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赞美 (3)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 再别康桥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 再别康桥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再别康桥教学目的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

这一课中包括四首现代诗,不必每一首诗都讲透讲深。

一、教读《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整齐,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

二、《死水》这首诗在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闻一多的三美主张,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吟诵来领悟其中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

三、《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两诗则让学生尽可能结合背景资料,动用关于意象概念和象征方法的知识,揣摩诗句度尝试自己进行评价。

(一)背景材料1、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

在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

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

他完全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

1922年2月,徐志摩离英返国的前,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28年7月徐志摩重访英伦。

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友人,遗憾的是,他要寻找的友人谁也不在,吸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情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同年11月,诗人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闻一多创作诗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死水》一诗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解释。

《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以下是《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长度超过1200字。

教案一:《死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小说《死水》的作者张爱玲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转变;2.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揭示的人性弱点;2.分析小说中强烈的悲剧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二、整体阅读(15分钟):1.学生读小说《死水》,并填写阅读笔记;2.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他们读到的内容,比较各自的理解;3.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和辩论,探讨小说中的道德困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是否赞同玛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背弃爱人的道德底线”的话题;3.学生分组进行小结,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四、个人思考(10分钟):1.学生独立思考“为何说《死水》是一场完美的悲剧”;2.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结果。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2.教师总结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3.对整堂课做一个小结。

教案二:《赞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英国作家贝尔位勋;2.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领会贝尔位勋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贝尔位勋的散文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分析散文中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学生对英国散文的了解较少,容易产生阅读障碍;2.分析贝尔位勋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漫谈,引导学生了解贝尔位勋及其作品的状况。

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现代诗是十分有趣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再别康桥》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在伦敦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途中。

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3. 逐节讲析并评价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精选12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1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久是那么看,那么透亮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烁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留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简单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经常愤怒到年青人的。

由于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动听的严厉的东西,诗是热闹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需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由于是“诗”。

带着惊异,恐怖,生气,欢悦,任情的唱歌,或谨慎的当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愁闷,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愁闷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怜悯。

由于从一九二三年到今日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担心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忱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据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忱的句子使心跳动,使血奔窜。

在这样状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消失,皆以特别孤独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安静上面,整个的安静,在安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安静的心情中所产生的松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施永忠教学目的: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二、媒体设计: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单桂青一、课文悟读《再别康桥》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死水》表面艳丽无比,实质上却腐烂之极;看似一沟“死水”,实为黑暗腐朽社会的写照。

《死水》构思的匠心独运,语言的生动立体,给人以震撼,对那个特定社会的表象及其本质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是本诗的特质。

诗人鲜明的立场,决绝的态度激起浪千层,和着《死水》的节拍一浪高过一浪,拍打着爱心未泯的众生。

积压在诗人心头的悲愤化作了一腔似火的激情,鞭挞那丑陋不堪、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诗文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是真情告白的典范,也是爱恋至深的杰作。

那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已将诗人蕴藏在心底的情愫全然捧出。

那浓烈至纯的情,深切至真的爱,有如芳醇醉人的美酒,又似六月滋润的清泉,让人全身心熨帖。

“常含泪水”的意象浓缩了诗人内心那无比激动复杂的、饱含深情的独白;“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不仅是主旨的深化,也是情感的升华。

结合四个富有暗示性的意象的感悟,更可以理解诗人内心澎湃的激情——对祖国深深的爱。

《赞美》《赞美》一诗有如洪钟敲响在幽深的古寺,震荡在现代的黎明一般,洪大、沉缓、雄浑,不乏勃然奋进的力度。

随之,“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回环往复的呼告,唱响了历史与未来,融浸着诗人对民族新生的深情礼赞。

死水闻一多诗原文解析

死水闻一多诗原文解析

《死水》赏析一:《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

《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死水》赏析二:《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的最重要作品,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

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确实有绝望的情绪,如果深入体会,就有可能发现在讽刺、诅咒的后面,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诞生。

诗人那些冷嘲热讽的文字充满了疾恶如仇的破坏欲,有一股摧枯拉朽,扫荡旧世界的如火激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后面实际上是一种热切的呼唤,呼唤一种光明美好的新生活,呼唤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希望正义的新世界!《死水》赏析三:《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现代诗栏目为大家整理的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死水》赏析一:《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闻一多诗歌《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诗歌《死水》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诗歌《死水》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闻一多诗歌《死水》原文及赏析【导语】:《死水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死水》《赞美》教案教学教案

《死水》《赞美》教案教学教案

《死水》《赞美》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死水》和《赞美》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介绍《死水》和《赞美》的背景信息。

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材料,如图片或音频,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1.4 教学步骤引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多媒体材料,展示《死水》和《赞美》的相关背景信息。

结束本章,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观点。

第二章:《死水》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死水》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2 教学内容解读《死水》诗歌的文字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内容。

使用解读技巧,如分析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死水》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解读技巧,如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结束本章,总结学生对《死水》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赞美》诗歌解析3.1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赞美》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3.2 教学内容解读《赞美》诗歌的文字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内容。

