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最新流行人工分蜂方法
人工养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有技术的养蜂人可以随心所欲

人工养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有技术的养蜂人可以随心所欲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分蜂方式不同而不同,其中自然分蜂一箱蜂一年能分2~8箱左右,而人工分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养蜂技术和自然条件,例如自然条件适宜时一框蜂加一只蜂王或王台就能组成一个新蜂群,也就是说一箱蜂人工分蜂一年能分十几甚至几十箱。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蜜蜂品种不同而不同,例如分蜂性较强的中蜂一年可自然分蜂1~2次,每次分蜂可分2~4群不等,而分蜂性较弱的意蜂一般一年只自然分蜂一次且只能分2~3群,此外即便是同一蜂种也有不同的分蜂性,这一点在中蜂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箱中蜂每年产多少蜜?说说中蜂,经验告诉我们,中蜂一箱正常年产50斤,好的产到7 0斤左右(也得看很多方面)。
一、蜂种:蜂种不同产量不同蜂种不同一箱蜜蜂一年的产量也不同,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蜂种是意蜂和中蜂,一般情况下意蜂的年产量要比中蜂高,尤其是对大蜜源的采集力要远远强于中蜂,在正常年景一箱意蜂年产蜂蜜100斤左右,若蜜源和气候都适宜并能追花逐蜜则产量更高,而一箱中蜂年产蜂蜜大约只有10~20斤左右,定点饲养若气候不适时甚至可能不足1 0斤。
二、蜜源:蜜源不同产量不同蜜源是决定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养蜂没有蜜源就谈不上产量,这里也要根据蜂种不同来区别分析,中蜂多为定点饲养,因此在蜜源丰富且连续性较强的地区产量自然高,反之则蜂蜜的产量较低,而意蜂可以转地追逐蜜源,转地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蜜源期,如果能连续赶上几个大蜜源的话产量自然非常高,反之可能就谈不上产量了。
三、气候:气候不同产量不同气候影响蜂蜜产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蜜源开花泌蜜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的光照、气温、湿度和风力等条件下蜜源的泌蜜量也是不同的,其二是工蜂外出采集花蜜和花粉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温、降雨和风力等气候因素,高温、降雨、大风必然会影响工蜂采集,从而使蜂蜜的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四、技术:技术不同产量不同蜜蜂养殖是彻彻底底的技术活,不同的养蜂技术其蜂蜜的产量必然不同,在这里就拿中蜂养殖来说,从养殖方式来看新式活框养殖方式肯定比传统土养方式的产量要高,从放蜂采集方面来看小专场肯定比定点饲养的产量要高,从蜂群管理方面来看强群的产量肯定比弱群的产量要高,尤其是大流蜜期一个强群的产量甚至能顶好几个弱群。
蜜蜂人工饲养技术大全

蜜蜂人工饲养技术大全蜜蜂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精美的蜂蜜和其他蜜蜂产品,还起着传粉作用,促进植物的繁殖。
人工饲养蜜蜂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蜜蜂人工饲养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蜜蜂的养殖。
一、选择合适的蜜蜂品种在开始养殖蜜蜂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地区气候和环境条件的蜜蜂品种。
常见的蜜蜂品种包括意大利蜜蜂、大蜜蜂、黑蜜蜂等。
不同品种的蜜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繁殖习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成功率。
二、蜜蜂栖息地的搭建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建立一个合适的蜜蜂栖息地是至关重要的。
蜜蜂需要一个舒适的巢穴,包括一个蜂箱、蜜蜂巢房、蜜蜂过冬仓等。
蜂箱需要保持通风良好、防雨防螨虫等。
巢房必须具备保护蜜蜂免受外界侵害和恶劣天气的能力。
蜜蜂过冬仓要保持温暖和适度的湿度。
三、蜜蜂的饲养与繁殖蜜蜂需要充足的花蜜和花粉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为了确保蜜蜂获得足够的食物,养殖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蜜源,并按照适当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饲养。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给予蜜蜂适量的空间,保持蜂群强大和健康。
蜜蜂繁殖主要通过分蜂的方式进行。
养殖者可以根据蜜蜂的生长和繁殖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人工分蜂。
分蜂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蜂群的稳定和健康,合理控制蜂群的数量和密度。
四、疾病防控与管理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对蜜蜂进行疾病防控和管理是养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保持蜜蜂巢房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定期检查蜂房是否存在寄生虫和病原菌。
如发现蜜蜂群体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五、蜜蜂收获与蜂产品加工在适当的时间收获蜜蜂产品是蜜蜂人工饲养的最终目标之一。
蜜蜂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等。
蜂蜜的收获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保持蜂蜜的品质和口感。
蜜蜂产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养蜂经验:自然分蜂好还是人工分蜂好?

