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思维建模:城市的形成条件及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地理思维建模:城市功能分区区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地理思维建模:城市功能分区区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城市功能分区区位【典例赏析】(2019·辽宁高三期中)“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的视频形式。
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网红城市”借助短视拼的传播,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优化。
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2016—2018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
据此1-3题。
1.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有可能为①旅游景区②工业园区③商业中心④住宅小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①交通②地形③河流④资源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3.下列短视频的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该市的是A.公交站周围布满了共享单车B.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C.汽车在山岭隧道中穿梭D.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一模)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
2018年,佛山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即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
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不能他用。
读2018年佛山市五区土地面积统计图。
完成4—6题。
4.佛山市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最直接目的是A.提高城市化水平B.减少土地资源浪费C.保障产业发展空间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5.下列四区,“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小的是A.禅城区B.顺德区C.三水区D.高明区6.在城市发展中,对佛山市主城区(禅城区)“城市棕线”冲击最大的经济活动是A.工业B.农业C.房地产D.金融业参考答案:1.A 2.C 3.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从图中看,图中最右侧的上传量高值区有多条地铁经过,可能为商业中心;图中最东侧上传量高的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可能为旅游景区,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哪是工业区;住宅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图中上传量高的区域面积较小,不可能为住宅小区。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地理思维训练)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二课时)课标: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纲: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思维导图二、思维训练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的类型(1) 上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具有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3.作用(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
(2)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
4.工业地域的成因: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5.工业地域的分类(1)形成分类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b. 建设的工业地域。
(2)性质分类a.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成因(1)为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产生。
(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2.工业的地域联系(1)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2)作用: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3)发展动力:现代化的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
三、思维拓展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平原中腹 10.0%
滨海平原/丘陵 7.3%
三角洲平原 5.9%
分布特点:
平原地区多于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地区极少;
除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部位的
现象非常普遍;
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海外,在丘陵山地的城市大多趋于河谷,
9
也普遍临水 。
10
• 空间分布特征 • 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 城市偏集中纬地带
因子
1
2
3
4
5
得分
等级
样本 1
1
1
1
1
1
3
2
2
2
2
2
2
2.4
3
3
33Leabharlann 331.8
4
4
4
4
4
4
1.2
5
5
5
5
5
5
0.6
。。
。。
10
1
2
3
2
4
2.4
11
3
4
2
1
1
2
35
泰安市地域结构分析图
36
6
17
城市与地理位置
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事物之间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 有有利的结合与不利的结合的差别
城市地理位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要素的内涵非常丰富 • 要素的空间组合类型千变万化 • 政治、经济等要素在历史上多有变化 • 自然要素相对稳定,但也在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在历史过程 中是不同的
2
区域地理条件的作用
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城市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 有差异,地理条件起了很大作用
地理学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知识点可持续城市发展在地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旨在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以促进城市的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健康。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的过程。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以及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可持续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1.1 城市绿化与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绿化可以提供清洁空气和水源,减少热岛效应,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和保护城市绿地和自然生态系统。
1.2 公共交通与可达性: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个人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此外,公共交通的扩展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可达性,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性。
1.3 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城市发展需要降低能源消耗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通过采取能源节约措施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城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二、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组织和设计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建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活动。
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地理学中相关的知识点:2.1 混合土地利用:混合土地利用可以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混合在一起,减少交通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社交互动。
例如,将住宅、商务办公区和休闲设施相互融合在城市中。
2.2 城市密度与紧凑性: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密度,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消耗和通勤时间,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2.3 城市重建与再生:可持续城市发展需要重建和再生旧有的城市区域。
通过旧城区的更新,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并促进社区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是城市内外的自然和人为环境要素所构成的整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总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初中地理教育中,对于城市发展的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集聚、产业繁荣、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的人居聚集地,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2. 城市的形成条件:通常是在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
