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的核心思想

高中化学的核心思想

高中化学的核心思想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核心和灵魂,它与知识,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科体系的三个方面。

我们一直在学习,可我们真正关注过每个学科的不同的学科思想吗?了解了学科的思想才明白该如何学习,考试考察的重心在哪。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既抽象又具体,其学科思想的内容丰富多彩。

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高中化学的核心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在中学化学学科中无处不在。

这一思想所体现的相互对立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依从关系。

运用这一思想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很有帮助。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氧化和还原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方面,既相互依从又相互对立。

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既有电子的得失,又有化合价的升降,既有氧化剂又有还原剂,既有氧化产物又有还原产物,有氧化反应发生,必有还原反应发生等等。

这一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颇有帮助。

另外在其他方面,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电化学中的正负极和阴阳极,等等都包括对立统一思想。

■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哲学中明确告诉人们,物质量的积累必然会达到质的飞跃。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如足量,适量,少量必然会引起生成物的改变。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会引起生成物的改变。

另外,如碳和氧气,硫化氢和氧气,铁与硝酸,三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偏铝酸钠和盐酸,浓硫酸和酒精制备乙烯气体时170℃和140℃会生成不同物质。

P2O5与冷水和热水反应的产物不同等等。

这一思想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思想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思想在化学学科中体现得更为具体和直观。

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特殊性使学科内容多姿多彩。

化学中各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相似性是一般规律,而其中所包含的许多特殊性更是不容忽视。

卤族元素中氟元素无正化合价,氟单质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与二氧化硅反应等等。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光来看待和分析事物。 关 键 词 :初 中 化 学 教 学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如果 你 所 教 的孩 子将 来 要 从
事化学研究 , 课堂主要教什 么?
枣 如果孩子将来从事与化学相 霉 关领域的工作, 课堂主要教什么?
如果 孩 子所 从 事 的工作 与
途 化学关系不大 ,课堂又主要教
使辩证法成 为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认识工具 。
中学 化学课程 改革 以提 高学 生 的科 学素
养为主 旨, 要求教 师帮 助学 生了解科学探究 的
基本过程和方法 。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 的过程 中, 应以辩证的思维做指导 。 新课 程还要求 学生初 步建立 科学 的物质 观, 增进 对“ 世界是物质 的” 物质是变 化的” “ 等
有的做水平悬垂屈伸 。同样练俯 卧撑 , 全体 良好 的体育个性 , 改造个性上 的弱点 。比如 参 于人 的活动而存在 的, 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 , 上,
气氛 中进行 切 加足球运动 , 它是集体项 目, 要求参加者具有机 产生 于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 : 研究 个性就不 学生都在一个生动活 泼的环境 、 “
苎苎 : 竺 : 经加 , 。 过热 : 性这 是 承 物 存 的观 认质在客 姜 ; ~ 。 一 创 立 在 于 道 尔 顿 自觉 或 不 自觉 运 用 宏 观 微 观 两 科 的 础 门学 基 。 j‘ 矗 高 ; 能 有 ’。 不 一 的解 力 强
心理 特征 的基 础上 ,在一定 的社会 历史条 件 主动积极 的手段 去实现学习 目标 , 使每 一位 学
下, 通过社会生活 的实践锻炼与 陶冶 , 逐步形成 生都有不同程度 的提高。如安排上肢力量的练 识别学生的体育个性 。学生的体育个性经常是 的观念 、 态度 、 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 比较 习 , 如果要求学生都做 弓体 向上或俯卧撑 , l 统一 在体育活动 中表现 出来的 ,我们应善于从体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和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和应用
二 、透 过 现 象 看 本 质 下列 叙 述 中正 确 的 是 ( ) 。
多“ 量变而引起质变 ” 由 的例 子 。 如 : 硫 酸 与 单 质 铜 例 稀 不 反 应 . 浓 硫 酸却 能在 加 热 条 件 下 与 其发 生 氧化 还 原 而 反 应 ; 与 稀 硝 酸 在 常 温 下 可 以缓 慢 反 应 , 成 N 铜 铜 生 O,
该 题 就 隐 含 了 哲学 的重 要 观 点 之 一 “ 过 现 象 看 本 透 质 ” 这 样 的论 述 还 很 多 , . 比如 “ 要 加 热 才 能 发 生 的 反 需
反 的 过 程 , 是 两 者 共 存 于 一 个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中 。 有 但 在
机化学反应 中 , 比如 乙醇 催 化 氧 化 成 乙 醛 , 些 学 生 误 有 认 为 只有 氧 化 反应 . 没 有 还 原 反 应 。 不 知 没 有 氧 化 而 殊 反 应 , 原 反应 也 无 从 谈 起 。 教学 中 , 者 曾经 提 问学 还 在 笔解 题思 路 : 溴水 褪 色 ( 象 ) 有 漂 白性 。 现 一 从解题思路分析 , 以上 三种 错 误 的解 答 过 程 都 是 从 表 面上 分 析 , 有 深入 的 理解 概 念 或 反应 的本 质 。 中强 没 A
弱 电解 质 的 判 断理 应 从 电离 的程 度上 来 判 断 : B中“ 解 电
第 4卷 (0 0年 ) 21 第 1 7期 第 1— 0页 92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教
S c nd r hoo ri uum e o a y Sc lCu rc l Coa h n Te c i s a c c i g・ a hng Re e r h
与 浓 硝 酸反 应 很 快 , 成 的 是 N 原 子 和 它的 粒 子只 因 生 O;

