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附件5)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乙酸;醋酸英文名称:acetic aci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 99.0 % 64-1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锌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acetate,dihydrate中文别名:醋酸锌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属低毒类。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人有致突变作用。
误服可引起:口有烧灼感、腹痛、呕吐、腹泻,有小量便血,亦可有头痛、四肢震颤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乙酸)

穿着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所有可能的接触。导管和容器皆应接地。远离火花,火焰及其他发火源,工作站张贴禁烟标志。制备随时可用的紧急应变装备。避免纯物质与污染物混合。容器应标示,不用时应紧闭,空的容器内可能仍有具危害性的残留物。在通风良好的指定区域内,采最小量操作,避免蒸气逸出。
储运注意事项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衡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 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环境危险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乙酸)MSDS
化学名称
乙酸
产品别名
醋酸
危险性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 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冬天要做好防冻工作,防止冻结。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
醋酸锌MSDS

醋酸锌;乙酸锌(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醋酸锌;乙酸锌化学品英文名:zinc acetate;acetic acid,zinc salt化学品俗名:英文名称:分子式:分子量: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传真:生效日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含量):CAS No.:醋酸锌557-3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属低毒类。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人有致突变作用。
误服可引起:口有烧灼感、腹痛、呕吐、腹泻,有小量便血,亦可有头痛、四肢震颤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锌。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醋酸锌二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适用法规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6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锌/氧化锌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2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3
外观与性状
气味 气味阈值 pH值 熔点/凝固点 初沸点和沸程 闪点 蒸发速率 易燃性(固体,气体)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蒸气压 蒸气密度 密度/相对密度 水溶性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自燃温度 分解温度 黏度
形状: 粉末 颜色: 白色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6.0 - 8.0 在 50 g/l 在 25 °C 熔点/凝固点: 237 °C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1.840 g/cm3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乙酸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乙酸锌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乙酸和氧化锌(或氢氧化锌)为原料制得食品营养强化剂乙酸锌。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乙酸锌2.2 分子式无水乙酸锌:C4H6O4Zn二水合乙酸锌:C4H6O4Zn·2H2O2.3.结构式(二水合乙酸锌)2.4 相对分子质量无水乙酸锌:183.48(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二水合乙酸锌:219.51(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 录 A 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标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所用溶液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
A.2 鉴别试验A.2.1 锌离子的鉴别 A.2.1.1 试剂和材料A.2.1.1.1 亚铁氰化钾溶液:100g/L 。
A.2.1.1.2 盐酸溶液:1+3。
A.2.1.2 分析步骤称取1.0 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1 g ,置于50 mL 试管中,加入20 mL 水溶解,必要时加热使溶解,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即发生白色沉淀,离心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解。
A.2.2 乙酸根的鉴别 A.2.2.1 试剂和材料 A.2.2.1.1 硫酸A.2.2.1.2 10%三氯化铁溶液A.2.2.2 分析步骤取样品0.2g ,加硫酸0.5mL ,加热,产生乙酸特有的臭味(丙酮气味);称取0.1g 样品,加入20mL 水溶解,取2mL 该溶液,加入1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深红色,加矿物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深红色褪去。
乙酸锌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锌化学品俗名:醋酸锌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ACETATE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557-34-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酸锌557-3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OSHA表Z-1空气污染物:锌及其化合物。
健康危害(蓝色):2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眼睛接触: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强酸、强碱、硝酸盐、草酸盐、磷酸盐、硫化物、锌盐(如碳酸锌)不能配伍。
易燃性(红色):0,反应活性(黄色):0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人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使用适合于火场的任何一种灭火剂灭火。
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环境信息:防止水污染法:款307主要污染物、款313主要化学物或款401.15毒性物。
防止水污染法:款311有害物质应报告量主要化学物(同CERCLA)。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 最低应报告浓度1.0%。
第182 页。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锌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acetate,dihydrate中文别名:醋酸锌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属低毒类。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人有致突变作用。
误服可引起:口有烧灼感、腹痛、呕吐、腹泻,有小量便血,亦可有头痛、四肢震颤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89乙酸锌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中文名称:乙酸锌1.2 英文名称:Zinc acetate1.3 中文别名:酷酸锌; Zn(OAc)21.4 英文别名:Zinc di(acetate);zinc diacetate;Dicarbomethoxyzine; Zn(0Ac)21.5 推荐用途:实验室用化验、试验及科学实验。
1.6 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品、食品、家庭或其它用途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2.1 GHS危险性分类: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急性水生毒性(类别1);慢性水生毒性(类别1)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眼损伤。
2.4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2.5 物理化学危险性信息:不适用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3.1 主要成分:乙酸锌3.2 含量:≤100%3.3 CAS No.:557-34-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并请教医生。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特别危险性描述:无资料5.2 灭火方法或灭火剂:火灾时:使用二氧化碳、沙粒、灭火粉末灭火。
5.3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泄露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锌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acetate,dihydrate中文别名:醋酸锌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属低毒类。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对人有致突变作用。
误服可引起:口有烧灼感、腹痛、呕吐、腹泻,有小量便血,亦可有头痛、四肢震颤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附件5)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乙酸;醋酸英文名称:acetic aci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99.0%64-1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乙酸)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防护
工程防护:紧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爆炸上限(%):17.0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463
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毒性
LD50:353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
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附件5)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乙酸;醋酸英文名称:acetic aci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酸≥99.0% 64-1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LC50:13791mg/m3,1 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01 UN 编号: 278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铝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 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 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 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 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 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
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20 前苏联 MAC(mg/m3): 5 TLVTN: OSHA 10ppm,25mg/m3; ACGIH 10ppm,25mg/m3 TLVWN: ACGIH 15ppm,37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一级≥99.0%; 二级≥98.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pH: 熔点(℃): 16.7 沸点(℃): 118.1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气压(kPa): 1.52(20℃) 燃烧热(kJ/mol): 873.7 临界温度(℃): 321.6
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车间空气中乙酸卫生标准(GB 16233-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20
前苏联MAC
(mg/m3):
5
TLVTN:
OSHA 10ppm,25mg/m3; ACGIH 10ppm,25mg/m3
TLVWN:
ACGIH 15ppm,37mg/m3
接触限值:
美国TWA:OSHA 10ppm,25mg/m3;ACGIH 10ppm,25mg/m3美国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乙酸
含量:
≥99.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常用分析试剂。通用溶剂和非水滴定溶剂。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12.87
2、摩尔体积(cm3/mol):56.1
3、等张比容(90.2K):133.5
乙酸锌备课讲稿