3. 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聚居点、城堡、城镇、城市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4. 城市规模的衡量:常用的指标有人口、面积、人口密度等,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最常用指标。
二、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区划1. 城市的布局形式:可以是径向型布局,即以市中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布局;也可以是环形型布局,即城市呈环形分布。
2. 城市的功能区划:城市通常会分为中心城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交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应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三、城市化进程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2.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口因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城市化的优势和问题:城市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等优势,但也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四、城市的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 城市的发展问题:城市的发展往往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五、城市的规划和建设1. 城市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布局和设计,旨在使城市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和良好的环境质量。
2. 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聚集地区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地理教案城市的发展与可持续性
地理教案城市的发展与可持续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2.了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3.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培养学生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2.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培养学生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教科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件: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城市的发展是怎样的?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回答,导入城市的发展与可持续性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展示几个城市的案例,如新加坡、哥本哈根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城市的改善和环境的保护有什么作用。
4.讨论(20分钟)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你认为你所生活的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为什么?5.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的发展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展望未来,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城市居民应如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写一篇小论文。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城市中观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
七、板书设计-城市发展背景-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了解了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影响因素,熟悉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提高了他们对城市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思维建模:工业区位选址及工程建设不同时期因素(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地理思维建模:工业区位选址及工程建设不同时期因素(附:典题精练及解析)不同尺度工业区位的选址【典题精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人口密度77.7人/平方公里,黑土面积占世界黑土面积的40%,粮食出口2680万吨,占乌克兰粮食总产量的43%,被称为“欧洲的粮仓”。
乌克兰煤、铁、锰、镍、钛等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基辅、白教堂、文尼察等地设有多所农业大学和农业技工学校,1991年从前苏联独立以来,受国内政治和国际形势影响,其经济状况一直不稳定,2015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白教堂市建立了以食品加工和农业机械为主的工业园区,希望借此提升当地制造业。
(1)判断乌克兰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6分)(2)说明乌克兰发展农业机械制造区位优势。
(8分)(3)分析在白教堂设立食品加工和农业机械为主的工业园的条件。
(8分)参考答案1.(1)以平原(山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林牧业主要分布于山地地区(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矿产资源丰富,为农业机械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重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人均收入较低,劳动力廉价(3)地处乌克兰中部,周边地区农产品丰富,为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农业大学和技工学校众多,农业加工技术人才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首都基辅,水陆交通便利;政府支持,政策条件好【解析】整体分析:根据材料中信息,粮食产量大,说明耕地面积广阔,耕地分布在平原地形区。
农业机械发展,适宜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材料中显示,乌克兰具有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重工业发达等条件。
(1)乌克兰地形以平原为主。
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的粮仓”,说明耕地面积广阔,耕地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
(2)乌克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根据材料,乌克兰矿产资源丰富,为农业机械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重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
人均收入较低,劳动力廉价。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选修4: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解析(一)聚落1、聚落的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淘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演化。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为单位的聚落是纯粹的农业村社。
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出现了居民不直接依靠农业营生的城市型聚落。
但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乡村聚落始终是聚落的主要形式。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广泛发展,乡村聚落逐渐失去优势而成为聚落体系中的低层级的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点,只有极少数是游动性的。
聚落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组成,规模越大,物质要素构成越复杂。
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异。
例如,婆罗洲伊班人的大型长屋,中国闽西地区的土圆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中亚、北非等干燥区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游牧地区的帐幕等,都是比较特殊的聚落外貌。
2、聚落的分类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它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
历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团聚型,开发较晚的区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
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条件不同而存在多种平面形态。
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向决定着聚落的性质。
乡村聚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农业,习惯上称为乡村。
城市聚落经济活动内容繁多,各种经济活动变量间的关系,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征和性质。
(1)乡村聚落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
政策优惠 基地,成为云南乃 贫乏,管 速发展
至大西南对外开放 理薄弱
的前沿
[2015·上海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 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 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1)~(2)题。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
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 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 吗?
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 世纪 90 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是不可避免 的吗?