以哲学视角品味化学教育

以哲学视角品味化学教育

作者简 介 : 蔡礼儒 ( 1 9 7 2 一) , 男, 四川平 昌人 , 南充 高级 中学高级教师 , 研究 方向 : 化学 教学论 、 化学史 。
l 23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的氧化 剂就无 所 谓 还 原 剂 , 没 有 氧 化 反 应 就 没 有 还 原反应 。这 是对立 的两 个方 面 ( 矛盾 ) , 却形 成 了不 可分割 的有 机联 系 , 这 充 分 诠 释 了 唯物 辩 证 法 最 根 本 的规 律—— 对 立 统 一 规律 , 这 是 唯 物 辩 证 法 的核

为它 是 在泛 分子 层 次上研 究 化学 物质 的组 成 、 结构 、 性质 和 变化 的科 学 。研 究 对象 为 物质 世 界 , 其化 学 变化 实质 是组 成 物 质 的微 粒 , 特 别 是 原 子 间 进行 的
重新组合 , 所以化学研究 的主要方 向之一是原子 的 运动 。化 学平 衡 便 是 物 质运 动 规 律 的有 力 证 明 , 化 学平衡 具 有三个 特 点 : 1 . 动态 平衡 : 正 逆反 应 速率 相 等且不等于 0 ; 2 . 浓度一定 : 各组分物质 的量、 质量、 浓 度保 持恒 定 ; 3 . 受外 界 条件 影 响而 改变 。这 说 明 : 物 质运 动 的绝对 性 和静止 的相对 性 。
( 二) 一) 唯 物 主 义物质 观 与运 动观 辩证 唯 物 主义认 为 , 世 界是 物 质 的 , 物质 是 客 观
存在 的 , 物质 世界 处 于永 恒 的运 动 之 中 , 运 动是 物 质 的存 在方 式 和 根 本 属 性 l 3 。这 种 唯物 主义 的 物 质
第3 0卷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哲学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重构

哲学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重构

哲学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重构作者:王换荣陈进前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年第11期【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更关注化学思想和方法的传递。

