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大连当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连当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大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大连的当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连的经济发展现状大连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两大支柱。
工业方面,大连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包括船舶制造、机械制造、化工、钢铁等。
大连港也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货运量和吞吐量排名居全国前列。
服务业方面,大连的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连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受到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大连的外贸出口受到冲击,工业产值增速放缓。
同时,大连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尚不充分。
大连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挑战,大连的未来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大连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1. 转型升级:为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大连应该抓住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大连拥有优良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可以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推动创新和创业。
同时,大连还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旅游和医疗等领域的吸引力。
2. 区域合作:大连应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国际交流,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
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和经济体的合作,大连可以分享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时,大连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投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连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空气和水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大连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推广可持续的交通和城市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是大连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4. 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大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和游客。
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
近来东北亚形势出现了既往罕见的紧张升级与对抗加剧。
但与此同时,停滞许久的对话与合作也呈现探路重启迹象。
形势发展走向扑朔迷离,但能使各方均避损获益的出路仍是和解合作。
美韩新政府先后上台,将给东北亚大国博弈和朝韩关系带来何种契机,取决于域内各国的互动方向。
焦点问题的升级与转机并现多年来,半岛无核化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形势的导向性焦点。
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地区形势一直围绕朝鲜核试和导弹试射问题,呈现出周期性的紧张与缓和的交替。
但近一年多来地区形势持续紧张,时间长度和危机严峻度均超过以往。
一方面,朝鲜在2016年年中进行两次核试验和二十多次导弹试射,不断搅扰地区稳定。
进入2017年,美国等国家监测显示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的准备工作时断时续,虽然第六次核试未在舆论猜测的时间节点进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东北亚形势正处在空前复杂节点,多种动向并现,走势又多不确定。
围绕朝核导计划的武力解决舆论和军事准备均超出历史强度。
虽然形势的变化方向扑朔迷离,但解决问题的出路清晰,本地区现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应该最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对抗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虞少华/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5行,但在2月12日和5月14日,朝鲜又先后成功发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按外界分析和朝鲜自称,前者表明朝鲜已具备“攻击驻冲绳和关岛美军基地的能力”,而后者标志朝鲜“已有能力攻击美国本土”。
与此同时,朝鲜不断强调将拥核确定为“永久战略路线”,致使其同有关国家在无核化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性加大。
特别令外界不安的是,在承受史上最严厉联合国制裁同时,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举措言辞亦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美、日、韩等国以朝鲜核导威胁为由不断升级相关军事部署和应对准备,也使东北亚火药桶离燃点越来越近。
3月13日起,“关键决断”和“鹞鹰”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先后启动,规模和烈度均为史上之最。
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探析
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探析【摘要】东北亚作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趋势,探讨了当前东北亚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更多变化,各国需要在地缘政治竞争中找到平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展望未来,东北亚地区有望实现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关键词】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经济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北亚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地缘政治节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中美关系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和竞争也在影响着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探索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东北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新变化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对未来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力变化;2. 探讨中日韩三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和趋势;3. 研究中美关系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分析两国在该地区的角色和利益冲突;4. 调查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评估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5. 探讨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趋势,分析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和影响因素。
东北亚局势对我国的影响
一、东北亚形势格局概述东亚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大致占亚洲的90%左右"。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矛盾集中、大国利益交汇的热点地区。
