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合集下载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一)血液的入库
1、预订:普通血液成份根据临床需要量及库
存量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必须用当天新鲜
血制备的血小板、白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应提前预订,按血型及数量通知市中心血
站制备部门。

2、入库:由市中心血站按医院预订血液品种
及数量供应,输血科收到血液后由输血科
医技人员对血液逐包进行检查、核对,合
格血液录入电脑,在市中心血站的发血清
单上经手人和核对者双签名,每天工作结
束后打印入库清单并双签名。

3、出库: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由血库医技人
员按所用的血液品种及数量出库,所有数。

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工作,规范血站内部血液报废程序,避免因血液报废引起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血站内部所有血液报废工作。

三、责任部门1. 血站院长或主任负总责,负责制定和落实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2. 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血液报废工作;3. 采供血科、实验室科、输血科等相关部门负责配合完成血液报废管理工作。

四、血液报废标准1. 血液样本超过保存期限;2. 血袋破损;3. 血袋中出现异物;4. 收到信息患者拒绝或取消手术等;5. 血液经过留存期间再次检测,结果异常;6. 其他无法使用的血液。

五、血液报废程序1. 发现血液报废情况后,需要在首次发现之日起24小时内进行标记和报告;2. 护士长审核确认血液报废后,将血液标本送至实验室核对相关数据;3. 血站院长或主任负责签字确认,随后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 由护士长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销毁处理,确保安全无害。

六、血液报废记录和统计1. 血站应建立血液报废登记簿,记录每次血液报废的相关情况;2. 每月对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3. 定期对血液报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血液报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七、血液报废后的处理1. 血液报废后应按规定进行销毁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2. 销毁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确保销毁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八、安全保密1. 血站在进行血液报废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和保密规定;2. 对于血液报废的相关信息,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外部人员。

九、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中有关血液报废的规定的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十、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本管理制度实施后,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血站血液报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一、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任何事项不明之处,可与相关负责人联系进行解释。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5篇)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5篇)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一、工作目标和职责1. 确保输血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2. 准确管理和储存血液和血液制品。

3. 确保输血操作符合医疗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4. 协助医务人员共同完成输血工作。

二、工作时间和岗位职责1. 工作时间:根据医院具体安排,包括早班、中班、晚班和夜班。

2. 血库管理员:- 负责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验收、核对及储存工作。

- 负责血袋和血浆袋的登记、管理和储存。

- 负责记录和更新库存信息,保证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有效管理。

- 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工作。

- 进行血液及相关物品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参与传染病筛查和质量控制工作。

3. 输血操作员:- 根据医嘱,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并进行身份核对。

- 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

- 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注,确保操作规范及安全。

- 记录输血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 参与传染病筛查和质量控制工作。

- 维护输血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工作流程和规范1. 血液储存:- 血袋、血浆袋和其他血液制品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储存。

- 定期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检查和清点,确保质量和有效期限。

2. 输血操作:- 操作人员应对血袋和血浆袋等血液制品进行核对,确保患者身份和配血的准确性。

- 输血操作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保证操作规范和安全。

- 输血时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3. 血液库存管理:-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并与记录进行核对。

-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过期品应及时淘汰和销毁。

- 严格遵守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原则,合理分配和利用血源。

四、安全和质量控制1. 严格遵守血液操作规范和消毒操作制度,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无菌。

2.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参与传染病筛查,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4. 定期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篇)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篇)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范文XX医院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输血科血液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输血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接收、储存、配血、输注等工作。

第三条血液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血液接收与储存第四条血液的接收应由专人接收,并记录血液的品种、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第五条血液的储存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存放,并定期对血液进行检验和鉴定。

第六条领用血液时应符合血液配送规定,凭相关手续进行领取记录。

第七条需要退回的血液应及时进行记录并交到血库管理人员,退回的血液应进行退库处理。

第三章输血前的检验与配血第八条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充分的临床检验,确保受血者的血型、RH因子、交叉配血等信息准确无误。

