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猎德千年广州丢弃的文化名片
城中村改造博弈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以猎德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博弈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以猎德村为例牛通;谢涤湘;范建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急剧扩张的碾压下,许多被视为“老旧、无用”的文化遗产在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中被弃之敝履、严重毁损乃至灭失.本文以广州历史村落猎德村改造为例,通过对猎德村改造模式的评价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揭示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对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传承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寻求历史村落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村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9页(P132-140)【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更新;村落肌理【作者】牛通;谢涤湘;范建红【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城市不断发展与扩张的过程中,处在城市边缘的村落往往会落入城市的范围而沦为城中村,尤其是其历史文化的保护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建设车轮下毁灭案例屡见不鲜。
广州在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历史村落的保护与更新问题,而且这些历史村落基本都位于城市边缘区,或是已经经历了从边缘区到建成区内的相对位置变换。
基于此,本文以广州市已沦为城中村的传统的岭南水乡村落——猎德村为例,通过对猎德村改造模式的评价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揭示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改造对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改造过程中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提出建议,旨在对城市中心历史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沦为城中村的历史村落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城中村高密度人口和建设形态集聚特征开始显化,学者们更多是从土地利用效益、房地产市场秩序、社会治安环境、社会公平、城市形态等方面阐述了城中村的负面影响,认为其是城市发展的“毒瘤”,必须尽快铲除。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市是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州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广州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制定了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了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后人了解和学习。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传统节日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广州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传统工艺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工艺,如广彩、葡萄花雕、陶艺等。
广彩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陶瓷工艺,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葡萄花雕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雕刻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雕刻而受到广泛赞赏。
陶艺则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陶瓷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而备受推崇。
在音乐舞蹈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音乐舞蹈,如广东音乐、广东曲艺、粤剧等。
广东音乐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调而闻名。
广东曲艺则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其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而深受观众喜爱。
粤剧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唱腔而备受推崇。
在传统节日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具有广州市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广州花市、广州灯会、广州庙会等。
广州花市是广州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盛大花卉市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花卉。
广州灯会是广州市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灯饰展览,各种精美的灯笼和灯饰点缀着广州的夜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广州庙会是广州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举办的传统庙会,各种传统的游戏和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记录了广州市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不仅可以传承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
猎德村简介
猎德村简介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
现村址范围;东与誉城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93/200邻,南
与临江大道紧靠,西与利雅湾接壤,北与兴民路及花城大道相连,村址面积470亩。
另外还有发展经济用地约350亩。
猎德涌从村中流过,将村庄分为东、西村,一河两岸景色秀美。
猎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猎德,一个“拆”出来的神话,猎德村曾经是广州天河最穷的城中村;现在,在猎德村随便找个本地居民,都有可能是千万富翁。
2007年是猎德城中村启动改造的一年,也是广州市首个整体改造的城中村。
当然很大一层原因是因珠江新城的兴建猎德村拆迁后兴建37栋复建房。
充分挖掘猎德文化内涵
充分挖掘猎德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品牌学校,促进学校发展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小学潘国洪我校地处历史底蕴丰厚的猎德地区,猎德村于2007年10月开始搬迁改造,成为广州市138条城中村第一条改造的村。
猎德村历史资源丰富,猎德文化内涵丰富。
我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配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建设特色、品牌学校,促进我校发展。
一、充分挖掘猎德文化内涵(一)猎德村历史悠久猎德先辈从粤北珠玑巷南迁,最后落籍猎德村,从宋朝开村,是宋代八大镇之一,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二)猎德文物古迹源远流长猎德村建有祠堂、庙宇32间,宗祠是猎德最有特色的文化遗迹。
猎德村拆迁前祠堂约10座,如珍珠般散落在村内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度之高,在广州非常罕见。
龙母庙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供奉岭南母系文化至高无上的代表龙母。
村里还保存了一批古物,包括清同治十年状元、翰林院修撰梁耀枢所送的“状元及第”匾。
此外,还有被冠以绿色文物和活化石之称的古树名木5株。
猎德炮台在1841年鸦片战争中成为广州东面城防的重要炮台。
猎德码头、猎德桥、一涌两岸、青石板、以及家塾、民居、古商业街等古建筑,都是广州城市形成……(三)猎德文化底蕴丰厚猎德崇尚礼仪文化,人杰地灵:宋、元、明、清年间,猎德曾产生2位进士、11名举人、86名秀才,军功显赫而进士者12人,任各品官职者22人;(四)猎德文体活动声名在外龙舟文化,光彩夺目:龙舟是猎德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每年的端午节,猎德村的一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声、炮竹声震耳欲聋。
河面上群龙竞渡,百舸争流。
从1994起猎德村参加广州国际龙舟赛,屡获殊荣,多次折桂,1996年后,只要参赛,必夺冠军。
这些骄人的战绩足以让海内外游客把它奉为广州龙舟文化的代表;醒狮文化,名声在外:猎德村基本保留着醒狮的传统,醒狮队往往在春节和喜庆的日子当众表演助兴,或参加比赛。
从1996年起,猎德醒狮队参加各项狮艺大赛,屡获佳绩;猎德曲艺社后来居上、精品迭出,丰富了猎德民俗文化。
记寻猎德文化、
记寻猎德文化、
猎德小学吕烽
猎德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水乡,但岭南文化中竟没有它的踪迹。
只是在进行改造中才成为大家的焦点,才忽地记起,还有它!
