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法律基础教案
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及法律的作用。
2. 掌握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教学难点:1. 法律关系的复杂性2. 法律责任的承担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3.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法律的基本概念1. 介绍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2. 通过实例讲解法律如何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三、法律体系1. 介绍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2. 通过实例讲解不同法律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探讨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法律关系1. 介绍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的要素。
2. 通过实例讲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法律责任1. 介绍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种类。
2. 通过实例讲解不同法律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
三、法律意识1. 讲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如何培养法律意识。
2. 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体系、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提高法律意识的认同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
法律基础教案
法律基础教案一、引言法律基础教案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3. 理解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4. 了解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a)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工具,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
b)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平正义。
2. 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a) 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
b) 法律的层级结构:宪法最高,法律居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居下。
3. 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a) 法律的实施:通过制定和发布各种法规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b) 法律的适用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
4. 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a) 法学专业:培养法律人才,包括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等课程。
b) 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法律基础概念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概念的兴趣。
2. 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教师向学生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探究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教师使用图表或PPT,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法律的来源和层级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层级法律的关系。
4. 分析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原则,并预测其对具体案件的影响。
5. 介绍法律的相关专业和职业教师简要介绍法学专业和法律职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法律事业的兴趣。
六、巩固与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法律基础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关键知识点和学生们的收获。
八、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小作业,加深学生对法律基础的理解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大学生法律实践教案怎么写
教案名称:大学生法律实践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2. 法律实践案例分析3. 法律运用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和期待。
二、法律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提问解答。
三、法律实践案例分析(40分钟)1. 教师呈现真实法律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法律运用技巧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提问解答。
二、法律实践模拟演练(45分钟)1. 教师设计模拟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演练。
2. 学生分组进行演练,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各组汇报演练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三、课堂小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律实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法律实践能力运用情况。
3. 学生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提升程度。
教学资源:1. 法律实践案例资料。
2. 法律知识讲解PPT。
3. 法律实践模拟演练道具。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要生动形象,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法律实践模拟演练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法律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注意事项:1. 确保法律实践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2. 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大学法律课堂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合同法基本制度的认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合同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合同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 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教学难点:1. 合同的效力判断。
2. 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民法典》的基本构成。
2. 提出问题:合同法在《民法典》中占据什么位置?它有哪些主要内容?二、讲授新课1. 合同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解释合同法的概念,包括合同的定义、合同的特征等。
- 介绍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2. 合同的订立- 讲解合同的订立过程,包括要约、承诺、合同成立等。
- 分析要约和承诺的条件,以及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等问题。
3. 合同的效力- 介绍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如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是否可撤销等。
- 分析合同无效、可撤销、可变更的原因。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无效、可撤销、可变更的后果是什么?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了解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内容。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是否掌握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提出问题: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在法律实践中有哪些具体应用?二、讲授新课1. 合同的履行- 讲解合同履行的概念、原则和方式。
- 分析合同履行中的主要义务,如交付标的物、支付价款等。
2.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解释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概念、条件和程序。
- 分析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效力,以及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3. 合同的终止- 讲解合同终止的概念、原因和方式。
- 分析合同终止后的法律后果,如合同解除后的债权债务关系等。
大学法律基础教案
大学法律基础教案绪论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课时安排:1学时重点难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第一节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一)从性质上来说,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思想教育课程的范畴。
(二)任务是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三)在内容体系上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般理论又涵盖了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三)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四)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之,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完善自身的需要。