第九条按照血液管理规定,对血液进行临床检验,确保血液的质量、有效期等达到标准要求。

第十条输血前需进行血清学检查,确保受血者无抗体和传染病。

第十一条根据受血者的血型、RH因子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合理的血液配血和交叉配血。

第十二条输血前需充分告知受血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书,确保受血者了解输血的风险与效果。

第四章输血操作与输血反应处理第十三条输血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护理准备,包括皮肤消毒、术前体位调整等。

第十四条输血操作应由专业的护士或医师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

第十五条输血时应仔细核对受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等,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输血时应掌握输血速度,根据受血者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七条输血后应对受血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反应,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和处理措施。

第五章输血后的护理与随访第十八条输血后应给予受血者适当的护理,包括监测血压、体温、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第十九条输血后应对受血者进行定期随访,关注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输血科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输血科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血库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
时申请报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主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转入“医垃”冰箱中上锁管理保存,待处理。

6.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7.血库于每季度10日前将上季度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xxx市中心血站。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xxx人民医院。

输血科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报废制度
1、血液报废的品种包括: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机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冰冻红细胞,冰冻血小板,冷沉淀等。

2、血液报废必须由经手人负责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来源经科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院领导批准方可报废。

3、库存期间出现异常情况需待查的血液及成分,应在24小时内向科主任及血站报告并填写“产品质量检测单”,经血站质控部检测分析,查明原因,由血站质控科核查签字后方可处理。

(报废或使用)
4、已批准报废的血液及成份,必须加贴明显标志,单独存放,按污物处理办法集中处理。

异常情况,必须加贴明显标志单独存放,并将血液信息转入电脑质控管理(实行脑管理的供血库/输血科)。

由血站质控科核查签字后方可处理。

5、报废的血液及成份,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献血者姓名、血型、血袋编号、销毁日期及销毁人、报废血液销毁记录妥善保管,以便进行追踪。

6、血液报废单和出库单须交财务部门进行出账和监督。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血液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防止血液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废血液的定义报废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1. 保质期已过或临近保质期;2. 检测不合格;3. 患者血液成分异常;4. 输血前、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5. 其他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

三、报废血液的管理流程1. 报废申请(1)发现报废血液的科室应立即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等信息。

(2)科室负责人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

2. 报废审批(1)科室负责人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输血科。

(2)输血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及数量。

(3)输血科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医院医务部。

(4)医务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输血科负责报废血液的销毁。

3. 报废记录(1)输血科对报废血液进行销毁后,应填写《血液报废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销毁方式等信息。

(2)输血科将《血液报废记录表》报送至医务部,医务部负责归档。

四、报废血液的销毁1. 报废血液的销毁应在输血科监督下进行,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2. 销毁方式:报废血液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3. 销毁记录:输血科应填写《报废血液销毁记录表》,详细记录销毁时间、方式、数量等信息。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部负责对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考核。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医院将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降低血液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

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

(急诊输血除外)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

病人如有输血反应。

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血液保存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

血液保存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

血液保留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血液保留、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一、血液的保留:1、实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挨次摆列寄存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四周环境切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注意察看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

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刻查找原由,实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留温度为 4℃± 2℃,血浆置 -20 ℃以下,血小板保留温度 22℃± 2℃,轻振荡。

二、血液的发放:1、工作人员应依据采血时间和先后挨次发血。

2、发血时应仔细查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样,与取血两方共同确认后署名,并签订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处,包含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

做好详尽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4、血液发出后,留取的供血者血样和受血者标本保留冰箱起码一周。

三、血液的输注: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查对交错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损坏渗漏,血液颜色能否正常。

正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门急诊 / 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符合,再次查对血液后,用切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赶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防止强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余药物,如需稀释只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刷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持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依据病情和年纪决定输注速度,并严实察看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响,如出现异样状况应实时办理。

四、血液的报废:血液出现以下状况时,需库血管理人员提请,由输血科负责人写血液报废申请,经主管领导确认,同意而作报废办理。

并将详尽状况做好记录登记在血液报废及办理状况登记本上,经手人一定署名。

1、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输血科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输血科的工作。