在该区域内,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在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加之与历史问题、民族矛盾、领土纠纷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虽然各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但克服上述矛盾并非易事。
六方会谈机制以和平对话,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与矛盾,为东北亚各国和平共处提供了典范,打下了基础。
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发挥组织、参与、斡旋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其中美国对日本,朝鲜,韩国等的政策也往往会影响东北亚格局的稳定。
日本在最近两年中的一些动作大大加剧了东北亚局势的不稳定,对比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策的转变,借此来分析东北亚局势。
震前日本与东北亚:日本对外四处树敌,与中国争执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与俄罗斯争执于北方四岛,与韩国争执于独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更是借朝鲜半岛危机,不断向周边国家展现其强硬姿态。
2010年末至2011年初,频繁举行日美军演,观摩韩美军演,参加日、韩、美三方会议,一时间核动力航母纵横东北亚海域,半岛局势剑拔弩张,东北亚区域大有干戈骤起之势。
然而,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全力救灾,注意力暂时转向国内,中、俄、美、韩纷纷施以援手,半岛危机暂时缓和。
加之北非利比亚战事突起,缓和了东北亚局势。
震后的日本及东北亚:一个自我意识更强、与美国渐有梳理、与中国嫌隙尚存的日本,一个出现新的政治板块变动的东北亚。
二、当前东北亚格局对中国的政治与安全的影响(一)国家政治利益1. 1997年,由中方起草被俄方认可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明确地表述了中俄两国对当前国际关系态势和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理论共识。
可见在推进东北亚地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地区新格局的主张己得到俄罗斯等国家的支持2.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与几个不同类型国家互为邻居。
东亚地缘政治环境和发展趋势
报告人:
***
小组成员:*************
一、东亚
“东亚”,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 共五个国家。 但通常 “东亚”采用大东亚概念,即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以及美国 和俄罗斯。
东亚五国
东南亚十一国
俄罗斯
美国
二、东亚地缘政治环境主要体现—经济与安全
1、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参与建设东亚地区经贸合作机制,改变了过去东亚经济由美 国主导的局面,成为地区领导力量。 但正因为中国的这种崛起改变了亚太地区原有力量对比,促使美国增强在东亚地区的 战略介入力度,尤其包括“重返亚太”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即综合运用政治、经 济与军事手段,参与并领导塑造地区多边机制以应对中国崛起。 于是,当前东亚地区便形成了一种安全与经济相分离的二元复合式地区格局:安全问 题更多围绕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其中竞争多于合作;而经济问题则更多依靠中国经 济增长所发挥的引擎作用,合作多于竞争。
《 东 亚 地 缘 政 治 环 境 和 发 展 趋 势 》
T h e R e g i o n a l Tr e n d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E a s t A s i a
党
支
* * *
部
* *
例
* *
会
二零一六年十月七日
东亚安全问题四大国关系
美俄对抗 中美斗而不破 中日“对抗” 美日同盟 中俄战略协作
三、东亚经济与安全发展趋势
1、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博弈 近年来,地区范围内出现了以美国为主导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东盟 和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巨型FTA”合作构想。 在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的战略格局中,TPP占有重要位置。在美国的力促下,美国、 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秘鲁、文莱 这 12 国经过近五年的艰苦谈判于 2015 年 10 月就协议达成一致,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 税减让,降低其他部门门槛,制定新的经贸规则。 同一时期,在东盟等地区国家的倡导下, RCEP 合作框架协议应运而生,这一合作倡议涵 盖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若能顺利推进,将形成GDP总量 达 23 万亿美元的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贸易区。虽然这两大机制在成员国构成上存在一定的重叠, 并都认同将构建亚太自贸区作为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但在表现出互补性的同时,更多 是两者的差异为地区经济合作带来的不确定性,东亚国家不得不在标准一高一低,以TPP为代 表的美国道路还是以 RCEP 为代表的中国道路中进行艰难抉择,加重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大 国博弈色彩。
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给各个地区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对于东北亚地区来说,全球气候变化同样产生了诸多影响,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并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最重要也最明显的一个趋势,这种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东北亚地区的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已经成为该地区的常态,然而,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这些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和剧烈。
夏季的高温将更加酷热,可能导致暑热相关的健康问题加剧。
同时,冬季的寒冷也可能变得更加刺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困难。
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变化,很多物种面临威胁。
东北亚地区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它们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它们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压力作为农业发达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这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一方面,过度的降雨可能引起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种植和种养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干旱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和不稳定的粮食供应,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东北亚地区需要加强农业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四、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海洋温度升高导致的珊瑚白化现象加剧,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冷战后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化与特点
政治学研究Ξ冷战后东北亚国际栺局的变化与特点[ 韩] 李 炳 镇一、广义国际格局的涵义于一定的国际体制的形成, 制约各种力量的对比, 而延缓或加速其变化。
因此, 两者密切 联系和重叠, 都具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
”栺局或星座是客观形势収展演化的产 物, 体制是人的主观创造物。
但事者又相互 联系, 相互重合, 密不可分, 形成统一物。
这 也许就是人们将栺局、体制、体系、秩序等等 相互混用而不加区分的原因所在。
栺局论, 是国际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具体的国际政治栺局, 则是世界形势的 基本内容。
把栺局概念运用于国际政治领 域, 在中国只是 80 年代的亊。