使用解读技巧,如分析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赞美》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解读技巧,如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结束本章,总结学生对《赞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第四章:比较与contrast4.1 教学目标比较和对比《死水》和《赞美》两首诗歌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有关知识;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3.了解现代诗的基本流派及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死水》的象征意义;3.《赞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学习了两首古典诗词之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几首现代诗歌。

(板书标题)二、检查预习:1、注音:荇篙溯斓笙漪羹绮酵佝偻嚣圮踟蹰2、辨析组词:蒿、篙、稿、槁、缟。

谰、澜、斓。

圯、圯。

踟、踌。

箫、萧、潇踟蹰和踌躇3、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试读这三首诗。

三、教师名确: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再别康桥》(板书)。

然后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

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个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但是,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阶级的人性和自由也好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颓废的怀疑”之中。

这四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由“单纯的信仰”逐步变为“颓废的怀疑”的过程。

写作背景: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

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这首诗。

四、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诗歌中的意象,五、提问:1、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明确: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

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篇一」死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2周)第2课时(总第5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死水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感知《死水》的“三美”。

诵读法。

讲析法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师生互动:提示-诵读)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揭示主题(师生互动:反复诵读,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激起了人民愤慨。

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讲析)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讲析)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

《死水》《赞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死水》和《赞美》两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死水》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反讽手法。

把握《赞美》中诗人对民族苦难的深沉思索和对民族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时代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旧中国社会黑暗现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引出《死水》和《赞美》两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闻一多和穆旦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死水》和《赞美》,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赏析(1)《死水》分析“死水”这一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的反讽手法,如“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体会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研究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用词的精准、句式的整齐等。

(2)《赞美》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如“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地的深情描绘。

《死水》好句摘抄

《死水》好句摘抄

《死水》好句摘抄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就像一个人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周围死寂沉沉的,哪怕一丝清风,那是希望的象征啊,吹过来都不能在这死水上泛起一点涟漪。

我有个朋友,他当时创业失败,整个人就像被困在了一沟死水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热情,觉得自己就像这死水一样,没有生机。

可是,难道真的就永远这样了吗?不是的,只要有决心改变,总会找到出口。

所以,这句诗生动地写出了一种极度绝望的状态。

2.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你看啊,这就好比一个已经很糟糕的局面,那就干脆破罐子破摔吧。

我邻居家的小孩,考试考砸了一次,就开始自暴自弃,把自己的课本、文具扔得到处都是,就像要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扔到那沟死水里一样。

这时候有人会说,这样做对吗?当然不对,这只是一种在绝望中的宣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那种对现状的厌恶,这句诗把这种情绪表达得很强烈。

3.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想象一下啊,那些破铜烂铁,那些脏东西,居然能被想象成翡翠、桃花、罗绮和云霞。

这就好像生活中那些看似很糟糕的事情,经过一些美化或者想象,好像也有了别样的色彩。

我曾经见过一个废旧的工厂,到处都是生锈的铁和破败的铜制品,从远处看,那些锈迹斑斑的地方在夕阳下还真有点像诗里描写的样子呢。

可是,这毕竟是一种讽刺,是对那沟死水般的现实的一种荒诞的美化,说明现实已经糟糕到只能靠这种荒诞来形容了。

4.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这就像是把那脏臭的死水想象成一沟酒,还有那些白沫像珍珠一样。

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自我调侃,我有次不小心把咖啡洒在地上,那形状像一幅奇怪的画,我就说这是我的“抽象艺术大作”呢。

诗里这里把死水想象得这么“美好”,但实际上花蚊来咬破,又显示出这种美好的虚假。

它是在告诉我们,表面的美好可能掩盖着腐朽的本质,就像这沟死水,再怎么美化还是一沟死水。

死水的优美句子

死水的优美句子

死水的优美句子1. 形容死水的诗词1、《幽兴》年代:宋作者:陆游老向浮生意渐阑,飘然俟死水云间。

龟支床稳新寒夜,鹤附书归旧隐山。

无意诗方近平淡,绝交梦亦觉清闲。

一端更出渊明上,寂寂柴门本不关。

2、《沈安齐草庵号常数》年代:宋作者:释慧性尚堕动勋不自由,还同死水卧泥牛。

何如阔进竿头步,撒手悬崖万仞头。

3、《偈颂一百零二首》年代:宋作者:释慧远今朝四月八,邪师坏正法。

累及释迦文,死水裹庵杀。

4、《偈颂七十六首》年代:宋作者:释师观如来结制日,诸缘俱顿息。

九十日长期,衲僧口挂壁。

咄,正是黑牛卧死水。

5、《面壁赞》年代:宋作者:释智遇嵌枯石老,黶唐衣荒。

死水开钓,陆地乘航。

当初好采见梁王。

2. 形容死水的诗词1、《幽兴》年代:宋作者:陆游老向浮生意渐阑,飘然俟死水云间。

龟支床稳新寒夜,鹤附书归旧隐山。

无意诗方近平淡,绝交梦亦觉清闲。

一端更出渊明上,寂寂柴门本不关。

2、《沈安齐草庵号常数》年代:宋作者:释慧性尚堕动勋不自由,还同死水卧泥牛。

何如阔进竿头步,撒手悬崖万仞头。

3、《偈颂一百零二首》年代:宋作者:释慧远今朝四月八,邪师坏正法。

累及释迦文,死水裹庵杀。

4、《偈颂七十六首》年代:宋作者:释师观如来结制日,诸缘俱顿息。

九十日长期,衲僧口挂壁。

咄,正是黑牛卧死水。

5、《面壁赞》年代:宋作者:释智遇嵌枯石老,黶唐衣荒。

死水开钓,陆地乘航。

当初好采见梁王。

3. 要写关于闻一多的诗《死水》的推荐辞、不会哦、急、死水》赏析《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一首爱国主义诗歌。

