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第6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作“孔明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细线、不同密度的小球、烧杯新课引入联系生活实际【师】同学们,你们自己煮过饺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段煮饺子的视频,观察饺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沉、上浮、悬浮、漂浮)。
【问】为什么饺子会下沉、上浮、悬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物体的浮沉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当F浮>G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最后沉底。
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情况跟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归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ρ液gV排,物体所受的重力:G=ρ物gV物,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1)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2)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最后沉底。
提出问题:实心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区别?归纳总结:实心物体漂浮与悬浮时,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F浮=G,漂浮时,V排<V物,ρ物<ρ液;悬浮时,V排=V物,ρ物=ρ液。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学案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一、压强1、压力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点: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与压力的________和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压力越____,受力面积越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即______)就越明显。
压力与重力_______(填“有”或“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当物体被放置于水平支持面上时,压力与重力才在数值上________。
2、下图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该实验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____________,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转换为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①由甲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乙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力的作用效果用________来量度,前面所说的压力的效果明显,对应的就是______比较大。
压强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公式是:_______,该公式反映出压强(p)与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
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
每一个物体能够承受的压_____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表面将被破坏,表现为路面垮塌、表面破洞、产生痛楚感等。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突破这个限度(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病人打针等),即要增大压强,则可以采取在压力保持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3)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浮力的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
(3)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浮力大小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如:“压强是什么?如何计算?”、“浮力是如何产生的?”等。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3. 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覆杯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实验原理。
5. 课堂小结:(5分钟)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课堂互动与讨论1.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自行车轮胎的气压、船只的载重等。
2. 分享成果:(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七、拓展训练1. 设计题目:(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如:“如何计算一个水池的底部受到的压强?”、“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大于在液体中的浮力,为什么?”等。
2. 学生解答:(20分钟)学生独立解答拓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自评:(5分钟)2. 教师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第5节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认识浮力的方向和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准备透明深水槽、弹簧测力计、铝圆柱体、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体积较大的一个铁块、溢水杯、量筒、小烧杯、细线、水、盐水。
新课引入观察实验【演示】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完全浸没水中,松手后,乒乓球会缓慢上浮,请大家先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
【生】乒乓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重力,另外一个力则是由水产生的向上的托力。
【师】我们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浮力。
知识点一浮力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石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小?归纳总结:1.这个现象表明浸在水中的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它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游泳运动员能浮在水面上游泳?归纳总结:是因为浸在水中的运动员受浮力的作用。
知识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观察: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
大 气 压 强 是 由 于 大 气 层 受 到 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
强。
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 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
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体的重力。
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完 公式:F 浮=G 排 。
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
S
知识的 应用应在基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
p 表示 ,单位 符号 ;
本知识掌握
及单位 F 表示 ,单位 符号 ;
的前提下才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
S 表示 ,单位 符号 ;
能顺利进行,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符号 Pa;
因此在教学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F 表示压力,单位牛符号 N; 中应要求掌
用心 爱心 专心
压力:
面上的力
式,帮助回顾
的力。
掌握各个知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识点的内容。 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
物理量。 理量。
帮助归纳总
压强
结各知识点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
压强的 定义:
内容的区别 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2) 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3) 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2)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1) 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 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 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
(4)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板书设计:§8-2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1.推导: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静止时,这个液柱液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压力一定为此液柱所受的重力即:G=F因此有:ρS h g = pS,所以深度为h处液体产生的压强p = ρgh2.公式:p = ρgh例题1:计算水面下50 cm处水的压强?例题2:如图1容器中盛有某液体,pA,pB, p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A. pA=pB=pC;B. pA=pC>pB;C. pA>pC>pB;D. pA=pB<pC。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压强、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2)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利用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复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些有关压强和浮力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解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回顾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
