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复习资料-第六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及其详解(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及其详解(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圣才出品】

第11章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11.1 考点难点归纳1.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

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1)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3)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

行政沟通应以组织沟通渠道为主。

①沟通渠道容量。

指渠道能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渠道传递传播源发出信息的能力。

②沟通渠道长度。

指从传播源到对象间的距离,它是沟通所耗费的时间与速度的乘积。

(4)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

(5)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分析,行政沟通效果有限。

在行政过程中这种沟通效果的有限性表现为:当政府的某个政策出台后,个人与组织在表面上没有很大反响,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大偏差。

从宏观角度看,行政沟通的效果直接受制于思想观念、行政体制与传播手段。

2.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1)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

(2)行政协调的作用包括:①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②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1)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①坚持统筹全局。

协调工作应始终遵循统筹全局原则,在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中确立整体观念和“一盘棋”思想。

②坚持分层运作。

在开展工作时,应注意处理和把握好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之间各职能部门间的不同特点,要求协调者明确纵向与横向协调的关系,分清协调的对象和范围。

③坚持动态协调。

这一原则强调协调的权变性。

④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要克服非平衡的恶性因素,适当引入一些非平衡的良性因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6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6.1 复习笔记一、明初传奇概述1.传奇的渊源及体制(1)传奇的渊源“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杂剧也曾被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2)传奇的体制经过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名师点拨】明传奇既带有传统南戏的面貌,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与唐传奇也是名同实异。

因此,将其与南戏、唐传奇以及杂剧相对比,自然也成为考研试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考生应多加练习。

2.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1)明初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此时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如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毫无生活气息;邵璨的《香囊记》,也是一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它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这些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英雄与历史本身的魅力,具有道学传奇与八股传奇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美感。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宝剑记》是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

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

2.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数学分册(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圣才出品】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数学分册(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圣才出品】

第六节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问题求解: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一所四年制大学每年的毕业生七月份离校,新生九月份入学,该校2001年招生2000名,之后每年比上一年多招200名,则该校2007年九月底的在校学生有()名。

[2011年真题]A.14000B.11600C.9000D.6200E.3200名【答案】B【解析】构造等差数列,a1=2000,d=200,因此该校2007年九月底的新生为2000+200×6=3200(名),在校总人数为3200+3000+2800+2600=11600(名)。

2.某地震灾区居民住房的总面积为a平方米,当地政府计划每年以10%的住房增长率建设新房,并决定以每年10%的增长率拆除危旧房。

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现有住房面积增加一倍,那么,第一年应该拆除旧房的面积是()平方米。

(注:1.19≈2.4,1.110≈2.6,1.111≈2.9,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010年GRK真题] A.B.C.D.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设第一年应该拆除危旧房的面积为x平方米,则一年后住房总面积为a(1+10%)-x,两年后住房总面积为a(1+10%)2-(1+10%)x-x,……,十年后住房总面积为a(1+10%)10-[(1+10%)9+(1+10%)8+…+(1+10%)+1]x。

则a(1+10%)10-[(1+10%)9+(1+10%)8+…+(1+10%)+1]x=2a,3.等比数列{a n}中,a3,a8是方程3x2+2x-18=0的两个根,则a4×a7=()。

[2010年GRK真题]A.-9B.-8C.-6D.6E.8【答案】C【解析】设方程3x2+2x-18=0的两个根为x1、x2,则x1x2=-6,因此a4×a7=a3×a8=x1x2=-6。

4.在下面的表格中,每行为等差数列,每列为等比数列,x+y+z=()。

李廉锟《结构力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力 法【圣才出品】

李廉锟《结构力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力 法【圣才出品】

第7章 力 法
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概述(见表7-1-1) ★★
表7-1-1 概述
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见表7-1-2) ★★★★
表7-1-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三、力法的基本概念(见表7-1-3) ★★★
力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基本结构以及基本方程见表7-1-3,此外,表中还归纳了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分析步骤。