第五条输血科应当设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三章血液管理第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入库、储存、发放管理制度,确保血液质量。

第八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对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第九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追踪管理制度,对血液来源、流向进行追踪管理。

第十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信息管理制度,对血液信息进行登记、保管。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申请管理制度,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前检查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查。

第十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记录。

第十四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后监测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后监测。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输血科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改进。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第六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八条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当对输血科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输血科的监督、检查,确保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输血科进行评审,对输血科工作进行评价、改进。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6篇)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6篇)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本建立输血科(血库)是医院保存、检测、处理、发放血液及血制品的有效保证,其中心任务是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运用输血手段及成分的缺失状态,促进病人的康复。

它参与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计划,保障临床合理用血的供应,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对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对临床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给予必要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的各级各类人员除了像其他业务科室一样承担科内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必须做到各负其责。

1、行政主任(副)职责(1)负责解决输血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治疗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技术问题。

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2)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修情况,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资料积累和保管工作。

2、主任(副主任)技师职责(1)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____和调试工作,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并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2)负责疑难或特殊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免疫诊断、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及室内、室间质控。

开展成分输血,参加临床有关的会诊和治疗工作。

3、主管技师职责(1)开展科研工作,并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做好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指导下级技术和进修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2)协助科主任制定该科室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计划,并监督实施。

(3)了解国内外动向,结合本科情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4)认真执行并督促检查本科室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标准和工作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提请上级____批准。

4、技师职责(1)负责所用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鉴定、操作、建档和维修保养,做好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以及登记和统计工作。

(2)根据科室情况,参加相应的诊疗工作。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源由市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回。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____%),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____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____%。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内血液废弃物的处理,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血液废弃物的定义血液废弃物是指临床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无用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包装物等物质。

三、血液废弃物的分类1. 无用血液制品:包括过期的血液制品、污损的血液制品、无法使用的血液制品等。

2. 血液制品包装物:包括输液袋、针头、管道、输血袋、输血器、血管针、血袋等。

四、血液废弃物的收集1. 护士负责每天在各临床科室巡查,收集无用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包装物。

2. 统一使用标有“医疗废物”标识的红色垃圾桶进行收集。

3. 每次收集完成后,应将垃圾桶盖严实,确保血液废弃物不外泄。

五、血液废弃物的暂存1. 收集到的血液废弃物暂存于专用储存间。

2. 储存间内应保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清理,杜绝异味和细菌滋生。

3. 储存间内禁止吸烟、明火等行为,确保安全。

4. 不同类型的血液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暂存,以便后续处理。

六、血液废弃物的处理1. 医院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禁止私自处置血液废弃物。

2. 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封存,确保处理过程规范合规。

3. 血液废弃物处理单位应提供相关证明和报告,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七、血液废弃物的监督检查1. 医院应每月对血液废弃物的收集、暂存、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检查记录。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对重大问题应报告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3. 实施定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液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八、血液废弃物的责任1. 各临床科室负责血液废弃物的收集和暂存工作,确保规范操作。

2. 护士应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血液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处理安全合规。

3. 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血液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规范废物处理流程。

九、血液废弃物的处罚1. 对违反血液废弃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医院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承担相关责任。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一、概述输血科的血液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库存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制定本《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二、血液库存的分类1.ABO血型库存:按照A、B、O型血液分类存放。

2.Rh血型库存:按照Rh阳性和Rh阴性分开存放。

3.其他血型库存:根据其他稀有血型(如AB、ABO亚型)分开存放。

三、库存的管控1.入库管理(1)血液弃血量的记录:每日记录各类血型及Rh因子的弃血量,用于后续的库存补充与调拨。

(2)血液检测合格情况:确保入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入库检查和记录:血液入库时进行检查,如登记血袋号码、检查血袋完整性和包装外观等,并及时记录入库信息。