广州珠江新城的中心地带,有个古村猎德。
它无意张扬,只悠然地以几株老榕和最普通不过的小桥连接着村里村外。
在高楼崛起的地方静静的等待在城市发展的方向。
和珠三角的几个水乡相比,猎德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它们大。
其实,无论历史、人文、风情、习俗,还是景观、特色,猎德都毫不逊色于珠三角的部份水乡。
在船运为主的年代,猎德曾是广州航运线上的主要水果商埠。
不大不小的河道,绵延数里的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曲折幽深的小楼,独一的石桥,这一切构筑了猎德典型水乡古村的景致。
去猎德“寻古”,最好在阳光灿烂的早晨,顺着街河走进老街,踏在被阳光照得清晰光洁的石板路上,脚下踩着厚重的青石板会发出松动的声响。
在沿河路边斑驳的廊棚下,曾何几时猎德人家在屋前一溜摆起柜台,售卖几样时令蔬果,坐在河边大榕数下,看着来往的水果船只,这不就是当年的猎德古村吗。
穿过桥面,粼粼河水看上去有点脏———古村的人们还像祖先们一样生活在这里。
这里的端午龙舟可是一景,每年的端午他们通常多会在这里热热闹闹的大搞赛龙,使得人们享受节日的气氛。
猎德村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 猎德村的变化作者:孙广霖来源:《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1年第01期我家住在珠江新城。
前面是猎德村,这几年里我每天都目睹着她的变化,这也是整个广州变化的一个缩影吧!3年前我家旁边的猎德村,还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可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深深的大坑。
工程队已经在这里埋下了深深的地基。
2007年,我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去村里的大街小巷穿行,自行车没气了,随时可以去村里的自行车行去打气。
端午节到了,我还去那儿看龙舟比赛呢!那时候,几乎全体村民都聚在小河边,为自己的队伍加油。
猎德村的河涌与别处不同,虽然看起来黑黑的,但是却没有一点垃圾,而且有许多小码头,河的两旁还有两排大树。
汽车经过祠堂门口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在下棋。
渐渐地,我看见一批又一批的挖土机来这儿拆房子。
我正好可以在家里的阳台上看见整个村子,看着整齐的房子像骨牌一样倒下去,三层的小楼就像玩具一样被推垮了。
我和妈妈最后一次经过村里的废墟时,还看见村民来来往往,而挖土机在一旁轰鸣。
又过了两个月,小桥这边也夷为平地。
只有“广州市聋人学校”坚持了很久,但最后还是被拆迁了。
整个村子(小桥西边)拆完了,荒地上就开始长出大片的野草。
草比我还高,很多鸟都在那里住下来,看样子像是一切都结束了。
可是没多久,工程队又搬来了更多的工程机械,不分昼夜地挖坑和运土。
不久,一个奠基仪式举办了,原来这儿要盖一座40多层的住宅楼加写字楼加商场的综合楼。
果然,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许多钢筋混凝土浇成的柱子,坑越挖越深,就像一个个干涸了的池塘。
猎德大桥和小河对岸的新村建好了,猎德村的村民重新搬入居住。
他们还是守望着这片土地,旧村也换了新貌。
(指导老师赵旋)。
猎德村[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下辖村]
猎德村[⼴东省⼴州市天河区下辖村]民俗风情每年的农历五⽉初五是猎德村的龙⾈招景⽇,兄弟村游龙都会在这⼀天到猎德涌趁景。
龙船景是龙⾈的⼤集会,也是⼀个宗族的盛事。
所谓龙船景的“景”,其实并⾮摆设装饰,⽽是指⼀个供“⽼表”(兄弟村村民之间常以“⽼表”相称)相聚的地⽅。
“招景”是向兄弟村发出邀请,兄弟村接受决定参加,就叫“应景”。
龙船景当⽇,如约派龙船前往主办龙船景的村落探访,就叫“趁景”。
“趁景”有⼀套默认的礼数。
趁景龙船在即将进⼊龙船景时,船上的长⽼会⽰意船员放鞭炮,这是要告诉对⽅:“⽼表,我们来了”。
此时,主⼈会擂⿎回应,然后派⼀年长男性在渡头或岸边挥动草帽,⽰意龙船上的“⽼表”上岸“饮啖茶,⾷块饼”。
“每条村的特⾊不同,我们可以从⿎、旗、船等地⽅辨别出来。
有的船上也会写上村名或者旧时的宝号,我们猎德的宝号就是'神龙’和'飞龙’。
”⼀名猎德龙⾈⽼艄公告诉记者。
另外,按传统,探访的龙船要先在主⼈家的⽔域来回划三趟表⽰“感谢”后,才能靠岸。
趁景龙船来到了对⽅的村,船上的扒仔(桡⼿)可以选择不上岸,但船上护着神⽃的⼈——长⽼(陪神)则⼀定要拿着红纸,写⼀封柬送给对⽅,⽽且还要上⾹。
对⽅会回赠饼、⾹烟、茶⽔等,⽽且还会回⼀封柬,让趁景的龙船拿回去贴在祠堂,告诉村中⽗⽼“已经探过亲”了。
记者看到,猎德⼤祠堂外便贴着⼏百封回柬,上⾯有写着各兄弟村落的名字。
猎德村沿袭以往的习俗,龙⾈招景当天会⼤摆龙船饭,招呼本村和友村的村民。
对于村民来说,划龙⾈是对神的敬仰,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为神圣之物,寓意⼀种好意头。
吃过龙船饭,⼀年都会风调⾬顺,五⾕丰登。
所以,除了⽐赛者外,村中⽼少都可以到祠堂领取龙船饭。
在吃龙船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平等的,不论贫富贵贱,但条件是⼀定要⾃⼰亲⾃来领取。
拿了⼀定份量的龙船饭,回家后让家⼈⼀起品尝,可以结交好运。
在靠近猎德牌坊处,村民早早便备好龙船饼和茶,供前来串门的“⽼表”补充体能,喝茶歇脚。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改造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其城中村改造工作颇具代表性。
本文将以广州市番禺区猎德村为例,深入探究该村的改造过程、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广州市番禺区猎德村位于城市更新改造区域,是一座typical的城中村。
