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理学-8 第八章 人口结构
地理学人口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地理学人口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人口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人口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梳理人口地理学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基本理论。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与分布是人口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密度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人口分布则是研究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全球人口分布、国际人口迁移和城市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差异,并从中分析出人口密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人口结构与特征人口结构与特征是人口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人口结构主要研究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划分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人口特征则是指各个人口结构群体在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人口结构与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发展趋势,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例如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
三、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包括农民工流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等。
城市化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城市扩张和城市规模的研究。
通过对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情况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剩和人口减少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前人口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发展方式。
通过对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中的人口分布知识点
地理中的人口分布知识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涉及到人口数量、密度、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理中与人口分布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一、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人口密度的高低反映了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密度的不均衡分布可能导致城市过于拥挤,而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不充分。
二、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单位地区内的人口总数。
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数量的多少还与国家的政策、历史因素、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资源等的供应与需求。
三、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的人口数据。
人口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组成的特点,是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人口结构的不同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老龄化人口结构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劳动力人口结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等。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两类。
内部人口迁移主要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迁移,通常是由于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
国际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趋势对于源地和目的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人口集聚与稀疏人口集聚是指人口在某一地区集中分布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人口集聚在一些城市和城市群中较为明显。
人口集聚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形成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特色。
与此同时,人口稀疏则是指人口在某些地区稀疏分布的现象,如偏远山区等。
人口集聚和稀疏的地理分布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等。
初中地理人口问题分析与研究
初中地理人口问题分析与研究人口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人口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口数量是人口问题研究的基础。
人口数量的大小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从国家层面来看,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从而减少了早期死亡率;二是生活水平高,人们普遍婚龄推迟,生育率低;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口较多,总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条件不够完善,早期死亡率较高;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们普遍婚龄较低,生育率较高。
了解人口数量的分布及其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人口分布是人口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利用差异,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全球层面来看,人口分布话题已经从人口多少转向了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发达国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原因在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聚集了大量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城市还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普遍分布在农村地区,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劳动力需求大,农村地区具备较多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人口流入城市的动力相对较小。
最后,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结构涉及到人口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从全球层面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是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二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婚龄推迟,生育率下降;三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的流失,减少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地理学中的人口地理
地理学中的人口地理教案:地理学中的人口地理一、引言人口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数量、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并探讨人口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1. 人口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人口地理是研究人口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分布、人口构成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2. 人口地理的研究方法- 人口统计方法: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人口数据,分析人口数量、分布及结构情况。
- 空间分析方法:运用GIS、遥感等技术工具,分析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口变化和人口结构的规律。
三、人口地理中的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全球分布-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及地区- 人口数量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 2. 人口数量的区域分布特点-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及原因分析- 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及原因分析四、人口地理中的人口结构与特点1.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年龄结构的转变趋势及原因2. 性别结构- 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性别比例失衡的调控措施3. 职业结构- 农业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 职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五、人口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内部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2. 城市化现象的特点和原因-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调控措施六、人口地理中的人口问题与挑战1. 人口增长问题及控制-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控制的方法和政策2.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和措施七、人口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 人口地理对区域规划的指导作用2. 人口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决策支持3. 人口地理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结语人口地理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数量、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人口是指某个地区内居住或定居的人的总数。
在地理学中,研究人口数量、分布、构成及相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在八年级地理学中,人口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本文将就八年级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数量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已超过70亿。
