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参考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首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见过这些建筑物吗?有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建筑物吗?(埃菲尔铁塔,广播电视塔,电线塔)同学们的见识真广泛,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它由哪些形状的框架构成的?(三角形)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框架的特点。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环节。
(一)制作三角形和四方形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两个框架(出示三角形和四方形框架),同学们想做吗?(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四方形。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做的三角形和四方形哪个更牢固?(三角形)5.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正方形加固呢?请同学动手做一做?6.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加一根木条,变为两个三角形),这个小组的办法真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不一样做法吗?7.我们加这根木条有什么作用呢?(更加稳定)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这种特点来加固其它的框架结构。
(二)制作正方体框架1.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些什么形状呢?(长方体,圆柱体,立体三角形屋顶)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做一做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呢?(有)3.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要求。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word教案《做框架》教学设计一、对框架结构的理解1、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鸟巢体育场图片)。
(1)你知道吗?这是哪里?结合你对鸟巢体育场的了解,你最想问鸟巢设计师什么问题?(2)那么,你知道这样的结构叫什么吗?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史上我们把它叫做框架结构。
2.在生活中,有很多建筑都有这样的框架结构。
让我们一起享受吧。
(课件演示)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建筑是框架结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未密封的,中空的,中间可透气的,骨架状结构等)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
像这样骨架一样建筑的结构就叫做框架结构。
那么这种框架结构到底是不是牢固呢?为什么这样牢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板书:做框架)二、研究简单框架(一)三角形的稳定性1.让每组材料员拿出材料袋中的三角形和方形框架,推、拉、压,分别向两个框架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说。
(学生活动)3、汇报: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我们的体验说明了什么?板书:(三角形稳定正方形不稳定)4.想知道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看看物理学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
(课件)(当给顶端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力向两侧扩张,是底杆的拉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当给两边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受压力向内挤,是底杆的推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
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的。
)(二)加强四边形框架1、那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怎样才能让四边形框架也变得稳定呢?(板书:加斜杆)现在就请每个小组快速来给四边形框架加斜杆。
(学生操作将四边形框架加固。
)2.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四边形上添加对角线后,再次按下并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形状有变化吗?当我们只添加对角线时,四边形变得稳定。
那么,额外的对角线条起到了什么作用呢?3、看老师这里,我给这个四边形框架施加力,它很容易就变形,我加上斜杆,再施加力,它就不变形,那么所加的这个斜杆起的拉力还是推力呢?我再把斜杆放这里,仍然在这边施加力,斜杆又是什么力?学生们真的很聪明。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案
第五课《做框架》【整体设计】《做框架》一课是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五课。
本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1、初步认识框架。
通过三角形板与三角形框架的比较及四边形框架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框架。
2、制作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四边形框架及加固四边形框架,认识到三角形框架是一种稳定的框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3、制作正方体框架。
先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个简单框架可以组合成复杂的框架。
正方体框架就是由许多个四边形框架组成的。
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
4、加固正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加固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
5、进一步认识框架。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品及建筑物的认识,知道这些物品或建筑物都是框架结构的。
同时认识到框架结构的其他特点。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出如下特点:1、注重学生的动手制作。
本课是做框架,制作简单框架,加固四边形框架,制作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制作技能,业能让学生在动手做中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课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但更强调思维发展,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让学习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制作课,进一步体现出科学课的特点。
3、体现概念建构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简单框架到复杂框架的认知过程,经历从框架模型回归到生活实际的过程,概念逐步的建构形成。
4、体现“设计与技术”的特点。
本课是“设计与技术”课的典型,既有设计的要求,又有制作的任务。
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设计方案的初定、预期目标的估计、工具手段的选择、方案之间的比较、最终方案的确定、操作制造的实践、评价总结的交流等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学会制作框架模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教学难点:对框架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创新设计和制作框架模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框架的特性。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框架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3.课件:相关框架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如自行车、眼镜框等,引导学生观察框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巩固学生对框架特性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新设计框架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探究框架的性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也能进行自主操作。
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掌握制作框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框架的稳定性2.框架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框架制作的材料,如木棒、绳子等。
2.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框架的定义,以及框架的稳定性。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框架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框架的性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框架制作的要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框架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框架的稳定性和框架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框架结构,思考框架的优点和缺点,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知道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稳定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过程,使框架更稳定。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稳定性。
六.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如纸张、竹签、木棍等。
2.场地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画笔、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稳定性实验,引起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框架图片,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的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根据教材中的方法,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框架更稳定。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稳定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框架,挑战更高的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竹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框架的定义、框架的特性、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需要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认识不足,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知道框架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性。
2.框架的制作方法。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竹签、胶带、剪刀等制作材料。
3.准备框架模型展示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形状稳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老师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如:框架是由直线构件组成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并通过PPT展示框架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竹签和胶带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其他同学观察、评价,指出优缺点。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框架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框架的制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框架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框架制作材料(如木棍、绳子等),展示用的框架样品。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框架制作材料,足够数量的图钉。
3.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框架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框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
呈现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框架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框架的定义和特点2. 框架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1. 框架的稳定性2. 框架的创新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木条、钉子、尺子、铅笔2. 教学工具:锯子、锤子、螺丝刀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球架、房屋框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具有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
二、探究框架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提问:什么是框架?框架有哪些特点?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框架是一种由直线构件组成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三、学习框架的制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框架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1)用尺子测量木条长度,用锯子锯断。