该村的建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因为城市扩张的需要,政府决定征用猎德村的土地发展新城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猎德村成为了外来移民的集聚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区模式。
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广州进行得如火如荼,猎德村也不例外。
改造工作的第一步是拆迁。
政府对猎德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将原有的低矮瓦房统统拆除,为新的城市建设腾出空间。
虽然拆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拆迁补偿的不公等,但总体来说,政府在改造工作中还是尽力保护了村民的权益。
随着村庄的拆迁,新的城市建设开始了。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在猎德村建设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公园绿地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将猎德村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商业中心。
这一战略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进驻,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猎德村由此逐渐脱离了城中村的桎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社区。
然而,猎德村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拆迁安置工作并不完善,有一些老旧村民难以适应新的居住环境,他们既缺少新住房的适应能力,又无法融入新的社区环境。
其次,城市化进程使得猎德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和历史。
拆迁过程中,很多古老的建筑物被摧毁,街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原有的社区关系也被瓦解了。
再者,改造之后的新社区虽然设施齐全,但由于租金上涨等问题,部分居民无法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导致社区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特点发生了变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还应该在城中村改造中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比如,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加强村民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村庄文化,增加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猎德村有多富
猎德村有多富
很富有。
借珠江新城兴建的东风,2007年拆迁兴建37栋复建房,一举晋身CBD地段新贵。
为了延续岭南古村落特有的文化气质,猎德村整体改造并不是简单的
推倒重来,而是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为猎德村传统民俗
文化的延续留足了空间。
完整保留了龙母庙,并以龙母庙为中心,将村内
重要的祠堂、庙宇和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布局。
2008年1月15日,作为广州首个整体改造的城中村—猎德城中村改
造工程正式动工。
历时三年后,在经历了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摇珠分房后,6000多猎德村民迁入新居。
猎德村,曾经是广州天河最穷的城中村,借珠江新城兴建的东风,2007年拆迁兴建37栋复建房,一举晋身CBD地
段新贵。
扩展资料
为了延续岭南古村落特有的文化气质,猎德村整体改造并不是简单的
推倒重来,而是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为猎德村传统民俗
文化的延续留足了空间。
完整保留了龙母庙,并以龙母庙为中心,将村内重要的祠堂、庙宇和
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异地复建保存,打造岭南
古建筑博物馆,让猎德的建筑文明、纯朴民俗、龙舟文化重放异彩。
同时,猎德村还建设了村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猎德改造前的物品。
最令人瞩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使用过的旧龙舟龙头,此外,还有沾
着黄泥的犁耙、木桶、水排等,这些旧物都在静静诉说着猎德的文化,展现了猎德村的历史变迁。
城中村改造实践评析广州猎德村方案
一、猎德村概况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 从宋代建村到改革开放初期,猎德一直都是传统的农耕村落,猎德村民渔耕劳作,繁衍 成旧猎德村淳朴美丽的水乡村落。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1.九百年岭南水乡演化——历史村落传承 猎德村具有9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古祠堂、古 石板街、古树木等,承载着颇具区域性代表的古村落民俗文化和建筑文明,并形成了独 特的龙舟文化。
加1 亿以上的集体收入 • 猎德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将和村民一同融入城市,最终完成“城市的城市化”
复建回迁后 • 房租收入从500升至1500元 • 房屋质量提升 • 公共设施增加
美好城中村改造???