当蜂群群势壮大,外加花粉蜜源充足时,蜜蜂就会开始自然分蜂了,这是蜜蜂种群繁衍和扩大的主要方式,通过分蜂能得到两个及其以上的蜂群。
而在养蜂过程中因为操作方法不同,分蜂可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这两种分蜂方法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是自然分蜂好还是人工分蜂好呢?一、自然分蜂1、优点自然分蜂完全不用担心蜂群会有回蜂的情况,也就是分蜂群会飞回原巢,只要是自然分蜂后不管原巢是近还是远,不管是召回来了还是去野外了,都不会再飞回原巢。
因为这个优点,很多的养蜂人在人工分蜂时也会借助这个优点来进行。
比如将老王剪翅,只要在分蜂前把老王的一边翅膀剪掉,自然分蜂出去后就很容易找到分蜂群并召回,从而实现了自然分蜂。
还有就是自然分蜂蜂群培育出的蜂王质量更好,比起人工育王和及造王台的品质更有保障。
2、缺点有其优点必有其缺点,自然分蜂的缺点就是管理麻烦,蜂群群势不可控。
一个强群在自然分蜂时可能会分为3-4 个蜂群,而且什么时候分蜂,分蜂后该怎么找到和召回都是一个难点。
所以养蜂人在分蜂时常常会减产蜂群,去掉多余王台只保留一两个。
有的时候为了养强群,不仅要去除多余王台,甚至要提前把老蜂王关起来或者提前淘汰掉。
二、人工分蜂1、优点人工分蜂主动权在养蜂人手中,对于蜂群的控制力好,可以决定这个分蜂时间,利于发展蜂群数量和蜂群群势。
2、缺点操作比较繁琐,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人工育王,需要调脾,而且人工分蜂的蜂群极易发生回巢现象,尤其是距离越近的,所以需要操作技巧较多。
人工分蜂的蜂王有的时候不如意,比如调脾后的应急王台蜂王,个小品质差。
目前自然分蜂好还是人工分蜂好并没有定论,在分蜂技术不够是自然分蜂要好些,而分蜂技术掌握熟练时,人工分蜂更便捷,大型养蜂场建议选择人工分蜂。
蜜蜂养殖人工饲养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人工饲养技术大全蜜蜂养殖是一项具有丰富历史的传统行业,也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农业产业。
随着人工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蜜蜂养殖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蜜蜂养殖的人工饲养技术,帮助养殖者提高生产效益。
一、蜜蜂养殖环境的选择蜜蜂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在选择养殖区域时,应注意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养殖区域附近有农药残留、污染物等对蜜蜂有害的因素。
二、蜜蜂种类的选择根据养蜂的目的,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蜜蜂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蜜蜂品种有蜜蜂、猄蜂、意大利蜜蜂等,每种蜜蜂都具有不同的性状和养殖特点。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资源的蜜蜂品种,可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
三、人工饲养技术1. 蜜源的补给蜜蜂以花蜜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因此要保证充足的蜜源供给。
养殖者可以在养殖区域附近种植花草,提供充足的花蜜给蜜蜂,也可以用蔗糖水或蜂糖等代替花蜜进行饲养。
但需要注意,不同阶段的蜜蜂对花蜜的需求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蜜蜂的生长阶段和数量来合理补给蜜源。
2. 超级饲料的使用超级饲料是一种能够在蜜源不足时给蜜蜂提供营养的补充饲料。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蜜蜂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养殖者可以根据需要配制超级饲料,然后按照规定的比例投喂给蜜蜂。
3.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蜜蜂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在饲养过程中,合适的温湿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者可以通过调整养殖区域的通风和湿度控制装置,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疾病预防和控制蜜蜂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蜜蜂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可以采取灭螨、防治霉菌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常见的蜜蜂疾病。
五、蜜蜂养殖的管理技巧1. 蜂箱管理蜂箱是蜜蜂的家园,管理蜂箱是养殖者的基本工作之一。
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蜂箱的结构和材料,确保其严密性和稳定性。
此外,勤清理杂草和周围环境,保持蜜蜂的生活环境整洁和舒适。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留坝县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丛书(十五)中蜂新法饲养技术留坝县科学技术局Array留坝县科学技术协会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养蜂是一项投资小,用工少,见效快,收益大,不与农林牧争地、争肥的传统养殖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蜂提供的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毒、蜂胶等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所需,而且也是食品、医药、国防、电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以及蜂蜜和蜂王浆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养蜂不仅能生产蜂产品,而且通过蜜蜂传授花粉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经济价值超过蜂产品价值的10倍以上。
一、中蜂(中华蜂蜜)简介中蜂是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个优良蜂种。
体色特征:蜂王在自然界中有两种本色,一种腹节黄色环明显,整个腹部呈褐色;另一种腹节有明显的黑色环,整个腹部呈黑色。
工蜂头胸部为黑色,盖有灰黄色绒毛,腹节背面有5个黑环与深浅不一的黄色环相间,其色泽常因气候、蜜源、蜂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深浅变化。
雄蜂均为黑色。
(一)主要优点1、采集勤奋,抗寒耐热性强,能有效利用零星蜜源。
工蜂每天采集时间比意蜂(西方蜂品种)多1—3小时,并能在微雨及雾天进行采集。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7℃或升到30℃左右时仍能进行正常采集。
在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区,蜂群不需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外界大宗蜜源结束后,能利用零星蜜粉维持生活。
2、嗅觉灵敏,飞行速度快。
发现蜜源比意蜂灵敏,加之个体小飞行速度快,不仅采集次数多,且在飞行中能巧妙躲避天敌。
3、工蜂发育快,寿命长。
一般发育期19—20天,寿命比意蜂长10余天。
4、抗病力强。
中蜂对美洲幼虫病、孢子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虽也发现大、小蜂螨,但危害较轻。
5、产品质量好。
蜂蜜浓度高,质量好;蜂蜡纯净,不含蜂胶。
(二)缺点1、爱分蜂,易飞逃。
当群势达到4—10框时便产生分蜂热,发生自然分蜂,如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分蜂。
中蜂群内一旦缺蜜或病虫害严重,都易发生飞逃。
2020养蜂新技术《去繁从简,常用操作方法》