第三节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和要求(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重在平时积累,乐于亲身体验第一章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法的一般原理学习目的:掌握法的一般原理,进入法学之门,为学习后面各章节的部门法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子目标:掌握法的概念,探究法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解析法的本质,比较法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社会调控手段的关系;大致了解对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法的创制过程,清楚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悉法律关系的概念,弄清法律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区别,意识到法律关系这个概念在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课时安排:3学时学习进度:第一节法的一般原理1学时;第二节我国法的创制和实施 1.5学时;第三节法律关系0.5学时。
学习方法:阅读大量法学经典文献,并参加课堂讨论。
专业课《教育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专业课《教育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法律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 理解和运用教育法律制度;
4. 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和法律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 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4. 教育法律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5. 教育法律实务案例分析;
6. 教育法律文书写作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 案例分析:引用实际教育法律案例,讲解相关法律条文的解
释和适用;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讨教育法学的相关问
题和研究方向;
4. 研究文献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育法学专业书籍和论文,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考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小组研究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
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以上为《教育法学基础》课程的教案整理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教育法学知识。
大学法律第一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法律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征、法律的渊源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 法律的渊源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2.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3.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知识。
2.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 法律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时效性等特征。
2.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 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 法律的渊源- 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
4.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层次。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渊源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 提醒学生关注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区别与联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兰州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资料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是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
( )3.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理想。
(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要实现崇高的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勤俭自强。
( )6.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 )8.道德修养的实质是在不同的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进行选择。
( )9.婚姻家庭的本质是其社会属性。
( )10.“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符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道德观。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题15分)1、 信念2、慎独自律3、社会公德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 20分)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四、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题,每题15分共30分)1、2008年年初,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称:“从2008年1月31日起,所有在网上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时必须是国有独资或者被国资控股的公司。
”2009年9月,《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又重申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须持证运营的相关规定。
2009 年11月4日,不少网友发现国内知名影视下载网站BTChina (),“BT 中国联盟”无法正常访问。
该网站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指出,BTChina 接到广电总局通知,因没有视听许可证,所以被工信部删除备案号。
BTChina 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到影响的BT 网站,几天前,国内另一家知名BT 影视下载论坛“悠悠鸟影视论坛”也宣布整改转型。
法律基础课教案
法律基础课教案第一篇:法律基础课教案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第一节法的一般原理一、法的起源(一)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任何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是氏族习惯▲法的产生有其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1、经济根源: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2、阶级根源:适应调整阶级关系的需要3、社会根源: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二)法的历史类型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历史的阶段性,表现为不同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而对各种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这是一个与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概念。
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四种类型的法律制度:1、奴隶制法奴隶制法是指奴隶制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奴隶制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重要工具,是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其内容由奴隶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封建制法封建制法是指封建制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封建制法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重要工具,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其内容由封建地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3、资本主义的法资本主义法是指资产阶级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资本主义法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重要工具,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其内容由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都是剥削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与此相对立,社会主义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最高类型的法。
二、法的本质这是个法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学的迷津” 法的本质指的是法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法学基础教案