不是。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产业升 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如果在发展之初 或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及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会大 大减少问题的产生。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练
考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优势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图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市化水平高:20世纪年代,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现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市基础设
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加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起步晚,发展快
市化水平低: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
市发展不合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本)
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
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原因
影响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表现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
通,文化,观念等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资料
专题二:工业知识框架1.工业的区位含义2.工业的区位因素4.工业区位选择(分析)的基本原理——重要考点5.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工业分散)6.产业转移7.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8.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山西为例9.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要考点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总结:①工业集聚的可持续意义: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2.减少运费和能耗,减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②工业分散的可持续意义:1.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2.避免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③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调整工业布局,减少工业集聚造成环境问题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4.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5.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6.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合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④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1.培育相关服务性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化工业小区模式,产生规模效益2.加强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杜绝恶性竞争3.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造自主品牌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1.美化自然环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2.加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建设3.加强科技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4.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品牌效应⑥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进行清洁生产煤-铁-钢煤-电-铝煤-焦-化⑦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1.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晋煤外运能力2.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输焦炭,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⑧山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1.围绕主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促进产业升级2.延长产业链,形成三条产业链⑨山西环境治理可持续措施:1.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4.参考德国鲁尔工业区第5、6观点⑩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3.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高能耗产业比重4.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约用能例题 2. 