四、猎德改造实施评价
示范性 •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原则的成功,“土地置换资金”方式是获得资金来源是这一
三、猎德改造方案
4.猎德中心规划方案分析
猎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用地---桥西南酒店办公区 三角、三轴、三象限的建筑构图 结合桥东复建住宅区如“龙舟竞发”布局形态,提出龙船“扬帆领航”的整体形态意念
三、猎德改造方案
4.猎人坊风情街规划方案分析 旧猎德村内短短 400 米长度的猎德涌将配合全段进行第三次截污整治,并规划集中复建 旧猎德村“一涌两岸”风貌,打造成集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新天地
1997 年 8 月广州有关部门曾发函表示:为保证猎德村庄完整,猎德南路在 10 年内不会动工,以后猎 德南路拟用隧道形式穿越猎德村。
后来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将猎德路扩大为 52 米,连接天河东和江南大道的城市主干道,成为未来广州 南北交通大动脉——新光快速路的一部分。
3.旧猎德村主动要求改造的积极性 调动其主动积极性在于尊重其历史和产权,顾及其集体和个人利益 2002 年改造尝试的没有调动村民积极性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其利益问题。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猎德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广州市“三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老村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如今正处于城市更新的进程之中。
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地方,其发展和转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猎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一个以种植蔬菜和养殖牲畜为主的农村聚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猎德村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本的农田逐渐被拆迁,村庄被新的市区所取代。
然而,猎德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悠久,猎德村内存在很多老旧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老化和脱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其次,由于位置优越,猎德村成为了一些非法活动的聚集地,破坏了社会治安。
最重要的是,猎德村周围的城市发展迅速,导致这个老村庄逐渐被边缘化,无法适应城市化的节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市政府决定对猎德村进行城市更新。
这个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保留猎德村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广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们对猎德村的老旧建筑和设施进行了拆除和修复,以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
其次,他们对猎德村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绿化,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广州市政府还鼓励企业和创业者在猎德村建立商业和创新中心,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的氛围。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猎德村的城市更新开始显现出一些成果。
首先,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有了更好的住房和生活设施。
其次,猎德村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清晰的空气和绿化的景观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更新还吸引了一些技术和创新企业入驻猎德村,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然而,猎德村的城市更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猎德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更新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价值,避免简单的拆除和重建。
广州天河猎德村有多富
广州天河猎德村有多富
广州天河猎德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也是一个富裕的社区。
天河猎德村的经济发展可谓是迅猛,从过去的贫穷到现在的富裕,可以说是一跃而上。
村里的居民大多是从事服务业的,有很多人从事旅游业,也有很多人从事建筑业,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村里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村里的居民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村里的居民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村里的居民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村民的体质,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广州天河猎德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它的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这些都使得村里的居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江苏猎德村简介
江苏猎德村简介
一、地理概述
1、位置:江苏猎德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毗邻城内的科技园区。
2、概况:猎德村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村落,除此之外,村子还有一定的观光价值。
二、民俗文化
1、山歌传统:猎德村自古就有以山歌为象征的文化传统,其中许多歌曲仍被广大民众所崇尚。
2、名胜古迹:猎德村拥有很多古老的古迹,其中包括有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梦泉”,这是当地一处传说为梦精灵聚集之处。
三、社会发展
1、教育资源:猎德村拥有完善的教育资源,设有公立小学和初级中学,并在当地设立了一所高等院校,促进当地素质教育的普及。
2、就业机会:猎德村市政府将实施就业创业政策,推动村民的创业就业,为当地的就业和发展创造全新的机会。
四、旅游观光