法学基础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法学基础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法学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法律体系和法律层级的基本概念;3. 了解法律制度的组成和运作方式;4. 熟悉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5.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法律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法学的定义和作用- 法学的含义- 法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法律体系和法律层级- 法律体系的种类和特点- 法律层级的分类和关系3. 法律制度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法律的来源和种类-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和作用4.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法学研究的概述- 搜集和分析法律资料的方法- 判断和推理的基本技巧5. 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读懂和理解法律文件和案例- 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学基础知识的理论和原则;2. 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3. 制定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为学生提供实践练和模拟法律问题,加强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和参与度;2. 课堂测试和小组讨论;3. 个人和小组研究报告;4. 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法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电子法律数据库和在线资源;3. 案例分析和真实法律材料;4. 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计划八、参考文献1. 张民权. 法学原理[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2. 汤红梅. 法学导论[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法律基础知识大学讲课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掌握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3. 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3.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2. 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提问:同学们对法律有多少了解?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 介绍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2. 介绍法律的起源:法律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3. 分析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三、法律的种类、功能和作用1. 介绍法律的种类: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2. 分析法律的功能: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
3. 阐述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起源、种类、功能和作用。
2. 强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对法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 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合法合理、程序公正等。
2. 介绍法律的基本制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
3. 分析法律制度的作用:保障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秩序。
三、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1. 介绍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特点。
2. 分析法律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
兰大《法律基础》15春在线作业1 答案
《法律基础》15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
1. 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下列何种产品属于该法所称的产品?()
A. 芝麻油
B. 大坝
C. 冰毒
D. 电力
正确答案:A
2. 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
A. 对法律的基本看法
B. 对行为的评价
C. 法律制度
D. 审判程序
正确答案:A
3. 张某在其一篇学术论文中引用了陈某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中的观点,对此,张某( )
A. 须经陈某同意
B. 无须陈某同意
C. 须陈某同意,但无须支付报酬
D. 无须陈某同意,无须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D
4. 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正确答案:D
5. 张某和李某是邻居。
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请问: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A. 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 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 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 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正确答案:C。
大学生法律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 熟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意识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和运用法律呢?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法律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
2.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宪法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宪法的基本内容: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
- 宪法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等。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 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基本概念、宪法基本内容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2. 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法律?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法律意识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讲授新课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
-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2. 法律意识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等方式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课时安排:1学时重点难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第一节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一)从性质上来说,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思想教育课程的范畴。
(二)任务是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三)在内容体系上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般理论又涵盖了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三)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四)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之,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完善自身的需要。
第三节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和要求(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重在平时积累,乐于亲身体验第一章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法的一般原理学习目的:掌握法的一般原理,进入法学之门,为学习后面各章节的部门法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子目标:掌握法的概念,探究法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解析法的本质,比较法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社会调控手段的关系;大致了解对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法的创制过程,清楚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悉法律关系的概念,弄清法律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区别,意识到法律关系这个概念在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课时安排:3学时学习进度:第一节法的一般原理1学时;第二节我国法的创制和实施1.5学时;第三节法律关系0.5学时。
学习方法:阅读大量法学经典文献,并参加课堂讨论。
大学一年级法律基础教学教案