氯化物《0.001
硫酸盐《0.002
铁《0.0002
砷《0.00002
铅《0.002
硫化铵不沉淀物《0.1
材料要求
分析纯
质量保证
1、出货检验报告COA
包装要求
1、内用容量瓶密封,外用纸箱包装或经确认的结实包装。
2、供应商贴在货物内部的标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供应商名称;②零件编号;③批号;④材料说明书。⑤材料数量或者重量
乙酸锌
乙酸锌材料规格书
版本号
A.0
类型
化工
名称
乙酸锌
物料号
文件编号
JZL/
技Hale Waihona Puke 要求1、分子式:(CH3COO)2Zn·2H2O
2、分子量:219.50
3、外观:白色片状或粒状结晶
4、理化性质:微有乙酸味,溶于水和乙醇
5、(CH3COO)2Zn·2H2O要求含量:≥99%
6、其他杂质含量:澄清度试验:合格
存储方式
应储存于密封的地方,储存周期按文件《原材料储存期标准》执行。
备注
拟制:审核:批准
乙酸锌

硫酸盐《0.002
铁《0.0002
砷《0.00002铅《0.Leabharlann 02硫化铵不沉淀物《0.1
材料要求
分析纯
质量保证
1、出货检验报告COA
包装要求
1、内用容量瓶密封,外用纸箱包装或经确认的结实包装。
2、供应商贴在货物内部的标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供应商名称;②零件编号;③批号;④材料说明书。⑤材料数量或者重量
乙酸锌材料规格书
版本号
A.0
类型
化工
名称
乙酸锌
物料号
文件编号
JZL/
技术要求
1、分子式:(CH3COO)2Zn·2H2O
2、分子量:219.50
3、外观:白色片状或粒状结晶
4、理化性质:微有乙酸味,溶于水和乙醇
5、(CH3COO)2Zn·2H2O要求含量:≥99%
6、其他杂质含量:澄清度试验:合格
水不溶物《0.003
存储方式
应储存于密封的地方,储存周期按文件《原材料储存期标准》执行。
备注
拟制: 审核: 批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锌
化学品俗名:醋酸锌
化学品英文名称:ZINC ACET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557-34-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OSHA表Z-1空气污染物:锌及其化合物。
健康危害(蓝色):2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眼睛接触: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
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强酸、强碱、硝酸盐、草酸盐、磷酸盐、硫化物、锌盐(如碳酸锌)不能配
伍。
易燃性(红色):0,反应活性(黄色):0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人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
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使用适合于火场的任何一种灭火剂
灭火。
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环境信息:防止水污染法:款307主要污染物、款313主要化学物或款401.15
毒性物。
防止水污染法:款311有害物质应报告量主要化学物(同CERCLA)。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
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
法:款313表R 最低应报告浓度1.0%。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ERG指南:171,ERG指南分类:物质(低至中等危害的)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粒状固体,略有醋味,发涩。
pH: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C4H6O4Zn
分子量: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不易燃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在水中沉底并与水混合。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燃烧产物包括有毒的氧化锌。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摄入产生中等毒性;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915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