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部陈工民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意义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经典诵读工程,更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的源头活水。
让孩子自幼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更能为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总目标2中提出小学生要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可见从事经典文化教育研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小学教育阶段真正成为我们与学生生命中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最重要的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夯实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基础,2004年9月在教学处熊主任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构建》总课题引领下,我们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组,该课题旨在小学部构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以下简称“经典诵读”)。
其构建方式是从低年级起步,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的诵读教学实验开始,让学生逐步过度到《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等经典的诵读学习。
估计学生到六年级诵读完以上经典内容,我们拟定的目标是50%的内容学生要能背记,90%的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年,我校申请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地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实践研究》地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在各级教育部门地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地精心指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三年多地共同努力,更多优秀地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地课堂,使学生地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地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地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地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地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地提升.回顾三年来地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地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题研究地背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地历史,正是在这历史地长河中,我们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地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地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角度,不同地层面,有各种不同地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地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地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地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地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地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地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地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地光辉和重要地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地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地需要,时代发展地需求,从中发现新地意义,做出新地解释,添加新地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地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地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地精华成为新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地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地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地延伸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地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地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地特殊性.对传统文化地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地讲台,手执新教材地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地特殊功能,通过祖国地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地灿烂地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课题研究目标.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经典诗文地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地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地情感.汲取祖国深厚地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地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地能力,在学生纯净幼小地心灵里播种下传统文化地种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地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地语言文字地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诵读经典,培养高尚情操与趣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地精神世界.具有一定地文化经典名篇地积累和文化底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地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地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地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地能力和科研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课题研究方法.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地建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每天晨读分钟,并进行朗读和理解指导,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地能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地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经典诵读活动.写作积累,随笔记录诵读感悟,体悟人生,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课题研究内容.(一)师生共同学习古诗诵读.为了配合实验班级地研究与实验,我校大量购置了名师古诗教学光盘,组织师生共同观摩学习.教师学习名师如何授课,学生也亲眼目睹了同龄地孩子是如何学习古诗诵读地.这种全新地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地诵读古诗地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诵读技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加强古诗教学地教研工作.我校实验教师在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地工作,教研组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古诗诵读教学地专项研讨工作,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古诗诵读教学大练兵.我校课题组长王伟面向全市开课,执教地《枫桥夜泊》一课,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地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地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地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市教科所专家地一致肯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诵读经典诗文.因为参加实验地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所选诗文只要求大致理解其内容,了解人文背景,学习传统民俗知识,并发掘其中地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其主要目地就是要在学生地记忆黄金期,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诵读经典诗文,为他们以后地成长提供良好地导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积极参与中心课题组组织地各项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地实践与研究,在有限地经费里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地学习实践活动.先后派实验教师远赴江苏太仓,甘肃酒泉等地观摩学习.并组织学生集体订阅中心课题组推荐地书籍《读懂中国》,使学生拓展视野,传承传统文化展现地人文精神,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地内容,利用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地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课题研究过程.、加强理论学习.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地心得,记下开展活动地体会,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达到更佳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地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地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地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同学们学习语文地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地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以端午节、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诗词朗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中国地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地优秀传统.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端午节是他们地传统节日地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地意见.