1、金沙湖:猎德村周边有很多古老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金沙湖,它拥有清澈的湖水、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
2、宗教文化:猎德村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当地有传统的佛教寺庙和一些古老及精美的建筑,很受到游客的喜爱。
五、环境优势
1、绿化景观:猎德村素有“江北花园”之称,除此之外,村内的许多街道和绿地均植有美丽的花草树木,环境优美宜人。
2、街道铺设:政府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每年铺设大量柏油路面,街道整洁拥有崭新的外观,给游客以更加舒适的体验。
六、结语
猎德村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区,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拥有完善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同时拥有众多古老的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有很多可展示的好地方。
猎德村将荣获“中国村村示范”称号,是江苏乃至大家的荣耀。
广州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广州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广州,这座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承载着丰富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州的发展历程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与变迁。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广州的陈家祠。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广东保存最好、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岭南建筑的精髓,木雕、砖雕、石雕、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巧夺天工,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走进陈家祠,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限智慧。
再者,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路是广州古代城市的中轴线,从秦代开始就是广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千年古道遗址,透过那层层叠叠的石板路,仿佛能听到古代商人们的吆喝声和车马的喧嚣声。
如今的北京路,既有古老的大佛寺、城隍庙等历史建筑,又有现代化的商业店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展现出广州独特的魅力。
广州的骑楼建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骑楼是一种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通常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二楼及以上则是住房或商铺。
这种建筑既能够为行人遮风挡雨,又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
在上下九步行街、恩宁路等地,骑楼建筑鳞次栉比,形成了独特的街景。
漫步其中,感受着那份古朴与热闹,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岁月。
此外,广州还有众多的宗教建筑,如光孝寺、六榕寺等。
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的建筑古朴典雅,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和古迹。
六榕寺则以其花塔闻名于世,花塔造型独特,秀丽挺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广州的粤剧也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而闻名于世。
红线女等粤剧大师的精彩演绎,让粤剧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此外,广州的岭南园林也别具一格,如余荫山房等,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而著称。
建小小猎德文化博物馆
建小小猎德文化博物馆,承载文明和谐社区希望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小学潘国洪今年3月18日,南方电视台一行3人专程来到猎德小学的猎德文化博物馆,当记者看到一个大室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旧物,感到十分的惊奇。
记者问我不是猎德人,为什么会建这个猎德文化博物馆。
问题得从这里答起:一纸公文,我于2004年7月来到了猎德小学任校长。
到任不久,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猎德村志》,通过对猎德村的了解并与猎德村民的接触后,已对猎德村留下深刻的印象:猎德村地理环境的优越,地处广州CBD(中心区商贸区),但它却是具有近900年的悠久历史、猎德水乡的丰厚文化底蕴、猎德祠堂、龙母庙等源远流长的文物古迹,还有猎德村民的淳朴、勤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猎德村民不甘落后,多次勇夺龙舟和醒狮竞赛的锦标,被传为佳话。
为此,猎德村深深地吸引了我。
当时,我作了一个梦:我在猎德建起了猎德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记载猎德的历史,收藏猎德的古物,传承优秀的猎德社区文化。
2007年上半年,猎德村改造的消息被传沸沸扬扬,猎德村是广州市138条城中村第一条改造的城中村,很快就被夷为平地。
猎德村的古建筑、旧物将不复存在。
我心感到震撼,激动之余灵机一动,发动广大师生在猎德村拆迁前,对猎德村的旧貌进行拍照留影,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要用一种方式去尽量抢救这即将消亡的猎德的物质文化,设立一个地方去记载猎德的历史,收藏猎德的旧物,展现猎德的文化,教育猎德的后人。
我苦思冥想,在广州市教育局文化专家李伟成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想到了用课题的方式,去传承猎德文化,去整理物质和精神的猎德文化。
课题的成果之一是建立小型的猎德文化博物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申报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成功被天河区教育局立项。
我建立猎德文化博物馆的想法便不在是梦,而是要付诸于行动了。
在我的带领下,猎德小学主动担起了传承猎德文化的重任,积极筹建猎德文化博物馆,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去探究、去挖掘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猎德社区文化资源,让学生深入到猎德社区,到村委,到曲艺社,到卫生站……到亲朋好友家中作调查研究,去了解历史,寻觅故事,收集旧物,从而开发猎德的历史、猎德的人物、猎德的文体活动、猎德的民俗民风等文化资源。
