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简介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该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医生、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

三、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由医疗管理人员、感染科专家、临床药师等组成,负责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督。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1. 合理使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需符合诊断明确、感染证据明显、选择合理、用药及时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细菌敏感性和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在合适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但需遵循适用范围和剂量的规定。

4. 优先使用“窄谱抗菌药物”:优先选择活性较窄、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尽量选择敏感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5. 遵守使用时限: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病情和临床反应来确定,不能出现过长或过短的现象。

五、医嘱和抗菌药物处方1. 医嘱:医生在书写医嘱时需明确患者的诊断、感染部位、给药途径、使用剂量、使用频率、疗程以及停药条件等,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抗菌药物处方: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需填写患者基本信息、抗菌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频率、疗程和签名等,并在处方上注明是否为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和监测1. 审查:医院内设立药事管理部门,对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监测:医院内设立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提供使用情况的反馈给医务人员,以及时纠正不当使用。

七、抗菌药物的存储与配送1. 存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药品储存区域,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分区、分格存放,并设立温湿度监测系统,确保抗菌药物存储环境的质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要求等方面,全面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二、制度目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和优化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和复发率。

2.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通过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的产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

3. 降低药物费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降低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药物费用。

三、适用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和病区中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医务人员。

2. 与抗菌药物治疗相关的药店和药房的管理人员。

3. 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质控科室、药事部门等。

四、管理要求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以下管理要求需要得到严格执行:1. 抗菌药物需经临床合理使用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医嘱和使用。

临床合理使用委员会由医院药事、感染管理等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审核标准和审批流程。

2.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特征,采用指导性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用药指南和用药方案。

3. 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经过预后评估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以便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

4.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需填写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并在医嘱中注明病原菌标本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

5. 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用药方案和治疗疗程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得私自停药、更换药物或者延长疗程。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检验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降低细菌耐药性,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第五条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抗菌药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三)组织培训、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四)监督、检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五)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一)非限制使用级:适用于常见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细菌耐药性较低。

(二)限制使用级:适用于中度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一般,细菌耐药性较高。

(三)特殊使用级:适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低,细菌耐药性高。

第七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明确诊断:医师应明确诊断,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二)合理用药:根据病情、病原菌种类、抗菌药物特点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三)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和疗程。

(四)预防用药:预防用药应严格按照预防用药指征和剂量进行,避免滥用。

(五)联合用药: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降低细菌耐药性。

第八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药师、检验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应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通用6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篇1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

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

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

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经验性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8、严格掌握为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随着抗菌药物滥用引发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成为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建立健全的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1. 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提交使用申请,并由专业药师或药学专家进行审批的流程。

审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等因素,并记录下审批结果和理由。

2.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清单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更新抗菌药物清单,明确规定每种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推荐的规范使用剂量。

清单应具体明确每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以便医生参考,并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

3. 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该制度可包括临床应用指南、用药参考手册等。

这些指导文件应由专业的药学或医疗专家编写,明确不同疾病和病原体的首选抗菌药物,并推荐适当的用药方案和疗程。

4.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该制度通过收集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数据,评价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监测指标可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频度、使用原因等,以及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以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抗菌药物的药理学、临床应用指南、药物相互作用等,以及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防控的知识。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1. 医疗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这包括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内部审查评价标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等。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但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一)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 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中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高级职称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一)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三)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一)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二)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三)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四)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1.制度目的2.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护理部门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员。

3.工作流程(1)抗菌药物申请: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填写抗菌药物申请表,并由主管医师审批后方可使用。

(3)抗菌药物使用指导:药学部门负责向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相关培训,及时更新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指导方针。

(4)审查使用结果:感染科每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优化建议,并对滥用和误用行为进行惩罚。

4.操作规范(1)抗菌药物定级:根据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药代动力学、抗菌谱等因素进行定级,分为一线、二线、三线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以下原则使用:选择合适的药物、掌握适用途径和剂量、合理确定疗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3)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于患者的手术、影像学检查、器械操作等感染风险高的情况,可以进行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抗菌谱和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5)抗菌药物依从性监测:药学部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并对不依从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约束。

5.责任分工(1)医务人员:按照规定填写抗菌药物申请表、学习和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保证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2)医疗质控科: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的审查和统计,定期将结果上报给医院管理层。

(3)药学部门:提供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参与抗菌药物申请的审核、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培训医务人员等工作。

(4)感染科:负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和监控,定期开展多学科讨论,为实践中的困难病例提供指导。

6.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降级、停职等措施。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医院内抗菌药物的科学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及评价制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制度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力口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二、医院应当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