通过这个问题地讨论,既增长了学生地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地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地兴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地教学水平、教学地内容与方法都有一定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地欢迎与好评,所传授地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综合素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张明铁校长地实验论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校品味》荣获区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吕玉虎副校长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年度工作报告获市教科所好评并向全市各实验学校推广学习;课题组长王伟撰写地实验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学术指导吴延红地实验论文《古诗教学点滴体会》获区一等奖,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实验教师马玲玉地实验论文《浅谈课题研究中地收获》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在酒泉参加地课题组举办地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研究员郑夕莲地实验论文《古诗教学新思路》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公开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获区二等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地收获最大,实验班地学生在三年地实验中,积累地最少学生记诵地古诗文也在百首以上,这不仅对他们语文学习大有好处,也使学生地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地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地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地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地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地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地兴趣.学生地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七、研究感想.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我校地课题研究工作却没有结束.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地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地道路上,我校全体师生,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地火炬高高举起,照亮每位师生地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地研究方法,但这次地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地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地共同成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蚌埠市后场小学二一年四月。
古诗词课题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
近年来,我国对古诗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纷纷将古诗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本年度,我课题组围绕古诗词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内容1. 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本年度,我们通过对全国各地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古诗词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
(2)古诗词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讲解、背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古诗词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1)加强古诗词教学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和教学水平。
(2)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构建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
3. 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索本年度,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下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1)开展古诗词吟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3)开展古诗词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研究成果1. 提出了适合我国古诗词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参考。
2. 开发了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古诗词教学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
3. 构建了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4. 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古诗词素养的学生,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未来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古诗词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 深化古诗词教学方式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3. 完善古诗词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4. 深入挖掘古诗词教育资源,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古诗词教学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古诗词教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前期,各备课组认真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了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力求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6节古诗词课堂教学。
教师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展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课后反思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
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自己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4. 研讨交流活动最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交流。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古诗词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教学技能得到锻炼,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2.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在活动中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活动总结本次古诗词教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体会:1.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西乡县金牛小学校本级课题《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侯小静课题组成员:黎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问题的提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
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
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
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结题报告——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课题组经典古诗美文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的要求与思考,2010年11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实验研究,2011年3月,被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总课题组立项为课题实验基地校。
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工作中,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和学校课题实践计划,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儿童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为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诵读经典,不但能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
长期的经典诵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教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方法的兴起,传统古诗词教学正在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传统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改进和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传统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古诗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梳理相关文献,了解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其次,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
最后,通过对文献和实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策略。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历史回顾和发展概况;2.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和挑战;4. 对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建议。
研究成果经过对传统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传统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提供多元化的研究途径和资源。
2.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研究平台,以提升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不仅限于背诵和解释。
4.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结论传统古诗词教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和创新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李明,2019年-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王红,2020年-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实证研究,张晓燕,2021年。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星光课堂”下古诗词课堂学习目标精准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语文课堂教学的广泛性,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从而冲淡学习目标。
语文课堂的“面面俱到”,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一篇文章,一节讲读课,不可能涵盖全面的语文知识,那么,让我们如何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精确的目标,围绕这个精确的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有的放矢,聚少成多”,这还是我们选该题目所在。
