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探讨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
![探讨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d53a2caf45b307e87197cf.png)
按照高职 院校课时 比例的分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
为供方, 企业作为毕业学生的接 纳者 , 视为求方 。国内人才市 比例要达到 l : l , 显然, 原有高职 院校 的学科式课程体系 已不 场的供求关系早 已是供过于求 ,也就是说现在 的人才市场是 适应这一要求。但是很多学校 不愿意积极探索新的模式, 单
力度 和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首先 是高职 院校有关工 学 有 关 企 业对 技 能及 基 础 知 识 的 需求 , 报 至 教 务 处 予 以规 划 , 进
结合的顶层设计不太合理所致 。 2工学结合下学校 自身的再定位 从人才的供求关系来看 , 学校作 为企业人才的培养者 , 视
而落实到教学中。 4 工 学 结 合下 课 程 的整 改
养的人才尽量瞄准企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3工学结合下顶岗实习的顶 层设计
考虑 围绕工作进行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 ,还要考虑把部分课 程融入到实习中去进行 。这样既能避 免课程 内容空泛下的言
工学结合就是要学校与企业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 之无物, 也能让学生真 实感受到实习与课程才, 需要 怎样 的 人才 都 是 在 教 学 改 革 中缩 减 理 论 课 程 的 学 时 。于 是 原 本 8 0个课 时
由求方说 了算。但是许 多高职 院校的校企合作仍是 “ 企业 配 的课程变成了 4 O个课时, 教师只好根据课 时的要求 , 进行教
职院校的顶层 设计 是院校决策者对高职教育 的在学院层面上 中筛选有一 定影响力的人兼任 工学结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
的 设 计 。 目前 ,教 育 部 及 各 教 育 厅 纷 纷提 出 了高 职 教 育 必须 务,全面负责与企业协商岗位配给 的问题。要在学校 所辐 射
顶层设计: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宏观构想
![顶层设计: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宏观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6e38f91f52d380eb62946d65.png)
摘 要 :科技 协 同创 新是 支撑创 新型 国家建设 的新理 念 。从 顶层设 计、协 同创新 、科技 协 同创新 体 系
的内涵 出发 ,对 高职 院校科技 协 同创 新 中存 在 的问题进 行研 究 ,提 出了高职 院校科技 协 同创新 顶 层 设计 的宏观 构想 :体制机 制 改革 、人 才培养 模 式系统 化改革 、组建 富有创 新精 神 的科技 协 同创 新 队
1 . 科 技 协 同 创 新机 制 体 制 的 整体 设 计
职责 。 根据调查 , 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 工作 量要求为 3 0 0 ~3 6 0 课时 / 年, 有的高达 4 4 0 课时/ 年, 教师基本上每天都在上课 , 根本没有时间搞科
研 。忽视 了科学 研 究 、技 术创 新与 教 育教 学及 人 才 培 养 之 间的 互 动 关 系 ,没有 将 科 学 研 究 与 技 术创 新 放在 与 教育 教 学平 等 的地 位 , 一 只脚 走路 , 严 重 制 约 了高 职 院校 应 用 性 科 研 工 作 的广 泛 开 展 , 也 难 以催 生 广大 教 师积 极 参 与 科 技 协 同创 新 的 内生 动力。 2 . 人才 培养模式 没有 完全 摆脱学 科本位 的 窠 臼 目前 ,不少 高职 院校虽 然在 专业设 置前进 行 了
各方面、 各层 次、 各要 素统筹规划 , 以集中有效资
源 ,高效 快 捷 地 实 现 目标 。I ・ ‘其 主要 特 征有 :① 顶层 决 定 性 ,“ 顶 层 设 计 ”本 意 是 指 自高 端 开 始 的 总 体构 想 ,所 以 ,其核 心 理 念 与 目标 均 来 自顶层 , 因此 是 顶 层 决 定底 层 , 高 端 决 定 低端 。 ②整 体 关 联 性 ,“ 顶 层 设 计 ”强 调 设 计 任 务 或 项 目 的各 方 面 、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90c3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2.png)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程中,大国工匠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社会急需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基石与平台,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与重视。
而“工匠精神”则成为近年来职教领域、业界内外持续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于技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极致追求,也包括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品格修养。
不过,相较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的直观性,工匠精神的培育显然存在更多“务虚”特点。
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必然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越来越多职教专业机构积极尝试多种优化途径。
包括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在内,工匠精神的应用正在成为职教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组成。
这不仅为职业院校打开了又一扇创新教育与管理的大门,也使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获得了全新的渠道与路径。
一、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应用“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一)拓展课堂教学外延内涵“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科教学固然可以融入工匠精神相关德育元素,但课堂教学极其有限的时间长度对于学生精神品格的养成如同杯水车薪。
只有在更加充裕的业余时间保持足够密度、强度的教育引导,工匠精神才有机会、条件实现入脑入心。
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用“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就是拓展课堂教学外延内涵,将课堂教学、专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持续迁移到课后,从而实现学习与生活无缝衔接。
如果说课堂上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更多侧重于言传,则课后时间进行学生管理则主要通过身教实现对工匠精神的无声教育。
很多时候,言传教育只有促使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但身教得到的直观感受却是学生积累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
这也是学生管理中应用工匠精神更具现实意义的一面。
[1]同时,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应用“工匠精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职业院校教育的整体性、统一性。
特别是在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引导方面,日常管理中应用工匠精神将从根本上避免教育割裂的风险隐患,学生也能在学习与生活更加统一的教育氛围中获得更为系统的激励与引导。
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新办高职办学定位研究
![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新办高职办学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1018126bd97f192279e926.png)
要 素 进 行 统 筹 考 虑 , 谐 各 种 关 系 , 定 目标 , 择 和 确 选 实 现 目标 的 具 体 路 径 , 定 正 确 的 战 略 战 术 , 适 时 制 并 调 整 .规 避 可 能 导 致 失 败 的 风 险 ,提 高 效 益 降 低 成 本 “ 层 设 计 ” 念 提 出 后 , 应 用 范 围 很 快 超 出 了 顶 理 其 工程 设计 领 域 , 被 广 泛 应 用 于信 息 科 学 、 事 学 、 并 军 社 会 学 、 育 学 等 领 域 。从 其 理 论 内 涵 的 特 点 来 看 , 教
、
顶 层 设 计 的概 念
“ 层 设计 ”T — 顶 ( OP D0W N) 字 面 含 义 是 自 高 端 的 开 始 的 总 体 构 想 。原 是 指 为 完 成 某 一 大 型 工 程 项 目 , 要 实现 理论 一致 、 能协调 、 构统 一 、 源共 享 、 功 结 资 部
二 、 办 高 职 学 院 的 顶 层 设 计 战 略 与 实 践 新
如 何 做 好 办 学 定 位 一 直 是 困 扰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发
件 标 准 化 而 进 行 的 总 体 设 计 。 主 要 是 用 系 统 论 的 方
法 , 全 局 视 角 , 项 目建 设 的 各 方 面 、 层 次 、 种 以 对 各 各
一
展 战 略 以 后 , 须 有 准 确 到 位 的 执 行 。因 此 , 顶 层 设 必 “ 计 ” 行 过 程 中 , 际 上 体 现 了 精 细 化 管 理 和 全 面 质 执 实
量 管 理 战 略 , 调 执 行 , 重 细 节 . 重 各 环 节 之 间 强 注 注 的互 动 与 衔 接 。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三个 方 面 :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37de2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e.png)
