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fb5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习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习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94f019101f69e314232942c.png)
1【单选题】中国古代自然观中,最有价值的是A、五行说B、阴阳说C、宣夜说D、自然感应论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0分2【单选题】思辨性体现的是A、逻辑能力B、辩论能力C、想像能力D、猜测能力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0分3【单选题】代表古希腊物质观最高水平的是:A、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B、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C、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D、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0分4【多选题】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哲学中的A、人文传统B、理性传统C、逻辑传统D、实证传统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BC1【多选题】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A、原子的基本性B、自然的不变性C、机械的直观性D、因果的必然性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分2【多选题】在近代科学家看来,“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惰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这体现着近代对自然观所普遍具有的:A、机械直观性B、自然不变性C、因果必然性D、"天人分离"观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分34【判断题】机械决定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正确答案:√1【单选题】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
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自然观所坚持的A、机械直观性原则B、原子基本性原则C、因果必然性原则D、世界既成性原则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得分:3.0分2【单选题】“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段话体现的是A、古代机体论自然观B、近代机械论自然观C、现代辩证自然观D、当代系统自然观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得分:3.0分3【多选题】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正确答案:BCD我的答案:ABCD 得分:0.0分4【判断题】创立辩证自然观,是一场哲学思想的革命。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6f46ca26925c52cc5bfff.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技术的定义: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的特征:(1)中介性(社会需求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二样性(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实体要素的结合体);(3)过程性(潜在技术向现实技术转化);(4)表征着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
2.“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答:“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这是传统的归纳主义科学方法论,它们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
这种模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不相符,受到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
“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西方科学哲学家、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
他把科学看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进步过程,从简单问题到深刻问题,从旧问题解决到新问题提出的过程。
这是正确的。
科学始于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测性解决方案,各种假说和理论在竞争中接受批判并且遭到证伪,产生新困难,新困难导致新问题。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中的“问题”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
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理由是:(1)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2)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3)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bae8457cd184254b3535fd.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技术的定义: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的特征:(1)中介性(社会需求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二样性(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实体要素的结合体);(3)过程性(潜在技术向现实技术转化);(4)表征着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
2.“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答:“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这是传统的归纳主义科学方法论,它们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
这种模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不相符,受到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
“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西方科学哲学家、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
他把科学看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进步过程,从简单问题到深刻问题,从旧问题解决到新问题提出的过程。
这是正确的。
科学始于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测性解决方案,各种假说和理论在竞争中接受批判并且遭到证伪,产生新困难,新困难导致新问题。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中的“问题”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
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理由是:(1)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2)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3)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 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6e9ef6294dd88d0d26b2c.png)
1.默顿的科学规范原则及其述评默顿指出:“四种制度上必需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
”1、普遍主义“普遍主义”是关于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界的准入资格的规范。
这个规范有两重含义:其一,它要求以实证的、逻辑的这种普遍的而非个人性或个性化的标准来评价科学和科学成果——“真理性主张,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应该服从于先定的非个人性的标准:即要与观察和以前被证实的知识相一致。
对于要进入科学之列的主张,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并不依赖于主张提出者的个人或社会属性;他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都与此无关”;反对“同样的行为要根据人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评价”。
其二,这个规范要求科学殿堂的准入资格的平等:“普遍主义规范要求在科学职业生涯上向有才能的人开放”,反对以任何理由如出身、种族、信仰等,限制有才能的人从事科学活动。
2、公有主义公有主义规范有两重含义:其一,要求把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无偿地交流和使用,反对把科学知识作为创造者的私有财产。
默顿说:“科学是公共的知识,而非个人的知识。
只有当科学家把他的思想和发现公之于世,他才算做出科学贡献,因而,只有使他的贡献成为科学的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他才能真正地要求说,这项贡献归他所有。
”就是说,科学家必须公开其发现,才能获得科学共同体赋予的“知识产权”。
但这一“产权”在默顿看来是非常有限的:“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社会协作的产物,因此,它们属于社会所有。
它们构成了共同的遗产,发现者个人对这类遗产的权利是极其有限的”。
其二,要求科学家承认和尊重同行的知识产权。
一个科学家的“知识产权”通过发表其成果而确立,对于这样的“知识产权”其他科学家应予以承认和尊重,即在无偿利用这一成果的同时应该注明其来源。
也就是说,公有主义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文和参考文献的规范。