闻一多在著名论文《诗的格律》一文中曾提出过新诗要有“三美”的主张。

他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先说《死水》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闻一多说过:“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①《死水》就是他这种“天赋”的具体体现。

闻一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种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

评读诗人闻一多《死水》

评读诗人闻一多《死水》

评读诗人闻一多《死水》原诗: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赏析《死水》是闻一多对于政治时事极度失望的艺术象征。

闻一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深知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他深深地爱看这个;同时,他也主张众生各安其位,遵守秩序,这样来建设一个现实的强国。

但是,当时军阀统治下的祖国,民不聊生,社会黑暗,闻一多对此非常失望。

他曾经参加些活动,目的是拯救和壮大祖国,但都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

于是他非常痛苦地发出绝望的叫喊: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关于这首诗产生的契机,据说是因为闻一多在北京二龙路一带忽然看到一沟臭水,于是孕育了这首诗。

闻一多想,既然“清风”在死水里吹不起涟漪,既然“美”开垦不出这沟浊水,那么,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

也就是说,既然他所认为的正确的有效的理论方法拯救不了这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他认为是不正确的无效的理论方法去试试呢?就是说绝望可能给闻--多带来一个转机。

因此说《死水》里蕴含着闻一多的深沉绝望,也蕴含着他的转机:因为他始终认为,始终没有忘记必须“开垦”和可以“开垦”。

只要他执著于“开垦”,他的绝望就是有力量的。

《死水)是一首情绪愤激的诗,因为一沟死水让给丑恶开垦的后果,也都是病态的:铜绿锈花只能是恶之花,油污绿酒只能是疾病的温床,这样的鲜明即使是美丽的,也是病态的。

这若干形象里,只有青蛙的形象可能是正面的,但也就顺便把对于死水抱有希望者讽刺了一下。

从诗的文本可以看出,闻一多写这首诗受有波德莱尔的明显影响。

从审美上看,其特点是以丑的恶的东西为描写对象,并从而产生美感。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doc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doc

闻一多《死水》原文及赏析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选自《闻一多诗文选集》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死水》赏析一:《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讨论:
1.本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请分析本诗的 象征意义是什么? 2.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 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的死水,将丑 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品味本诗的语言的绘画美。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 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 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红烛啊!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又何苦伤心流泪? 我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 芒, 耘。” 你烧得不稳时,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红烛啊! 流罢! 流罢!你怎能不流 呢?
请 将 你 的 脂 膏 ,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 “ 莫问收获 , 但问耕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闻 一 多 1925 年写的《七子之歌》。那时,闻一 多 刚 刚 27 岁,他把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 九龙、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 湾、旅顺大连等7 处国土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7 个儿女。该诗发表 于《现代评论》、《大江》和《清 华周刊》,引起了强烈反应!
讨论: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 到底象征着什么?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 来歌唱?


穆 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 远行至昆明。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 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红烛
红烛啊!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可是一——给 你躯体? 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 是谁点的火 点 着灵魂? 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 红烛啊! 红烛啊! 不误,不误! 不误,不误! 原是要“ 原是要“烧”出你 的光来—— 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 死水》 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 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 年闻一多 赴美国留学, 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 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 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 年他 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 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 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 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 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 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 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 首诗的深层根基。 首诗的深层根基。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 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年初回国 英诗歌翻译。 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 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 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 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年恢复诗歌创作。 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年平反。 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 主要著作有: 诗集《探险队》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 、 穆旦诗集(1939-1945)》 》 (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 、 、 穆旦诗选》 等 欧根奥涅金 奥涅金》 《欧根 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 、 唐璜》 、 代诗选》 等大量译诗。 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等大量译诗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 改名多,字友三,又改 原名家骅,改名多 字友三, 闻一多 原名家骅 改名多, 名一多。 名一多。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年11月24日生 (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 月 日生 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著名诗人学者战士。 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著名诗人学者战士。 主有诗集《红烛》 死水》 他潜心钻研古籍, 主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古籍, 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 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 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 涉 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涉 进而金石甲骨 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 猎之广,用功之勤 考核之精,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 用功之勤,考核之精 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 猎之广 用功之勤 考核之精 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 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 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 年 月 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 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 杀被国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杀被国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 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 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 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 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 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 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 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代表作《红烛》、《死水》 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 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 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 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 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 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 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 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 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 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