一、关于中蜂蜂种:
1、蜂王:①按颜色分有;黄色(此种现在已经极少)、黑色、枣红色、黑红色。②、按体型分;大肚型、瘦长型。大肚型肚子要大一点显得有点园而瘦长型身体要长一点,二者放一起体型有明显不同。
2、工蜂:①黄色:有浅色黑环比意蜂还温顺,甚至吃饱后个体与小一点的意蜂差不多,群势可达十五框可惜现在特别少需要运气好才会养到而且此蜂王也是黄的。②黄黑环:黄黑环对称,背第一节黑色,个头比黄色的略小,性情温顺尾部下垂,此蜂之王常为枣红和黑红色,特别在翅膀及背部节处和腹部为红色甚至头部也是红红的。③花色:工蜂小尾部上翘,凶。
三、关于蜂王 1 、老王由于产过较长时间的卵,体质肯定下降,再加上度夏期的折腾,进入秋繁后的产卵 数量和质量都不会很好, 有句行话: 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 没有好的秋繁起步, 后果可想 而知, 在秋繁期间必须培育好的新王, 并让新王产出越冬的优质越冬蜂, 所以度夏期间培育 的蜂王,大多品质低下,最好不用,应该在度夏前培育好度夏用王。
4、生产问题:①我地中蜂在特大蜜源时12框群一个秋天产量达130斤。可惜现在我地蜜源差了许多。②蜜源越好蜂群发展越好,不会出现衰退。③有蜜需要勤快取,长期不取会影响蜂群发展。
四、总结
以上内容是我地中蜂在我地饲养的心得和经验,而至于我地中蜂在其他地方的情况怎样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学无止境,事物是发展的变化的,在面对现实中应该学会应变。通常读书人喜欢理论研究,这是个好的方法和习惯但也是个致命的弱点,通常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养蜂是门技术也是门学问还是个产业,所以他的研究可能是不会有尽头的,更多的是需要突破框架突破传统思维突破经验突破理论突破权威突破迷信的限制。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从实际出发应用理论方法处理实际工作而又回归实际中来总结更高级的理论,这就是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还要多动脑多动手多请教,这些又系于己之心态,所以得加强自身修炼。特别值得注意的理论家是很难在养蜂工作中获得成就的。
近距离分蜂的最佳方法

近距离分蜂的最佳方法近距离分蜂是指在蜂巢或者蜜蜂聚集地附近进行采集蜂蜜等活动时,需要有效地避免被蜜蜂攻击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最佳的近距离分蜂方法。
1. 安全着装:穿戴合适的蜂服是分蜂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蜂服能够完全覆盖身体,包括头部、脸部和手部等敏感部位。
蜂服应该是轻量、耐用且不易穿破的材料制造而成。
此外,应戴上带有细密网格的蜂帽和手套,以防被蜜蜂叮咬。
2. 吸烟熏蜜蜂:使用烟熏蜜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烟能够让蜜蜂产生一种逃离的本能。
熏蜜蜂时,烟应该被均匀地喷洒到蜂巢或者聚集地周围,以使蜜蜂感到紧张并尽快逃离。
3. 尽量避免剧烈动作:剧烈的动作会刺激蜜蜂,使它们更容易发动攻击。
因此,在近距离接触蜂巢或者聚集地时,应尽量避免突然迅速移动的动作。
静静地站在原地,并尽量保持平静。
4. 不要戴香水或者强烈的气味:蜜蜂对香水或者强烈的气味非常敏感,这些气味可能会激怒它们。
因此,在分蜂时,应避免使用带有浓重香味的香水或者强烈的气味。
5. 不要打开蜂巢或者聚集地:在无专业训练或者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应避免打开蜂巢或者聚集地。
打开蜂巢或者干扰蜜蜂可能会激怒它们,导致被蜜蜂攻击。
6. 尽可能远离蜂巢或者聚集地:在进行近距离分蜂活动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被蜜蜂袭击的风险。
如果需要靠近蜂巢或者聚集地,应尽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不具备蜜蜂分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专业人士会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操作方式,以确保分蜂活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近距离分蜂的最佳方法包括穿戴合适的蜂服、使用烟熏蜜蜂、避免剧烈动作、不戴香水或者强烈气味、尽量避免打开蜂巢、保持一定距离以及寻求专业帮助。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减少分蜂时被蜜蜂攻击的风险,确保安全进行相关活动。
最新流行人工分蜂方法

九、 快 速 繁殖 法
内空气流通 。3 - 4小时后蜜蜂将草咬开 , 就很少飞返原巢 。
i、 远 移 法 按第 2种方法 , 把新分 的蜂 群立刻搬 到 5 k m外 的新 地址 ,一周后 ,再移 回场 内, 打开巢 门。3小 时后 , 撤 去纱 盖, 换上 副盖 , 盖好 大盖 , 缩小巢门。 四、 5 1 群 分 为 4群 法 如 1 群内有蜂 9 框、 子8 框、 蜜 2框 , 也可分为 4 群。 使 每一分蜂群都有带 蜂子脾 2框 、 蜜脾 1 框f 用蜜脾补充) , 诱
诱 人 1只蜂 王 。 再 由 乙 群提 到 甲群 封 盖 子 脾 2 框。 这 样 甲群
内有 蜂 4框 、 子5 框、 蜜1 框 。乙群有蜂 9框 、 子 6框 、 蜜l 框。分蜂群有蜂 5 框、 子5 框、 蜜2 框。
六、 7 3 群分 出 1 群 法 如有 3个 l 0框群 ,群势 和上述相 同 , 如果 打算 由 3 群分 出 1 群, 可先预备 1 个带纱 窗的蜂箱 , 打开纱窗 。由甲 群提 出带蜂子脾 5 框 ,由乙群提出子脾 2框 、蜜 1 框 ,由 丙群提 出蜜脾 1 框, 组成 一个强壮分蜂群 , 诱 人 1只蜂王 。 幽闭处置法如 前。再由丙群提 出子脾 2 框, 补助甲群。 七、 分 场 繁 殖 法 如要 由总场 内划 出 1 2群蜂 作繁殖群 , 可每 次都 由这 l 2群中提 出带蜂 子脾 1 0框 , 每框都 附有特选 的封盖王 台 1 个, 放在 1 个 1 0框运输箱 中, 再 由这 1 2群 中提 出带蜂子 脾 1 0框 , 放 在 另 一个 l 0框 运 输箱 中 ,把这 两箱 运 到 5 k m 外 的分场 。 在分场准备 1 0个蜂箱 。由两运输箱 中内剩下子脾 2框 、 蜂 3框 , 再加入蜜 脾、 空脾各 1 张。 五、 6 2群分出 1 群 法 如有 2个 1 0框蜂 群 , 群 势和上述相同 , 若 只打算分 出 1 群 ,可先预备 1 个带纱盖 的蜂箱 ,从 甲群 内提 出带蜂 的 子脾 5框 、 蜜脾 1 框, 由乙群 内提 出蜜脾 1 框 加入 分蜂群 ,
蜜蜂的繁殖与繁育技巧