中国过去观察 世界形势和研究国际政治, 一般使用“力量 对比”、“力量配备”和“力量组合”等词汇, 强 调的是阶级关系, 立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 以革命和反动划线。
② 如果说学习和研究国际政治有宏观 ( 世界体系) 和微观 ( 行为体) 两种基本方法, 那 么从国际政治栺局入手, 则是把上述两种基 本方法统一起来, 吸取双方的长处, 避免局 限性。
国际政治栺局, 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 的主要角色在追求财富与权力、维护和平与国际栺局或世界栺局, 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而且我们习惯上常常把栺局与体制、 体系相混用。
大概是由于近年来经常谈论国 际栺局的缘敀, 在论述国际关系的文章中,栺局、体制、体系、秩序等概念时有所见。
① 《世界历史》杂志 1989 年第 1 期刊载潘人杰、李巨廉的《时代、栺局和人》一文中有 一段论述:“人们具体地活动在特定的世界 栺局和国际体制乊中。
⋯⋯所谓世界栺局, 主要是客观性的。
它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和斗争所形成的一种 战略性态势, 西方有人称乊为‘星座’——Co h s te l la t i o n 。
人们的一切决策、活动甚至思 维方式, 都受这种既定局势的影响与制约。
所谓国际体制 ( In te r n a t i o n a l Sy s tem : 国际 体系) , 主要是主观性的, 它是由人们尤其是 拥有巨大实力的主要大国的当权者们, 根据 对世界局势的认识和判断, 通过一系列重大 的决策和行动而建立起来的。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_杨竹
第18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2 2017年3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Mar.2017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杨竹[摘要]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局势;冷战;朝核问题;大国关系;领土问题[中图分类号]D8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2-0115-05[收稿日期]2017-01-01[作者简介]杨竹,长春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长春130103)一、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1.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基本概况东北亚地区,地理上广义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中国的东北、华北和俄罗斯的远东部分,地域辽阔,人口密集。
区域内的国家虽然不多,但既有军事强国俄罗斯、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较落后国家朝鲜,蒙古作为只和中俄接壤的内陆国家,也较为落后,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内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很大,加上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核扩散问题,特别是半岛核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首要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复杂而多变。
由于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及美国战略调整,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之后,俄罗斯、日本、韩国军费均有明显提升,可见东北亚区域安全局势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仍处于深刻调整中。
干部学习讲稿:东北亚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干部学习讲稿:东北亚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出路薛晓芃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课程前言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一同来讨论的是东北亚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出路。
东北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它是由包括地理位置相连、生态系统相接又处于同一个季风系统下的六个国家来组成的,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
东北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国内的污染极容易随着季风系统扩散到其他国家,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包括大气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首先,大气污染在这一些年在东北亚地区的呈现状况。
在东北亚最严重的污染就要数大气污染了。
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二氧化硫排放的快速增长,这同该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wnas(音)曾经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亚洲在整个东北亚地区人口增长呈现的比率是1.47%,2010年到2020年人口增长的比率是1.33%,到了2020年亚洲人口预计将会达到46亿,比1999年的水平增长了55%。
同时,东北亚经济历经了二战结束之后的高速发展,日本和韩国从196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年均8%—10%的增长率,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加入了经济发展最高速的行列,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还会持续存在。
从2000年到2010年,亚洲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9%左右,在2010年到2020年维持在3.7%左右,这也是1990年代亚洲增长率的4倍。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北亚地区对能源的消耗在21世纪也呈现几何倍的增长,煤炭是主要的燃料,用以满足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需求。
根据一些组织的数据来表明,48%的能源需求是由煤炭来满足的,而油提供20%,轻油和汽油占据15%,天然气提供了能源需求的7%,核燃料需求的满足率是7%,严重依赖煤和石油是大量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原因。
东北亚主要的能源消耗在1990年的时候是43千焦,这种消耗占整个东亚能源消耗的一半,是世界的12%,中国的东北占据能源消耗的45%,日本占42%,韩国占8%,朝鲜占4%。
东北亚安全形势与走向——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思考
此 外 ,东北 亚地 区 的韩 国 、俄 罗斯 和 日本 等 国 家也 存在 着 区域 间乃至 全 球 层 次 上 的安 全 利 害关 系 ,相 互 之 间的 力 量博 弈使 得 情 况 更加 复杂 。二 战 后 所 形 成 的 分 裂 结构 至 今 尚 未 改 变 ,这 是朝 韩 产 生 矛盾 的最根 本 的 内 因 。韩 国 内部 围绕 朝鲜 问题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意见 分歧 ,韩 国政 府 的对 朝政 策始 终难 以保 持 连 贯性 ,这 将 影 响 朝韩 关 系的 长期 稳 定 。2011午 起 ,“向 东看 ” 成 为 普 京 最 重要 的 战略 构 想 之 一 。融 入世 界 最具 活 力 的 亚 太 经济 不仅 是俄 罗斯 脱 身欧 洲 外 交 困 局 的 出 路 ,更 是 俄 罗 斯 振 兴 经 济 的 重 要 契 机 ,俄 罗 斯 需 要 从 东 北 亚 地 区寻 求战 略 支 点 并 满足 自己的 诉 求 。日本 外 交以 强他 日美 同盟 为对 外 关 系 的最 大课 题 而展 开 。特 别是 安倍 提 出的 “印 度 洋太 平 洋 战略 ” 构 想 ,设 置 了 一 个体 现 日本 作 为 亚 洲代 表 且 具 有 主导 性 的 议题 ,将朝 鲜 半 岛安 全 问题 及 中 国海 洋维 权 活 动作 为 国际 安 全保 障 问题提 出 ,继 续 渲 染 东北 亚地 区安 全环 境 的 复 杂性 。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当前周边安全形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以及针对这些挑战所需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东北亚地区作为中国领土边界线最长的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目前,该地区面临着从多方面而来的挑战,主要包括:1、朝鲜半岛核问题:朝鲜半岛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朝鲜核问题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2、日本军事扩张:近年来,日本逐渐重兴军国主义而扩大了自卫队的武装,进一步改变了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和历史地位。
