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理论意义

合集下载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确立三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对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以期引领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被提上议事日程。

要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为此,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剖析~厘清该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实施过程、意义影响~分析该土地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并能提供更为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体制创新,土地制度,承包责任制第一章制度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从确立到发展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制度~它的发展遵循特有的路径规律。

从理论上讲~首先要弄清一些列的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一、制度的内涵人们对“制度”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而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定义更是形形色色~但德国学者史漫飞、柯武刚总结的定义似乎更为简洁而全面~即:“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

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

制度是一种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制度”概念的, 即“制度”是指“众所周知的约束人们的各种规则”。

制度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通常是成文的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一旦确立就会形成制度刚性~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晒场处理案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晒场处理案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晒场处理案例 - 深度评估与探讨一、引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它在改变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集体晒场处理案例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对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民自主经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晒场处理案例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个人理解和观点。

二、背景19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有效释放。

然而,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等客观条件,农民在经营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晒场制度得以确立和完善,集体晒场处理案例应运而生。

三、特点1. 民主决策:在集体晒场处理过程中,农民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方式,确定自己的产权关系、经营方式和风险责任。

这种方式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以平等、自愿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

2. 个性化设置:集体晒场处理案例能够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通过个性化的设置,让每个农民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利益和保障。

这为农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3. 利益共享:晒场处理案例鼓励农户们相互间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合作共赢的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的合作意愿,增强农户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影响集体晒场处理案例不仅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民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多数地区的集体晒场处理案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晒场处理案例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制度安排。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期,下列哪项措施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 洋务运动B. 清末“新政”C. 辛亥革命D. 北洋政府颁布的《暂行新刑律》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 加速了农村工业化进程C. 促使农民大量进城务工D. 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3、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B.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觉醒D.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4、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19世纪末为了自强而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B.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自强求富”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5、20世纪初,某国推行一系列改革,旨在减少财政赤字,提高政府效率。

以下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改革内容的是:A. 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B. 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C. 实行地方自治,减少中央财政负担D. 限制公共工程,减少政府开支6、在近代中国,某种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发展,对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产生于鸦片战争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推动了洋务企业的兴起C. 发端于戊戌变法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D. 形成于辛亥革命后,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7、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以下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时期采取的是:A. 恢复国民经济计划B. 推行公私合营C. 实施土地改革D. 优先发展重工业8、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改革国有企业C.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9、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 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高度发展B. 资本输出成为主导,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 国家干预经济,推行福利政策D. 科技革命推动,新型产业不断涌现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核心措施是()A.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推行福利政策B. 推行计划经济,加强国有企业C. 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D. 推行金本位制,稳定货币11、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产量B. 推行市场化改革,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C. 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增强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农民负担12、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B. 推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 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D. 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13、以下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了农村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14、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末“洋务运动”的成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C. 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民间投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5、在下列哪个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工商业经济为主的重大转变?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16、以下哪个不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A. 市场交易活跃B. 商业活动受到限制C.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 货币经济逐渐普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

试点阶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 在部分地区试点,取得成 功后逐渐推广。
全面推行阶段
1982年以后,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成为农村土地制度的 主要形式。
完善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土 地制度的改革,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不断得到完善 和调整。
推广过程
政策宣传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和好处,提高农民的认识 和接受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 展。
投资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政府财力有 限和农户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 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0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未 来展望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为 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
入来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拥 有了土地经营权,使得农民能够 分享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进
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0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 端
土地分配不均问题
土地分配不均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按人口和劳动力比例分配给农户,但由于历史 遗留因素、地理位置和家庭状况等原因,导致土地分配不均,影响农业生产效 率和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织 起来,共同参与农业生产、销 售和加工等环节的组织形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 合作社将进一步兴起,为农民 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利益保 障。
农业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内 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农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社的健 康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与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与弊

积极意义:政治历史来看:首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次,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

二是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三是走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caj>公平效率方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首先使得土地经营权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人,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效率问题;其次,土地按人均分配,实现了基本权利平等这一层次上的公平,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克服了劳动测量技术上的困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

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绝对分配平等这一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这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再次,这一制度与允许农民经商打工的自主政策相一致。