蜜蜂的繁殖与繁育技巧蜜蜂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昆虫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了美味的蜂蜜,还承担着传粉的重要角色,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蜜蜂的繁殖与繁育技巧,对于蜂农和蜂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的繁殖过程以及相关的技巧。
一、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蜜蜂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繁殖过程。
蜜蜂的繁殖包括王后蜂的产生和新蜂群的形成。
首先,蜜蜂群体中的蜂王产蛋,每天可以产卵2000只左右。
产下的卵孵化后成为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幼虫会蜕皮形成蜂蛹。
蜂蛹在蜂房中发育,最后成长为成蜂。
在旺盛的蜜蜂群中,蜂王可能会产生多个王后蜂,并带领部分工蜂离开原巢筑巢建立新的蜂群。
在自然繁殖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蜜蜂通过空投、蜡蜢或者蚁军的方式传播花粉和花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这对于生态平衡和农作物的产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自然繁殖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如气候、食物供应等,对蜜蜂繁殖的影响较大。
二、人工繁殖为了控制蜜蜂的繁殖过程,提高繁育效率,人们发展了一系列的人工繁殖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人工繁殖方法。
1. 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将蜜蜂的卵取出并进行人工孵化,以提高幼虫的存活率。
人工孵化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优质的蜂王蜂进行交配;(2)在适宜的孵化环境下,将蜂王的卵或蜂蛹放入孵化器中;(3)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幼虫能够正常孵化;(4)饲养幼虫,提供充足的花粉和蜜液,促进幼虫的健康成长。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提高蜜蜂的繁殖效率,并控制蜂群的优质品种。
此外,人工孵化还可以帮助饲养者更好地管理蜜蜂的数量和质量。
2. 人工嫁接人工嫁接是指将优质的幼虫从原巢上移植到人工巢室中养育。
通过人工嫁接,可以控制蜂群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壮苗现象的发生。
人工嫁接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优质的蜜蜂巢室和蜜蜂工具;(2)选择健康、饭气充足的幼虫;(3)用细蜡线或者王蜂槽将幼虫从原巢上移植到人工巢室中;(4)在适宜的环境下,提供充足的食物,促进幼虫的成长。
中蜂人工育王法

37中蜂人工育王法章立华│文安徽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古坝村,242500饲养蜜蜂蜂王好坏至关重要。
在分蜂季节,虽然能从自然分蜂群中获取一定数量的王台,但产生王台的时间和数量往往不能满足换王需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蜂场,换王工作必须有计划地进行。
采取人工育王的方法可有效弥补以上不足,人工培育出的王台只要注意选种,管理得当,进行必要的饲喂,能够培育出大量的优质王台。
现将具体方法分述如下:一、选择育王群选择若干群势强、产量高、分蜂性弱、抗逆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王群和育王群。
如果选定的育王群暂时还没有达到育王的标准,可提前从其他群中抽调部分老子脾补充,使其早日壮大,达到育王要求。
二、移虫前的准备1.沾蜡棒的制作采用塑料王台人工育王,一般不易被蜂群接受,只能模拟自然王台来制作蜡质王台。
需要制作沾蜡棒,选用结实的木材,锯下15cm长,将其加工成直径1cm 的圆柱形。
前端2cm处是制作蜡台的关键部位,先用木锉打磨,再用砂纸磨光滑,并将其顶端打磨成与自然王台台基相吻合的形状。
2.制作塑料垫片由于人工培育的王台外壳蜜蜂吐蜡较自然王台要少,为了避免在导台过程中挤压王台,要设法加固王台。
选用类似饲喂器的塑料制品,将其切割成1cm宽的长条,再用剪刀将其剪成1cm见方的方块备用。
3.育王框的制作育王框上梁长度与巢框相同,宽度与3条横档相同,为1.3cm,下梁可有可无。
制作蜡台前用温火熔化蜂蜡,用小排笔沾蜡液滴在放平的横档上,再将塑料方片按压在蜡液上,使其与横档粘连。
育王框一般用3条横档,每条沾10~12个方块。
接下来是制作蜡台:准备一碗凉水,将沾蜡棒在水中浸泡片刻,再将蜡棒垂直插入稍凉的蜡液中,深度在1.5cm左右。
然后取出,在凉水中沾一下,甩去水珠插入蜡液,取出后直接安放在横档的塑料片上。
全部完成后将横档转动90°,使台口朝下,在蜡台与塑料片的结合处用排笔刷上热蜡液,一边加固后再刷另一边,这样蜡台就不会脱落(见图1)。
蜜蜂育王技术及注意事项