同时,日本加紧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之间的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军事紧张。
3、韩国与中国关系: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尤其是韩方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更是严重冲击了中韩两国的关系,导致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
二、南海地区南海是中国的重要领土之一,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展开合作的重要区域。
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南海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领土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之间针对领土问题的争议并不断发酵。
这些争议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开发权利。
2、美国军事介入问题: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让该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基地、进行舰艇巡航和进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使得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危险。
三、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处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十字路口,地处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处。
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恐怖主义和暴力乱局:近年来,该地区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如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内战不断。
这些冲突和恐怖袭击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严重的伤害和苦难。
2、伊朗核问题: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年东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年东北亚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东北亚地区通常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一区域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规模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涵盖了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的众多领域。
尤其是在电子、通信、汽车、机械等行业,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例如,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此外,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日本一直以来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汽车制造、电子设备、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日本企业注重研发创新,在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同时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韩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电子、半导体、船舶制造等行业是韩国制造业的支柱。
韩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星、SK 海力士等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韩国制造业也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影响力。
朝鲜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但近年来也在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在一些基础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作者:高丰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东南亚;安全形势;战略政策一、东北亚地缘政治特征1.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美、中、日、俄。
目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除欧盟、印度、巴西外的四大力量中心都在此。
上世纪 70 代以来,国际公认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美、苏、中、日、欧盟,东北亚地区是其中四大力量间的相互影响地区。
该地区浓缩了世界基本矛盾,大国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一地区安全的基本态势。
2. 东北亚地区的小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大国间存在着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如韩国、朝鲜、蒙古。
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是大国关系的战略缓冲地带,也是大国间的利益边界、利益交汇处,是国际政治力量。
3. 东北亚国家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既有非同寻常的经济活力,又有越来越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种多元性既是产生国家间利益冲突的诱因,但同时也是吸引各国谋求合作互补共赢的动因。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合作常常被冲突所干扰,安全机制迟迟难以建立。
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目前,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难以摆脱“安全两难”困境的束缚。
根据“安全两难”(security delimma)概念提出者约翰·赫兹的界定,凡在国家间“共处但未结成较高的统一”的场合,或者说缺乏“可以对它们施加行为标准、并且由此保护它们彼此免遭对方攻击的较高权威”的场合,总是存在着“安全两难”问题。
它表现在:在该地区内,每个国家都感觉自身处于不安全状态,始终担心被他国侵害,因而为求得安全倾全力去追求实力和权势。
东北将来的发展趋势
东北将来的发展趋势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资源逐渐减少的影响,东北地区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挑战。
关于东北将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经济结构转型。
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东北地区正逐渐从传统重工业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例如,推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产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等服务业也将成为东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次,加强区域合作与开放。
东北地区与腾格尔沙漠、俄罗斯等地的接壤,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东北地区应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利共赢。
此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东北经济走廊,将是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再次,推动创新和人才培养。
创新是推动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
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基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留在东北,推动创新和产业转型。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东北地区的环境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应加强环境治理,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