默顿指出:“在学术领域中,引文和参考文献不是不重要的事。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93fea7a417866fb94a8e94.png)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填空题]1、系统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是什么?参考答案:从外部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系统进化的条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依据。
[单项选择题]2、科学的四个层面是指()A.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B.科学现象、科学观测、科学理论、科学检验C.体制层面、解释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D.体制层面、精神层面、解释层面、器物层面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参考答案:C[填空题]4、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参考答案:⑴人与自然的二重化趋势:积极性——消极性。
自然界存在着再生能力,能及时地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有限影响。
⑵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问题。
1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掠夺强度增大,资源严重短缺,包括再生和非再生资源。
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
3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等。
人与自然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对自然规律揭示不够和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总需求量超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还得依赖于人工自然的不断拓展。
人工自然作为人类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直接体现,既是造成人和自然矛盾的之间根源,又是用来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直接手段。
⑶协调措施:1建立人与自然相依存的整体观念(泛爱万物天地一体)2利用现代科技对自然界进行修复、重建3建立社会规范,实行行为控制,如法律条纹、法律制度;道德伦理、生态伦理。
[填空题]5、综合参考答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单项选择题]6、科学的外在极限主要是指科学的发展受到:()A.人类的生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B.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C.人类认识功能的制约和影响;D.科学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8308263d376baf1ffc4fadcf.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一一、判断题(用对号或错号填在括号中)(2分×15)1.科学假说具有或然性的特性。
() 2.科学仪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都是科学认识系统的中介要素。
() 3.发现新的自然过程,是自然科学的创造性的表现。
() 4.知识经济是一种以自然资源占有量为核心、以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经济形态。
() 5.“天鹅皆白”这一结论是由观察法和类比法得出的。
() 6.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技术目的与技术体系、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矛盾运动的结果。
() 7.几种逻辑方法的创造性与可靠性之间通常有正比和反比关系。
() 8.爱因斯坦运用“火车实验”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有关原理和结论,研究用了观察方法和思想实验方法。
() 9.生物学教科书按照由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顺序排列各章内容。
这个课程体系是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构建的。
10.观察方法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中的观察是一回事。
()11、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
() 12.科学抽象的结果往往以科学概念、定理和推论表现出来。
() 13.科学继承越多创新就越多。
() 14.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15.人和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由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对物质生产的调节。
()二、辨析简答题(请简单陈述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的理由。
(5分×3))1 由于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缺乏客观依据和认识论根源,所以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答:2 SARS至今未被认识清楚,原因在于科学认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问题。
答:3 欲想实现科学的创新,必须要全面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
答: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科学家曾经用鸡做过一种关于营养的实验。
他们用去糠的精白米喂一组鸡,而用粗米喂另一组鸡。
吃精米的一组鸡不久都得了一种和人的脚气病类似的病,吃粗米的一组鸡没有得这种病。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a252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0.png)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其基本特征。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B. 自然界的永恒发展C. 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D. 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答案: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自于()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D. 外部条件或内部矛盾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可能性与现实性D. 社会意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内部矛盾B. 外部条件C. 社会意识D. 自然规律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A. 归纳法B. 演绎法C. 比较法D. 分析法答案:ABCD3.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级到高级C. 从无序到有序D. 从有序到无序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之否定,事物得以发展和完善。
4. 自然辩证法如何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答案: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e5e0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9.png)
自然辨证法原理复习题一、解释以下概念自然观科技观范式人工自然系统与要素组织与自组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进化与退化有序与无序熵反馈科学方法论意象联想想象抽象证伪主义科学抽象科学问题科研选题科学事实观察方法机遇科学概念科学符号理想实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形象思维相似块科学假说直觉公理化方法系统分析法信息头脑风暴法科学技术科学共同体学派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认识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科学工作者C、文艺工作者D、经典作家E、知名学者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A、科学方法B、哲学C、思维科学D、社会理论E、系统科学8、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A、层次性的观点B、突变性的观点C、对称性的观点D、整体性的观点E、结构性的观点9、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0、科学认识的对象是:A客观事实 B科技产物 C科学事实 D科学知识 E、历史事实11、最早系统提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的哲学家是:A、德国哲学家爱因斯坦B、法国哲学波普C、英国哲学家波普D、美国哲学家波普E、美国哲学家爱因斯坦12、系统的有序可表现为要素分布的:A、均匀性B、不均匀性C、平衡性D、不平衡性E、可重复性三、不定项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科学问题的来源有:A、实践是科学问题的根本源泉B、科学问题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C、科学问题从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中产生D、科学问题从不同学派理论的矛盾中产生E、科学问题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的矛盾中产生3、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C、《新天文学》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E、《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微积分中的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D、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轮E、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5、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6、科学革命的主要特征是:A.直接性B.间断性 C。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60f711711cc7931b7162d.png)