农民可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在安排好农活的空闲时间,出外兼业,提高收入。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使中国农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公平与效率问题.caj》《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nh》(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户的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和收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及其费用后,全部归自己所有),由于责任更直接,利益更明确且方法简便,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时,这种责任制已发展成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这一体制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它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把劳动者的劳动同生产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有机地集合起来。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家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上的新型的家庭,是集体经营的一个层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9月 , 的 八 届 九 中 全 会 作 出 决 定 , 村 人 民 公 社 实 行 队 党 农
( 队) 小 为基 础 、 级所 有 的体 制 。三级 所 有 、 为基 础 三 队 的体制 , 划小 了经 营核算 单 位 , 缓解 农村 矛盾 , 动农 对 调
民积极性 , 服 困难 , 展 生产 , 到 一 定 的积 极 作用 , 克 发 起 但 人 民公 社 存 在 的 根 本 问 题 并 没 有 解 决 。 家 庭 联 产 承
神 , 导广 大农 民谱 写 了改 革 发 展 的 壮 丽 史 诗 。党 的 领
十七届 三 中全 会指 出 :农 村 改 革 发展 的伟 大 实践 , “ 极
大地调 动 了亿 万 农 民 的积 极 性 , 大地 解 放 和 发 展 了 极
农 村 社 会 生 产 力 , 大 地 改 善 了 广 大 农 民 物 质 文 化 生 极 活 。 回顾 3 ” 0年 来 农 村 改 革 的 伟 大 成 就 , 于 进 一 步 深 对
大农 民生 产积极 性 ; 中央 觉察 问 题后 , 党 对农 村 关 系作 了调整 , 实行 队 ( 队 ) 基 础 的二 级所 有 , 问 题依 然 大 为 但
了极大 的热忱和 衷心的拥护 。
( ) 进 了农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农 业 生 产 的 发 展 二 促 1农 业 生 产 得 到 快 速 发 展 。 从 l 8 年 党 中 央 决 定 . 91
部 瞎 指 挥 、 迫 命 令 , 刮 “ 平 二 调 ” 产 风 , 伤 了 广 强 大 一 共 挫
农 民生产 积极 性 。承包 合 同规 定 , 够 国家 ( 业 税 ) 交 农 ,
留 足 集 体 ( 积 金 ) 剩 下 全 归 自 己 , 农 民 觉 得 过 去 千 公 , 使 活 为别 人 , 在 为 自己 干 , 的 越 多 收 入 就 越 大 , 发 了 现 干 激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的一种形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的农业现代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由每个家庭承包一定面积的土地,由家庭自行负责生产经营,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粮食及其它农产品给国家,剩余部分可以自由支配。

这种制度下,家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民的生产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在于,它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愿性,体现了农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思想,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的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这种制度,也避免了过去集体经济中的“大锅饭”问题,让每个家庭都能够享有自己劳动所得。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难以调节个别家庭的经营行为,容易导致土地流转和农村资源的破碎化等问题。

此外,也存在一些人对农民的利益不够重视的情况。

总的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适应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分配和经营制度。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发展。

- 1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精选)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精选)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精选)第一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精选)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新中国,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但历史是仁慈的,人民是富有创造性的!正所谓穷则思变,受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到户的启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重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自豪地宣称,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少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劳。

但世界在变,中国在变。

中国的农村在变,所以我们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理性地看待和反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绩1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破除了人民公社的绝对平均主义倾向,代之以更为灵活高效的生产方式,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繁荣了农村经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时至今日,中国仍旧以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人口21%的13亿人民,可见其效果之明显。

2、保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减少了改革阻力。

这在今天看来似乎太强调意识形态,但在那个刚从文革走出来的时代背景下,承认土地的公有制确保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有效地向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减少意识形态的阻力。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当时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从这个角度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产物。

3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全国市场经济。

回顾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及影响

回顾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及影响

回顾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及影响作者:张健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3期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使得我国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乃至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之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重要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并创造出新的成绩。

新形势下,解决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重中之重。

小岗村的这一次伟大实践对于我国土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之后的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形式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基本学习的是苏联的模式,也就是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到后来的高级农业合作社,一直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等,都实行的是集体农庄模式。

其特点就是大锅饭式的生产方式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这种体制使得大量农民吃不饱,也不愿意劳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之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早期在中国各地出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包工、包产和包干三大类,对应的实现形式有“包工到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

1.包工到组包工到组是我国集体经济体制下,较为内部的一种劳动运作方式。

具体内容是:生产方将时间限定、质量保证和相应薪酬的工作交给承包组,然后给予相应的回报或惩处。

因为工作、质量和时间和报酬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承包方也属于自愿行为,与以前的大集体作业形式相比,有效地控制了劳动监督费用和搭便车行为,同时激发了劳动者集体的生产积极性。

2.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也是集体经济内部的一种劳动组织方式,它改变了对劳动的计算方式,由之前的计量法改为计算产出所反映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内容是:把具体的产出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

具体操作是首先,把包产的那一部分全部生产队管理,而超产的那一部分全部由承包户或由承包户与生产队共同管理。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历史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村家庭集体所有制土地通过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农户,由农户负责管理和经营,实现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于1978年在中国农村全面推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1. 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承包土地给农民,使得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了耕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2. 增加了农民收入。