哲学为化学学科提供思想观和方法论,化学课程也为哲学提供理论实证和实验验证。

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的方法论和教学论,论述了在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化学教学重构,帮助教师认识、理解化学教学应坚守的逻辑和理念,合理选择教学素材,科学重构教学,包括知识与问题建构、教材与情境建构,为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从根源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哲学;学科哲学;方法论;教学论;教学重构心理学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在学科知识迅速增长与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矛盾下,浅层学习所得的具体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而蕴含在知识之中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等则会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从化学视角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即化学观念。

[1]尽管化学观念从内容的文字表达上属于知识,但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而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迁移来获得。

哲学有着普适性和深刻性的特点,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

哲学思想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探求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形成化学观念。

化学是严谨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教学应着力让学生准确、牢固地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

这就需要教师把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化学观念和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适合化学学科的特质。

同时,教师应构筑化学和哲学碰撞、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

学生唯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才能独立自主地持续获得化学知识,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哲学思想对化学教学的意义当前,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规律性认识和辩证性思考,以致被各个零散的知识点所迷惑,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

教师应直面“知识传授式为主”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课标要求、章节内容和历史发展等资源去重构教学,通过教材的再创造和科学施教,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去建构新知,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认清知识的本质,让他们尽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化学观念。

化学哲学世界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哲学世界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哲学世界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艳翁明清黄紫洋来源:《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11期摘要:为了揭示化学哲学世界观对中学化学教学所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化学哲学、化学哲学世界观的概念,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构建了化学哲学世界观,探讨了化学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运动变化观以及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哲学世界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化学哲学世界观;三维目标体系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0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化学哲学是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化学哲学直接涉及到对物质的认识与理解,因而对中学化学教学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

近20年来,中国的化学哲学研究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已经由初期的自发状态进入到现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性的自觉阶段,所研究的话题非常广泛[1-2]。

世界观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化学所研究的对象——物质,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整个世界及其所具有的变化规律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从探索其基本成分入手,到有意识地探求物质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发现改造物质世界的策略方法,逐步地形成了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概括起来,包括化学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运动变化观、价值观等,这些统称为化学哲学世界观。

化学哲学世界观不仅能指导人们认识、创造和应用新物质,还能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着化学哲学世界观,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哲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化学平衡”为例

哲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化学平衡”为例

哲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化学平衡”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50025)龚宇吴林[摘要]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哲学思想,可为化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基础。

文章重点介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因果关系等在“化学平衡”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指出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

[关键词]哲学思想;化学平衡;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5-0060-03在人类不断认识、了解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科学和哲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二者不同的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本质,而将这些具体的规律和本质重新归纳和升华,并总结出理性思维的一般规律则是哲学研究的方向。

由此可见,科学与哲学,虽有着表面的不同,但有着深层的统一。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两者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化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化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了解。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这些核心素养不仅会使学生对化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为他们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并形成健康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态度。

将哲学思想和高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五维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来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世界由物质组成,万事万物并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一直处于永恒的变化中,即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而化学平衡即蕴含了这种思想[2]。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绪论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和化学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未来遇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时能从容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既是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2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特征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学科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对立统一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实践出真理思想、化学平衡与守衡思想和分类思想等。

从这些学科思想可以得出,初中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这些特征:(1)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1];(2)培养创新性,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做为青少年一代,学习初中化学时要认真探索,反复做实验验证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现象、实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3)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学理论和化学史中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通过讲解这些知识和道理让学生深刻领悟,增强他们学习初中化学的主观能动性;(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生产技术、人类社会、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3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初中化学》课程开设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分为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