就国别分布而言,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数量的增长,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生育政策的制定。
二、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不均衡。
一些地区,如城市,人口密度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如极地、沙漠、高山区,则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还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关。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口多是因为这些地区有良好的港口和发展的经济;而沙漠地区的人口稀少,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水资源。
三、人口构成人口的构成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等方面。
这些构成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就业市场和社会养老保障产生影响。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移动。
人口迁移是各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城市迁移和农村-城市迁移。
城市-城市迁移在大城市之间较为常见;而农村-城市迁移则主要发生在农民向城市寻找工作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人口知识点在八年级地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理解人口数量、分布、构成及人口迁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中考地理第八章疆域和人口复习教案
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与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与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局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大家翻开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讲授新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与地球仪的根底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以下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2.提问,请同学指图答复: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限,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及欧洲的分界限。
八年级上册人口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口地理知识点人口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口分布、人口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学科。
在地理学中,人口地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八年级上册人口地理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人口的数量和分布1. 人口数量:全球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目前约为77亿。
亚洲洲人口最多,占全球总人口的60%以上,非洲人口数量居于其次,大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7%。
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很大,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人口稀少的地区一般是旱地、沙漠和高山,而人口密集的地区一般是平原和沿海地区。
二、人口变化和结构1.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的差值。
如果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就是正数。
如果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就是负数。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构成。
一般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多个方面。
人口结构反映了人口的特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人口迁移1. 人口流动的类型:包括城市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国际移民以及避难流离等多种类型。
其中城市间迁移尤为突出,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2. 人口流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流动可以促进城镇化、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是,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四、人口问题与解决1. 人口老龄化和控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升高。
因此,应该积极控制生育率、加强老年人照护等方面的工作。
2. 人口增长压力:全球范围内人口持续增长,导致资源、粮食、水等方面的压力。
因此,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展新能源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人口地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人口地理知识点对于未来的掌握社会规律、预测未来趋势和思考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课件(2)
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人口增长对环境、 社会和经济的影 响
人口政策及其对 未来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城 市化等趋势及其 挑战
应对人口问题的 策略与措施
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预测未来人口发展 趋势
探讨影响人口发展 的因素
提出促进人口可持 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强调教育和健康在 人口发展中的重要 性
城乡结构与特点
城市人口占比高, 农村人口占比低
城市人口增长快, 农村人口增长慢
城市人口素质高, 农村人口素质低
城市人口分布集中 ,农村人口分布分 散
人口过快增长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的定 义和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的原 因分析
人口过快增长对环 境、社会和经济的 影响
应对人口过快增长 的措施和建议
人口老龄化问题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人口的定义与分类
人口的定义:指一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集合体 人口的分类:自然人口、经济人口、社会人口等
人口数量与分布
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分布不均
世界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亚洲最多,欧洲最少 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人口分布最广,欧洲人口 分布最集中
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增长的概念和 定义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 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的趋势和 特点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
人口迁移与流动
人口迁移:指人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的过程
人口流动:指人们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的过程
人口地理学(第八章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第一节 概述
国际迁移 人口迁移 国内迁移 省际迁移 省内迁移 跨市县迁移 市县内迁移
城乡及城市之间迁移 自愿与非自愿性迁移
第一节 概述
二、人口迁移的度量
1、迁移率 (1)迁入率。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外地迁入本地的 迁入率。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 人口数占该时期当地总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数占该时期当地总人口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后果
一、影响人口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主要因素
1、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一般影 响着人口的流向。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响着人口的流向 。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 人们总是 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移往自然条件 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优越 、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 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 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未被人们发现 和利用之前,对人们的吸引力等于零。 和利用之前 , 对人们的吸引力等于零 。 自然灾害也只 有对生产活动造成大规模破坏, 有对生产活动造成大规模破坏 , 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时才能导致人口的迁移。 时才能导致人口的迁移。
第一节 概述
三、人口迁移的理论与模式
1、拉文斯坦的七大迁移规律 (1)距离对迁移有影响 (2)迁移在距离上呈阶梯性 (3)迁移流与反迁移流 (4)城乡居民迁移倾向的差异 (5)性别与迁移 (6)经济发展与迁移 (7)经济动机为主 不足:由于当时社会背景、 不足:由于当时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能 力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他对人口迁移的研究和认识比较粗浅, 力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他对人口迁移的研究和认识比较粗浅,表 现为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人口迁移表象的认识, 现为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人口迁移表象的认识,是感性材料的条理 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
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我国人口状况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人口对国家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人口问题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通过对中国人口众多的了解,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与讨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难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课件
社会保障压力增 加:老年人口的 增加将导致社会 保障支出增加, 给政府财政带来
压力。
医疗卫生资源不 足:随着老年人 口的增加,医疗 卫生资源将面临 严重不足,影响 老年人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