同时,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横断山地、黑土地等生态系统,还原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发展趋势将是经济结构转型、加强区域合作与开放、推动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通过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将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合力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地区。
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重塑。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探讨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所处的地缘格局。
一、政治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地缘格局主要由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构成。
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的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日关系长期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矛盾点。
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较为密切,但地缘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间的深度合作。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半岛的稳定关系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
然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以及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复杂因素,使得半岛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二、经济地缘格局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也对东北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中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朝鲜由于制度和外交限制,经济格局相对较为封闭。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对较慢。
三、安全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半岛核问题是地区安全的最大挑战之一。
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同时,东北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安全问题,如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军备竞赛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
综上所述,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充满挑战与机遇。
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矛盾与合作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地区国家需要通过积极对话与合作,以构建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地区格局。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李福兴2012-8-13 15:13:57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
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
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
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
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困境与超越:中国在东北亚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
渤海大学学报二○一五年第四期在国际关系之现实主义理论中,大国崛起是一个敏感话题,无论是以权力均衡,还是以国际体系变迁为视角,一个国家实力的上升容易引发国际均势或国际体系的非和平方式转变,甚至直接导致新兴国与霸权国之间的战争。
如果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崛起的理论依据,“中国威胁论”自然而出。
然而地处东北亚这样一个国际关系复杂而敏感的、现实主义氛围强烈的地缘环境中,中国崛起并未完全验证上述理论的预言。
这并非现实主义理论在该地区的失灵,而是主要由于以下原因:中国的实力还不具备挑战美日军事同盟主导下的东北亚权力结构,东北亚东北边疆·民族与社会主持人语: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从东北亚区域战略角度关注区域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演变,并重新审视历史问题。
巩村磊《困境与超越:中国在东北亚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一文,从东北亚区域性和全球性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了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环境现状,指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崛起困境”与潜在冲突,提出了以地缘经济超越地缘政治,促进深度的国际合作和政治互信,这对东北亚各国和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实现意义重大。
庞宝庆《“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金融政策析论》一文,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掠夺中国东北的金融体系,指出日本的金融控制与掠夺加深了东北殖民地化。
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对日本金融政策的抵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铤而走险,发动“九·一八”事变。
于磊、温荣刚《“九·一八”事变后英国对日绥靖及其本质探究》一文认为,“九·一八”事变后,英国主导下的国联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导致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东北亚国际格局变动和英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远比日本为小,因此对日本采取纵容政策。
本期栏目主持人:崔向东困境与超越:中国在东北亚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巩村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杂志社,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关于大国崛起的路径与影响,现实主义给予了最为悲观的解读,即争霸战争不可避免;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新兴大国成功崛起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区域性和全球性国际关系,既对国际环境的准确把握。
东北亚局势
事件: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重返东亚战略首先是通
过双边军事同盟这个重要途径推进的。美国利用朝鲜半岛 紧张局势和中日“岛屿之争”,全面提升原有双边军事同 盟关系,强化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存在。 2010年,朝鲜核问题尚未缓解,又出现“天安号事件” 和“炮击事件”,半岛局势突然恶化。美国抓住这一机遇 ,与韩国在 7、9、11月联合举行规模超常的军事演习,展 示美国在东北亚安全保障上的不可或缺性,向中朝施压。
目的:直指中国、朝鲜,危机转嫁中国;
巩固日美、韩美同盟插手地区事物, 控制东北亚局势,实现战略野心
2.日本:谋求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1)二战前:侵略、控制、占领、殖民统治(南进北进) (2)二战后:逐步谋求主导地位 ①以日美安保合作为掩护,谋求在东北亚地区发挥军事作用 ②保持对华接触,实施对话合作与防范牵制相结合的对华战 略 ③防止来自朝鲜的“威胁”,力争在半岛和平进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 ④力图收回北方领土,缓解来自俄罗斯的压力 ⑤倡导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力争东 北亚安全事务主导权
李明博:放弃阳光政策,对朝态度
看看看
五、中国东北亚战略