2. 巩固压强和浮力的测量工具及实验操作技巧。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
2.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气压计。
3. 浮力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
4. 浮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
5. 实际问题:船舶的载重、潜水员潜水的深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
2. 难点:压强和浮力的测量工具及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压强和浮力的公式、计算方法及测量工具。
3. 演示实验:进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生活实例: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涵盖压强和浮力知识点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器材:准备压强计、气压计、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3. 练习题库:整理一份涵盖各种题型的练习题库,便于布置作业和进行课后辅导。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课题: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理解压强的概念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3、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时牛/米2,又叫帕斯卡.4、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回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g的钩码教学过程: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一、压力:通过实物投影仪给出教材第36页的图8-1,提出问题:压路机对路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有没有力的作用?提出问题:这些力作用点和方向各如何,怎样用共性语言来描述它们?并组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学生回答:有进行讨论,总结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它有"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用手边的铅笔作教材图8-2的实验,体会"笔尖处比笔尾处疼",紧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这个小实验分析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给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选择实验效果最好的器材.学生设计时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和点评,确立统一的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完成这个简单的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设计实验,理解选用橡皮泥最好,它能够持久的记录深浅的印记.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二、压强: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压强的概念,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例题1,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计算公式、单位.举出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学生动手计算例题1,感悟到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的推导过程.体会出压强单位的大小.应用压强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例题2,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人对沙滩的压强是多大?指导学生考虑:"人的体重大于多少?","怎样估测鞋底的面积?",启发学生在白纸上引出鞋印,用画小方格的方法,求鞋底面积.提示学生计算人通过沙滩时对沙滩的压强,只是计算单脚的面积,而对于坦克却注意它是两条履带的面积.分组讨论,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领悟到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的方法.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计算.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提出问题:"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人们是怎样根据实际需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利用压强公式得出答案.在发言过程中体会怎样将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四、小结:布置作业:P39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一、压力:(F)⒈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⒊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压强:(p)⒈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例题:例1:一块石头重2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5m2,这台机器重5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100m2,比较一下石块与机器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⒊公式: p=⒋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例题2:人可以安全地通过一个沙滩.现有一辆履带式拖拉机要从这个沙滩上通过.已知这辆拖拉机的质量为5150kg,它的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75 m2,从压强的角度考虑,这辆拖拉机能否安全地通过沙滩?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教学反思:压力与压强的知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设计试验、选择仪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得出了压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了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在课上就能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分析"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兴趣.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思路和设计实验等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课题:§8-2 液体内部的压强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经历用"理想液柱法" 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3、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1.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2.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教学难点:1. 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 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3. 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4.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具: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教学过程:§8-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放在同学桌面的铅笔盒受重力作用,对制成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那么装在杯里的水对杯底会不会有压强?做教材图8-6左图的演示实验证实学生想法.然后将少量水到在玻璃板上并提问:"水不同于固体的是它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水对阻碍它流动的杯壁有没有压强?" 做教材图8-6右图的演示实验,证明"有".讲授:液体中有不同的位置,这些点到液面的距离称作:"深度".提问:"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怎样变化呢."做教材图8-28的演示实验,提问:"橡皮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左右两图的实验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观察现象得到初步结论.重力作用,水对杯底有压强.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领会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探究实验的步骤、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给每组学生一个微小压强计,让学生自学教材的微小压强计介绍,并让每个小组动手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微小压强计测量的是液体中那一部分受到的压强?微小压强计时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按以下思路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步骤,①.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的关系;②.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变化的关系.③.不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压强大小的关系.安排学生设计表格,进行指导给出正确的表格形式(如表1).强调及时记录数据.实验次数深度/cm 橡皮膜方向水盐水液面高度差/㎝液面高度差/㎝1 3 朝上2 3 朝下3 3 朝侧面4 6 朝下5 9 朝下表1比较1、2、3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2、4、5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每次实验中水和盐水的数据可得:①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通过U型管液面差能反映出来.