大学一年级法律基础教学教案【大学一年级法律基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了解基本的法律规范层级和法律职业的分类;4. 理解法律职业的职责和特点;5.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法律规范层级和法律职业的分类;4. 法律职业的职责和特点;5.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50分钟)1. 法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法律的定义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2. 法律和伦理的区别与关系- 法律与伦理的含义和内涵- 法律与伦理的相互关系和边界3. 法律的分类和源泉- 公法和私法的概念及其区别- 法律的源泉和形式4. 法律的适用和解释- 法律适用的原则和方法-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手段第二章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60分钟)1.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关系2. 法律的层级结构和效力等级- 法律的层级结构和效力等级的含义- 各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过程3. 法律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 法律的适用范围、地域范围和有效期限- 法律失效和法律流失的情形4. 法律的完备性和连续性- 法律的完备性和特别法律的作用- 法律体系的连续性和法律衔接的原则第三章法律规范层级和法律职业的分类(40分钟)1. 法律规范的层级和分级- 法律规范的层级和分级- 宪法的地位和法律规范的优先级2. 法律职业的分类和特点- 司法职业和律师职业的特点和职责- 公职律师和事务律师的区别和特点3. 法律职业的职责和行为规范- 律师职业的法律职责和行为规范- 司法职业的法律职责和行为规范第四章法律职业的职责和特点(50分钟)1. 律师职业的职责和特点- 律师的法律援助职责和义务- 律师的法律服务职责和特点2. 司法职业的职责和特点- 司法人员的审判职责和权威- 司法人员的中立性和公正性3. 法律职业的发展和前景- 法律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法律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路径第五章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0分钟)1. 法律知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2.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具体案例和问题-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和提出解决方案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概念讲解。
兰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俞树毅PPT共100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兰州大学法律基础教案.doc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任课教师:陈晓琴大学本科高校讲师从教21年担任04级四班和五班英语教学和04级四、五、六三个班政治课教学曾经有数篇论文发表于不同刊物上,今年拟发表的论文有两篇。
教学大纲《法律基础》是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生思想发展实际和塑造人格的需要开设的。
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基本内容包括:法理知识、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
其特色是:时代感突出,针对性强,系统扼要,有一定深度,能满足高职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需要。
难点:宪法行政法重点: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导言:第一周重点: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第一周和第二周)目标:法的本质及产生法的作用和创制法的实施重点:法的本质第二章————宪法(第三周和第四周)目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重点: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第三章—————我国的行政法(第五周)目标:行政法的概述行政活动的方式及行政监督治安管理出发条例重点:行政活动方式第四章—————民法(第六、七、八周)目标:民法概述与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重点: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第五章—————经济法(第九、十周)目标:经济法概述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和劳动法重点:税法和劳动法第六章—————刑法(第十一周和十二周)目标:刑法概述犯罪与刑罚重点:正当防卫第七章—————诉讼法(十三、十四、十五周)目标: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重点:民事诉讼法学期授课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第一讲: 导言课时:1目标: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二、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施目标: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性质:法律基础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共同课和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任课教师:陈晓琴大学本科高校讲师从教21 年担任04 级四班和五班英语教学和04 级四、五、六三个班政治课教学曾经有数篇论文发表于不同刊物上,今年拟发表的论文有两篇。
教学大纲《法律基础》是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生思想发展实际和塑造人格的需要开设的。
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基本内容包括:法理知识、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
其特色是:时代感突出,针对性强,系统扼要,有一定深度,能满足高职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需要。
难点:宪法行政法重点: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导言:第一周重点: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第一周和第二周)目标:法的本质及产生法的作用和创制法的实施重点:法的本质第二章————宪法(第三周和第四周)目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重点: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第三章—————我国的行政法(第五周)目标:行政法的概述行政活动的方式及行政监督治安管理出发条例重点:行政活动方式第四章—————民法(第六、七、八周)目标:民法概述与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重点: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第五章—————经济法(第九、十周)目标:经济法概述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和劳动法重点:税法和劳动法第六章 --------- 刑法(第十一周和十二周)目标:刑法概述犯罪与刑罚重点:正当防卫第七章 --------- 诉讼法(十三、十四、十五周)目标: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重点:民事诉讼法学期授课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第一讲:导言课时:1目标: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二、 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实施目标: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性质:法律基础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共同课和必修课。
2、任务: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有现代公民法律素质的合格人才是法律基础课的任务。
实体法部分包括:宪法 刑法诉讼法二、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3、内容:法理部分包括:导言 第一章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第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较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有高尚道德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第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
第三、学习法律基础课是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使大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秀,又红又专合格人才的需要。
第四、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制、德制观念,增强社会主义法律责任意识,模范守法、自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顺利健康成长的需要。
2 、方法: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第三、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法律实践,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国依法治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2 、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其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切实保障人民民主、用制度和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民的人权。
这是基础和核心。
再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权利监督机构和制衡机制。
作业:第八页二三题第二讲: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的本质课时:1目标:一、法的概念和本质二、法的产生和发展重点: 法的本质实施目标思考题 1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哪种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生活关系2 、社会关系质朴的原始社会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为什么?3、氏族社会制度下的习惯与阶级社会的法律主要区别有哪些?导入新课一、法的概念和本质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由物质生活决定的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规定人们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确认、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
2、特征:3、本质: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展要求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二、法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
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
因此产生了国家。
奴隶制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法。
古巴比论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2、发展: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合称为古代法。
资本主义发取代古代法是法律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
社会主义法是人类最进步的法。
西方法系主要有两大派别: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以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