蜜蜂育王技术及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蜜蜂育王技术及注意事项【专家解答】蜜蜂育王技术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图:蜜蜂育王技术●蜜蜂育王技术1.蜜蜂的人工育王时间和条件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
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
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
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
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
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
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
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蜜蜂的人工育王准备工作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选择父母群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
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
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
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
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
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
蜜蜂人工分蜂

蜜蜂人工分蜂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
它是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和蜜脾组成新蜂群。
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
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如果不考虑蜂场的设备条件、当时当地的蜜源情况,无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必然造成全场蜂群都成为弱群,没有生产能力,这是应该避免的。
1.均等分蜂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壮。
做法是:把原群蜂箱向一旁移出 30~40厘米,另在对面30~40厘米处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连同蜂王放入空箱内,整理好两箱的蜂巢。
经过半天左右,给无王群诱入1只产卵王。
飞翔蜂返巢时,就分别飞入这两箱内。
如果其中一箱飞入的蜜蜂较少,可将它向原址移近些。
均等分蜂的缺点是使1个强群突然变成了2个弱群,它们需要经过1个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产。
对于分出的新群不宜诱入王台,因为新蜂王要经过10余天才能产卵,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响蜂群的发展。
如果新蜂王婚飞时丢失,则损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
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
可从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2~3框封盖子脾1框蜜粉脾,连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
放置在离原群较远的地方。
巢门用青草松松堵上,让蜜蜂慢慢咬开。
检查原群,选留1个质量好的王台,其余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诱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产卵王。
如果离大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否则,以后可将分群与原群合并。
3.混合分蜂是从几个蜂群中各提出一两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
次日给分蜂群诱入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
亦可在春末夏初,当蜂群发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时,每隔6~7日从这样的蜂群提出1框带蜂封盖子脾,混合组成新分群。
最简单人工分蜂办法桶养中蜂最简单分蜂

最简单人工分蜂办法桶养中蜂最简单分蜂最简单人工分蜂办法篇1:中蜂人工分蜂方法中蜂人工分蜂方法中蜂的唯一缺点是易产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较强而难以培育成大群。
笔者于2007年春从南安市东田镇一养蜂场引购15框中蜂,至今已发展至80框。
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人工分蜂的一些简单实用经验,现介绍给养蜂爱好者,以供交流探讨。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南方各地的丘陵、山区分布最广。
中蜂行动敏捷,嗅觉灵敏,采集勤奋,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南方气候、蜜源等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能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深受蜂农喜爱。
中蜂的唯一缺点是易产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较强而难以培育成大群。
笔者于2007年春从南安市东田镇一养蜂场引购15框中蜂,至今已发展至80框。
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人工分蜂的一些简单实用经验,现介绍给养蜂爱好者,以供交流探讨。
1.掌握自然分蜂规律,选好人工分蜂时间通常1框中蜂巢脾两面爬满约3000只蜜蜂,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时,群体壮大达4~5框蜂,导致巢内拥挤,通风不良,蜜粉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发展余地等,这些都容易促成自然分蜂,而且大群、老蜂王也易发生分蜂,从而导致工蜂减少饲喂蜂王,蜂王减少产生蜂王物质和减慢蜂王物质的传递,最终促成蜜蜂筑造王台,逼迫蜂王向王台基产卵,促使蜂群发生自然分蜂。
出现上述情况后,有80%~90%的蜂群会培育雄蜂,造王台,进行自然分蜂。
群数较多的养殖场多数采取人工分蜂,人工分蜂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同时可减少自然分蜂时收捕的麻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距离当地大流蜜期45天以上,蜂群已发展至满箱时进行人工分蜂,才不会减少蜂群的采蜜量。
当发现蜂王已在王台基内产卵或者台基内的王虫日龄达3~4日时,即可剪去蜂王一边翅膀的3/5。
王台的发育日期:3日卵期,5日幼虫期,8日封盖期(即王台封盖至第八日新王出台)。
一般在王台封盖到第五至六日,即王台下部的茧已露出并呈偏黄黑色时,可进行人工分蜂。
老式蜂箱分蜂方法

老式蜂箱分蜂方法嘿,你问老式蜂箱分蜂方法呀?那咱就来好好唠唠。
这分蜂可是个技术活呢,弄好了能让蜂群发展得更好。
首先呢,你得观察蜂箱。
看看蜂群是不是壮大了,有没有出现分蜂的迹象。
比如说蜂箱里的蜜蜂特别多,很拥挤,或者有王台出现了。
这就像看看家里是不是住不下了,得考虑分个家一样。
要是发现有分蜂的迹象了,就可以准备分蜂了。
找一个新的蜂箱,要干净、没有异味哦。
就像给蜜蜂准备一个新的“家”。
接着呢,在分蜂之前,最好选个好天气。
不能是下雨天或者刮大风的天,不然蜜蜂会不开心的。
就像我们出门也得挑个好天气一样嘛。
然后呢,开始分蜂。
可以把老蜂箱慢慢移开一点,把新蜂箱放在旁边。
再从老蜂箱里拿出一些巢脾,上面要有蜜蜂和幼虫,放到新蜂箱里。
这就像从老家里拿点东西到新家里去。
这时候,会有一些蜜蜂跟着巢脾飞到新蜂箱里。
但可能不是所有的蜜蜂都会马上过去,别着急哦。
可以在新蜂箱和老蜂箱之间放一些树枝或者草叶,让蜜蜂有个过渡的地方。
就像给蜜蜂搭个“小桥”。
等一会儿,看看蜜蜂的情况。
如果大部分蜜蜂都飞到新蜂箱里了,就可以把新蜂箱移到合适的地方。
要是还有一些蜜蜂留在老蜂箱里,也没关系,可以等它们慢慢适应。
分蜂之后,要注意观察两个蜂箱里的蜜蜂情况。
看看有没有蜂王在,蜜蜂是不是正常工作。
要是有问题,就得赶紧处理。
就像关心新搬了家的小伙伴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的蜂箱里蜜蜂特别多,我就想分蜂。
我按照上面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分蜂。
一开始还挺紧张的,怕弄不好。
但是后来看到蜜蜂在新蜂箱里也过得挺好,我就放心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老式蜂箱分蜂的方法,以后再遇到蜂群壮大的情况,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所以呀,你要是想给老式蜂箱分蜂,就试试这些方法吧。
肯定能让你的蜂群越来越壮大。
中蜂一脾分蜂复壮的方法