②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侧液面差就越大,并且能从标尺刻度读出液面差是多少厘米.2.完成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时,按上述思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到结论.在得出规律后,用它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现象.例如: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上经常会看到人潜入海中去观看美丽的海底世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海水下面各种新奇的景色的同时,也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潜水员穿着不同有潜水服.这是因为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深水中工作必须有特殊的保护装备,以防压坏身体.介绍帕斯卡实验,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提问:"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该怎样计算呢?" 引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发言解释帕斯卡实验的原因:由于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帕斯卡实验中桶上方水的高度很大,使桶中水的深度很大,压强很大,超出了桶的承受能力,桶就被涨破了.三、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1.对公式进行分析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补充演示实验:在上端开口、下端贴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定深度红色的水,橡皮膜将向外凸出,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方形玻璃鱼缸中,直到管内外水面向平,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引导学生用公式来解释上面探究实验总结出来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结合公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补充演示实验:用微小压强计测粗细不同但装水深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压强.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通过例题1、例题2练习公式的应用观察演示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只要求出玻璃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向下压强,也就求出了这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学习液体压强公式,观察补充演示实验,领悟实验结论.布置作业:P42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8-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⒈公式推导: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静止时,这个液柱液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压力一定为此液柱所受的重力即:G=F因此有:ρS h g = pS,所以深度为h处液体产生的压强p = ρgh⒉公式:p = ρgh例题1:计算水面下50 cm处水的压强?例题2:如图1容器中盛有某液体,pA, pB, p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A. pA=pB=pC;B. pA=pC>pB;C. pA>pC>pB;D. pA=pB<pC例题3:见图2,求液体内各点处的压强:教学反思:研究科学探究活动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成为物理课程的改革关键,本节课安排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另外,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情况,教师补充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的思路由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先有一个实际感受,再进行抽象,搭一个台阶,能够有效地降低知识难度.教学课题:§8-3 连通器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教具: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教学过程:§8-3 连通器引入: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学生回答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教师演示实验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生:这时液面不相平.师:课本中图8—12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放船闸的录像带,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叙述,教师补充布置作业:P45 1~2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8-3 连通器1、什么是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3、连通器的应用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课题:§8-4 大气压强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5、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7、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教学难点: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教具: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教学过程:§8-4 大气压强引入: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新课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学生讨论并猜想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演示课本图8—17中的四个实验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2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门A打开?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m左右?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布置作业:P50 1~4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8-4 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的值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3、大气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工作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想大气压是否存在,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教学课题:§8-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第一节压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压强课题压强课时 1 主要教法启发谈话、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 , 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及其意义 , 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 能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教学内容 , 对学生进行有关压强知识的教育。
5.通过本课的学习 ,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 , 更是有用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 , 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 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单位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砝码、海绵、木块、铁块、铜块、培养皿、细砂、图钉、气球、细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设疑引入〔出示幻灯片〕猜一猜为什么两人留下的脚印深浅不同呢?〔幻灯片出示课题 : 压强〕。
〔二〕新课教学一、压力〔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把这些力的方向画出来 , 并思考 : 上述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征?启发学生回答出 : 这些力作用在受力面上 , 这些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 , 指向受力面。
〔多媒体演示压力的方向〕〔幻灯片出示板书〕1、压力的定义、符号、单位。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8章 压强与浮力 第1节 第1课时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第1节 压 强第一课时 压力、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理解压强的概念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 4.能用压强公式p =FS ,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压力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2.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合作探究】探究一 压力与重力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压力重力图示施力物体物体地球受力物体物体物体大小决定于形变情况G=mg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上重心性质弹力引力(重力)(2)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教师点拨】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跟进训练】物块放在斜面上,物块对斜面产生压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的画法中,能正确表示物块对斜面的压力的是(D)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6,完成以下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合作探究】探究二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型载重卡车安装了许多车轮,就不易压坏路面;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就容易嵌入物体.