1、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2、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它以生态危机作为确立的现实根源,用生态科学奠定理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生态自然观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1)生态自然观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这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的有机统一体。
(2)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对一般环境科学的重复讨论,而是对生态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从而形成的关于自然观的一种新理论。
(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就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也随着自然界的发展而发展,生态自然观就是人类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一种长期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4c27bb8f67c1cfbd6b836.png)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2efb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c.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测测试题
![自然辩证法测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f5cbf8d15abe23482f4d90.png)
• 5.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 ) • A科学假说 B科学事实 C科学定律D 科学成果 • 6.扬弃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揭示了空间、 时间与物质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 ) • A.量子力学 B.分子生物学 C.相对论 D.能量守恒 • 7.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 ) •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生态文明D发展文明p86 • 8.系统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 • A 宇观论、宏观论、微观论 • B 系统科学、微观科学、自然科学 • C 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 • D 能量守恒定律、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 • • • • • • • • • • •
9.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 A客观真理性 B系统性 C可检验性 D主体际性 10.(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A.科学事实 B. 科学假说 C.科学问题 D.科学定律 11.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形式有: ( ) A 相容性评价 B 自洽行评价 C 简单性评价 D 以上三种都是
• 6.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自发的( )的过程 • A 非线性化 B有序化 C组织化 D 系统化 • 7.按照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技术可分类为 ( ) • A自然技术B科学技术C社会技术D人类自身的技 术 • 8.科学精神的涵义主要包括( ) • A求真务实精神B有条理的怀疑精神C坚持不懈的 精神D开拓创新精神
• • • • • • • • • • • •
18.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 ) A.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 B.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 C.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D.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19.(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A. 科学理论 B.科学事实 C.科学精神 D.科学假说 20.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按以下顺序转移的 A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 B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 C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D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d387234b35eefdc8d3330d.png)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1. 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中心线索是(②)①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③人与人的关系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1. 2.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包括(①②③)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细胞学说③太阳系星云说④牛顿力学1. 3. 以下属于物质系统层次关系的是(②③)①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的关系②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关系③人体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④分子内部原子与原子的关系1. 4. 自然界物质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是(①③④)①系统内各要素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②系统是个孤立系统③系统内部随机涨落④系统能从环境获得能量、物质与信息1. 5. 下列关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④)①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②它是宗教神学的自然观③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一经构成便不会自行演变④它具有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特点1. 6. 在科学研究中,正确问题指的是(①④)①推设为真的问题②可由实践检验的问题③常规问题④应答域内有解的问题1. 7. 观察渗透理论,这是因为(①②③④)①在有的时候,“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②对于观察资料的解释与理论有关③对外界信息进行挑选和翻译与观察者的理论知识有关④表述观察的科学语言与特定的理论有关1. 8.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②④)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1. 9. 在科学认识中,归纳法是(③)①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②模拟实验的逻辑基础③寻找和发现普遍性理论原理的重要方法④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1. 10. 类比推理的结论之所以具有或然性,是因为(②④)①类比是以对象之间的同一性为根据的②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③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④类比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其结论的可靠性1. 11. 科学技术不同于其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于它(①③)①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③不具有阶级性④属于社会上层建筑1. 12. 以下关于技术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②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独立的发明者②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③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④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明1. 13.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①②③)①科技人员队伍②实验技术设备③科技信息资源④科技政策1. 14. 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表现在(①②③④)①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③科技对于生产的超前性④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1. 15. 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包括(①②④)①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③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④推动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1. 自然界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因此系统的功能或规律就是其要素单独存在时的功能或规律。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e12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7.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45c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a.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e4ae07f78a6529647d5329.png)