读下列材料,判断我国加工工业以__________型为主,要改善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主要措施有哪些?材料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训练(含解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选择题(2021·河北衡水中学月考)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第1—3题。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β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经济结构失调;由于β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第2题,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第3题,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
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与此符合。
【答案】随着工业产出占总产出比重的提高,会有更高比重的人口集聚于城市,与工业化发展形影相伴的是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快速扩张,这些行业的扩张导致更多人力资源直接从一、二“产业部门”转移到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
下图表示美国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第4—6题。
4.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点是( )A.工业化早于城市化B.工业化晚于城市化C.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D.城市化促进工业化5.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带来人与资本的一次集聚,主要集聚在( )A.东北沿海B.五大湖沿岸C.墨西哥湾沿岸D.太平洋沿岸6.城市化2阶段,工业发展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人与资本的二次集聚,其主导工业是( )A.资金密集型B.劳动力导向型C.资源密集型D.技术导向型【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美国城市化1阶段,是工业化带来人与资本的集聚。
高考地理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规律方法]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①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②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①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
③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④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
⑤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高三地理百题建模形成的模板汇总精编版
高三地理百题建模形成的答题模板汇总1.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城市刚开始建立的因素)答题模板: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军事、宗教。
2.城市分布特征的一般模板:①分布不均②城市多沿海、沿河、沿交通线、沿山麓地带分布。
3. 评价内河航运是否发达的答题模板:评价要分有利、不利两方面区分析。
主要从①流量大小及流量是否稳定②流速是否平稳③通航里程长短④通航时间长短⑤沿岸经济是否发达等五方面去分析。
★内河航运发达的优势条件的模板是:自然:①流域内降水多且降水均匀,所以流量大,流量稳定(流域面积大,流程长,支流多,所以流量大,流量稳定)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落差小,流速平稳③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河道不易淤积,通航里程长;④流域内气温高,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⑤河网稠密,水运四通八达。
社会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众多,运输量大。
★内河航运不发达的原因答题模板是:自然:①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②地势起伏大,落差大③河流短小,流量小,流速快④河流含沙量大,通航里程短⑤结冰期时间长,通航时间短。
社会经济:①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小②河流流向与物流方向不一致。
4.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答题模板:自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水热丰富③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邻近海洋,交通便利④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⑤政策支持。
5.某地大力发展(引进、推广)某种产业(植物)理由的答题模板:可行的理由答题模板:①对照这种产业(植物)所需的条件,该地具备了哪些条件。
②发展这种产业(植物)给该地带来哪些好处。
例如:西双版纳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可行理由:①西双版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市场需求量大。
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城市形成的条件