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试根据以上情景设计一个实验过程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答: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小桌、海绵、砝码.实验过程:(1)如图甲所示,将小桌正立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2)在小桌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3)如图丙所示,将小桌倒立后放上砝码,再将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实验分析:A.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次号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2) 相同大 明显 (1)小不明显B 实验次号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3) 相同大 不明显 (2)小明显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教师点拨】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显示的. 2.实验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跟进训练】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 ) A .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 .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知识点三 压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6-57,完成以下问题:物理学中,把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即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合作探究】1.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该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利用以前学过的速度知识和现在的压力作用效果进行类比,可引入压强的概念吗?答: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利用比值定义法可引出压强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即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 =FS(适用一切物体);用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2.压强的单位是?答: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3.压强单位P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1 Pa 表示物体在1 m 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4.可否列举事例感受压强1 Pa 的大小?答: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5.压强公式p =FS 适用一切物体,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计算,试利用压强公式解答以下例题.例题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 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解答 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 =G =3 N,桌面的受力面积S =5×10-2 m 2,所以压强p =F S =3 N5×10-2 m 2=60 Pa,故书对桌面的压强为60 Pa.【教师点拨】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跟进训练】底面积为4×10-2 m 2、重为500 N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求它对地面的压强p . 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F S =G S =500 N4×10-2 m 2=1.25×104 Pa. 课堂小结1.压力 (1)定义 (2)方向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3.压强 (1)定义 (2)单位 (3)公式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第4节 大气压强

四、大气压强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4.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的关系。
5.了解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成的。
6.了解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7.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类比法。
3.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4.通过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学习,认识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教具准备试管、纸片。
新课引入“魔术表演”【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①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操作过程: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现象: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
②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
【述】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观察:如图所示。
讲解: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完成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出问题: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归纳总结: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个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复习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课型:复习课执笔:陈剑峰合作:丽娟丽群立仁组长:贤灶(10年6月10日)【复习内容】: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1课时)【复习目标】:(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复习过程】:任务一:自主复习:将本章知识要点按知识树的形式列出来任务二:【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题型一知道压力的概念,并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请同学们画出右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注意:A.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B.有时压力与重力有关,它可以是重力产生的,还可以不是重力产生的。
2.(09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题型二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09杭州)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
(g取10N/kg)4.在海滩案中发现罪犯留在现场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鞋模,测得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厘米,质量为675克,又经测试达到脚印同样的压强为15000Pa,问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蜡的密度:900千克每立方米)题型三将压强知识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5.广安市盛产煤炭、水泥、石料,有能源、建材之乡的美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里的汽车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物理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第8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能够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复习:(1)回顾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复习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受力面积等。
(3)通过实例和习题,巩固压强的应用。
2. 浮力的复习:(1)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复习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通过实例和习题,巩固浮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和浮力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 采用实验法,通过复习实验和实例,巩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第七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应用。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兴趣。
2. 讲解与复习:(1)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 实验与实例:(1)展示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
