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合集下载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427 ) 54 0

( ) 语 文 学科 的 特 点 决 定 的 二 是 “ 程 标 准 ” 出语 文 学 科 的性 质 特 点 是 :语 文 是 最 重 要 课 指 “ 的交 际工 具 , 是人 类 文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工 具 性 与人 文 性 的 统一 ,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特 点 。 ” 是 现代 著名 学 者 夏 丐 尊 先 生 在 《 习国 文 的着 眼 点 》 文 中指 出 : 国文 科是 语 言 文 字 的 学科 , 学 一 “ 除 去文 法 修 辞 等 部分 以外 , 无 固定 的 内容 。只 要 是 白纸 上 写 并 有黑 字 的东 西 , 当做 文 字来 阅读 、 味 的 时候 , 么都 是 国文 课 玩 什 的 材料 。 他说 的就 是 “ 语 文 ” 问题 。 体 说 来 , 语 文 就 是 ” 大 的 具 大 指 凡 对人 的语 言文 字 能 力 、 想 情 感 、 德 修 养 等 方 面 产 生 影 思 道 响 的 一 切 书 面 的 、 书 面 的 材料 , 应 是 语 文 课 学 习 的 内容 。 非 都 ( ) 语 文教 学 对语 文 的漠 视 淡 化 现 状 决 定 的 三 是 因 为 汉语 文是 母 语 , 牙 牙 学 语 开 始 , 说 汉 语 , 说 、 从 就 会 会 写 , 达 上 不 成 问题 , 文 没 有 什 么 可 学 的 ; 使 努 力 学 习语 表 语 即 文 学 科 , 常 的考 试 课 本 上 的 内 容也 不会 考 多 少 , 与不 学 没 平 学 有太大的差别 ; 即使 知 道 语 文学 科 重 要 . 考 分 值 所 占 的 比例 高 也 相 当 大 , 时 即 使 不 认 真 学 习 , 高 三 现 用 功 , 突 击 会 战 平 到 搞 也 来 得 及 , 必 平 时 浪 费 太 多 的 时 间 : 文 学 科 的考 试 机 制 制 何 语 约着 语 文 的课 堂 教 学 , 果 在 教 学 中 渗 透 高 考 知 识 点 . 堂气 如 课 氛可 能 枯 燥 无 味 ; 果 不 渗 透 高 考 知 识 点 . 文 教学 又脱 离 高 如 语 考 实 际 , 学 生 在 考 试 中失 掉 一 些 分 数 . 盾 的 教 学 思 想 。 让 矛 导 致对语文学科产生偏见。 因此 , “ 语 文 ” 来 指 导 我 们 的 语 文 教 学 . 以 大 观 是语 文 教 学 改革 的必 然 趋 势 和 有 效 途 径 。 二 、 何 在 教 学 中 实施 大 语 文 观 如

构建大语文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关于语文教学和成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构建大语文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关于语文教学和成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2012.No221摘 要 新课改大力倡导“以人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科教学中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传统的知识传承转向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从独特的感知角度转变成关照学生的情感与人格,促进学生生动、和谐、全面化的发展。

教师需要打开眼界,把“以人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在日常教学中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

关键词 人文素养 以人发展 大语文观技校中生源多数都是初、高中落榜生,其学习成绩较差,各科基础比较薄弱。

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势必会让学生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在成考教学大纲的牵引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底蕴,构建大语文观,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现将我在近五年成考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1 大语文观在成考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成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紧密围绕成考大纲而量身定制的一套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和成考复习两个阶段性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严格忠实于教材的学习,考点强化紧跟成考指挥棒。

但是我却认为成考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该吸纳进大语文观的教学观念。

这样更符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观念,实际上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使师生从教材和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一种语文运用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为目的。