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是村落或⽥园聚落的对称.城市在狭⼩的地域上集中了⼤量⾮第⼀产业⼈⼝,居民以从事第⼆、第三产业为主;城市是其周围地区从事社会、经济、⽂化、政治等活动的中⼼.拉采尔在《⼈类地理学》中曾指出:“城市是⼈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城市是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类集聚的⼀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定的空间范围.但是它⼜是⼀个地域的实体,成⽴于⼀定的地域上,为地域的⼀个点,或中⼼,所以地域的⾃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社会发展对城市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城市是由于⼈类社会⽣产的发展,社会分⼯的发展(⼿⼯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在奴⾪社会开始形成的(当然也有些地区到封建社会才有城市的出现).因此,城市不是产⽣于⼀切社会阶段⽽是产⽣于⼀定的社会阶段中.只是由于⽣产发展了,⽣产者⽣产的东西⾃⾷⽽有余,可以供给别⼈⾷⽤,因此有了剥削者的出现,使剥削者有可能不劳动⽽群集于城市中;同时由于⼿⼯业和农业分离的结果,⼿⼯业者可以脱离⼴⼤⼟地⽽集中于城市⽣产,⽽⽣产者也有多余的物品需要互相交换时,才有城市形成的必要物质基础.城市是⽣产发展的产物.它随着⽣产的发展⽽发展,随着⽣产的变化⽽变化.每个时代的⽣产⽅式决定着该时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所以我们对“城市”的含义必须根据各个时代⽣产⽅式的特点,即⽣产的特点来理解.由于每个时代和社会的⽣产⽅式不同,每个时代和社会的城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性质和作⽤.不同社会不仅城市形成的条件不同.城市的规模、内部结构、城市布局也都不同.这是由于社会⽣产⼒⽔平、技术发展、运输状况以及社会需要决定的.古代的城市发⽣于世界古代的⽂明发祥地区.最早的城市雏型可以说是耕地城市,在城垣之内,耕地牧场并存,⽽它们往往超过宅地和家屋的⾯积.如我国发掘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殷代城市遗迹,埃及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都卡芬遗迹,均有简单的围壁,内部为简略宅地及⼤⽚耕地.随着⽣产⼒发展⽔平的提⾼,⼈们有可能建造⼤城市,于是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发⽣了根本变化.我国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周王朝,就有计划地建设了都城,城市中商业和⼿⼯业相当发达.在《周礼》《考⼯记》中有“匠⼈营国……⾯朝后市”的记载.所谓“国”便是都城,“⾯朝”就是前⾯为宫殿,“后市”则后⾯为市场.这是我国有计划地建设都城的开端.后来发展到洛阳、长安等古代闻名于世的,规模巨⼤、规划井然的⼤城市.从欧洲看,到15世纪末,许多城市尚不具备⼤城市的规模,城市仍带有半农、半牧的性质.当时德国的法兰克福、莱⽐锡等城市内尚住有⼤量牧民,晚间将牲畜赶⼊城内以⾄室内.产业⾰命以后,由于⼯业的飞速发展,⽣产⼒空前提⾼,使世界城市⾯貌发⽣了根本变化.城市的规模扩⼤,城市内部也产⽣了明显的地区差异,现代城市规划也随着发展起来.在世界上才有可能形成象伦敦、巴黎、纽约、波⼠顿、芝加哥、东京、莫斯科等等的⼤城市.从美国城市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状况.美国从1625~1850年只有24个2500⼈以上的中⼩城市,没有⼀个10万⼈以上的城市.当时运输⽅式是马车与⽔运.这24个城市绝⼤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沿湖地带,都是⼀些商业城市.只是1800年以后由于沿瀑布线地带的城市利⽤瀑布作动⼒才发展起具有⼯业性质的城市.由于1830年后铁路的敷设,⼯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逐渐向内陆发展.到1850年2500⼈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236个,⽽且出现6个10万⼈以上的城市.但城市多为港⼝或者铁路枢纽.1880年以后,随着煤、铁矿的开采,欧洲、亚洲移民的⼤量移⼊,以及铁路⽹的逐渐形成(1890年总长度达26.3万千⽶),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量⼯业城市,2500⼈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939个,10万⼈以上城市达20个,纽约⼈⼝已超过100万,芝加哥、费城也向百万城市发展.1910年以后(尤其是1920年开始利⽤汽车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处于暴涨的时代,2500⼈以上的城市2262个,10万⼈以上的城市达50个,已有3个百万⼈以上的⼤城市,洛杉矶、底特律也都向百万城市发展.同时还形成了⼤城市地域和⼤量卫星城市.到1940年,由于飞机的利⽤和直升飞机的普及,2500⼈以上的城市已达3464个,10万⼈以上的城市达92个,百万⼈⼝以上的城市已有5个.2.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些政治事件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甚⾄对某些城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巴西1889年成⽴共和国时宪法规定要在⼽亚斯州建⾸都.1956年才开⼯在荒⽆⼈烟之地建⽴⾸都巴西利亚.1957年时巴西利亚⼈⼝仅1.2万⼈,1960年国家机关正式迁⼊,使⼈⼝增到14万,1980年⼈⼝跃增到41万.我国海南省的通什镇,解放前还是⼀⽚⾼⼭密林、荆棘丛⽣、野兽出没、⼈烟稀少的⼭⾕.解放初该地也仅有⼏间茅草房.1953年黎族苗族⾃治州政府决定迁此后,⼈⼝开始迅速增加.现在城区⼈⼝已达3.4万⼈;加郊区⼈⼝已达4.3万⼈.3.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交通是地区联系和物资交流的重要⼿段.重要城市皆为交通枢纽,并以交通⽹使它与腹地联系起来.交通建设可促使其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例如⼆连浩特,原为⼀荒村,建国后由于北京⾄乌兰巴托铁路的建设,使它成为中蒙边界的重镇,并设市制,现在⼈⼝已达7万⼈.再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与墨西哥接境处有⼀条90号公路,未建公路前只有铁路,从公路建设后铁路运输的作⽤⽇益衰退.格朗特⾥18世纪末曾是铁路上的⼀个运输基地,⼈⼝曾经达到3000⼈.随着公路建设,铁路运输受到严重打击,1950年⼈⼝降⾄400⼈,1980年仅有40⼈了.4.⽂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类的⽂化活动,往往也能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宗教活动,使世界形成许多宗教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成⽥(⽇本)、伊斯坦布尔、布达加雅(印度)等等.