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后,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经营方式和作物种植品种,获得更多的收益。

3. 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了城乡经济互动和合作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4. 增强了土地保护意识。

由于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在承包后就成为了农民自己的财产,他们会更加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1. 土地分配。

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需要将原来的集体所有制土地划分为小块,再进行分配。

2. 承包合同签订。

农户需要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约定承包期限、土地面积、租赁价格等相关事项。

3. 农民自主经营。

在签订合同后,农民可以自主选择经营方式和作物种植品种,获得更多的收益。

4. 政府监管。

政府对承包土地的管理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土地流转难度大。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法律规定限制等原因,导致一些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无法顺利流转给个人或企业使用。

应对措施: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宣传教育,鼓励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权的有序交易。

2. 农民缺乏经营技能。

由于一些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导致他们在承包土地后难以实现高效的生产和管理。

应对措施: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水平。

3.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0年代初开始实施。

该制度的核心是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家庭承包制,农民个体或家庭通过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自主经营农田并享有经营收益。

这一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将土地承包给个体农户,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的优势在于它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灵活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农民也可以选择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灵活选择经营项目,发展农村产业,拓宽收入来源。

这种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为农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农民的土地承包面积有限制,这可能限制了农民的
经营规模和发展空间。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失和老龄化问题也对该
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了挑战。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合同
保障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综上所述,家庭联产承包包经营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该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浅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和不足

浅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和不足

浅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和不足浅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和不足[摘要]1982年到1986年,在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的支持和推动下,连续每年印发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央一号文件,联产承包被逐步深化确认,在当时生产机制的改革大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拥有粮食量都成倍增加。

今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承包制的活力已释放殆尽,它已经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只有对其进行整体创新,盘根错节的三农、城乡二元化难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劳动生产水平低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社会生产劳动关系上确实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效益的提高,主要贡献如下:1、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党中央再三强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制50年不变,其目的在于密切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重新调动起来,农村生产力因此又一次得到了解放。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

家庭承包责任制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彻底摆脱落后面貌探索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为农业尽快进入现代化轨道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缩小了城乡差距,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是完全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经济的全面振兴,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的经济底子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建国后,虽然争取了苏联的经济援助,但仅靠苏联的援助还无法全面开展工业基础建没,因此国家需要通过高积累来筹集资金,加快农业发展,使农业不仅不能拖工业化的后腿,还要为工业建设做出贡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改革开放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1.不利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量少,人地关系紧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到各农户手中,而根据中国的实际,法律对广大农民的约束性是最差的,越是刚性的法律到了基层越失去执行力,如果农民将手中大量农业用地将转为其他产业用地,耕地面积将会更加紧张,危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也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从世界经验看,当前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逐渐摒弃土地私有,出现了实行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和趋势。

浅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掀开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篇章【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以土地经营的联产计酬等多种责任制形态为起点,采用渐进的、多样化发展的制度变迁方式,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基本制度。

(一.)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种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

它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对土地产权进行重构;即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以往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体制,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使用、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的方式,建立起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

特别是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收益分配方式,大大改善了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时生产者边际努力与边际报酬相关性极小的状况,诱发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

由1978年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稳定了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期限长达30年,允许并推行土地流转的政策【4】。

应该来说,国家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推进与完善,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致力于满足农民对土地权限的需求,不仅缓解了当时萧条崩溃的农村经济,且在以后长达30年的土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创新性的指导作用。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性非常显著,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数据统计,198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380.15亿元,比1978年的1117.50 亿元增长了近113%;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接近了了当时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平均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产业链布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总结、对策建议。

1. 引言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通过将土地承包给个体农民或农户,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他们对土地的耕种和经营更加认真和努力,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

个体农民或农户通过承包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承包土地,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承包费和经营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研究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详解(重定向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录• 1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的影响•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自主签订了“包产到户”的私下契约。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肯定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要在全国推行这种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至此,一场由农民自发掀起的改革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大型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将原来的“工分制”调整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而且,这种农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段时期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农业产量连续丰收,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购买力开始增强,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虽然随着实践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某些局限性,但是其在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和全国粮食生产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开创与实践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的影响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解放农民和发展农业有何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解放农民和发展农业有何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解放农民和发展农业有何历史意义历史定位与发展趋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对解放和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与推动中国农村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从最初为了调动农民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简单朴实的想法,逐步上升到土地产权制度层面的改革,对于中国农村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984年7月1日到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大多数认为,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就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生产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把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同个人的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责权利统一起来,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的。