其核心思想是要让学生在学好教材基础知识之上,同时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之根深扎在“人的发展”的土地上,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构建大语文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关于语文教学和成考复习的几点思考刘玉洁(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在日常的成考教学中融入大语文观,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指导学生用生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最好场所,将语文实际能力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将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把理论知识读活,把语言人物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接通,把书读出韵味来。

践行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践行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语文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语文教学强调语文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以下是我践行大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理念在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强化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

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处理。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关注现实生活。

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发展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适应这一改革,语文教学也必须改革旧的完全依靠教科书的模式,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将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考试内容又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学生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教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考查的内容重点讲,其他内容粗讲或干脆不讲,加上考试手段的单一,使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轻写作。

许多学生学习了九年语文不会写一个“合同书”、一个“民事诉状”,甚至连个人总结都写不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们现实生活不相适应,怎能不令人对语文教学表示担忧呢?实施“大语文教育”则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学可语文的渠道,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都是学语文的好机会,如交谈、致辞、开会、打电话、看电视、看书报、写信……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用报纸作学习语文的第二教材首先,报纸有利于架设从小语文教育到大语文教育的桥梁,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内存的语文素质,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要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到社会生活的海洋中去学语文,而报纸是反映社会、报道生活的,恰好能负担起从“应试语文”到“生活语文”的转化任务。

报纸肩负着传播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军事等信息的重任。

学生通过读报,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一种实际语文交际能力。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过程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至关重要。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1. 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审美情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强调实践性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强调实践性教学。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提高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

实践性教学可以包括语文阅读、写作、演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1. 倡导综合素养教育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首先要倡导综合素养教育。

综合素养教育是指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通过综合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教学观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大语文教学观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

《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

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果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

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切实抓好课外活动实践这块阵地,通过课外阅读去扩大知识领域,多指导他们在网上进行阅读、查看,加大了同学们的阅读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上许多倍。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教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兴趣,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把课听下去,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愉悦感,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气和灵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即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导入新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用导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新鲜感,他们会对下一节课精彩的导语充满期待,从而期待上每一节语文课。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工具。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迫切需求。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首先要明确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我们不能只是看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而要重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

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辨,能够理性思考,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语文鉴赏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语文修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修养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文修养、语文情感和语文品格。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基础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就要注重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合格学生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合格学生