2.库存管理(1)库存更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即库存中的血液应按照入库时间进行使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2)库存补充与调拨:根据库存血液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库存并进行调拨,以保持库存水平的合理。

(3)库存报告:每月制作库存报告,包括当前库存量、消耗情况和调拨情况等,以便科室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

四、库存的保管1.温度管理: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6摄氏度之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血液变质。

2.光照管理:库房应保持暗光状态,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血液质量下降。

3.湿度管理:库房的湿度应维持在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水平,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血袋受潮。

五、库存过期管理1.库存监测:定期检查库存中即将过期的血袋情况,并制作过期血液报告。

2.报废处理:过期的血液应立即予以报废处理,不能再用于输血,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六、库存审核2.库存差异分析:对库存量和实际消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库存的人员培训1.新员工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库存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血液分类、库存更新和过期处理等。

2.定期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库存管理知识和技能。

八、库存的安全保障1.制定突发事件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库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血液贮存、取血、发放制度

血液贮存、取血、发放制度

血液贮存、取血、发放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及第六章有关规定并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出顺畅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制定本制度。

1血液的入库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舌: 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香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1.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2血液的贮存2.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2.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浓缩红细胞4士2℃ACD: 21天,CPD: 28天,CPDA: 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4土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4士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土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红细胞4土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4土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

冷沉淀-20℃以下一年。

全血4土2℃(同浓缩红细胞)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2.3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2.4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需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B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3.血液的发放3.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客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血液领取制度