刚接触这门新课,大多数初中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初中化学第一节课《走进化学世界》中有“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等3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发生了鲜明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产生颜色改变、发热发光等现象,极大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谈哲学观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谈哲学观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个哲学观点 :
氧化 剂 和 还 原 剂 、 解 和 结 晶 、 解 质 和 非 电 解 质 、 和 酸 、 属 溶 电 碱 金 和非 金属 、 金属氧化物 和非金属氧化物 等等 , 是相互 问既对立 都 又统 一 , 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的“ 中有我 , 中有你 ” 你 我 的矛盾统一 体 。它们相互 间是矛盾 和对立 的 ,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互 相转化 的, 矛盾双方不存在一条绝对不可能逾 越的鸿沟。 ②化学反应的对立统一 。不管属于哪种类型 的化学反应 , 其 本质上都是通过化合 ( 引 ) 分解 ( 吸 和 排斥 ) 的对 立统 一 , 实现 原 子 间的 重 新 组 合 , 分 子 被破 坏成 原 子 , 子 重 新 组 合 成 新 分 子 , 旧 原 完 成 物 质 问 的互 相 转 化 。如
2 +0 H 2H 0
③ 物质结构 的对 立统 一。物质是 由分子组成 的 , 分子间存在 相 互吸引和排斥 的对立统一 矛盾 。物质 的i态转化就是 由于分 子 问 的 吸 引 力 和 排 斥 力 相 互 作 用 而 引起 的 。 如 在 0C时 , 分 子 。 水 问 的吸 引 力使 水 分 子 间 的位 置 相 对 固定 , 子 只 能 在 固 定 的位 置 分 上震动 , 所以它就变成 固体状态的冰 ; 当温度升高 时, 分子问的 水 排斥力增 加 , 终使水分子 离开固定 的位置 而随便找 “ 最 座位” 这 , 就变 成 了液 态可 流动 的水 。温 度再升 高 , 分子 间的排斥 力再增 大, 分子问 的距 离也增大 , 最终使 部分水分子完 全脱 离其它水分 例如常见 的水在 0c时会结成 冰 , 而到 10C时又会沸腾 蒸 子对它 的吸引 , 自由“ 0 而 飞翔” , 了 这就变成 了汽 态的水——水蒸 发而变成水蒸气 。这实质上是物质运动变化 的一个物理过程 , 我 气 。还有 固体的“ 热胀冷缩 ” 等现象 , 都是 由分子问的 吸力 、 斥力 们 称它为物瑚变化 。世界上的大多 数物质一般都有 气 、 、 液 固体 这 对矛 盾相 互 转 化 而 引起 的 。 i种 状 态 。 只要 给 它 创 造 一 定 的条 件 ( 温度 和压 力 ) 都 可 以相 互 , 分子是 由原子组成 的。原子问也存在着相互吸引和排斥 的对 转 化 。 再 如 固 态 铁 受 热 到 13 5 5C时 , 变 成 液 态 铁 , 加 热 到 立统一矛盾。如石墨和金刚石两种物质 , 会 再 虽然都 由碳原子组成 , 但 2 5 ” , 又 会 变 成 气 态 铁 。 物 理 变 化 只 是 物 质 运 动 变 化 中 性质却大相径庭 , 70C时 它 原因就是原子问的结合力不 同。石墨属层状晶 的一 种 表 现 形 式 。 体结构 , 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较大 , 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 而结 水通电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 ; 铜在潮湿 的空气 中会氧化生成 合在一起的。因这种引力较弱, 与层之间可以滑移 , 以石墨质 层 所 铜 绿 ; 灰 石 ( a O ) 石 灰 窑 里 煅 烧 后 会 变 成 生 石 灰 ( a 和 软 , 以作润滑剂。而金 刚石是原子晶体结构 , 石 C C ,在 C O) 可 每个 c 原子周围由 二氧化 碳 ( O ) C 。以上这些 变化 中的原 物质形 态 和性 质都 发生 四个 C C — 共价键形式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 的静 电引力 比较大 , 不 了根本 性的变化 。在 化学上又称 它 为化学 变化 ( 或化 学反应 ) 容易破坏 , 。 因此金刚石的硬度大 、 熔点高 , 不能导电。 它也是物质运动变化 的一种形式 。 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矛盾就是这样无处不在 , 时不有 。 无 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 属性 。静 止是有条件 的 、 相对 的 ; 动则 运 总 之 , 化 学 教 学 的过 程 中有 意识 地 向学 生 渗 透 一 些 哲 学 思 在 是无条件 的 、 绝对 的。任何 事物都 是绝对 运动 和相对静 止 的统 想 , 辩 证 唯 物 主义 来 教 育 学 生 , 可行 的 。 这 种 教 学 方法 , 仅 用 是 不 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有效地 掌握化学知识 , 还能使 学生在 世 3 对 立 统 一 的观 点 界观、 人生观等方面得到有效 的教育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 , 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 质与核心。在整个化 学教学过程 中对立统一 的规 律随处可 作者简 介 : 宋佩宜 , 南京师 范大学本科 毕业 , 90 自19 年参加 工作 ,

