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增稠剂结构分析
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1駝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埴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
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
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
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仁2分类及机理水溶性高分子増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2.1纤维索类⑴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
纤维素是天然有机物,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苔单元,每个葡萄糖苔单元含有3个轻基,通过这些轻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
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
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
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年Goodrich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2种,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
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
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1.引言1.1 概述概述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是一种用于纺织印花领域的新技术。
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印花品质和加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印花增稠剂存在一些缺点,如粘度不稳定、增稠效果有限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工艺的核心是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增稠剂,通过控制乳液颗粒的形成和稳定性,实现对印花墨浆的增稠作用。
相比传统的增稠剂,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该增稠剂的粘度稳定性好。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的特殊结构,使得增稠剂具有较高的粘度,并且能够在印花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粘度,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其次,增稠剂的印花效果优异。
反相乳液聚合工艺能够使增稠剂均匀分散在印花墨浆中,有效提升墨浆的浓度和颜色饱和度,使印花图案更加清晰鲜艳。
第三,该工艺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
与传统的增稠剂相比,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制备工艺简单快捷,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该工艺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印花品质,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纺织印花领域,该工艺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概述了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的特点和制备工艺。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的特点和制备工艺。
结论部分:总结了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的优势,以及该工艺在印花增稠剂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反相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工艺的目的和重要性。
聚丙烯酸钠的结构简式
聚丙烯酸钠的结构简式1. 聚丙烯酸钠的定义聚丙烯酸钠是一种聚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酸钠单体。
它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的粉末,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
聚丙烯酸钠具有高分子量和高黏度,常用作增稠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2. 聚丙烯酸钠的化学结构聚丙烯酸钠的化学结构可用简式表示,如下所示:在这个结构中,聚丙烯酸钠的主链由丙烯酸钠单体(CH2=CH-COO- Na+)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丙烯酸钠单体中的氧原子与相邻单体的碳原子形成酯键,使聚合物形成线性链状结构。
聚丙烯酸钠的侧链上没有其他官能团。
3. 聚丙烯酸钠的性质3.1 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或白色粉末•溶解性: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密度:约为1.3 g/cm³•熔点:约为300℃3.2 化学性质•酸碱性:聚丙烯酸钠是一种弱酸性聚合物,其水溶液呈酸性。
•离子性:聚丙烯酸钠中的钠离子使其具有离子性,可与阳离子形成盐类化合物。
•亲水性:由于聚丙烯酸钠分子中含有带电的钠离子和羧基,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可以吸附水分。
4.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4.1 自由基聚合法自由基聚合法是最常用的聚丙烯酸钠合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钠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钠。
4.2 溶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是将丙烯酸钠单体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钠。
该方法适用于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的合成。
4.3 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是将丙烯酸钠单体和乳化剂溶解在水中形成乳液,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钠。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乳液状聚丙烯酸钠。
5. 聚丙烯酸钠的应用5.1 增稠剂由于聚丙烯酸钠具有高黏度和高分子量的特点,常被用作增稠剂。
它可以增加液体的黏度和粘度,使其更易于悬浮固体颗粒或形成凝胶状物质。
5.2 乳化剂聚丙烯酸钠可以在水和油的界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乳化膜,使水和油相互分散,形成乳液。
