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文学类作品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 ”,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 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 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 ’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 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 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 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5.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5分) 第二年,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往最寒冷的地方飞去。它从口中
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时,结成了一粒冰。大鸟在空中一直 盘旋,一圈又一圈。
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来越大,终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 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大鸟也在空中盘 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 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 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 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 吁短叹。
“快,快回到我身上来!”冰山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鸟的身边。 “不,不!”大鸟扇了几下翅膀,却根本飞不起来。 冰山在不住地融化,“我一定要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冰山坚定 地说。 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 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力在一点一点地恢复。 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 “你快点回去吧,你快点回去吧!”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 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 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 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 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 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 耳边回响。
4.选文是一个绘本故事。如果要为下面这段文字配一幅图,该如何设 计?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等方面进行说明。(4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_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精品)
人物[描写手法] 情节[构建方法]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Company Logo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 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 1· 概括故事情节、鉴赏情节安排的艺术 技巧,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2· 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及塑造 人物的方法 3. 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4.探究小说主题。 5· 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 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文学类文本阅读
Company
LOGO
——小说阅读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
小说的定义:
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1)情节结构的特点; 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 (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 (3)作品的表现手法; 小小说: (4)文章构思技巧; 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 (5)文章语言特色。 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要 素
3、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 音调) 作用: 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语言描写及作用 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 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 格特点、特定的环境。) 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 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 (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 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③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 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 地转身 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 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 来”。第二次 ,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 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第三次,包扎所里,“ 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 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 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 篇一气贯串,首 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 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 感到它 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 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零
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第三步:综合分析——把握主题意图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 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 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 现、去获得。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主旨弄明白 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第一部分
零
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因此人物既是小说命题 点,也是读者阅读的关注点。对人物的欣赏,除通过第一步 情节把握外,还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各类描写,尤其是细节 描写,这些描写最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环境——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驱使其活动(情节发展)的特 定环境。因此,阅读时必须关注环境,关注环境的特点及作 用,把握好环境与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关系。
小说情节
壹
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类题目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考查题型有:情节概括 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为了能正确地区分这三类题 型并快速确定答题方向,学生需把握和熟记以下表格中的要 点,以备解题所需。表格按“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 向→答题角度”顺序梳理,是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 做题时则应按“审题干→明题型→知角度”的顺序来检索。
壹
小说情节
[解析]这是一道结合小说情节发展,概括主人公心理变化的题目。 题干已经暗示“在斗风筝比赛的过程中”,所以,答题时要联系 情节,概括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我”的心理变化是小说的暗线, 它与放风筝、追风筝这条明线交织在一起,基本可以分为风筝比 赛前、中、后三个部分,学生只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表示“我” 的心理状态的词语和揭示“我”的心理的动作描写进行概括即可。 如斗风筝比赛之前,“突然间我想放弃”直接表明“我”的心理; 在放风筝时,“我的双眼不时瞟向爸爸”,这个细节描写表明 “我”渴望赢得比赛,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赢得比赛时,“我 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直接说明“我”的心理;哈桑追风 筝时,“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直接写“我”的心理;看 到哈桑保护风筝时,“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 身麻木”说明“我”的害怕恐惧;最后当哈桑回来时,“我艰难 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说明“我”的悔恨。
2024高考现代文阅读突破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现代文阅读突破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附答案与解析)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木小记梁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
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
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
但今天从楼下路过时竟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我怀疑是园林人进货时混进了一株真身。
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
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
怕有半个多世纪没有邂逅过这种味道了。
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
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未热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白马非马,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
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
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
它回归自然,吸取泥土之香,承受日月之华,酿造出了一颗颗真桃、原桃。
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都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
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
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这是一个干部大院。
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
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考点1+赏析小说的叙述特征+课件
1
2
3
4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 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 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 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意蕴丰富。
1
2
3
4
4. [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的叙事艺术。 ①采取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想要探
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②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写“我”的所
见所闻所感,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使情节紧凑。③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祥
1
2
3
4
5
4. [分析穿插使用不同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2024浙江杭州质量检测,T9]小说叙述故
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6分)(张承志《北方的河》) ①“他”是小说主要的叙述人称,表现的是主人公当下坐车前往黄河的情节及所
思所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更加客观冷静;②“我”更侧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1
2
3
4
命题拓展
1. [分析反复的叙述方式/2021新高考I卷,T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现代文稿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B.标题作用:
(1)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或人物活动的社 会环境。《荷花淀》《在烈日和暴雨下》 (2)是否概括了小说主要事件。《宝玉挨打》 (3)贯穿全文,是否是小说的线索。《项链》《药》 (4)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装在套子里的人》 (5)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是否具有象征意义,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 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变色龙》《祝福》 (7)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渲染或营造某种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做铺垫。 ④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⑤暗示或突出主题,深化主旨。 ⑥呼应文章标题。
4.全文:以......为线索贯穿全文;双线结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倒叙;插叙;补叙;伏笔铺垫式;相互对比式;蒙太奇式;抑扬
式
(2)小说的线索问题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 脉络。 明线: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寻找小说的线索:一看内容,二看标题。 类型: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感情或人物心理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对于表达 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 文,明线和暗线交织可使情节更为紧凑,也为抒发的感情或烘托 人物形象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暗线设置,深化小说主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教学园地03-28 173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落叶王蒙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