【本文系 2022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一般课 题“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路 径 研 究 ” ( 编 号 2 0 2 2 0 2 0 2 0 1 2 ) 。 】 LD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图据网络。
109
加强学生服务。高职院校在基于全人育人理念,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服务育人的隐性 教育作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投入情 感关怀,以收获良好的教育效益。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成 长发展的时期,在面临高职院校的学习及生活时,偶尔也 会出现困惑。因而,高职院校要注重通过心理教育,加强 心理咨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此过程当中, 高职院校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建 设,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并定期开设具有特色性的教 育活动,提升学生在院校学习的满意度,为立德树人的落 实提供坚实的后方供给保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加 强对学生的就业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体化的指导,让 学生能够在高职院校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就业指导之下,明 确自身的前行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学生未来就 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作新体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
![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作新体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https://img.taocdn.com/s3/m/f0a79650c850ad02de804124.png)
加强党建带团建,形成党团 建设合力
校共青团育人的工作制度化、规 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
培养“工匠精神”,构建高
保障措施,实现了共青团“第
交流 化、规范化。 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成 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共 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 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领导小 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顾问,主管 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 副组长由其他校领导担任,成员 由教务、学工、组织人事处及其 他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主要负 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校团委,主任由团委书记兼任; 在团委设立素质拓展中心,专门 负责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 工作。同时,从纵向上搭建校、 院、班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建 立第二课堂活动测评集中管理和 分步认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在技术保障方面,自主研 发了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认证管理 系统,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 单”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硬件 支撑和技术保障,系统承载了学 生第二课堂活动数据和信息,实 现了量化考核、动态跟踪,提升 了工作效率。 规范设计,建设第二课堂新 体系。 学校参考借鉴第一课堂的 运行模式和机制,规范设计了第 二课堂的活动课程及相关内容, 进行了科学的学分设置和多元化 的师资配备。学校根据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学生在 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需求,按 照“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
职院校第二课堂工作体系
理念创新,形成课堂衔接 新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 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 型专门人才。为此,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工匠 精神”的培养。学校立足“大学 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实践基 础,继承和创新,对大学生第二 课堂课程项目进行创新和总体设 计,将专业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相 结合、劳动实践课与志愿服务相 结合、实验实训课与科技创新相 结合、人文选修课与文体艺术活 动相结合,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 课堂有效衔接,充分发挥1+1>2 的整体育人效益。 多方保障,打造实践育人新 机制。 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制 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 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纲要》, 确立了组织架构、内容设计、学 分设置、运行机制、评价标准等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40dfd68f5335a8102d22034.png)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文章通过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整合重构,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过程控制、成绩评定、材料归档等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一、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整合重构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入岗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①。
毕业设计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顶岗实习及毕业、就业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多数学校把顶岗实习的时间确定在最后学期,这对毕业设计指导又提出了新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两门课程进行了分解和重新构建,形成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实习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就是毕业设计项目、设计方案和结果接受现场检验、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指导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特点。
这种一体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的有效性、选题的目的性与科学性、设计资料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使学校教师得到实战锻炼,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②。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过程可分解成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考核评定、资料归档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分成若干过程。
1.计划准备阶段。
计划准备阶段在整个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能否顺利实施。
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与设计
![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d314a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8.png)
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与设计高职生涯生活即将开始,职业规划和设计也就变得日益重要。
做好职业规划和设计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有计划地提升自己,进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与设计。
一、研究自我并确定职业目标职业规划和设计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等方面的因素,建立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目标。