因此,它常被用作乳化剂,用于制备乳液状产品,如润肤乳、洗发水等。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一;增稠剂的分类1.纤维素类纤维素类又分为非缔合型(HEC)缔合型(HMHEC)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多糖碱溶涨类(丙烯酸类)碱溶涨类又分为非缔合型(ASE)缔合型(HASE)聚氨脂类聚氨脂类又分为聚氨脂类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无机类无机又分为膨润土凹凸棒土气相二氧化硅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纤维素类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
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
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
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
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
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 pH 范围大。
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_增稠用量_增稠比例
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_增稠⽤量_增稠⽐例为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代⾔,增稠⽤我不失望。
助剂各项基本数据:本质:流变增稠剂PH 值:适⽤⼴,限制少外观:乳⽩⾊液体溶解度:易溶于⽔添加量: 0.2%~1.0%稠度要求:⽀持按指标定制,按来样定制使⽤客户:纺织印染⾏业的⼚商,涉及纺织印染相关的使⽤者与制造商等等。
注意:本数据表所列数值只描述了本助剂的典型性质,不代表规格范。
助剂的简单介绍: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作为化⼯印花⾏业的主要助剂,因其优秀的增稠性,早早已经出现在了⼈们的视野中,它的真实⾯⽬是⼀种流变的助剂,可以不夸张的说,只需要添加⼀⼩丁点的增稠剂⽤量,它就可以发挥出⼤⼤的作⽤。
它的优势只体现在这点⽤量上吗?不是的,让我再给你介绍⼀下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的具体优点优势。
助剂的作⽤优势:1.原液产品的稠度提升后,会使得原液更好的渗透进纺织物中以及均匀的上浆。
2.为染料或颜料提供良好的流变性能,使其在印刷时均匀的分布,不发⽣飞溅和流挂现象。
3.使染料更好的渗透转移进纺织物中,与纤维结合在⼀起,形成轮廓清晰边缘分明的纺织印花图案。
4.稠度的提升,使得印花中的染料固着后,更加⽅便容易清洗掉反应产物和残留物。
助剂运⽤体系: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泛⽤于纺织印染、涂料、印染、磨⽑布、全棉布、化纤布等体系增稠。
助剂使⽤⽅法:建议的添加量为配⽅总量的0.2%~1.0%本助剂可以直接加⼊或兑⽔后加⼊;在低速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兑⽔后的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边搅拌边观察被增稠原液的粘稠度变化,达到规定粘稠度后,停⽌加⼊聚丙烯酸钠纺织增稠剂。
流变助剂的⾼剪切粘度效率与使⽤量成单⼀的线性函数关系。
客户根据⽣产、储存、施⼯和成膜上的不同要求与其它种类的增稠剂配合使⽤以达到配⽅设计的流变性能要求。
助剂包装与存放:包装:本品采⽤60KG、120KG塑料桶装。
存储:本品不属危险品,但应该远离热及⽕源,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燥处。
纤维素醚增稠原理
纤维素醚增稠原理
纤维素醚是一种常用的增稠剂,它的增稠原理是通过纤维素醚分子链的交错和缠绕作用来形成一定的网状结构,从而增加溶液的黏度和流变性能。
在水中,纤维素醚分子链会形成一定的水合壳,随着浓度的增加,这些水合壳会相互交错和缠绕,形成一种三维网络结构,从而阻碍溶液中分子的自由运动,进而增加了溶液的黏度。
同时,纤维素醚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官能团,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进一步增加了纤维素醚分子链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溶液的流变性能。
纤维素醚的增稠效果与其分子量、水解度、化学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纤维素醚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增稠特性。
- 1 -。
印花增稠剂结构
印花增稠剂结构
印花增稠剂是一种用于印花工艺中的特殊添加剂。
它的作用是增加印花浆料的粘度和稠度,使得印花效果更加清晰、饱满。
印花增稠剂的结构和成分是关键因素,决定了其增稠效果和适用范围。
印花增稠剂通常由聚合物材料构成,如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醋酸酯等。
这些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能够有效地增加印花浆料的黏度。
此外,聚合物材料还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增强印花浆料的稠度和粘度。
印花增稠剂中还常常添加一些助剂,以提高印花效果。
例如,增稠剂中可以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改善印花浆料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使印花效果更加均匀。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消泡剂,以防止印花过程中产生气泡,影响印花质量。
印花增稠剂的结构还需要考虑其与印花浆料的相容性。
增稠剂的结构应该能够与印花浆料中的颜料、树脂等成分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混合体系。
这样才能保证印花过程中增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印花效果更加持久。
总结起来,印花增稠剂的结构应该由聚合物材料和助剂组成,能够增加印花浆料的黏度和稠度,并提高印花效果。
同时,结构还需要考虑与印花浆料的相容性,以保证增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设计印花增稠剂的结构,可以实现印花工艺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纺织增稠剂结构分析
杜振霞,刘宏,张艳(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摘要:对某种新型纺织增稠剂进行了剖析.用蒸馏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增稠剂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并用红外光谱法、气质联用和电喷雾质谱法对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关键词:纺织增稠剂;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电喷雾质谱中图分类号!TS194.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39(2005)12-0036-03分析测试纺织增稠剂结构分析AnalysisofthestructureofatextilethickenerDUZhen-xia,LIUHong,ZHANGYan(CollegeofScience,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Anewtext.thickenerwasanalyzedforitsstructure.Themethodssuchasdistn.and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ywereusedtosep.thevariouscomponentsofthethickener,andtheIRspectrometry,GC-MScombinationandESI-MSwereusedtocertifythestructuresofthedifferentcomponents.Keywords:textilethickener;FTIR;GC-MS;ESI-MS增稠剂又称印花糊料,是一种在印花色浆中起增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赋予印花色浆以粘性和可塑性,并把染料、化学品和助剂等传递到织物上去,防止花纹渗化,保持色泽鲜艳.