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

用哲学思想引领化学教学
是 对 这 些 经 验 和 知 识 的 总 结 . 某 种 意 义 上说 , 是 对 从 既
人 类所有经验 和知识 的共 性和本质进行总 结 . 又是对人
类 理 性认 识 和 理 性 过 程 进 行 总 结 。
2事物是普遍联 系、 . 永恒发展 的 事物 内部不 同部分 、 事物 与其 周围事物 间的联系都
于这 些 物 质 而 产 生 的各 种 现 象 。

中 学 化 学 与 哲 学 的 关 系
化 学是 自然科学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侧重 于研究 物质
的组成 、 结构 和性 能的关 系 , 以及物质 转化 的规 律 和调
控 的 手 段 , 人 们 对 人 类 在 认 识 和 改 造 自然 中所 积 累 的 是 经 验 和 知 识 经 过 理 性 的思 维 加 以概 括 、 结 和 推 演 构 建 总 成 完整的科学体系。
程 标准》 实验稿 ) ( 确立 了化学课程改革应 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 为主 旨。科 学素养 的核 心是科 学理念 , 也就是
对 自然 、 学 、 会 基 本 的 看 法 , 括 正 确 的 物 质 观 、 科 社 包 自 然 观 、 学 观 和 正 确 的 方 法 论 。树 立 辩 证 唯 0 — 5 6 0 20 . 7 o:03 6  ̄.s.0 8 04 . 1 . 0 s 2 50
“ 史 使 人 明智 , 哲 使 人 深 刻 ” 读 学 。哲 学 是关 于 自然 、
二、 用哲 学 思 想 引 领 化 学 教 学
社会 和思维发展 普遍规律 的学说 。作为世界观 , 它提供
化学研究 的是 自然界 中具体 的事 物 , 总结 出具体 的 规律和本质 ; 哲学研究 的是这些具 体规 律和本质之 中所 蕴涵 的更加 广泛和更加深 刻的规律 和本质 , 同时总结 出

哲学思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哲学思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杏坛沙龙2014-03“读史使人明智,学哲使人深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作为世界观,它提供了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蓝图,从本质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方法论,它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加强科学精神和哲学素养的培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经验总结。

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化学素材,发掘化学学科内涵,渗透哲学思想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一、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从宏观角度,宇宙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硅原子的图像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等相关章节时,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哲学观点。

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的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物质世界永远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和变化。

而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物质及其变化。

如,高锰酸钾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扩散、碘单质的升华、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玻璃棒蘸取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白烟实验、Fe 3+和Cu 2+的纸上层析等实验现象都可让学生观察到物质微粒运动的真实情景。

此外,师生在共同研究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水解平衡以及电离平衡时,“动态平衡”就充分揭示了“平衡”并非变化的停止。

浅谈中学化学中哲学思想的教学

浅谈中学化学中哲学思想的教学

新校园XinXiaoYuan浅谈中学化学中哲学思想的教学陶颉(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511)教学研究型”教学的传统。