城中村改造——猎德村
城中村
• 城市的精神高地 • 祠宇千年 • 庙堂巍然 • 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近年来,城中村 与城市现代化的矛 盾日益凸显。 “城中有村,村中 有城;村外现代化, 村内脏乱差”
•在这场拆迁大改造中会遇到什 么难题?
•2政0府09是年推8月行,怎当样广的州相首关个政城策中来 村推改行造城项中目村的——科猎学德发村展项,目最终正 式达动到工共不同久富,裕杨 的箕 目村 的、 呢冼 ?村、 新•“塘猎村德等模9式村”也能列给入予了怎改样造的的借名 单鉴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中村, 直面城中村拆迁大改造。
当广州的楼价上涨到“万元房时代”,事实上,广州 138条城中村的绝大多数,均已具有了良好的开发经济可 行性。在这个时候,“一村一策”值得检讨。
3、要关注城中村改造的风险。
政府开了一个大口,成立“三旧办”,让 发展商介入城中村改造。事实上,政府虽 然不直接投资,政府也要求发展商交“保 证金”。但这个“保证金”如何保证,会 否私下挪用,或私下协议又取走,值得关 注。
利益和长远利益。
(已处理污水为例): 2005年处理污水16897.1万吨--2008年处理污水23977万吨; 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2009年截至11月26日,猎德厂污水 处理量达22400万吨,提前35天完成 了09的污水处理任务。作为广州市四 大污水处理系统之一,猎德厂通过不 懈的努力为珠江水的清澈和河涌环境 的改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广州 市创模、创卫、创园林城市的成功奠 定了基础。
承,祠堂先落成。商业部分 北面规划有大型公交车场。 附近有利雅湾等大型楼盘, 有市民反映,公交车场的噪 音会扰民,最后规划考虑到 这部分市民的意见。为避免 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建筑 物面临北侧规划路的首层采 用大型乔木予以遮挡,公交 展场内必须做好防噪声及尾 气处理等环保措施。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广州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猎德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典型的城中村。
在城中村改造之前,猎德村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集中、住房单一,猎德村的居住环境非常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
其次,村内的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道路狭窄、排污设施简陋,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此外,猎德村毗邻繁华商业区,但由于环境脏乱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也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市启动了猎德村的改造工作。
首先,改善居住环境是改造的重点之一。
广州市政府通过改造旧有房屋,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居住房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市民的住房需求。
此外,政府对猎德村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拆迁,建设了现代化的住宅楼,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条件。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改造的重要任务。
广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猎德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对道路进行了拓宽,增设了公共停车位,改善了交通状况。
同时,政府还对村内的排污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保障了居民生活的环境卫生。
此外,猎德村改造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
在改造过程中,政府充分考虑了猎德村的历史文化价值,采取了保护性开发措施。
政府修缮了猎德村的传统建筑,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使得猎德村既能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又能保留历史记忆。
经过多年的努力,猎德村的改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新建的住宅楼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居民居住更加舒适。
其次,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了村庄的整体功能。
拓宽的道路和加强的交通管理,使得猎德村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此外,保留的历史文化也成为了猎德村的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总的来说,广州市猎德村的改造实践为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经过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资金投入,猎德村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保留历史文化也成为了村庄的亮点。
南京猎德村简介概况
南京猎德村简介概况
猎德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猎德街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村落。
猎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村庄内有很多古老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猎德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村庄内有许多古树,植被茂盛,景色宜人。
村庄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鱼虾繁衍,河岸边植被茂密,景色如画。
猎德村属于江宁区文化旅游名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村庄内有许多古老的民间建筑,如古墓葬、古民居、古井、古庙宇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村庄内还有许多民俗活动,比如放灯笼、踩高跷、猎狐等,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猎德村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它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村落,而且是一个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旅游胜地。