2)用钉子将木条连接成框架。
3)用铅笔在框架上画出需要切割的位置,用锯子锯断。
2. 学生分组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框架。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框架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框架的稳定性,如如何增加框架的稳定性。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具挑战性的框架结构,如复杂的几何图形。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探索框架的稳定性(10分钟)1. 教师提问:如何增加框架的稳定性?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1)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做框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探究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学习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了解其应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制作框架。
3. 使学生理解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框架结构的特点与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彩泥、牙签、塑料棒、吸管、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桥梁、房屋、家具等,引导学生发现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如稳定性、轻便性、可扩展性等。
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2. 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3. 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框架设计图,并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2.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一个框架结构,说明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框架结构名称、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类型的结构,如网状结构、拱形结构等,了解其特点与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并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框架的认知可能仅限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对于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可调整性等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究框架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框架的特性,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体验和理解框架的特性,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木棍、绳子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框架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框架吗?框架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眼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框架的特性。
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框架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框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做框架》∣教科版.doc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做框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观察图片师PPT展示埃菲尔铁塔、高压线塔、过山车、北京鸟巢、南京长江大桥、建筑吊车、海上石油井田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建筑分别利用了什么结构?师:刚刚同学们说到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种形状结合起来,像人体的骨骼,我们把像上面这些建生(预测):埃菲尔铁塔用了拱形和三角形。
生(预测):高压线塔用了三角形。
生(预测):过山车轨道用了拱形和三角形。
生(预测):北京鸟巢用了拱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生(预测):南京长江大桥用了拱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生(预测):建筑吊车用了三角形和四边形。
生(预测):海上石油井田用了三角形。
筑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今天我们要来《做框架》。
(板书)比较正方体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师:我们来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和三角形框架。
生做框架。
(板书)师提出问题:哪一种框架不容易变形?哪种框架容易变形?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师:你回答得非常不错!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正方体框架不容易变形?师:加的这根竹棒叫做斜杆。
师:斜杆有什么作用?师播放视频,并演示。
引导学生说一说斜杆的作用。
生(预测):三角形不易变形,正方形容易变形。
生(预测):用手推动三角形的任何一个角,它都不会变形。
而正方形只要推动一个角,它就变成了菱形。
生(预测):在正方体对角线那边加一根竹棒,这样就有两个三角形To生(预测):加固。
师:这样加斜杆,这时的斜杆有什么作用?师适当引导。
师:你说得真棒!这时斜杆的作用是“推"。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框架的基本结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框架的定义与特点2.框架的制作方法3.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与特点2.框架的制作方法3.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提高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框架结构,加深学生对框架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框架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棒、绳子、剪刀等。
2.收集相关框架结构的图片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3.准备问题引导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框架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框架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做框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学习设计简单的框架结构,掌握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以及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框架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认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框架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物框架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彩泥、竹签、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知识讲解:a. 介绍框架结构的概念。
b. 讲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c. 展示框架设计方法。
3. 动手实践:a.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
b.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概念2. 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3. 框架设计方法4.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三角形框架,用于搭建帐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动手实践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框架结构的知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2.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3.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框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1. 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如竹签、木条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框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制作框架时,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细节,提高制作框架的质量和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框架时,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导: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如木棍、绳子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框架的特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框架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结实程度等,让学生对框架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框架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框架,以及框架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实验框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板、纸板、胶水、剪刀等。
3.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框架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观察一杯水中的冰块融化的速度。
2. 提醒学生实验中需要使用框架来支撑冰块,以便观察和记录融化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实验框架,并提供必要的材料。
4. 学生完成框架制作后,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实验框架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对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特点和制作要点。
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材料的框架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
2. 学生设计和制作不同材料的框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框架的优缺点。
巩固(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框架的概念、作用和制作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例如填空题或选择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制作相应的实验框架。
在下节课时展示并分享实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框架的应用,例如:建造稳固的建筑物时的框架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框架的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工程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框架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时,可能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点。
2.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视频。
2.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木棍、绳子、剪刀等。
3.计时器和小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框架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展示制作框架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准确,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制作技巧。
第5课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
课件、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导入听说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我想考考大家,(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谁认识它?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做框架》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5课时做框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请同步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四、小结五、作业布置---------------------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
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
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个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1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