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合集下载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大团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规范》,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我校校本课程设置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确保各级课程课时设置。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 课程实施:(1)各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地方课程计划和校本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数。

(2)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无故调课。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批准后方可调课。

(3)艺术、体育、地方与学校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兼课教师要按时上课,备课、听评等相关材料齐全,不得随意换作其他课程使用。

(4)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三、教师管理与培训1. 教师管理:(1)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2)每个学科组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教师应积极参加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2. 教师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1)定期对课程设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 课程改进:(1)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置、实施进行改进。

(2)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大团中学教务处负责解释。

3. 各部门、教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小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开发与实施,确保校本课程质量。

三、管理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4.严格课程实施过程,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四、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应以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资源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程序:(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教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课程开发方案。

(3)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评审,确定课程开发项目。

(4)教师根据评审意见,对课程开发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学校对课程开发项目进行审批,正式立项。

3.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内容:(1)课程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2)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3)课程实施方法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课程评价科学,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五、课程实施1.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事项。

2.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3.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六、课程评价1.学校应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课程目标达成度。

(2)课程内容质量。

(3)课程实施效果。

(4)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怎么写评价对象:XX学校管理制度评价标准:根据学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实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制度的设立、执行、监督和改进等方面。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设立1. 学校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之间是否相互配套,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2. 制度的科学性:制度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校的管理需求,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制定是否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是否考虑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管理问题。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1. 制度的实施效果: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实现管理目标,是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2. 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能够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遵守,是否存在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偏差的情况。

3. 制度的执行监督:制度的执行是否得到有效监督,监督机制是否健全,监督者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监督1. 制度的监督机制: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监督机制,监督机构是否独立公正,监督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 监督效果评价:监督机制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是否能够促进制度的落实和改进。

3. 制度监督的完善性:学校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监督盲区和监督薄弱环节,是否能够全面监督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进1. 制度改进机制:学校是否建立了制度改进机制,是否规定了改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否给予改进者相应的激励和支持。

2. 制度改进效果评价:制度改进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解决管理问题,是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制度改进的进程:学校管理制度改进的进程如何,改进措施是否得到及时实施,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评价结论: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评价,总结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课程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和需求,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学生管理制度1. 学生参与原则(1)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自主选择校本课程。

2. 选课制度(1)学校每年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校本课程目录,并公布于学校网站。

(2)学生在了解课程内容和要求后,可自主选择课程。

(3)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学校将正式开设该课程。

3. 课程实施与评价(1)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教学。

(2)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

4. 课程管理(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

(2)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培训等问题。

(3)学校为校本课程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师资、场地、设备等。

5. 课程调整与改进(1)根据学生反馈和社会需求,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2)教师应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反映,共同解决。

(3)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课程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四、奖励与惩罚1. 对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优秀学员证书、奖学金等。

2. 对违反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1. 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 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 注重实践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课程开发与管理1. 课程开发(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2. 课程管理(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3)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四、课程评价1.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状况,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

3. 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家长,促进课程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的能力。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

2.制度管理: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计划管理:学校要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4.实施管理:根据相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课时比例要保证在课时总量的10%~15%,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5.资源管理: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用书,但不能要求学生购买学校选用、改编或新编的教学材料。

6.评价管理: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制订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定期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相关人员及社会公布。

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应进行多种方式评价,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

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须获得14个校本课程学分。

学校依据本校的学分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当中,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奖惩、评聘、晋升考核之中。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课程的管理工作,包括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课程管理工作负有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的责任。

第六条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严格遵守课程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七条学校应根据国家对教育的政策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设置相适应的课程。

并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八条学校应组织开展课程研究和改革,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九条学校应重视文化传承与时代融合,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国家、民族、地方文化为目标。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条学校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第十一条课程开发应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二条课程开发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手法的创新,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第十三条课程开发应注重跨学科教学的开发,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

第四章课程实施第十四条学校课程实施应坚持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保证课程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实施工作机制,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五章课程评价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制表模板学校名称:xxx学校制表日期:制表人:序号制度内容制定依据执行对象执行标准执行程序责任部门备注1 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办法》全校教师1、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履行教学任务;2、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每学期初评定教师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2、每周提交教学设计和备课内容;教务处 -2 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条例》全校学生1、遵守校纪校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2、爱护学校财产,珍惜学习机会;3、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努力学习,争做优秀学子。