3、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界共处于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之中,二者彼此联系,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属于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孤立的与自然界脱离的人。
人与自然地相互关系中,人的发展是最本质的。
没有人的发展需要,自然只是它的自在世界的样子。
自然又为人类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因此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坚持系统协调性原则。
4、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联系技术科学——现代技术很多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科学是按其探索对象划分的。
而技术则按其所要创造的事物类别划分。
因此在构建技术的科学基础时需要有个转换,就是把一类技术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相应各学科中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门新的科学理论,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学科,而是按专业构筑的学科,称之为技术科学。
科学工程——现代科学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持。
对某些大型科学研究探索项目,需要有专门的工程项目来支持,它们不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
很多科学发现还看不出有当前的实际用途,也并非所有的技术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5、科学家的行为规范1.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家的责任首先是保护自己创造发明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性行为,其次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福利;2.科学家的行为自觉维护科学尊严,科学展示科研产成果,积极参与科学家团体活动、对所属的专业领域调查,互相评价和监督。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e8f77a6137ee06eef918a6.png)
单选(20分)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者是(B)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列宁2.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两对基本矛盾(D)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与哲学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局和于离散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理论与实践D.人与自然界,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3.《自然辩证法》原著包括论文(B) A.8 B.10 C.11 D.124.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C)A.猜测性 B.思辨性 C.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结合5.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三大天体模型为(B)A.地心说,天圆地方说,日心说B.盖天说,混天说,宣夜说C.天圆地方说,平天说,圆柱说D. 天圆地方说,混天说,宣夜说6.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法B.实践法C.归纳法D.演绎法7.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神学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宣言书的不朽著作的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8.创立血液循环理论过程中,发现心肺小循环的医学家是(C)A.盖仑(人体构造论)B.维居里C.塞尔维特D.哈维(发现血液循环)9.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获得重大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C)(?)A.实验科学兴起B.理性与经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10.在方法论问题上,培根与迪卡尔不同在于(B)A.重视理论/排斥理论B.归纳/演绎C.经验/数学D.排斥归纳/排斥演绎1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其理论基础在于宇宙天体来源于(A)A.客观自然界B.绝对观念C.客观观念D.天体间相互作用12.维勒有机化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重大贡献在于(B)A.说明有机界与无机界的本质不同B.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统一C.无机界具有客观性,有机界具有主观性D.无任何差别1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做出的贡献是提出(C)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14.施旺对细胞学说的重大贡献(D)A.提出植物细胞学B.动物细胞学C.无脊椎动物学D.生物细胞学说15.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6.自然科学产生的基础是(A)A.社会生产B.原始宗教C.科技政策D.哲学指导17.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对科技发展起(B)A.社会作用B.加速和延缓作用C.内在动力作用D.至始至终地推动作用18.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说明(B)A. B.暴露了旧理论的不足C.必须以理论为标准,再次检验 D.根据需要取舍新事实19.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是(B)A.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渗透于独立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物化的生产力D.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标准20.科学技术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这说明科技(C)A.改变事物本质B.改变事物发展规律C.利用规律改变物质形态D.说明意识决定物质多选:(10)1.古代自然论中属元素论的有(DE)A.气是万物本原B.火是万物本原C.地心说D.五行说E.八卦说2.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数学家的是(BCD)A.毕达格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3.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重大技术成就(ACDE)A.生物技术B.克隆技术C.原子能技术D.信息技术E.宇航技术4.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为(BD)A.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性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5.属逻辑方法的有(CDE)A.科学抽象B.数学方法C.证明与反驳D.类似法E.从抽象到具体简述:(30)1.近代初期天文学如何向神学发起挑战。
哲学:自然辩证法试题(最新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试题(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376a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e.png)
哲学:自然辩证法试题(最新版)1、问答题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江南博哥)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2、名词解释技术价值正确答案: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3、填空题欧洲近代经验派与理性派论战的三个阶段包括:论战内容广泛(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的起源和途径、认识方法等),()(如牛顿力学、欧式几何等)的来源,以及认识能力问题(贝克莱和休谟的否定回答)。
正确答案:科学理论4、问答题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正确答案: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5e31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7.png)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一段话说明了(A)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②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③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一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6.从“委任、选任”到“聘任”,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干部任用制度的这种改革告诉我们,辨证的否定()A.是没有任何折中的全盘否定B.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毁灭10.“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
由于其在反腐败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2022年1月江苏省某市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结果网民大哗。
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认识正确的有()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它有存在的理由②对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但可以全盘肯定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1.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对如何进行服装品牌创新的看法,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