通过这一步骤,高职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建议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文献阅读、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工作内容特点,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根据个人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目标。
二、加强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高职学生应该在学习期间,注重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素养素质。
只有成就高素质,才能在今后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建议高职学生可以采取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方位体验职业等方式加强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利用网络和社交资源盲目求职难以取得理想的岗位,高职学生也可利用网络和社交资源,拓宽求职渠道。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增进对职业行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建议高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资源,广泛接触求职信息,同时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才,了解求职信息并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四、积极拓展职业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同样是衡量职场成功的重要标准。
通过积极拓展职业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行业经验,进而更好地为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可能性。
建议高职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职业场合,并且在接触同事时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职业道德素养。
五、持续完善和调整职业计划职业规划和设计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
高职学生应通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计划,更好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总之,在高职学生阶段,职业规划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希望本文对广大高职学生对职业规划和设计有所启示,进而更好地探索个人职业发展道路。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构建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e98541eb8f67c1cfbd6b86c.png)
教育管理素质教育SU ZHI JI A O Y U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构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刘廷福摘要:当今社会,制造业飞速发展,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也越发重视职工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在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完善课程体建设,开拓实践育人新途径,弘扬校园优秀文化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当前我国处于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转折期。
要实现这一阶段的转折和跨越,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完善,更要制造业文化的传承。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
因此,如何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并向全社会发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呼吁。
在古时候,工匠又被称为手艺人,即熟练掌握某种技术并靠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石匠、鞋匠等。
在当今社会,工匠的范围更加广泛一些,例如,家庭作坊、工厂流水线操作工人、技师、工程师、建筑师等。
工匠精神则是在从事某种职业中所形成的敬业、严谨、求真等精神。
当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内涵的合理概括,并根据当前社会制造业的发展对其内涵进行扩充和完善。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学术界的概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的角度来阐述,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严谨认真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表象;另一类是从物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呼吁工匠精神,其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生命力的延续。
“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改革
![“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c6850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f.png)
“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改革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鉴赏能力的主要路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要进一步推动美育评价机制改革,立足于时代发展主题与人才培养需求改变美育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理念模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特色,把握美育工作原则完善课程体系,在优化校园美育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美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径,使学生在学习美育课程、阅读美育书籍、参加美育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至少一项艺术技能。
关键词: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高职美育前言:立德树人背景下,五育融合是集学生情感、认知和价值观于一体的教学规划。
美育的本质就在于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两课三维四体系指的是两个课堂、三个维度与四个评价体系。
美育评价改革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真正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一批具有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有必要利用校园美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高职院校美育评价改革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必须要通过教育大力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在美育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社会美、科学美、人性美和自然美,继而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美育的过程中形成良知。
美育是在关键转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心灵美感的手段,因此优化高职院校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效果,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另外,美育与智育不同,美育是感性的教育。
美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且美育与智育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美育与智育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二、“两课三维四体系”美育评价改革的具体实践(一)两课:优化课程衔接1.整合课程资源对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来说,其核心就在于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育教学,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立足于课程设计与课程安排,将美育设置为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5c5b9d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c.png)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吴芳(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作者简介:吴芳(1984—),女,苗族,贵州天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准确领会“三全育人”理念内涵和育人方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长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人才。