血液领取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报废规程一、血液接收、入库、核查规程1、血液接收时必须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1血站的名称;2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储存条件;禁止将血袋不合格血液入库;2、接收后的血液经核对后,按不同品种,不同血型放入储血冰箱的指定位置,并根据血液信息进行登记和录入信息系统;3、血液交、接双方要当面核对并签字;二、血液的保存规程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贮存在2-6℃条件下;2、血小板贮存在20-24℃条件下;3、洗涤红细胞贮存在2-6℃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4、白细胞浓缩液贮存在20-24℃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5、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20—30℃低温冰箱内;6、冷沉淀贮存在-20—30℃低温冰箱内;7、储血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并作好记录;8、每台储血冰箱除自动显示装置,内部必须放置温度计,值班人员每4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一次,并作好记录;9、储血冰箱清洁消毒每周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10、储血冰箱出现故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如短期内不能修复,必须将血液转移到安全的冰箱内存放;三、血液的发放规程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接受过医院专门培训并有上岗证的人员到储血室取血;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姓名、姓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有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四、血液的报废规程1、血液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报废:1外观有异常;2发现有渗漏现象;3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2、需要报废的血液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血液报废表,将报废血液作好标识并妥善保管,由血站质检人员确认后签字后返回血站,按规定处理;标本采集、送检、运送、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规程1、目的保证标本采集到贮存过程符合本实验室检测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标本质量;2、适用范围血液检测标本、检测留样标本及临床送检标本;3、职责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送检、运送和交接;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临时接收和暂存;检验人员负责标本的接收、处理、保存和销毁;办公室负责组织输血科业务人员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4、作业步骤4.1样本采集要求:4.1.1:知情同意:与患者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4.1.2:采集:1、采集前严格核对患者信息,抽取1-2ml的患者血液于EDTA-Na2/K2抗凝剂的普通塑料试管中或含有抗凝剂的真空管中;贴好与患者信息一致的条码;2、临床送检标本要求:1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血样6-10ml,一支EDTA-K2抗凝,另一支未抗凝,每支3-5ml;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史及检测项目等信息,48h内采集;2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样本: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母亲和新生儿血样各1-2ml,EDTA-K2抗凝紫盖;标识清楚,贴有与申请单一致的条码,申请单注明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印象及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于4℃保存72小时内检测;4.2运输要求:运送前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包装材料应满足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易于消毒处理的要求;采集的血液标本由采血人负责置于试管架上;4.3交接要求:1血液检测样本:a.接收质量要求:样本采集量3-5ml;标识清晰、粘贴规范;标本信息与交接单完全对应;离心后无溶血、重度脂肪;b.核对检查内容:样本送达后,检验科人员核对标本数量、检查标本质量,双方签字确认;所有接收的样本由检验人员进行电脑交接核对;2临床样本接收要求:a.质量要求:样本管使用正确;样本数量正确;每管样本量3-5ml;标识清晰,与申请单一致,申请单内容完整;b.核对检查内容:样本接收人员检查样本质量,采集时间,记录标本状态;登记时应给予唯一性编号,防止标本混淆;记录交接时间、送检人签字,报告方式为书面报告;3问题标本的处理:a.血液检测样本:溶血标本、标识不清或不规范,血样量不足、试管破损等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标本,予以拒收,通过填写检验标本留取不合格拒收记录,通知留取科室,重新留样,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b.临床送检样本:样本标识不清、量不足、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通知临床重新送检样本,并告采集要求;4.4处理程序:检测样本3000-3800rpm离心15分钟,静置3-5分钟后按检测项目规程规定要求处理;4.5保存程序:输血科留取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和血交叉血液标本一周;标本放入指定冰箱2-8℃保存;4.6销毁程序:实验室检测结束后的血样标本经高温高压处理后,交院内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相关交接记录;5、支持性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6、相关记录检验科标本留样记录标本交接记录检测标本保存记录检测报告管理程序1.目的: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2.范围:适用于本输血科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3.权责: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5.2.1检测报告由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人签名等组成;报告的格式、内容应满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内容:5.2.1.1标题:检测报告;5.2.1.2本实验室名称;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5.2.1.4日期: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接收日期;5.2.1.5检测结果: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位;5.2.1.6检测人、审核人签字;5.2.1.7需要时应注明检测结果仅对本次样品有效;5.3报告的审核: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检测项目的齐全性,检测依据的正确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检测人员资格等进行审核并签名;5.4检测报告收发登记:在传送检测报告的同时将检测报告的收发情况进行统一登记,填写,以便于检测报告的管理;5.5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而进行复检的,复检后发出的检测报告的编号注明;5.6检测报告及检测原始记录的归档检测任务完成后,检测数据原始记录等归档保存,保存期在五年以上;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1、用物:常规消毒盘一个,采血针头、止血带、试管浅紫色、小垫、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医嘱变更单、交叉配血登记表、病历、手套、手消毒液;2、输血前要先进行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双人核对医嘱;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患者已经签定输血知情同意书核对完毕;3、拿病历到病房评估病人;进病房后核对床头卡和床号;双人再次核对;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凝血四项结果无异常核对完毕;4、在患者肘关节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开抽血针头;进针,抽完血后松开止血带,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将试管的血液摇匀5次帮患者按压穿刺点五分钟;直到穿刺点不出血;5、脱手套,洗手,核对内容用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