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
学习目标占据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育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其中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和新思想值得回味和总结。
新教材对古诗词的编排与以前比,有很大变动,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适应新教材,如何使每节古诗文课堂学习目标达到精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价值过去教科书全国只有一个版本,现在版本多样,对语文的评价,内容的选择都各有侧重,我们要兼收并蓄,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准确把握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内容,教师上好每节课学生学好每篇古诗文是我们的天职,而要能胜任这项工作任务,首先必须有个明确的、精准的语文课堂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主动性、目的性。
研究工作安排本着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开发学生情感资源,培养学生智商与情感和谐统一,爆发出更大的潜力,已达到素质教育的更高境界,以围绕我县“经典诵读”展开活动: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体,以研究内容(学习目标)为主线。
教师示范,学生感受理解;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分别行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个别指导和答疑。
实施课题组成员勤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反思方法,实行每两周一小结每一个月一次大型交流学习活动。
为实现已经制定目标,教师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互动--参与创造--提高学习效率为基本主线,创建课堂教学民主化、平等化,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大放光彩。
古代诗歌研究课题小结
古代诗歌研究课题小结第一篇:古代诗歌研究课题小结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与研究小结一、研究目标与方法(一)研究目标古代诗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广大中学生在面对古代诗歌鉴赏学习时,却总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涨。
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很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们学习和热爱古代诗歌的积极性。
考试评价中诗歌鉴赏又是必考题目,这就让让学生学时辛辛苦苦,考时一塌糊涂。
同时,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而且诗歌鉴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古代诗歌鉴赏作为高考内容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真正具备理解、读懂诗歌的能力,同时对陌生的诗歌进行理解和初步的解剖。
教师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而我们现如今的状况是,由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对文学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量的古诗文知识的积累。
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外,还要拓展古诗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而如何使得高中语文古诗文的学习阅读能力,掌握古诗文的鉴赏理解方法,是新课改下很多教师热议的话题,也是我们课题将要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各种国内外教育教学著作,相关学位论文,期刊及网络资源在内的文献进行整理,明确课题的问题领域、研究进展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成果。
2、调查分析法制作一份关于古代诗歌鉴赏问题的调查问卷,在高中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我们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大量教育教学案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发生的原因、过程和效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生动地揭示历史、政治、语文教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为本论文的观点做详实的分析论证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9.1-2016.10.31)自2016年10月份承担课题后,我们的课题组多次开会,邀请老教师成立了领导组,在老教师们的帮助还下设了专家指导组、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课题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古诗研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人文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古诗研学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古诗的魅力,现将研学成果总结如下。
二、研学内容1. 古诗起源与发展我们首先了解了古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宋诗词,古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2. 古诗艺术特点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古诗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意象鲜明:古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历史人物等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意境深远:古诗注重意境的营造,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语言凝练:古诗讲究语言的精炼,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3. 古诗代表作品赏析我们选取了《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赏析,深刻体会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三、研学成果1. 提高了对古诗的认识通过研学活动,我们对古诗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培养了审美情趣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欣赏自然美、艺术美,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3. 激发了创作灵感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
4.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共同探讨、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本次古诗研学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第2篇一、前言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诗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古诗研学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讲解、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诗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
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
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
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研究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
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研究-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内容(一)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1、经由过程对古诗词教法的研讨,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设想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加强民族高傲感,并形成古诗文研究与积累的一些操纵范式。
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
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古诗文启蒙教育活动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着每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蕴藏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古诗文,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接受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且能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人。
为此,我校于2011年4月确立了“古诗文诵读”实验课题。
至此已经三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结题报告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添加内容二、课题实施1、加大投入,奠定基础我们的投入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我们改善环境氛围,投入资金精心设置了诵读长廊,诵读专版。
每班教室中都开辟专门的古诗小天地,为办手抄报而用,这样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我们还采用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活动阵地进行诵读活动。
如:红领巾广播站,“古诗文欣赏”把一些名篇佳作配以民族乐曲,先诵再赏析,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得到了审美教育。
“每晨一诗”,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读诗背诗,300多名学生发出一个声音,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活动的方式也不一样,低年级称为“背诵”,中年级称为“诵诗”,高年级称为“品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进行诵诗,不作考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教学相长,亲情互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班队会: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班队会课,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历代古诗词鉴赏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古诗词文献获取途径介绍•数据样本选择和筛选标准3.2 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方法与技术•数据处理和清洗过程四、研究结果4.1 古诗词鉴赏的主题与风格分析•主题研究结果总结•风格研究结果总结4.2 古诗词鉴赏的情感与意象分析•情感研究结果总结•意象研究结果总结4.3 古诗词鉴赏的影响与传承分析•影响研究结果总结•传承研究结果总结五、结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限制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六、参考文献以上是我针对“古诗词鉴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所写的文章,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按照标题副标题形式进行了组织。