第二节: 法的作用和法的创制课时:1目标: 一.法律意识及法的作用二. 法的创制与法律规范三.法的渊源与法律体系实施目标一. 法律意识及法的作用1. 法律意识2. 法的作用( 1 ) ( 2 )3. 社会主义法的只能和作用( 1 )( 2) (3)二. 法的创制与法的规范1. 法的创制步骤: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2. 法律规范三. 法的渊源和法律体系1. 法的渊源: 历史渊源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或行理论渊源理论学说政治渊源统治阶级的政策物质渊源物质生活条件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1) 宪法(2) 法律(3) 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 自治区条例和单行条例(6) 规章(7)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8) 军事法规和规章(9)国际条约3. 法律体系第三节:法的实施课时:1 目标:一法的实施与法的适用二.法律效率与法律解释三.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实施目标一. 法的实施与法的作用1. 法的实施基本形式是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三种具体形式: (1) 权利的享用(2) 积极义务的履行(3) 禁令的遵守2. 法的适用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二. 法律效力和法律解释1. 法律效力: 法律对人的效力: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法律空间效力: 法律的时间效力:法的溯及力两个原则:法律不溯及即往的原则和则2. 法律解释: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解释的正式解释分为:(1) 立法解释(2) 司法解释(3) 行政解释三.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 违法:包括:违宪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2. 法律责任:有利追溯"原3. 法律制裁: 包括: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实现法律责任的第二种形式是补偿第三种方式是强制作业:43 页第一题单元测试:一.名词解释法法系法律权利法律意识法律效力法律制裁法的创制法律解释法律渊源法律规范二. 选择题1. 法的形式特征( )A、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C、以权利和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法律义务法的实施B、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D、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D 、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三.辨析题1. 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律 .2.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法是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3. 英美法系的法律形式大都采用成文法典的形式 ,故有法典法系之称 .4. 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 .5. 一般认为法的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三个方面.6. 英美法系的普通法和蘅平法都是一种判例法 .第二章 :宪法第一讲 第一节第二节课时 :2 目标:一.宪法的含义和特征二 .我国现行宪法的制 定和修改 三.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四. 我国的经济制度五.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和特区制度 思考 :一.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有三种不同的要求,你能说说是哪三种要求吗 ?二 .法律对人的效力可以有哪集中适用原则 ?我国实行哪种 ? 三 .违法行为有哪四种 ?请各举出一例 . 实施目标 一. 宪法的含义和特征 1. 宪法 :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母法 "与 "子法 '的关系 .彭真2.宪法的特征 : (1) (2) (3)二. 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1.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12 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 是我国建国后制定的第 四部宪法 .内容包括 :序言 总纲 :(13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356)国家机构 :(57135) 国旗 . 国徽 首都 (135138)2. 国宪法的基本情况 :1949 年的 <共同纲领 > 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1954 年 9月 20日全国人大通过我过第一部宪法 ,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进一步发展 .后不宣而废 .2 大陆法系渊源于 ()A 、汉谟拉弊法典B 、古希腊法C 、古罗马法D 、古代中国法3.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英国 美国法国德国4.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将法律责任分为 (A 、过错责任 . 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B 、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1975 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第二部宪法1978 年制定第四部宪法. 后来经过1988 年1993 年1999 年三次修改使用至今.3.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三.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1.我国的国体: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四. 我国的经济制度1. 所有制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2. 分配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和特区制度1.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客观条件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2.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3. 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二讲: 第三节第四节课时:2目标: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二.我国的国家机构实施目标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述:公民: 法律概念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国民:不同时期的概念与公民的含义相同人民:政治概念人民和敌人2. 权利与义务的概念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人的权利4. 民的基本义务包括:(1) (2) ( 3) (4)(5 )(6)二. 我国的国家机构1. 国家机构的概述: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特点 : (1) (2) (3) (4) 2. 我国的国家机关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一次会议 常委会每两个月 举行一次会议 .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人大常设机构 ,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 职权.(3)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最高国家行政 机关.(4)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 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 (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利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执 行机关 , 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国家机关 导.(7)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作业 :82 页 二 . 三题 单元测试一. 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和 ().).)的义务.)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根据国) 和 ( ) 各部部长 ,各委员主任 , 审计长 , 秘书.都受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国体 言论自由 二填空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是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 务院总理的提名 ,决定国务院 ( 长的人选 .5. 特别行政区是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 方针的具体实现 . 三. 单项选择1.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国家的 ( )A •程序法B 、根本法2. 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 (A 、制定宪法B 、修改宪法3. 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 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香港和澳门回顾耳设立的 ,是()C 、特别法)C 、 废除宪法D 、实体法D 、 停止执行宪法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 国务院 ( )C 、 全体公民D 、 无产阶级政党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少数服从多数B 、C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D 、四. 简答题1.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 简述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第三章:行政法课时:2目标: 一.行政法的概述二. 行政活动的方式及行政活动监督重点: 行政活动的方式思考题一. 我国的国体是什么?二. 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有哪些?三. 我国宪法规定的自制地方的自制权有哪些?实施目标一. 行政法概述1.行政法的概念和分类(1) 行政法:(2) 行政法的分类: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 行政合法性原则: 第一. 