增稠剂按其来源分为天然增稠剂、改性的天然增稠剂、乳化增稠剂(乳化糊)、合成增稠剂等.[1-3]目前,合成增稠剂的开发及应用均很活跃,国产合成增稠剂的品种逐渐增多,但性能较差.[4]本试验采用蒸馏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某种新型增稠剂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采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和电喷雾质谱法等对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1试验1.1材料与仪器新型增稠剂:亮黄色油状均一液体,粘度小,有刺鼻的油味,在水中不溶解呈白色乳液,在无水乙醇中易溶,在无水乙醚中微溶;试剂:石油醚、无水乙醚、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均为分析纯.仪器:Nicoler公司NexsusFT-IR红外光谱仪、英国Micromass公司QuatraⅡ质谱仪、SMX-2型红外线快速干燥箱、日本岛津仪器公司QP5000气质联用仪.1.2分离对原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推测出样品中含有长链烃,结合文献判为溶剂油.用蒸馏法将溶剂蒸出,得到馏分,用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鉴定其成分.蒸馏后残留成分经红外初步鉴定,推测样品中含有多种表面活性剂,用柱色谱法分离.取预处理活化后的硅胶(干法上柱)加入层析柱中,用石油醚淋洗柱子,然后移入0.9528g样品,依次用石油醚50mL、乙醚100mL、乙酸乙酯50mL、无水乙醇100mL、水50mL、丙酮50mL进行梯度洗脱,控制流速为1mL/min.把洗脱液收集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中,在红外灯下烘干,并根据烘干前后小烧杯的质量来定各组分的量.样品经柱层析得到A、B、C、D组分,用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分别进行结构鉴定.2结果与讨论收稿日期:2005-07-22作者简介:杜振霞(1969-),女,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物质结构研究.印染助剂TEXTILEAUXILIARIESVol.22No.12Dec.2005第22卷第12期2005年12月12期2.1定性分析2.1.1溶剂的鉴定由图1可知:2957、2925及2856cm-1为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1462cm-1为CH3和CH2的面内变形振动峰;1378cm-1为CH3的面内变形振动峰;722cm-1为CH2的面内摇摆振动峰,且CH2数目为4个以上.表明该样品中含有长链饱和脂肪烃.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一步确认长链饱和脂肪烃的分子结构,得总离子流色谱图(图2).经质谱库检索分别对各色谱峰加以确认,得出主要组分C8H18(18)、C9H20(31)、C10H22(35 ̄44)、C11H24(49 ̄56).由此,推测溶剂为C8 ̄C11的烃类油.结合文献资料,增稠剂中常用的烃类油应为C9 ̄C12的烃类油,基本吻合.2.1.2样品中其余组分的结构鉴定2.1.2.1A组分鉴定由图3可知:2960、2926及2855cm-1为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1462cm-1为CH3和CH2的面内变形振动峰;723cm-1为CH2的面内摇摆振动峰,其亚甲基数目大于4;3008cm-1为OH伸缩振动峰.1710cm-1为CO的伸缩振动峰;1651cm-1为CC的伸缩振动峰;941cm-1为OH面内变形振动峰;综上所述,推测为长链脂肪酸.进行EI源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脂肪酸的分子质量,由图4可知:存在一个m/e=60(羧酸)碎片峰;m/e=43、57、71、85……以及m/e=45、59、73、87……系列碎片峰,进一步说明为羧酸.此外,还存在m/e=41、55、69、83……CnH2n-1系列,其丰度比CnH2n+1离子系列的丰度大,说明含有一个双键.因而推测A组分为油酸(M=282).与油酸的标准谱图对照完全符合,说明推断结果是正确.结合所查到的有关信息,推断该组分为混合脂肪酸,且以油酸为主.2.1.2.2B组分鉴定由图5可以看出:1160cm-1为聚氧乙烯链的吸收峰;1736cm-1为羰基伸缩振动峰以及1179cm-1为C—O—C的伸缩振动峰,说明含有酯基;3386cm-1为OH的伸缩振动峰,综上说明B组分为聚氧乙烯酯类化合物.进行电喷雾ESI源质谱分析见图6,进一步确定聚氧乙烯的聚合度和酯的链长度):m/e520、564、608、652、696、741、784、829、869、916、960系列峰,与聚氧乙烯(设有m个)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与H+相结合的特征峰(430+1+m×44系列峰)一致.综上所述,推测—2图2总离子流色谱图4681012141604000cm-1图1溶剂的红外光谱图300020001000500183135424056704000cm-1图3A组分的红外光谱图30002000100050020图4A组分的EI源质谱图4060801001201401601802004143405773831271294000cm-1图5B组分的红外光谱图300020001000500—100图6B组分的ESI源质谱图50030070090011001300杜振霞等:纺织增稠剂结构分析3722卷印染助剂0图8C组分的EI源质谱图23002100250027002900为T-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查阅文献可知,T-60是水/油型乳化剂,有很强的乳化、分散、润湿作用,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混用.[1]2.1.2.3C组分鉴定由图7可知:3109cm-1可能为羧酸中OH的伸缩振动峰;1713cm-1为CO的伸缩振动峰,795cm-1为C—H的面外摇摆振动峰,1236、1168cm-1可能为C—O—C的伸缩振动峰,由此推测C组分含CC的不饱和羧酸.再根据C组分的EI源质谱图(图8),各碎片离子峰的分子质量都很大,说明为聚合物;计算各峰的质荷比之差为70 ̄77不等,结合红外谱图的分析结果,推测聚合物的单体为丙烯酸.2.1.2.4D组分鉴定由图9可以看出:3466cm-1为羟基的伸缩振动峰;2970、2927及2871cm-1为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峰;1455cm-1为CH3和CH2的面内变形振动峰;1373cm-1为CH3的面内变形振动峰;1504、1604cm-1为苯环骨架碳碳伸缩振动峰;1109、1267cm-1为C—O—C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其中1109cm-1处的宽、强吸收峰为聚氧乙烯链的吸收峰.据此可知,推断D组分应为含烷基和苯环的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据此可知,推断D组分应为含烷基和苯环的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结合增稠剂的已知信息及表面活性剂知识,推测D组分为非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进行API-ESI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得到API-ESI质谱图(图10):m/e463、507、557、595、639、683、727、771、815、859、903系列峰,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主要系列峰[M+Na]一致,EO数从5到15,最大值为m/e639,质量数613,对应n=9,并推测出其烷基为壬基.2.2定量分析根据蒸馏所得馏分及馏底的质量,结合定性结果,可大致推测出增稠剂中溶剂量.