中蜂一脾分蜂复壮的方法展开全文所谓一脾分蜂就是采取一脾的蜂量进行复壮,蜂量虽然少,但蜜蜂健康无病,有可持续产卵的蜂王,这样的提出的新蜂群可采取科学地复壮法,逐步强大蜂群达到增产增效,为蜂场所用。
该管理操作的环境条件要求外界有蜜粉源,温度高于15摄氏度以上。
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
1.一脾分蜂加速增群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温度较适宜时,南方在油菜花期或是清明节左右,提一框带蜂的封盖子脾和一只产卵蜂王,注意提出的子脾要蜂附满整脾,确保蜂多于脾。
通过采取奖励饲喂,且外界蜜粉源不断,天气较好,很快蜂群由一脾发展成多脾。
一脾分群复壮法是实现蜂场数量快速增加的一种好方法。
带一张附蜂的子脾,介入产卵王或是老熟王台或处女王均可,但介入王台及处女王,其管理应参照交尾群的管理进行。
如何熟练采用一脾分蜂,这需要掌握一些要领,该法存在几个问题需要灵活调整:一是调出的老熟封盖子脾上如何使其脾上附着足够的蜂量;二是解决回蜂情况;三是布巢方式等。
为使调出的封盖子脾上附着较多的蜂量,选择要将要调出使用的封盖子脾,通过拉大此脾与其他蜂脾的框间距,同时盖上箱盖,由于拉大了巢框距,子脾温度会下降,这样将吸引更多的蜜蜂附在子脾上护子保温,约8分钟左右,将打开箱盖提出封盖子脾,注意动作要轻、稳,然后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另一只蜂箱内,如果子脾上附着的蜂量少,可从原群只抽调一张蜂数较多有蜂脾抖入该分出的蜂箱中。
关闭巢门打开通气窗,确保通气但蜂出不来。
分出后将新蜂群搬到离原蜂群约5公里外的地方,并介入产卵王或者王台。
同时在封盖子脾两侧各加入一张三分之一的巢础框,巢础最好裁剪成略椭圆形,加入隔板,便布巢合乎中蜂结团保温。
新分出的蜂群由于对初始环境可能存在不适宜,蜂王易飞逃,最好在巢门上安装防跑片,如介入王台或是处女蜂王就需要按照交尾群的管理方法,基交尾群的管理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有足够处女王交尾需要的雄蜂。
2.连续适当适量饲喂新分出的蜂群拉到新址的当日傍晚开始进行饲喂,采用优质白砂糖在沸水中化开,糖:水的比例为1:1,如果温度较高,可糖的比例可减少至0.5:1,即500克糖配1000克水,关于喂量多少,最好是采取奖励饲喂,喂量在1-2个小时吸取完为宜,连续进行饲喂,不间断,直到修造好了巢脾且不断有新蜂陆续出房,外界有持续不断的蜜粉源,有蜂附巢框上起赘脾了,可再加入空巢脾。
中蜂人工分蜂的5种方法

中蜂人工分蜂的5种方法
中蜂人工分蜂有以下5种方法:
1. 转移法:将一部分工蜂和蜜蜂蛹转移到另一个蜂箱中,使其形成新的蜂群。
2. 挂架法:在原有的蜂巢上面放一个挂架,将原有的蜂巢顶部的蜜蜂逐渐逼到挂架上,在挂架上建立新的蜂巢。
3. 分巢法:在原有的蜂巢旁边建立一个新的蜂巢,将原有的蜜蜂逐渐迁移到新蜂巢中。
4. 过篩法:将原有的蜜蜂和蜂蛹放在篩网上面,通过震动和刷拂将工蜂逐渐移动到另一个蜂箱中。
5. 引导法:通过给予食物和振动等方式引导一部分蜜蜂逐渐移动到另一个蜂箱中,形成新的蜂群。
意蜂快速繁殖蜂群方法