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要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创新优势,加速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和全面化。
从“三全育人”内涵入手分析,明确了“三全育人”的具体方向及其引领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的优势,进而剖析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全员育人学生管理理念落实、引领全程育人学生管理新实践等管理创新路径、构建全方位育人学生管理新机制,期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夯实管理基础。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3-0169-04一、引言时代的发展变革引领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转型,高职学生逐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主力军,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三全育人”理念逐渐得到了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依托“三全育人”切入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搭建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教育管理新体系,而如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也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1]。
笔者长期工作于高职教育管理一线,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托“三全育人”推动学生管理创新是必要且迫切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三全育人”的时代精神解析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育人要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效拓展了高职育人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提升了辐射能力,补齐了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局限和壁垒短板。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19b3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b.png)
157美眉 2022.09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究张明伟 韩佩良 李兰秀(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随着我国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详细剖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探索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与现状(一)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渴望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需的职业知识,部分人不清楚自己是否掌握了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多数同学都能学到所需的职业技能。
研究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重是53%,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重是47%,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53%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企业实习,将近40%的学生经历过企业实习,在所有实习过的高职院校学生中,有92%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帮助,在这92%的人中,有一半的人认为作用特别大。
在所有实习过的高职院校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在这92%的人中,有42%的人认为作用特别大。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经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从岗位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个人特质、持续进步能力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高职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的表现,主要从机会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调剂能力、敬业奉献精�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五个方面来体现。
经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洞察机会方面比较弱,很难把握发展与竞争机会,影响自身发展;在自我调剂能力方面也不尽如意,对挫折、荣耀、沮丧等自我调节较差;在敬业奉献精神方面的表现更为糟糕,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培养。
高职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维度,主要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来体现。
经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仍缺乏这些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的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分层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分层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b0c6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d.png)
高职院校分层实施方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分层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对技术技能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可以开设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对技术技能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相对简单一些的课程,引导他们逐步适应专业学习。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对技术技能兴趣不大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加基础的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打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共建。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分层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合理的分层培养方案、全面的评价体系、与企业的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谈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顶层设计
![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谈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顶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f49fbd69dc5022aaea001e.png)
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顶层设计----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刘健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山东 256624摘要:顶层设计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可以用于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
本文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阐释了顶层设计的内涵、必要性及方法程序,并结合案例做了思考,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层设计,教育改革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高职教育的第二轮示范院校建设计划,此轮入选的学校被称为“骨干院校”,滨州职业学院作为首批入选。
在2006年开始的第一轮高职示范院校建设,是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为重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轮改革与上一轮不同,本轮可以说已经走进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改革的重点转变为体制机制创新,以此推动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的构建。
在现有公办为主的体制下,要创新体制机制绝非易事,但是为了全面激活办学活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势在必行。
