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教案
《外科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章第一节第二节•教案背景与目的•第三章概述•第一节:外科感染•第二节:创伤与战伤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估与反馈教案背景与目的课程背景《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各种手术操作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手术基本操作和技能,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手术缝合、止血等。
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针对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缝合进行深入讲解,是外科学学习的基础内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手术器械;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手术缝合操作。
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三章概述包括外科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基本原则等。
外科学基本概念和原则常见外科疾病及其治疗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围手术期处理涵盖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介绍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切口、止血、缝合等。
阐述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措施,包括病人的准备、麻醉选择、术后护理等。
第三章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建议01020304认真听讲多看多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阅读第一节: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概述外科感染定义外科感染分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常见外科感染类型及特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疖痈丹毒急性蜂窝织炎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诊断原则治疗原则第二节:创伤与战伤创伤定义创伤分类创伤评估030201创伤概述包括擦伤、挫伤、切割伤等,处理原则为清创、止血、包扎、预防感染。
软组织损伤包括肝脾破裂、胃肠破裂等,处理原则为积极抗休克、手术治疗为主。
腹部损伤处理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注意预防并发症。
骨折与关节脱位颅脑损伤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处理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胸壁完胸部损伤0201030405常见创伤类型及处理原则战伤特点及救治策略战伤特点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感染率高。
救治策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等;及时清创、预防感染;重视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普外科业务学习之外科感染
⒊外科应用抗生药物的原则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疖、痈、蜂窝织炎、破伤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面授, 启发互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 时间分配
第一、二学 时
25 分钟 25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第三、四学
① 炎症好转 ② 局部化脓 ③ 炎症扩展 ④ 转为慢性炎症 二 特异性感染 各种特异性感染有各自特定的病理表现,在具体疾病中 分别介绍
分 类 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
一 按病菌种类和性质分类: ⒈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性 由化脓性致病菌引
起、组织坏死化脓、致病菌可以是单一的或是多种的; 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 ⒉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有特定的致病菌、特定的致病机理、特定的病理变 化、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 按病程分类:⒈急性感染:3 周以内 ⒉慢性感染:2 月以上, 在某些情况下又可以急性发作
普外科业务学习之外科 感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毕节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业务学习
2013 年
第 学期
老师姓名:邢贵黔
职称:副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中 课程 文
外科学
选用 教材
卫生七版
外科学
授课 时数
释放、炎症细胞的浸润 ,局部炎症反应→ 组织充血、 水肿、渗出和坏死 →红、肿、热、痛
同时部分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 身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tory respone syndrome
安医大外科护理学教案07外科感染概述、浅部感染、手部感染
特异性感染(SPeCifiCinfection)
(二)按病变进程分类
「急性感染:病程多在3周以内。
V亚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到2个月之间。
1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的感染
(三)按发生情况分类
原发性(立刻)、继发性(24小时后)、条件性感染、双重感染、
目标4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指导自学
教学
资源
教材、多媒体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上课地点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
课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媒体
诊断性评价: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组织教学:考勤
展示教学目标:1、2、3、4⅛›5、6
目标1、2、3、4外科感染概述
什么是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特点:
一、外科感染分类:
(一)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外科护理学教案
第讲
课题
外科感染概述、浅部感染、手部感染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1、简述外科感染的病因、病理及病程演变
2、叙述外科病人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
3、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及预防宣教
4、说出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
5、比较常见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特点及护理
6、说出手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占
难点
交叉感染、医院内感染
二、病因
1、致病菌
2、人体抵抗力下降
3、感染途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双手
三、病理生理
(一)感染后的炎症反应(略)
(二)感染的转归
田、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一)局部表现
《教案外科感染》课件
《教案外科感染》PPT课件第一章:外科感染概述1.1 外科感染的定义介绍外科感染的定义,明确外科感染是指在手术或创伤后发生的感染。
1.2 外科感染的原因讲解导致外科感染的各种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侵入。
1.3 外科感染的重要性强调外科感染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等。
第二章:外科感染的分类2.1 表浅性感染介绍表浅性感染的特征,包括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
2.2 深部感染讲解深部感染的特点,包括器官和组织的感染。
2.3 系统性感染介绍系统性感染的概念,包括全身性的感染症状。
第三章:外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3.1 手卫生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洗手和手消毒的步骤和技巧。