这种语文教学观念更多地把学生看成“容器”,使学生必须接受传授者所传授的一切。

以知识为权威,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必循语文知识的规范,亦步亦趋。

语文教学成了这种框架下的唯一工具,而丢掉了语文首要的本质属性———人文性。

于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传道授业,学生要学习的似乎不是作者的作品,而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让作者和学生都在教师的“学术权威”面前俯首贴耳。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行知识的专制,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作为人的独立性,创造能力被极大地扼杀。

2.口语训练的忽视。

虽然传统语文教学也强调诵读,但诵读终究不能替代口语训练。

诵读,究其根本,还是书面表达的辅助训练方式。

而口语能力是直接影响现代人们社会交际、情感交流、文化沟通的重要因素。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足的,他们往往在走出校园后,靠社会工作与交际来弥补本该在学校就应完成的能力训练,当然其中还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传统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的缺少,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选本形式的局限。

“语文课的课程体系不是学科性的,整个教学主要不是引导学生对某个学科对象的认识。

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可能像物理、数学等课程一样直接依靠本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支撑,通常采取的是文选式的安排。

”文选教材在我国已有1500年的使用历史,这充分说明文选教材是有生命力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选择少数优秀作品作为示范,精读细讲,举一反三。

但选本教学形式也有其弊端:一方面,选本内容多为抒情散文、古现代小说、政论文、文艺评论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书信、说明文、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却很少选取。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说明1、学科性质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对培养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教学论为依据,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原理和规律,探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2、教学目的本课程的设课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探讨中学化学教学规律与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为今后胜任初中化学教学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打下较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作贡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

(2)理解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一般规律和主要教学方法。

(3)理解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征。

掌握指导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

(4)理解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各种形式的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掌握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常规,理解初中化学教学的规范化要求。

(6)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双基教学和发展智能的意义、有效途径及主要方法。

4、教学原则性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是指: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知识的要点,并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理解是指: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并用概念和原理去解释和说明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掌握是指: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在执教时应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切实贯彻“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2)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灵活地运用课堂讲授、实验、电化教具、自学辅导、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总结经验、收集信息和开展专题研究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育价值取向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育价值取向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展望世界未来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以知识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

在知识经济的新时期里,为增强国力,化学课程需要用什么内容教育学生,应当实现什么价值,是规划二十一世纪中学化学教育蓝图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本),从哲学价值论的观点,来研究高中化学教育里的价值定位问题。

一、哲学角度的化学教育价值观从词源学的角度考查,一般的价值概念,无论是英语value,德语wert,还是法文valeur,都不同于反映生产关系的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也有别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表示物(未必是商品)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特殊属性,即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的自然关系,或物的社会存在本性。

因此,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

人类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

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

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按照教育价值的定义,化学教育价值有两种含义:(1)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

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所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有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就能解放思想,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中,开拓进取。

为了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列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化学科学本身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思想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在化学科学中充满着这方面的内容。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例如:在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时,我们通过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来揭示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变化实质。

通过铁生锈、纸张发黄等现象,揭示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运动变化这一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任何物质都不能一成不变,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

二、物质及其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化学思想一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一定的联系,组成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能,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又决定着变化规律和用途及合成制备方法。

在物质结构内部,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原子与原子之间、离子与离子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制约,决定着物质的本质,这是物质的存在、运动、变化的内因;由于外部条件和环境温度、压力、介质、湿度、催化剂等不同,物质的存在、运动、变化形式也会不同,这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外因。

因而,学习、研究、应用化学,应全面地观察、分析、判断物质的存在、运动、变化形式,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中学化学基本学科思想初探

中学化学基本学科思想初探

中学化学基本学科思想初探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中的基本思想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思想。

探讨各个学科的基本学科思想,把各个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总结出来,对指导各个学科的教学,高屋建瓴的科学的分析、思考各个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中学化学学科中有哪些基本的学科思想呢?我们通过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逐渐认识、深化、归纳、总结,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五大基本学科思想。