试管标签、变更单,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核对完毕;无误后,把标签贴在试管上,在用血申请单上签名,将用血申请单圈好试管;6、立刻把血标本送输血科;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洗手,在变更单上签名及时间,同时于交叉配血登记本上签名;静脉输血操作流程用物准备:病历、变更单、0.9%氯化钠注射液、输血器、常规消毒盘,输血观察卡,急救盒,消毒液、体温表、输血不良反应单、无菌盘、变更单今天有一个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为60g/L,医生开医嘱需要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带用物和病历进病房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1、量体温;2、询问输血史及过敏史;3、询问及核对血型;4、询问病人及家属知情情况;输血科交叉配血完成后,持病历,血液制品转运箱到输血科取血;核对内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在发血报告单上领血者及核对者处签名;回到治疗室,检查用物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戴口罩;双人在治疗室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填写好输血观察卡、输血不良反应单眉栏;双人携用物到病房;按静脉输液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挂上冲管液,排气,在患者手下放置一小垫,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第一次消毒,松开止血带,戴手套,撕输液贴,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第二次消毒范围大于6cm;穿刺,贴好输液贴;收好小垫;调滴速;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血型检验报告单、变更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质量、血袋号及血液有效期;该次核对双人在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摇匀,接血袋,调滴速;洗手,输血速度宜先慢后快前15分钟20滴/分,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及血液成分调节速度,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血巡视卡;在输血观察卡上填写输血开始时间,滴速,患者状况等;嘱病人不要随意调快滴速,以免引起不适,输血的肢体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局部有红肿胀痛,滴速明显减慢以及其他不适,请及时按铃通知护士;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写上输血完毕时间;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洗手,记录;回到治疗室,签名不良反应单,医嘱单,护理记录、领血单;定血型、交叉配血实验流程第一步信息核对:接到取血护士交接的定血型、交叉配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再通过LIS系统查询核对申请单上填写血型与LIS系统中的血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或无血型,必须查找清原因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并签写处理意见在申请单并签名;第二步试验操作:审核后的申请单交行班复核,行班试验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核对符合要求后进行血型复核、交叉、抗筛、直抗卡式微柱,同时进行交叉管式盐水;试验离心等候时再核对申请单、样本信息、是否交叉加样等;第三步结果判读:认真判读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后再审核人员判读再次一致后,确认配血结果;第四步发血操作:再次核对申请单、样本管、卡式信息,完全一致后打印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输血记录单,在配血者、发血者处签名,在复核者处签名;第五步送血操作:送血护士先核对输血记录单、血型复核、抗筛直抗结果,完全一致后,在取血处签名,将血液运送致病房并交接签名;第六步样品保存:定血型样品按规定按顺序保存7天,交叉样品必须放入标本冰箱分类保存7天;盐水介质配血法: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2、主侧管分别加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3400转/min离心15秒;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凝聚胺配血法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主侧管:病人血清2滴+献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献血者血清2滴2、各加入LIM0.65ml,混匀后再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3400转/min离心15秒,弃上清,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观察结果;3、如果凝集散开,配血结果相合;如果凝集不散开,配血结果不相合;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别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进行ABO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抗原和B抗原,将血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表面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的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反定型中使用O细胞是为了检测抗A、抗B以外的不规则抗体;5,试剂5.1抗-A、抗B分型血清;5.2~5%、B、O、试剂红细胞;6试剂的质量控制;6.1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有效期、有无渗漏等,试剂红细胞无明显溶血;6.2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的抗-A、抗-B、试剂红细胞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6.3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7.工作程序:7.1正定型: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分别滴加抗A、抗B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受检者2%~5%红细胞1滴,混合;7.2反定型: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C”、“BC”、“OC”,各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A、B和O型2%~5%试剂红细胞1滴,混合;7.3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将试管轻轻摇动,仔细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也要注意凝集强度,这将有助于亚型等的发现;8.结果判定: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红细胞凝集强度判读标准进行;血型ABOAB正定型抗A抗B+--+-+-+AC-++-反定型BC+-+-OC----9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者有以下情况;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带或后带现象,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受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位过少或抗原性减弱等;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受检者血清中减弱或缺乏应有的抗A或抗B.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误判为不凝集;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和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血清中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如I冷抗体等,常干扰定型;观察细胞扣时手法不当,未发现弱凝集;如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首先要重复做实验一次必须用试管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读实验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必须进一步鉴定;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更规范11记录11.1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11.2血型检定及结果登记;RH血型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进行Rh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施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Rh血型系统主要有五种抗血清,即抗D,抗C,抗c,抗E,抗e;用五种抗Rh分型血清来检查红细胞抗原;在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做D抗原的鉴定,凡被检红细胞和抗-D血清凝集着为Rh阳性,不凝集者为Rh阴性;5试剂,抗-D血清;6.