,不方便传输,因此常常使用亮度与色度编码系统(YUV)来减少数据量。
Y代表亮度,U和V代表色度。
亮度通道(Y)用于传输图像的明暗部分,色度通道(U和V)用于传输图像的颜色信息。
3.数字化处理: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传输和处理。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使用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完成。
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化的离散信号,然后通过速率转换器(S/P转换器)将数据流速率转换为通信所需的合适速率。
4.图像压缩:为了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和加快处理速度,电视信号通常需要经过图像压缩处理。
其中常用的压缩算法包括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和MPEG(动态图像专家组)等。
这些压缩算法通过删除冗余数据和使用复杂的编码技术,使得图像数据量大大减少。
5.传输和接收:压缩后的数字信号通过电视信号传输介质(如电缆、卫星或数字广播)进行传送。
传输媒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磁波,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传输到接收端。
6.解码和显示:接收端的电视机通过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解码器还会对压缩的信号进行解压缩,以恢复原始的图像数据。
之后,模拟信号经过视频处理器处理,最后由显示器显示出来。
显示器可以是传统的CRT(阴极射线管)电视或液晶显示器(LCD)电视等。
总结来说,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捕捉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和解码等过程来传输图像信息。
电视机工作原理
电视机工作原理电视机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媒介,几乎家家都有。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甚少。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从其组成部分到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电视机的工作机制。
一、电视机的组成部分电视机由多个组件组成,这些组件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影像的播放和声音的输出。
首先是核心部件——显像管。
显像管是电视机的屏幕部分,负责显示图像。
其次是电子枪,电子枪通过发射电子束,控制光的亮度和色彩。
此外,还有扫描线圈、电子束偏转系统、声音放大器等辅助部件。
二、电视机的图像传输原理电视机图像的传输离不开三基色和扫描线的原理。
三基色即红、绿、蓝三原色,在电视图像中起到混合色彩的作用。
而扫描线则以逐行扫描的方式将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首先通过水平和垂直的偏转系统被分别偏转,然后经过扫描线圈的调控,按顺序逐行照射到显像管屏幕上,最终形成连续的图像。
三、电视机的声音传输原理电视机的声音传输主要通过声音放大器和扬声器来完成。
首先,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器增强信号的电压和功率,最后通过扬声器将声音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信号经过放大、调节等环节,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质的高保真。
四、电视机的信号接收与解码原理电视机要播放广播或电视节目,需要接收信号并进行解码。
首先是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输入端进入电视机。
接下来,电视机通过解码器对信号进行解码。
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电路、音频解码电路等进行处理,最终传输到相应的组件上实现播放效果。
五、电视机的遥控原理大部分电视机都配备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可以方便地操控电视机。
遥控原理主要是利用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
遥控器内部有红外发射器,通过按键操作,发射红外信号。
电视机上有与遥控器相对应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电视机按照相应的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综上所述,电视机工作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组成部分、图像和声音传输、信号接收与解码以及遥控原理等。
电视原理第二章
2.4 视频图象信号 2.4.1 黑白图象信号 1.黑白图象信号波形 • Video:单方向性,其信号本身只有正值 没有负值。分析图象信号的电平与所反 映的亮度关系,有正.负两种极性。 • 正极性:图象愈亮,信号电平愈高。 • 负极性:图象愈亮,信号电平愈低。
∵采用周期性扫描方法∴TV信号有周期性 的特点,如图象内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 都有变化,例亮度不同的斜条纹,则按 场频和行频扫描所形成的图象信号,其 具有二维傅立叶级数形式,即:
• 当收发端同频,但 相位相差半个场周 期时,接收图将会 发生上下分裂。
1
2
3
2
3 1
4
5
4
5
5
4
6 1
2
7 3
6
(a)
7
7
6 (b)
(c)
图2-12 收发两端扫描相位不同造成图象畸变 (a)待传送图象;(b)收发扫描相差半行时间造成图象左右分裂; (c)收发扫描相差半场时间造成图象上下分裂;
2. 消隐脉冲与复合同步脉冲
• CTV系统选用的传输信号是:Y、R-Y与B-Y。
• • • • •
三者的关系为: Y=0.30R+0.59G+0.11B ( 2-27式) R-Y=-(G-Y)0.59/0.30-(B-Y)0.11/0.30 B-Y=-(R-Y)0.30/0.11-(G-Y)0.59/0.11 G-Y=-(R-Y)0.30/0.59-(B-Y)0.11/0.59 ( 2-29式)