中国猎德村
中国猎德村
中国猎德村有一个中药的展示厅,专门介绍各种传统的中草药。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奇妙的药物,令人眼界大开!
——《广州日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广州自古就重视教育事业。
今天的黄埔区是广东省第二高教科研区,拥有全市最优秀的高等院校和众多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
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求知者前来工作、学习或旅游。
无论是高考生还是毕业生他们都将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
而在黄埔的企业里,那些勤奋的员工可以获得良好的待遇和机会,那些杰出的员工更可能创造新的辉煌!“职业教育之光闪烁黄埔”,已成为社会对黄埔的共识。
正如梁志鸿所说:从外部环境上看,黄埔的产业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又存在一系列挑战。
但不管怎样,对于广大黄埔企业家及其员工来说,黄埔的职业教育是一片沃土,只要扎根其间努力拼搏定能硕果累累。
正是因为当地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缘优势,确立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才使得黄埔得以迅猛发展并逐渐步入广州市第二高教科研区行列;也正是因为黄埔人民牢记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自身的责任感,刻苦钻研勤勉敬业,探索出许多先进的治学方法,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超越,务实奉献”的文化底蕴,才保证了今天黄埔地区的职业教育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猎德:千年广州丢弃的文化名片—兼谈恢复古猎德对于珠江新城建设及“城中村”改造的意义摘要:猎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但不应该被遗忘或抛弃,而且应该优化整合到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去,因为它不仅能提升中央商务区的文化形象,塑造中央商务区的文化个性,而且可以成为千年广州的亮丽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猎德中央商务区历史文脉文化名片水乡猎德濒临珠江、距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不足200 米。
它的命运让人如此揪心,源于它那沉甸丰厚的历史烙印,而这些印迹,恰恰又深烙在广州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
一、穿越千年的历史印迹据志书记载,宋时广州八大镇为大通、瑞石、平石、猎德、大水、石门、白田、扶胥。
猎德所以能位列八大镇,就是因为位于猎水(今猎德涌)与珠江交汇处的猎德码头。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猎德码头发展成为中西商品、文化的交汇点。
有赖于猎德码头的繁荣,猎德迅速成长为广州城东商业重镇和文化名埠,猎水两岸也逐步形成远近闻名的岭南水乡,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与物流。
现在的猎德涌两岸基本保留了几百年来的水乡格局:两岸全用石板垒成宽十至二十米,长约两公里的商业街,祠堂、神庙、书院、民居临河而立;猎德桥也是一座全石桥,南北向纵跨猎德涌,平添了几分古韵;河涌两岸古树成行、浓荫蔽日,三四百年以上的大榕树有三、四十棵,大多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合围,最大一棵须十人方可围抱;河涌两岸的里巷基本保留了古时的称谓,有的教化意义明显,如仁和里、仁勇巷、崇文巷、崇礼巷等,表明这里是尊文重礼之地。
可以说,猎德是广州老八区保存最完整的水乡之一。
从村志上看,猎德村内有神庙三座:龙母庙、文阁庙、华光庙。
龙母庙呈锅耳封火山墙,龙舟形正脊,灰绿筒瓦,绿色琉璃瓦滴水剪边。
封檐板有花鸟浮雕,犀头为花鸟器物砖雕。
门前的花岗岩雕刻门联“ 源溯悦城龙德著、恩流猎水母仪彰” ,点出了猎德龙母庙与德庆悦城龙母庙的渊源关系。
门联上下各有兽面,中有加边棱。
因此猎德龙母庙虽小,却浓缩了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华。
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至光绪五年(1879 ),短短169 年里龙母庙却历经五次重修,平均每34 年重修、美化一次,可见猎德龙母庙那一时期香火之旺盛,“堪与德庆龙母媲美”。
现在的龙母庙两廊仍镶嵌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各朝重修碑记 5 方。
其中康熙三十二年的碑记记载了清初广州的交通情况,对研究广州地方史有一定价值。
除了龙母庙,村内还有一座龙母宫,宫里有龙母拜桌一张,做工精细、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曾有台湾商人出高价购买。
文阁庙位于猎德临江大道,有颜曰“直上青云”,阁的主体高三层,四角飞檐,冠以碧绿琉璃阁顶。
东侧为观音殿,西侧为三元殿,皆两进深,中间牌楼,隶书“珠海文明”横额,配以“海势欲浮双榙去,山形恰拥七星来”的大草书法对联。
建筑临江,结构很是宏伟。
华光庙位于猎德东约大街神厅巷,是供奉华光菩萨的庙宇。
猎德整个村庄面积很小,约 1 平方公里,却有庙宇三座,供奉着不同宗教的神灵:龙母庙供的是岭南母亲文化至高无上的代表龙母;华光庙供的是火神华光菩萨;文阁庙观音殿供的是佛家送子观音、三元殿供的却是太上老君等道家仙祖,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弹丸之地竟能如此和平相处、交相辉映,古猎德文化、经济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宗祠可以说是猎德最有特色的文化遗迹。
猎德村现存祠堂约10 座,如珍珠般散落在村内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密度如此之高,在整个广州市无出其右者。
祠堂分宗族祠堂和私家祠堂两类,宗族祠堂有李氏大宗祠、林氏大宗祠和梁氏宗祠各 1 座,私家祠堂6 座。
此外,村内还有家塾两座。
这些祠堂始建于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不等,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结晶。
其中的雕刻艺术更是经数百年而光芒不散,雕梁画栋、镂窗刻檐,神韵尤在。
从材料上看,有木雕、石雕、砖雕;从内容上看,有人物、花鸟、故事等。
在各个祠堂里,精细的刀法,神情毕肖的人物,富于立体感的画面仍清晰可见。
万福李公祠的廊下大梁,整体饰以雕刻,雕刀深入木头尺许,形象之生动,造型之大气,让人叹服不已。
猎德涌的另一重要文化贡献在于它成就了猎德龙舟文化的光彩夺目。
猎德和珠三角的村庄至今延续着划龙舟相互拜访祈福的风俗,并有一整套的仪式:平时龙舟藏在泥里,农历四月初八,将龙舟挖起,搭龙船床、画花、采青后在农历五初一正式趁景,并相互走访。
也许是因缘巧合的约定俗成,一直以来都是端午节这天( 五月初五) ,远近各乡七、八十条龙舟赶来猎德拜访;亲戚朋友也赶来看龙舟、吃龙船饼。
每年这天,一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声、炮竹声震耳欲聋。
河面上群龙竞渡,水花四起,烟雾迷漫,十分壮观。