意蜂快速繁殖蜂群方法意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因为其经济效益可观,性情温顺,产卵多、采集力强、分泌蜂王浆能力强等特点,中国很多养蜂人养殖意蜂。
为了扩大生产,增加蜂产品数量,增加经济效益,意蜂快速繁殖蜂群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意蜂快速繁殖蜂群方法。
意蜂快速繁殖蜂群方法1、同群同箱分蜂繁殖在春夏季节,蜂群群势达到6~8脾,如果要繁殖蜂群,是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1个星期打开。
让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据蜂群内部情况,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等,用中隔板从中间一分为二,使两边蜜蜂不能互通。
1天后,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即可。
2、利用继箱和底箱分蜂繁殖在夏秋季节,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把底箱摆好,继箱放在平箱上摆好。
从蜂群里提出连蜂带子脾2~3脾,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
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1天后介绍入1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台。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势蜂脾不称,因此提出去的尽量幼蜂要多。
还要有一定的糖脾,若无糖脾,第二天一定要补足饲喂(1∶1),优点是用继箱分蜂,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3、转地落场分蜂在夏秋季节,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蜂场转地前,同样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转地落场后,在蜜蜂还没有试飞前,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空蜂箱里,最少也要2~3脾。
次日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台。
这种分蜂繁殖是提出的蜜蜂不会飞回原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势相对不会减弱,分出群比较好饲养。
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公里外,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4、利用换王季节分蜂繁殖蜂场换王时,如果要分蜂繁殖,同样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王台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连蜂带子脾提出2~3脾,作为繁殖群。
原箱分蜂最佳方法