又由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各烧杯中的洗脱物质量,结合定性结果,用质量法可算出各组分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3结论新型增稠剂是由有机溶剂和多种有机组分组成.有机溶剂为C9 ̄C12饱和烃类油,有机组份分别为混合脂肪酸(以油酸为主)、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聚丙烯酸、OP-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其中混合脂肪酸(以油酸为主)和聚丙烯酸为增稠剂的主要原料,吐温-60和OP-10为乳化剂.参考文献:[1]邢凤兰,徐群,贾丽华.印染助剂(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86-300.[2]董慧茹,柯以侃,王志华.复杂物质剖析技术(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8.[3]喜威.纺织品涂料印花增稠剂的发展[J].精细化工信息,1990(2):7-11.[4]康跃惠,郝军,侯彦平,等.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RPT的研制、性能和应用[J].印染助剂,2000,17(6):19-23.—4000cm-1图7C组分的红外光谱图3000200010005004000cm-1图9D组分的红外光谱图300020001000100图10D组分的API-ESI质谱图5003007009001100——38。
增稠剂和分散剂.pdf
与分散剂之间的相容性
罗门哈斯中国公司大中华技术中心
1
1 / 90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
1. 增稠剂的分类 3. 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5. 增稠效率影响因素
2. 增稠剂的分子结构 4. 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6.增稠剂选择
第二部分:分散剂类型
第三部分: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配合使用
聚氨酯 缔合型增稠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
亲水端
(分子量: 几百 – 几千)
线型类
聚氨酯
增稠剂
支链类
(分子量: 5万 – 10万)
亲水主链
聚氨酯链接
疏水基团
10
10 / 90
表面活性剂与乳液的缔合
乳胶颗粒
表面活性剂在乳胶颗粒表面的吸附
11 / 90
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束
疏水基团 亲水端
11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机理
25
25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果
HASE类缔合型增稠剂
局限性
使用时需调节pH 耐水/耐碱性相对较差 与分散剂配合使用不当时可能造成颜料絮凝或光 泽下降 增稠效率受乳液、PVC、体积固含量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对表面活性剂/醇类溶剂/分散剂等较敏感
26
26 / 90
第一部分: 增稠剂介绍-增稠效率影响因素
剪切速率 /秒-1
Brookfield
KU-斯托默
ICI –高剪切
35
35 / 90
ACRYSOL™ RM-12W
◇无溶剂非离子型聚氨酯流变改性剂 ◇高效建立低剪切粘度
Triton X-15 (HLB=3.6)
增稠剂的种类及增稠机理
增稠剂的种类及增稠机理
粘度是液体流动的重要物理性能,如果粘度不够,流体的流动性能将会变差,使得它不易分布、不易膨胀,控制不准确而且努力耗气,影响系统工作效率。
因此,增稠剂的引入是促使流体粘度升高的有效方法。
增稠剂的种类比较多样,主要包括矿物类、植物类和合成类。
矿物类增稠剂是从石棉、云母等类型的矿物中处理而获得,其特性是膨胀性好、粘度系数大,因此,一般用于重做酸性地层,耐磨性也适中。
植物类增稠剂是从植物枝叶、茎、根中处理而获得,其特征是质轻、价格低,但是膨胀性差、不稳定,容易受温度、盐度变化影响,会出现气泡。
合成类增稠剂是从含有环状基团的烃或者二元羧酸的双酯中分离而获得,其特点是粘度系数高,且有一定耐压性、耐温性,但价格会高于其它类型增稠剂。
增稠机制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
1、二聚物颗粒吸附:溶液中的极性分子增加,导致二聚物颗粒吸附,引起凝集及离子交换,增加溶液的粘度;
2、离子的作用:离子之间的交换需要消耗溶液中的能量,形成庞大的网络体系,而消耗的能量会使溶液的粘性增大;
3、层状结构的作用:增稠剂的分子结构易形成膜状或层状结构,使得粘度系数增大;
4、分子胶结作用:增稠剂分子之间会形成某种结构,从而抵抗流体流动,使得粘度系数增大。
增稠剂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液体粘度的物质,提高的流体的粘度不只将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流体分布,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耗气现象。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增稠剂,他们具体机理也不尽相同,以便在系统中满足不同的需求。
有机增稠剂
有机增稠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的化学助剂,特别是在涂料、油墨、化妆品、纺织和造纸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增稠剂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液体的黏度,从而改变其流动性,以满足产品制造和应用过程中的特定需求。
一、有机增稠剂的基本概念有机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液体黏度的添加剂。
它们通常以极小的量添加到液体中,就能够显著改变液体的流动性质。
增稠剂通过增加液体中的内摩擦力来实现其增稠效果,使得液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难以流动。
二、有机增稠剂的分类有机增稠剂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纤维素类增稠剂:这类增稠剂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纤维素(HPC)等。
它们通过增加液体中的纤维网状结构来提高黏度。
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这类增稠剂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与相应的酯类单体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增稠效率和稳定性。
聚氨酯类增稠剂:聚氨酯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
无机增稠剂:虽然不属于有机增稠剂范畴,但无机增稠剂如膨润土、硅酸盐等也常用于涂料、油墨等行业,与有机增稠剂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增稠效果。
三、有机增稠剂的作用机理有机增稠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桥联作用:增稠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可以与液体中的分子或离子形成化学键合,形成桥联结构,从而增加液体的内摩擦力。
网络结构:部分增稠剂分子能够在液体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液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难以流动。
体积效应:增稠剂分子本身的体积较大,加入液体后能够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增加液体的黏度。