教育科技也可以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英国的剑桥、⽜津,美国的普林斯顿,⽐利时的卢旺等均为著名的⼤学城.⽇本的筑波,苏联的普希诺,美国的硅⾕,法国的南法兰西岛科学城等均为世界著名的科技城.历史古迹,旅游胜地等等都可以促使城市形成和发展.(⼆)⾃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然条件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然基础.社会需要⽽发展城市,⽽城址⼜往往选于⾃然条件优越、符合社会需要的地点.1.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地质条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固体基础.岩⽯裸露处不便于城市的建设,岩⽯风化形成的砂、砾、粘⼟层便于⼈类活动和城市的发展.⼀般城市的发展,建筑结构等都受地质务件的制约.例如建筑物层数,⼀层地基承压⼒要求为 7.5~10吨/⽶2,四层以上者要求25吨/⽶2以上.不同基础地质地基的承压⼒差别很⼤,如沿海地区淤泥仅4~10吨/⽶2,细砂(湿、中、密)为12~16吨/⽶2,碎⽯(中密)40~70吨/⽶2,粘⼟(固态)为25~50吨/⽶2等等.因此,地质基础好对城市建设有利.当然,地质基础不好的地区,也可以根据需要建设超过地质承压⼒的建筑物,但需要投⼊⼤量打地基的经费.地质条件在⽣产⼒低下的情况下影响较⼤.例如,⽇本建设平安京(现京都)时,当时建有左、右对⽴的⼆京,然⽽,左京很快就衰落荒废.这与其地基由腐殖粘⼟组成,⽔质恶化,排⽔困难等因素有⼀定的关系(当时受⽣产⼒⽔平限制,⽆⼒改良⽔质和排⽔).所以后来京都发展主要向由花岗岩风化的沙⼟地的东北部扩展. 2.地形与城市的形成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地势平坦便利市域扩⼤,利于各种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农业.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区.如我国的上海、北京、⼴州、汉⼝等.世界上的⼤城市,如纽约、伦敦,柏林、巴黎、东京、芝加哥、莫斯科、加尔各答等也皆位于平原区.据沈汝⽣1937年统计,当时中国有193个5万⼈以上城市,其中90个分布于平原区,83个分布于丘陵地区(⼆者占全国城市的90%).但是,热带国平原地区潮湿,⽓温⾼,不适于⼈类居住,⼈⼝和城市则主要分布于⾼原或⾼⼭地区.如厄⽖多尔的⼈⼝3/4以上居住在平均⾼度2500⽶以上的⼭间盆地.世界著名的⼤城市墨西哥城1979年达1475万⼈,就位于2356⽶的⾼地上;⼈⼝432万(1980年)的波哥⼤城位于2640⽶的⼭间盆地中.在两种地形的接合点上,也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因为平地与⼭地之间,便利交通,⽽且不同地区产品的差异,易形成贸易中⼼.⽇本的东京、⼤版、名古屋都位于台地与平原的接合点上.另外,⾕⼝或者溪⼝地带也利于城市的兴起.张家⼝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原的交接点上,很早就形成货物集散中⼼.3.⽓候与城市形成从世界来看,⼤部分城市,尤其是⼤城市多位于适于⼈类⽣活的温带地区.⽓候条件往往影响城市性质.⽇本的⼤阪,英国的兰开厦成为世界早期著名的纺织⼯业城市,与当地⽓候条件(温暖,多⾬,空⽓湿度⼤等)有⼀定的关系.城市的⼩⽓候对于城市发展也有重⼤影响.例如西欧的城市多受西风影响,⼤城市扩展时多向西⽅发展,处于“上风带”不易受⼯业烟尘和污染物影响.以伦敦为例,市区西部多为上流住宅,市区东部多贫民区.4.⽔与城市形成城市形成与发展和⽔的关系颇深.河畔、湖滨及海岸带都是利于城市形成的地区.河流历来就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且⼜是⼯业⽤⽔和饮⽤⽔的最好源地,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河⼝处往往形成肥沃的三⾓洲,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上海、⼴州、天津,印度的加尔各答,美国的新奥尔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本的东京、名古屋、⼤阪等都位于三⾓洲上.河流渡⼝和要津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天津、武汉、南京等,英国的剑桥,德国的法兰克福皆形成于渡⼝处.早期由于英国经济重⼼在东南部的太晤⼠河两岸,商品贸易多渡此河,河⼝⾯海呈喇叭⼝形,恰好伦敦附近狭窄,成为最好的渡⼝,使交易荟萃,商务渐盛,终于使伦敦形成⼀个重要城市.⼤湖泊也利运输业的发展,湖滨⼜是⽔陆运输重要的交接点,有利于城市发展.如美国的芝加哥(密执安湖)、德卢斯(苏必利尔湖),⽇本的⼤津(琵琶湖)、我国的岳阳(洞庭湖)、九江(鄱阳湖)、⽆锡(太湖)等等皆受湖泊之利.在海岸带(尤其岩⽯海岸具有优良港湾的地区)以及在⼤河⼊海⼝的沿岸地区都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上海、⼤连、青岛、泉州、福州、汕头、⼴州,美国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本的东京、⼤阪、横须贺、佐世保等海港城市都属此类城市.在海峡和运河的两端也有利于城市的兴起,例如直布罗陀和丹吉尔(直布罗陀海峡),苏伊⼠与塞得港(苏伊⼠运河),巴拿马与科隆(巴拿马运河)等城市皆属此类.总之,⽔对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影响也是多⽅⾯的.5.矿产与城市产业⾰命以后,某些⼤的矿物产地迅速发展成为新建的⼯业城市.在矿产资源中,最早⼤量利⽤的是煤炭.我国的⼤同、鹤岗、鸡西、抚顺、开滦、阳泉、淮南、淄博等都是重要煤炭⼯业城市.英国的五⼤⼯业中⼼区,除伦敦地区外,其余四个均是由煤炭基地发展起来的:第⼀,中部的⿊乡,以伯明翰、曼彻斯特为代表;第⼆,北部以哥拉斯哥、爱丁堡为代表的苏格兰低地;第三,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第四,威尔⼠东南部的加的夫地带.其他国家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也很多,如原苏联的库兹巴斯、顿巴斯等.以铁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如巴西的见奥⾥藏特;我国的鞍⼭、包头、攀枝花等.另外,南⾮的⾦伯利以产⾦刚⽯闻名于世,约翰内斯堡以产⾦著称;伊朗的哈尔克以盛产⽯油⽽兴起;我国⼤庆原为“北⼤荒”的⼀个⼩居民点,开采⽯油后,现已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油⽥和重要的⽯油化⼯城市.此类例证之多,不胜枚举.但是在矿产地发展起来的城镇,⼀旦矿产耗竭,城镇有可能逐渐衰落下去,澳⼤利亚西部的⾦矿城市,就是如此.⼤庄家9pm52014-1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思维建模:城市的形成条件及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附:典题精练及解析)城市的形成条件
