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笔记:人生贵有鸿鹄志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书笔记篇1学过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后,我们知道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
而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完成《史记》。
这就是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你会怎样选择?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屈原选择壮烈的死。
不管怎样,他们的选择都展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司司迁在屈辱和耻笑之下,留下了古代散文中的不朽名著—《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二十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巩固,时间跨越三千年。
司司迁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史记》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有关古代历史的书,因为全是些难懂的文字,因此我看的《史记》是现代青少年版的,虽然只看了几十页而已,但我看得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光是被司马迁形象生动地展现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吸引,而且也被他成功塑造的一大批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形象所吸引,我知道《史记》中所描写的人物故事成为后代许多小说、戏剧和其它文艺形式创作的源泉,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这可见它的文学价值。
《史记》记述了孔子、勾践、孙膑、屈原等一大批古代优秀的人物,对他们进行颂扬,集中体现了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
史记经典名句及感悟摘抄

史记经典名句及感悟摘抄### 《史记》经典名句及感悟摘抄#### 导语《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学巨著,其文采斐然,哲理深远,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事实,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以下是《史记》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及个人的感悟摘抄,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经典语句背后的智慧。
---#### 经典名句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感悟:这句话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意在表达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法理解远大志向者的抱负。
这提醒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当时刻保持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不畏小人的非议和嘲笑。
---#### 经典名句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感悟: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提到这一道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站在正义和道德的一方,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一旦背离正道,必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 经典名句三:“富贵非所愿,与人其不堪。
”感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反映了孟尝君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财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富足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经典名句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感悟: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被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
它强调了国家政治的根本在于民众的福祉,而君主只是国家机器中的一员,不应过于看重自己的地位。
这一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经典名句五:“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感悟:这句话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表达了屈原不被理解的孤独与忧愁。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刻,但只要坚定信念,历史终将给予公正的评价。
---通过这些名句的感悟摘抄,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史记》的文学魅力,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历史智慧。
名著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

名著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名著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1中国文学家鲁迅以前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近期荣幸拜读,期待将读后的体会与大伙儿共享。
史记勾勒了从黄帝时期至汉武帝年里的历史与本人的所有喜怒哀乐,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去勾勒一个个新鲜的人物品牌形象。
其对远古时代传说故事的记述与对奴隶制社会的描绘,是古往今来史籍的独一无二的记述,因此其历史调查价值是无穷无尽。
但老百姓为什么要读它呢?因为它无以伦比的文学类价值,《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出色经典作品,史记能与它一概而论,是一种荣幸,从这当中能够看得出史记的文学类价值是无以伦比的,这也是史记深受古往今来社会各界人物青睐的缘故所属。
吕不韦为了更好地帮子楚而游说秦国,子楚同意:要是他游说取得成功,便与他共享资源秦国。
因此吕不韦拿五百金赠给子楚,有那五百金游说秦国。
我觉得子楚十分贤能,是个候选人。
因此,华阳夫人与皇太子安国君决策将子楚做为继承者。
吕不韦调了好多个婢女与他同居生活,子楚要他们,吕不韦给了他,但瞒报了在其中有一个早已孕期的实情,之后,这一女人生下了嬴政。
这时候,安国君继位,没多久,子楚继位,之后,嬴政继位,吕不韦获重赏。
总而言之史记使我对历史的心态发生了更改:一开始我觉得历史是一种可望不可及而不能侵害的自尊,是史学家才会科学研究的东西,史记离大家凡人很漫长;读过它以后,我认为历史与大家的间距近在眼前,而并并不是那麼漫长,史记也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千家万户家了。
例如从项羽的的身上,大家就能看得出他那勇猛善战的特性,正是如此他才击败了秦王朝;还可以看得出他不尊重属下,急于求成的特性,这也使他最后迈向衰落。
史记中的每一个人物全是那样,有优势也是有缺陷,他遭受器重到衰落都是有他自己的缘故,从这当中能够看得出人生道路昌盛之道,这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1. "刘邦躲过陈胜吴广,其后成为汉朝的开国君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充满变数,有时候接受失败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它会带来新的机遇和转机。
"2. "项羽最后被刘邦打败,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虽然实力强大,但过度自信和骄傲会导致败局。
谦逊和谨慎才是成功的关键。
"3. "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个人品德却备受质疑。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才华和能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道德和正直同样重要。
"4. "孔子一生求学不辍,为了传承和弘扬礼乐教育,他四处行走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和不断学习是成为卓越人物的关键。
"5. "韩信野心勃勃,但却无法得到刘邦的信任,最终被废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信任是建立成功合作关系的基石。
"6. "秦始皇绞杀知识分子,焚书坑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7. "孟子提出仁义道德的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和人伦关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8. "陆贾为了拯救秦国,四处奔波,去寻找合适的才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识人和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9.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书编纂工作,遭受各种困难和苦难,却没有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坚守原则是作为学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素质。
"10. "项羽败给了刘邦后,被关押在剑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和背后的支持是脆弱的,要保持警惕和明智的判断力。
"。
史记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优秀5篇)