原箱分蜂最佳方法原箱分蜂是饲养蜜蜂时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原箱分蜂指的是将一个繁殖繁殖的蜜蜂家族(也称为蜂群)分成两组,使每组都可以继续生长和繁殖。
这不仅可以帮助养蜂人增加家族数量,还可以帮助促进蜜蜂在蜜蜂家族内的繁殖和生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10条关于原箱分蜂的最佳方法,同时对于每一条方法,我们也将详细描述它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了解适宜分蜂时间在决定进行原箱分蜂之前,养蜂人应该了解适宜分蜂时间。
一般来说,适宜分蜂时间是在蜂群发育旺盛的季节,如春季和夏季。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大规模分蜂之前,应该检查蜜蜂家族的状况,确保它们健康并且强壮。
操作流程:在蜂群发育旺盛的时期,可以通过视察等方法判断其是否适合进行原箱分蜂。
需要注意的是,若蜂群健康状况不佳,则不宜进行分蜂操作。
注意事项:要在蜂群发育旺盛的季节进行分蜂操作,以保障蜂群繁殖和生长的需要。
2、寻找分蜂迹象分蜂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原箱分蜂之前,应该寻找分蜂迹象。
分蜂迹象可以包括女王蜂产生的蜂王漆味道变化、大量蜜蜂搬运蜂蜜、蜂王开始产卵并且许多工蜂搬运食物等。
操作流程:在视察蜂群的时候要留意分蜂迹象,特别是蜂王的产生和蜜蜂搬运食物的情况。
注意事项:要及时发现分蜂迹象,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原箱分蜂。
3、从蜂群中选出分蜂蜂群在进行原箱分蜂之前,需要将蜂群分为1、2、3、4框等不同大小的框架组成,每个框架都应该有蜂王和储蜜等必要条件。
从中选择出近年的蜂群进行分蜂。
操作流程:在寻找分蜂蜂群时,要结合蜂群数量、健康情况、生产状况等多方面考虑,选择浮沉大的蜂群进行分蜂。
注意事项:要选择健康、强壮、能符合分蜂条件的蜂群,才能进行有效的原箱分蜂。
4、将分蜂蜂群转移到新的蜂箱中在进行原箱分蜂之前,需要准备一个空蜂箱作为分蜂蜂群的新家。
在将蜂群转移到新的蜂箱中时,需要注意保持蜂群的安静,以免惊动它们。
操作流程:将分蜂蜂群从原先的蜂箱中取出,根据需要添加上框架,然后放入新的蜂箱内,并添加必要的储蜜、蜂王等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流行人工分蜂方法
1 均等分蜂法
将1箱强群分成2箱,子脾、蜜脾和蜜蜂平均分配,1箱有原来的蜂王,另一箱诱人1只新产卵蜂王。
以原位置作标准,两箱的原位置左右距离都是30 cm。
这时采集蜂回巢时,不见原来位置的蜂箱,不得已分向左右两侧箱内飞人。
如发现一箱的蜜蜂较少,就把这箱向原位置移近些,或把蜂多的那箱移远一点,以后蜜蜂数自然就平均了。
2 幽闭法
原箱不动,从里面提出一半带蜂的子脾和蜜脾,放于一新箱内,同时诱入1只产卵蜂王,在箱上盖上铁纱副盖,关上巢门。
然后搬到暗室内幽闭3~4 Et,再移到新位置,打开巢门。
或是把分蜂群的巢门用草堵上,放在新位置,注意巢内空气流通。
3~4小时后蜜蜂将草咬开,就很少飞返原巢。
3 远移法
按第2种方法,把新分的蜂群立刻搬到5 km 外的新地址,一周后,再移回场内,打开巢门。
3小时后,撤去纱盖,换上副盖,盖好大盖,缩小巢门。
4 1群分为3群法
如1群内有蜂9框、子8框、蜜2框,则可分为3群。
先提出带蜂的子脾3框和蜜脾1框,放于5框箱内,诱人产卵蜂王1只,原群内剩下蜂3框、子2框和老蜂王,再加入蜜脾、空脾各1张,蜂箱放在原址不动。
把2个分蜂群放在暗室内幽闭3~4日后移到新位置,放开巢门。
可把2个分蜂群放在一个10框箱内,中间用严密的隔板把箱内空间分成2部分,各开一个小巢门,蜂箱前壁巢门上方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黄、蓝),以免蜜蜂走错巢门。
同样需要在暗室内幽闭3日。
5 1群分为4群法
如1群内有蜂9框、子8框、蜜2框,也可分为4群。
使每一分蜂群都有带蜂子脾2框、蜜脾1框(用蜜脾补充),诱人产卵蜂王1只,原群内剩下子脾2框、蜂3框,再加入蜜脾、空脾各1张。
6 2群分出1群法
如有2个10框蜂群,群势和上述相同,若只打算分出1群,可先预备1个带纱盖的蜂箱,从甲群内提出带蜂的子脾5框、蜜脾1框,由乙群内提出蜜脾1框加入分蜂群,诱人1只蜂王。
再由乙群提到甲群封盖子脾2框。
这样甲群内有蜂4框、子5框、蜜1框。
乙群有蜂9框、子6框、蜜1框。
分蜂群有蜂5框、子5框、蜜2框。
7 3群分出1群法
如有3个10框群,群势和上述相同,如果打算由3群分出1群,可先预备1个带纱窗的蜂箱,打开纱窗。
由甲群提出带蜂子脾5框,由乙群提出子脾2框、蜜1框,由丙群提出蜜脾1框,组成一个强壮分蜂群,诱人1只蜂王。
幽闭处置法如前。
再由丙群提出子脾2框,补助甲群。
8 分场繁殖法
如要由总场内划出12群蜂作繁殖群,可每次都由这12群中提出带蜂子脾l0框,每框都附有特选的封盖王台1个,放在1个10框运输箱中,再由这12群中提出带蜂子脾10框,放在另一个l0框
运输箱中,把这两箱运到5 km 外的分场。
在分场准备10个蜂箱。
由两运输箱中各提1框带蜂子脾:1框附有王台,1框没有,放在一蜂箱内,成一小群,一共分成10小群。
以后继续这样实行,结果分成81群,而且还采了540 kg蜂蜜。
这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有大量备用的空巢脾,使蜜蜂无造脾之劳,再则此地当年有丰盛的荞麦蜜源。
9 仿天然分蜂法
蜂群发展强壮,其中造有王台时,可将原群移开1.0~1.5 m,原位置放一新箱,由原群提来子脾1框,上面带蜜蜂、蜂王(注意不要有王台) 和带蜂的蜜脾1框放人。
同时在新箱内补加空脾3~4张,再由原群提出不带王台的蜜蜂3框,将蜂扫落于新箱门前,仍把巢脾送回原群内。
放在新址的原群不需幽闭,有一部分采集蜂将飞到原址的新箱内。
原群选留一个优良的封盖王台,其余的王台完全割除,并加以奖励饲养。
1 0 快速繁殖法
蜂群快速繁殖,主要是采取了用王台繁殖法:在蜂场选出1/3的蜂群作为繁殖群,下余2/3作补助群,即每3群为一组,其中1群作繁殖群,并配以2群补助群。
加强蜂群保温,补足巢内饲料,使蜂群迅速强壮。
在蜂群发展到7框蜂、6框子时,开始用补助群来补强繁殖群。
此项工作应在天气晴暖,采集蜂大部分到野外工作时进行。
从2个补助群内各提1框带蜂的封盖子脾,仔细检查,不要把补助群的蜂王提出来。
把它们放在一个备用蜂箱内2块隔板的中间,盖上棉布,放上草垫子,开一个让老蜂飞出去的小巢门。
经过1~2小时,飞翔蜂已飞回本群,而在巢脾上只剩下了幼蜂。
这时把这两框带有幼蜂的子脾放在繁殖群内的两侧隔离板以内。
次日再把它们移到蜜脾以内,靠近子脾。
这样用2张补助群带幼蜂的子脾补助1箱繁殖群不会伤害它的蜂王,也不必把蜂王囚在王笼内。
过5~8日再一次补助繁殖群。
从每一对补助群中各提出1框封盖子脾,但这次不要蜜蜂,立即加于繁殖群内子脾之间,补助群立即用空脾或空巢础补上。
繁殖群经过2次补助,获得了2 000~2 500只蜂和4框封盖子。
这就累积了过剩的哺育蜂,因此可以较早地造王台。
当王台内出现蜂王产的卵时,把蜂王用诱人器罩在没有王台的子脾上,放于一新箱内,从补助群提1框带蜂子脾、1框不带蜂子脾放人,并给它1~2框含2.0~2.5 kg蜂蜜的蜜脾作幼虫饲料,妥善保温,缩小巢门,把它搬到新地址,3日后放出蜂王,每隔3日给分蜂群一些水,灌在巢脾的空巢房中,以后逐渐扩大蜂巢,补助饲料。
繁殖群提出蜂王6~7日后,造的王台已经封盖,可搬来2个新箱放在它两侧,将带蜂子脾和蜜脾平均分配在3箱中,每箱内都补加蜜脾,每箱只留1个王台,其余王台全割除,然后把旧箱里的分蜂群搬到新址,飞翔蜂平均分配到新箱内。
分蜂群的新蜂王开始产卵后,就补加巢础扩大蜂巢,逐渐培养强壮。
补助群经3次提出子脾和蜜蜂后,要及时扩大蜂巢,增殖蜂儿,使其逐渐变强,准备采蜜。
第一次分蜂后使蜂群增加1倍,由3群变成2个强群补助群和4箱弱群分蜂群。
分蜂群强壮后,按上法把蜂王和1框子脾提出来,再由补助群提来1框带蜂子脾和1框不带蜂子脾,放于一箱,成立一新群。
没有蜂王的蜂群,按均等繁殖法,把它平均分成2箱,使飞翔蜂亦平均分配到这两箱内。
以后在6日以内,逐渐移开两箱,每日移开25 cm。
第二次分蜂后的第6天,但是不得晚于王台成熟前的2日,再把每个半群平均分开。
在这4个新分的蜂群中每群内留一优质王台,其余的完全割除。
任何一个分蜂群丧失了蜂王时,最好把它和邻群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