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内贸易对互补性贸易的替代 却可能意味着一场经济和政治上的灾难,因为产业内贸 易的出现实际 上意味着贸易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工业 品和高科技产品、知识产权和服务业产品在贸易中的比 例不断上升,致使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被边缘化。
那些在原来的世界贸易结构中因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 原材料以及初级产品从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的国家, 正在失去这种优势地位,从而陷入相对乃至绝对贫困。
(二)Baidu Nhomakorabea贸易的自由化与全球化
跨国贸易是一种比跨国生产出现更早的现象, 但以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形式对跨国贸易加以限 制或者鼓励,则是近代历史的产物。直到19世 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才逐步向自由贸易转 变,但这一过程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 骤然中止。大战过后,世界各国又重新回到了 贸易保护的轨道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方面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是一个早在第一次经济全球 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现象,但是,早期的国际性分工合 作更多地是一种自然过程的结果,换言之,也可认为是 生产中地域性因素发挥作用的体现。与之相比,20世纪 末生产的国际分工合作却表现出一些相当不同的特征, 那就是在新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作为交通和通讯技术、 公司组织与生产过程发展的结果,新旧产业都被卷入了 一场全球性的大洗牌”。
跨国公司不可能无选择地以技术发展和经济效 率的提高为目标而进行投资,尤其不会在其利 润受到损害的地区进行任何投资。同样有研究 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一般仅在那些已经达到 先进的发展水平,拥有保持增长的基础结构和 技术基础的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在发达国家相互之间 进行投资。
在20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和投资的 全球化即自由化可能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一个方面, 因为它所带来的金融投机、经济混乱乃至经济 危机的可能性,已经使其成为对经济全球化本 身的一种直接威胁。
金融全球化指的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大规模自由流动、 跨越国界的统一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以及金融规则的 迅速发展。 20世纪末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首先 得益于通讯技术,它使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形成了全球性 金融网络,使资本和货币的无国界实时流动具备了物质 上的基础。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即固定汇率机制的废除、 美国相关的金融政策调整也为金融的自由化和全球化提 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相关国 家金融自由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又进一步为金融全球化 和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促进因素和制度前提。
20世纪最后20年的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最典型 的特点是它具有明显的虚拟性或者说投机性。 在90年代末期,每天在世界金融中心进行的外 汇交易额就已经达到了上万亿美元,是每天世 界贸易量的50多倍,也超过了所有国家持有外 汇的总量。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额比商品和 服务贸额高出100倍。
这种不同的特征就是,新的分工与合作是以跨国公司 的产品链的形式进行的。在过去,商品一般都是在某 个国家内部生产之后再销往国外,而目前跨国公司的 基本运作方式则是直接在具有良好的生产或者销售条 件的国家制造并且销售产品,以利用生产国的资源与 人力降低成本,或者占有当地市场,从而实现了真正 意义上的跨国生产即在母国之外生产。
最终,随着冷战的结束、两个“平行市场”最终转变为 一个市场,以及世界贸易组织( WTO)这一以自由贸易 为宗旨的全球性贸易机构的正式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统一市场。
20世纪末的全球贸易表现出了一个重要的新特点,那 就是产业内替代性贸易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
作为其结果,整个世界范围内互补性贸易的比重在下 降,而替代性贸易的比重则在不断上升。这种变化导 致在当前的世界贸易总额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部分 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内部进行的。
美国学者迪尔里克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在20 世纪末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二、资本主义在国家 意义上的“非中心化”;三、跨国公司扮演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了全球经济网络的中心环 节;四、生产的跨国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 统一和分裂。
全球化基本特征
生产的全球化 贸易的自由化与全球化 金融和投资的全球化
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 4、世界历史时代就是各个民族和国家普遍交往
的时代,是新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在全世界 扩展的时代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 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 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 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 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 扩大为世界性历史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 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 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 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
1、世界体系的同质化 2、 “强的全球化”理论 3、“弱的全球化”理论 4、否定论——国家依然掌握着完全的主权,
而人类也依然通过文化、语言和民族等属性 而相互区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新的市场——形成了全球性的外汇和资本市场; 新的手段——互联网、移动电话和传媒网络; 新的行为者——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全 球非政府组织;以及新的规则——由强有力的 实施机制保障的多边贸易、服务与知识产权协 议。 以上这些,对民族国家政府拥有了更大的约束 力,从而缩小了各国运用政策手段的范围。
跨国公司数量的激增是20世纪末大规模的跨国 产业联合或者产业并购浪潮的结果。
制度性的环境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自 由流动的可能性、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以 及相关国家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由于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活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相 比而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同时世界出口额的 二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完成的。
这表明了生产全球化中非全球化的一面,同时也是生 产全球化进程中地域性因素(各国的基础条件)与超地 域性因素(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相互作用的结果,而 从根本上说,地域性差别的存在是跨国公司这种超地 域性因素得以产生并获取利润的前提。