微图 分 2 、 16 积 分同 后步 的脉 波冲 形经 -
3 2 1 、、、 两提开 场高槽 同行场 脉同同 一脉步 致频脉 性率冲
前后区别
微分与积分电路
2.3电视图象的标准参量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1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构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3.卫星电视广播 用于远距离传输高频电视信号。 图为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任务表示图。
• 黑色电视基础—第三章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一、黑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点信号的发生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第五节 黑色电视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四、数字信号
用〝0〞和〝1〞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数字串来传送信息,那么称为〝数 字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方式异样可以用来传输图像中各点像素的亮度信息 和空间位置。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明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格式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明晰度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2.电视信号的传达 低频视频信号,调制 到射频载波上变成射频电 视信号,经有线电视网络、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或卫星 电视系统等不同方式传输 到用户家中。其主要物理 进程是调制和发射(相似 于装载和运输),关键设 备是调制器。
导入
电视信号的构成和传达
3.电视信号的终端显示 射频信号经解调(检波)
第三节 视频信号
全电视信号
视频信 号又称全电 视信号,黑 色全电视信 号包括图像 信号、复合 消隐信号、 复合同步信 号。全电视 信号波形如 图 所示。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 图像信号出现内行 正程时期。含有行同步、 行消隐信号的视频信号 波形及相互关系如下图。 图中为行正程时间。
黑色电视图像中低频局部(表现为大面积),既有亮度信号也有色度信号; 高频局部(图像细节),只要亮度信号没有色度信号,即没有黑色,称这种处 置为大面积着色原理。它浪费了带宽又不影响重现图像的质量。
电视工作原理
电视工作原理
电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信号传输和显示来实现的。
首先,电视接收到原始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来自于天线、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器或其他信号源。
然后,这些原始信号被发送到电视的解调器中,解调器负责将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形式。
接下来,解调器将信号发送到电视机的视频处理器和音频处理器中。
视频处理器将信号转化为电视屏幕上的可见图像,这是通过将信号分解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信息来实现的。
音频处理器则将信号转化为可听的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电视的显示屏通常是由液晶或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的。
液晶电视通过在液晶层之间施加电场来控制光的透过度,从而实现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图像显示。
而LED电视则使用发光二极
管作为背光源,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和颜色来实现图像显示。
在电视的背部,还有其他组件,如电源供应器、电路板和控制器等。
电源供应器负责提供电视所需的电能,电路板上则包含一系列电子元件和芯片,用于处理和控制电视的各个功能。
控制器允许用户通过遥控器或面板上的按钮来操作电视。
总体而言,电视的工作原理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视频和音频信号,然后经过处理和控制,最终在显示屏上呈现为图像和声音。
电视信号原理
电视信号原理
电视信号的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来实现。
在电视信号的发射端,原始的视频和音频信号首先被转化成高频信号。
高频信号经过调制,将视频和音频信号分别与特定的频段相结合,形成复合信号。
接着,这个复合信号被送到天线上,并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到达接收端的天线。
在电视信号的接收端,天线接收到传播过来的无线电波,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
接着,电信号经过放大和解调,将复合信号重新分离成视频和音频信号。
最后,视频信号被送入显示器或者电视屏幕上进行显示,音频信号则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整个过程中,电视信号的传输依赖于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天线的接收与发送。
通过调制与解调的处理,视频和音频信号得以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完整,使得我们能够在电视屏幕上观看到清晰的画面和听到清晰的声音。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广播电视传送图像的过程 图像上任一点的特性,都可以用下列函数来表示:
ϕ = f ( x, y , z , λ , t )
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仅讨论黑白平面图像,因 为黑白图像没有颜色,而且是平面的,这样上式可以 简化为
B = f ( x, y , t )
式中,B表示某点的亮度。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13) 面阵CCD有_____、 _____和_____三种基本型式。 (14) 行消隐信号的宽度为_____, 场消隐信号的宽度 为_____。 (15) 行同步信号的脉冲宽度为_____, 行同步脉冲前 沿滞后行消隐脉冲前沿_____。 (16) 场同步信号的脉冲宽度为_____TH。 (17) 如果接收机的场频稍高于场同步信号会使重现图 像_____移动。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3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2.3.1 图像信号
CCD传传传传传
取取取取
取取取取 取取取取
+ -
SHP SHD
图 2-9 相关双取样电路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3.2 消隐信号和同步信号 为了消去行、场逆程扫描线(简称回扫线),必 须由同步机产生行、场消隐脉冲。 按时间顺序将行消隐脉冲序列和场消隐脉冲序列 组合在一起称为复合消隐脉冲。 我国广播电视规定:行消隐脉宽为12µs(微秒); 场消隐脉宽为:25H+12=1,612µs。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8) 在逐行扫描中, 每帧的扫描行数Z为_____。 (9)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每秒传送_____帧, 每帧图像为 _____行, 每场扫描_____行, 每秒扫描_____场。 (10) 隔行扫描要求每帧的扫描行数必须是_____。 (11) 隔行扫描存在_____效应、 _____现象和_____现 象等缺点。 (12) CCD固体摄像机中CCD的含义是_____。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 选择题 (1)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行扫描频率fH是( ① 625 Hz ④ 50 Hz (2) 在行、 场扫描逆程令电视接收机显像管电子束 截止的是( 衡脉冲 (3) 保证场同步期间行扫描稳定的是( ① 同步脉冲 ② 消隐脉冲 ③ 开槽脉冲 )。 )。 ③ 开槽脉冲 ④均 ① 同步脉冲 ② 消隐脉冲 ② 15 625 Hz ③ 312.5 Hz )。
④ 均衡脉冲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4) 一般家用电视机幅型比定为( ① 16∶9 ② 5∶4 定为( )。 ③ 4∶3 ③ 4∶3
)。
④ 5∶3
(5) 高清晰度电视或大屏幕高质量电视要求幅型比 ① 16∶9 ② 5∶4 ( )。 ① 行频稍低 ② 行频稍高 频稍高 ③ 场频稍低 ④场 ④ 5∶3
iH
THF
THR
t0 t t1 t3
t6
(a) t1 t2 t3 TZF t 4 TH TZR
t2 t4
iZ (b)
TZ t0 t5 t6
t t5 (c)
图 2-1 逐行扫描电流和光栅 (a) 行扫描电流; (b) 帧扫描电流; (c) 扫描光栅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逐行扫描示意图 电子束在垂直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从左向右作匀速 扫描叫做行扫描正程,它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行正程时 间,用THF表示。电子束从右到左的扫描叫做行扫描 逆程,它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行逆程时间,用THR表示。 显然,行扫描周期TH等于行正程时间THF和行逆程时 间THR之和。行扫描周期的倒数就是行扫描频率fH。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2 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2.2.1 图像宽高比 用W和H分别代表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图像宽 度和高度,二者之比则称为图像的宽高比。 矩形屏幕的大小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并习惯用英寸作单 位, 一般家用电视机的35 cm(14英寸)、 46 cm(18 英寸)、 51 cm(20英寸)、 74 cm(29英寸)等都是 指屏幕对角线长度。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7) 场积累方式的光生电荷积累时间短, 垂直方向 分辨率提高。 (8) CCD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相关双取样是为了 数字化。 (9) 场频与交流电源频率一致纯属巧合。 (10) 信号电平与图像亮度成反比的图像信号称为负 极性图像信号。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4. 问答题 (1) 图像顺序传送利用了人眼的哪些视觉特性?图 像是怎样传送的? (2) 采用隔行扫描有什么好处?同时又有什么缺点? (3) 隔行扫描为什么要求每帧的扫描行数是奇数? (4) 若每帧的扫描行数是9行, 行逆程系数α为0.2, 帧逆程系数β为1/9, 画出隔行扫描光栅示意图。
(9) 场同步脉冲的周期是( ① 2 ms ② 10 ms
③ 20 ms )。
④ 40 ms
(10) 均衡脉冲的脉冲宽度是( ① 1.5 µs ② 2.35 µs ③ 4.7 µs
④ 5.6 µs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3. 判断题 (1) 隔行扫描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清晰度和避免闪烁 现象, 不得不增加带宽。 (2) 单位面积上的像素数越多, 图像越清晰。 (3) 在高清晰度电视中, 扫描行数已增加到2100行 以上。 (4) CCD摄像机有寿命长、 耐振动、 电压低、 体 积小、 均匀性好等优点。 (5) 隔行扫描要求每帧的扫描行数必须是偶数。 (6) 帧积累方式的光生电荷积累时间长, 引起动态 分辨率下降。