(2)通过实例,巩固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与问题解答:(1)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和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8章 压强与浮力 第2节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液体压强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公式p=ρ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2.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2.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难点】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过程知识点液体压强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1,完成以下问题: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是Pa;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是常量;h是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合作探究】1.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答:如图所示,在底面积为S的容器中装有密度均为ρ的某种液体,在深度为h处有一点A.这个液柱的体积V=Sh.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这个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gSh.平面受到的压强p=FS=ρgh.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p′=ρgh.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重力大小一定相等吗?答:不一定相等.如图所示,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由F =pS =ρghS 、G =ρgV 计算可知:F 甲=G 液,F 乙<G 液,F 丙>G 液.【教师点拨】p =ρgh 计算中应注意:(1)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 =ρgh 中的“h ”不是高度,是液体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深度.(2)与容器的长度、形状无关.(3)公式p =F 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 =ρgh 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计算.(4)解决压强综合题时,一定要先分清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压强,一般情况下,解决固体压强问题时先计算压力(用F =G 总),后考虑压强(用p =F S),解决液体压强时,先分析压强(用p =ρgh ),再求压力(F =pS ).【跟进训练】一种潜水服可以承受5.5×104 Pa 的压强,那么潜水员穿上这样的衣服,潜入水中的最大深度是多少?(g 取10 N/kg)解:由p =ρgh 可得,潜入水中的最大深度h =p ρg = 5.5×104 Pa 1 000 kg/m 3×10 N/kg=5.5 m . 课堂小结液体压强的大小:p =ρgh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北师大版-与浮力》复习教案.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
本章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对力有初步认识后,对力学知识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
虽然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点减少得多,增加得少,使学生学习的分化点淡化,台阶降低,计算的要求和难度也大幅下降,但由于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若明若暗有些是错误的,本节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较高,这些都增加学习的难度。
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总结、巩固和提高。
本节的复习和总结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
顾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再结合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采用提问、强化练习、过程回顾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个知识点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的应
用心爱心专心 - 2 -
用。
[复习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点]
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
[复习难点]
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
[教学过程]
用心爱心专心- 3 -
用心爱心专心- 4 -
用心爱心专心- 5 -
养图表他内的们学容,自对会主识知复归的习纳整的理的能方法。
力。
结二通过网络图中各个知识点根据合
的超链接,进行提问,完成、各提出网的问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个
络题,回知压力
图思压力:识忆、中点的力。
考、交的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流、的查各资理阅巩物
个料量。
回固知压强提与答识压强的定义:的掌出
点,做握叫问题。
爱心用心专心- 6 -
用心爱心专心- 7 -
助面。
位素:
归浮力的定义:积上纳受
到。
总压的阿基米
德原理:
结叫
力。
做压各知
公式:。
强。
识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点p F =S大气压强内各个大气压强是由
于大气层受容符号到产生的,的离地表示面越高,大气压强。
区的物
别实验证明了大理量气压强的存在,与最早测量大及单气压的实验,联是由意大利科位学家系。
完成的,他p表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知
示压高的水银识柱产生的强,单压强。
的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位帕叫应斯
卡。
用专心爱心用心- 8 -
爱心用心专心- 9 -
学力面中积不应变的要情况求增下,掌压大握的力这方法
些增来基压大本强的。
内例如容,压路为机知压在识力不的变的应况情用下,减做受小好面力准的积用心爱心专心- 10 -
爱心用心专心- 11 -
压小强
例的。
越如汽野的车轮胎体液压强响影体液强压因的液素:的体度密深和度。
力浮定的浸义:液在爱心用心专心- 12 -
用心爱心专心- 13 -
用心爱心专心- 14 -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产生的,离地面越爱心用心专心- 15 -
用心爱心专心- 16 -
用心爱心专心- 17 -
用心爱心专心- 18 -
用心爱心专心- 19 -
用心爱心专心- 20 -
1-4
附:投影练习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1.
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关,并记录进行了三组实验,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实验时,表三所示。
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发现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第而各组却不同,每
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用心爱心专心- 21 -
3
表表表1 2
压实压实受力实压受力受力积面力面积
验力面积验验力
222序/N /cm/cm 序/N /cm 序/N
号号号
3.0 20 4 6.0 10 3.0 10 7 1
4.5 30 4.5 15 9.0 15 8 5 2
6.0 40
12 6 20
6.0 20
9 3
与3与5、1(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和4(或2 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观)分析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压力相同
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
表三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及观察到)分析比较
(a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用心专
心- 22 -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1[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
6或1、9或4、7或6、9或5、8 (3)(a)单位面积上受到甲的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b果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2. 如图甲所示,此装置叫,其用途是可以测量。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乙所示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液体深橡皮压强计
度膜方号左液右液面液面高度/c向面/mm /mm 差/mm
m
3 朝上 186 1 水 21
4 28
28 2 214 朝下3 186
28 3
朝3 侧186
214
面58
4
171
6 229
用心爱心专心- 23 -
5 9 158 242 84
92
6 盐水 9 154
246
(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
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
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答案:(1)1、4、5 ,(2)1、2、3,(3)5、6]
图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3. 某同学
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
浮力变化情况,如图9B-8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用心爱心专心 - 24 -
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h和弹簧测力计相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F,实验数据如下表:应的示数7 5 次数1
2 3 4 6
h/cm0
12
6
8
2
4
10
F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N
物重为数验据,可以得出表(1) 分析中实 N第N,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
说
(明:。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F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9B-9)图4(h关系的图像是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是水面距离()
用心爱心专心 - 25 -
甲.
[答案](1)6.75 1.50 (2)未浸没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物体浸没液体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B
[教学评析]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
关系的基础。
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
得出结论的。
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
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用心爱心专心 - 26 -
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结合知识框架学生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
用心爱心专心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