试剂的质量控制: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有效期、有无渗漏等;对所有的抗-D血清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7.工作程序:7.1取洁净小试管1支标识“抗-D”,加抗-D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加受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7.2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肉眼观察细胞扣,根据凝集情况判断结果;8.1结果判断:凝集者为RhD阳性,不凝集者再次检测,再次检测不凝集者为RhD阴性;8.2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9.注意事项:9.1红细胞悬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抗原抗体比列不当会出现前或后带现象,出现假阴性结果;9.2试剂或被检血清和红细胞的比例要适当,否则会漏检阳性结果;9.3观察细胞扣时手法要得当,防止用力混匀而漏检弱阳性;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操作规程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输血科血库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红细胞血型抗体除了抗A,抗B外,可能含有潜在的其他不规则抗体,而导致输血反应等问题;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抗体主要分为IgM和IgG抗体,IgM抗体长度大于35.7nm,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相连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IgG抗体长度大于24nm,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所以用3人份基本含盖常见抗原的O型红细胞,在不同的介质中检测,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抗人球蛋白介质等只要血清中存在常见的IgM和IgG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的介质中就会和筛选细胞发生凝集;5.仪器、材料与试剂5.1凝聚胺试剂5.2筛选细胞6.试剂的质量控制: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筛选细胞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无明显溶血,在有效期内;同时记录试剂厂家和批号;7.工作程序及结果判断:7.1取试管3支,分别标记“1”、“2”、“3”、各管加患者血清2滴,分别加入1、2、3号筛选细胞各1滴,混匀;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000转∕离心1分钟;7.2观察结果,3号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实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IgM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7.3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盐水介质中抗体筛选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1gM类抗体;再将3管继续做聚凝胺实验;7.4在聚凝按介质中,3管中有1管以上阳性者,为抗体筛选试验阳性,说明被检血清中存在1gG类抗体,要送血站进行抗体鉴定,7.53管均为阴性,表示在2种介质中抗体筛选均为阴性,说明被检血清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8相关文件;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8.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9记录交叉配血实验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保证安全输血,特制订本规程;2.范围:适合输血科血库全体工作人员;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3.3科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4原理4.1交叉配血实验分“主侧”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实验;“次侧”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实验;分别用盐水介质法检测IgM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用凝聚胺介质法检测IgG类不规则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实验不合;4.2凝聚胺介质法中低离子介质可以促进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的反应,在加入凝聚胺后,带正电荷的凝聚胺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进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近,引起的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集反应;如果是由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凝集,则会在加入再悬液时散开;5.材料与试剂聚凝按试剂盒;5.2抗A.抗B分型血清;5.35.4抗-D血清;6.试剂的质量控制;聚凝胺实验过程中,加入重悬液之前如无凝集时,将阳性对照血清代替待检血清按7.3操作进行质量实验,结果出现凝集,证实实试剂有效;7工作程序;7.1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申请单与血样管上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等内容无误,方可进行配血;7.2依据ABO血型定型操作规程,Rh血型定型操作规程进行献血者的受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血型的复查;7.3盐水介质配血7.3.1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主测”管加患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患者2-5%红细胞悬液1滴,以3400转/离心15秒或1500转/离心1分钟,以肉眼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7.3.2主次管凝集或溶血的要查找原因;7.3.3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再将原主次管继续进行凝聚胺介质法配血;7.4凝聚胺介质配血7.41各管加LIM液0.7ml14滴,混匀,加凝聚胺试剂2滴,混匀后3400rpm离心15秒,弃取上清液,不要沥干,轻摇观察由凝聚胺引起的红细胞凝集;7.42有凝集时各加入2滴垂悬液轻摇看结果: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红细胞凝集应在1分钟内完全散开,若是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凝集,反应则不会完全散开;7.4.3凝聚胺介质配血阳性者,疑似由IgG抗体造成,需进一步抗体鉴定;8注意事项8.1若红细胞中含有较多血清或血浆则需用盐水洗涤细胞一次;8.2若加凝聚按试剂后未见红细胞凝集需重做,可能是患者使用肝素类药物中和聚凝胺所致,需多加1滴poiybrene凝聚胺试剂以中和肝素;8.3观察盐水介质配血结果后,在阴性情况下再进行凝聚胺介质配血,如盐水介质配血结果为阳性,则勿需进行凝聚胺配血;8.4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9结果判断: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10.相关文件10.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0.2临床输血技术范围11记录11.1交叉配血实验记录报告单血液入库、管理一、血液领取、接收、入库、核对、账目登记一医院临床用血均须由所在行政区域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提供,不得自行采集异体血液;二到血站取血时,医务人员须持单位盖章的取血介绍信须注明血型、血液品种、数量、规格及取血人姓名前往、专车运送、专人保管、用冷链设施贮存;三输血科血库接到血站血液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仔细检查每袋血液是否有溶血、重度乳糜、破损、污染等情况;核对项目包括:规格、数量、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密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编号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和时间或制备日期和时间,失效日期及时间、储存条件;。