工作者、 劳动者。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 , 发展他们的特长 , 就不会逼着所有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
Ed c in Pr cie an u at aI a t d Res r h o c ea c V
维普资讯
了, 同时鼓励学生从 自己的特长出发 , 通过不同的途径 , 掌握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i 变形记> 用荒诞的手法记叙
了格里高尔变为大 甲虫的故事。教师 Nhomakorabea过引导学生探究
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保有个性的自我。语文教师的责任是
教书育人。要育人, 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
层次, 比如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 安全的需
其变形的根源 , 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 人性的异化 , 人际关系的异化 , 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
种相 互理解 、 尊重 、 和谐 的气氛中, 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
的幸福与 自豪, 减少内耗 , 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 :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 “ 的满足和快乐, 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这就强调
义 ,乌鸟私情 , ” 愿乞终养 “ 的李密把含 泪的孝道传给后 人。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
启迪与熏陶。 庄子无己无名 , 率性逍遥 : 周公吐哺握发 , 殷 勤致贤; 廉颇知过勇改, 坦率真诚 ; 信陵君仁而下士, 救人
之困 海伦・ 凯勒坚强乐观, 积极进取 ……在教学中, 倘能
芒,或渗透着 美好 的人性 ,或弥 漫着温馨 的至亲至爱
… …
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 ,学生自会 肃然起敬 ,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 一些文章 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 伶官传序> 引导学生增强忧 劳兴国逸豫亡身的责任意识;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 《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WWW. z zsc m mI z.o g
素质 教育
如何提 高学 生语 文综 合素 质
◎ 贾 辉
( 县大许寨 乡二中 ,河 南 周 口 4 l 0 0 太康 6 0 ) 4
中 图 分 类 号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 9 2{ 0 9) 6 1 2 0 1 9 3 09 20 O — — 1 6 2
论 ,甚 至 不 可 开 交 。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 公 平 对待 , 不 歧视 个 别 学 生
语 文 是 伴 随 每一 个人 终 生 的 工 具 ,任 何 一 位 学 生 都 有 权 利掌握这个工具 ;而我们 的学 生当中哪怕有一个人没能较好 地掌握这工具 ,作 为教 师 ,我们都 应该 有一种失职感。学生 正 处 于 成 长 发 育 阶段 ,同 时也 生长 在 各 不 相 同 的 复 杂 环 境 里 面 ,各 方 面 都 不 成熟 ,这 时他 们 犯 一 些 错 误 ,或 是 发 展 不 平 衡 ,大都是可 以理 解的 ,我们不能总是按 自己的标准来要求 每 一 个 同学 ,也 不 能 因 为 成绩 差 或 犯 过 某 些 错 或 有 某 些 缺 点 就 完全放弃某些学 生。我们的教育培养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 而不 只是一部分 “ 学生 ”,作为班主任 ,作 为每个老师都 好 应该这样 ,作为语文老师 自然也应 当如此 。要知道 ,将他们 由 不 好 变 好 , 由差 变 优 ,这 正 是 我 们 每 个 教 育 者 的 职 责 所 在 ,也正是这个职业 的神圣之所在 。
语 文教 学正 面临着 严峻 的挑 战 ,传 统的机 械教 学模 式 与掌握 也不 再是一 门独 立的学 科 ,而是 一个 完整学 科体 系 已经 很 难 跟 上 时 代 的 步 伐 ,满 足 社 会 的 需 要 。 在 新 的 形 势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分 ,对 于 语 文 知 识 的 理 解 也 更 加 深 入 了 。 下 ,应 当全方位 、多层次 地拓 宽语文 教学 的内容 与形 式 , () 系 学 生 的 生 活 与 思 想 ,联 系 社 会 生 活 。 2联 利 用所有 可 以利 用的 因素 为语文 教学服 务 ,有效地 提 高学 当代 中学 生的 生活是 相 当丰 富的 ,思 想也 相 当活跃 , 生语 文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 ,具体 应分 为以下 四个方 面 : 基 本都 处于 青春期 的发 育与 成熟阶 段 ,同我们 教 师当初 的 中学 时代有 着很 大的 区别 。我们作 为他 们的 教师 ,应 当了 突 破传 统 ,树 立 大语 文 的观 念 树 立 大 语 文 观 念 , 也 就 是 说 全 面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言 能 解他们 的生 活 内容与 生活规 律 ,了解他 们心 理甚至 生理 的 力 。 听 、说 、 读 、 写 能 力 应 当 平 衡 发 展 ,全 面 提 高 。 随 着 状 态 ,分 析 他 们 的 思 想 , 有 时 还 要 总 结 不 同 年 级 学 生 的 思 社会 的进步 ,社会对 人才 需求 的提高 ,听 、说 能力显 得愈 想 、 心 理 特 征 ,这 样 我 们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一 方 面 具 有 较 强 的 来 愈 重 要 ,学 生 毕 业 后 要 步 入 社 会 ,如 果 没 有 基 本 的 语 言 针 对 性 ,不 至 于 过 高 或 者 过 低 要 求 , 另 一 方 面 在 教 学 内 容 交际 能力 ,又怎样 在激烈 的竞争 中站 稳脚 跟? 另外 ,语言 的 安 排 与 分 析 中也 就 能 尽 可 能 的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便 于 其 掌 能力 的这 四 大方面 本 身也 有着 紧密 的联 系 ,相互 促进 ,相 握 与 接 受 。

树立大语文观

树立大语文观

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研究的能力等。

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研究、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阐述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大语文教学观指导下进行。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强调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强调拓宽语文研究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几十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课标》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次做出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研究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