四、有机增稠剂的应用领域涂料行业:有机增稠剂在涂料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调整涂料的黏度、流平性和涂覆性能,使得涂料在施工过程中更易操作,同时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遮盖力。
油墨行业:油墨中的有机增稠剂可以控制油墨的流动性和干燥速度,使印刷过程更加稳定,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化妆品行业:在化妆品中,有机增稠剂主要用于调整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如乳液、膏霜等。
常见纺织油剂的结构及组分分析
常见纺织油剂的结构及组分分析温正如,申屠鲜艳,汪雪,肖珊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摘要:本文要紧论述了对未知纺织油剂的剖析进程,采纳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纺织油剂中的各组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对所分离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确信该组分的化学结构,并用重量法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信纺织油剂中的要紧组分及其含量为白油(28%)、硬脂酸异辛酯(25%)、十八醇聚氧乙烯基(6)-聚氧丙基(2)醚(17%)、月桂酸酯聚氧乙基(8)醚(10%)、十二烷基磺酸钠(5%)、磷酸盐(3%)和水(12%)。
关键词:纺织油剂;IR;GC/MS;EI-MSSpectro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for textile oil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analysis procedure of an unknown textile oil sample.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separate the components of this unknown sample.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separated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FTIR and EI-MS,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every composition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gravi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textile oil were white oil (28%)、isooctyl stearate (25%)、octadecanol polyoxyethylene (6)-polyoxypropyl (2) ether (17%)、laurate polyoxyethyl (8) ether (10%)、sodium lauryl sulfate (5%)、phosphate (3%) and water (12%).Key words:textile oil,IR,GC/MS,EI-MS纺织油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
增稠剂配方分析成分分析—科标分析
科标分析实验室 增稠剂 配方分析 成分分析—科标分析增稠剂又称胶凝剂,当用于食品时又称黏料或者食品胶,增稠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稳定的悬乳状或者乳浊状,或者形成凝胶。
增稠剂广泛使用在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助剂、橡胶、医药等领域。
目前使用的增稠剂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
无机增稠剂主要有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铝等,其中膨润土最为常用。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使用历史较长、品种很多,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曾是增稠剂的主流,其中最常用的是羟乙基纤维素。
聚丙烯酸酯增稠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另一种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乳液增稠剂,这种增稠剂本身是酸性的,须用碱或氨水中和至pH 8~9才能达到增稠效果,也称为丙烯酸碱溶胀增稠剂。
聚氨酯类增稠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缔合型增稠剂。
我国目前对增稠剂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具体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较少。
当前我们的增稠剂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工艺转化不力等问题,使得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都处于弱势。
今后在技术研发与转化方面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食品添加剂包括增稠剂相对来讲是一个刚起步的产业,伴随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外型、风味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必将是一个长期活跃的领域,食品添加剂也将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标分析实验室拥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积累了深厚的化工产品剖析经验,通过专业、可靠、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后期跟踪技术性指导。
印花增稠剂机理
印花增稠剂机理印花增稠剂是印花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助剂,它能够有效地改善印花浆料的流变性质,增加浆料的黏度,提高印花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印花增稠剂是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呢?下面将从分散、增稠和稳定三个方面介绍印花增稠剂的机理。
分散是印花增稠剂起作用的第一个环节。
在印花浆料中,颜料和添加剂往往以固体形式存在,而水是作为介质加入其中的。
当颜料和添加剂与水接触时,由于其表面能的作用,它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导致浆料的分散性变差。
而印花增稠剂中含有分散剂成分,这些分散剂可以与团块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分散均匀,从而提高浆料的分散性。
增稠是印花增稠剂的核心功能之一。
印花浆料需要具备一定的黏度,才能够在印花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印花图案。
印花增稠剂中常用的增稠剂成分可以与浆料中的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阻碍颗粒的流动,从而增加浆料的黏度。
此外,增稠剂还能够吸附在颜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颜料颗粒的沉淀和聚集,提高印花浆料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印花增稠剂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在印花过程中,浆料往往需要经过搅拌、输送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浆料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保持印花图案的一致性。
