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6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DILIUDANYUAN杰出的科学家

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

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

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

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

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

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

——《明史》

(1)根据材料,概要说明明朝以前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

(1)问时,对材料中从神农到明朝之前的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简要说明即可。回答第(2)问时,根据材料中的“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等信息,可知其成书的艰难。从材料中对《本草纲目》内容的表述中,可归纳出其特点及影响。

中国中医药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传说的神农氏所传的365种药物,历经南朝、

唐朝、宋朝等许多医学家的努力,中药的种类达到1 500多种,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其中存在不少

错误。

(2)经过:李时珍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书籍“芟烦补阙”,历经三十年,经过三次修订而

定稿,李时珍逝世后,其子将书献给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许,从而得以刊行天下。特点:《本草纲目》按

照纲、目、集解纲目体系逐级分类,并附有主治药方,便于查找和应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兔

[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

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渴……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气味]……

——《本草纲目·兽部》

(1)根据材料,说明《本草纲目》一般分哪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其中集解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

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

(2)根据材料,指出《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1)问时,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回答第(2)问时,一方面要说明李时珍在编写时

没有否定更没有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另一方面要说明其著作是中国中医学的总结性著作,促进了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

门类:得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纠正:望月而孕。

(2)不足: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贡献: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

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

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

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1)问时,根据材料一中的“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

稿”“天天食之”等信息可概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吸取、涉及的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等方面可回答“优点”。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及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实回答即可。

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导学号0246409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过程中,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形态与生长情况。旧本草虽已作了解释,由于缺乏对照比较,学者们只在“纸上猜度”,结果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李氏本着“一一采视”“罗列诸品,反复谛视”方案进行核对。如远志一药,陶弘景认为“小草状似麻黄而青”,马志却说:“茎叶似大青而小。”李时珍经过对比实物,做了详细记录,在“集解”项下写着“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

材料二李时珍考察药物时,非常注重药物的地域因素,如大戟一药,《本草纲目》“集解”下言:“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其稍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棉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棉,甚峻利,能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春甫

《从<本草纲目>看李时珍的科研方法》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科研方法。

(2)根据材料,说明上述科研方法对其编著的《本草纲目》所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