表7-1-3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
四、力法的典型方程(见表7-1-4) ★★★
表7-1-4 力法的典型方程
五、对称性的利用 ★★★★
1.对称结构及作用荷载的对称性(表7-1-5)
表7-1-5 对称结构及作用荷载的对称性
2.非对称荷载的处理(表7-1-6)
表7-1-6 非对称荷载的处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圣才出品】

第7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7.1 复习笔记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1.南戏的形成(1)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它最早出现于永嘉(浙江温州),称为“永嘉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为南戏。

(2)南戏的产生早于北曲杂剧,盛行于浙闽一带,颇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正统的文人士大夫把它排斥在“正音”之外。

(3)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宋高宗逃难至此,人口骤增,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诸色艺人也纷至沓来,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

(4)南戏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

它是民间艺人在宋词和里巷歌谣的基础上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5)形式上,它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更为密切,而说唱文学则是其叙事方式的主要来源。

2.南戏的体制及其与北杂剧的区别(1)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像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用韵上也较为宽松,体制上与北曲杂剧有所不同。

(2)南曲轻柔婉转的音乐风格,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与北曲的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大不相同。

(3)器乐伴奏,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则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4)杂剧一般只能一人主唱,南戏则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在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灵活多变,可以调节演员的劳逸,活跃场上气氛,有利于表现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刻画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5)在结构方面,南戏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称作“出”。

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则需要一天甚至多日。

3.南戏在内容上与杂剧的同异(1)在有关婚姻、爱情的剧作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上二者相同。

(2)不同的是南戏民间色彩更浓,少有像《梧桐雨》《汉宫秋》之类借历史事件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的作品,而往往是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更为集中和强烈,如《赵贞女》《王魁》《张协状元》都斥责男子变心,反映当时文人一旦高升就休妻再婚,破坏家庭稳定的社会现象。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第6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京派”的特征
1.“京派”的概况
(1)定义:通常所谓“京派”,是指19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2)“京派”和“海派”之争
①1930年代初,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发生了一场论争,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其实所谓“京”“海”之争,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

②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19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

2.“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表6-1 “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3.“京派”作家的代表
表6-2 “京派”作家的代表
考点二:沈从文的“角色认知”及其两个文学世界
1.沈从文的文学理念
(1)沈从文既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的或政治的功利圈,也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他有自己的文学理想,也看重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

(2)沈从文相信文学的功能不止于社会道德的观照,更在于能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沈从文看来,所谓“生命的明悟”,“明白人生各种形式”,“激发生命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正是文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表6-3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考点三:《边城》细读
1.《边城》的艺术特点
表6-4 《边城》的艺术特点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表6-5 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圣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圣才】
2.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在全国确认土地私有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以国 家统一法令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①文字方面,制定小篆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整理出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 国范围推广。 ②货币方面,统一规定: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 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③度量衡方面,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国。 ④车轨方面,修建驰道,建立一个以咸阳为中心联系全国各地的交通网,规定车轨的统 一宽度为六尺。 (3)加强思想统治 ①焚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纳李斯之策,限藏书,禁私学,杀以古非今者,是为焚书。 ②坑儒
2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地方军由郡尉掌管。 (3)加强治安 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镇压农民反抗,秦始皇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国法 律加以补充、修订并颁布全国,制定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 狱案例一种。
4.总结 (1)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方,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 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3)秦王朝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以后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极为 深远的影响。
4 / 13
圣才电子书 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廷尉负责司法; 第七,治粟内史负责掌全国财政税收; 第八,宗正负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 第九,少府负责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第十,另有将作少府负责宫廷修建工程等职务。 ③在地方行政机构上,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 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 a.郡 第一,郡守为郡的最高长官,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第二,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第三,监御史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事宜。 b.县 第一,郡下设县若干,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 第二,县尉掌管全县军事; 第三,县丞助理县令、县长,负责司法裁判。 c.乡 第一,县以下设乡若干,三老掌管教化; 第二,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 第三,游徼负责地方治安。 d.里、亭、邮等 (2)扩大军队 ①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