印花增稠剂中的稳定剂成分能够与浆料中的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从而提高浆料的稳定性。
稳定剂还能够吸附在浆料中的颗粒表面,减少颗粒的聚集和沉淀,保持浆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印花增稠剂通过分散、增稠和稳定三个方面的机理,实现了对印花浆料流变性质的改善。
它能够提高浆料的分散性,增加浆料的黏度,提高印花的质量和效果。
印花增稠剂在印花工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印花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同时,选择合适的印花增稠剂对于印花效果的提升和印花工艺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聚丙烯酸钠结构简式
聚丙烯酸钠结构简式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H3NaO2。
它是以丙烯酸钠为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
聚丙烯酸钠常见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Na)-)n。
下面将对聚丙烯酸钠的结构、性质和应用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聚丙烯酸钠的结构简式中,每个单体单元中的丙烯酸钠基团通过碳碳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状的聚合物。
这种结构使得聚丙烯酸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吸水性,但也影响了其机械强度。
其次,聚丙烯酸钠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
首先,它是一种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无色透明固体。
其次,聚丙烯酸钠在水中较易溶解,形成粘稠的溶液,同时也能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剂中。
此外,它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和水中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
最重要的是,聚丙烯酸钠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和胶粘性,使得它在纺织、皮革、卫生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聚丙烯酸钠有很多指导意义。
首先,在纺织行业中,聚丙烯酸钠可用作染料、浆料的增稠剂,提高织物的染色均匀性和色牢度。
其次,在皮革工业中,聚丙烯酸钠可用作浆料的粘合剂,提高皮革的柔软度和耐磨性。
此外,聚丙烯酸钠还可用作卫生用品的粘合剂,如纸尿裤、卫生巾等。
最后,在建筑材料领域,聚丙烯酸钠可以与水泥、石膏等物质反应,形成凝胶状物质,用于防水、防渗透等方面。
总结起来,聚丙烯酸钠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Na)-)n,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水性和亲水性。
其应用涵盖了纺织、皮革、卫生用品和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
了解聚丙烯酸钠的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和指导实践操作。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増鬧剂的分类1. 纤维索类纤维索类又分为A. 非缔合型(HEC)B. 缔合型( HMHE ) C最有名的纤维素增鬧剂包括:羟乙基纤维索(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EC)羟丙基纤维索(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 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索( 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 ,HPMC) 、甲基纤维索( Methyl Cellulose ,MC)、竣基甲基纤维索(Carboxymethyl Cellulose , CMC)疏水性改质疑乙基纤维索(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 C2. 多糖3. 碱溶涨类(丙烯酸类)碱溶涨类又分为A. 非缔合型(ASE)B. 缔合型(HASE)4. 惡氨脂类聚氨脂类又分为A. 聚氨脂类B. 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5. 无机类无机又分为A. 膨润土B. 凹凸捧土C. 气相二氧化硅6. 络合有机金属增鬧剂: 特性硏究及作用机理1. 纤维索类1.1 非缔合型纤维索增稠剂纤维索类増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惡台物本身的流体体积,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
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减少了的提高' 表现为在辭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索分子链処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纤维索增稠剂增鬧水相- 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
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
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処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 。
箭着如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问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索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虽的纤维索讎,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增稠剂的种类与机理
三 碱溶性ASE 机理:对体系内水相增稠 优势:配方通用性强 ,经济,有一定的假 塑性 性价比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 聚氨脂类HEUR PU 机理:相同PU分子可以出现多个胶束里 该结构可以减少水分的运动增加粘度 优势:据有极强的牛顿流动特性,其流 动性涂刷厚度和耐擦洗性都是最佳的。
膨润土 机理:对水油相增稠, 优势:据有一定的触变性,悬浮性,提高 漆膜丰满度
一 有机类 高分子纤维素(HEC) 疏水改性类(HASE) 碱溶性类(ASE) 聚氨酯类(HEUR PU) 二 无机类 膨润土
一 高分子纤维素HEC 机理:通过纤维素分子间和分子间内氢键 的形成及与水结合形成氢键,对水相增稠 优势:使涂料有假塑性,有良好的保水性, 抗分水性,流动性
二 疏水改性类(HASE) 机理:亲水端与水结合增稠,而疏水端 与体系内其它疏水基团结合增稠 优势:形成高粘度牛顿型流体,流变性 控制范围大,有抗飞溅能力可和其它增稠 剂联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 稠 剂又 称 印花 糊 料 , 一 种 在 印花 色 浆 中起 增 是
国 Mirmas 司 Q ar I质谱 仪 、 MX 2型红 外线 co s 公 u t I a S 一 快 速干 燥 箱 、 日本 岛 津仪 器公 司 Q 5 0 P 0 0气 质联 用仪 .