第二第三(2) 行政合理性原则: 自由裁量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3. 实施行政活动的主体(1) 行政主体:(2) 行政机关(3) 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4) 国家公务员分类: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二.行政活动的方式和行政活动的监督1. 行政活动方式:(1) 行政行为(2) 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主体:国务院及国务院个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市的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程序:起草. 征求意见. 审查. 通过. 签署.(3) 行政许可:(4) 行政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暂扣惑吊销执照)集体行使职权平等原则发布与备案等没收非法所得行政拘留行政处罚适用的原则:首先, 首先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其次.一事不再罚原则2. 行政活动的监督(1) 行政法制监督:包括:政党监督. 权利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公民与社会组织监督(2) 行政复议(3) 行政诉讼作业:117 页一题单元测试一. 辨析题1. 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 原则上要停止执行.2. 未经批准二擅自离职的公务员,不能享受公务员辞职待遇.3. 征求意见是行政立法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程序.4. 在行政合同关系中,行政机关拥有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5. 税务局在征收税款时必须征得纳税人的同意.某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规章二. 案例分析. 118 页第四章:民法第一讲: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事主体课时;2目标:一.民法的概念及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民事法律关系三.自然人与法人四. 公民的民事权利重点: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思考题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重接触到那么多法律法规,行政法和他们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二. 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在日常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中怎么体现?三. 行政许可制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行政许可的权限要划分不同的层次?四. 行政赔偿的范围有哪些?实施目标一.民法的概念及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1. 民法:2.调整对象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民事法律关系1.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的原则(2) 自愿. 公平. 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3) .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4) .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5) .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 民事法律关系(1)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2) 三要素: 主体客体内容三. 自然人和法人1. 自然人:(1) 自然人的概念(2)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3)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 监护2. 法人(1) 法人的概念(2) 法人成立的条件(1 )(2)(3)(4)(3)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4) 法定代表人(5) 法人的分类: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四. 公民的民事权利1. 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1) 财产所有权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取得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情况消灭:指由于特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财产所有权的终止.(2) 债权及债权的种类债权的概念种类: 合同所生之债侵权行为所生之债不当得利所生之债无因管理所生之债(3) 人身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自主权亲权抚养权继承权荣誉权发明权发现权等(4)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概念我国民法保护的知识产权主要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科技成果权2. 民事权利的取得途径(1) 民事法律行为(2)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及法律后果(3) 代理作业:阅读教材内容第二讲: 第五节第五节课时;2目标:一.民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和原则二.诉讼实效三. 我国合同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四.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实施目标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和原则1.民事责任的概念种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2.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原则: (1)过错原则分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2) 无过错原则(3) 公平责任原则方式:(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诉讼实效1 .诉讼实效的概念2•种类:普通诉讼实效时间为2年特别诉讼实效时间为1年3•诉讼实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三•我国合同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合同法的概念2•特征:第一. 第二第三3•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合同当事人自愿的原则(3)公平的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原则四•合同的订立与效力1•合同的订立:步骤:要约承诺条件:(1)(2)(3)2•订立的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3•合同的内容:(1)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方式(6)履行期限•地点(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办法4•合同的效力(1)合同的生效(2)无效的合同第三讲:第六节第七节课时:2 目标:一.我国婚姻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二.结婚与离婚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四.遗产与继承实施目标一.我国婚姻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婚姻家庭与婚姻法2•特点:(1)普遍性.(2)伦理性(3)强制性3•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原则(2)一夫一妻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5)计划生育原则二•结婚与离婚1•结婚(1)结婚的概念(2)结婚的条件:第一.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第二•结婚必须达到法定的年龄第三•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结婚的情形:第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第二•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3)结婚的程序:必须办理结婚登记申请审查登记(4)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2•离婚(1)离婚的概念2)离婚程序:登记离婚离婚诉讼(3)离婚的两项特殊规定:第一•现役军人配偶要求离婚的须得军人同意第二•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韵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岀离婚.4)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新增加的内容)家庭暴力:虐待:措施:劝阻和调解劝阻和制止行政处罚依法追究民事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 •继承法的概念2 •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2)养老育幼的原则(3)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4)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四•遗产与继承1•遗产的概念2.继承权的概念3.继承的方式:(1)法定继承继承范围:配偶•子女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2)遗嘱继承:遗嘱•遗产的概念(3)遗嘱有效的条件:(1)(2)(3)(4)作业:206 页一题单元测试一. 选择题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A、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B、智力相适应的活动B、精神健康相适应的活动D、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相适应的活动E 、录音遗嘱.辨析题1. 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参关系 .2. 公民的权利能力是天赋的 .与生俱来的 .3. 公民死亡后 ,其人身权不受法律保护 .4. 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有偿的民事法律行为 .5. 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6.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权利人仍不不行使其民事权利的 ,其民事权利仍应受到法律保护 三.案例分析 208 页第五章 经济法第一节〜第四节(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及调整对象2、 了解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