1、每学期初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总结反思;2、每周参加学生会活动,积极参加校园志愿者活动;班主任 -3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2、遵守火灾防范措施,保持校园整洁;3、遇事冷静处理,听从安保人员指挥。

1、每周进行一次校园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2、每月进行一次校园安全演练;校园安保部-4 教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保持教室环境整洁,爱护教学设备;2、珍惜学习时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遵守课间休息规定,保持教室安静。

1、每节课结束前进行教室卫生检查;2、每周进行教室环境整治,确保教室干净整洁;班主任、学生干部-5 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规定》全校师生1、根据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任务;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3、做好课后复习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1、每周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课程进度;2、每学期末进行课程考核,评定学习成绩;教务处 -以上为xxx学校的管理制度制表模板,实际执行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模板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各部门和全体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管理环墅,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本课程定义本制度所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教师专长,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三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3. 尊重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工作。

2. 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3. 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确保课程质量。

4.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条校本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调配等。

2. 校本课程教师应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程实施工作。

3. 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第六条校本课程考核与评价1. 校本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收获。

2.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激励与保障1.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优秀校本课程开发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交流和科研等。

3. 学校关注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第八条学生管理与服务1. 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学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学业平衡。

3. 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与支持。

第九条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学校有权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4.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6.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

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7.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8.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9.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

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

学校校本课程的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的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特色。

2.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

3. 强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4.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实施过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三、制度内容1.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

(3)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提高课程质量。

(4)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符合。

2. 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实施。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4)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3.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1)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鼓励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提升课程质量。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4. 校本课程评价与激励(1)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设立校本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3)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制度执行1.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实施。

2. 各部门、各年级组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3. 学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

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小学学生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校本课程。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课程开发流程教师自主申报: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并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

学校审核:学校组织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课程论证:对于通过审核的课程,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

课程实施:经论证通过的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由教师组织实施。

三、课程设置1、课程门类学科拓展类:如语文阅读与写作、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读写等。

艺术修养类: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

体育健康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

科技创新类:如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

人文社科类:如历史文化、地理常识、心理健康等。

2、课程安排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一般为 1-2 课时。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四、课程实施1、教师要求教师应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教学方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学校应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场地等。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校本课程是我校依据抚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本身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增补和除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供应多样化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组结合我校实际订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本领。

(1)、组织参加校本培训,培养老师开发意识。

组织全组老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课程发展动态以及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讲座;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在校内、校际间的校本课程沟通活动……通过多种培训形式,不绝培养和提高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2)、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联合开发格局。

鉴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组内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开展经验沟通、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老师合作互动、经验共享的.格局。

(3)、乐观从事课题研究,提高老师开发本领。

课题研究是提高老师课程开发本领的有效途径。

教研组内老师进行乐观广泛地课题研究活动,并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使老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渐渐变化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老师的课程开发本领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得到磨练和提高。

2、建设制度化的组织,加强对老师的监督和管理。

依据开发项目的规模成立教研组一级的开发小组,选定项目负责人,将管理制度明细化,做到责权分工明确,从而督促老师各负其责。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关键,而有效的执行力又是实现制度效能的关键。

学校领导和全组老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倾尽全力,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

我们坚信,凭借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凭借全组老师孜孜以求、不绝探究的兢业精神,凭借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校本课程管理制度2一、引导思想为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学校管理制度表格
序号制度名称内容负责人生效时间
1 学校纪律制度学校纪律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规范,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违纪处罚等内容。

校长 2021年9月1日
2 学生考勤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参加上课和自习,考勤不得擅自离校,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处罚。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3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要求,老师有权对不合格的作业进行评分降低。

任课老师 2021年9月1日
4 学生奖惩制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将获得奖励,而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学校领导班级老师 2021年9月1日
5 课堂秩序管理制度学生在课堂上应保持文明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不得大声喧哗或者打扰其他同学。

任课老师 2021年9月1日
6 校园安全制度学校负责保障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学生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者管理员报告。

校长 2021年9月1日
7 考试管理制度学生需要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考试期间不得作弊或者使用违规物品。