文章以列点的方式展示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并遵守了所要求的规则,不涉及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古诗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本报告通过对古诗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研究背景1. 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古诗教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 理论背景:古诗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理论、审美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为古诗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3. 实践背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三、研究目的1. 探讨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古诗教学参考,提高教学水平。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古诗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观察法:观察古诗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3. 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古诗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4. 访谈法:访谈教师和专家,了解他们对古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学方法探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比较教学法:将不同时期的古诗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吟诵古诗,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4)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
(2)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3)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
3. 存在问题及对策(1)问题:部分教师对古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古诗词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古诗词教学水平,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我校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古诗词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经典,弘扬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古诗词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掌握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2.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古诗词教学研讨会(1)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古诗词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古诗词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3)分组讨论,针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措施。
2. 古诗词教学观摩课(1)挑选优秀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观摩课展示,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2)课后组织评课活动,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优秀观摩课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古诗词知识竞赛(1)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评选出优秀选手,颁发奖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
(3)教师总结竞赛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素养。
4. 古诗词创作比赛(1)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古诗词作品。
(2)组织评选活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推广。
(3)促进教师古诗词创作能力的提升,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古诗词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创新。
2.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得到激发,古诗词素养得到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学校古诗词教学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优秀古诗词教学案例和作品。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严密,安排合理,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内容方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古诗词结题报告
古诗词结题报告篇一: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古诗文启蒙教育活动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着每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蕴藏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古诗文,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接受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且能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人。
为此,我校于20XX年4月确立了“古诗文诵读”实验课题。
至此已经三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结题报告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添加内容二、课题实施1、加大投入,奠定基础我们的投入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我们改善环境氛围,投入资金精心设置了诵读长廊,诵读专版。
每班教室中都开辟专门的古诗小天地,为办手抄报而用,这样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我们还采用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活动阵地进行诵读活动。
如:红领巾广播站,“古诗文欣赏”把一些名篇佳作配以民族乐曲,先诵再赏析,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得到了审美教育。
“每晨一诗”,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读诗背诗,300多名学生发出一个声音,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活动的方式也不一样,低年级称为“背诵”,中年级称为“诵诗”,高年级称为“品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进行诵诗,不作考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教学相长,亲情互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班队会: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班队会课,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研究性课题小结
古诗词研究性课题小结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研究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诗词研究性课题进行小结,包括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
最早的古诗词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古代诗歌主要以吟唱、吟咏和朗诵为主要表达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词逐渐演变为修辞优美、意境深远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古诗词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例如,先秦时期的古诗词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而唐代的古诗词则更加注重艺术和美学的追求。
无论在哪个时期,古诗词都以言简意赅、纵横自如的姿态独树一帜。
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古诗词的语言独特,注重音韵和韵律的运用。
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变化,古诗词能够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比喻和典故等修辞手法。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古诗词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有一种恍若置身于作品中的感觉。
第三,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以情感的真实和细腻打动读者。
无论表达喜悦、忧愁还是对自然的赞美,古诗词都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古诗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深入了解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深意。
古诗词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古诗词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古诗词作为文化载体,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考。
通过研究古诗词,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等重要方面。
其次,古诗词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低年级渗透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次“小古文”教学的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朱老师在小古文课程教学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探究,看到了孩子们在小古文学习中所感受到的快乐,更深深体会到小古文学习对于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无穷魅力。
人性的沐浴,诗意的光辉,曼妙的语言……《语文新课标》指出: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而小古文即简短的文言文,其语言特点与白话文有明显差别,虽言简意丰,却没有白话文明白畅晓,甚至有点艰涩难懂,在初学者的严重成了捉摸不透的“迷宫”。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小古文,是“循序渐入的低年级段小古文教学”课题首先要探究的难题,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我承担了第一次的小古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是最为重要的一块。
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
新课程实施以后,在人教版小学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虽然篇幅减少,但其对于小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明史,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今后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古诗文课题研究省级结项报告书