史记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优秀5篇)史记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篇1在中学老师就曾推荐过《史记》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必读《史记》,没想到我直到大学才开始读史记》。
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
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
读《史记》,可以感到3000年前是群雄蜂起。
英雄拼搏、帝王争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是我国第一步通史,记述了皇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司马迁奋起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
《史记》思想深刻,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为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王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司马迁笔下,有多少英豪以他们的汗与血,情与志来尽忠,书写“精忠报国”这四个熠熠生辉的字。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荆轲受命大厦将倾之时,壮志未酬咸阳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纵马西北塞北,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剧,已褪色成书页发黄的史书,铃铃作响。
二就是书页翻动之间,那精神的钟鸣绵延至今,声声清晰,声声震撼,余音袅袅,激荡心间。
《史记》传递着那古老、悠扬的钟声——精忠报国,一首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
它让我领悟到什么叫做“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百姓与其团结一心,风餐露宿,终于制服水患,而使华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勾践卧薪尝胆,越国百姓与其同甘共苦,奋发图强,最终雪耻复国,而成诸侯强国。
人生在“志” ——读《史记·陈涉世家》有感

人生在“志” ——读《史记·陈涉世家》有感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一天我若掌权当了皇帝,定要改变劳苦大众的现状,唐代黄巢在《题菊花》中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与志向。
这是我在读完《史记·陈涉世家》后想到的第一句诗,这里面都饱含了志向,当我读完后,我的内心在跳跃,血液在沸腾,它让我对人生对志向有了新的认识。
陈胜年轻时“尝与人佣耕”,但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自己的命运,向往富贵生活,不甘平庸,但远大的志向“佣者”不懂,于是陈胜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此表明自己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在志”没有“志”何谈得上富贵呢?正因为陈胜有“志”,他才敢于反抗,不安贫守命,因此与吴广结合,分析形势,洞若观火,舆论准备,技高一筹,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设计了周密的计划,有勇有谋,有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他的远大志向,他的爱国思想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那我们呢?陈胜少有壮志,不甘平庸,后来终于成就大事,可见,小时候养成的个性对一个人的前途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且人生在世,就应该立大志,为祖国,为社会干一番事业,因此我们要树立志向,好好学习,像陈胜一样有远大抱负,向唐代黄巢一样爱国,不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俗话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人贵有志,学贵有恒;立志而无恒,终身事无成。
三句话都有“志”,所以像陈胜一样为
自己立“志”,为人生立“志”如果没有“志”,那岂不枉活一世吗?
看来,《史记·陈涉世家》真是为我的人生点燃了一盏指明灯,告诉我了人生在志!。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志存高远,为梦想拼搏——读《史记》有感