1 分 离 . 2
稠 作 用 的高 分子 化 合 物, 予 印花 色 浆 以粘 性 和 可 塑 赋
参 考文 献 :
[] 邢 凤 兰 , 1 徐 群 , 丽 华 . 染 助 剂 ( 1 ) . 京 : 学 工 业 出版 贾 印 第 版 【 北 M] 化
社 . 0 .8 — 0 . 2 2 2 6 3 0 0
[] 董慧茹, 以侃 , 2 柯 王志华. 杂物质剖析技 术( 1 ) . 京: 复 第 版 [ 北 M] 化学
中, 油 醚 淋 洗 柱 子, 后 移 人 0928g 品, 次 用石 然 .5 样 依
用石 油 醚 5 、 0mL 乙醚 10m 、 0 L 乙酸 乙酯 5 L、 水 0m 无 乙醇 10m 、 5 、 酮 5 L进行 梯 度 洗脱 , 0 L 水 0mL 丙 0m 控 制 流速 为 1 / i. 洗 脱 液 收集 在 已知质 量 的小 烧 m n把 mL 杯 中, 红 外 灯 下 烘 干 , 根 据 烘 干 前 后 小 烧 杯 的质 在 并 量来定 各组分 的量 . 品经 柱层 析得 到 A、 、 D组分 , 样 B C、
21 . C组 分 鉴定 .. 3 2
醚, 到 A IE I 得 P— S 质谱 图( 1) /4 3575 755 图 0: e 6 、0 、5 、9 、 m
6 9 6 3 7 7 7 18 5 8 9 9 3系 列 峰 , 烷 基 酚 聚 3 、8 、2 、7 、 1 、5 、0 与 氧 乙烯 醚 的主 要 系列 峰[ N 】 M+ a一致 ,O数 从 5到 1, E 5
到馏 分 , 红 外光 谱 和气 质联 用 鉴 定其 成分 . 用 蒸 馏后 残 留成 分 经 红外 初 步 鉴 定, 测 样 品 中含 推 有 多种 表 面活性 剂 , 柱 色谱 法 分 离. 用
取 预 处 理 活 化 后 的 硅 胶 ( 法 上 柱 ) 入 层 析 柱 干 加
成 增 稠 剂 等 . 】 , 成 增 稠 剂 的 开 发 及 应 用 均 很 【 目前 合 l
再 根 据 C组 分 的 E 源质 谱 图( 8, 碎 片 离子 I 图 ) 各 峰 的分 子 质 量 都 很 大 , 明为 聚合 物 ; 算 各 峰 的质 说 计 荷 比之 差为 7 ~ 7不等 , 红外 谱 图 的分 析结 果, 07 结合 推 测 聚合 物 的单 体 为丙烯 酸 .
I
性, 并把 染 料 、 化学 品和 助 剂 等传 递 到 织 物上 去 , 防止
花 纹 渗 化 , 持 色 泽 鲜 艳 . 稠 剂 按 其 来 源 分 为 天 然 保 增
增稠剂 、 改性 的天 然 增 稠剂 、 化增 稠 剂 ( 化 糊 )合 乳 乳 、
对 原样 进 行 红外 光 谱 分析 , 测 出样 品 中含 有长 推 链烃, 结合 文献 判 为溶 剂 油 . 蒸 馏 法 将 溶 剂 蒸 出, 用 得
1 试验
11 材料 与 仪器 .
新 型增 稠 剂 : 黄 色 油 状 均一 液 体 , 度 小 , 刺 亮 粘 有
鼻 的 油 味 , 水 中不 溶 解 呈 白色 乳 液 , 无 水 乙醇 中 在 在
易 溶 , 无 水 乙醚 中微 溶 ; 剂 : 油醚 、 水 乙醚 、 在 试 石 无 无
用红 外 光谱 、 电喷雾 质谱 分 别 进行 结构 鉴 定 .
( o eeo cec, e igU iesyo h m cl eh o g ,B in 10 2 ,C ia C l g f i e B in nvr t f e ia T cn l y e ig 0 0 9 hn ) l S n j i C o j
Ab t a t A e t x t ik e s a ay e o t tu t r .Th e h d u h a it .a d s l a g sr c : n w e t hc en r wa n lz d f ri s r c u e s e m to s s c s ds n n i e i c c u n c r m a o r p y we e u e o s p h a i u o p e t f t e t i k n r n h I p c r m e r olm h o tga h r s d t e .t e v r s c m on n s o h h c e e ,a d t e s e to o R t y GC—M S c m b n t n a d E —M S w e e u e o c ri h tu t r s o h i e e tc m p e t — o ia i n SI o — r s d t e t y t e s r c u e ft e d f r n o f on n s Ke r s t x i h c e e ; F I y wo d : e tl t i k n r T R; GC-M S; E -M S e SI
水 乙醇 、 丙酮 、 乙酸 乙酯 等 均为 分析 纯 .