3.2 器械消毒讲解器械消毒的方法和重要性,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患者管理介绍如何管理外科感染的患者,包括隔离措施和抗生素的使用。
第四章: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4.1 诊断讲解外科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4.2 治疗介绍外科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引流手术和支持性治疗等。
4.3 外科感染的特殊情况讨论特殊情况下外科感染的处理,例如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治疗。
第五章:外科感染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表浅性手术感染分析一个表浅性手术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5.2 案例二:深部器官感染分析一个深部器官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5.3 案例三:系统性感染分析一个系统性感染的案例,包括感染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六章:常见外科感染疾病6.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介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疾病,如毛囊炎、蜂窝织炎等。
6.2 器官感染讲解常见的器官感染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6.3 深部脓肿介绍深部脓肿的定义和常见部位,如髋关节脓肿、脑脓肿等。
第七章:外科感染并发症7.1 感染性休克讲解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和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7.2 器官功能障碍介绍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和处理方法。
外科感染教案幻灯
②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一)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休息 2、外用药 3、物理疗法(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4、手术治疗
(二)全身疗法:
1、支持疗法:
①休息 ②加强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C.B. ③降温 ④输血、输液、输蛋白 ⑤免疫疗法 ⑥糖皮质激素治疗
2、抗菌素治疗 3、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 4、中医中药康复理疗
39
痈的切面(黄色为浓液)
切口长度稍超过炎症范围, 深达筋膜, 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41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 病因、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
急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易扩散, 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
致 病 菌 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 ↓ 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休克、肾衰、呼衰、心衰等
(二)辅助检查(Assist examination ):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肝功、 肾功、蛋白、免疫、等
2、影象学检查: B超、 X线、CT、MR等 3、诊断性穿刺—深部脓肿
五、治疗(Therapy):
2、链球菌(Streptococcus):G+ 产生溶血素、透
明质酸酶、链激酶。易引起蜂窝织炎、丹毒。脓液特 点: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3、大肠杆菌(colibacillus):G- 是肠道、胆道、泌尿系
感染的最常见细菌。脓液特点:稠厚、有粪臭味。
4、绿脓杆菌(Bacillus pyocyaneu):G- 常引起烧伤创面 感染或继发性感染。脓液特点:淡绿色、有特殊的甜 腥味。
外科护理感染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外科护理感染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常见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 熟悉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措施。
- 了解外科感染的护理原则和护理程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外科感染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 培养学生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
五、教学重点:1. 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病原体。
2.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措施。
3. 外科感染的护理原则和护理程序。
六、教学难点:1.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 外科感染的护理措施和感染控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外科感染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病原体:- 外科感染的定义: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 外科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和病程分为不同类型。
- 常见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
3. 外科感染的诊断:-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 体格检查:观察局部和全身症状。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第二课时1. 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 加强患者管理,注意个人卫生。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加强感染控制工作。
2. 外科感染的护理原则:-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外科感染及预防教学设计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增强免疫力。同时,可根据 患者情况使用免疫增强剂。
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源
术后感染的监测与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评 估可能的感染迹象,如发热、红肿、疼 痛等。
VS
感染源的控制与处理
一旦发现潜在感染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 行控制和处理,如局部清创、更换敷料、 使用抗菌药物等。同时,要对感染源进行 追踪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切口深部感染
多因术后早期切口深部血肿、死腔或 坏死组织引起,表现为术后3~5天体 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切口疼痛加 重,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并可出现波 动感。
肺部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
肺部感染
包括肺炎、肺脓肿等,多由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 困难、体温变化、咳嗽、咳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改变等。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
02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合
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03
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减少耐药
性的产生。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及免疫力提升
营养评估与补充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补充蛋白质、维 生素等营养素。
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并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 环境。