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医院不得采购。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锄酶抗B≡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曷旨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Ξ)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板、安全防面的临床资料妙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五、医院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

同一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齐理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

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六、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1.目的1.1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1.2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预防临床感染的发生和传播;1.3提高医疗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2.负责部门2.1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政策和流程;2.2临床药师:负责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药物信息和建议;2.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测和防控医院感染,包括管理抗菌药物使用。

3.抗菌药物管理3.1建立抗菌药物目录,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2设立抗菌药物审核委员会,定期审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3.3制定医疗单位内抗菌药物管理的标准治疗方案,以指导医生的处方行为;3.4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需经过专业医生的审核和批准方可使用;3.5加强抗菌药物的库存管理,避免过量和过期药物的浪费;3.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统计分析,评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状况。

4.医师的责任4.1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4.2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处方;4.3严守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式,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4.4定期进行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4.5增强自身的药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医院举办的药学培训。

5.患者的权益5.1获得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保证医疗质量和疗效;5.2获得抗菌药物治疗的知情同意,了解治疗方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5.3获得临床药师的解释和建议,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5.4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违规行为处理6.1发现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要求进行纠正,并进行思想教育;6.2重复违规或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分;6.3频繁违规或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要求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培训;6.4严重违规或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面临撤销执业资格的处理。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应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和监督制度:医院应成立药事委员会或药学会,制定医院内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案,并定期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2. 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医生必须按照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合理用药,不得随意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适应症、准确诊断、科学用药”的原则,避免无理由和例行使用。

3. 限制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一些强效抗菌药物需限制使用范围,如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或在特定疾病或严重感染时使用。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应由临床专家会诊,并经过药事委员会或临床药学部门审查和监督。

4.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适宜的诊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疗程和疗效监测,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5. 提供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防止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6. 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建立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系统,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定期向相关部门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7. 加强抗菌药物宣传: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意识,减少不合理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保护公共卫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耐药性产生而制定的规范和措施。

它涉及到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临床路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二)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和不正确的应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1.临床用药指南的制定: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特点、抗菌药物特点和最新的治疗指南,制定相应的临床用药指南。

此指南应明确推荐的首选和备选药物,并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剂量和疗程等。

2.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系统,跟踪和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通过对每个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恰当的使用行为。

3.临床用药监测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用药监测系统,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定期反馈监测结果给临床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增加他们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4.医师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耐药性的形成机制以及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提高医师和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意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5.多学科协作: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学科的协作机制,包括感染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门等。

这些部门应定期举行会议,共同制定和评估临床用药指南,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6.强调预防控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应强调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从根源上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需求。

7.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发和退还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这需要医疗机构中各个部门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也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持续的培训。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本医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该制度依据相关法规和文件的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一)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监督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工作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和其他成员。

他们的职责包括贯彻执行相关法规、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技术性文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等。

二)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负责对本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专业资料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检验科积极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则。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严格控制使用、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或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相关规定适时调整。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急)诊使用,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2、为了预防手术患者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该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剖宫产手术除外)。

同时,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疗程也应该是合理的。

3、对于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不应超过30%。

原则上,不应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患者,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医院管理层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并保障其执行。

2.临床科室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3.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规则执行,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4.临床药师应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和监测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

5.药学部门应负责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送,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台账。

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进行用药。

(3)严禁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如预防性使用、自行调整剂量和疗程等。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和转换治疗,避免抗菌药物的重复使用。

2.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批和管理:(1)临床科室需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审批抗菌药物的申请和处方。

(2)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目的、剂量和疗程等,建立病历和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3)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抗菌药物知识普及与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活动,包括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等内容。

2.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应覆盖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和药师等。

附件:1.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2.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3.抗菌药物使用指南4.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stipulate the management of drug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定,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由医务科、感染科、药剂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医务科负责人担任组长,药剂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第六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第七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收集、整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进行监测与评价。

第八条监测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适应症、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第九条评价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细菌耐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第十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第四章干预与整改第十一条对监测评价中发现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提醒、教育,情节严重的,应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二)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限制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数量。

(三)对存在细菌耐药问题的抗菌药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使用、停用等。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定期组织整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副作用,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谱、细菌耐药状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本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选用指征、使用方法、监测和评估机制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变得尤为必要。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1.抗菌药物使用委员会的成立在医院内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感染科专家、药剂师等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引、临床路径和监督机制,并定期审查和更新。

同时,委员会还应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数据,为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2.抗菌药物使用指引和临床路径的制定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引和临床路径,详细规定了各类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使用方法、治疗时间等内容。