这就需要不折不扣地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第一章?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二、简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以及学术观点?(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十九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科学为哲学提供资料和依据;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
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
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
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
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
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相同点:(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物质不灭论)不同点:(1)伊氏原子论在承认L-D原子论提出的始原原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原子分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2)L-D原子论认为原子有大小、位置、形状、次序等数量上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伊氏原子论在承认量的差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原子有性质方面的差异,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差异;(3)L-D原子论认为原子的波动形式是一切事物的动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伊氏提出原子运动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由于重力引起的下降运动外,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陷,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四、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征;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
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2、直观性:将世界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将物质的形态等同于物质的本身;3、猜测性:不清楚自然界的内在联系,用理想的或幻想的关系代替现实的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去填补事实空白;4、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密的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于付诸于实践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五、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论述方法论取得的重大成就?古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运用和完善了研究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解析方法等等;主要表现在:1、数学方法(1)毕达哥拉斯学派: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对数进行了研究,再运用归纳方法提出完全数和友爱数,创立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的研究结合起来。
(2)苏格拉底的成就;利用数学来论证哲学问题,提出演绎法、佯谬法;(3)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内容丰富,体系壮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运用演绎方法构建科学体系为后来科学家著书提供了模板;(3)阿基米德的成就;成就突出,方法独特,在数学研究中较为广泛地运用和完善了实验方法,将数学与力学相结合,同时还注意演绎方法,发明了称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待续)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一、简述现代初期天文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日心说的主要内容为:(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着太阳运转;(2)重点突出地球在运动,地球携月球绕着太阳转,周期为一年,地球本身存在着自转,周期为一天;(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29.5天;(4)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规道绕太阳运行,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反之越长。
哥白尼日心说的意义:(1)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对宗教神学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揭露了宗教的荒谬与虚伪,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起了进攻,要推翻宗教神学对科学的桎梏。
(2)将颠覆了2000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使近代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自此进入大发展时期,保证其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也对其他学科摆脱宗教进步独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1)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布鲁诺于1584年写成《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一书,并因捍卫和宣传日心说于1600年被教皇烧死;(2)伽俐略为宣传和发展日心说于1630年写成《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二、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1、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原因:(1)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
除力学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之外,其他学科仍处于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分门别类研究具体领域特殊事物运动规律,只看到本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无视甚至排斥其他领域的成果。
久而久之,孤立、片面的观点形成。
(3)阶级的原因: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已经确立,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从哲学方面寻找依据,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在统治阶级的呵护下,传播推广开来,产生了很大影响。
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征:自然界绝对不变。
(1)机械性:用牛顿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解决问题;(3)不彻底性;没有把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主义的。
3、对其评价:贡献:(1)对于推翻封建专政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排斥了唯心主义和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和侵害;(2)为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得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对近代前期自然科学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并获得大量科学成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局限性:(1)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多层面的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讨论对象的动态特征。
(2)为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辩护,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做出的重大贡献;1、发现过程:能量守恒是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的;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该定律,焦耳从热力、电学、运动学的角度提出该定律,霍尔母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角度提出该定律。
恩格斯总结前人的成就,站在哲学的高度,运用辨证思维,科学界定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的力及机械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电、磁化学能都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运动都归结为有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无限转化的过程。
”2、重大贡献:(1)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2)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的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