教育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学校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教育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学校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第6章学校教育制度6.1考点归纳一、教育制度概述1.教育制度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2)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3)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一个庞大的体系。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
1 / 6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登记管理费用明细账,归集和结转管理费用。 (7)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种产品 生产费用,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8)根据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成本,汇编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 成本。
(2)分项结转法 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 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分项结转,可以按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结转,也 可以按照半成品的计划成本结转,然后按成本项目分项调整成本差异。一般多采用按实际成 本分项结转的方法。 3.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 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将生产费用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最为关键 的问题。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成本计算对象。在分批法下,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单件生产为件别)。 (2)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 (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在小批、单件生产下,由于完工产品成本计 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因而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 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2.分批法计算程序举例 3.简化的分批法 这种方法可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对各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人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东汉文人诗)【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东汉文人诗)【圣才出品】

第7章东汉文人诗7.1 复习笔记一、班固、张衡、秦嘉的诗1.班固诗与张衡诗:质朴和典丽(1)班固诗①《咏史》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的。

其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讲述了西汉缇萦救父一事。

②《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该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

(2)张衡诗①《同声歌》假托新婚女子自述,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

②《四愁诗》是骚体经过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这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3)班固诗与张衡诗异同①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之班固有明显提高,他运用这两种新的诗歌样式已经得心应手。

②班固、张衡对乐府诗都有所继承,但继承的方面不同。

班固五、七言诗继承的是朴素质实的风格,张衡的五、七言诗则沿着缛丽华美的方向发展。

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七言诗则长于抒情。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2.秦嘉诗:文人五言诗的成熟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赠妇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

二、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1.诗坛新风的出现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东汉末年主要活动在灵帝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都有不幸的遭遇,他们通过自己的控诉、呐喊,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

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2.郦炎:怀才不遇的感慨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诗作成功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具有深刻的意蕴。

3.赵壹:对比鲜明的批判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

其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他不是普通的哀怨,而是充满愤怒;他不是一般的愤世嫉俗,而是刺世疾邪。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圣才出品】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圣才出品】

第7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7.1 考点归纳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认识的基本属性人对世界的观念把握活动或认识活动,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识结构的现实展开,是认识主体通过认识工具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活动。

认识系统结构诸要素在认识活动中的这种结合方式及其起作用的特点,决定了认识的基本属性。

(1)认识具有客观性认识的客观性,是指认识的来自客体方面的属性或客体性,人的认识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并在观念中这样那样地再现客体。

认识具有客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认识要受到来自客体方面的制约。

②认识不仅要受到客体的制约,而且认识本身就是对客体的观念重建或再现,认识结果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体的属性、状态、关系、本质和规律。

(2)认识具有主体性认识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其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的主体属性。

认识的主体性相对地区分为两种情况:①主体因素通过物质认识工具投入认识过程,融合于认识结果而对认识发生影响;②主体因素通过精神认识工具即思维框架投入认识过程,融合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呈现出个体差异。

认识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的任意性,而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

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就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诸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3)认识是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活动的过程又必然打上主体因素的印记,认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表明认识是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1)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a.实践使认识的发生具有必要性人的实践是以自觉目的性为特征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它要求人们形成关于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一、名词解释1.虚拟资本[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

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

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

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

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

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

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

2.国家信用[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答: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国家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处于债务人的地位。

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

政府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其他非生产性开支。

购买政府债券的通常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各类企业和个人。

只要政权稳定,国家信用的信用度是最高的。

3.商业信用答: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一是商品赊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二是预付货款——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的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赊购商品的是从事生产或流通活动的职能资本,而能够提供商业信用的也是掌握商品的职能资本。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用药禁忌)【圣才出品】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用药禁忌)【圣才出品】

第6章中药的用药禁忌6.1 复习笔记一、配伍禁忌★★★★★1.定义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2.十八反(1)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2)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3)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3.十九畏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又称为病证用药禁忌,是指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对于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的临床注意事项。

三、妊娠用药禁忌★★★1.定义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治疗用药的禁忌。

2.分类(1)妊娠禁用药妊娠禁用药是指毒性强的药、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马钱子、川乌、雄黄、砒石等。

(2)妊娠慎用药妊娠慎用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四、服药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简称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即忌口。