1.辨证唯物法的哲学思想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

在物质世界的量、质、能变化运动中充满了对立统一关系、量变质变关系、否定转化关系。

就对立统一关系而言,金属与非金属、酸与碱、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燃烧与灭火、合成与降解、溶解与结晶、吸热与防热、酯化与水解无一不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的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充分分析、认识对立面中的对立因素,认识一方也就认识了另一方。

在此基础上,找准统一点、变化的原因、转化的条件,这样就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深刻、全面的认识问题的全貌。

就量变质变关系而言,中学化学体现很多。

如元素周期律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的递增(量变)引起元素性质的变化(质变);反应物相同但浓度不同(量变)可能引起反应机理变化而生成不同的产物(质变),并引起不同的能量变化,如c跟o2的反应、h2s跟o2的反应等。

就否定转化关系而言,物质化学变化的结果都是走向自己的反面。

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反应后变成了氧化性弱的还原产物、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反应后变成了还原性弱的氧化产物;强酸变成弱酸、强碱变成弱碱;易溶的变成难溶的……勒沙特列原理也告诉我们:平衡总是向着削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结合教学宣传唯物辩证法思想,自觉运用它分析物质变化中对立双方的主导方面和转化条件、影响因素,控制变化向我们预定的方向进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物质世界的元素周期律思想元素周期律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之一,也是化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其具体代表——元素周期表就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工具。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的思考与实践发表时间:2011-05-18T14:03:01.54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徐正群[导读] 化学哲学通常被认为是“以化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或是“以化学为研究对象的自然辩证法”。

徐正群摘要:本文在研究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哲学与化学学科的内在关联,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哲学;高中化学;新教材;思考;实践作者简介:徐正群,任教于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其中特别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如何利用化学学科的课程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哲学思想渗透的尝试,从而提高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是笔者长期思考和尝试的工作之一。

一、化学哲学及高中化学学科中的哲学资源化学哲学通常被认为是“以化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或是“以化学为研究对象的自然辩证法”。

究其特征,在于它是以哲学为工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以联系的观点研究化学,例如把物质与能量、结构与性质、速率与平衡、量变与质变等概念或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以求取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2)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化学,例如研究化学发展的动力、化学概念的演化和理论的发展等动态表现,以求把握化学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3)以整体的观点研究化学,例如考察化学中实验、理论、相关化学家等诸要素的关系,以及化学与其它学科、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经济、化学与政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教育以至化学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化学的发展等。

这些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哲学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一般化学学科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化学哲学的研究内容很为广泛,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1)本体论的问题,主要是探讨化学运动的本质和特征、化学运动和其它运动的关系,以及化学的对象、特点、体系等化学属性问题;(2)认识论问题,主要是化学知识的积累、存储和传播的规律,包括化学教育、化学人才培养、化学发现或发明的规律等问题;(3)方法论问题,主要是探讨化学的观察、实验、归纳、演绎、想象和抽象思维等化学研究中的思维规律等问题;(4)矛盾论问题,主要是探讨诸如化合与分解、内因与外因、速率与平衡等一系列事物的统一规律等问题;(5)社会论问题,主要是探讨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化学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等化学社会学问题。