【典例赏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东南部滨海平原上美丽城市,托伦斯河横贯市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3℃,最冷月平均气温11.1℃。
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
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沿海, 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月平均气温从19℃到30℃,夏季风从6月到9月,给这座城市带来一多半的年降雨量。
材料二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1)试分析阿德莱德与加尔各答两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有哪些?(6分)(2)说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分析该国种植该作物的有利条件。
(6分)
(3)印度大量移民迁往澳大利亚,对迁入地有何影响?(4分)
【答案】
(1)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2分);阿德莱德为地中海气候,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2分);都有河流流经,为城市提供水源(2分);位于沿海,港口优良,海运便利(2分)。
(2)水稻(2分)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平坦(2分);土壤深厚肥沃(2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分);有河流流经。
灌溉水源充足(2分);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2分);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
(区位有利条件答5点即得10分)
(3)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2分);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易产生环境问题(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比较分析。
(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河流和气候及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工农业等方面分析。
(2)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因素主要从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等方面分析,但可能给迁入地的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压力。
从不同尺度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典题精练】
(2019·潍坊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开采方式粗放。
山东钢铁集团在2016年11月14日获得了塞拉利昂北部最大铁矿100%的所有权,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
随着铁矿开发、钢厂生产以及港口、公路、铁路专线、供电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当地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
山东钢铁集团在塞拉利昂受到当地民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成为中塞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
下图示意塞拉利昂铁矿及城市分布。
(1)从矿业生产的特点说明2016年以前北部铁矿区环境恶化的原因。
(2)山东钢铁集团入驻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
(4)有人建议,将钢厂搬迁到佩佩尔,你是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答案
(1)私营小企业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修建港口、公路、铁路专线等基础设施,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科学;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
(3)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有效抵御国际风险;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4)赞成:靠近海港,便于出口产品;当地市场需求量大;用铁路运输铁矿石非常便
利;佩佩尔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反对:距原料地远,增加运输成本;加剧城市和海洋污染;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区域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山东钢铁集团入驻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可以从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科学、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回答。
(3)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从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回答。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不赞同都可以,赞同可以从佩佩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等方面回答。
不赞同可以从距原料地远、加剧城市污染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