滨州职业学院在解决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应用了顶层设计的方法与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顶层设计的内涵顶层设计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英文为Top-down,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将系统理念贯穿于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中,不仅仅是对第一级子系统的详细说明,而且是每个子系统都需要向更细化层面延伸与提炼,直到阐明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止。
[1]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就是采用系统方法,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对学校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逐层设计,并制定策略和实施路径,保证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说,顶层设计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
二、顶层设计的必要性(一)项目的要求作为教育部突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瓶颈的试点,各个入选骨干院校需要编写项目的“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这个材料实际是学校以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不能通过审核和进一步建设。
(二)建设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需要实施的任务非常繁杂,很多学校的任务点多达1000余个,这么多的建设内容,如果没有系统设计,就是一盘散沙,无法组织实施,或者即使是实施了也会出现各个方面的不协调、不一致现象。
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关键路径与评价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关键路径与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3c64f1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d.png)
6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首轮建设单位名单[1],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中的197所优秀高职院校获准立项,开展为期5年(含2019年)的项目建设。
在正式启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顶层设计、厘清建设重点、确定实施路径并高效完成建设方案修订与任务书编制等工作是各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术语,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项目的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为了在2024年初接受验收时获得一个理想的验收结论,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谋划好未来4年的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
而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成立“双高计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下设有高于现有任何职能部门权限的“双高计划”建设办公室,并系统梳理优化现有内设机构,以完善组织体系。
其次,当机构健全了,就有了制度体系“废、改、立”工作建章立制的主体,如由“双高办”出台《学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明确部门和个人职责,出台奖励细则,区分承担项目与否的后果,也要区分做好做不好的奖惩;由人事处修订《学校职称评审办法》,对参与“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教职工在职称评审时予以倾斜;由教务处出台《学校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明确个人因参与“双高计划”项目建作者简介何世松(1979- ),男,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教授(南昌,330013);贾颖莲(1978- ),女,华东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教职成函[2019]14号),主持人:陈晓明、何世松、柳伟;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重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城轨交通供电专业‘校线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XJG-17-53-1),主持人:贾颖莲;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重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XJG-18-53-4),主持人:何世松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关键路径与评价指标何世松 贾颖莲摘 要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享受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呼唤顶层设计
![关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呼唤顶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9876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3.png)
关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呼唤顶层设
计
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指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方向的制定。
职业教育呼
唤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将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从宏观层面上推动职业
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呼唤顶层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和目标: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其发展
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 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建
立灵活多样的培养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
励和支持优秀教师的发展,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4. 教育资源和设施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职业教育
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产学研结合: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
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应该从定位、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
和设施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徐普平
![高职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徐普平](https://img.taocdn.com/s3/m/74d3e9a8b0717fd5360cdc32.png)
高职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徐普平(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3-0121-02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后,只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提高办学水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op-Level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Major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n Ac-counting Major of Tongling Polytechnic//Xu Puping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only by strengthening major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ca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nnotation be promoted. Through researching and practicing top-level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ajor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top-level design.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开展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开展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2fb7e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e.png)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开展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高职学校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设立的教育机构,其学生多为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学生。
