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疑难问题及思考二年级疑难问题征集汇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疑难问题及思考一、人民币相关问题疑难问题1:教材第(10 )页人民币互换以及用人民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此问题,我们的思考:1.实物模拟,多练习。
2.创造环境,让孩子亲生经历。
如:跳蚤市场。
疑难问题2:人民币的换算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提高正确率?疑惑问题3:教材中的两元两角生活中已经没有了,老师会教,但考试时会考查两元两角吗?疑难问题4:教材第(10--13 )页随着支付方式的改变,人民币逐渐远离孩子们的生活,特别是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已经退出使用,因此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显得非常抽象,学生理解显得困难。
请问这部分内容我们应怎么处理?对于此问题,我们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参与购物,积累购物经验,认识常用的人民币,并学会怎么付钱和理清付的钱、花的钱、找的钱之间的数量。
疑难问题5:教材第(10 )页物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但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是小数,在讲解时需要提及吗?对于此问题,我们的思考:小数不是本学期的内容,可以不提及,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运于生活,从这个角度出发,感觉可以提及。
疑难问题6:教材第(10 )页人民币单元,如何让学生有生活感?对于此问题,我们的思考:现在人们都是移动支付,学生们对于人民币都比较陌生,尤其是分钱,在生活中更不常见。
付钱的方法,大小面额人民币间的兑换,对学生来说生活中不经常运用,理解掌握困难。
除了开展年级上的旧物市场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更好掌握这一单元呢?疑难问题7:教材第(13 )页练一练第4小题:有10元,2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各有一些,让你正好拿出100元,可以怎么拿?对于此问题,我们的思考:根据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理解正好拿出100元是什么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汇报。
在汇报中,学生会发现在无序汇报时无法确认是不是把所有的方法都找到。
让学生思考,怎样可以找到所有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找到有序思考的方法。
在小组内确定汇报的顺序,再进行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在与⽣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
购物是每个孩⼦都经常性接触的⾏为,孩⼦们可以在熟悉的⽣活场景中进⾏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较枯燥、抽象的数字⽣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选择商品的⾃主性较⼤,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的⾃主性选择,⼜增⼤了全体学⽣练习的数量。
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来复习、巩固、提⾼。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
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才能学的⼜清楚,⼜不⼗分紧张。
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算时候⽤了开⽕车的⽅式,不利于⾯向⼤多数学⽣,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 《连加连减》是⼈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是前⾯所学计算⽅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计算能⼒。
学⽣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主探讨学习。
⼼理学家⽪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取得尽可能⼤的结果,⽽⾸先在于教会学⽣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如何学习,让学⽣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
二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培养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能力。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3.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数学的魅力。例如,通过设计购物、分水果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情景创设应注重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昨天老师去超市购物,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帮老师想想解决办法好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二年级数学上册《画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画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心就是分析数量关系间存在的唯一的运算关系,把找到“解题方法”为目标。
教学过程中始终保证时间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让学生发现画图策略的清晰明白,看到几种情况的画图的相似与不同,而且使学生画图的意识加强,技能也有一个提高。
只有掌握熟练画示意图的技能,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它的价值。
不过,在教学例题时,发现教学中没有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只有个别的学生能说出解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有部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理解感到困惑。
如一班卫生评比得12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小红旗,二班得多少面旗?三班比一班少12面小红旗三班得多少面旗?。
还有课后的练习,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理想,也可能是文字抽象枯燥,不好理解,虽然老师一再做示范讲解,但是效果并不佳。
由此我得出:相关策略教学中,学生面对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知道要画图,但对于为什么画、怎样画,画完之后怎样利用图来解决问题思路并不清晰。
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对策略的应用仍然停留在教师强加给学生的阶段。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5克盐溶解到45克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1∶8 B.1∶9 C.1∶10 D.5∶502.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则每张门票降价( )元。
A.7 B.5 C.3 D.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4.若a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a÷B.a×C.a÷D.÷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比直线长B.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C.甲、乙两人同走同一段路,所用时间的比是4:5,他们的速度比是5:4D.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6.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是5根,摆9个三角形要()根小棒.A.15 B.17 C.197.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7,甲乙两数的和是36,甲数比乙数少()。
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理、有序的思考,找到较多的、保证正确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首先我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三角尺上都有哪些角?学生容易发现: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且一副三角尺有三种不同的锐角。
再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一下子就拼出一个钝角呢?就有学生想到: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一个钝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能拼出几个钝角。
一副三角尺,有3种锐角,学生小组合作拼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再让学生思考,除了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能拼出一个钝角,还能有其他的拼法吗?有学生想到是用两个锐角拼。
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
在反馈时,学生指出两个锐角拼在一起不一定是钝角,但他们找到了一种能拼出钝角的方法。
并能用另外的三角尺的直角验证这是钝角。
其他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拼一拼这种方法,并验证一下。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所有拼法。
几点想法:1、学生没有用两个角去拼角。
教师在学生拼角前说明方法:选择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再选择另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
演示,并预防错误拼法。
2、用两个锐角拼出一个钝角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时间,充分交流的时间和充分验证的时间。
3、在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一定能拼出钝角。
两个锐角不一定能拼出钝角。