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
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有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么?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
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
树干说:去吧,去吧。
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
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
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称量。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
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它们是它们自己。
是树的过往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
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的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大树突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的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经历和思想。
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
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1988年秋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文学类文本小说——环境描写》课件(共29张PPT)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自然环境的作用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 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自然环境的作用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环境) ④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人物)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情节) ⑥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主题)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的作用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 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 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 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 .地下 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 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
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 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 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指皇帝的印文)”。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 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 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 烟霞。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小说阅读练案一小说阅读综合选择题含解析
练案一小说阅读综合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闹市闲民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
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
一间屋,一个老人。
每天见面,很熟了。
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特别简洁(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
他常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也许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
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
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
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
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松软的上唇。
——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
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
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也许知道了他的身世。
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
他有家,有老伴。
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
孙子已经上初中了。
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情愿一个人。
他的女儿出嫁了。
外孙也大了。
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
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
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特别简洁。
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
一天三顿饭。
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
中午晚上吃面。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如此。
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
抻条,或是拨鱼儿。
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
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
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
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
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
”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纲综述考试目标: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能做到:①分析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感情;②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③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
链接课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范围:大部分采用课外阅读材料,或采用与现用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考试要求:检测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感悟、体验、探究及鉴赏能力。
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或者观点。
3.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4.了解常见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其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
5.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
6.欣赏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揣摩和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7.欣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9.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0.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作出评价。
(这种看法和疑问必须立足于文本来进行)真题品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做父亲(有删改)丰子恺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③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
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
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④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
“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
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⑤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
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
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⑥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
“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
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
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
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
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
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⑦“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⑧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
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⑨“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⑩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
“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⑪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
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
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⑫“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⑬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
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⑭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
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
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
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⑮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⑯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
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
但你们下次……”⑰我不说下去了。
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
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
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1.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4分)[答案] (4分)①惊喜(欢喜);②急切(期望)。
[解析] ①从“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可揣摩孩子的心情是很激动、高兴的。
②从“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可揣摩孩子的心情是急切的。
2.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⑥段作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分)因为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的时候,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被活生生地隔开了,这是父亲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情,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或:因为父亲深爱着孩子,他知道孩子想买小鸡,所以当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时,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之间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解析] 从“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多么爱小鸡,结果却被挑担的无情地盖上了盖子,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看,确实是咫尺天涯,父亲的这句话是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情,看来父亲对孩是多么的关爱。
3.第⑭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分)第一问:和平美丽(安详、怡然)第二问: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 (或: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痛苦的心情。
)[解析] 需要把生动形象的描写内容用抽象的词语概括出来,“美好、美丽、安宁祥和、和平宁静”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这里明显是衬托(反衬)的作用。
4.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
(4分)我赞同第________种看法,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分) 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看法,作为父亲就要教孩子们学一点生活的技巧(处事的本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看法,作为父亲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而变得世故,这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
示例三:我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说下去就是教孩子撒谎,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解析] 表明态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这道题设计灵活,让考生对文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把阅读欣赏延伸了,与生活联系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一棵小桃树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竞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
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可怜的小桃树儿!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
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5.第一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