在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为了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
开展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他们的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标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关于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素质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要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体系。
学校要建立起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服务。
这包括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双向选拔机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学院顶层设计
![学院顶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f5aa69f46527d3240ce033.png)
学院顶层设计
办学目标:正视价值取向,锤炼素质技能
培养目标: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
人才标准:正直,大度,善学,谦虚,有一技之长
办学理念:宽口径录取,重点培养打造,输送骨干专才办学定位:培养适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蓝领人才发展战略:创山东重点高职,争全国知名院校
教学理念:教学相长,理实并重
文化构思:博采众长,专家讲坛
校训:明德,砺能,务实,创新
校风:思想碰撞,技术交流
教风:与时俱进,启发引导
学风:虚心踏实,探索求真
学院精神:团结同心,拼搏进取
学院愿景:突出特点,均衡发展,办学生欢迎,社会认可,教职工安心的优秀的高职院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在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目标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作者简介]郭冬梅(1964-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江苏泰州 225300)[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37-03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教育政策对高校学生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工作的领域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工作内涵不断丰富。
当前,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渠道日益多样化。
“90后”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容易出现眼高手低、失落惆怅、自信不足、自律不够等问题,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加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会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有的甚至可能
在校园内被激化,学生工作的难度、强度明显增加。
新形势下,要想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招生就业态势,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学生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工程控制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工程设计理念,强调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从总体构想到具体实现,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
顶层设计作为现代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规划设计。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定位和学生工作理念,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
(2)注重资源整合的原则。
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学生工作资源,推进“三育人”“三全”育人工作。
(3)注重队伍建设的原则。
即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有利于稳定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学生工作者的成长。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工作思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是一种从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从人才培养全局的视角,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对高职育人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制定正确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的设计。
笔者针对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学生工作
顶层设计“123”的工作思路。
所谓“123”,具体包括:(一)“1”是坚持一个理念即坚持“大爱育人,以学生接受的教育引导学生发展,以刚柔相济的管理规范学生发展,以真诚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确保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
(二)“2”是理顺两大机制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机制是决定学生工作科学有序发展的两大核心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问题。
纵向上,学生工作二级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重心下移不够。
横向上,学生工作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职能的结合方式由于历史与理念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工作各自为政的领导体制,学生工作合力不够。
所以,我们要在纵向上深化学生工作的二级管理,推进三级管理,促进管理重心进一步向专业教研室下移;横向上在学校要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在体制上。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遵循的是教育部[2020]2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采取专职辅导员负责制、兼职班主任导学制。
实际上,这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应更加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新界定其工作职责,实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强化学生工作队伍师德、师能建设。
同时,要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重视
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的培养。
(三)“3”是明确三大重点的主要工作内容招生工作主要包括确定招生专业,制订分类计划、招生章程、招生简章、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方案及策略,明确目标责任分解,做好招生宣传,规范现场录取,确保录取率等内容。
就业创业工作涉及就创业教育、就创业管理、就创业指导服务、就业市场开发、协议就业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内容。
学生常规教育管理服务包括学、团、关工委口的相关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文明宿舍创建、先进班集体创建以及学生资助、奖惩等学生事务等工作。
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学生工作顶层设计的目标,必须做好队伍设计、平台设计、制度设计,学院内部的二级系统(分院和职能部门)、三级系统(系、科室),还应围绕顶层设计的核心目标,进行递归式的子系统设计,使全院上下学生工作的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体系,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
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常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简称“345”。
具体包括:(一)“3”是整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