仪器 :i lr 司 N xu T—R红 外 光 谱 仪 、 Nc e 公 o es s r I f 英
2 结 果 与 讨 论
收 稿 日期 :2 0 — 7 2 050 —2 作者简介 :杜振霞(9 9 ) 河北石家庄人, 1 6 一, 女, 副教授 , 读博士, 在 主要从事物质结构研 究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3 8
印 染 助 剂
2 2卷
为 T 6 ( 氧 乙烯 山梨糖 醇 酐单 硬 脂 酸 酯 ) 阅文 献 一 0聚 . 查
可 知 ,一 0是 水/ T6 油型 乳 化 剂 , 很 强 的 乳 化 、 有 分散 、 润 湿作 用 , 可与 各类 表 面活 性剂 混 用. …
最 大 值 为 m e 3 , 量 数 6 3对 应 n 9并 推 测 出其 / 9质 6 1, =,
烷 基 为壬 基.
由图 7可 知 : 19c 可 能 为 羧 酸 中 O 的 伸 3 0 m H 缩振 动 峰 ; 7 3c 为 C O的伸 缩 振 动 峰 ,9 m 1 1 m — 7 5c 为一 C H 的 面外 摇 摆 振 动 峰 , 2 6 118c — 1 3 、 6 m一可 能 为 C O C的伸缩 振 动 峰, — — 由此 推测 C组 分 含 C C —
维普资讯
第 2 2卷第 1 2期
20 年 1 05 2月
印 染 助 剂
TE TIj AUXI ARI X IE U ES
V0 . 2 No 1 1 .2 2 De .0 5 c2 o
分 析
纺 织 增稠 剂 结构 分析
杜 振 霞 ,刘 宏 ,张 艳
峰; 90 29 7及 28 1 m 2 7 、 2 7 为 C 3 C 2 c H 和 H 的伸 缩振
动 峰 ; 4 5c 为 C C 面 内变 形 振 动 峰 : 1 5 m H 和 H的 1 3 3c 为 C 3 面 内变 形 振 动 峰 ; 5 4 16 4c 7 m H的 1 0 、 0 m一
单 油 酸 酯 )聚丙 烯 酸 、 P 1(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 、 O 一 0壬 , 其
中混 合 脂 肪 酸 ( 油 酸 为 主 ) 聚 丙烯 酸 为增 稠 剂 的 以 和
主要 原 料 , 温一 0和 O 一 0为乳 化 剂 . 吐 6 P1
为 苯 环 骨架 碳 碳 伸 缩 振 动 峰; 19 16 m一为 C 1 0 、27c —
的不饱 和羧 酸.
40 0 0
30 0 0
20 0 0
c m — l
1O 0 o
图 9 D组 分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40 0 0
30 0 0
20 0 0
c m — l
lO 0 o o 5 o
图 7 C组 分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I…… I1uJ 儿I I l I I …】
10 0 3 0 0 5 0 0 70 0 9 0 1 0 0 1 0
图 1 D组 分 的 A IE I 谱 图 0 P— S 质
22 定量 分析 .
根 据蒸 馏所 得 馏分 及馏 底 的质 量 , 合定 性 结果 . 结 可 大致 推 测 出增 稠 剂 中溶 剂 量 . 由硅胶 柱 色谱 分 离 又 得 到 各 烧 杯 中 的洗 脱 物质 量 , 合 定 性 结 果 , 质 量 结 用
法 可算 出各 组 分在 样 品 中的质 量 分数 .
0 2 l0 0 230 0 2 5 27 o 2 9 0 oo o 0
3 结 论
新 型 增 稠剂 是 由有机 溶 剂 和多 种 有机 组 分 组成 .
图 8 C组 分 的 E 源 质 谱 图 I
O C的对 称 和反 对称 伸 缩振 动 峰; 中 119c — 其 0 m一处 的 宽 、 吸 收峰 为 聚 氧 乙烯 链 的吸 收 峰 . 此 可 知 , 强 据 推 断 D组 分 应 为含 烷基 和 苯环 的聚氧 乙烯 醚类 化 合 物 . 据 此 可知 , 推断 D组 分应 为 含烷 基 和苯 环 的 聚氧 乙烯 醚 类 化合 物 . 结合 增 稠剂 的 已知信 息 及 表 面活 性剂 知
活跃, 国产合成增稠剂的品种逐渐增多, 但性能较差. 1 4 ] 本试 验 采 用 蒸 馏 和 硅胶 柱 色谱 等方 法 对 某 种 新 型 增 稠 剂 中 的各 组 分 进 行 分 离 , 用 红 外 光 谱 、 质 采 气 联用 和电喷 雾 质谱 法 等对 各组 分进 行 结构 鉴 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