张雨林等人通过调查认为,集体和农户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和社员自主经营的积极性,能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多种经营的完善,适应了中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并带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农村责任制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把“所劳”与“所得”匹配起来,使农民成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吴象归纳了承包责任制的三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指出农民成为承包方,打破了大锅饭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趋势与前景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历史性、阶段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以及它对农村生产关系所作的调整,主要是由当时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张雨林等人认为,“统一经营、包干到户”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但也出现了组织形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内还要不断探索,寻找两者结合的具体形式。

2005年,在第七届全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上,河南大学于金富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张春敏博士等人主张,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史及其利弊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变迁,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大致可以将农村土地政策划分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时期。

介绍四个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陆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开放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我国大陆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极大提高,给广大农村生活开启了新篇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对比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的20年间,农民纯收入由87.6元增加到133.6元,年平均增长不到3元,而且几乎全面来自于集体分配收入。

粮食总产量也在1958年后一直减产,直到1966年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口粮人均在300斤以下,连吃饱肚子都不可能。

全国有近1/4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40元以下,有2.5亿人吃不饱饭。

1977年,平均一个大队的公积金不到1万元,买不上一部中型拖拉机,甚至于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伟大的创造,至今仍是农村经济的基石。

以重庆永川市为例,1978年农民纯收入为37元,1980年增长到95元,1985年增长到303元,是1978年的8.2倍,1988年再次增长到495元,是1978年的13.3倍。

这样,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功振奋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暖了人心,更是赢得了民心。

(中共中央于1998年10月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这次会议把长期实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正式确定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去掉了以前的“联产”限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影响

(碾niǎn子) 一住就逃荒。
乞 丐
只见凤阳女出嫁, 大
不见新娘入凤阳。
省 ”
安徽凤阳小岗村发生的一幕:
农村: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请欣赏学生表演
1978年小岗村的18户村民,签订了一份秘密合同, 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将田地包干到户耕种。
我们分田到户,每 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 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 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 粮,不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 也干(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 活到18岁。
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B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 城市是( C )
A、汕头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我国对内改革在城市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课后做一次小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或收集照片)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自主学习 深圳经济特区地位:
经济特区的代表, 对外开放的“窗口”
现在的深圳
现在的香港
思考:
经济特区的设置
自主学习——对外开放目的: 国家为什么会 选择这几个城
吸收侨资、市作外为经资济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区?
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沿海城市、 毗邻港澳、 重要侨乡
深圳
70年代的深圳
70年代的香港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一夜崛起之城”
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过 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经济特区(英语: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SEZ),是指一种地 理学概念,主要由国家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而设立 法律比本国更为宽松或具有优惠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除有省级经济 决策权外,还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与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利与弊

积极意义:政治历史来看:首先,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次,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

二是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三是走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caj>公平效率方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首先使得土地经营权回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成为生产的主人,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决了效率问题;其次,土地按人均分配,实现了基本权利平等这一层次上的公平,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克服了劳动测量技术上的困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

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绝对分配平等这一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这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再次,这一制度与允许农民经商打工的自主政策相一致。

农民可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长的特点,在安排好农活的空闲时间,出外兼业,提高收入。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使中国农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公平与效率问题.caj》2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中的土地与产权配置2.1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产主与发展2.2土地在宓尸凉麻中的分配2.3农戶家庭承包地上的产权设置2.4小结3农民行使土地经营决策权的效用分析3.1土地家庭经营的目标和实现条件3.2土地凉庭经营自主决策效用假设3.3土地探庭经営自主决策效用分折3.4小结4土邀家庭啟包銓营制对土地生产力提高的效果4.1土地家庭礦包制对土地生产力提高的件用斗.2 土地生产力持续性提高■4门粮骨商品率大幅度増长斗小结5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对無庭劳动力供需配置的影响5.1土地羸庭承包经营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5.2土地家庭审包经营对劳动者行为的影响5.3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使劳动效率快速増底5.4土地羸庭承包经营便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医域特征盯小结6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土地收益分配模式的改进氐1 土地收益分配的理论解释氐2 土地收益分配的一般原则6.3土地收益分配模式对农尸收益影响的比较分析氐斗土地羸庭承包经营制重建了农民的彖庭财产6.5小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nh》(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户的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和收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及其费用后,全部归自己所有),由于责任更直接,利益更明确且方法简便,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理论意义
经济二班梁巧杭 201221080213
摘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文: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介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的粮款等义务同承包土地的权利联系起来;把发包方应为承包方提供的各种服务明确起来。

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二.改革过程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中签署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端。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

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三.改革优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

所以,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四.改革的理论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

而这一直接结合的特殊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

作为阶级社会最后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也恰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着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

也正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出发,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设想。

恩格斯指出:“私有制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

”显然,恩格斯所阐述的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否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紧紧地与土地直接结合在一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农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

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由于利益的内在推动,使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