社会服务需求增 加:老年人口的 增加将导致社会 服务需求增加, 包括养老服务、 医疗保健、文民政策的定义和目的 移民政策的类型和特点 移民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移民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迁移是指人 们因各种原因离 开原居住地,前 往其他地区或国 家的过程。
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迁移原因和 距离,人口迁移 可分为国际迁移 和国内迁移;根 据迁移方向,可 分为迁入和迁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内陆地区人口 稀疏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的定义与进程
城市化的定义: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进程: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包括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政策、经济、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因素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城市化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城市化的影响与挑战
城市化的定义与进程 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与问题 应对城市化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总结与展望
总结人口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人口增长现状:全球人口数量持续 增长,部分地区增长迅速
人口问题原因:生育率较高、医疗 水平提高、寿命延长等
劳动力不足:人口过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发展 老龄化严重:人口过少导致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负担加重 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过少导致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国防安全问题:人口过少可能影响国防安全,降低国家竞争力
地理人口知识点
地理人口知识点在地理学领域中,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人口数量、分布、结构以及人口变动趋势等都是地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地理人口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人口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中的居民总数。
了解人口数量对于研究资源分配、城市规划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很重要。
人口数量的推算通常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以及科学模型等方法来进行。
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增长率是衡量人口数量变化速度的指标,它通常通过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数据来进行估算。
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城市地区通常人口密度较高,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资源分布、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等等。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人口较多,因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三、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数量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业结构等。
人口结构的不同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性别结构是指男性和女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过去,一些地区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导致男女比例失衡,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年龄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分布情况。
了解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政策的制定非常重要。
例如,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可能需要加强养老服务。
职业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职业行业的分布情况。
不同行业的人口分布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农业人口比重的减少会对农村经济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四、人口变动人口变动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减变化。
人口变动通常包括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种形式。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而发生的变化。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人口数量自然增长;反之,人口数量自然减少。
八年级地理人口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人口知识点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的人口总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地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研究人口问题的第一要素。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不平衡是地球面积广阔、气候分异、自然环境复杂和人类文明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沿海和河谷地带。
二、人口增长和变化人口增长和变化是指人口总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人口总量和性别比例的变化是直接的人口变化,而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是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人口增长和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人口政策和控制人口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人口平衡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相关法规。
人口控制政策是国家人口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计生政策和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等。
在制定人口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因素。
四、人口问题的解决人口问题是一切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基础,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解决人口问题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实施相应措施,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加强人口控制、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
五、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问题和人口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社会分配、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六、人口红利和人口负担人口红利是指因人口结构变化而产生的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潜力。
而人口负担是指由人口数量构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负担。
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口数量不均衡的结果。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学知识点,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认识。
第八章人口与资源、环境
9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食物安全。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土 地资源长期用于耕地,以便持久地拥有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 产能力,满足我国今后各阶段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 2. 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需的各项用地需要。在保证耕地生产能 力不下降的前提下,通过各项措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保障必需 的建设用地供应。 3. 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土地是一种数量有限,稀缺程度极高 的自然资源,靠增加数量来提高其可利用程度已经没有多大潜力可挖 了。只有通过不断的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才能在数 量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不会使原 有的生态环境变坏,而且还要使原来恶性化的环境状况随着土地利用 的合理化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将因为土地利 用的持续性而变得越来越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要根据我国资源总量、类型和分布 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积 极而有步骤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永远处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动态优化状态。
19
我国淡水资源概况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居世界 第88位. 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 多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已降到30多米。 深圳每天至少缺水10万立方米,曾经出现过“水 10 荒”。 江河也缺水,黄河连年出现断流。楼兰古城因为缺 水,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罗布泊因为干涸,成为 生命禁区。 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 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 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 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20
高中地理人口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人口问题分析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的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多个方面,对于地理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社会人口数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口数量从不到5亿增加至目前的14亿人。