志存高远,为梦想拼搏——读《史记》有感一直非常想读《史记》。
一是因为我对中国古代史比较感兴趣。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在其作品《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可见,我们读历史、研究历史能开阔视野、悟得道理,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因为鲁迅先生盛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书中讲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志存高远,为梦想拼搏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不交好。
越王勾践即位后,誓要灭吴国。
正在吴国日夜操练士兵想要击败越国时,勾践打算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发兵前去攻打吴。
谋臣范蠡极力劝谏还是没能阻止勾践率兵攻吴。
可吴国兵强马壮,派出精锐部队迎战,最终在会稽击败越国。
勾践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听取范蠡的建议投降,并把财物宝物等奉上,向吴国称臣。
勾践回国后,听取大夫种的建议,立下宏志报仇雪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饮食都能仰头尝尝苦胆,经常问自己:“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让自己过平民百姓的生活。
他亲身耕作,吃饭没有荤菜,也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能的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与百姓共同劳作还让自己的夫人亲手织布。
他还经常鼓舞自己的士兵,让他们重新振作、严格训练。
就这样,渐渐地,越国的国力逐渐恢复甚至比以前更加强大。
就在吴王带精锐部队与其他诸侯会面时,勾践看准了时机,领兵大举进攻吴国都城,吓得吴王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
四年后,又抓住了吴国的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军民疲惫不堪的时机,彻底消灭的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史记鸿鹄之志读书笔记

史记鸿鹄之志读书笔记史记鸿鹄之志读书笔记5篇《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阅读完这本书,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史记鸿鹄之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史记鸿鹄之志读书笔记【篇1】想起来一本叫【历史不忍细读的书】没有看过,只在书店里看到过封面。
只是书名给我留下印象很深。
前些天看【史记留侯世家】。
不禁想起来小时候看的故事书。
书名好像是【敬老的'故事】是父亲买来的,现在想来当初父亲肯定经过思考之后的选择。
里面的故事多已经想不起来,只是关于张良拾鞋的故事,却意外的留在记忆里。
现在还记得书页内插图,白描速写,长袖布衫青巾缠头的张良,面目慈祥笑容满面的黄石公。
这个故事在我还没有读书的时候,就在晴朗的夏夜听父亲讲过。
待到自己可以识字读文的时候倍感亲切吧。
黄石公故意坠鞋于桥下,让张良帮他捡起来穿上,如是者三。
张良恭敬从命得到黄石公的赞扬,传奇书助其成为一代名相。
在童稚未开的时期这样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易于接受和理解寓教育于故事之中。
小时候也很想自己能够遇到黄石公,得到不世出的异书。
于是看到白胡子的老头就觉得很亲切。
然而及至前些日子读到史记留侯世家,才真切接触到这段故事的出处,看到后人杜撰演绎之前的样子。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2024年《史记》读书笔记_1

2024年《史记》读书笔记2024年《史记》读书笔记1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司马迁《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
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于从中挖掘经验和长处,以便借鉴和学习。
历史是一为和爱又不是为威严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装着无数无价的珍宝,那是智慧和思想的产物,了得到这些珍宝就必须翻开历史的长卷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
这本司马迁《史记》是已经译成白话文的。
原著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我兴趣不浓,对于此书,我却一改往日,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虽然是译文,但里面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故事繁多,古典成语还是让我读起来颇费劲的,但越读你就越感到,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创建者——黄帝,他使中国从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现了“尧”“舜”“禹”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动人故事。
在这部画卷上我了解了从商国到春秋战,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漫长的历史,每个细节,司马迁竟写的如此详细,真让我最佩服。
我不国禁对司马迁肃然起敬,这么一部巨作,没有一点文动底,没有对祖国历史的负责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我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
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让我了解了蔺相如的历史故事。
读了此书我还知道了“一鸣惊人”“指鹿为马”“管鲍之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些成语的________,司马迁《史记》也更详细的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在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音乐的起源,也知道了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想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这时我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中国音乐能让人惊叹,__名演员为奥运而歌,让世界瞩目,音乐的魅力之大,打响之歌,让世人明白这悠久的文明历史。
2024年史记读书心得_5