1. 确保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 防止大国独霸东北亚的均势战略 关键:控制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 2.主张: ① 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是中国坚定的立场原则 ② 坚持通过协商与对话方式和平解决问题,反对武力威胁 ③ 极力劝阻朝鲜弃核,对其施加压力 ④ 缓和美日韩对朝的过激举动 ⑤ 与俄罗斯合作,争取在解决朝核问 题中的主导权 ⑥ 积极推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立
事演习,导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加剧。
美日 美韩同盟关系分析_clip.mp4
3.中俄两国合作基础薄弱
(1)中国威胁论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积弱不振。导致美国一 国做大,成为了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集团和太平洋周围韩、日、澳大利亚等国际集团由于 猛然间失去对手而自己又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从而产生了 一种彷徨、无力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已走 上了正规,国力正大力增长,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式发展 。这些成绩都让国际社会产生担心怕强大后的中 国会是对世界的一种威胁。因而也导致了 俄罗斯对中国始终存有戒心。
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区域合作
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区域合作东北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在劳动力产业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的结构特点,以及该地区在劳动力产业方面的潜在合作机会。
一、东北亚劳动力产业结构特点1.1 人口规模巨大东北亚地区拥有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总人口超过15亿,其中中国人口占据绝大部分。
这样的庞大人口规模为劳动力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1.2 产业多样化东北亚地区的劳动力产业非常多样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引领着全球产业链,而日本和韩国则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具有竞争力。
这种产业多样化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1.3 技术水平较高东北亚国家在教育和技术方面投入巨大,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因此,该地区的劳动力在技术水平上相对较高,为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东北亚劳动力产业区域合作机会2.1 产业链协同发展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劳动力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利用。
例如,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而日本和韩国则在高科技制造和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合作可以使得东北亚地区的产业链更加完善和强大。
2.2 人才交流与培训东北亚国家可以通过人才交流和培训的方式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举办跨国培训项目、赴外国交流学习以及在东北亚地区设立联合大学等举措都可以促进劳动力的互动与合作,从而加强东北亚整体劳动力产业的竞争力。
2.3 共同研发与创新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实力和潜力。
通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提升劳动力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领先,而日本和韩国则在机器人和电子技术方面拥有优势。
共同研发和创新能够推动整个东北亚地区劳动力产业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1 语言和文化差异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这给区域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福兴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
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
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
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关系有所缓和;朝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
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
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围”。
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围”的战略构想,在重大问题上开始与美国抗争。
当前其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全权参与亚太事务”,恢复和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建立以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周边睦邻带”;经济上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有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谋求加入区域性组织;军事上,保持驻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日本谋求军事大国的企图。
俄还同时开始注意修补与朝鲜的传统关系,试图恢复俄的传统影响力。
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升温,将对美国形成重要牵制,给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形成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3,朝鲜半岛问题是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和冷战的遗留问题,深深打上国际干预的烙印,东北亚及亚太大国在朝鲜半岛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冷战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实际上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晴雨表”。
目前,由于双方仍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状态,加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互不信任感严重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在统一问题上分歧甚大,因偶然事件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而朝鲜半岛一旦爆发冲突将因此,维持朝鲜半岛的平衡,避免冲突,是亚太各国致力的目标。
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施加影响。
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支持国提出的统一模式;日本认为,无论是实行那种样式的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俄罗斯推行“平衡”、“等距”的外交政策,力图保持半岛现状;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尊重朝鲜半岛人民自己的选择。
既支持朝鲜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本国经济。
同时又积极发展与国的经贸关系。
4,经济因素在该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1)经济利益是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支点。
东北亚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市场、重要生产基地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主要来源,对美国来说,有着极大的经济利益。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的50%以上是依靠出口带动的,而在美国的全球贸易额中,亚太占54%。
1993年美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总额约1400亿美元,其中对中、日、三国为884亿美元,占其对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63.1%。