这种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资源的紧张。
人口数量的增加对食物、水资源、能源等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困难,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其次,人口数量的增长引发了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面临水源污染、土地资源的消耗、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再次,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了压力。
过多的人口数量导致就业机会有限,劳动力供过于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影响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给社会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城市化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地区。
大城市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而乡村地区的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这种城乡人口分布的差异导致了生活水平、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不均衡。
其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还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快等原因,人口数量较多;而另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等原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地区之间的人口分布差异加剧了经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平等问题。
人口地理名词解释
人口地理名词解释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统计、分布、迁移和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人口地理名词需要我们了解和理解。
首先,人口统计学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的学科。
人口数量指的是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而人口变化则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人口分布是另一个重要的人口地理名词。
它指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来衡量,即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往往会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差距,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
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
迁移。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迁移,而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的迁移。
人口迁移的原因很多,包括就业机会、教育、生活条件等因素。
此外,人口地理学也关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人口地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人口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和理解人口地理学中的名词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以及人口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口地理学教案-人口的地域分布
第八章人口的地域分布第一节人口地域分布的概念与度量一﹑人口地域分布的概念二﹑人口地域分布的度量1 ﹑人口密度﹑广狭度和接近度人口密度D=P/S (人/ha 或人/k㎡)广狭度F=1/D=S/P (ha/人或k㎡/人)1)成都市“都市人口地理圈层”的划分1990年和2005年人口数据显示(表2),成都市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显著特征是人口密度自中心城区向远郊区呈递减趋势,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远高于近郊区和远郊区,且十年来级差更趋明显。
表2 成都市1990年、2005年的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变化地区2005年1990年1990~2005年变化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口变化(人)人口密度变化成都市1082.03 12390 873.31 926.65 12390 748 1553782 125.31 高新区20.46 82.5 2326 --- --- --- --- --- 锦江区39.72 60 6620.00 41.29 60 6881 -15665 -261.00 青羊区49.96 66 7569.70 46.81 66 7093 31472 476.70 金牛区68.12 107 6366.36 48.60 107 4542 195248 1824.36 武侯区52.66 124 4246.77 37.19 124 2999 154746 1247.77 成华区60.94 109 5590.83 46.93 109 4305 140148 1285.83 龙泉驿区53.8 559 962.43 37.30 559 667 165045 295.43 青白江区39.43 393 1003.31 37.39 393 951 20434 52.31 双流县92.69 1068 867.88 83.49 1068 782 92035 85.88 温江区32.96 277 1189.89 26.07 277 941 68875 248.89 郫县46.96 437 1074.60 40.59 437 929 63687 145.60 新都区63.87 481 1327.86 52.85 481 1099 110165 228.86 大邑县50.61 1545 327.57 47.19 1545 305 34227 22.57 蒲江县25.75 579 444.73 24.41 579 422 13400 22.73 新津县29.66 330 898.79 26.96 330 817 26969 81.79 都江堰市60.25 1208 498.76 53.88 1208 446 63705 52.76 彭州市77.88 1419 548.84 73.44 1419 518 44389 30.84 邛崃市64.47 1384 465.82 61.59 1384 445 28786 20.82 崇州市66.33 1088 609.65 61.58 1088 566 47454 43.65 金堂县85.36 1156 738.41 79.10 1156 684 62562 54.41 第一层圈292.04 466 6266.95 220.81 466 4738 712349 1528.95第二层圈329.71 3215 1025.54 277.69 3215 864 520241 161.54 第三层圈460.31 8709 528.55 428.16 8709 492 321492 36.55 数据来源:1991年、2006年成都市统计年鉴注:1990年到2005年期间,成都市彭县、崇庆县改为县级市,更名为彭州市、崇州市。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归纳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知识点的归纳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结构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等方面。
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到自然出生率、自然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人口增长、人口稳定和人口减少三种情况。
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人口稳定是指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主要表现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
人口减少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主要表现为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其次是人口结构的特点。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指标划分的情况。
人口结构的特点包括年龄结构特点、性别结构特点和职业结构特点等。
年龄结构特点是指人口按照年龄划分的比例分布情况,一般分为青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三个阶段。
性别结构特点是指人口按照性别划分的比例分布情况,一般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性别群体。
职业结构特点是指人口按照职业划分的比例分布情况,一般分为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等。
最后是人口分布的规律。
人口分布的规律是指人口在地理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规律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等,因为这些地区具备较好的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
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沙漠地区和寒冷地区等,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此外,城市化程度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大城市通常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
综上所述,人口知识点的归纳可从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结构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等方面来分析。
了解人口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增长与减少趋势,还能够深入了解人口结构的特点和人口在地理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对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归纳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地理学中的人口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学中的人口知识进行归纳。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数量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了解一个地区经济、社会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
人口数量的统计和测算可以通过普查、抽样调查和人口登记等方法进行。
人口数量的变化通常涉及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
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不均衡是世界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土壤、经济发展、交通等地理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较大的地区多为河流、平原和温暖湿润的地区,而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则多为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区。
三、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某一时期内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常常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程度和人口政策的影响。