教务主任 2021年9月1日
8 学生操行评定制度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操行评定结果,对学生进行等级制度评定。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9 资产管理制度学校资产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完好无损,不得私自挪用或者浪费学校资产。

物资管理员 2021年9月1日
10 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学校将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学生需按时参加,不得擅自缺席。

班主任 2021年9月1日
以上为学校管理制度表格,学校希望所有师生都能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的课程管理规定和流程。

它包
括以下内容:
1. 课程开发:学校制定开发课程的规范和流程,明确课程目标和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和教学方法,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2. 课程审核:学校设立课程审核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和评估。


核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材教辅的选用、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等。

3. 课程评价与改进:学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管理评价等,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4. 课程监督与指导:学校设立课程管理部门或相关岗位,负责监督和指导各教学单位
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

5. 课程资源管理:学校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的采购和
管理、实验设备和场地的使用等,确保课程开展的顺利进行。

6. 课程质量监控:学校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7. 课程培训与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
专业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

通过建立和实施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可以规范课程管理工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
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开始受到关注。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对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分数,而校本课程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发展。

因此,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主体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制度需要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

首先是教师,他们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负责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其次是学生,他们是课程的接受者,需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供自身的反馈和意见。

还有家长和社会,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评价内容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应该基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价内容的确定需要参考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综合考量。

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具体,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的共同参与,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五、评价方法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

六、评价周期校本课程评价的周期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较长周期的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长期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较短周期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评价周期的确定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协商和确定。

七、评价结果运用校本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1.1.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制度1、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2、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3、校本课程评价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5、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6、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具体细则: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教师评价:(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学分认定。

1.1.2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制度1、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随着时代及实际工作变化,将不断丰富和深化。

2、师德工作重在建设,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师德问题的思路。

从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师资队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理解和制定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建设工作要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

3、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要制定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并督办计划的完成。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

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模板尊敬的教职员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特编制了学校管理制度评价表,请各位老师认真填写,并就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谢谢!评价须知:1. 评价内容包括学校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2.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管理改革的参考依据,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3. 各位老师填写时请务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有私心私念;4. 如有不清楚或疑问的地方,请及时向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评价内容:一、学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1. 是否了解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是_______ 否_______ 部分了解_______2. 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是_______ 否_______ 存在问题_______3. 是否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修订完善?是_______ 否_______ 少有_____多有______4. 是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是_______ 否_______ 经常_______偶尔_______二、学校管理制度效果评价1. 学校管理制度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起到______ 较好______ 一般______ 不明显______2.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敬业精神?有_______ 有一部分_______ 没有_______3. 学校管理制度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保障?提供_______ 较好_______ 一般_______ 不足_______4. 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与教师和学生的期望相符?相符_______ 基本相符_______ 不符_______三、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评价1. 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存在_______ 时有_______ 无_______2. 是否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需要_______ 部分需要_______ 不需要_______3. 是否存在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情况?存在_______ 偶尔_______ 未发现_______4. 是否存在管理制度冗余繁杂或重复的情况?存在_______ 偶尔_______ 无_______建议与意见: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就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谢谢!评价时间:__________ 评价人员:__________ 评价结果:__________温馨提示:请各位老师在评价表上认真填写,如有不清楚或疑问的地方,请及时向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专业特长。

3.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机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办公室,负责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3. 鼓励各学科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 校本课程应包括学科拓展类、实践探究类、兴趣特长类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校本课程应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1. 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鼓励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校本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3. 校本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1.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3.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加强校本课程的宣传与推广,提高校本课程的社会认知度。

七、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管理制度由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

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它包含三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一)落实教育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围与程度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

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校本课程在本校有序、有效、有质地开展。

为师生提供个性展示的舞台,为学校提供发展的保证。

五、校本课程的分类(一)将校本课程按照所属学科分类,可分为历史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数理化、科技等。

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是校本课程的潜在研究和开发者。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各种类课程依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教学,有的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有的则独立成为综合系列课程。

(三)将课程按照授课类型分类,可分为认知探究型课程、技能实践型课程等。

六、本制度的组织与落实本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是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教导处组织落实和管理。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机构一、校本课程管理小组(一)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最高的管理组织,由校长室直接领导。

(二)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

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担任。

组员由教研组长、学年组长组成。

(三)管理小组的组员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起到骨干作用,热心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人选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共同研究认定,经本人同意,由校长室聘任。