用一副三角尺拼角:两个锐角可能拼出一个锐角,可能拼出一个钝角;用两副三角尺的话,两个锐角还可能拼出一个直角。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不同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A.偶数B.质数C.合数2.“一箱苹果吃了48%”,作为单位“1”的量是( )。
A.吃了的苹果的质量 B.剩下的苹果的质量 C.这箱苹果原来的质量3.下面三组直线,()组的两条线互相垂直。
A.B.C.4.不改变0.8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写作()。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一个星期有几天》这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
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在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
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兼顾。
从教学内容传送的.角度讲,这是一堂没有悬念的课。
甚至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讲,学生也能将7的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那么这堂课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想我们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熟背成诵,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将它运用到乘除法计算中。
这节课我着重想体现的是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便捷性。
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图表达我的创意。
由于事先对于时间的预算不够,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没有呈现。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一堂没有起伏的课。
从环节的实施看,没有做到步步为营。
这主要是因为备课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状态不佳,给听课的人呈现了松散的教学状态。
从教学过程看,本堂课在每个环节都没有做到细致。
所谓课不磨不成形,计算课的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细心琢磨,认真学习,将计算课的研讨进行到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只有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应有的魅力。
如果我们的课堂仍象传统那样讲究师道尊严,而没有平等民主的氛围,不容学生异议、不注意让学生表达,孩子的自由天性将受到压抑,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就仅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试想,前面几个片断,如果没有在长期的平等宽松的课堂培育起来的心理安全状态,学生将不敢大胆的发表意见,新的教育资源就不可能生成;就做不出生动的、饱含童真的动作。
二年级数学上册满多少减多少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满多少减多少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简介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是满多少减多少的应用题,是义务教育二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解决满多少减多少的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知道满五十减十元的意思是大于五十元要减十元小于五十,等于五十元要减十元,小于五十元不用减。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满五十减十元的含义。
在解决。
买东西的实际问题时通过计算,结果要和五十进行比较大小大于五十,要记得减去十元,小于五十不用减等于五十也要减。
解释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满多少减多少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成功之处1.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课上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及哪三个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弄清满多少减多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这样防止了学生做了第一问漏掉第二问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分析题的习惯。
学生在解答出每一步时,都能够追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引导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几步去练习。
学生做题时不是盲目的去列式,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满多少减多少的问题时,确定结果要和五十进行比较大小。
巩固强调当结果大于或者等于50时要记得减去10元,。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检查从方法和计算结果两个方法检查。
三、不足之处1.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课上老师将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进行追问,这样都是一步一步带着走的。
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整的表达。
2、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练,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贴近学生年龄实际,通俗易懂。
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教学更应该充满趣味万性、活泼型,及时多鼓励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
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的去爱每一个孩子,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山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表扬要有针对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早点找到妈妈,回到妈妈的身边……二、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妈妈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
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妈妈的身边,好吗?1、连一连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2、比一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1)谈话:请观察教材中的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
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得到一个学习小五星,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学生做,教师巡视(3)汇报订正3、算一算(1)读题: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2)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订正进行环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提高练习1、完成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三九()五八()()八二十四()五一十()七三十五()七二十一二()十六3、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12 □×□=18□×□=12 □×□=18□×□=12 □×□=18□×□=12 □×□=18□×□=12 □×□=18□×□=12 □×□=184、完成第3、4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七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七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一.通过营造贴近实际的氛围,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进行《统计》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失去兴趣。
因此我认为应该通过直观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统计的过程。
因此,我结合元旦将至的时机,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班周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中来了。
我还不失时机的明确提出几种大家常见的水果,保证课题的正常引入,也防止了同学们的思维过散,过杂。
在学生们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后,我又假设了“给学生发放小奖励卡片,但又不知道每类卡片有多少和帮助小刺猬数数有什么水果,各多少个的情境,让他们参与整理、帮助统计,从而是他们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本单元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
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评价形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用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行成的发展。
三.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效果,提升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正因为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提起学生们的兴趣的问题,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保证课件与授课同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现象发生。