6.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一、A型题1.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应用是,不宜与下列何药配伍?()[暨南大学2018研]A.干姜B.海藻C.甘草D.人参【答案】C【解析】十八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2.下列选项中,不宜配伍使用的药物是()。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数学分册-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圣才出品)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数学分册-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圣才出品)

3 − 3n 3 = 3n+1 − 3 。
1−3
2
7.若数列{an}中,an≠0(n≥1),a1
=
1 2
,前
n
项和
Sn
满足 an
=
2Sn2 (n
2Sn −1
2) ,则
1
Sn
是( )。[2009 年 MBA 真题]
4 / 3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 1 a 80
B. 1 a 40
1 / 33
圣才电子书

C. 3 a 80
D. 1 a 20
E.以上都不正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设第一年应该拆除危旧房的面积为 x 平方米,则一年后住房总面积为 a(1+
10%)-x,两年后住房总面积为 a(1+10%)2-(1+10%)x-x,……,十年后住房总
面积为 a(1+10%)10-[(1+10%)9+(1+10%)8+…+(1+10%)+1]x。则 a(1
+ 10% ) 10 - [ ( 1 + 10% ) 9 + ( 1 + 10% ) 8 + … + ( 1 + 10% ) + 1]x=2a ,
3.等比数列{an}中,a3,a8 是方程 3x2+2x-18=0 的两个根,则 a4×a7=( )。 [2010 年 GRK 真题]
4 3
=
z 3
z
=
3 ,因此,x+y+z=2。 8
24
24
5.一个球从 100 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前一次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 第 10 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 )米。(精确到 1 米且不计任何阻力)[2009 年 GRK 真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视频讲解]
6.1考点难点精讲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1.成本价格的定义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

因此,c+v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

此时,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W=K+m。

2.成本价格的意义
(1)成本价格产生以后,原来的公式W=c+v+m,现在可以表示为W=K+m。

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被掩盖。

(2)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

(3)成本价格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

成本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在商品价值与成本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值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状况、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等一系列因素。

3.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4.利润率
利润率是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为m/C(其中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预付总资本)。

5.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①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二者在量上也不相同,由于全部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③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6.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分别是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料价格的变动。

(1)剩余价值率。

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否则相反。

(2)资本有机构成。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
同量资本用在不变资本的部分越少,从而雇佣的工人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利润率也越高;否则相反。

(3)资本周转速度。

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年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就越高。

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年利润率就越低。

(4)不变资本的节省。

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用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

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

(5)原料价格的变动。

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原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

所以,原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比例。

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从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考察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可以认为,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应是利润率高低不同,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于是,出现了似乎互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商品如果按照价值出卖,各部门便会有高低不同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各部门的利润率如果是平均的,商品则不应该按照价值出卖。

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要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
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

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

平均利润由此形成。

2.生产价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

3.生产价格规律
生产价格规律的内容: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这时,生产价格规律取代了价值规律发挥着以下的作用:
(1)生产价格规律调节资本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生产价格规律通过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来支配着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不断流入和流出,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起着调节社会生产、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2)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生产价格规律就通过部门间的竞争、资本的转移,自发地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
配,使他们都能以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3)生产价格规律自发地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是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

这是因为:
①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②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

利润率的平均化使得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

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的不断变动中,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

4.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

5.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变化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掩盖了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实,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定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相反,只有用价值规律才能说
明这种背离。

从个别部门看,资本家所得的平均利润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可能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从个别部门来看,生产价格和价值有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价值的变化会反映到生产价格的变化上,价值量的增减影响着生产价格的提高或降低。

6.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利润率的途径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还是适用的,但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1)在提高剩余价值率方面,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在加强对国内雇佣工人剥削的同时,还通过资本输出加强对国外劳动者的剥削。

(2)在改变资本有机构成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自动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了,其产品价值低于国际价值,而按国际价值出售,从而获得了大量额外利润,提高了利润率。

(3)在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依靠生产技术、交通、信贷和信息的发展,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4)在节省不变资本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利用社会化大生产的优越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管理等办法来节省不变资本。

(5)在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格以外,还通过垄断原材料的来源和市场,以及对不发达国家采取不等价交换等办法,来压低原材料的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