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三、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一)血液入库管理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码或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液逐袋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取回后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保留取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二)血液保存管理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贮存与贮血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悬浮红细胞 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贮血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4.贮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每天按时记录。

当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及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一、严格履行用血审批、登记手续。

由中心血站专人专车为我院送血,由值班人员和专职人员核对验收无误后入库,输血科拒收私自拿来的血液。

二、值班人员负责验收数量及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与中心血站联系。

三、全血、红细胞悬液放4℃保存,血浆放-25℃保存,白细胞、血小板、冷淀淀取回后通知病房迅速使用。

四、供者血经与受者血液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后由配血者打印配血单并签名,并由患者所在病房的工作人员将配血单与血袋逐项核对无误后签名取走。

五、在输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等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输血科值班人员联系,否则血液发出后不得退换。

六、如果血液超过其使用期限仍未用完,则履行报废手续,由当班提出并写明原因并签字,最后由科主任核实并签名后作报废处理,报废的血液均需由专人登记,并送焚烧炉焚烧处理。

如私自报废血液,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当事者自负。

输血发放管理制度

输血发放管理制度

输血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医院输血工作效率和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输血发放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发放管理应遵从科学、规范的原则,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输血发放管理的职责与义务第四条输血发放管理工作由医院的输血科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订立和完善输血发放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各类操作规程。

(二)负责输血发放的组织、计划和监督工作。

(三)订立并执行输血发放的文件、记录、报告的管理方法。

(四)负责输血发放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和事故处理。

(五)对输血发放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五条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是输血发放管理的执行者,必需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工作,并承当以下责任:(一)熟识并执行输血发放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各类操作规程。

(二)严格依照患者的医嘱,确保输血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负责核对输血血液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四)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保管和填写相关文件、记录和报告。

(五)发现血液质量问题或事故隐患时,立刻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输血发放的流程第六条输血发放的具体流程如下:(一)患者申请输血,由医生开具输血医嘱。

(二)输血科收到医嘱后,核对患者身份,确认输血适应症和相关检查结果。

(三)输血科依据医嘱,检查血液库存情况,提出输血申请。

(四)血库依据输血申请,检查库存情况,进行跟踪和配血工作。

(五)血库配血完成后,将相应的输血血液送至输血科。

(六)输血科接收血液后,核对血液和患者身份,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七)输血科依据医嘱进行输血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八)输血结束后,输血科记录输血情况,进行事后评估并反馈给血库。

(九)输血科对输血血液的剩余量进行正确处理和保管。

(十)输血科将输血信息及时归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评估。

第四章输血发放管理的质量掌控第七条输血发放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掌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一)血液入库管理
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码或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液逐袋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取回后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保留取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二)血液保存管理
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贮存与贮血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悬浮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
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贮血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4.贮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每天按时记录。

当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及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三)血液发放管理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
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并签署取血时间。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入先出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5.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血液报废标准:有下述任何一项的血液及其成分确定为不合格,必须报废。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超过贮存期限。

2.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未输完必须报废。

3.洗涤红细胞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超过保存期)应报废。

4.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后未输注、血袋已被打开未输注或有溶血现象,必须报废。

5.血液报废必须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经手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报废。

6.批准报废的全血及成分血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及时销毁。

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献血条码、血型、血袋编码、销毁日期及销毁人员。

报废血销毁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