人口结构变动通常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教育发展和就业等问题相关。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反映了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人口迁移又可分为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内部人口迁移主要包括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内部的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
五、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
人口增长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口增长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等,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以及调整人口分布。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学中的人口知识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增长和控制等方面内容。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
地理学中的人口分布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而人口分布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它涉及到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分布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均衡性: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有些地区人口密度非常高,而有些地区则人口稀少。
这种不均衡性主要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2. 集聚性:人口在地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
一方面,人口更多地聚集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形成了城市化现象;另一方面,人口也更多地聚集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形成了沿海和河流带人口密集的现象。
3. 平原优势:平原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等因素,更容易吸引人口的聚集。
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和集聚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例如,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区人口稀少,而气候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人口较多。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往往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形成人口集聚现象。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 资源分布:资源的分布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和开发。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三、人口分布的影响与问题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和集聚性给地球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1. 城市化问题:人口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压力。
城市化问题也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构成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人口结构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任何时 点的人口结构都是过去人口过程——生育、死亡 和迁移——的结果,又是未来人口过程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
人口结构是区域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通过分析 区域人口结构,探讨其发展趋势与规律,为区域 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分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是制定各种发展规划和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1 人口年龄组的划分 人口年龄组的划分,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 可获得性,采取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等不同的 分组方法。
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结合人口从事经济社会活 动的特征进行人口年龄分组,这是应用更为广泛、 灵活的分组。
一典型的人口特征,如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
40%以上的为年轻型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
达10%以上的为老年型社会。
表 8-1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的国际标准
类型 少儿系数 老年系数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
0~14岁(%) ≥65岁(%) (%) (岁)
年轻型
>40
<5
<15
≤ 20
成年型 30~40
5~10
第八章 人口结构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特征与区域差异 第三节 人口结构差异的区域规划调控
人口结构、或称人口构成,是按照人口的不同特 征研究一定区域、一定时点人口的内部结构及其 比例关系。
人口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从生物、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地理的视角,分析人口 结构,例如年龄、性别、人种、民族、语言、宗 教信仰、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阶层、 行业和职业等等。
如在分析人口发展态势、人口经济活动状况、人 口负担状况时,一般将人口划分为三大年龄组。
国际上多数国家划分法: 0~14岁组为少年儿童人口、被抚养人口; 15~64岁为适龄劳动人口,也称经济活动人口 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被赡养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但一般为分 析方便而以法定退休年龄为上限。 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的人口;退休年 龄:男性60岁,女性干部55岁、工人50岁。
年龄和性别是人的自然属性、或生物属性。
虽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可通过提高生 活水平、保健水平和日常锻炼而普遍延长人的寿 命,也可通过手术改变个别人的性别,却无法根 本改变年龄和性别的自然属性。
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既直接影响着人类自 身的生产,也对社会再生产有显著影响。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与区域差异
在人口结构分析的多视角中,人口年龄结构、性 别结构、文化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 结构等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章将重点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人口 文化结构将与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在第九章进 行探讨,人口产业和职业结构在第十章进行探讨、 人口城乡结构已在第六章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中 进行了探讨。
用人口年龄金字塔来描述人口发展形态主要有三 种基本类型。
1)增长型:对应年轻型年龄构成,年轻组人口 比重大,显示为年型
<30
>10
>30
≥ 30
3.2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这是一种把人口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结合在一起, 形象直观地用条形图的形式表现人口年龄和性别 的组合图形。
它以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人口数量或比重, 横轴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横轴的右边表示女性 人口,年龄组最小的放在底层,然后逐一将相邻 各年龄组向上叠加。
组距可按一岁一组或几岁一组,计算公式为:
年龄中位数=中位数所在年龄组的下限值 + [(人口总数 / 2-中位数组之前各组人口累积) ÷中位数组的人口数]×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3 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 3.1 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
一般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等三种类型。
有时为了简化分析,而以某一单项指标来突出某
在分析教育发展或人口受教育状况时,通常将各 层次教育的适龄人口分为5~7组:学龄前0~6 岁(其中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 学组7~12岁,初中组13~15岁,高中组16~18 岁,大学组19~22岁。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18~22岁适龄人口入高 等院校的比率。此外,硕士和博士等更高层次的 教育,其在学人口的年龄下限虽是22岁左右,但 年龄上限的跨度较大;成人教育覆盖了不同层次 的教育而在学人口的年龄跨度更大,年龄下限延 伸到18岁左右,年龄上限则可与老年教育衔接。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迁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等状况时,还可以作一些特殊的人口年 龄分组,如育龄年龄组、兵役年龄组、选民年龄 组、人口迁移活跃年龄组、犯罪高发年龄组,等 等……
2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的主要指标
2.1 人口比重 指不同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两组不同 人口的比例关系,也称人口系数。如少年儿童人 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等,其中:
0~14岁组人口/ 15~64岁组人口×100% 老年人口赡养比(或负担系数)=
≥ 65岁人口/ 15~64岁组人口×100% 人口总抚养比(或总负担系数)=
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赡养比
2.3 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指将一个人口群体的全体人口按年龄 从小到大的顺序分组排列,把人口分成相等的两 部分的年龄值。
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度量和分类 二、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因素 三、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 四、人口年龄结构与区域规划
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度量和分类
人口年龄结构指某一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虽受人的自然属性影响,但本质上 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人口过程和社会 结构的诸多方面。
少儿比=0~14岁组人口/总人口×100% 老年比=≥ 65岁人口/总人口×100% 老少比= ≥ 65岁人口/ 0~14岁组人口×100%
2.2 人口抚养比 人口抚养比、或称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指每一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抚养或赡养的)少年儿童 人口和老年人口。 按国际常用的划分方法,有以下三种指标: 少年儿童抚养比(或负担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