猎德龙舟的文化魅力如此强大,并不仅仅源于它是约定风俗中的核心一环,更因为它在竞技舞台上也是独霸江河、名扬四海。
1998 、1 999 广州国际龙舟赛传统龙桂冠、1996 、1997 广州国际龙舟赛艳龙一等奖、2004 年更是独得传统龙和艳龙双冠(1996 年之后,只要参赛,必夺冠军) ……这些骄人的战绩足以让海内外游客把它奉为广州龙舟文化的代表。
因为猎德独特的地理位置,战争的炮火也在这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猎德炮台。
猎德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在鸦片战争中成为广州东面水路的重要防御工事。
但是这个炮台自建立以来,不仅没有打过胜仗,反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此后历次战事中不断地重复着毁灭、重修,再毁灭、再重修的屈辱,成为几代人难以愈合的伤痛。
但猎德炮台上并非只镌刻着耻辱,黄埔军校时期,猎德炮台“ 是军校炮兵经常训练的地方” ,是培养黄埔炮兵的摇篮。
在屈辱与辉煌中,猎德炮台完成着自己的一次又一次使命。
再加上民族英雄林则徐“ 於省河之猎德炮台,筏断来往”并到猎德村避雨的历史往事,以及“猎德等乡民与清兵联合组织抗英,以沙石填塞猎德等处珠江水道”等反侵略壮举,流传在猎德老人们嘴里的猎德炮台,就成了一道道苦涩浓强的早茶,越品越有味道。
猎德码头、猎德神庙、猎德宗祠、猎德炮台,以及家塾、民居、古商业街等,都是广州城市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和印痕,它们所呈现出的猎德文化遗存的高密度性、多层次性、多样态性以及唯一性,表明猎德是广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和生生不息的象征,是构成千年广州历史文脉的重要的文化坐标点。
保护好猎德的文化遗产,事关广州城市文明特征的维护,事关广州城市精神的弘扬,事关广州城市的崛起。
二、渐行渐远的文化记忆在猎德村的里巷间徜徉品味,仿佛是在一条时光邃道里穿梭徘徊。
一块青石板,可能有着九百年的厚重,一段红木雕,早已浸透了几个世纪的风雨;你刚走过一间明清时的祠堂,转眼又见一座解放初建的苏式礼堂……然而,这种古朴悠长的感觉正在急剧减淡,因为那些深厚的历史印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和保护,长期被遗忘、破坏和毁灭,正一片一片地消失在我们视野之外。
有些建筑因自然的力量失去了高贵的容颜。
不少宗祠和神庙里的字迹、雕刻等因为几百年的风化,已经变得浅旧甚至模糊不清。
龙母庙虽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无人管理,里面灰尘堆积、蛛网满布,风华不再。
战争和政治运动的人为破坏也使猎德文物惨遭灭顶之灾。
由于猎德东村、西村李氏不同宗,史上曾有东、西李氏大宗祠并立。
据村民介绍,西李氏大宗祠才是猎德占地最大、建筑工艺最考究、最能代表岭南建筑特色的宗祠。
不幸的是,在文革破四旧的狂热中,西李氏大宗祠因最突出而横遭摧残最重,现已无迹可寻。
现存李氏大宗祠也是被毁后重建,艺术性元素几乎没有恢复,根本无法与古宗祠相提并论。
龙母庙的龙母也在“打、砸、抢”中只留下了龙头和龙尾。
好在古猎德遗产密集、繁星灿烂,部分文物劫后余生,仍在这里顽强地搏动,昭示着祖先的辉煌。
缺乏扶持和引导,使得民俗文化难以为继。
猎德村除龙舟独霸江河、久负盛名外,猎德醒狮也是独步狮群、名声在外,此外,猎德曲艺社后来居上、精品迭出,丰富了猎德民俗文化。
其实,猎德民俗早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近年来,到猎德看龙舟的人潮中多了大批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观光客,他们带着款型各异的照相机、摄像机。
长枪短炮齐齐聚焦龙舟,形成另一道景观。
香港大学长期致力于西江流域方言及民俗演变研究,猎德被视为这一课题中的重要一站,研究人员曾多次到猎德村收集材料。
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状态,缺少扶持和引导,这些民俗文化得不到更大的发展。
城市化运动则是猎德古迹正在经历的切肤之痛。
由于广州城区的东扩,曾经盛极一时的猎德码头现在已看不到了,只有它的名字还能在公交车报站时听到或在公交车站牌上看到,几次特大历史惊雷炸响过的猎德炮台也是踪影全无,覆盖它们的是宽阔的马路和碧绿的草地。
90 年代以前,猎德村的孩子们还可以在猎德涌里游水嬉戏,还有渔民在涌内撒网捕鱼,但是城市化带来的污水很快把孩子和渔民赶上了岸。
碧水绿树的岭南水乡,风韵顿失。
而目前,猎德大桥的建设已通过立项,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猎德村内测量划线,工程路线从北向南纵跨猎德村,村内文物又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如果我们任由现代化建设的车轮碾碎广州的历史文脉,那么古老的猎德就只能成为我们在现代化列车上的一个渐行渐远的历史记忆。
然而,对这些历史印迹的抛弃与忘怀,不仅是对我们这个城市祖先的文化、艺术、智慧、才华、创造力的否定,而且是对这个城市本身的精神气质的遗弃——历史文脉的断裂即意味着城市精神的断代。
比如说吧,猎德炮台是广州屈辱的象征,也是广州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体现。
我们正是以此精神为动力,在猎德炮台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面向全球的中央商务区。
但是这种城市精神能顺利遗传给下一代吗?猎德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听说过猎德炮台了,村里的学生在课本里学习历史,却不知道惊天动地的历史就曾经发生在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文物的存在,尤其是作为历史坐标点的文物的存在,首先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远不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日本有位学者,30 年里做着一项证伪的工作——通过对文物做手脚来证明中华文化从未影响过大和文化、大和民族远比中华民族更古老。
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物作伪来激发本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制造那些文化碎片,但至少应该珍惜和保护现存的碎片,让这些碎片能够连辍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能够持续发生的、可资再造和深化的精神资源。
国际上遗产保护先进的国家和城市总是在城市规划中千方百计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历史坐标点,让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彰显,那怕是一处断墙残壁。
在澳大利亚,所有100 年历史以上的古建筑都必须无条件地保留,建筑里面的任何装修或改建,必须得到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同意,并受到严格监督;而对于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即使是私人住宅,也是被禁止的,必须原滋原味地保留古建筑的外观。
我国的上海,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现在也改变了只重视有规模、有影响力的遗迹保护而忽视规模较小、不起眼的历史遗迹的偏颇,开始从保护历史文脉的角度认识和处理那些规模小、不起眼但却唯一或稀少的遗迹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