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惯的具体量化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至关重要:一、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

一位教师连着给三届一年级小朋友读XXX的童话《星孩》,都有不少学生潸然落泪;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浙江省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李姗姗传统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语文观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近年来,“大语文观”这个词在各种媒体、杂志上频频出现。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这些话题已老生常谈。

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怎么了?人们往往以为是教材、教法出了问题。

其实问题出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上。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活动似乎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殊不知这教学体系已经太落后了,已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阐述,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阶段。

“大语文观”强调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它的提出为新型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实践性意义。

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如鱼得水。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提高我们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要想树立大语文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必须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

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作用,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位教师,那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教师其实就是一本鲜活的语文书。

比如,语文教师的粉笔字很漂亮,普通话很标准,感情很丰富,性格很开朗,等等,这些都将影响着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就被潜移默化了,变成了一个个“小老师”。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1. 引言1.1 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导向,明确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可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评价,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者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对待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作者:曹金龙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16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多人曾因语文教学的低效苦恼过,曾因语文的博大精深彷徨过,曾因语文的包罗万象感慨过。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这是由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那么,语文学科具有哪些特点呢?语文学科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五性”,即工具性、人文性、时代性、综合性和模糊性。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是文道合一的学科。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还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过程。

语文学科在内容上具有时代性。

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反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种文化。

”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

语文学科在知识上具有综合性。

就语文学科而言,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无所不包。

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知识来看,包括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等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

总之,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这种模糊性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殊性,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大课题,语文教学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不能满足于侧重积累的“零敲碎打”,必须形成一种立足时代、全面开放、兼容实用的现代语文观。

这种现代语文观要求语文教学融方法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应该说学习语文等同于学习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是在用语文知识。

比如我们交流,要通过语言,我们乘车买票,要看站牌,我们参加一些活动,要做演讲,写报告。

所以说学习语文真的很重要,那么应该何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培养兴趣。

学生要提高某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行。

以语文的重要性为主,来讲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以与语文有关的趣事来阐明,都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会阅读。

学习语文主要是和文字打交道,要让学生多阅读,爱上阅读,读的东西多了,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高。

经常翻字典。

在语文教学中,字典是学生的老师,上面收录了规范字的写法,读音,语义,使用方法,甚至还对使用情景做了举例,所以学生应该人手一本字典,经常翻看字典可以得到提高。

背诵范文。

经常阅读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能读出文字之外的深层含义,但是背诵范文却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尤其是美的句子,形象的比喻和各种修辞方法。

规范书写。

对文字的运用还体现在书写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规范的要求,不仅笔画,笔顺不出现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将字写的大方,漂亮,美观。

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部分。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人师表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小学生有较强的从师性。

如果教师对语文有着热烈的喜爱,那么学生也会成为语文学科的追随者。

教师要注意积累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在教学中能做到厚积薄发,可以经常和学生聊天,从中让学一体会教师言谈的诗意和文采。

我经常通过“送你一首歌”“送你一句名言”“赠你一句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中会运用语文知识,语文是我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

树立大语文观 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树立大语文观 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树立大语文观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体会“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运用;沟通;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48-02《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下面浅谈本人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中树立大语文观,强化“综合性学习”实践的三点体会:一、从学科本身来看,综合性学习强化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是语文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相结合,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

因此,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增强意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方面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这在编排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主权。

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在坚持课改新理念的前提下,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拼音、识字、写字、课文、语文园地等内容的教学都应关注这一点。

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多途径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最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

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下午设立半小时的阅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

我自认为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分阶梯走。

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

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可以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

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

可以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如周一、三、五阅读课不读连环画、漫画,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功用。

至于读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儿》分为3个下午来读,有时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故事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

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质邓绍志进行‚大语文‛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不择浅陋,谈谈本人对‚大语文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进行‚大语文教育‛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进行‚大语文教育‛的必要性(一)进行‚大语文教育‛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