美国是日本、国的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也很大。
有人认为东北亚地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的核心。
因此,美国在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采取经济优先于政治的做法,保护其经济利益。
(2)美、日、关系正由安全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
冷战时期日与美国关系的基点是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以对抗联集团。
冷战结束后,军事上的共同利益骤然减少,经贸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
由于日本、国分别是美国的第二和第七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日、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力冲击美国市场。
据美国统计,1993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多次采取强硬措施对日、施加压力。
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之争已发展成日、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的行动,经济利益的争夺已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3)经济扩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手段。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70%以上,是亚洲经济的“龙头”。
1994年,日本对中、两国出口额高达430亿美元。
日本还积极抢占朝鲜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市场”,在朝鲜同外国企业签署的160项合同中,日本占了92.4 %,同时日本还加紧向俄罗斯和蒙古拓展,试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进而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奠定基础。
(4)经济发展是国“吞并统一”的物质准备。
两德统一使国看到了凭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和平统一的希望,但是,德国政府为统一所承担的近2万亿马克(约1.35 万亿美元)的债务和由经济因素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使国认识到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采取德国模式来实现统一。
为此,国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统一方针,即首先以经济援助、合作为主,缓和双方关系进行经济渗透;第二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过渡性的南北统一政体;最后在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统一。
在大力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国还建立了对朝鲜的经援基金(现为8 亿美元)和统一基金,作为实现自己构想的统一模式的物质准备。
5,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在海洋权益上的矛盾与争端日渐显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围绕领土主权、资源归属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明显,正在给该地区和平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岛屿主权归属和海洋权益之争,岛屿之争主要涉及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日之间的“独岛”主权问题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海洋权益之争主要有中之间关系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以及中日之间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
岛屿主权归属、大陆架划分和海洋权益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有关各国均从本国利益出发公布了海洋法,实行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利益。
尤其是日、两国由于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把大陆架开发和海上通道当作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海岛的归属对其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1996年2月,日两国围绕“独岛”主权问题几乎诉诸武力。
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争端中,有关国家均不会做出轻易的让步。
(二)目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大国间的利益与冲突交错,相互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将或多或少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影响。
1,多极化进程加快,将使“一超主导”转向“多强制衡”东北亚地区政治体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将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较大,作用也较明显,但是,随着日本实力的继续增强,迈向政治大国乃至地区军事强国步伐的加快,俄国重返亚洲和其亚太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四大国之间的力量和影响力以及作用力的对比都在逐步发生变化。
美、日、俄争夺东北亚地区主导权的斗争将日趋尖锐,美国将更加防日本,牵制俄国,遏制中国。
因此,牵制与反牵制、遏制与反遏制、利用与反利用的斗争将贯穿东北亚地区新格局建立的全过程。
美国的“一超主导”必将被美、俄、日、中的“多强制衡”所取代。
2,危及地区安全的因素将长期存在(1)地区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安全与合作。
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美两国在二战结束时按雅尔塔体制划分势力围的结果。
冷战后,美俄的对峙状态虽已烟消云散,但各有关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战略利益和各种矛盾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有的甚至更趋复杂,这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这些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的安全与合作。
(2)海洋权益和经济利益之争是地区安全的重大障碍。
东北亚地区现存的民族矛盾和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虽属局部性质,规模也不大,但矛盾却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消除。
科学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各国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益日益加强。
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和贸易保护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冲突,影响各国间的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
(3)军备增长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消极影响。
东北亚是冷战后军事对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日本1995年军费预算为502.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朝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4%用于国防建设。
国也正不断地提高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力求在南北军备竞赛中占据主动,这些都使地区安全形势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影响。
3,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朝鲜南北双边关系的发展,美、日与朝鲜关系的走向等等都是影响半岛局势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目前的缓和与合作虽然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但只要朝鲜和国国政局稳定,半岛局势将不会发生大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