史记读书心得史记读书心得1历史,是一场以谋略相比拼的高智能竞赛。
成就大业靠的是谋略,拼的是智能。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的长河中,名相智士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历史杰出的臣相智士们以其卓越的品德、才能和作为,使得中国历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一、一朝相国,一生仲父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当时叱咤风云,助齐独霸天下的显要人物。
他不仅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对当时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管鲍之交是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但每次品读,向往之感都会油然而生。
管子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和鲍叔牙知人善荐的高风亮节,都是当今的人最缺少的品格,而他们二人那种藏于心中对对方的深知与欣赏,更是知已之交的至高境界。
管仲被誉为中华第一相,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其轻重理论不但开启中国古典经济学的先河,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明显的借鉴价值。
二、一代奇人吕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人。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后因辅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任秦国相国,一时权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
为了给自己留名,他让府中食客编著了一本《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
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
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
总之,作为一个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的很多观点,做事的方法,就是到了现代仍然是比较超前的,甚至当代一些所谓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路上仍然留有吕不韦的影子。
透过历史的尘埃,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管仲,管仲仍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放射出灼人的光彩。
而成功一世的吕不韦由于利欲心太重,没有像范蠡那样,事业达到顶峰后激流勇退,最后落了个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这也是吕不韦给我们那些成功人士留下的最大教训,也值得那些成功人士三思。
2024年高中史记读后感

高中史记读后感高中史记读后感1这一段时间,我一向在读《史记》这本名著。
它不像有的书华而不实,《史记》这本书非常吸引人,父母和我争着看。
《史记》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朝代的兴替,适合地评论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仿佛再现了历史社会画面。
书中有很多大家认识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颇、蔺相如、屈原等,记叙了黄帝以来的故事、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打造和巩固,时间跨越了三千多年。
读了这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我想到了不少。
我的见解不可能和专业职员相比,但我的真实领会。
我的领会有两点,第一点是古时候的君王分两种,一种是一心为民的君王,一种是贪图利益、沉迷于酒色之中的君王。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心为民的君王,遭到百姓的热爱和后人的赞扬,而后者则让百姓唾弃,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道理是一样的,大家常在电视上看的那些贪赃纳贿的官都会遭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不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战争。
各国诸侯你挣我抢,都想一统天下,而不考虑及百姓死活。
没了钱,就加强税款;没了粮,就逼迫百姓交粮食;没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户去找身强体壮的人。
弄得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大家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
不需要担忧发生战争,不需要怕吃不饱穿不暖。
在这种环境中,大家更要好好学习。
这就是我读《史记》的感受,期望大伙也看一看这本史学巨著。
高中史记读后感2在今年寒假里,我读了《史记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知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我感觉司马迁很了不起,他告诉大家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譬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商鞅南门立木”……这部分故事不只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打开了知道历史的一扇大门。
在这部分故事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勾践王不忘亡国之痛。
在吴王夫差面前经受了十五年的磨难,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最后打败了吴国。
2021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怎么写

2021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怎么写《史记》作者司马迁为写此书经受的磨难同样也打动了。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催残了他的肉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怎么写1只要有心,就可以细赏书香,仔细品味,慢慢欣赏其中的一点一滴。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往往有不少人的心是浮躁不安的,那么,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欣赏书籍里华美乐章的熏陶吧!“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是在欣赏司马迁的`《史记》中看到的。
他让我懂得“诚信,立身之根本”。
背信弃义的人,或许会获得眼前的利益,但他的人格已经有了污点:重情重义的人,或许会失去一时的利益,但他却永远得到了人们的赞美。
汪精卫背信弃义,出卖祖国,即使留名史册,但那终归是骂名。
而活在芸芸众生之中的“草根”们却可以因城助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
是否需要诚信呢?是的,需要。
就如泰戈尔说的“信用的坠落,犹如打碎的镜子再不能重圆”。
我们的人生犹如一面完整的镜子,镜子碎了,我们的人生就残缺了,不完美了。
所以诚信是我们完美人生中的一件修饰品,我们不可丢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细细的品味;欣赏。
可以活跃人的思维;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可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句多么无所畏惧的话语。
细细品味之中,我感受到了文天祥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
更体会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
是的,像这样拥有大无畏奉献精神的人还有许多。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杜甫“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爱国情怀。
他们心忧天下的事迹让我为之感动,他们赤子般的爱国情怀也让我为之骄傲。
我们应努力勤奋的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坚持不懈的奋斗,成为最强的自己。
《鸿鹄之志》读书笔记