但如何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我认为,进行‚大语文教育‛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

但目前的语文教育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如语文教学多年以来的‚费、慢、差‛,普遍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试教育满天飞……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现实生活,直接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实践更少,因此,必须进行‚大语文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扩大他们获取知识的领域,为他们观察和思考提供条件,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进行‚大语文教育‛是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境界的理想模式。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

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它的精髓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它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品格,从而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语文智慧,以及人类文化和科学文明的审美教育。

一、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文观
(一)是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并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要求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

这一课程标准的设定,把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并不是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不仅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大能力,即“综合性学习”,它包含更深广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综合性学习”概念的提出充分地体现了其大语文思想。

(二)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现代著名学者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指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去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

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做文字来阅读、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课的材料。

”他说的就是“大语文”的问题。

具体说来,大语文就是指凡对人的语言文字能力、思想情感、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都应是语文课学习的内容。

(三)是语文教学对语文的漠视淡化现状决定的
因为汉语文是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说汉语,会说、会写,表达上不成问题,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即使努力学习语文学科,平常的考试课本上的内容也不会考多少,学与不学没有太大的差别;即使知道语文学科重要,高考分值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平时即使不认真学习,到高三现用功,搞突击会战也来得及,何必平时浪费太多的时间;语文学科的考试机制制约着语文的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渗透高考知识点,课堂气氛可能枯燥无味;如
果不渗透高考知识点,语文教学又脱离高考实际,让学生在考试中失掉一些分数,矛盾的教学思想,导致对语文学科产生偏见。

因此,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大语文观
(一)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
1.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拓展语文教材内容,树立大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要求,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从课本出发,借助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向浩瀚的语言文学之海。

针对语文课本阅读量有限,知识与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应大力倡导“大教材”观。

“大教材”可以是报纸、杂志,可以是大小部头的小说,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雅文。

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语文背景,教学语言尽可能与生活实用语言更贴近,教学内容也要更富有时代特征,既注意与古代文化的渊源关系,又与“地球村”文明有机结合。

将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书就读活了,把语言与背景经验接通了,书就读出韵味了。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拓宽课堂教学空间,树立大课堂观。

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五分钟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让教学对准生活,让学生自觉投入生活,他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通过看电影、电视陶冶情操,了解国内外风云……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学习的总量,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过课内活动,如果我们能把这类活动有意识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进行正确、有序的引导,那么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3.研究高考命题方向,落实三维目标,树立大教法观。

所谓“大教法”观,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曲径通幽的不妨多些提问,深奥难懂的不妨多些讲解,文质兼美的可以以颂读为主,情节复杂的可以以讨论为主,哲理深邃的可以以感悟为主,知识小品可以以圈点概括为主,等等。

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是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二)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意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也是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教师在首节语文课就要给学生注入大语文观思想,即我们学习语文究竟有什么用途?语文的魅力在哪里?将学生从语文只是字词句、课本的狭隘认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既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语
文课本、学习材料,语文学习更不能局限于课堂,即非语文学科也属于大语文范畴。

要使学生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更好地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同时使其他学科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做到相互渗透。

事实上,让学生树立起了涵盖面深广、内容丰富的“大语文”观念后,在很大程度上已引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坚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念。

因此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功夫、在课外有意识地提高语文素养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而且,综观近些年的中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时事、新闻、科技、人文等内容都与其结合越来越紧密,所占分量也呈日趋增加之势,无怪乎有语文老师说:“中高考语文试卷不仅考语文,语文之外的东西,数学、物理、化学,甚至时事政治、新闻资讯等都已大踏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试卷。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大语文观念无论是对我们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极其有益的:它能使我们把人类的思想结晶、科学成果等都纳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之中,把教与学的视野拓展到教材外的现实中,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去选择、组织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不仅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学习成绩的提高又会反过来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以,大语文观念与语文成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