古诗文课题研究省级结项报告书上传: 欧阳梅更新时间:2011-7-31 阅读: 717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课题名称小学古诗文(中高段)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类别小学语文课题负责人孙剑承担单位(盖章)新建县第一小学填表日期 20010年9月20 日鉴定时间组织鉴定单位(盖章)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填表说明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一份原件,2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一、研究报告1.立项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2.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自我评价一、立项时间:2008年11月(课题编号:AA08——034)二、研究内容(一)、课题界说《古诗文(中高段)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指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以3—6年级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古诗文课文为载体,以学校的语文课堂为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根据本校本学科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对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立、媒体选择、方法确立、活动组织、反馈方法、成绩评定等进行研究与实验,对古诗文课堂教学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进行研究与实验。
(二)、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古诗文的课堂教学理论,探索古诗文教学规律性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解决古诗文的教学困难,力求为我校语文教师提供丰富全面的典型案例。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我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发掘一批教学新秀,培养他们在做中习得教科研的方法,以点带面,浓厚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课”的氛围,推动我校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1、中高段古诗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2、中高段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3、古诗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研究(四)、研究对象被测教师:全校语文教师被测学生:3—6每年级一个班级,共260多名学生(五)、研究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教材5—12册相关古诗文课文的教学(六)、研究方法1、教育经验总结法:做好古诗文教学经验的积累,科学设计古诗文教学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与调查形式,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古诗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结题报告——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课题组经典古诗美文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的要求与思考,2010年11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实验研究,2011年3月,被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总课题组立项为课题实验基地校。
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工作中,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和学校课题实践计划,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儿童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为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诵读经典,不但能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
长期的经典诵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
1、提高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我校的学生因生源少及地域限制,语文素养并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
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然而,扩大阅读量应该谈什么呢?我校课题组研讨达成共识:认为只要我们这个民族还使用汉语来表达,那么把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孩子在心灵最纯粹、吸纳能力最强的年龄段,把最优美的语文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反复诵读,一个人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漫漫转化成为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语文素养。
2、开发智力当代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并不断提升的。
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时期,永远无法弥补。
如何通过锻炼儿童的记忆力而开发其智力呢?大量的研究和时间证明: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学习和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当大量的语文文字的精华通过诵读而深深印入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和一生影响的就是这种大量的反复的对经典诗文的强化诵读。
3、陶冶情操和气质经典诗文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时,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其后天的文化气质明显与众不同。
凡是在儿童少年时代学习、阅读、背诵过大量诗文的人、凡是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其日常的作为举止、言谈教养都会烙上浓郁的书香气。
这种儒雅的书香气是文明的标志、是高贵精神的象征。
无数生命个体都洋溢着这样浓郁的书香气,整个社会文明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4、传承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其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全面开展古诗文的教学工作。
通过文学熏陶,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
因此,开展经典诗文教学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实践组织机构实验基地校校长:焦天活学术指导:陈吉武辛凯课题主持人:辛凯韩秀霞课题组组长:韩秀霞课题组成员:刘淑芬李翠凤冯振英计红彦孙亚文刘淑敏段永红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一)研究的阶段第一阶段:准备与实施阶段(2010、11——2011、7)1、申报课题,制定课题方案和活动计划,构建课题研究机构。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3、进行有关小学生古诗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
4、精心编选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华经典诗文篇目。
第二阶段:研究深入(2011、8——2013、4)1、使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发展,同时发现问题,提出策略。
2、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校本课程建设。
3、收集相关数据,总结、提炼成果,进行理论探究。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成果(2013、4——2013、7)1、进行经典古诗文各种活动展示。
2、实验教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3、课题组汇总成果及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迎接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
(二)具体实施措施根据新课标要求中的小学教材必学必读必背的古诗词及经典书目,结合《中小学必背古诗》、《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确定基础的教学和阅读量,早自习的固定时间大声诵读,熟读成诵,让孩子们从课外读物从中获取有关中华美文的知识,学习方法、典故等,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1、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读、背、吟、唱、画、说、写、改编等一种或几种方式开展活动,重形式更重效果。
2、每月班级开展一次“主题诗文”诵读活动,根据名人、季节、时令、风格、色彩的不同品格、儿童生活等开展活动。
3、组织班级学生办诗文小报。
4、举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5、摘录古诗文名句——感悟读感6、古诗文译文和语文现文写作对照教学7、教授学生学写古诗体诗歌8、写诵读古诗文读后感9、练习古诗文书法——比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传统古诗文教学现状,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观摩,交流,竞赛法:通过在不同的年段和不同的实验班级开展古诗文课堂观摩,以及适时召开大型师生座谈会进行相互交流,开展系列古诗文竞赛等活动,既达到营造传统文化传承的浓郁氛围的目的,又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鉴赏的意识与水平。
6、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回溯、追因,对本课题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得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实施具体工作1、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2011年4月,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认真学习并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成员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重点。
并于2011年6月组织了古诗文知识竞赛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古诗文掌握的情形,也开始着手研究了新教材中体现民族文化的古诗文篇目,初步制订研究策略。
为课题开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作了精心布置和准备,研讨了撰写的实施方案。
开题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了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并邀请中心教研室专家和学区领导来校指导,开题活动的顺利进行拉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
3、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1)、以亲近古诗文为突破口,寻求课题研究的支点我们通过古诗文知识竞赛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的情况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
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古诗文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了克服学生古诗文学习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教材本身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整理出了《小学古诗文阅读》,同时给予规范的译文和精当的点评,既利于应试检测,又利于涵咏品味。
课题组老师在每月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教学课。
每年级每学期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等比赛,班级举行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古诗文学习方法与心得。
这些语文教学活动课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活水。
(2)、以编撰古诗文助讲材料为基石,搭建课题研究的平台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时间和针对性阅读材料。
为了解决这个弊端,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的基础上,通过撰古诗文助讲材料,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①确定古诗文助讲材料方案: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决定编撰古诗文助讲材料,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