浅谈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管理中的哲学思维

浅谈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管理中的哲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 但农村 中学 的教学经 费往往并不 像城 从 而最 终 服 务 于社 会 主 义 的 新 农村 经 济 和 建设 !
市 学 校 那 么 充 裕 , 此 短 时 期 内 不 可 能 投 入 大 量 的 物 力 与 财 力 来 建 设 更 新 因 大 量 的 化 学 实 验 场 馆 、 备 和 药 品 , 以 农 村 中 学 的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只 能 以 面对这 些问题 时, 设 所 如果能有意识地借 鉴 其它学科 的思路 , 用一些 哲学等 运 改 革 求 发展 , 统 筹 规 划 的科 学 管 理 思 维 来 实现 低 成 本 高 收 效 。 对 此 我 校 学科 的思 维 和 方 法 将 大 大 地 有 助 于 问 题 的 解 决 并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良 好 以
薪 水 待 遇 等 往 往 也 难 以和 城 市 中学 竞 争 ( 从 我 校 到 县 城 就 得 走 近 百 里 的 农村学生对化学学 习的兴趣 , 像 并充分 地增加 了他们 的化 学背景 知识 , 阔 开 山路 ) 因 此 如 何 引 来 、 住 和 培 养 出优 秀 的 化 学 教 师 , 成 了 中 学 管 理 者 了 他 们 在 化 学 领 域 的 视 野 ! , 留 就 首 要 考 虑 的 问 题 。 对 此 , 者 在 实 践 中总 结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的 “ 全 ” 维 笔 三 思 四 、 学 教 学 内容 中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求 实 思 维 化 由 于 优 势 生 源 向 城 市 重 点 中 学 的 集 中 , 村 中 学 尤 其 是 偏 远 农 村 高 中 农
中国校外教矧圃


浅 谈 农 村 中 学 化 学 教 学 管 理 中 的 哲 学 思 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教育
摘要:本文对化学中体现的哲学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与其他学科作了类比,力图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哲学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性的紧张时代,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哲学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现象与本质的教育
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它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本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多变的方面,它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2.例析培养学生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思维。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这也是一个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只是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应用了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门捷列夫透过六十三种元素的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了原子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变化的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看到本质的一个典型例子。

(2)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和紫色的高锰酸钾溶
液后,均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是否均表现了漂白性?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现象和本质的哲学观点周密、严谨地看问题,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现象,并认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本质;学知识时,也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3)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物质的本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不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其性质却相差甚远。

这是为什么呢?在金刚石的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以共价键和4个碳原子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非常牢固,因而金刚石熔点沸点都较高,并难溶于溶剂。

石墨的晶体则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因此片层之间容易滑动,石墨质软。

但是由于同一层上的碳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结合,所以石墨的熔点很高。

二、量变引起质变的教育
一位伟人说过:“化学可以被认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

”一切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客观事物的变化总是只有质和量的变化,质和量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呈现为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

因此,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量变到质变的普遍规律的哲学思想非常重要。

1.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一种细小的、不显著的数量上的增减和事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在化学中,物质浓度的变化,分子量、原子数目、化合价、键能、温度压强等物理量上的变化,以及物质排列次序、排列方式空间取向、晶体类型等的变化,反应过程的程度改变等都属量变的范畴。

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例如物质的变化、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分子组成和反应性能的改变等。

2.化学中的实例。

量的变化引起质变的例子很多,如浓度、温度不同引起的质变以及元素周期表体现的规律等。

(1)浓度变化引起质变:稀硫酸具有酸的一切通性,但当改变硫酸的浓度时,随着硫酸浓度的改变,引起了性质的变化。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而这些正是稀硫酸所没有的。

在一个烧杯中放入恰好能反应的1l20mol?l-1的浓硫酸和20mol 铜,反应也不能进行彻底。

因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浓度”这种量的改变引起了质变,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所以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得到的产物cuso4应该是少于20mol,而不可能是20mol。

三、内因和外因的教育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比比皆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本身的性质就是内因,也就是通常我们化学上所说的物质的结构。

影响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就是化学反应所需的条件,即外因。

例如,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时,主要研究了外因对反应的影响:双氧水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放出氧气,但只要我们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这是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化学反应进行。

也研究了内因对反应的影响:铜在常温下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铁可以,这是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造成的。

四、看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
科技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今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说明了科技的两面性——对人类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教师不妨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询问群众,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五、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可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1.运用演示、实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地进行教育。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以形态的模式认识事物的本质。

2.多做研究性课题,如学习环境污染这一章节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考察,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观点,也可以培养学生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还让学
生学会了怎样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