二、校本课程管理小组的职责(一)讨论和审议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二)论证、审议我校校本课程的课题与容。

(三)指导学校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四)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

(五)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对课程、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

(六)管理小组有权在调查实际情况后,对于课程进行调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一)课程开发小组是在课程管理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组成员由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开发小组一般由各教研组长担任组长,选取组热心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组成。

(二)开发小组应针对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由管理小组审定认可后,编写相应的讲义或者教材,进行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一般都是校本课程的实践者,一门课程只有在编写者实际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并且对其进行修订后才能算比较成熟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职责(一)各开发组有责任不断发掘和创造出符合我校学生(初中生)、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容。

每一年都要有新的容补充进校本课程。

(二)编写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文化、生动活泼的校本教材。

(三)各开发组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确保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确保课程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建设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及要求(一)加强观念的建设。

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践行。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

(二)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核心标准。

校本课程可以多样化,但核心的标准是共同的,那就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

只有教师才是真正促成并衡量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班级的关键人员。

(四)分步落实,稳步前进。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

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骤的逐步加以落实。

二、校本课程的分类(一)将课程按容分两大类:认知探究类、技能类。

1、认知探究类课程所谓认知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技能实践类课程所谓技能实践,可将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技能类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与能力的课程。

在教学目的上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主,但同时又是以文化类基础课的教学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应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将课程按照探究形式分类,可分为课题类探究型课程,学科类探究型课程、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等。

1、课题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确立课题,进行观察、调查、试验等研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处理(数据)、推理,得出科学认识的一种模拟科学研究情景和过程的学习课程。

2、学科类探究型课程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型课程。

根据不同的探究形式,它分为学科主题类探究型课程与学科渗透类探究型课程。

3、项目活动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德育活动、拓展型活动可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某一项目或活动,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说明项目或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构思,自行设计一个项目或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或自行创造设计、制作某一物品。

4、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是指在课外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优势、兴趣与爱好,自愿参加某一面的兴趣活动,围绕完成某项兴趣活动的任务,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并取得创造性探究成果(制作、作品等)的学习课程。

兴趣活动类探究型课程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开展。

(三)按学科分类:历史文化、音乐舞蹈、体育健身、数学、理化、食用菌栽培、科技。

1、历史文化类历史文化类课程主要以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专题整合,叙述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为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继承和演变,通过中国历史上名城、民俗、诗词文学等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与特色。

(详见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制度)2、音乐舞蹈类音乐舞蹈类课程属于技能类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舞蹈专业的训练,以审美的式解放心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身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

3、体育健身类体育健身类课程强调身体锻炼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集于一身,着力培养学生参与健身的兴趣、自觉锻炼的习惯、体育健身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体育与健身课程所特有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体育健身的真正功能。

4、数学类数学类拓展型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式。

5、理化类理化类拓展型课程主要是关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式,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法。

同时理化类拓展型课程的知识容将更多地考虑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身边的物理化学知识,能科学地看问题,用物理、化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问题。

6、食用菌栽培食用菌产业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具有实用性的一门课程。

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7、科技类科技课程是具有为学科学习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特征的基础课程。

掌握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科技技术,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科技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校本课程创设流程(一)教师申报课题法及课题要求我校先向各教研组布置任务,每位教师可申报一个课题名称,并且可同时选择申报校级或年级课题(校级课题参与的学生可是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年级课题参与的学生只能是本年级的学生),在填表时注明。

(后附表)课题容要求:1、能突出我校历史文化传统主题。

2、课题容要有品味、有文化传承基奠。

3、能传承历史,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4、突出我校的特色。

5、课题容切入口要小,并带有一定的研究性。

(二)小组审核教师的课题先经由教研组活动讨论修改后,将本组选定的课题上交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根据课题容要求对上报的课题名称进行进一步审核修改并归纳成8大类:综合组、艺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体育和科技类。

(后附表)(三)学生调查管理小组应对全校学生做一次抽样调查,在教师申报上来的课题中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认为需要和感兴趣的课题名称,最终由课题小组将课题名称按学生选票的高低进行排名,并选出学生普遍喜爱的课题名称汇总成表。

(四)小组认定学生挑选出的课题经由校长室审核与教师本人对课题进一步改进后被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