就此而言,生产的全球化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生 产同一化,就连同一产品同一价格这一原则在当今世 界上也还远未成为现实,而跨国公司的全部活动,恰 恰就是利用不同地域间的这种价格差异为其谋取巨额 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20世纪末期以来)
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中断以及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世 界市场的分割之后,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再次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整个世界。在人类社会交往与社会 生活中,超地域性因素再一次压倒了地域性因素而占据 上风。
关于20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大致有四种不同 的观点
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力量。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世界上最大的100家公司控制了世界外国 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排名前30位的跨国公司控制 了70%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的 公司总资产。15家最大的全球公司每一家的年销售额都 超过了 20多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首先是在西方国家内部 实现的。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双边与多边谈判,到20世纪 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基本上实现了 贸易自由化。80年代以后,这种贸易秩序进一步扩展到 各发展中国家,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地区。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 功不可没。相信自由贸易对每个国家以及整个世界都是 最好的政策选择 ,而对自由贸易的任何偏离都被认为 是利益集团政治或者民族主义情绪的结果。
替代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较高比重这一点,同时 也构成了两次经济全球化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期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是西方 国家的工业品与殖民地的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交换。
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于世界贸易本身以及 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发达国家 而言,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已经变得支离破碎, 并且集中于特殊行业,而不再由统一的阶级或 部门利益如劳动者、农业或重工业所驱动。另 外,对进口产品的需要,对开放的出口市场的 依赖和生产的国际化大大抵消了贸易保护主义 的压力。
只有10%是以实际的经济进程,也就是外贸和 直接投资为基础的外汇交易,换言之,外汇市 场交易的9/10都是为金融投机服务的。
控制全球生产链
跨国公司的发展当然是由其追逐利润的动力所驱 使的,但客观上看,跨国公司的活动也有利于世 界范围内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外来投 资在迫使所在国的公司以世界生产率极限生产, 以及剌激所在国的制度与技术创新方面起着关键 作用。外来投资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对所 在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经济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自由贸易即商品的自由流动是经 济全球化的基础,贸易的自由化与全球化也常常被人 们视为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指标,就是贸易的增长超过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长;而1965—1990年间,世界贸易较之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倍这一点,也就相应地 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末的贸易自由化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特点, 那就是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区域化即区域内的贸 易自由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区域化总是体现为 地域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结成一些自由化程度 更高的贸易集团。
可以说,经济区域化恰恰是经济全球化这一超地 域化过程中地域性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
(三)、金融和投资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乃是将根据市场、资源、效率以及战略性资 产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布局。 (离岸与外包)
跨国公司最初的形态产生于1870—1900年间
由于20世纪末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生产已经 全球化。正如日裔美国经济学家大前研一: “在一张政治地图上,国家之间的边界像以往 一样清晰。但是在一张显示出金融和产业活动 的实际流动的、竞争性的地图上,那些边界已 经大部分消失了!”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 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 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 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 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 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 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 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 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 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 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十九大报告节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1、黑格尔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 2、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思想中的合理因
素,将世界历史的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 3、世界历史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
“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 控制了商业,把所有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 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 中。大工业通过普遍的竞争迫使所有个人的全 部精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它尽可能地消灭意 识形态、宗教、道德等等,而在它无法做到这 一点的地方,它就把它们变成赤裸裸的谎言。”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 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 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的 闭关自守的状态。它使自然科学从属于资本, 并使分工丧失了自己自然形成的性质的最后一 点假象。它把自然形成的性质一概消灭掉,只 要在劳动的范围内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它并且 把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变成货币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