医生在临床操作中,应按照指引和临床路径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抗菌药物的使用审核与指导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核制度,对每一位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查。

由医院药学部的药剂师参与审核,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与报告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报告制度,定期收集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包括用药量、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等信息。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出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指导更加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5.抗菌药物管理教育与培训针对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相关人员,开展抗菌药物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合理用药、耐药性的形成和防控等内容,加强相关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审计和监测系统的建立建立全院性的审计和监测系统,监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价。

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期报告,发现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药物管理委员会的监管由医院药学部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建立,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5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5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____〕____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____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考核办法(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范围为规范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住院部、门诊部等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人员,包括医生、药师、护士等。

二、管理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药物使用的临床指南和规范,并遵循“先行抗菌药物治疗,再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最后调整抗菌药物”的原则。

2.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查和审批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3.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反馈,及时掌握使用情况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调整。

4. 提倡多学科协同合作,促进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抗菌治疗。

三、管理措施1. 制定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各类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和禁忌症。

2. 设立医院药事委员会,并成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事项。

3. 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用药审批流程,防止滥用和超量使用抗菌药物。

4. 强化药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医生开具抗菌药物进行审核,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指导。

5. 引入信息化系统,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反馈,实时掌握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耐药情况。

6. 加强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合理使用能力,推广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知识。

四、责任与处罚1.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时需按照相关规定和审批流程进行,接受药师的审核和指导。

如发现医生滥用抗菌药物或超量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将责令整改,并可能给予相应处罚。

2. 药师在审核抗菌药物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审批流程,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指导。

如发现药师审核不准确或未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将责令整改,并可能给予相应处罚。

3.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将根据监测和反馈结果,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和科室。

五、附则1. 本制度将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并随时公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要求(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三)我院将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工作日内向医科院和卫生处备案。

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四)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会诊人员名单:闫永建、崔毅、孙少秋、孙波涛、邹建芳、崔平、李侠、张庆华、宫梅、刘培良等临床相应专业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

(五)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六)药剂科不得采购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外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

因特殊治疗需要,需使用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应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科室申请→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专家会诊→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报院长同意。

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并报卫生厅备案。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

药剂科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医务部报告,医务部报院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二、监督及处罚(一)药剂科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每月上报医务部。

(二)医务部组织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上报院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一)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3、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二)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负责对本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检验科积极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详见附件1)。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详见附件2)根据卫生部、卫生厅的规定适时调整。

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急)诊使用(详见附件3)。

(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1、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填写提交申请表(详见附件4),经药剂科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清退或者更换获得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1/2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12个月不得进入本院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详见附件5)。

因特殊治疗需要,需使用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填写抗菌药物临时用药申请表(详见附件6),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

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3、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

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和种类。

(三)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1、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4、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如有条件,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院每年度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详见附件7)。

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容包括: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填写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详见附件8)。

(六)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院组织感染、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外科、儿科、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病例。

三、监督考核与奖惩(一)医务科、药剂科、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详见附件9)。

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围进行通报。

对排名前三名且无正当理由者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临床科室负责人和医师进行诫勉谈话。

(三)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科室和个人评优评先、任期考核、职称评定、职务任命等重要参考条件。

1、临床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资格,扣绩效工资50元。

2、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绩效工资20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励20元。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例扣绩效工资50 元。

3、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发现1例扣医生绩效工资50 元;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未经审批者,每例扣绩效工资50元。

药师发现门诊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处方,应拒绝调配,并及时与医师沟通,无法解决的上报医务科。

在处方点评中发现门诊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每发现一扣药师绩效工资50元。

4、检验科每月公布药敏试验结果,每季度进行细菌耐药趋势分析,供临床医师用药参考。

如未及时完成,扣罚绩效工资100元。

如因质控问题对临床科室出现误导,扣罚绩效工资100元。

5、院感科应将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提供的信息及时通报临床科室。

如未及时完成,由分管领导负责考核,扣罚当月绩效工资100元。

6、药剂科应当保证全院的抗菌药物供应,做好临床药学和处方点评工作,并根据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要求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如出现问题,由分管领导负责考核,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7、医务科应加强对各部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全院抗菌药物检查与考核。

如未能按时完成,由分管领导负责考核,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8、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处方点评专家组成员在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未能及时、正确履行相应职责者,每次扣罚当月绩效工资100元。

9、对于分解到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详见附件10),每项超过一个百分点,扣罚科室当月绩效工资100元。

(四)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五)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2、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3、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4、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