术中无菌维护
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手术区域和手术器械。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01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合理选用抗菌
11外科感染教案(外科学K)
3.疖、痈、机型蜂窝织炎、丹毒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脓毒症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5.抗生素应用原则。
重点△
难点○
疑点◎
1.外科感染的定义、特征、病因、转归、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常见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3.掌握手部感染的表现及预防。
厦门医学院教案
题目
外科感染
总学时
理论____2实践______
课程
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教学
对象
专业:___临床医学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教学
目的
要求
1.外科感染的定义、特征、病因、转归、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3页厦门医学院
课堂提问
1.简述外科感染的定义及分类
2.简述脓毒症的定义
3.什么是机会性感染
第1页厦门医学院
教案附页
2.浅部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疖
2)痈
3)急性蜂窝织炎
4)丹毒
5)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1)甲沟炎和脓头指头炎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3)掌深间隙感染
4.。脓毒症
3)外科感染除了具备红肿热痛的表现,还有全身脏器的改变。
4)外科感染可以从局部表现着手,辅助血常规、超声、CT、必要时手术探查,而病原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最可靠依据。
5)外科感染应该以外科治疗为主,辅以抗生素治疗
6)破伤风是是葛兰氏阳性芽孢菌,厌氧菌,临床特征是全身的肌肉痉挛,表现为全身的角弓反张,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第九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学教案
[感染的转归]
炎症局限,吸收:人体抵抗力强、有效治疗 炎症扩散:致病菌毒性大量多、人体抵抗力↓ 转为慢性感染:致病菌毒性与人体抵抗力处
相持状态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外科护理学
第十二讲 主讲教师:王 艳
1、局部表现: 典型征象 2、全身症状:
发热 头痛、腰背痛、乏力纳差、出汗心悸等不适 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感染
性休克
3、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4、特异性表现
[诊断要点]
局部、全身症状体征 W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分泌物或血
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处理原则]
局部处理:
患部制动抬高、局部用药、理疗、手术等 全身治疗:主要包括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 的
化脓性感染
浅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
护 理:
三、丹 毒
定义:
由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及其网状淋 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多好发于面部、下肢。 口腔溃疡、鼻窦炎、足癣易引起反复发作。
护理要点:
➢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予被动活动 ➢ 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防治口咽炎、足癣等 ➢ 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第四节 全身性感染
定 义:
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 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 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1、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应如何护理?
二、急性蜂窝织炎
定义: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 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特点——不易局限,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临床表现:
局部:
浅表—局部症状明显;深部—肿胀和深压痛
全身:症状明显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电子教案:外科感染.doc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课程教案
(供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签名:
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5.治疗:
(1)中医内治;
(2)西医药物治疗;
(3)外治:10分钟,结合图片,着重讲解痈的切开排脓原则。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管炎
多媒体
1.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特点;3分钟,结合病例图片讲解,认识疾病特点。
2.病因病机
(1)中医:
(2)西医: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1)中医内治:
(2)西药:3分钟,简要阐述。
5分钟,结合图片,从局部和全身两方面讲解4分钟,从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阐述。
5分钟,重点讲述治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感染》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外科学
任课教师易坚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2、熟悉脓毒症及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4、掌握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5、了解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破伤风的临床、预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外科感染的发生和防治原则,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及全身性外科感染的诊断与处理,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处理。
2、难点:外科感染的病理,掌深间隙感染的诊治。
3、疑点:破伤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教学方法设计:
1、从感染的概念引出课题。
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应用多媒体将授课的纲领及主要内容反应出来。
1、外科感染概论
(1)外科感染的分类
(2)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
(3)病理
(4)临床表现
(5)诊断
(6)预防
(7)治疗
2、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1)疖
(2)痛
(3)皮下急性蜂窝组织炎
(4)丹毒
3、手部化脓性感染
(1)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3)掌深间隙感染
4、全身性外科感染
5、有芽胞厌氧菌感染:(1)破伤风(2)气性坏疸
6、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六、小结:1、外科感染概论中的感染发生和防治原则
2、脓毒症及菌血症的诊断与处理
3、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处理
七、课外作业:
1、疖和痛的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痛的局部处理?
2、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化脓性深间隙感染的切口设计?
3、破伤风的鉴别诊断?
八、教学体会:
从感染—外科感染—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性外科感染——有芽胞厌氧菌感染——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为主线进行教学,能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