《鸿鹄之志》读书笔记——《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学习体会:陈胜,又叫陈涉,是河南阳城人。
吴广,又叫吴叔,是河南阳夏人。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与雇农们一道耕田。
有一天,他扔下农具,走到田埂上,懊恼怨恨了好一会儿,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富贵了,谁也不要忘记了谁呀!”同伴们笑了起来,回答说:“你是被雇来挖泥耕地的,哪来的富贵?”陈胜长长叹了口气说:“唉!小鸟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啊!”这段故事描写了陈胜年轻的时候与雇农们耕田时一段对话。
表现了陈胜虽为被雇佣的农夫,却不安于现状而胸怀大志,气概不凡。
反映了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进步态度。
人不管处在怎样的地位,都是需要有志向的,特别是在青年时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更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为它艰苦奋斗,不畏风险,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给人生的未来逐渐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样等到中年、晚年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不会感到遗憾。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胜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此话有理。
注释:(1)“阳城”,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
(2)“辍”,停歇。
“垄”,田埂。
(3)“怅恨”,失意怨恨。
“苟”,假使。
(4)“佣者”,雇农。
“若”,你。
(5)“太息”,长叹。
“嗟乎”,感叹声。
《史记》读书笔记450字优秀范文

《史记》读书笔记450字优秀范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一位忍辱负重的的人,历经三十多年的潜心写作,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记》。
终于成为浩如烟海历史著述中,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那么史记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45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史记》读书笔记范文一鲁迅曾这样评价过《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啊,《史记》是一篇鸿篇巨著,司马迁为了写这本书忍辱负重,这本书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佩服司马迁了,《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
司马迁在《史记》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里面的屈原,他曾这样说过,他宁可跳入江河,葬身鱼腹,也不能使自己高洁的品格受到世俗的污染。
是啊,我们人人都该这样不去做错事,不去与坏人同流合污,更不能知错不改,要学习屈原,抱住那美玉般的高尚品格,而且屈原跟司马迁一样在流放中也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
我最讨厌《史记》中的商纣王,他是一个昏君,整天和奸妃妲己在一起寻欢作乐,不顾朝政,有时甚至拿杀人取乐,他们想过没有如果哪一天自己任人宰割,还不能反抗,那是什么滋味,我们千万不要学纣王呀!《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人物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品质。
他不仅表现了作者的进步历史观,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所以,《史记》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我相信你只要去读一读《史记》会和我有一样的体验。
《史记》读书笔记范文二最让我尊敬的人物是卫青。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记载:卫青从小生活贫困,但早年不幸的生活却链造了卫青坚强的性格,凭着姐姐卫子夫的得宠,有人认为卫青能官拜太尉大司马全靠他姐姐。
史记的励志故事读后感