但本节课也反映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想用一个健全的定义来说明统计这个概念,因此,在说明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叙述相对抽象、难懂,同学们有些接受不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2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
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
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二、认识对称图形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
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生:一样;对折会重合……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5、得出名称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
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
(课件展示对称轴)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
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
(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策略分析2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策略分析2。
一、教材解析本单元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组合和拆分的方法3、比较大小的方法4、图形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在课上重点讲解和教授。
二、教学策略1、灵活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和技巧完成目标。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不同的路径和思路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用手上的具体物品模拟和实践,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决策和实践的形式完成问题。
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实物,让学生感悟到实际比较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养成良好的判断和比较习惯。
3、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具备多种智能,如逻辑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而这些智能的培养都需要在教学中注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发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优势智能,融合多种智能完成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解决图形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观察图形等方式,切换不同的智能,完成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手段1、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准备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图表、实物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
2、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趋势和方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问题的学习和解决。
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上《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活动背景:请学校指导老师来听课指导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预设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想法挺好,但是学生提问题的时候不够积极,发言的就是那几个,更多的学生是用眼睛不知所措的望着我或是赶紧把头低下去。
以后我要在平时多多提倡学生自己想提问、敢提问、会提问这方面的能力。
2、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的作业深度深了点,应该把这些作业放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才使用。
平时我要注意学生学情上多研究,在作业设计上注意技巧,难易适度。
3、学生在画图表示题意时,老师可以多加强调,让他们分清用图表示4×5和4+5的含义,多说一说,通过观察图和画图的实践操作,明白4×5是4个5相加,4+5是4和5合起来,我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做得不好,没有真真切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两道题中都有4和5,都是问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这个问题,列不同算式的实质区别。
4、在板书的设计上,可以多注意细节,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精髓,这上面也要花花功夫。
二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0篇)二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理、有序的思考,找到较多的、保证正确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首先我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三角尺上都有哪些角?学生容易发现: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且一副三角尺有三种不同的锐角。
再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一下子就拼出一个钝角呢?就有学生想到: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一个钝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能拼出几个钝角。
一副三角尺,有3种锐角,学生小组合作拼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再让学生思考,除了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能拼出一个钝角,还能有其他的拼法吗?有学生想到是用两个锐角拼。
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
在反馈时,学生指出两个锐角拼在一起不一定是钝角,但他们找到了一种能拼出钝角的方法。
并能用另外的三角尺的直角验证这是钝角。
其他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拼一拼这种方法,并验证一下。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所有拼法。
几点想法:1、学生没有用两个角去拼角。
教师在学生拼角前说明方法:选择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再选择另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
演示,并预防错误拼法。
2、用两个锐角拼出一个钝角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给学生充分“动手”的时间,充分交流的时间和充分验证的时间。
3、在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一定能拼出钝角。
两个锐角不一定能拼出钝角。
用一副三角尺拼角:两个锐角可能拼出一个锐角,可能拼出一个钝角;用两副三角尺的话,两个锐角还可能拼出一个直角。
二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2这节课讲了一遍,又讲一遍,遗憾挺多,算理说的不到位,着急,无论是动手操作,还是画图,训练不够。
教具准备不充分。
本节课主要是完成一个“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就是画图,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题意,不仅对关键词进行了解,还采用动手操作的手段,重点突出用画图的方法把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亲手画图,亲身体验的直观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1 连加、连减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
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 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2 加减混合运算1.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3 练习一1. 悟,应当是一个过程。
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悟”的。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4 解决问题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1、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学习需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本节课一开始从复习引入,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让学生有学习的石,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探究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找准知识起点,适当运用讲解。
当我和学生谈到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发言,可是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题目理解知之甚少,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讲授的形式。
3、习形式注重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特点是争强好胜,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要更全面些,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
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