图 2-2 隔行扫描电流和光栅 (a) 行扫描电流; (b) 场扫描电流; (c) 扫描光栅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隔行扫描示意图 注意:帧扫描时间和场扫描时间的不同点。在逐行扫 描中,场扫描时间与帧扫描时间是同一概念。而在隔行 扫描方式中,帧扫描周期是场扫描周期的2倍, 即 TZ = 2TV 。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3.4 全电视信号 黑白全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 消隐信号和同步信 号叠加而成。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图 全电视信号的幅度比例按标准规定是同步信号电 平为100%,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为75%, 白电平为 10%~12.5%, 图像信号介于白电平和黑电平之间, 统称为灰色电平。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章
2.1 电视传像原理 2.2 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2.3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 电视传像原理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长距离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 方法有两种: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无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区别: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为了提高效率,正程扫描时间应占整个扫描周期 的大部分,电视标准规定了行逆程系数α和帧逆程系数 β:
THR TZR α= = 18% β = = 8% TH TZ
在逐行扫描中,所有帧的光栅都应相互重合,这就 要求帧扫描周期TZ是行扫描周期TH的整数倍,也就是说 每帧的扫描行数Z为整数, TZ =ZTH,fH=ZfZ。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TH
TH 2
25TH +12 µs
12 µs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 25TH +12 µs 12 µs
(b)
图 2-10 复合消隐信号 (a) 奇数场; (b) 偶数场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电视接收技术中,把收到的像素按发送端的规律 组合成原图像,叫做收、发两端同步。 同步的实质就是保证收发两端的电子束扫描步调 完全一致。这就是:第一,收发两端每秒扫描的行数 和场数应该相同,即每个行扫描周期和场扫描周期内 包含的像素数相同:第二,收发两端电子束扫描的位 置要一一对应,即发端在哪一点拾取的信号,收端也 要显示在哪一点。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思考题和习题
1. 填空题 (1) 在水平偏转线圈所产生的_____磁场作用下, 电子束沿着 ____方向扫描, 叫做行扫描。 (2) 在垂直偏转线圈所产生的_____磁场作用下, 电子束作_____方向扫描, 叫做场扫描。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3) 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为行扫 描周期(TH)。 行扫描周期TH等于_____和_____之和。 (4) 行扫描周期的倒数是_____。 (5) 帧扫描频率fZ远_____于行扫描频率fH。 (6) 电子束从图像上端开始, 从左到右、 从上到 下以均匀速度依照顺序一行紧跟一行地扫完全帧画面, 称为_____扫描。 (7) 电视标准规定了行逆程系数α=_____, 帧逆程 系数β= ______。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1 逐行扫描 显像管中的电子束扫描是通过水平偏转线圈和垂直 偏转线圈来实现的。 在水平偏转线圈所产生的垂直磁场 作用下,电子束沿着水平方向扫描,叫做行扫描。 同时 在垂直偏转线圈所产生的水平磁场作用下, 电子束沿垂 直方向扫描, 叫做场扫描。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实现奇数行隔行扫描的条件是
f H Z 2n + 1 1 = = = n+ fv 2 2 2
式中:Z是1帧光栅中的总行数,为行频,是场频, n=1,2,3… 我国电视制式是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625行,采用2: 1隔行扫描,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行。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隔行扫描存在下列缺点: (1) 行间闪烁效应 (2) 并行现象 并行现象有真实并行和视在并行 (3) 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复合同步信号包括行同步和场同步。复合同步信号 波形 在扫描过程中,必须保持收、发端扫描同步。收、 发端不同步现象演示。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3.3 开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为了保持行同步信号的连续性,保证场同步期间行 扫描的稳定, 在场同步信号内开了五个小凹槽, 形成 了五个齿脉冲。 利用凹槽的后沿作为行同步信号的前 沿。 凹槽叫做开槽脉冲, 其宽度为4.7 µs, 其间隔等 于TH/2。 齿脉冲宽度为27.3 µs。 在场同步脉冲开槽后,复合同步信号基本能使收 端的行、场扫描与发端同步。 开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