史记的励志故事读后感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父亲司马谈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临死前嘱托司马迁帮他继续完成史书。
然而,司马迁因替一位辩护而遭受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身,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后,一部鸿篇巨著《史记》诞生了。
司马迁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写完了《史记》,那是多大的痛苦!这是因为他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没有了责任感,任何事情都无法很好完成。
试想想,如果校长没有责任感,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如果老师没有责任感,我们的班级又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即使做一个小小的班干部,也要有责任心,尽职尽责帮助老师分担工作,帮助同学。
如果连这一点点责任感都没有,将来怎么可能成为栋梁之材?为了自己、为了社会,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吧!最近,我们学习了第11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文章讲述司马迁从小就受母亲河和英雄故事的激励,有收父亲影响,喜欢上了历史,后来当他专心写作时,因为他为一位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在监狱里宁愿把个人耻辱抛之脑后,也要把《史记》写完,就这样,他奋笔疾书,忍辱负重了13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记》,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死得便有价值,死得重于泰山。
像司马迁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带兵打下了楚国,并活捉了楚王勾践。
吴王让楚王当马夫,楚王为了不让国家灭亡,受尽了耻辱,忍辱负重了几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后,他每天睡在柴房里,每到饭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儿,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忘记在吴国的耻辱,并让自己牢记"落后就要挨打"他每天一边种田,一边练兵。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楚国后来发奇兵灭掉了吴国。
汉朝开国大将韩信,在汉朝未统一之前,有一次,一个小混混看不起他,便在大路上拦住了他,说:"你有本事就拿剑刺我,要么就从我的裤子底下钻过去。
"韩信知道:如果杀了他,就要坐牢,如果不杀他,就要忍受极大的侮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读书笔记:人生贵有鸿鹄志
人生贵有鸿鹄志
珠海市第十二小学六(3)班郭旭蕾
在公元前209年,在秦国苍茫的大地上,一群汗流浃背的人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
其中一个人停下了脚步,失意长叹。
他满怀希望地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
没想到,遭来
的却是同伴的一阵嘲讽:“你一个雇佣的农民,何来富贵?”他对这些无法理解自己的同伴
又发出了一声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就是陈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
不久之后,陈胜被朝廷派去驻守渔阳。
由于天降大雨,道路受阻,队伍无法准时赶到,误
了期限还要被杀头。
既然这样,还不如反了!陈胜带领这群受尽朝廷苦难的兄弟们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开始反抗暴秦的统治。
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犹如雄狮
怒吼,揭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
陈胜的鸿鹄之志从此开始绽放出了璀璨夺目的光彩。
虽然
因为各种原因,轰轰烈烈的起义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犹如燎原的星星之火,撼动了屹立
百年的秦王朝。
随后的起义将领前仆后继的竞相亡秦,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编纂《史记》的司马迁对陈胜给予了高度评价,将陈胜列入了世家中。
司马迁认为陈胜的地位、武器和谋略都不及当时的六国,但却建立了比六国大得多的功业。
为什么陈胜能有
如此大的功绩?这难道不是他一直都怀有鸿鹄之志的原因吗?只有胸怀大志,才可成就一
番大业。
陈胜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是啊,人生贵有鸿鹄志!每个人一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而不是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从这之后,我也树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并且为之奋斗。
当时,我被一种古典乐器――古筝,深深的吸引了。
古筝
那悠扬清脆的声音使我心神驰往,我下定决心要练好古筝,争取在比赛中获得金奖。
就这样,我踏上了学习古筝的艰难旅程。
刚开始时,我只能弹两三行的小曲子,并且断断续续,很不熟练。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古筝怀有极大的热情,恨不得天天弹。
不久之后,我已经
能弹优美动听的曲子了。
当我第一次熟练地弹出三级曲目《挤牛奶》时,我更加喜欢古筝了。
那种奇妙的声音岂是别的乐器所能拥有的?
随着级别的增高,曲子也越来越难,对手指的灵活性和技巧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曲《浏
阳河》激起了我的好学心。
曲子的难点,就在于快板。
快板对手指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
而我当时只是勉强能弹而已,根本谈不上速度。
可是我不服气:为什么人家能弹,我就不行?之后的一周里,我每天都练,而且只练快板。
三天后,我练好了,可是手指上起了一
个大水泡。
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疼,有的只剩下了成功的喜悦。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我的水平也多有见长。
此时,我的目光锁定了一个全国性的选拔活动。
勤学苦练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一鸣惊人。
我想挑一首稍有难度,旋律又优美的大型曲目。
老师非常赞赏,给了我一份极具挑战性的《春
江花月夜》。
可是《春江花月夜》曲谱很长,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背熟,而且曲调需要转A调,很不好弹。
我练了几日,仅仅摸熟了调子,滑音还有些不准,更谈不上音色的优美了。
但是,很快就要参加选拔了。
我心中万分着急,更加勤奋的练习,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
终于到了比赛的时候。
虽然我的曲子已经弹得十分熟练了,可我依然很紧张。
上台以后,我鞠了个躬,深吸了一大口气,理了理衣裙便坐下来弹了。
一曲《春江花月夜》如行云流水般从指间流出。
有志者事竟成,我这么多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啊!我喜不自胜。
人生贵有鸿鹄志,这句话犹如一根鞭子,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进;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在最黑暗的时候指引迷茫的我,照亮我的人生归途。
这句话,将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